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私刑的可怕在于它妄想成为上帝――――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agitpop.canalblog.com/images/t-sympathylady.jpg[/img]倘若有人问我此片一字的感受,我只有一字:恶否极泰来,不然,任何的等待都是定时炸弹。
仇恨对于寻常人而言必须过了心理的坎,那和律法无关,良知的太平上心灵才是砝码。
也许这样的电影应该和911联系在一起,就如那日陆蓉之关于911和行为艺术的话,当跨越极限的血腥我们才会回归质朴的美丽,就像清白的豆腐,让心清醒、纯净。
平心而论韩国的电影往往会借鉴一些名片,《The Shawshank》是一次磨炼意志的逃离的话,本片无意更有着思想上的复杂演算。
影片开头的血红和落下的泪,在死亡为标志的清算面前,时间很轻。
如果没有邪恶,是否就不再有天使的可能,固守中庸,才是平和。
圣诞前夕的出狱,火车站的风景画,一块期待救赎的豆腐和圣诞老人们仍在地上的纸杯,形象的背后才是真实。
金子来了,夏装的她在冬日的雪飘里,带上的墨镜,天地不再有本来的色彩,在心愿没有完成前,一切只是隐忍者的意志。
因为绑架杀人罪判了13年的金子在所有人面前谦卑而善良,那被导演赋予的“圣人光环”却流露出隔世的冰寒,在任何条件下,人是否有处死同类的权柄,恶人的惩罚该有人完成吗?
我始终认定监狱的存在只能压服肉体,在此后的被释放里邪灵附生,心念的善意才是生路的解脱之路,路途之人谁又不负载着利益和得失的桎梏。
人活在前辈的宿命里,所有的未来在境遇里写就,无所谓什么,只有不知所措的发生,将命运的算珠拨弄,抑或是那颗偶然滚动的弹珠决定了一生一世的机缘。
金子的命运怪谁?
当她在宏穆父母剁指的时候,她了断是往昔,所有的罪孽从来不是罪孽的本身,只有完全割断昨天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逼迫未来,目的没有低贱和高贵之说,它只是个体延续生命的方式。
这个极端的举动里包含着佛家的真谛,当她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完成一个想法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冰凉的雪地上,面对杀戮成功的微笑在祈祷的梦幻里完成。
这是必须注意到的一场戏,救赎的可能性在红烛的光耀里终结,白色不再是纯洁的象征,此刻,它将在你的心灵上成为巨大的裹尸布,在一次次仇恨的焰火里为自己解脱冤仇。
13年,对于一个人而言足以成为白痴或者是钢铁般的坚强,那狱中的漂白水不仅消化了一个胖女人,而且除却了金子的软弱和焦虑,她就像那柄上膛的枪,唯有一念。
我不看韩剧,所以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然而,这个女子真的漂亮。
漂亮在一个可以演算成金钱的社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在她的大眼睛,你看到的是冰凉。
所有的女犯背后都会有着和爱有关的故事,执着或者遗弃,这就是女性世界的无奈,当抢劫成为夫妻双档,我们是否会羡慕他们的生死相依?!
这个来自《低级小说》的段落,它在这里出现,可是,如果它出现在中国电影里,我们是否会说它的剽窃,中国影评人和观众的吐沫让中国电影变得臭不可闻。
一个人可以为别人捐肾的人必定有着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二床布满心型图案的毯子连接了两个女人的情意。
这部电影是反对世俗宗教的,从十字架的无用到《法句经》背后的枪械制造图,导演充满了反讽。
同样,作为世俗架构的警察局,导演也是毫不留情,这部电影不仅在光影上精雕细凿,而且,细节上也精心推敲。
串供时警长对于金子的提示以及勘查记录的告知,作为证物的玻璃球打散了心灵对于法律威严的全部信赖。
我虽然感到了恶的弥漫,不过我理解导演的用意,宗教和法律的虚设将生命沉落到虚无主义的泥潭,活着,什么可能是我们精神的依靠(此段读解谢谢ANNA的看片用心。
)。
被发行量控制神经的媒体,他们代表着正义,还是民众窥视欲望的体现者?
