罗马第九军团指挥官笨蛋一个,还说军团荣誉多,进入山地的行军队形就像外行,一字长蛇阵,还防御个屁,最起码大军两翼有斥候侦查,大队有人负责接受手势信号,好传递信息敌情给指挥官,才对。
作为军团指挥官手下有5000名士兵,就算没有两翼人马,军团内也有巨型的橹盾手,后面士兵用肩和身体抵住,抵住的有身后的士兵参加,而且,罗马军团很会防御和进攻,他会让主力分出两翼去进攻山坡,同时弓箭手会掩护射击,再说大军入谷,前军没有后军总有吧,可以从后方攻击上山呀,这也是入伏时的军事常识,再说5000名罗马士兵,得有至少两万部落人才能进攻,尽管地势有利,要全歼到剩几个人,您说呢。
总之主力无前军无后军无两翼,无橹盾手无弓箭无侦查斥候队,您说这样的军队能部败吗?
罗马军团战斗力很强,就这么个强法吗?
汗颜呀,要知道罗马军队经常在山地作战,我想当年他们远征军没这么傻吧。
一中埋伏我都傻了,一群新猪,等宰呢,与看客共勉。
(转自迅雷看看)以上的评论我深有同感,作为军事历史爱好者,影片有意无意的弱智化罗马军团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从物理学上来说,铁质片甲也不会比花椰菜好切,大伙可以回家自己拿把菜刀试试,看能不能轻易划过一件皮大衣,更何况罗马标准步兵片甲。
除了剧本的历史观,影片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也很贫乏。
张牙舞爪的野蛮人,被脸谱化了的女首领,打酱油的第九军团司令,还有影片末尾那个莫名其妙要杀百夫长的叛徒,都让人觉得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人物塑造都是很片面很肤浅的。
导演想平民化地塑造一下将军,让他受士兵爱戴,就把他打造成了强壮、爱开粗野玩笑的老大粗——这种套路在英美商业片里屡见不鲜。
这位将军并不具备一个将才具有的基本品质。
在被告知“皮克特人追捕一个罗马人时”,他不加思考,一马当先就冲过去救人。
派一队斥候解决行不行?
出发前先让全军官兵吼一吼,震慑震慑敌人行不行?
将军的武力纵有98,杂兵的武力好歹也有48,10个百夫长,还是胜过一个凯撒的。
而将军只是本着对士兵生命的关怀,单枪匹马冲上前去——犯了将兵分离的大忌。
须知这不是两军对垒,要求将帅率军突击,而是在行军路上,哪怕敌人并没有设下圈套,万一马失前蹄,或剑被冰霜冻住,或冠心病发,心肌梗死——动摇了一世英名,历史并不会以“罗兰”的名义来铭记你,而代之以阿尔库金的法国骑士。
当然,除了智力低了点外,他的统帅和武力值还是不错的,毕竟士兵们之所以爱戴他,就像当年美国人选了布什当总统一样:“因为他看起来就像个加油站的伙计,朴实,靠得住。
”除了将军角色的尴尬地位,女巫婆也是莫名其妙。
皮克特人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甚至是母系社会,女巫的地位就像罗马元老院议员的地位一般,怎么就轻易被流放了呢?
可见,皮克特人非但不落后,还领悟了后期罗马天主教的先进教义:“让异教徒和偶像崇拜见鬼去吧。
”搏斗场面和求生细节值得赞赏,似乎让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只是军刀切铁片比菜刀切花椰菜还容易,难免让人想到性爱暴力片《血与沙》当然有人会说:“看电影就图个爽,历史不过是工具而已”,可这部片子给人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既没有史诗般的帝国覆灭的同情,也没有小品级某些特别的细节,整体而言并没有什么印象深刻之处。
然而作为一部小品级的追逐戏,此片还是可以当饭后消遣的(至于Cult, 就本片而言, 我没发现任何艺术气息)
每次谈到英国的历史都会牵涉到这个神秘的古罗马第九兵团,好像中国的蚩尤一样有名。
本想在中国维基上查查有什么补充资料,可惜没有。
所以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一个部落就能放倒了整整一个3000编制的军团。
最不爽的就是电影中的逃跑让我感觉好像是魔戒中的情节,又是翻山越岭,又是隔岸追击,连航拍都没落下。
没有新意。
其他就不说什么了,情节实在是太垃圾,这种绝大部分都不忠于历史的历史片,以后还是改成魔幻片比较好,最起码会减少一些骂声。
伊莫珍·泼茨其实也不差,老以为那小百夫长会和她来一腿,女巫出现的时候,以为就是她呢,竟然不是,老实说,我非常意外最近看多了剧情,换换口味,感觉还不错,其实我是想给3.5颗星,那0.5给演员,乌尔里奇·汤姆森,一看还以为是伍迪哈里森,却是表演风格也很像,估计是模仿的吧,百夫长,迈克尔·法斯宾德,据说演《无耻混蛋》出名,虽然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确实是个帅小伙,至于欧佳·克瑞兰蔻,看了她了007:大破量子危机和代号47,只有这部百夫长才注意到她。。
确实美的太不像话了!!!!!!
