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阿萨亚斯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无论对时代的描摹还是线索的提炼都很优秀,在五月风暴已成学术界电影圈“烂大街”的题材下,他对准了“之后”,用这部电影记录了一代进步青年走上街头之后各自的选择,让本片以五月风暴为界,绘制出70年代意识形态光谱的合流与分裂。编导先用男主的两名女友确立左右两极,追求绝对自由的劳拉,追求下一次革命的克里斯汀,好友阿兰与美国女友走上嬉皮之路,主角则在无政府主义的门前踌躇。也许从伤及保安那刻,也许从克里斯汀离开那刻,主角才寻到自我,他的画投影在乐队上,又是一次资本主义吸纳进步意识形态为商品的象征。阿萨亚斯还用电影与美术的分裂,勃氏与列宁的分裂来互文分裂的动作,最终克里斯汀走向女性主义,劳拉成了朱砂痣,又是一次两极的分道扬镳。真正优秀的青春片只有表皮是滥情,内里只关乎告别与选择。
結尾有點匆忙。但整體上令人感動。特別是在他的畫被前女友認可的時候。
对年轻有着非常美的描写,五月风暴和前任都只是过客,青春的迷茫对政治和艺术的追求一样,找寻心之归属的成长过程。演员都非常的耐看,荷尔蒙自由的气息浓厚(豆瓣影片相册的截图居然这么开放)自然光和超现实的场景绘制那个年代的颜色。阿萨亚斯自传性质,结尾对大片场的失望让主角走进银幕,法国文化
五月之后就是六月了。
天啊!浪费我两个小时!
给了三星而实际上122分钟的片子一半还没到我就不想看了 自传式的题材普遍会带来炒大锅饭的问题 太多想说反而在过程中就忘了最想说 片头时候让我很兴奋 以为会是些激进的年轻人对于政治的强烈觉醒 可是片子好像在中间偷换了主题一样 我只觉得导演直到拍片之时还没有释怀他的青春
。尽量保持了客观的美丽
你可以从影片一开始感觉到空气里有什么,或许我们有过这样的青春,想作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做。阿萨亚斯并未直接展现革命风暴带来的影响,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理想主义的年轻人。
哇,革命搭起戏台,时代的小情歌奏响,但依旧是小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故事很简单,但不愧是银狮剧本奖,开阖小而跨度大,能利用的人和事都比较流畅。但是实在是太冗长了,叙事节奏腻歪啊腻歪。最大亮点是男主太帅了,孱弱之美。
又一部学生运动背景的法语小清新,也没什么新意,看得不耐烦
3.5-4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风景好
萝拉·克雷顿 微
特定年代的法国青春文艺气息。半夜偷跑到学校贴海报喷标语那段很帅啊,看得我热血了
另一种青春。拍得好细碎
《五月之后》自忆式60后回忆。那些年轻人,白天游行,晚上涂鸦,上床做爱,下床念诗。“主席的新衣”?真受不了,勃列日涅夫要来巴黎三天……
【HKIFF2013-MOVIE 3】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折磨,晚上我的英文水平暴增,也看到这次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今年少有让我流下热泪的电影,似乎正是我所处的人生节点,革命之后是什么?劳燕分飞,各奔前程,有人奋然前行,有人逃跑,有人躲入电影织就的梦境,唯一真实的是性爱,而这正是不可言说的。改变世界的愿景没能退守一步成为先锋艺术,而是败给好莱坞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想起数字乌托邦和《连线》杂志,我们不再能想象另一个可能的世界,因为昔日的战友已经走入敌营。今天法国的罢工和抗议,也不过是无害的表象而已,巴黎上空不再有幽灵盘桓。
影片带有浓郁的法国浪漫主义色彩。
3.5 故事和视角挺好 素材多的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