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痛苦

A Real Pain,跳痛之旅(台)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基南·卡尔金,福田知盛,詹妮弗·格雷,库尔特·埃贾万,丽莎·萨多威,丹尼尔·奥雷斯克斯,埃洛拉·托尔基亚,班纳·艾森伯格,彼得·查赫尼埃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美国语言:英语,波兰语年份:2024

《真正的痛苦》剧照

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2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3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4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5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6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3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4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5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6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7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8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19真正的痛苦 剧照 NO.20

《真正的痛苦》剧情介绍

真正的痛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纪念逝世的奶奶,许久未见的堂兄弟大卫与班吉相约前往波兰参加导览团,也顺道探访奶奶的老家。一路上,班吉有话直说、率性风趣的性格迅速与同团人士拉近距离,令木讷拘谨的大卫既焦虑又羡慕,压抑已久的情绪日益沸腾。然而,随着旅途种种安排不断挑动班吉的敏感神经,他的狂放不羁似乎逐渐走向失序,大卫试图息事宁人,但内心的不安却席卷而来。这趟寻根之旅,能否解决彼此心底难以言说的痛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白虎召唤之物布里斯比熊中毒东京复仇者圣夜决战篇小戏骨:西游记之红孩儿老公啊,你能去死吗信托基金冒牌卧底小静与爸爸伦敦父女档宇宙之门新方世玉之决战危城民王R诡丝神龙诀之千年灵狐我爱猫头鹰毒醉心迷小事大爱黑暗之风第三季宣武门爱在记忆消逝前绰号黑白之门狼族盟约迷失的兄弟爆炸钢铁骑士我的傲娇女友剪刀

《真正的痛苦》长篇影评

 1 ) 将各自的伤痛,冠以集中营悲剧之名

[A real pain]是一段关于生活在纽约州的两兄弟去波兰的寻根之旅。

我觉得剧情很平淡:久别重逢的两兄弟跟一群素昧平生的游客一起游历波兰的犹太民族历史。

兄弟两人的性格差异非常明显,一个像hip,一个是程序员。

这组随机的旅行团里有卢旺达的幸存者、刚离异的中年女人、无所事事的老年夫妇、对东欧历史文化有兴趣的亚裔导游。

没有什么特别drama的事,兄弟间在旅行途中有温馨的时刻也有冲突爆发,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一趟还算顺利的旅途。

里面涉及到逃难后扎根在美国的第三代犹太人比较私人的痛苦,但对话又放在波兰犹太人的“景点”前。

留言区很多观众的观感包括“小清新”“文艺”“伍迪艾伦”。

我可能是过了一晚上才更多感受到导演想跟观众交流的东西。

犹太性是独特的。

犹太人在波兰所经历的工业级现代化集中营式大屠杀,在历史上尚未被同等规模的复制。

在这样的历史伤痛面前,个人的悲伤显得渺小、无足轻重和矫情。

但个人的悲伤又是真实的。

电影没有交代benji到底经历了什么差点自杀,但影片中反复展示benji是一个真诚、不喜欢虚伪矫饰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不跟现实妥协,踏入社会想必是四处碰壁。

对现实的感知越丰富、受到的伤害注定会更多。

benji拒绝像david一样shut down自己的感知,却客观上让自己成了犹太受难者后代里的loser,无业、嗑药、空虚而迷茫。

david呢,他曾经是比benji更敏感的存在,他主动选择了更有序的生活,也代表他向现实缴械,而他对此一清二楚。

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向现实低头的过程中浑然未觉,甚至拥抱其中。

回到benji,当你成为唯一一个还关心他人的不幸、无法接受现实的龃龉的人的时候,孤独也伴随而来。

犹太性又是普世的。

即使犹太民族的经历是相对独特的,但民族创痛到处都存在。

卢旺达大屠杀,被驱逐出自己家园的巴勒斯坦人,经历了饥荒年代的中国人,如今依然在战火下的乌克兰。。。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被反复诉说,有机会被后人和全世界反复观看。

如果一段历史被迅速扔进了犄角旮旯,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它就变得很轻很轻,无处凭吊。