影片讲述的是罗马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第九军团的故事。
第九军团是罗马远征英伦的常胜部队,但在历史上却神秘的消失在不列颠大地上。
《百夫长》讲述的就是由Michael Fassbender饰演的罗马军队百夫长昆图斯.迪亚斯被皮克特人俘虏——逃亡——被救——再逃亡的惊险过程。
一部描述历史战争的史诗电影,剧情节奏安排上极其类似一部怪物惊悚片,不断地享受惊心动魄的追逐过程。
历史、战争、冷兵器是本片的背景,但战斗场面均以小规模打斗为主,最大的场面是第九军团遭受皮克特人埋伏一役,参战人数在100人以下。
从这个角度看,《百夫长》或许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电影,但真实、血腥、剑剑到肉的打斗场面和厚实的主题还是具备史诗片的特质。
作为一个士兵军官,昆图斯.迪亚斯是影片的绝对主角,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他开展的。
镜头的铺排和诉述亦是已昆图斯的第一人称为视觉,多次出现男主角的内心对白为电影突出主题。
以罗马为故事背景的题材,大多数定位于侵略与反抗的故事,此片同样也不例外。
罗马军团对大不列颠的侵略,造就了罗马人和皮克特人的长年战争,也令两个民族之间产生了无休止的仇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
蛮族皮克特人无论如何的凶残,也只是为了保护家园,为了生存。
罗马人的进攻与杀戮,亦是强大势力基础下,利益最大化的必然举动。
不同的是,皮克特人是为了自己而战,罗马人是为了利益集团而战,只不过统治阶级赋予了罗马军人一定程度的荣誉,让他们战斗工作添上了一些精神色彩。
从此可以深刻体会到,人类的社会正与邪是没有本质分别的,关键是实力的区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强化自我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从社会的角度看,落后的国家只会受到欺凌和侵略,强大的国家可以选择扩张,也可以选择繁荣稳定。
从个人的角度看,求生状态下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举动则体现了人格的差别。
人格的差别决定了人类个体的善与恶。
有人会将信义和友爱看做人生的核心所在,为承诺和情谊不惜牺牲生命。
有人会以生存为最终目的,为了求生可以不择手段。
人性的复杂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人有不同的追求,只要忠实于自身的需求就不应分对与错。
人生最可悲的是为了他人的目的,而奉上自己的一生。
这个观点感觉上是每部战争题材电影必会表达的主题。
所以,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应该是为了自己而活,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电影结尾被罗马追杀的昆图斯回到深山中寻找同样被族人遗弃的“女巫”,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态度。
很好看的电影嘛,为什么大家的评价都不好,我本来也不想看的,但是看到电影海报中美丽的雪景就看了。
一望无际的雪景,真是太漂亮了。
风景真的是很美很美,一看就觉得是在美洲那种人烟罕至的地方拍的,跟我去九寨沟,玉龙雪山,新疆的感觉很像,就是很自然的环境。
很喜欢这种环境。
女主角也很酷,只是有点血腥。
公元117 年,罗马帝国疆域跨越埃及和西班牙,最东延伸至黑海。
但是,在不列颠北部,罗马帝国的扩张却面临着当地野蛮人,即皮克特人无情的游击战式的阻击。
百夫长昆图斯·迪亚斯(迈克尔·法斯宾德),作为罗马边境曾经在皮克特人袭击中幸存的他,奉命随同罗马军团中的常胜军团——第九军团,前去剿灭皮克特战士。
但是,当军团进入了陌生的苏格兰高地,遭到了皮克特人的伏击,军团统帅维流士将军(多米尼克·威斯特)被俘。
昆图斯经过殊死搏斗,带领7名幸存者希望救出维流士将军,但却失败,而后他们不得不一边面对恶劣的地形和环境一边躲避皮克特人无情的追捕。
殊死的搏斗后最终,只有3人幸存返回罗马帝国的控制地,可是当他们却被认为是总督重返罗马的政治绊脚石,要杀他灭口。
无奈之下他只有再次逃亡,逃到皮克特人的地盘上。
