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子喜欢拍战争片,拍出来一般都是平淡,冗杂。
但又是如此的真实!
真实的像纪录片。
白色虎式和那季亚诺夫像是传说,是两个民族主义的碰撞,有人说最后一点不搭边,那是站在法西斯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啊,看这个电影需要了解一点德意志和苏维埃,豆瓣给的分明显低了点,名字叫白色虎式,你把他当成战争片看,那就不要去评价了。
非常喜欢从这部电影里延伸出来的那句话:战争没有消失,也没有结束,他只是藏起来了。
首先要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的名字,“白虎”,咋一看觉得是某个岛国导演精心拍摄的某个新题材多视角全方位电影,绝对符合重口味岛国电影爱好者,对我们这些wot撸炮爱好者没多大吸引力,但是最早的帖子是发在百度吧的,也幸好度娘对撸炮不大感兴趣(人家有老公的嘛)所以早先四月看到预告的,之后坦克世界吧有好人发了种子5个mkv格式,我一看头大了,我这戴尔看个日版高清“白虎”还给我耍脾气,我自己玩个坦克世界撸炮还要把360杀毒全关了,这情况看个“白虎”要烤地瓜了,这5个g的电影下载下来都得让校园网的“协同拨号器”崩溃,为此我特地还花了一毛钱在迅雷买了个三天vip,希望有迅雷的高速下载,结果呢给我来了句“你的空间不足,请额外购买空间”……我勒个去。
好多人讲这个电影没看明白,我想大家是被美帝的好莱坞电影洗脑洗习惯,凡是战争片都得有大场景,好装备,变形金刚,黑鹰悍马,什么乱七八糟超级战舰,绿巨人,超人都得给我上齐了,甭管合不合适,结局要完美,主角不死不残,炮弹绕着飞,最后抱的美人归,中间再爱情动作,总结一句“拳头+奶头=好莱坞战争大片”(这个是我爹长期观影总结下来的,但绝非用于诸如拯救大兵之类高质量的片,但是珍珠港还是有激情戏的)好莱坞反思战争最好的“拆弹专家”也是全套美军装备,悍马,机器人,再加点虚构的拆弹流程,个人英雄主义如图地沟油,在我们体内肆意妄为……所以总的来说这个电影好多人说没结尾,看习惯美式电影的人的确要蛋疼些,看小文艺多一些又看不懂军事,坦克,所以这个电影节出来的时候比较冷清,前段时间空中网说“为了庆祝王二爹他爸生娃特此开双倍”的时候来豆瓣看过都没人影评的,结果端午节女友说“白虎”上风行了,当即我说糟了,又有人要在豆瓣发牢骚了…………随即让她帮我打amx-12t去等着升法系火炮,我还是来这里说几句吧。
转入正题---(以上可以不看)---关于编剧与主角这个电影的编剧Aleksandr Borodyansky,国内观众可能最熟悉他的作品《星星》曾在中央六播放过讲述的是二战红军敌后侦察兵深入敌后侦察的悲惨故事,那个片子其中的中心讲述的是正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性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战争片的老路子,反映人性,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反思,作为编剧他在不断添加新的东西——战争反思的深入,或许是德国法西斯带来了战争,而苏联作为战胜国对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仅仅是作为战胜国的愉悦和对法西斯的打击吗?
难道他不该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吗?
对战争中的士兵是不是改如此残酷的对待吗?
因此编剧给这部电影重新添加了一个角度,所以对于主角夏利波夫任务的塑造为不知道名字,不知道父母,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最为巧妙的
各个国家的电影有各自的味道,前苏题材的让我们觉得爷们儿,军事题材更是。
重点来了,白虎最后没个交代啊泥煤!
