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真的真的讨厌异地恋!
因为距离产生的怀疑、担心、与现实生活脱轨、失去自我、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锤,报喜不报忧种种异地恋的经典戏码都在电影里出现了个遍。
然而电影里从矛盾产生到解决也不过短短几分钟,他们见个面似乎很容易,拥抱一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现实里一个人不开心时每分每秒都是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她的情绪,像在心上戳了个洞,一直一直在流血,即使某些时间因为忙碌,洞被堵住了,但在闲下来的那一瞬间,便会像洪水决堤一样,情绪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个人势单力孤地站在中间根本动弹不得。
现实里见面,拥抱都不会来得那么快那么及时。
现实里异地恋的孤独存在在六年里的每分每秒,看着其他情侣牵手散步的时候,看着其他人下班有人来接的时候,一个人在出租里吃着粗制滥造的外卖的时候,一个人受伤就医的时候…现实生活是唯一能让人从异地恋的孤独中抽身出来的地方。
一个人越是沉浸于手机里的对方,一旦对方沉默或者忽视你,你就失去了唯一的精神依靠。
孤独的感觉会愈发明显于是就会愈发依赖对方,如此一来便成了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得到关心和爱是如此轻易,对你努力付出的感情也会慢慢变得不珍惜。
我很难认同这样的行为。
反观另一方可能是个现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也许投身学业,也许交到很多有趣的朋友,那给异地恋的另一半又是怎样的地位呢?
这样会不会感情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一样也不能认同。
觉得男生从美国回来,两人沉默地在街上散步的片段似曾相识。
地理位置的相近并不能消弭两人心间的距离。
也许有千言万语难以开口,不知从何说起,那便不如沉默。
已经在彼此的生活里消失那么久了,又该如何重新融合入?
看不到希望的异地恋有两种,第一种,看不到异地恋的时间的尽头,大学异地四年,也许考研…个自都想倾尽所能去最好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其实也很难由人掌控让两个人考到一起去,读研又三年,那读研之后呢?
工作可以在同一个城市吗?
如此种种的关乎个人前途和两人爱情未来的抉择,到底要如何平衡呢?
第二种,和谈恋爱的对象看不到希望,主要表现为不论一方在这边如何开心或悲伤,隔着屏幕对面像一潭死水,投进石子甚至都激不起一点点水花。
每天面对这样的人也很难有想继续下去的希望吧…电影的最后两个人各有成长也为了爱情各有让步,终成正果。
看此电影的我在一年零一个月前结束了自己三年的异地恋。
六年异地,HE结局,我愿称为非典型异地恋…回头来看,它对正在经历异地恋的人们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对经历过异地恋的人们没有任何鼓舞其重新接受异地恋的作用!
文/梦里诗书《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这一片名便足以含纳电影剧情的全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尤为需要情绪化作为支撑的电影中,其所展现的情感更多是尴尬做作。
当电影丧失了真实的奠基,只是依靠不接地气的谈情说爱试图来感染观众,殊不知虚假的美好如隔靴搔痒,既不感人也难动情。
异地恋是一个非常考验情侣关系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本身也带有足够的戏剧张力,但想拍好这一题材的关键我认为并不在于剧情有多么百转千回,而更在于面对异地,导演是否能够刻画好人物情感,能否用足够细腻的成长蜕变来感染观众,但这部电影显然并没有去考虑这一问题,从没有铺垫的喊话告白到尴尬至极的自恋台词,都可所见这部电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酝酿感情,不过是将异地恋作为噱头将诸多碎片化的情感经历拼凑在了一起。
这种尤为明显的拼凑感,导致电影失去了真实,种种不切实际的虐情,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只是实现了电影的自我感动。
从跨省到跨国的距离,到普通高校与一流名校的差距,这些问题本都是电影主线自己给出的戏剧矛盾,但电影却在胡编乱造中跑偏了方向,六年的感情经历被演绎的平淡无味,很多台词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在做情侣之间的问题沟通,而只是成为了电影剧情的推手,不断的想要突显“异地恋”这一电影命题。