于是卢旺达来的小哥受到了犹太教的感召,于是电视机前的我们无需导演过多铺垫也能明白影片中的画面所承载的记忆。

只因犹太的悲怆也在我们民族记忆的某个角落里能找到相似之处。

我很喜欢影片结尾,benji在机场四处张望,好像在期待什么,好像又陷入深深的绝望。

一场文化之旅很轻快,回到现实后生活还要继续,明天是新的一天,或者昨天的复制,就像历史总是喜欢复读。

 2 ) 不太能完全共情

Maybe just because I'm not Jewish, I didn't get the whole picture. Don't get me wrong, the movie is good, the graphics amazing, all actors are doing great jobs, especially Kieran Culkin. For me, I think I'm more like a combination of David and Benji. I have some of the nervousness and diffidence from David, and some of the depression or a sense of brokenness from Benji. I can understand them, I can understand their pain or struggle. When I said I didn’t understand the film, I mean the history of Jews, especially the history of Zionism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because of that, I am inability to empathize American Jews. We Chinese people also suffer a great sacrifice during the WWII, but most of us tried our best to move forward, trying to make a better tomorrow. We keep those memory and history in our mind with determination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e don’t like to burden everybody with it, like David said.*只是单纯觉得英语更能准确抒发我的情绪,随便写写,不用太在意

 3 ) 能聊的只有过去,没有未来

晚上刚刚参加完圆桌活动,朋友聊起他最近对“沟通的艺术”颇有感触,举了个例子,丈夫在下班之后回家途中做决定说要对妻子态度好一些,然后一回家,妻子劈头盖脸一句话说:有电话你赶紧去接。

丈夫立马变脸,说我这么辛苦你不知道吗?!

朋友调侃说“直话直说必定犯错”。

如果妻子首先问候丈夫“今天工作辛苦了”,给丈夫准备热毛巾,丈夫便答“不辛苦不辛苦”,妻子再提出需求便会将气氛改善很多。

小动作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妻子对丈夫的关怀。

让我回想起这部影片,Benji正是“直话直说不怕犯错”。

当时看完影片,说实话并不喜欢这样的话痨电影。

蜻蜓点水式地重逢,旅行,拥抱,分离,说了很多话,真正的痛苦却无法言说,抽烟抽不尽,直截了当地表达也不过是表象,最后一个镜头Benji坐在机场椅子上无助的眼神才显露分毫……影片中颇多“沟通不顺畅”的桥段让我内心产生了抗拒感。

我想,David和Benii或许是一体两面,儿童相似的经历所成长出的两种生命形态,但同样脆弱和痛苦,即便David在饭桌上能真情流露出他的痛苦,而Benji只能用自杀的方式无言呈现他的痛苦。

他们无法疗愈彼此,说是David来陪Benji开启这段旅程,但是我无法共鸣到两人生命的关怀、交汇,仿佛是两条平行线,不过更靠近了一些。

他们能聊的只有过去,没有未来。

这也是让我的情感期待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估计是最近韩剧看多了)。

 4 ) 清醒的混乱与克制的麻木,哪一种是真正的痛苦?

#2025小卷儿电影清单#20250131 《真正的痛苦》之12025真正意义上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蒋方舟在小红书推荐的《真正的痛苦》,Benjamin的饰演者基南•卡尔金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配角,他确实挺会演戏的,确实如电影呈现的是一个细腻敏感情绪起伏比较大,让人又爱又恨,诚实脆弱充满魅力的存在。

本来以为电影会像《海边的曼彻斯特》,没想到比较像《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风格很伍迪•艾伦。

卷毛杰西·艾森伯格自导自编自演,他真是个有才华的人,电影里他饰演的角色比较社恐,是一个被社会主流价值规训很好的人,住在纽约,有稳定体面的工作,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靠跑步冥想缓解压力痛苦,生活很规律。

但他很关心他六个月前自杀未遂的堂兄弟,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犹太裔的奶奶对他俩关爱有加,为了让Benjamin散散心,Dave安排了一场波兰寻根之旅,也是在这趟旅途之中,兄弟俩的感情从开始的有点疏离,中间发生冲突,到最后越来越近,虽然不这么擅长表达,但最机场分别的时候,还是拥抱表达出来了,我们都很害怕失去你,我们都深深爱着你,甚至用像奶奶一样打你一个耳光的方式试图Awaken你迷茫的心,提醒你我们一直爱着你,希望你好好的。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也许最终挺过难关靠的还是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陪着你,待在你身边,告诉你你是特别的存在,你是被爱的,你存在本身就很有价值,就已足够,这很重要❗️电影从头到尾也没展示Benjamin真正的痛苦是什么,为什么想要自杀,能有什么痛苦比得上作为犹太人的奶奶遭遇的痛苦,她能活下来是一个多么大的奇迹,但电影本身没有说教,没有比较,只是试图给他以释放和鼓励,人也没办法通过一次寻根之旅就能不再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但希望它的治愈力能逐渐发挥出作用。

