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谋杀似水年华》的片名,便想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只是二者之间还差着一百万个阿迪王。
据说原著是很精彩的悬疑小说,但本片的悬疑只存在于导演的幻想中:支离破碎的剧情、过去与现在的胡乱穿插、生硬的对白、混乱的逻辑。
不是随便让过道的灯闪几下,或者让打印机在深夜运动几下就可以和悬疑惊悚扯上关系。
如果要拍爱情悬疑片,可以学学《消失的爱人》;如果要拍隔世追凶案,可以学学《盲探》。
打着爱情悬疑的名号,却用廉价MV的拍摄方式,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便是一部科幻片,探监室的大雪纷飞、自动上门的笔记线索、人工智能的紫色丝巾,这不是科幻故事是什么?
当然,本片还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针对那个吃了一顿农家饭就分手的新闻,本片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与不同价值观的人谈恋爱。
只要你蹲在坐便器上方便,那么不管女孩多不待见你,不管你们多久没见面,女孩都会爱你爱的死去活来。
明明一副看不起的样子,明明就借宿了几天,明明只看了一场国安的比赛,居然五年后再见的时候,莫名其妙的产生了感情。
我看本片最大的悬疑应该是小龙虾该怎么吃,明明是小龙虾正确吃法的科教片,却偏偏被《101次求婚》打断,或许导演是个日剧发烧友,当女主角穿着淋湿的白衬衣冲进小卖部时,我仿佛看到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出演的《血疑》。
2015年是老歌怀旧年,《夏洛特烦恼》、《港囧》屡试不爽。
谁料一年过去,本片还在用这个梗,从一开头邓丽君的《至少还有你》,到谋杀现场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再到后来陈百强的《一生何求》,以及最后Beyond的《海阔天空》,这些乱入的老歌和剧情有什么关系?
跪求国产片的大师们高抬贵手,放过记忆中的老歌。
Baby的演技就不说了,至于阮经天,云南乡下来的孩子说着一口标准的台湾普通话,不让观众出戏都难。
不如直接找黄教主来演,起码大家还能看看情侣飚(si)戏(bi)。
除此之外,本片的某些角色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郝蕾饰演的丁姐,让我怀疑导演患了严重的直男癌;比如流浪汉张红民,其使命就是救男主角一次?
再比如男主角的合伙人,最大的作用便是义正言辞的教训了乱扔快递的快递员。
可惜了寇振海大叔和潘虹阿姨,想不通两位老戏骨为何要赶这趟洪水,依萍她爸就算到了21世纪,依然桃色新闻不断。
而黄觉饰演的老王,用贯穿全片的毛毛领让我以为他刚从《师父》的片场赶过来。
比剧情还弱的是本片的对白,按说黄觉、Baby和潘阿姨最后的对手戏应该是本片的高潮,也是导演中心思想的体现,但对白生硬的就像猴年的第一场大雪,说教味十足的台词更是让观众不知所云,潘阿姨说Baby不懂自己,我看导演自己也不懂自己,或许本片只是想在中超疯狂烧钱的2016年,先在影视圈替国安讨个好彩头。
文/梦里诗书爱情与悬疑元素的组合在《谋杀似水年华》中是如此令人尴尬,作为一部爱情电影那矫情做作的台词演技,全无真挚可言,而作为一部悬疑片来看那胡编乱造的剧情,唯感令人出戏连连,使再在这部电影中探讨何为悬疑简直就是一个笑谈。
电影从头至尾无数次的谈及爱情,但却从未让人对爱情有何感概,苍白无力的爱话令长达近两个小时的《谋杀似水年华》变成了一种煎熬,悄无声息间将爱给予了最好的谋杀,能将一部电影做到如此无所适从,却也算是昔日佳作频出的香港导演陈果另类的剑走偏锋,开创了自我“神作”的新纪元,而阮经天与杨颖的男女主演,在电影中的表现可以说全无演技可言,中肯的颜值只是犹如一对花瓶,背出了那矫情空洞的台词。
难以思议如此根本没有逻辑的悬疑,导演是如何说服自已便能杀青的,《谋杀似水年华》整体架构又散又乱,漏洞百出的连基本时间线索都未能理清,更可笑于那一条所谓的神秘丝巾,便串联起了两代人间的爱恨情仇,前半部分冗长拖沓的故事,却没有任何对悬疑的铺垫,后段又想表达太多的内容,将数个案件串联一体,结果什么都没有做好,故弄玄虚的狗血,无可救药是对悬疑最好的谋杀。
不见何为似水年华,但见一场对爱情与悬疑的谋杀,步步为营的“巧妙布局”,陈果用此片证明了自已是一个可以对电影完美谋杀的导演。
《谋杀似水年华》,这名字矫情吧,我居然完整地在喜马拉雅听过这部书。
没有什么比作为原著党居高临下地给改编作品挑刺儿更来劲的事了,所以,这一部是首选。
这算是爱情推理片吧,公平地说,小说的爱情线本身就很扯,莫名其妙爱上莫名其妙失联莫名其妙复合,但书好歹还能用很多文字把爱情凹成副模样,导演功力不够篇幅有限,里面关于爱情的描述是酱紫的:“我比你先爱她的!