当“异地恋”的矛盾被高频一再提起,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情节单拿出一个点或许会让人有些许感怀,但电影将一系列的矛盾被组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每一次危机的化解都只是依靠简单肤浅的爱,整个故事仿若就像一个乌托邦童话一般没有真实的矛盾,现实中那些摆在异地恋情侣面前,甚至于单只是普通情侣的问题都被电影自动屏蔽了,如儿戏般的剧情,根本无从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情感缺失的境况下,电影另一个问题在于女主赵一一,她的角色塑造是极为失败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如今的爱情电影里,导演编剧还要去塑造这种丧失自我,完全依靠对方,将自己的人生全部放在他人身上的情侣角色。
这种做法既不能体现爱情的真挚,更无从展现一个人在情感面前真正的成长。
不论男女,相信爱情永远不该与放弃自我画上等号,如此衍生的爱情,纵然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也无从掩盖电影精神的贫瘠。
当电影情节如工业上的流水线作品,没有自身的独立思考,只是如填字游戏般完成了“异地恋”的命题作文,其所制造的爱情只能是毫无营养甜腻的工业糖精,借用电影的片名,我也是真的讨厌这种电影。
看完之后思绪万千,回忆起以前的种种才让人难受,分别及重逢的一幕幕像极了以前的我,可惜最终无疾而终。
电影结局是好的,而我们很多被现实打败,女主和男主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这一次你选择了我,就够了,男主把唯一出国留学的名额放弃了,被狠狠戳到。
异地恋多少被不信任而打败,是真的熬过时间和距离就是一生吗,也许是的,也希望是的。
虽然常年分隔两地,但我始终觉得,我们就在彼此身边。
我真的受够异地恋了,就是因为异地,难过的时候不敢跟你说,开心了没法和你分享,打字没有语气,打电话没有表情,哪怕十次里有一次,我想见你的时候,你可以陪在我身边,我都会觉着安心,都会觉得有力气,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异地恋就是阿斯巴甜,假的就是假的;我知道异地恋很难,但也有很多快乐的日子,那不是假的。
距离和时间虽然煎熬,但也让我们长大,只是长大的过程里,最难以避免的,还是那些出于爱意的谎言!
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时间和距离,我们努力地生活,努力地恋爱,努力地为彼此考虑,却从来没有想到过,也许我们和距离比起来,会输。
距离治愈爱情,就像风治愈火,它吹熄那些微弱的,助长那些强烈的,我想你了!
异地恋图什么呢,就是图个未来可期吧,要坚定不移的在一起,才对得起异地恋的苦。
感谢正在坚守异地恋的我们,熬过异地,就是一生!
啊,一言难尽,花了我的钱又花了我的时间,真不值得。
整部电影就像写高考作文一样,一直在点题,不让它偏题。
两个多小时,几十次“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男主女主多次直接说出这句话,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种应该要用真实感情体现出来而不是让她直接说出来好吧。
这是我从小到大去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次那么无语,那么无聊,到最后都平平淡淡,毫无起伏。
比白开水还白开水。
一开始女主的声音就令看电影的大家无语,一直是那种嗲嗲的声音。
两个多小时,我都不知道哪里是故事的高潮,细节不突出,情节不感人,作为一个曾经异地恋过的人,基本上没有共情的感觉,因为全剧太泛泛而谈了,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拜托,想把所有异地恋甜蜜及不安放在电影里是不现实的好吗。
男女主情节无语就算了,男二女儿那一对,也是极致平淡……怎么说,被抖音的片段欺骗了,片段就是这部剧最精华的地方了。
演员颜值是不错,但是电影里面的场景没有很唯美,没有突出的镜头,甚至看完之后一个镜头都不记得了……
。
男主清北医学院,女主华东新闻系,我以为学生时代会是他们今后爱情和事业的铺垫……结果我等到结尾二十分钟只是看到了北京到波士顿的距离(医生和新闻工作者的完美结合居然不放格局!!!!
)女主一直为了爱情追逐着男主,把他奉做光,从厦门到北京——他逃,她追,ta插翅难飞男主为了能跟女主打破异地恋放弃了全系唯一出国交流名额(清北交流名额给一个恋爱脑还只有一个很扯,但是介于它是个爱情烂片咱原谅)男主不跟女主家人商量就拒绝了前途,女主看见男主放弃了名额扭头就跑给他自由(真是伟大爱情我是搞笑女我不李姐)…………女主阑尾穿孔腹膜炎男主回国照顾她…这种类型的剧就非得生病吗???