在引导上媒体是否利用民众的好奇心来达到正义背后的经济目的。
金子回望警长的眼神封住了人言所有的花招。
在这部电影里,所有和人关联的架构都是一种恶,毒辣的英语老师(为什么是教小孩的英语老师,值得深思!
),吃人肉的恶婆娘,将刀搁在脖子上的女儿…韩国电影和它的民族一样,坚硬如冰。
这部电影里的演员十分投入,我特别欣赏那个胖妇的表演,很敬业。
作为主角的一个复仇的故事需要自己去看,信任和绝望之颠的人类是否只能选择私刑,作为执法的忏悔是否可以越过法律的底线,电影的痛快淋漓后是世纪的迷茫。
作为商业电影,我赞赏导演在处理细节上的用心,从手机的吊坠到复仇步骤的设计都有惊悚片该有的悬念。
倘若金子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公道,那么,白老师绑架的目的只是为了买游艇,那些孩子的死亡和金子试枪的小狗是一样的简单。
生命处于荒谬的时代,一切的荒谬必然发生,这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虽然,让人看了不舒服,那漫长的杀人过程里,容洙祖母的剪子让我特别忧心。
他们满足了,他们确实满足了,那根擦燃的火柴带着大卫·林奇式的影像,这些共谋的人,他们真的心安理得吗?
我怀疑!
还是回来最初,回到陆蓉之那天说得911,我认为,当我们学不会宽恕,那么残忍和死亡就是人间的常态,私刑的继续将是丛林的再现。
我想起一部香港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没有心胸的民族,无论它选择了怎样的当下,它依旧做在火药桶上。
【附录:anna写的笔记,谢谢她的读解】宝贝者者马马 22:22:51 金子对她的女儿珍妮说过:“我罪孽深重,不值得有你这样的好女儿,你无罪,却得不到妈妈的照顾,那也是我的惩罚吧,留心听着,人谁无过,但犯了罪的人都需要赎罪,赎罪,明白吗?
赎罪补偿。
对了,犯罪便得赎罪,大罪大赎罪,小罪小赎罪,懂吗?
在我看来,由于抛弃这个孩子是不得以为之,故可为小罪,区区的三句对不起就使得她得女儿原谅了,即为:小罪小赎罪。
对于对宏穆得死而言,无疑是大罪,故以13年得代价为之赎罪,可谓大罪大赎罪。
宝贝者者马马 22:24:49 宏穆在堵上她得嘴后,露出得表情,应该是宽容得笑 宝贝者者马马 22:25:41 罪孽已恕。
擦去红色得眼盖膏。
重新开始新的生活2006-01-09 22:29:17 宝贝者者马马 就像最后一幕,在雪地中所言。
be white ,live white.要像她手中雪白得蛋糕一样生活~~~【附录:影片资料】《亲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韩国2005编导: 朴赞郁 主演 李英爱、崔民植、宋康昊、、刘智泰片长:112分钟定级:18奖项:2005韩国第26届“青龙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2005年第62界威尼斯电影节幼狮奖(Young Lion Award)、最佳创意奖(Best Innovated Award)及未来电影奖(Cinema of the Future)、2005年西班牙Sitges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9(洁癖者、心理脆弱以及爱宠物者建议不看)20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1时41分 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约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觉得这是多年来我能够喜欢的韩国电影之一。
在它之前的三部曲之一二,我觉得不如这三。
理论上,也许是“女人的复仇”这一主旨比较深得我心吧。
就在上个周末,我和几个人(很不同的人)在夜里一点匆忙讨论了关于报复的问题。
一个说,从没想过要报复谁;一个说,不会去报复;这俩都是男人。
第三个是女性,她说,会面不改色地对对方好,但会想着在他风光的时候浇一盆冷水,或是随时随地地掐他直到掐到青。