”“先爱她又怎样?
”“我比你更爱她!
”然后男主角跳上椅子举起胳膊高呼:“五十年后我还要这样爱你!
”礼成!
书里面的推理部分虽然牵强但好歹在推在理,好过电影靠《Interstellar 》式的五次元灵异事件来破案:侦探和baby在相隔几里地的床上各自睡得好好的,做着文艺兮兮的怀旧的梦,这时同时吹来一阵妖风,把俩人各自贴的一墙的线索纸头中的一张吹了下来,不偏不倚贴到脸上,俩人同时惊醒,哇塞!
这句话不就是破案关键嘛?
然后互相兴奋打电话,剩下我一脸错愕:这样也行?
演员就不用说了,我看豆瓣上面都在吐槽baby 可我觉得明明阮经天更差啊,找一个台湾人演一个大陆乡下孩子,就是一开口就出戏啊!
我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阮经天可以说符合土帅的原则,可是他的土是台土,不是乡土,这么大的区别导演都看不出来吗?
最烦人的就是情怀,整部电影为了切这个矫情的题目,配乐都用已经故去的歌手的歌,时不时带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妄图煽情,色调气氛也想弄出甜蜜蜜的感觉,可惜陈果毕竟不是陈可辛,原著蔡骏也没有放进1988那样的真挚情感。
我初二第一次看的小说,上学期高二刚刚看完第二次,自认为再版的结局没有旧版有意思…当然电影没有选用任何一个结局。
电影出来之前最期待的角色是慕容老师,在书中她是小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记忆,是她的青春,她的似水年华,她紧锁在内心最深处的一幅画,同时也是紫色丝巾的拥有者之一…其实已经想了几个老师扮演者的候选,也想过演员可能会让人失望,万万没想到,这个角色居然被删了!
删了!
删了!!!
自认为这个角色很重要,是小麦少女时代的第一偶像,而且她的出场基本为似水年华的主题增加色彩,与其他死者如出一辙的死法也是故事的另一条线。
慕容老师的人生经历,也是小麦青春的影射,她特殊的气质也为这段似水年华增添了神秘感,一个抚摸墙壁怀恋初恋的女人,作为女神一样的存在,又有遗憾的悲剧美…秋收假死借用他人身份重生的片段也被删了,这是秋收人生的转折点啊!
电影中的田小麦好像还是一心迷恋秋收,好像她梦中,森林中的鸿沟早已消失,作者埋的线索都被吃掉了吗???
没了“人生是什么?
”“我们生下来,然后又死掉…”也没了“我心里难受你”感动的点和难过的点都没了,彻底沦落为一部文艺片了。
秋收应该是一个倔强又富有观察力和耐心的人,从他发现老丁是肇事逃逸的凶手可以看出,可是电影的暗示太隐秘了,而且老丁居然变成女的!
还是老爸的姘头!
老丁也算是文中光明正大得到救赎的一个人了。
电影把小麦得到真相的过程基本归功为老爸的笔记,可是没有一次性看完笔记的田小麦是不是太蠢了点…书中的太多线索,电影里都无法体现,有些情节就晓得莫名其妙…所以有的书,好好看书就好了,千万别看电影…最后,作为本片唯一的颜值和演技担当以及男主,阮经天出场的时间太少了,30分钟不到,太失败了!
最早接触蔡骏的作品应该是在三年前,从《地狱变》开始。
《谋杀似水年华》厚厚的一本,一口气给看完了:)感觉非常的棒,之后又回味了好几遍。
关于电影,其实我本人并不是特别期待,个人认为这部作品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功底,不能光凭相貌的贴近来选角。
不过电影还没有上架,也不能一棒子否决,总之期待着电影的上映,希望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给四星不是因为电影有多么好看 一星给阮经天演技 一星给热依扎张超颜值 两星给杨颖颜值!
不要反驳 我就是这么看脸!!!