开头和结尾,坐在机场的Benjamin 一样的迷茫,他的镜头左边👈和右边👉分别有呼应的“A REAL PAIN”,也许痛苦无法避免,但希望他可以和痛苦共存,好好生活下去。

 5 ) 。

影片首先引导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痛苦”。

不同于表面的、暂时的不适,真正的痛苦是那些触及灵魂深处的体验,如失去挚爱、理想破灭、自我价值的质疑等。

这些痛苦往往伴随着深刻的心理冲突和情感挣扎。

影片通过几个生动的故事,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我们感同身受。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曾让我夜不能寐的困扰和迷茫,在屏幕上被真实地呈现出来。

影片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不去想就会消失”。

这一理念并非让我们逃避现实,而是提倡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

通过注意力转移、情绪自然消退和认知重塑,我们能够逐渐淡化痛苦对自己的影响。

其中,注意力转移这一方式让我印象深刻。

影片中,一位失去亲人的女士通过投身于志愿服务和园艺,逐渐从悲伤中走出。

她将注意力转移到帮助他人和自然之美上,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疗愈。

这种方法提醒我们,生活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投入,当我们把视线从痛苦中移开,便能发现新的意义和希望。

影片还提供了一些实践“不去想”的具体方法,正念练习、积极投入生活和寻求社交支持等。

正念练习通过冥想和呼吸训练,帮助我们专注于当下,避免陷入对过去痛苦的回想。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当感到焦虑和痛苦时,一次深呼吸往往能让我恢复平静,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积极投入生活则鼓励我们参与各种喜爱的活动,让生活充满色彩和活力。

影片中,一位失业的艺术家通过旅行和绘画,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和生活热情,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

影片最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面对痛苦,我们需要学会适时放下,用健康的方式去应对和化解。

真正的痛苦,不去想就会消失,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这种勇气让我们在风雨过后重拾阳光,继续前行。

通过这次观看,我深刻体会到,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我们不应沉溺其中,而是要勇敢地走出来。

通过转移注意力、调整认知和积极生活,我们完全有能力化解那些看似无解的痛苦。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也让我学到了应对生活挑战的有效方法。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力量与韧性,能够在经历风雨后,笑对人生。

 6 ) A real pain is in silence

Jesse的剧本写得可圈可点,看了nyff premiere的报道感觉到了他想要表达的“push and pull between something that’s absurd and hilarious. A grief about modernity.” 摄影特别美,我好喜欢大家一个一个把石头放在墓碑上的大光圈,只有一缕淡淡橙色的阳光洒在青色的墓园,和一群原本素不相识却在这场tour of pain遇见的人。

I wish the sound design and editing can be better. All the piano soundtracks are scattered everywhere. The real pain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sit with it. In long, long, and longer silence that you can barely stand.

 7 ) 我们身上存在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我们的痛苦

《社交网络》男主“卷西”杰西·爱森伯格编导演的第二部长片,和《继承之战》三太子基南·卡尔金合演一对生活在纽约的表兄弟,在波兰奶奶去世后踏上寻根之旅。

卷西本人是波兰犹太人的后裔,2008年曾与妻子一起回波兰省亲,片尾那栋波兰小楼就是卷西姑妈逃离纳粹前住的祖宅,他亦于去年入籍波兰。

电影的摄影师是个华沙的90后,片中有一段旁白+波兰空镜的段落,神圣与鬼魅、温存与残暴、苏式建筑与城市涂鸦并置,却完全是ins的画风。

就如同电影的BGM让人出戏,全是酒店餐厅里熟得起茧的公版音乐,可那却是肖邦的钢琴solo,历史伤疤、民族痛感与个体经验就这样水乳交融沆瀣一气。

卡尔金以高强度的、抢戏的、原始和有机得完全不像是技巧的演技扮演了一个我们都认识的人——那个讨人嫌、令人痛苦的朋友或亲戚,但他只不过是诚实地对待了自己的情绪,直视着自己身上的痛苦,个人际遇的、种姓的、集体记忆的,等等。