那俩就说,女人好可怕。
然后来问我。
我说,如果我想,那必定是以前很爱的人,那么一切复仇都不如想让他死。
其实,我说的是很在理的事情。
想让对方消失。
但事实上,让对方死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
也就是说,让其死在我的主观意念里。
这便是死。
后来就看了这个电影。
觉得很过瘾。
而且很现实。
金子在狱里13年,一直都是个好人,也默默地杀死了众人皆恨的坏人。
所以她更是好人。
她的复仇到了最后,是调动出所有被害父母心中的恶和残暴,集合众人之手,将犯人处理掉。
这当然让人想到东方快车谋杀案。
但如此看来,那真是阿加沙的冰凉的理性,杀人都不太失血的。
再看韩国人的镜头,岂止是失血,甚而是一桶鲜血那样的直白。
我认为,韩国人的审美观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或许还是上等一线品牌的羊皮制品。
一排人手拿抽签标号,等待杀人。
等待复仇。
等待释怀。
但当他们共同泄愤了之后(明明知道被杀害的孩子是回不来的),他们却依然会把帐号写在小纸片上给金子。
人们对于自己遭受的损失总是最执着的。
善良的金子是脸上发光的天使,涂着红色眼影的杀人犯,最后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的母亲。
我想复仇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你令我失去了做好人的机会,我就会用最恶毒的手段消灭你,并且,让所有人都站在我这边。
你知道,我很少推荐韩国电影的。
但这次,我推吧。
片头的黑白红做得让人难忘啊。
面无表情的她穿过人群走来。
13年半。
墙后的十字架。
19岁。
看到罪人牧师一副觉得得到自己生存意义般的激动。
“在邪恶的巫婆脸后,我看到了天使。
”她变成了忠实甚至疯狂的信徒。
19年后还是那套点子裙。
拒绝豆腐。
“滚开,疯子。
”囚犯1.勒死马夫。
“你是从来没爱过我吧。
”4根蜡烛,2张剪报。
白色裙子。
却不是祈祷,是幻想着复仇。
切尾指。
她恳求男孩父母的原谅。
去面包店打工。
被惊为天人。
“我早说过她漂亮。
”囚犯2.受教唆抢劫。
金子捐肾给她。
囚犯3.北韩间谍。
金子自愿照顾她。
法句经原来是枪支设计图,来自北韩间谍。
神父找上门。
一副拯救罪人的样子。
“我皈依了佛教”囚犯4.被迫为杀死丈夫和情妇然后烤来吃的杀人犯口交。
拿着肥皂的金子笑得那么天真。
帮她把坏人除掉了。
“血色眼影是怎么回事?
”“人们都说我善良。
”负责案件的警官。
原来金子是被胁迫着认罪的。
金子重演案件的时候,越凶狠,记者们拍得越起劲,还有父母的哭声同一时间响起。
真相开始慢慢浮起。
面包店主。
曾经因药后撞车撞死了一个骑车的孩子。
“给犯人的材料都是劣质的,但她却做出了天下美味。
”随意的口气。
“我计划再杀人。
”向育森说了事情真相。
you have no mother。
you have mother。
女儿回来了。
蜡烛很短。
是复仇的火焰弱了吧。
一家人带狗过周末。
囚犯5.饭桌上的恶心性行为和对话。
丈夫完事后继续衣冠楚楚地晚饭。
金子用3年漂白水终于除掉了巫婆。
但人们还是叫她“亲切的金子”“我会好好为主服务的。
”牧师跟踪偷拍金子。
真恶心。
把男人的头发剃掉。
一向面无表情的金子终于激动了。
“如果你当天找到真凶,这些孩子就不用死了。
”“四个孩子啊。
”于是受害者父母亲人参与复仇,给予金子审判的权力。
“这样,不会令孩子复活,是吗”然而大家还是一拥而上。
复仇完成后 她擦去了眼影。
女儿是宽恕她的天使。
be white。
like this。
细节是仪式化的必要成分。
复仇宗教化是导演目的。
所以那些觉得后面情节拖沓的,没看懂导演的用意吧。
= =
她(印度的毀滅女神迦梨)通常被繪制成一個可怕的、美杜莎似的實體,擁有無數隻手足,擺出進攻性姿勢——然而,正如每一個印度人所知道的,關鍵在於,在這些手足中隱藏著某種元信息(meta-message),一隻小手以撫慰的姿態伸展出來,似乎是在說:「不要把這個荒唐可怕的形象太當真!
這只是一種力量的炫耀,而事實上我並不真的那麼險惡,而且實際上我愛你們!