这部电影的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他的父亲霍·沙赫纳扎罗夫曾经是戈尔巴乔夫的心腹,在他执导的电影里,无论是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是疲惫,麻木,沉重。
这部白色虎式也一样,没有所谓卫国战争里应该“保卫祖国”的士兵的仇恨,怒火,正义,一触即爆,精力旺盛。
只有一种习惯性质的麻木,疲惫,甚至是抑郁。
而白色虎式则形成鲜明对比,白色虎式他聪明,优雅,神秘,戏谑(躲在敌人背后像玩弄老鼠的猫一样久久不开炮,迟迟不下口,后面村战时挑衅玩弄的挑动着炮管),反而有一种阴冷,神秘,黑暗,优雅的暴力美学。
有趣的地方在于,为数不多的对德军士兵的描写上,竟然也跟电影里的苏联人一样的,麻木,疲惫,抑郁,仿佛就白色虎式来说,德军士兵和苏联士兵是同一阵线的,而电影里则直白不讳的阐述了:德军自己同样恐惧白色虎式。
最后,随着双方两败俱伤,打成了平手,白色虎式消失了,而理论上从一开始就没法活着的男主也随之一同消失了。
白色虎式真的只是简单象征着所谓nz幽灵吗?
错了。
这位导演以往执导的电影就是这样,他不喜欢苏联,他甚至仇恨苏联,在零城里他极致的讽刺苏联就像坐在办公室里的果女一样,甚至拿列宁跟果女来并列类比,在消失的帝国里,他隐晦的轻蔑的表示苏联不过就是主角脑子里幻想的那个子虚乌有的“帝国”。
但是,他同样的恐惧或许更加恐惧失去苏联后俄罗斯失去了苏联的“秩序”笼罩下的“适应感”。
因此他在六号病房里又痛哭流涕,没有了苏联的秩序,得了斯德哥摩尔综合症的俄罗斯人民都急出神经病了。
在白色虎式里,男主所代表的东西非常值得玩味,奇怪的地方在于我个人看了许多影评,竟然没有一个分析男主的“坦克之神”的背后的含义的,都只是简单的把目光放在白色虎式身上,白色虎式这种阴冷,神秘,黑暗,优雅的暴力美学果然魅力大到盖过了男主的风头,男主的精神世界里的“坦克之神”,戴着坦克帽,坐在金色的坦克上,万丈光芒。
但是,坦克之神随着白色虎式的消失,也随着男主一起消失了。
没人再知道男主他说的“坦克之神”了。
苏联不是曹县,苏联没有曹县的金色的太阳万丈光芒,苏联人在这部电影里也永远不像曹县人一样见到金色的太阳就会激动万分,精力充沛,一触即爆。
但是一触即爆倒是会一触即爆,因为白色虎式一出场,苏联的坦克和坦克手都爆了。
反而只有男主自己永不疲惫,永远不死。
但是,会消失。
这部电影隐喻zz倒是毫不掩盖的,但是这位导演从不搞中学教科书上的初中生中二式的阶级zz幻想,导演在白色虎式里延续自己一如既往的执导的电影里那种在苏联秩序下人的精神状态——疲惫,麻木,抑郁,就算是本应正义正直怒火冲天的卫国战争也一改状态,始终是那种连观众都觉得节奏缓慢得有些难以忍受的疲惫。
隔壁的《T34/85》就算结尾极力的抬高敌方车组,尽力营造己方主角对德军车长的惺惺相惜的尊重的画面,但是仍然掩盖不住隔壁的自得满满,对胜利的骄傲,反倒显得最后对德军车组的惺惺相惜变味成了强者对弱者傲慢的施舍,反而显得有些阴阳怪气了。
而白色虎式里,没有任何胜利的气氛,就算白色虎式本身被解读为所谓“nz幽灵”,也是总有一种奇特的不协调,只要把这种结尾代入到咱们的抗战结束上去,就会发现不协调的所在了,正常的描写战争的电影,特别是自己卫国战争的电影,如果仅仅是对对方所谓子虚乌有的“幽灵”的担忧,根本不会对胜利的结尾气氛描写得如此不正常,不信?
再重复一下,代入到咱们的抗战来想想?