总之,当别人痛苦时,我们都只是游客。

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有限度的,虽然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证人,一个盟友,一只哭泣时用来依靠的肩膀——这些使我们成为人类的东西,但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才有的情感语言,难以对话。

多少手足兄弟实则形同油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两个人都想过得像另一个人一样,但卷西的电影令人动容说明了他们为什么做不到,也让我们理解了,我们身上存在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我们的痛苦。

 8 ) 想标题好累

制作层面:1、剪辑有种手生的感觉,一些cut比较不流畅。

2、Jesse Eisenberg导了一部不适合他的电影,他的角色故事性压不住他本身,难代入。

与继承之战那位的对手戏也没什么火花。

3、故事缺乏必要的联结,尤其是探究祖母故居的深层原委和兄弟情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旅行和临时同伴产生什么反应。

没有结合成一个主体,因而导致旅行是旅行,兄弟情是兄弟情,祖母是祖母,都割裂开了。

4、配乐平平,几乎全用肖邦,没什么可说;餐厅戏他们调侃的曲子Hava Nagila(传统犹太民歌)还挺戳我的前几句挺好听。

5、时长我满意(谢天谢地不是两个小时),很多新片真的都太长。

6、observer评价说他风格上有像伍迪艾伦、亚历山大佩恩和亚当桑德勒,我想确实差不多。

但恐怕还不算形成什么个人风格。

感受层面:1、那顶波兰小帽子挺好看。

2、片中一些真实取景:华沙起义纪念碑、集中营旧址(Lublin附近,曾屠杀8万人)波兰城市景观,可以看看。

3、影片从和平年代成长的年轻后辈视角,再去复习、感受那些历史的重量,以及如何作用于自己此刻的人生,留下什么,带走什么,就像最后的石头。

我在想,每个民族都觉得自己更苦吧?

中国人在二战期间经历的种种,除了很多主旋律影片之外,也应该写一些类似的轻松而严肃的现代视角作品吧。

(可能我阅片量有限还没看到过)4、一部Jesse自传式的电影。

5、没有煽情是好的。

幕后相关:1、据说是第一部允许在真实的集中营取景拍摄的剧情片。

2、艾玛斯通是Jesse两部电影的制片人之一。

3、片中有Jesse儿子出演;片中只有Jesse是犹太裔。

4、结尾的祖母家,是Jesse祖先旧址。

 9 ) 主转配骗奖

Kieran Culkin横扫颁奖季最佳男配角奖剑指奥斯卡,然而主转配骗奖着实令人不耻,对其他提名者不公平,胜之不武,本届还有《艾米莉亚·佩雷斯》里竞争女配的Zoe Saldaña也是主转配。

这种行为叫Category Fraud,或可翻译为类别骗奖。

主配能随自己意愿转换的话设置主配奖区分有何意义,不如像国际电影节那样不分主配只评最佳表演,不过现在像柏林、圣塞巴斯蒂安、洛迦诺等电影节取消男女性别区分后又设立主配区分。

主配类别转换骗奖的情况在奥斯卡历史上竟然出现过多次,当观众眼瞎么,奥斯卡好歹是行业最高奖这么不专业,真是公关游戏。

拍照戏、辩论戏、墓地戏、上天台戏等制造戏剧冲突的重要情节的戏眼都在Kieran Culkin身上,将个体痛苦同大屠杀进行联结的任务也落在他身上,连Jesee Eisenberg餐桌自白戏的主角其实都是Kieran,更多是在完成Kieran的人物塑造,而他甚至不在场,由此也引出视角混乱的问题,初始与收尾视角都是Kieran,这是脱离Jesse视角的,但后续仿佛是通过Jesse视角来重点展现Kieran,尤其是餐桌戏Kieran中途退场,之后观众跟随Jesse视角离开餐厅回酒店房间,Kieran完全失踪。

片名A real pain意为讨厌的人,指的可不就是Kieran。

主角与配角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戏份多寡上,配角的重心是辅助主角完成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而此片人物塑造上Kieran的角色更立体丰满突出,他也承担着主题表达的重任,他绝对不能算配角。

 10 ) 犹太版热辣滚烫

首先,我理解你把一个现代年轻人的自杀和大屠杀历史结合来探讨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我理解你将两个表兄弟的沟通障碍表现为处理失去祖母的痛苦的分歧并以犹太人心酸历程为背景来凸显一种历史纬度的痛苦。