」這種異常信號正是我們要在某種侵略形式中所要尋找的………——齊澤克:《易碎的絕對》頁48。
於是,順理成章地,我就找到了金子的手指。
它被白紗布誇張地包紮,比金子的手掌還長,如一根小型手槍的槍管。
金子華衣美服容光懾人,那隻手指卻尾大不掉地曳在她身上,成為一個不完美的污點。
為什麼要在一個鞋必高跟、衣著配搭各有主題的、強調「一切都要漂漂亮亮」的角色身上留下不協調、不完美的污點?
當然是因為那便是金子不可或缺的核心。
永不雪白的雪白餘數那手指有著類似武器的形象,然而又代表著柔順的懺悔:手指是為了向宏穆父母請求原諒而斬斷的,它代表贖罪;而它那種反協調的美學取向也提醒著我們,它不但代表贖罪,還代表贖罪的殘餘,那個「除不盡的餘數」,俗謂贖不清的罪。
大仇得報後,金子柔順地跪在宏穆的鬼魂面前,正開口想要求宏穆的原諒,立刻就被宏穆戴上了口塞,那個堵塞她的懺悔的口塞,正與她給罪人白先生戴上的,一模一樣。
金子不會得到原諒,因為她的懺悔行動(殺死白先生),正是她的罪——透過利用他人來達到目的。
金子對鏡抹去象徵復仇的紅色眼蓋膏,四周裡無數整齊鑲嵌的長方形原木塊,那正是象徵著餘數的無限:復仇—罪—懺悔——然後便是愛了。
天使(女兒)遞來由金子親手做的「雪白」,金子怔怔地流淚,但她始終不能吃下,只能將頭猛撞向「雪白」的蛋糕。
但正因如此,金子最後終究得到了女兒(天使)的擁抱,蒼老女聲的旁白說:正是因為她沒有得到內心的寬恕,我才更願意更愛她。
金子無法將「雪白」內化,在彷彿淨化一切的大雪之下,只有她一身復仇的黑衣。
但這便是絕望麼——不,金子身上還有一個雪白的地方,就是那隻手指,一個外在於她自身的,銘刻著復仇與罪的餘數。
而一切的痛苦和寬大正正都在那個餘數裡面,它們互相加強,而不是互相取消。
美好而堅強的團體如果復仇一般被認為是焦點集中全神貫注的,則《親切的金子》與《原罪犯》相比,節奏無疑較慢,分散焦點的角色也較多。
於是我認為全片最具趣味的就是父母們集體復仇的群戲部分。
朴贊郁在此顯示了與《原罪犯》最不同的取向:在父母們初出場的平靜大特寫之間,穿插著他們神情激動的預敘鏡頭,這整組跳接的意義在於,朴贊郁意圖超越《原罪犯》那種由極端情節結果及其逆轉所帶動的感官快感,而轉向選擇,敘述的細節;那些細節的觸感及快感是結果被預告之後,都依然存在的。
在細節裡,我們看見這些父母如何逐漸形成一種群體感。
他們會有分歧、討論、表決。
每個人個別的缺陷都會暴露,會惹來攻擊和幫助。
角色會互換,被幫助者會變成幫助者,擔怯者變成勇敢者。
他們尋求意義、也有躊躇,而後堅持自己的慾望。
他們會忍不住互相傾訴,只是訴苦未必帶來同情——容洙的祖母說,誰沒有自己的故事——而弔詭的是,同情的缺席並不撕裂群體:正是被容洙祖母說得語塞的狠勁大姊,在復仇發洩的瞬間拉住失控揮斧的父親,提醒他容洙祖母還在等著,不可以一次過把仇人殺掉,不可以太過分(也許還包括不要讓體弱的容洙祖母看見太過血腥場面)。
能夠出現這樣的相處方式,我會說這是一個堅強的群體。
在這種豐富而複雜的理解中,他們似乎得以成長(在這個層次上,對於生日歌我傾向理解為成長而非重生),同時他們在復仇時都顫抖、失神、痙攣、需要他人的擁抱。
這種弔詭性正如,這麼美好的群體(復仇後的大合照多麼有型)的建立,其保證並非在於正面情感如共同的喪親之痛,而是在於金子邪惡的威脅:「誰敢報串的話……我不說下去了。
」事實上,我時常想像我的團體有類似的邪惡和堅強。
美好與邪惡的互相加強關係,乃是與純淨天真的「至善」的複雜決裂;在我們這差異性不斷加乘增生、矛盾對立日益加強的世界中,弔詭地指示一片更繁密的天空。
(如果嫌齊澤克太遙遠,我們還有葉蔭聰*。
)我等小資女子難免迷戀細眉細眼的東西,但至關重要的是,《親切的金子》細節之精緻不只在於華衣美服,還在於過剩溢出的蠟淚、金子臉上的傷痕、詭異的看起來不像李英愛的大特寫,這種種互相撕裂和加強的細節。
而有個尚未命名的x,它散落其中;至於它是神還是魔鬼,我倒並不真的很關心。