讲真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真的是real长 可能是因为剧情有点拖沓 但是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其实我看到钱灵和盛赞他爸的时候还有点懵逼 但是到钱灵死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是盛赞他妈干的了 还有 田小麦和呢个警察同时看到的笔记被呢警察说成是他爸让他们看的 我心里一阵瘆。
而且电影叫谋杀似水年华 我就看见了两起没有多大悬念的谋杀 看简介的时候说是女主要寻找记忆 我看了老半天只看到是女主一直在回忆 所以感觉有点文不对题的意思故事在情节上来讲还是挺不错的 结局也还行要是能把流浪汉 和钱灵盛赞的故事讲的更饱满一些就好了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给3颗心 原著面子两颗 鲜肉一颗 其实配乐都是经典 微博上要多打半颗 这本小说初中时刚在萌芽上连载 我是刊刊买 坚持在萌芽里读完的唯一一部小说 也追过金国栋和夏茗悠 但都放弃了😂我记得萌芽有期首页采访过蔡骏 因为喜欢追忆似水年华才起了这个名字 谋杀似水年华这部小说 我想打保票 绝对没问题 蔡骏思路还是有些江户川的 一环扣一环 就是电影把小说删减后 有些不大衔接的上 比如我觉得不光丝巾是一条线 秋收和小麦跨不去的缝应该也属于暗线 看过小说的人大概知道 小麦是失忆的 电影里却什么都没交代 但演得却很朦胧 那么小麦到底失忆了还是记性不好☹而且觉得秋收自杀也很重要 很精彩 很悬疑 电影里又打了水漂 只是回了家乡?
而且秋收在杀魔鬼前 其实并不知道魔鬼是父亲 正是这种不知道 才是秋收下手的原因啊 然而电影改成回家乡被媒婆告知?
☹最心疼的是结局 为什么还是秋收在监狱里的画面 我们蔡骏的笔下 两人在监狱外 小麦等来了秋收 很少女好伐☹ 实力心疼 我的青春(追完的第一部小说) 就这样…
真的不想说国产电影就怎么怎么差,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你不去贴标签它就不存在的情节很多漏洞,本来想仔细揪出的,但现在吃饱了饭不想再去打开电影挑毛病了只记得年份1995年2000年2015年,再怎么爱一个人也不会爱这么久,价值观家庭背景的差异,影片设定他们相爱就相爱吧,这么多年不见我还以为见到顶多是紧紧相拥,居然直接KISS起来,你到底跟盛赞是不是男女朋友啊,盛赞他妈杀个人还非要自己动手,尼玛丝巾也不拿走不清理现场毁灭证据,联想起薄熙来老婆杀人...男主角为何又N年以后才回来报复...女出租车司机和警察的对话我也是很无语,林雪纯粹请来挂名打酱油,警察让男主离开女儿还下跪,草蛋,魔女区买个东西都是老板兼客服兼快递员,影片还有一大堆无意义片段,弄一些乱七八糟的蒙太奇,真心很无聊,我也还有点被吓到...第一次看到AB是在太极什么的电影,那时第一眼感觉是惊若天仙,五官姣好,古典气息,但后来就慢慢觉得并不那么好看了,看这部电影觉得她的嘴巴好丑,这演技我就不评价了,这电影就这样吧,看了就是浪费时间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烂片,各位主创还是要把锅背清楚的,演员演的、导演导的,各有各自的烂。
先说演员。
作为ab和阮经天的颜粉,直的无法做到滤镜厚到忽略糟糕的演技。
ab不光是无表情呀,就连肢体都很僵硬,台词毫无感情,无话可说。
阮虽然是影帝,但是他的台词真的不敢恭维。
另外导演,按理说这个导演也算知名,不太理解为什么导成了这个样子。
从镜头来说,取镜无章法,甚至有的长短镜头混乱到无法理解。
剪辑也是一塌糊涂,导演剪辑可能想用插叙的方式,想法是好的,悲惨的是过去和现在区分不明显,而且换得太快,让人一头雾水,被绕得云里雾里,分不清过去和现实。
作为看过原著还算喜欢的人(算不上原著粉),遇上这样的导演的演员,心疼蔡骏一秒。
小说谋杀似水年华有多好看,电影就有多难看,我用了10分钟看完本部影片,全程快进。
还有,小说中描绘的美到让人窒息的紫色丝巾在影中是什么鬼,路边摊卖的吗?
重点是,女主让杨颖演,基本确定了整部作品的质量――烂!
总之,选角,演技,场景布置,都很随意,影片应该改名叫随意的年华,这还比较贴切。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BJIFF14 英嘉(🐳💗)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