我理解你想表达即便你们共同经历了相同的痛苦,但个体的差异却造成了我们因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更多的痛苦和孤独。

我都理解。

但这仍然无法掩饰你表达上的幼稚和无法抑制的傲慢。

人的痛苦是不需要用大屠杀来映衬的,尤其是生活中的痛苦。

应该说大屠杀、战争只是生活的 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平行空间。

张爱玲曾说过战时的上海民众在轰炸的间隙去吃小吃的事。

瓦砾遍地,角落的死尸也没来得及清理,又下起了小雨,但吃还是要吃的。

生活不会因为即将面临死亡就变得和颜悦色。

所以这种对比的手法就很幼稚,显然因内容的不自信而特意攀附沉重、宏大的议题。

我始终认为生活本身就已经足够沉重和宏大了,这就让我想起了《热辣滚烫》,一种高度凝化的痛苦,它没有生命,更像是一种标本,放着短短的简介。

这是什么?

这是痛苦。

别问了,没意义。

上面点缀些宏大议题,“女性”“屠杀”,就可以拿出去卖了。

其次,剧本结构很有问题。

这方面相似的《被告诉她》要好得多。

如果他想聚焦于两兄弟之间的情感障碍,说不开那些痛苦,那么这个旅行团就是个毫无意义的存在。

如果他想表现犹太人的辛苦历程和自身隐忍的教义与个人境遇的关系,类似《守灵7日情》,那么他应该利用起几个团员的角色,让他们有更多的故事。

电影过去了一半,我才发觉电影的核心是在讲两兄弟的“说不出的秘密”。

而表现形式就是一再运用的“天台抽烟”。

然后说到傲慢。

整部电影没有和波兰这个异地有任何关系,不同于《情归新泽西》《杯酒人生》《别告诉她》,《雷蒙德和雷》。

可以说虽然背景是两个人回归故里的寻根之旅,可和根毫无关系。

他们可以寻到任何地方,东京、巴黎、意大利,任何地方都可以讲这个故事。

看多结尾处,我就猜到编剧甚至都不会让他们真的走进那幢25号楼,摆放石头的时候正好有人出来?

遇到一个和祖母年龄相仿的当地老太太?

老太太请他们喝茶,双方完全无效沟通。

没有,都没有。

只安排了一个当地人和他们简短的对话,他们像泥鳅一样快进快出,一种完全的回避。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端的傲慢,他甚至不想费心思去了解这个地方的人和事。

只是单纯的为了利用犹太人的身份和历史。

题外话:那个导游的演员一眼日本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导演兼编剧。

选择一个东亚英国口音的人在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线路上做导游来凸显喜剧色彩?

类似于操着东北话的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给韩国人讲安中根义士刺杀伊藤博文。

这个喜剧的点是不是稍微有点幼稚?

放到抖音上也许可以。

但他还是一个日本人……就……不是那种你需要特意辨别的东亚人,是一眼日本人,他卷发大眼睛,罗马鼻,只有日本混血长这样,比如阿部宽。

你是一点不查战败国名单吗?

在写一个关于二战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时?

《真正的痛苦》短评

两位主演演技根本没突破

6分钟前
  • 在JFK没等到你
  • 很差

生动诠释了enfp和isfj的旅行...不过电影还是过于first world problems了 I couldn't feel any real pain.

7分钟前
  • Otocolobus
  • 还行

3.5 比起小驼背杰西老师前几部电影,他的伍迪艾伦继承人的特点其实已有所淡化,作为本片的创作者,很有他自己的巧思妙想,挺有意思的小片,一路优雅钢琴相伴的旅程,独创性的喜剧段落全场窃笑;不过观影过程中总有几分别扭挥之不去,拿经历过集中营遭遇来对比,还是觉得太简单,甚至太轻佻了,这是性质极为迥异的两件事,比较这两者既不尊重大屠杀受害者,也不尊重饱受精神折磨的心理病症的患者,如非要相提并论,痛苦落到每个个头上都是百分百的,不该被划分三六九等,如果非要划分,无法过上“正常”的平常人拥有的生活,吞下一整瓶药自杀,他的痛苦一样是真正的痛苦;波兰历史旅游第一站是犹太人反抗纳粹纪念碑,显然犹太人对于他们听到无数次的“你们为什么不反抗”的问题是何等何等的震怒与痛苦,所以何来比较痛苦的层级呢根本无法被理解啊

12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伍迪艾伦式的由对话主导的小电影,虽然大多时候只是两个中年男人絮絮叨叨的,还意外还蛮喜欢的。Jesee的剧本创作能力可以!