至於朴贊郁對罪人有十分足夠的善意,此則確鑿無疑。
原文:rhetoricalpain.blogspot.com葉蔭聰文: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55725&group_id=16
對韓國電影的認識不多,數數手指看過的不外乎是兩、三部,而且全都是韓國的情慾片。
最近電視重播《大長今》,看到劇中的李英愛說到「無人可以教我放棄,我是不會放棄。
」的確得到觀眾的喜愛,笑容甜甜、樣子圓圓的李英愛發揮達到水準,而且讓人牢牢地記住她。
當看到《親切的金子》中的李英愛,更加不用多說,她的演藝水平更不用質疑,相當的討好。
在沒有看過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的前兩部下,雖不至清楚導演在整個系列所表達的內容,但肯定的是談到人性的複雜性與善惡的界定。
無可否認,金子的角色是十分複雜的,她在獄中為了盡快完成服刑而學會用假面討好身邊的人,但暗裡有選擇害人。
當牧師認為她是「天使」時,她便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裡,然而她在出獄後卻選擇復仇,而戲中也提到人性的醜惡與人與人之間的從屬關係。
導演在電影內外都有用到宗教的角度談到金子的角色,先從海報上入手講起,金子擺出聖母的姿勢,在韓國得罪了宗教的團體,要求撤回。
然後在電影的開頭講到祈禱的作用是洗去罪行,擺出一副要洗心革面的模樣。
此外,在監獄裡為了突出角色而讓金子充當姐妹們的「上帝」,在表達方面有一幕更展示出金子的臉會發光,比喻她是「神」。
金子向人前人後展示出不同的樣貌,而她又利用她的美貌博取同情與憐憫,實際是內藏陰謀。
當她在獄中被囚禁了十三年出獄之時,呈現的是金子根本不是「天使」,而所謂的「天使」只是人附加上去的想像。
她處心積累要向昔日害她坐監的人報復,「報復」是一個充滿道德界線的問題,受到倫理與社會規範所制約。
聖經有云:「若別人打你的左臉,就要給右臉給別人打」。
上帝的話語就是要「公平」,就是要寧願忍受也不能易暴易暴。
然而,電影的結局卻如此的殘酷,利用人的憤怒遮掩個人的理性與思維。
它是如此的冰冷、直接地充當行動的指揮者,這一切都在她的鼓掌之中。
在《路西法效應》一書中,監獄實驗引證了人的惡魔性,沒有天生的好人,而所謂的正常人也會變成欺壓別人的壞蛋。
如同金子,在對待女兒與其他姐妹們身上,金子充當保護弱小、和善的角色。
然而,當她對待令她坐監、指揮她犯罪的白老師時,她展示出她的憤怒,她的不悅、她的冤屈。
大致上她可以一刀刺死他、毒死他,但她並沒有這樣做。
反而聯合受害兒童的家屬一起採用密室的報復,對於金子的角色相當具可塑性與一定的複雜性,她既是對兒童的加害者,內心充滿對兒童及其父母的歉疚,同時她又是事件的受害者。
若果白老師沒有綁架她的女兒作威脅,她也不會參與其中。
在設定人物的時候看得出導演在這方面相當的精心,主要是突出金子身份上的矛盾,先是被威迫的無奈,後是作為母親的她如何補償女兒的缺失。
另外,女兒珍妮說英語,金子說韓語也是一種的界線,是身份使他們相處之間有隔閡,但是母女之情打破了語言的界限。
白老師的身份雖然是加害人,但他在學生面前是正人君子,壞人是從表面上看不清的。
誰會知道一個外表正常的人會做出如此的行為,誰又會知道他會性侵他的妻子。
這講到一個人總有些表面無法看到與得知的秘密,即使是眼見的正常人也會有「失範」的時候,人誰無過。
當死去小孩的家長在密室質問他時,他吐出一句:「這世界上並無完人。
」這句話道來了一個事實,當死者家屬決定要私下處決白老師時,他們被憤怒、被內心的憎惡蒙蔽了內心的理性。
然而,在整個殺害的過程也不至於一下殺死他,反而是依據各家庭的次序落手,在過程中非要弄得白老師人不似人,而要他感受更多的痛苦與傷害,彷似要這樣才能夠彌補他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整個電影到了這個部份才是真正使人反思、真正震撼觀感的部份。