我现在距离影片放映结束还有十分钟……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画面了……任敏很好看,能不能给她配个配音……辛云来演《五个扑水的少年》的时候,一个勇敢、懦弱的普通人跃然,但是在这里只能看见一个呆滞、臃肿的男的。
观影感不好可能还因为我的眼睛被深深的绿光刺痛
2013年的时候主角团一堆人都是iPhone5S,女主用的还是MacBook air,我依稀记得那一年我买了小米2,乐呵得不得了。
5K起步的iPhone5S,我望而兴叹,至于苹果电脑,啥家庭啊?
感情线也特别迷,编剧是没读过书还是在国外读的书?
高中毕业学生代表致辞,女主拿着个喇叭就站起来了,墨迹了半天也没蹦出个啥,男主冷不伶仃的来一句我喜欢你,我???
我要是校领导,早就赶他下去了。
这种剧情我只在日剧里看到过。
上大学不认真上,一天就扭着男主聊天,闺蜜团很真实,「人家可是清北,你以为和你一样成天混学分的」。
好不容易被闺蜜带出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男主蹦跶过来说「 我希望你所有的开心都是因为我 」,我直呼问号,这是什么大男子主义男癌发言,我一个男的都看不下去。
说起闺蜜团带线,那个吉他社的社长,第一次被女主讽刺「这水平也就骗一下小女孩」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 《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 那句「呵,有趣的女人」。
《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然后果不其然这社长就对女主开始有好感了。
男二女二线有点像大户人家的傻儿子追媳妇的感觉,特别是投篮表白那里「复读再考不上你就按照安排出国吧」,我???
心痛读书时候努力学习外语最后家里没条件留学的自己。
还有男主在北京说的「我要给你一个家」之类的,这片对我这种平民老百姓真是不友好。
最后吐槽一下,这片把性别互换一下,就是我虽然成绩很差也没啥特长,但年纪第一的漂亮大小姐在毕业典礼上说喜欢我,这种yy小说的感觉。
女主不是傻白甜 是纯sb恋爱脑+自我感动⁼国产青春片经典女主男主人设也很模糊 演技也就是一二三木头人的水平所谓双向奔赴也是大部分时候女主奔恋爱脑起来吧又能放弃出国没有自我的恋爱脑能感动谁?
整部片子到底是想塑造成人童话温暖异地恋群体 或者是现实主义反思之类的 路线根本是模糊的 编剧都没搞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吧?
女二那一对值一星 我个人很喜欢那一对呢状态女主的哭戏半颗星好了 没了豆瓣不能评1.5所以 一颗星个人意见 不喜勿入
看大家都给两分,我都觉得好笑了,还是留情面了吗。
知道中国有多少异地恋吗?
不应该这样问,应该问编剧导演是不是用脚写用舌头拍吗。
从编剧上面来说,就是一个不用脑用手思考用脚写剧本,一起这个名字我就知道,这部剧完了,不是为什么完,就是只因为这部剧一开始就完了。
凭着主观臆想,忽略客观条件,怎么能写出好剧本。
异地恋三个字,可是全中国多少人的现状,多少人因为分离泪水流干,多少人因为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忙于奔波,多少人因为失去而痛苦……竟然用这样一部电影想表达出来,除非导演是卡神,主演是周星驰,配角是达叔(逝者安息,无意冒犯,黄金配角),主演是朱茵,你说这可能吗。
特别是三个编剧,具查有至少有两个女编剧在里面,OKOK,为什么我以为女性编剧更会以女性角度来判断出女性最佳的决策;而且更能抓住女性心理最佳的表达情感,更准确描写女性心理细腻。
从导演来说,拍的是什么(不是说不好,主要还是为什么拍这样的题材,为什么还是学生,难道中国的异地恋团体只有学生吗,前几年,一个地铁安检员一年只有三分钟下车的机会与家人团聚,丈夫过年拿着饺子,拉着几岁大的孩子等待为什么这样的题材却没有人注意。
)局限性,这是天大的局限性。
从选角来说,导演你为什么不找几个实力演员,我可以为失孤流泪,我也可以为功夫大加赞赏,我也可以为星游记遗憾,但是我绝不会为这部电影浪费一毛钱。
