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
Armand
导演:哈夫丹·乌尔曼·滕德尔
主演:雷娜特·赖因斯夫,艾伦·多丽特·彼得森,恩德勒·海勒斯弗特,奥伊斯坦·罗格,扬妮·赫尔特伯格,卢克·尼科莱森,蒂娅·朗布雷茨·沃伦,维拉·维尔约维奇-约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简介:这是一个阴郁的下午,空荡的校园内,阿曼德的妈妈和乔恩的妈妈陷入了一场绝望的争斗,所有的手段都已用尽,很快,疯狂、欲望和痴迷交织在一起。真相到底在哪里,我们无从知晓。观众开始意识到,剧情的重点已经从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开始滑向成年人的世界。导演大量运用演员的面部特写镜头 营造了紧张的叙事感,而以《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详细 >
@L'Arlequin 故事有点空洞,形式有点陈旧。
女主角开始大笑时,整部电影就完了。要导舞台剧就去导舞台剧,拍电影干吗?
导演是丽芙·乌曼和伯格曼外孙,长得像乌曼;在构图、色彩、运镜上有模仿到外公的皮毛,内容、表达上平庸、偷懒、断裂。
形式化过重了。
【2024siff】第五场新天地UME表面是对孩子的审判,其实是成年人之间的道德博弈,谁对谁错不重要了。大篇幅的对话与人物特写镜头交织,各种氛围展现得恰到好处。大师级的镜头语言表达和冷峻的镜头气质落在心巴上了,最后的群舞在一场大雨落下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即时发疯,是生活里的一个大大的出口。
阿曼德的审判,《杀戮》里面似曾相识,看着电影里面的这些角色,常常感到不适,或者说啰嗦冗长,不禁代入到某一方,想以比较理智清晰的思绪来剖析,可难免有理中客的身份之嫌,实在难评。伯格曼外孙,再加油吧。
BIFF 2024 #08,游弋在谎言之中的真实永远无法触及
2024.5.21戛纳
2024SIFF第五部。两个小时的煎熬。每个场景都充满了过度夸张的表演和刻意营造的张力。看完只感到疲惫,所有悬念背后不过是一场空洞的戏剧。
一场猎巫家长会。充满刻意技巧的堆砌,居然拿了金摄像机奖。导演恨不得拉住每个人:看我多会写抓马啊,看我多会玩心理惊悚啊,看我多会移动镜头啊,看我多会逼疯所有人啊...呃原来是伯格曼的孙子,懂了戛纳允许你跪舔一次...
设定在学校这个闭置的空间里,家长三人,校方三人,对话大体在这六人中交错展开。在此过程中,两个孩子没有直接出现(很喜欢这个设定)。众人皆有各自立场,加由不同关系纠葛,来促使情节的展开。开始,脱下雨衣只剩蕾丝吊带和薄透衬衣,伊莎贝尔出场的服装就是让观众给她定性:一个放荡的女人。而后不断用莎拉的语言来加重这一既定印象。借伊莎贝尔与莎拉丈夫的亲密关系,与之诉说忧虑,观众会倾向于阿曼德有罪。接着,舞台剧呈现的猎巫群戏,家长众人对伊丽莎白由舔舐到宰杀,是诋毁言论对她的凌迟具象化。火警铃响,众人从房子里跑出来。迟疑地等着结果。最后一个个都渐渐站到了伊莎贝尔那一处,只留莎拉在滂沱大雨中,孰是孰非,不靠一言一语,此时也分明。
全片是一场“小题大做”的隐喻,缺乏生活的质感和色彩,这恰恰是我不喜欢的一类片子。另外因为文化和环境的隔阂,也让我对隐喻的体认变得比较艰难。对于本片的实验片段,无论是伊丽莎白的起舞还是如同受难仪式的摸脸舞,都显得有些突兀,与故事嵌合不够紧密。声音设计很突出,适合在影院观看。对白很密集 等出资源了会再整体感受一遍,再给出一个评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属实有点过了
导演用讽刺的方式揭露有缺陷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舆论,在这个谣言变成事实、名誉瞬间被摧毁、没有任何常识的时代里,大家只相信自己认知的同时伴随着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段群舞就是舆论风向变化的体现,从一边倒的支持安慰到全民网暴。说实话,这么一个小孩霸凌的故事,其实不太适合本片的叙事和展现方法,但导演还是尽量挑战了一下,用细腻又厚重的音效体现人物情绪,用各种空间变化,人物的近与远的摄影来设置罗生门效果,比较有趣的是在一部围绕女主的职业,家庭角色,以及母职受到质疑又很难洗清的故事里,用一位满身是瑕疵的男性角色的善意和正义感来反转结尾,是有趣的尝试。结尾雨戏很棒,舆论效应的变化,从宁可淋雨也不愿意和你站在同一个屋檐下,到全部倒戈支持,让另一人独自坐在雨中,这就是当今政治正确的逼迫压力。女主的表演carry整场。
家长群聊的先锋实验艺术。
肛交是如何出自六岁的男孩之口,那是爱抚还是施暴。感觉托马斯打我的时候,阿曼德也有看到。孩子们的纠纷就像身上的淤青,死去的弟弟让这场家长会变成失控的游戏。停不下来的火警是警报器坏掉还是在向我们警告,止不住的鼻血是体内虚火还是影射我们的伤痕。如果恰到好处看到我们,我们永远得不了真相。
无论是巴以还是俄乌/战争的惨烈程度/战犯的养育难度/明显被欧洲知识精英群体低估/流血冲突/看得见摸得着止不住/暂时被定性定义为家族家庭冲突/当事方支支吾吾/不敢说清楚/伊丽莎白无助而痛哭/笑声魔性又恐怖/完美隐身的托马斯神父需要阿曼德教母的宽恕帮助/退居幕后的黑社会头目需要演员司机制造悲惨事故/死亡之舞/无耻之徒/客服在紧急处理客诉/官方喉舌试图稳住/西方现代文明遮羞布/被遮蔽见不得光的脏污/既让接受过这套教育的家长感到耻辱/也让正接受这套教育的学生感到愤怒/请校方代表说清楚/要冰箱还是要机枪/请西方代表说清楚/要冲突还是要礼物/请西方代表说清楚/要榛树还是要礼物/请美方代表说清楚/要冲突还是要礼物/请欧盟代表说清楚/要榛树还是要礼物/请北约代表说清楚/请与会者说清楚/请联合国说清楚
#26thSIFF第七场 无法理解。抛开种种抽象情节,校园暴力之类简单问题的解决方式已被无数影片阐述,至于为何会生发出这般复杂的流程或许只能强行理解成导演的调侃与讽刺。
上影 3.5
发现导演是伯格曼的孙子,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有那种炫技的浮夸感,摄影和音乐是蛮不错的,剧本就很难评,这片为什么不叫伊丽莎白啊?看到半小时感觉有点东西了,表面审判儿子实际还是审判母亲,尤其是美丽惹人嫉妒的母亲,到40分我又开始挠头,个人认为Renate已经不需要用这种浮夸的戏展示演技了,没有清晰故事线纯靠演技来支撑她的信念感真的很顶,看到最后不禁想大喊还有什么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