特別是當家庭傷害過白老師後,他們的臉上都會流露出不快、驚慌的情緒。
事實上他們未必想殺人,而是在這件事的決定裡他們知道若轉交至法庭是便宜了加害者。
故他們需要自行了斷,為死去的家人討回公道。
在整件事上較為斟酌的點是警察先生一開始就認為金子沒有殺人,他是明白金子的感受與無奈。
但在密室處決的事上他不但沒有做好警察的責任,反而在事情上作副手,由此可見這是他心中為了彌補對金子的遺憾,所以他選擇協助並運用他的常識處理屍體。
這可能是導演希望表達出「惻隱之心」,又或者認同死者家屬的行為是合理的。
電影從一片白雪之中完結,如此的淒美,為觀眾上了一課切實的「復仇」,金子褪下眼影,變回一個普通的女人。
以後,她的路就如同雪路一樣,消失於其中,為電影寫下了這樣的結局。
整體來說,電影呈現出一個暴力的世界,然而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
有些人在暴政下要啞忍,魯迅說我們存在在人食人的世界。
這是絕對的真實,然而我們又可以做什麼?《親切的金子》正是給我們帶來反思,到底在善惡交纏之時,我們還有什麼的選擇。
关于金子么么观影手记16《亲切的金子》[韩]导演 朴赞郁编剧 Seo-Gyeong Jeong 朴赞郁主演 李英爱 崔民植★★★★☆ 所谓复仇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第三部《善良的金子》,被几乎所有影评人盛赞为华丽的复仇。
真的很华丽么,其实只有红色的鲜血和红色的眼影而已。
大家都说这基本上是三部曲里面倒数第二好的,也许能和《老男孩》打个平手。
我没看过之前的两部,所以也不好妄加比较。
只好单调的就事论事了。
李英爱的红色眼影和卷曲的黑发以及她的面无表情,我爱这些胜过与爱这部片子。
哦,还有那带点点的连衣裙。
复仇的女人最甜美的装束。
如果让她穿成普通劳动人民状,还谈什么复仇呢。
一个追求美丽和精致细节的女人,才会实施如此这般细密的复仇计划,连处决罪人的枪把上,都要有漂亮的银雕。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最后一段,从他们讨论如何处置那个人面兽心的绑架犯直到一切刑罚都实施完毕,他们围坐在咖啡馆,静静地吃蛋糕,喝咖啡。
这是为一段让我没有睡意的地方。
其中有一个镜头是他们个个都穿着满是鲜血的雨衣坐成一排,唯有那个老奶奶,一身貂皮大衣,表情严肃,静静地走进去,没一会又静静地走出来,一尘不染。
镜头一转,一把剪刀直直的插在那罪人的后颈。
这才是真正复仇的力量。
如果老奶奶也如屠夫一般对这罪人猛砍十几下再搞个狗血淋头的造型,这片子也便不能被称之为“华丽”了,所谓的华丽便是对任何事物诠释的恰到好处,比如鲜血和愤怒。
这样的情节不知道是编剧想到的还是导演想到的,我最近总是分不清楚导演和编剧的职责,貌似在电影里面,导演是万能的,可是我又总是为编剧报不平,没有了编剧导演怎会能发挥的基础。
一个事件的发展有百万种可能,最极端的就是那第百万分之一种,电影中的事情总是朝着这个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大踏步地前进,最后演变成和真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另类局面。
我想这就是电影存在的必要了,总要有些极端的想法影射出来,世界才够虚幻有趣。
《金子》便是这种电影的典型。
世上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填补它空白点。
让音乐亲吻你另外值得一说的便是它的原声了,巴罗特式的管风琴,合着日常生活中惯有的场面,你会觉得如果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承受痛苦和复仇的压抑似乎也是些许值得的。