前面我写的一大通在这一段简单回收一下,导演只是同样借卫国战争这个题材,在说一个问题:我不喜欢苏联,但是我更恐惧失去苏联后没有了苏联“秩序”的不适感。
卫国战争也基本上类似。
我痛恨侵略者。
但是,我更加恐惧击退侵略者后苏联回到苏联的一般状态时,原本战争所掩盖的苏联的一系列隐患,因为卫国战争让大家团结起来,没有了卫国战争了原本团结起来的人又该面对苏联自己的问题时,又该怎么办。
白色虎式和男主的“坦克之神”,实际上就是导演在影片里的同一象征意义的一体两面,男主的坦克之神就是白色虎式,白色虎式就是男主的坦克之神,它们是同一种东西,但是只是分为了两面。
只要代入到咱们的抗战上去分析,就会发现白色虎式和男主的共同性质的不协调——正常的战争电影,无论是担忧什么也好,还是反战也好,绝对不会像这部影片一样去描写男主和反派。
男主的坦克之神,和白色虎式,都共同代表了导演心中一直存在的梦魇——秩序,以及失去秩序后的迷茫,苏联是一种秩序,但是因为卫国战争,到了一种更进一步规模的秩序,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的秩序仍然在继续,但是没有了能够掩盖住苏联自己隐患矛盾的秩序,苏联又该何去何从。
几十年后,他所不喜欢的苏联即将没了,失去苏联的秩序后的俄罗斯的迷茫,又该何去何从。
男主最后说的“白色虎式不会消失,他会再出现,或许几十年,或许一百年。
”随后男主也一起跟着消失。
实际上导演甚至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支持安德烈·古鲁廖夫的“战争时期恢复死刑打击内部敌人”的提议)
很久没看苏联战争电影,这个电影本来是想当成《库尔斯克会战》那类的电影看的,最起码也类似《兵临城下》类似的对决。
但看下来感觉发生了好几次变化,因为我看电影之前不喜欢看介绍的。
刚开始是满处都是T-34的残骸,一些人在打扫战场,我以为应该是43年德国最强盛的时候。
里面说那些都被一辆白色的虎式击毁。
我立马感觉这个故事应该是战士苏军不屈不挠组织精兵强将去阻击德国虎式王牌的电影,应该就是坦克版的兵临城下。
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感觉越来越不对,主人公坚信白虎从不可思议的地方撤走了,甚是有点偏激了。
也难怪都说他是神经病,种种迹象表明甚至都从沼泽撤退,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不要说二战时期,就是现在现金坦克,到了欧洲的苔原森林地区,能够不留痕迹快速的从沼泽消失也是不可能的,导演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时候我就感觉这个片子有种神秘主义色彩了。
接下来得知这个事件背景是在德国将要投降的时期,我就有点明白了。
这是一个手法非常高超的象征主义电影。
那辆白虎导演想要表达的其实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而且百打不死的主人公也是个象征的存在。
影片最后十分钟是这个电影的高潮。
甚至上校和主人公每一句对话都阐述哲理。
最后!
当我看到德国战败后,注意!
德国战败后希特勒在接受一个在阴影里的人采访,采访他的人完全在阴暗的角落里,而希特勒却在大厅中央,唯一的明亮的光源把他笼罩。
你们再去看看这段采访,太精彩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仅仅是台词了,完全就是人类的哲学问题。
难道二战就是因为有了希特勒或纳粹或日本军国主义这个恶魔才会有的吗?
太沉重太深远了。
我想起一句话:恶魔永远不会被消灭,他只是在等待时机。
最近几年总爱看美国战争片,总觉得美国战争片除了大场面会有很多人生道理。
但我这次看了这部俄罗斯战争片《白虎》,我现在真的对俄罗斯电影刮目相看,他不是在比拼火爆的大场面,真的是把内涵阐述到极致。
我现在非常喜欢俄罗斯和法国电影!