打着异性恋幌子,招片大量人去看,这可以说是国产电影的毛病,去一个好名字真的很难吗。
尼古拉斯凯奇最佳新作《猪》只有简单的一个字,猪,是一部文艺片,看国外的评分烂番茄100%,中国的爱情片就连一部文艺片都搞不上。
就这个名字我都不知道要招惹多少是非。
任敏辛云来二搭。
首搭作品中两位的发挥都挺好,任敏可称惊艳,辛云来也在演技上压制了男主,配上以异地恋这样少有着墨的题材为基底的剧本,实话说拉升了我的期待值,但成片质量令人失望。
浅阅了导演履历,觅得部分答案。
创意总监出身,在预告片剪辑界有所建树的导演,自然知道该给观众添加一些新奇的浪漫的料子,但玩得过火了些,即设计感过重。
从毕业典礼突兀的表白与双向奔赴,到通往两地的火车背道而驰,男女主彼此追赶,再到后期配合音乐的几段蒙太奇,浪漫元素的制造刻意有余,自然不足,放在MV里会更恰当。
再谈演员,且不谈任敏幻视关晓彤,辛云来幻视许光汉,这两位的表现与首搭是大相径庭。
任敏全程夹着说矫揉造作的台词,演技也在警察局那段崩坏得彻底;辛云来相较之下退步不多,但面瘫的老问题依旧没改,颜值倒是离学霸均值不远。
表现较好的是闺蜜周雨彤和友情客串的邓超。
另外剧组为了爱豆能有工作糊口,着实尽力了。
戚砚笛的角色还稍有用处,推动了剧情;陈宥维的角色真就可有可无,对异地恋压根没造成过破坏,连试探性的敲打都没有。
剧情,多离谱不至于,就是比较老套,小问题也不少。
毕业典礼在千人注视下,隔着七八米用最多三五米能听清的声音表白;一个去北京一个去厦门火车还刚好在隔壁,上了车还能互相看见;全班/级/系只有一个出国名额,学神是热门人选;男配吊死在一棵树上,三战高考只为追女主闺蜜,最终感动对方;解决问题的方式停留在跑到对方的城市,说几句话回忆切片几段就进入工业糖精发放时间;结尾轻飘飘地说研究拿回国内做就算是交代完事了。
优点也不是完全没有,异地恋时两座城市构图各分一半,相互联系的蒙太奇挺有意思;女主在两个极端的阶段,即太过在意男朋友和太过专注自己生活的转换也很真实,虽然后续剧情的衔接处理得不好。
为啥是“又”呢?
因为他俩首搭的作品同样被诟病MV感太重……
【7】比想象中好得多!刻意的桥段不少,吵架的部分也略微不合理,有些台词逻辑也经不起推敲。但经历过漫长异地恋且现在也处于异地恋爱的我真的可以轻而易举地被那些最朴实生动的画面感动——车站分别、微信视频、帮点外卖…无数画面脑中闪过,而影像中那种真挚勇敢的情绪力量将我所有的共情释放。最后的最后,一对对异地情侣出现,我直接泪崩如水坝,大概此刻也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理性地去评价这部电影了。
全程尿点,非常无聊无起伏的剧情,还剩半小时,我已经在倒数了
看之前预期不高,观感高于预期。异地部分其实应该挺真实的,还是喜欢周雨彤的自然,任敏不知道为啥这部片子台词很生硬,男主演技不是很行。会有触动到,最感动的趴居然是乔乔答应和李唐在一起。希望所有相爱的人能够经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修成正果,爱情本身是很美好的事。
最好的部分是深夜散步,在星星点点的北京街头,两个人各怀寂寞却不知从何说起,无言的长镜头很打动人。除此之外无甚可圈可点,都是阿斯巴甜。其实它本应该有很多现实的表达进入,比如男主角在美国遭遇了什么,他都抽上烟了,观众很好奇。女主除了生病住院之外,是不是可以有日常无力的崩溃瞬间。最后这个样子相信也是主创团队有意为之,删掉了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支线,太可惜了。
打败爱情的从来不是异地恋,而是没有认真对待那段感情,只要双方真的是在认真爱,怎么还好走散呢。最远的距离是同床异梦,是他抱着她却想着另一个她。愿所有的人都被认真的爱,被认真对待。
开始我还想着疫情下有新片愿意上是不幸中的万幸,看了这片子我觉得这是万幸中的不幸。
选材不错很现实,就问异地恋杀死了多少爱情啊哈哈,正好五一假期和对象一起来看了。虽然和自己的爱情经历并不是完全一致但是很多地方还是有戳到泪点,两人克服万难终成正果也是很美好的结局了,有点怀念自己上学时的青春时光和当时的那群好朋友了~
没有以前那些青春爱情片离谱,但也绝称不上优秀,女一的可爱程度远远不及女二,周雨彤也太可爱了叭!
