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歌再唱
聽見歌 再唱,听见歌在唱,Kipahpah Ima,Listen Before You Sing
导演:杨智麟
主演:马志翔,陈嘉桦,徐诣帆,撒基努,张惠春,池德礼,谢辰佑,曾嘉俊,高子翔,王巧乐,温谛,吴谖,杜满生,谢素花,罗纶有,林静一,简建安,王秀芳,徐铭志,邱诗凌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侬语年份:2021
简介:一个看不懂五线谱的合唱团指挥,一个到处流浪的音乐代课老师,和一群五音不全的原住民孩子,有机会在合唱比赛中夺冠,免于被废校的命运吗? #马志翔 、 #Ella陈嘉桦 领衔主演 历经12 年筹备,根据 #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 指挥马彼得校长 #真人实事啓发 【#听见歌再唱 】4/9 口碑献映 4/16 全台上映详细 >
《听见歌在唱》: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还是很值得去电影院欣赏的。浅层次的小朋友世界,深层次的成人世界,对音乐有心结的体育老师,没有名分的音乐代课老师,因少子化即将废除的学校,故事讲的还是可以的,即使角色塑造和某些情节还是有些形式化和刻意了,推土机情节尤甚,如果推土机都可以把小朋友们带过去,那直接走过去不是更好,让推土机直接爬到泥石流上方我感觉更为危险?PS1: 以前一直get不到Ella的好看,但她认真的时候终于get到了PS2: 电影院都是老爷爷老奶奶一起看,我内心是不是有点太过老成了?
原住民的小孩真的都好可爱 大家都好暖 典型的感人真人故事改编 如果可以多写一点原住民的辛酸而不是老师本身的辛酸就好了 感觉有点太侧重说体育老师而不是合唱团本身 还有最后去比赛山泥倾泻然后把机器放上去让孩子过去有点夸张了因为看起来有点过度危险
厉害了,没有半段没猜到的剧情。乡村小学校在外来音乐老师的要求下组建合唱团。练习唱歌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家长不理解等。好不容易参加比赛却名落孙山,主要原因是没有唱出自己的特点,高山族唱什么五月天,要唱就唱民族歌曲。于是,第二次比赛时,合唱团唱了一首感动很多人的民族歌曲,获得优胜。以前看这种电影,再穷的地方都觉得比我们山区好,现在再看,是真的穷。乡村版“放牛班的春天”,可惜歌不动人。高山族的歌,最让我感动的是《阿莉芙》里那段,改天找出来给大家听听。
真实故事改编,看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
挺不错的。。。ELLE越来越好看了
把导演交给马之翔来做不好嘛,说不定让小朋友喊着甲子园就能保住学校哦。看到影片对真实事件的复制,看不到受到事件任何的启发。剧情像是幼儿园家长拍的一场文艺汇演,人物形象好重的表演痕迹,这么好的题材,拍的十分没劲。不建议浪费时间,不如去刷《地球上的星星》。
你唱的跟别人一样,说你没有特色,你唱的跟别人不一样,说你不合考题,特立独行。难呀。
“为什么不一样的就是错的” 真 体育老师教合唱团。一样原住民片,比《哈勇家》容易懂。ella酒后用力过猛了,删掉挖掘机估计效果更自然,虽然是真实故事。服装还是蛮好看的。(纪念我记录的900部电影)
張惠春:「你知不知道我和阿妹很熟。」音樂課是體育老師教的。還蠻簡單直接又搞笑的。為什麼我們唱歌要和別人一樣。人生也像唱歌一樣啊,先聽,再唱嘛。
#SIFF2022 打卡。看完这个电影感觉对原住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故事本身很朴实简单,但是孩子们淳朴善良又可爱,还有一群支持他们的老师,这种最真挚的感情从他们的歌声里都能感受到。要先听见别人的声音再唱歌,才是对的。真好啊。
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他们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主题依旧是延续着马志翔这么多年来对于原住民群体的关注。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剧本非常烂,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极度刻板化(杨智麟确实能力有限)。前半段的进程勉强还算紧凑,中段起就略显拖沓,到最后山体滑坡一段假的简直不忍直视。再从表演上来看,马志翔与Ella几乎擦不出任何火花,毫无默契的配合搭上松散的演技,几乎核弹般地摧毁了整部戏。建议二位不要继续在电影中「自我感动」了,马志翔去导《嘉农》,Ella去唱《波斯猫》。都比演戏强。
华语励志片,算得上拍得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有说服力:只要努力总会有机会成功或者接近成功;自信是可以鼓励和激发出来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传统的东西有生命力,传统文化就是历史的沉淀,值得继承和发扬。台湾保留了一定的民族文化的根子,存在一点基础。电影故事的陈述大体是白描,人物的塑造大体恰当,虽然有一点点夸张,有一点点喜剧成分。儿童演员表演非常好,各有特点,比主角更为突出。
听见歌,再唱——原住民纯粹的声音,像飘向远方的云雾,这是无可替代的特色。
剧情转场都挺生硬的,但是原住民的质朴很打动我。而且这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议题台湾一直处理的挺好的
该片让俺想到《放牛班的春天》。民族的即世界的,布农族唱歌就该有自己风格,的确不能去模仿别人。看着小朋友们合唱那么快乐、感动,俺都想去加合唱团唱唱歌了!
比较低龄且表面,展现原住民的生活是很好的,但如此隔靴搔痒最终也还是无济于事。
1.还蛮喜欢这样淳朴的电影,让我再次回想起《只有大海知道》《阿浪的远方》等影片(这些年我们老家农村很多大人带孩子去了外地,留在村里读小学的儿童也挺少的);2.片头字幕音樂總監看到陳建騏的名字;3.甄选会上有个小朋友清唱阿信作词作曲的《洋葱》,而后合唱的歌曲竟然是五月天的《知足》,让我这个五迷惊喜一下;4.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让剧情更跌宕起伏有可看性,编排了好些略抓马的情节,因而不像《教室里的一头牦牛》让我感觉更真实;5.「本片由真實故事啟發」,是馬彼得校長呀,我今年10月刚好看过《马校长的合唱团》,又被惊喜到了;……
原住民,音乐,这么好的题材。尴尬、老套的剧情。一般的表演。电影还磨皮就离谱。小朋友们的表演也有一些让人动情的时刻,以及原住民的描绘,这部电影维二觉得还行的地方。
算是儿童电影吧,台湾拍的很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