本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一桩悬案,公元117年,罗马帝国常胜之师第九军团在入侵英伦之后,神秘覆灭,众说纷纭,拍摄这样一部电影,历史真实性难免受到审视。
马歇尔则选取了其中较为主流的说法,即第九军团被当地原著皮克特人围剿,全军覆没。
本片除了题材以外情节上并无新鲜感,实际上只是一部追逐电影,里面的杀戮镜头显得血腥、野蛮。
看多了西方的古代战争类电影会对本片见怪不怪。
理论上,本片也是解闷儿用的,可惜有点拖沓,对于历史的探讨还没有骑马的镜头多。
关于百人队长百人队长(百夫长,英文Centurion)在罗马军队编制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军衔。
百人队这个编制的历史一直可以回到瑟维尔斯时期(前6世纪)的伊特鲁斯坎人(Etruscans),罗马人(Romans)的军队。
最初的百人队长由该队的士兵中推选出来。
后来的百人队长由罗马护民官任命,然后通过军团指挥官的认可。
在早期帝政时期百人队长是由罗马省份的执政官任命的。
但这种任命是基于军团指挥官和护民官的推荐下产生的。
如果候选人在高处有影响力的朋友,甚至罗马皇帝也可以干预百人队长的任命。
百人队长经常让人想起是由于有战功从普通士兵中提升到这个位置上的。
但这只是挑选百人队长的一种方法。
罗马禁卫军士兵在服役满规定的16年后也可以被任命为普通军团的百人队长。
甚至于象equites这样的平民骑兵也可以直接申请百人队长一职。
要成为百夫长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还要是有很多知识的人。
因为百夫长不仅要读写命令,有时还要负责一些政治和外交上的职责。
百人队长中最高级别是primus pilus,“第一矛”,也就是第一大队(就是罗马全战里面的first legionary cohort)中第一百人队(双编制的百人队)的队长。
这个军衔一般对于每个“第一矛”百人队长来说只保留一年。
一年过后,该百人队长将退休或者被任命为军营长官,主要负责装备和运输。
这类“第一矛”百人队长一直可以升官进级,比如作为舰队指挥官,罗马禁卫军指挥官,甚至成为省长(只有辅助兵种守卫的省份)。
在早期帝政时期一个军团一般有59名百人队长(9个大队,每个大队有6个百人队)。
第一大队中5个双编制的百人队各有一个。
剩下的54个分配给54个标准编制的百人队。
每个百人队长有一些非委任的参谋官来协助他的日常工作:信号兵(signifer),同时也充当财务,副队长(optio),百人队长光荣后的替补同时也充当“训练官”。
私人护卫(tessarius),队长的保镖。
百夫长在军团里很容易就看出来,他的盔甲是银色的,小腿有两块护胫甲,而且头盔上由羽毛头饰。
百夫长的着装具的方法也很特别,剑在左,匕首在右,也要持盾牌。
百夫长的职责是训练士兵,而保持训练的办法就是用一根的专门藤条鞭打士兵,这种措施在当时很流行。
百夫长,还是那经久不衰的自由主义套路,政府(组织)是邪恶的,它只会做出反人性的机械、功利式选择,而主人公的自由意志最终萌醒,使其驶离苦难的此岸。
这影片的前半部分和集结号颇为神似,而发展、结局正好体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间的差异。
罗马第九军团奉命讨伐英国北部蛮族,却中陷阱几全军覆没,身为百夫长的主人公率小队杀出重围,没曾想躲过重重围追堵截终返故乡时,自己人却向他们举起了屠刀。
本片本有跳出欧洲古代英雄类型片的潜质,例如可以在战士品质与战争正义性之间进行矛盾纠结、同为苦难之人不得不各为其主的厮杀于造化弄人上挖掘深入,很可惜,它没有,本片虽提供了这些元素,却没有让这些元素起化学反应,把更多功夫花在了突显战争的血腥残忍上,而看不到人性的挣扎。
就在我看得绝望之时,影片结尾居然意外玩起了最中国武侠的套路:携手美人避世隐居,这几乎让我错觉在看古罗马版的《连城诀》,一笑。
看完百夫长,在豆瓣上看到别人的影评,不以为然。
首先见到影评中多是说战争场面小,脑袋满天飞之类的。
和我观后感有很大出入。
对于影片中,削掉脑袋,砍下头颅等血腥的场面给我的主要印象就是对战争的憎恶,对人类野蛮的厌恶。
估计导演也有这种目的,因为影片中并没有出彩的战争场面。
讲的只是故事,人类的贪婪,私欲,尔虞我诈,荣誉与职责,英雄与小人。
我想这才是导演要表达的。
将军是很成功的,对自己的士兵充满了感情,而且和百夫长都是为了荣誉宁死不屈的人,百夫长带领士兵一路奔逃,用他的话来说是任务,是责任。