五一档没撤片的青爱情电影,光线传媒流水线的青春电影。这次真的不错,不狗血,满满的狗粮,甜分简直超标,辛云来和任敏二搭,弥补了悲伤逆流成河的遗憾,这次不只是顾森西和易遥,这一次也是林嘉树和赵一一啊
首映日观影。是《悲伤逆流成河》的女一和男二主演,所以看到还蛮熟悉的。少男少女的爱情,很青春,很美好,最大的阻碍就是异地见面问题,而不会牵扯进太多经济等实际因素考虑。是很好的爱情启蒙片,对于那些牡丹的年轻人而言,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白感情中懂得沟通、换位思考与彼此信任的意义。不过个人而言,我是更期待看到青春爱情中的冲击感的,比如抛弃、背叛、厌倦,男生受不了女生极致地对爱情的依赖而厌倦、男生和本科认识的女生好上而背叛初恋,男生因为要去美国深造而渐渐看不上女生等等桥段,从反面让人更深体会到初恋的感情是痛苦的,才更有的回忆。这样整部电影表达会更强烈,也更符合人之常情。
哪怕知道未来要经历各种磨难我应该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你。好美好的校园爱情,虽然我的青春里没有出现过这么一个许嘉树但是赵一一的这种情感我真的特别能共情,不是无病呻吟的青春疼痛,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在你我每个人身上的真事,很喜欢!会带上朋友二刷的。
这种片子拍出来简直是中华文化的糟粕。看似有着相应话题度的题材,其实全片内容90%跟大部分爱情片一模一样。台词造作,内容浮夸,剧情推进全靠旁白。尤其两位主角的戏份,感觉就是拍不下去硬编的那种,还不如周雨彤、李孝谦这一对儿有看点(二位也是全片唯一的亮点,尤其是李孝谦,想要有出路,赶紧跑)。大好年华,青春正茂,却整天在这忸怩作态,等着被社会毒打吧。这种脱离现实、远离生活的爱情电影,别说《花束般的恋爱》了,就连去年《我要我们在一起》都不如。PS,光线出品,不用想就是结尾又采访一堆素人。张一白都不跟你们多少年了,还搁着临摹呢,好的不学光学些没用的?这叫黄鼠狼下耗子—— 一窝不如一窝。PPS,任敏出演,必属烂片。
轻松美好的故事才适合这个五一档。影片的呈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不狗血,不玛丽苏。人物的设定也走了心。很喜欢周雨彤饰演的乔乔,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真性情洒脱的一面。
编剧演员都挺好的 拍的挺MV的
年轻的时候,爱情就是有很多惊心动魄,别人可能不理解,长大后的自己看起来觉得幼稚。但是那就是青春啊,也欢喜也怅惘,青春是一本不忍猝读的书。
虽然这是部爱情片感动我的却是闺蜜情,曾经我也有一个好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就像任敏和周雨彤,可是后来却走散了。希望她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想起我们的曾经。
好在,我观看之后,只是真的不喜欢,而不至于是真的讨厌《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这部片子。
这名字看得都无语
这剧情。。。不符合逻辑啊。俩人高中就说过十一句废话就能相互喜欢,没有任何在一起的记忆的前提下先是走过了三年异地恋然后再走过两年异国恋,这太不科学了。结局感觉是强行happy ending,恕我没感觉到甜。
还不错,偏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