我国现在的导演还在一直玩大场面大制作。
反而我觉得越来越空洞了。。。
最后说一下,《白虎》这个电影有思想的人应该看看,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是个很简单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很一般,看完很多电影都要到豆瓣来看看影评。
对于这部电影不用说太多,有些文章说的很好。
我想说的是,看的时候我还是比较认真的,没有快进,场面没得说,气氛做的很足,所以推荐。
至于什么神秘主义,战争的种子之类的略高深。
我想问的是,你是不是很想把白色虎式给打爆?
其实不是你想把他打爆,是藏在你心里的那辆白色虎式。
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越来越近,描写二战的战争电影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白虎,也译为《坦克大战》是2012年俄罗斯投拍的二战电影。
然而影片并没有更多的笔墨刻画战争场景,没有多少枪林弹雨的大场面,而是围绕一辆幽灵般神出鬼没的白色虎式坦克和一个犹如坦克之神附体般的苏联士兵之间展开。
在一个无神论国家,苏联的战争英雄却多多少少带着神的光环,一个可以和坦克对话,可以听从天上坦克之神引领的,全身烧伤90%以上还能奇迹自愈的坦克兵,发誓要找到炸毁无数苏联坦克的白色虎式,并k.o它。
两次面对面的交锋,两次各有机会,双方却都没能达成最终目的。
随着二战结束,白虎更加彻底的消失了。
影片最后,在小胡子的谈话中,为了拉拢更多的欧洲国家,他甚至说出了:我一直爱着犹太人。
也再次证明,德国依然视俄国为最大敌人。
代表德国战斗精神的白虎,可能隐藏20年、50年或是100年,有如神助的坦克兵依然警惕着,时刻准备着。
世间的战争从没停止过,无论何时何地。
一个让人看着分不清现实还是想象的故事,这大概就是电影想要达到的效果,在片尾扣题,生活就是战争,现实就是想象的外化。
白虎是一个符号,一个令人恐惧的罪恶和野心、贪婪的符号。
当它在希特勒脸上照见时,已经不那么让人恐惧,更令人恐惧的,是对面那个隐藏在阴影里的脸。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内心的各种情绪所唤醒,特别是我们独处时。
但我们也更倾向于回避那些情绪和信号,希望消除它们,不要有那些情绪,隐藏起来。
从心理的层面来讲,正是被否认和隐藏的部分,就像那个阴影里的人,更有可能在外部现实发动一场“战争”。
人常说不要检验人性,说人性的恶让人害怕。
或许也可以说,人性不可怕,人性的恶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认和隐藏的恶。
或者说,哪里有什么恶,正因为分成了善恶,在道德面前,人们才去否认和伪装,才以某种名义发动“战争”。
想看tank激情对射的爆米花电影观众肯定会失望,这是一部披着“战争片”外表的“文艺片”对二战历史,俄罗斯与欧洲地缘矛盾不了解的话,大概是get不到导演的思想。
但是战地5玩家表示很喜欢看,很少有电影能 让普通人也能感受 坦克驾驶舱内的视角【狭窄 固定 污渍】永远一身臭汗 满脸黄泥 随时可能被铁棺材原地火化的苦逼坦克乘组。
电影字幕中的翻译错漏很多,这里给出准确版。
这段实在是太深刻了,可以说是深入到了集体无意识层面,点出(预告)了俄乌战争最根本原因。
51.内,夜,夏我们看见部分的室内布景——富丽堂皇、充满异域情调的陈设,细节讲究的家具,小雕像,绘画,照片——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风格的混搭。
摄影机全景拍摄,我们看见昏暗的大厅,壁炉火光摇曳,旁边的高背圈椅上面对面坐着两个人。
我们听见其中一个人镇定平和的轻语声,他说的是德语。
“我们相识已久,深知彼此,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从不对你隐瞒自己的想法。
战争输了。
我知道。
不仅仅是战争输了,欧洲已成了废墟。
但是你能想象明天会是怎样吗?!
不幸的德国!