这就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追踪女的目的就是杀罗马人,这也是她活着的目的,她也是个可怜的人,村庄被屠,父亲被烧瞎双眼,母亲被轮奸,她目睹了一切,而她也被轮奸,这就是战争给她但去的创伤,她是可怜的,他杀的罗马人也是可怜的,这就是战争对人的荼害。
战争的目的就是满足了统治者的一己私欲。
影片中有跑马拉松的,有厨子,有看农场的,有角斗士的后代,他们都来自他乡,是罗马人让他们去打仗。
战争是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私欲发动的,影片中的总督就是如此。
士兵流血,为了荣誉,为了职责,而最后只剩下百夫长存货,荣誉回归时,不是享受英雄的待遇,而是权利阶级为了不让自己发动战争的错误被知晓,选着了杀掉百夫长,隐瞒真相。
影片充分揭示了人类的私欲,战争的不合理,确切的说是侵略战争的不合理。
片尾的小插曲,和途中,那个猥琐的小人为了自己的逃命,假装跌倒,从而搞伤了那个跑步健将致使他喂狼,从而让自己活命,深刻的说明了人的自私性。
但是也不能否认他是错的,如果逃命中没有一个喂狼,俩个人都会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对错不好评判。
那个女巫也是一个被逐出家园的人,皮特人的那个国王也失去了儿子。
战争给人带去的创伤是巨大的,而享受人民苦难,自己安逸的却是罗马贵族,腐败的统治,这也是罗马帝国灭国的原因之一吧。
还好影片有个相对较好的结尾,让人在血腥的影片中感到了一丝人性的温暖,那是爱情带去的温暖,家带去的温暖,远离战争的温暖。
这不是我故事的开头,也不是结尾。。
这样的旁白也是对第九军团谜案的致敬吧。
个人浅显理解。
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和编剧对于神秘消失于苏格兰的第九兵团的一个解答,这支部队当年一去不复返,具体原因直到今天都是一个谜团。
电影场面还算宏大,就是色彩偏暗,故事情节本身真的一般,轻敌冒进中了埋伏,劫后余生的人历经千难万险逃了回去,最后被自己人灭口。
不过我有几个疑问,既然是赫赫有名的第九军团那应该战斗力不弱,可是在中了皮克人的埋伏之后各自为战,乱成一锅粥,没有保持罗马人一贯的战斗队形,而且骑兵和辅助兵哪去了?
更别说应该出现的投石车和弩炮了。
奇怪的是那个向导是奸细也就算了,那其他的斥候都在打盹?
我倒是很喜欢那些皮克人的装扮,蓝色的迷彩状,一身毛皮大衣,感觉像维京人或是撒克逊人,或许他们真的有所关系。
我是觉得导演貌似想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引起人们的反思。
那个女奸细是因为全家人惨遭罗马人荼毒才立志报复,罗马人在营救行动中又错手干掉了皮克人国王的儿子,国王已经失去了妻子,现在连儿子也离他而去,悲痛之中要血债血偿,逃跑的过程中有人为了自己得以存活不惜牺牲他人,最后仅剩的百夫长还要因为荣誉的问题被自己人灭口,最后依偎于那个被皮克人视为女巫的叛徒怀里。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即使是修筑起哈德良长城这样的堡垒也不可能保护罗马帝国永世太平,因为刻骨的仇恨已经扎根于所有在战争中遭受痛苦的人们心中。
这部电影最多6.5分,看在场景和拍摄的面子上
天地英雄、武士类似的片子,可惜实在没有亮点
罗马.
挺好看的啊
一部莫名其妙的打斗片。
追杀升级版Man vs. Wild 古罗马番外
不要太注意细节,这是电影不是记录片~朋友
近年来史诗片就没有什么出彩的,这一部算是不错……
117年,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效忠。非常好的资料片
又见第九鹰团,这锅冷饭人人爱炒。
电影版《骑马与砍杀》
没意思。。。
为毛罗马人说英腔,英国人说极了咕噜话呢。PS:英国电影真是没法看,我都分不清谁是谁,都长一个模样
我操他血妈,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喜欢的暴力
我真不喜欢花瓶类的
这个结局……
好暴力~
我不知道它在说什么,除了砍砍砍,其实我也就为了砍砍
有点弱....
节奏什么的都挺好的...Neil Marshall看来是很想走San Raimi的路线啊...不拍恐怖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