13分钟前
  • downtoearth
  • 推荐

我就是受不了艾森伯格

17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很差

简配版雨人吗?看到后面还有一丝宿醉的感觉。越自我的人,可能越先享受和生活吧。

18分钟前
  • 肖申克的锤子
  • 较差

好心疼最后在机场里坐着四处张望的benji 希望他能开开心心

22分钟前
  • whatever
  • 推荐

舒缓的钢琴配乐像一个旁观者。可以是主角们口里的奶奶的音乐陪伴形态。

23分钟前
  • 小橘灯
  • 还行

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中产白男的悲伤

26分钟前
  • geworfenheit
  • 较差

完全不喜欢Benji这个人物,谁不是有很多心里的坎过不去啊,自己难受也就算了,非得在一趟旅行中数次让别人难受,这种太e的性格,对我观影体验,简直折磨,到头来也没说为什么会这样。真正的痛苦是什么?住在纽约,去波兰报个团都是头等座好酒店,这样的人生已经打败多少人了啊,虽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也不是说啥就重要啥就不重要,但白男真的太矫情了,这种电影到底能有多少价值

31分钟前
  • linbenx
  • 较差

什么狗屎。犹太人苦难宣传片?奶奶去世吸大麻的孙子尽孝之旅?城市太复杂我要蹲在航站楼避世独自美好?结尾还特意搞几个亚裔面孔,恶心谁啊。生前不尽孝,窝在地下室吸大麻,奶奶死了内心世界崩塌了?搞笑。抑郁症就吃药,旅行治愈不了。

33分钟前
  • 王铴伽
  • 较差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35分钟前
  • Lila布拉塔
  • 推荐

故事本身还是OK的,但我觉得拉上犹太背景叙事略显做作。可能是时代所致,在谁更痛苦,谁真的痛苦的这个话题下,很难不对“犹太人最苦”这种默认前提感到厌倦。

37分钟前
  • PARKER
  • 还行

①痛苦就是痛苦。人受的折磨不能被拿来比较。当我们轻视自己的问题时,是在评判自己,也是在评判其他那些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不够痛苦的人。②某种具体的痛苦会减少,时间会治愈一切。但活着总会有新的痛苦。③对待痛苦,是麻木好,还是保持敏锐好?过于敏锐地活在自己的痛苦中,就会失去一部分对他人痛苦的敏锐。④电影好悲观啊,一切都没有改变。⑤我感触最深的是,说实话。虽然刚开始听到实话会感到冒犯、怪异,但再想想,真诚的思考总能启发真诚的心灵。ps,洛维推荐我看的~

38分钟前
  • 王卡
  • 推荐

犹太宣传片咩。时而认真,时而轻浮,感情丰富,吸毒。先把毒戒了,再跟自己对对话。每个人都是个体,别逼着别人跟你同频共振。

43分钟前
  • 多次元咸鱼
  • 较差

很Woody Ellen风格的碎碎念小片 用轻松诙谐的公路喜剧包装着沉重的内核 关于生命、历史、活着的痛苦以及各种对于生活的见解 Benji活得好纯粹 但时常让人感到心疼 一个眼神里就流露出无限伤感的男人 用疯癫的举动试图引起共鸣 Lines that resonated me by Benji: Man, what’s stupid is the corporatization of travel. Ensuring that the rich move around the world, propagate their elitist loins while the poor stay cut off from society.

48分钟前
  • Pluie
  • 力荐

深沉得很肤浅,哭得全是问号,不具备深刻挖掘口述历史的任何可能,于是立刻切换回熟悉的表演人格,和杨子36问一个思路。

50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较差

導覽值兩星

52分钟前
  • Février
  • 较差

杰西的自我远没有伍迪那么强,这样两位本色演员才有空间展现和大屠杀隐隐相关的人物关系,或许真正的痛苦只有一次机会能被言说,然后人人回到或者远离各自的痛苦。

57分钟前
  • 张华弥
  • 推荐

比想象中好太多,如果不是看到有友邻好评可能不太会去看了(居然还有福田くん好贴切

1小时前
  • NidomeAok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