一切罪过都将归于它,德国人民会被视为一切灾难的肇祸者,无数的书籍将会问世,无数荒诞的文件将被发掘出来,许许多多回忆录被臆想出来,而我们,我和德国,将以人间败类、地狱之子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他沉默片刻。
我们看见了说话者的面容——熟悉的小胡子,并不浓密的头发梳成光亮的分头。
神色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安详。
阿道夫·希特勒。
他继续轻声和气地说:“可我们只不过是有勇气实现欧洲的梦想。
我们说过,既然你们想,那就让我们将它最终实现!
这就像一场外科手术,一开始会疼,但随后机体将会痊愈。
难道我们不是在实现每个欧洲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难道这不是我们取得一连串胜利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他们就算对自己的妻子亦讳莫如深,而我们清楚公开地表明,勇敢、诚实的人应该怎么做。
他们从来就不喜欢犹太人!
他们一直害怕东方这个阴森的国家,这个怪物、对欧洲而言既野蛮又陌生的国家——俄罗斯!
我说,就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彻彻底底地解决。
这些难道是我们臆想的新东西?
不是!
我们只是将全欧洲都想明确的两个问题明确化了。
如此而已。
”希特勒停顿片刻,紧紧盯着坐在对面的对话者。
这是一个男人,身穿简约却考究的西装。
但是脸部轮廓在半明半暗中看不分明。
希特勒微微垂头,继续道:“他们背叛了我们。
他们的懦弱中断了我们的步伐。
但是如果我们消失,他们的噩梦依然会在。
它们不会消失无踪。
它们会在我们离开之后继续缠着他们。
但是我们,被他们出卖的浪漫的欧洲民族,我们还会再次帮助他们吗?
”他陷入沉思。
劈柴在壁炉里不时发出劈啪声。
希特勒的对话者拿起火钳,翻动炉火。
火光骤然明亮,映红了希特勒的脸。
“从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那一刻起,”希特勒道,“只要寒冬酷暑、暴雨骄阳存在,争斗就永远存在,包括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争斗。
即使人类一直留在天堂,他们也会腐烂。
因为战争,人类呈现出了他们本来的样子。
战争是自然的、日常的现象。
战争无时、无处不在。
没有开始,没有终结。
战争就是生活本身。
”他再度停下,这一次是久久的沉默,陷入自己的思索中。
他的对话者也沉默不语。
摄影机全景拍摄,大厅突然消失,接着我们再度看见这一奇怪的内景,不知是一处沙龙,还是卧室,豪华而别致。
表示后面是说战争不息?地球上始终有巨人?
呵呵,好烂的片子!
不够激烈
俄羅斯“白虎記”,亞哈丟了腿,坦克手失去記憶。
wot玩家表示坦克做的很好。
跟《钢铁苍穹》一样属于科幻电影,而且有所影射。不同的是最后有元首出现。
用不着这么一个故弄玄虚的手段
原来是讲阴谋论
这片里我看到T-34,T-34-85,su85,su152,虎式,4号。可惜导演不会讲故事
战斗场面如毛熊的特色,简单粗暴,但是看着坦克在泥地里驰骋却莫名让人热血上头。剧情则是完全让人没有代入感。看到结尾你才发现,刚开头以为是战争片坦克战,最后讲的其实是所谓精神意志。
一般般
8.0(DB6.5)。戰爭場面一般,劇情勉強還行,結尾是重點——借德國將領道出了不一樣的戰爭觀點,這很“法西斯”,有點洗白戰爭的嫌疑。但人類萬物的發展又不無如此。更希望是無戰爭的競爭!(108',原片104'?結尾處明顯感覺有刪減)
12年未看完,17.1.23看过,战争戏比较普通吧,但是坦克手和白虎的隐喻很值得深挖。
为什么白色,只剩下象征意义了。坦克迷的大爱!
其实蛮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德国的黑科技,毛子不怕死,最后居然又归于灵异... ...
宁愿给个负分
导演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
坦克神怪片,绝对的。
新沙俄导演异想天开解构卫国战争的畸形产物,背景基本淡化,人物基本虚化。上升到民族精神以及东西方对抗的的高度算是另辟蹊径,但整体的节奏把握和细节处理实在不怎么样。
什么叫俄罗斯的新纳粹,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