古典的配乐告诉我们,生活原来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就好像巧克力就酒,无意间就搭配出了另类美丽的味道。
我就时常的幻想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倘若有某某音乐的配衬,那么生活一定完美许多。
可惜的是我可以假装这些音符的流动和存在,无奈别人却对此一无所知,于是我们似乎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此,是否就可以说,任何人的世界都是难以探寻并进入的呢。
后话:很早之前便看了片子的介绍,被吸引得就好像小狗寻觅骨头一样的到处刨,结果看过之后反而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想象中华丽,其实对于电影还是不要有任何期待得好。
影评人写的那些东西无非有两种,吹到天堂和打入地狱,无论哪种,都和事实基本不符,所以孩子们,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吧。
我不知道四星是哪来的。
完全浪费时间。
更不知道韩国人为什么对这个电影推崇备至,完全不明就里。
要说华丽,比不上《老男孩》,如果华丽仅仅是有美女有鲜丽色彩的画面就是华丽的话,干脆去看MV好了,在我看来华丽是以深厚的内涵为基础的;人人对这种由天使转变来的复仇偏爱有加,就是觉得够凄惨够唯美;但是我没有看出里面有什么过人之处。
在监狱中的广泛撒网奠定人脉也只是一些正义的正常人的行为而已,出来之后也没见什么精妙的复仇计划,造了一把华而不实的枪,然后大部分时间花在找人,以及可有可无的回忆上。
整个电影的悬念其实仅仅存在于电影介绍里的关于天使与恶魔转变的两句话里,看电影的过程中总是期待恍然大悟的一刻,却总是等不来那个惊艳;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发现,就只有这样而已,完全有一种被一道烂题难住的愤恨感。
反正就是超级无聊。
和朋友去看《亲切的金子》,是本次上海电影节中唯一想到要去看的电影。
周日晚上的永华,观众比我想象得多,不仅全部客满,就连楼梯过道上也放了两排加座。
应该不是导演朴赞旭的影响力,而是大长今的无敌魅力再次发挥作用。
我一早便收下此碟,但至今还没有看过,有机会能看大银幕,当然不愿错过。
朋友是去炒冷饭,因此令我更加期待。
但也有同事提醒我,该片毕竟不是《老男孩》,不可期待过高。
结果没有令我失望,大屏幕上看暴力美学,刺激的程度不是电视机放碟可以比拟的。
那种鲜血和白雪的色彩质感,配合十二分变态的情节,刺激无比。
比较《老男孩》,诡异震撼的程度的确还欠几分,但娱乐性恐怕更强,一群人穿雨衣讨论如何下刀的情节令我大笑不止。
不过,场内至少有一半观众对电影很不满意,他们大多是冲着李英爱而来,又被“亲切的金子”片名误导,以为会是个《大长今》之类(或者卖花姑娘?
)的故事,即湖南卫视所说的“青春励志片”,所以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小孩子,结果当然大吃一惊。
(其实,仔细想想,片子的基调还是蛮向上的。
)我身边的两个女孩,从半小时之后就开始抱怨不停,不断嘀咕“故事难看”、“莫名其妙”和“怎么这么长”。
不过她们还不算最绝的。
电影散场时,我随着人群沿阶梯往出口走,看到一位女士坐在加座上,抱着爆米花桶呼呼大睡,浑然不知道这“无聊”的电影已经结束。
我和朋友当然是看得很过瘾啦,所以散场后跑到季诺点了一份极品黑巧克力蛋糕,作为纪念。
美丽无辜的金子被威胁当了替死鬼进了监狱从此与女儿分离,出狱后她彻底化身复仇女神对白老师进行报复。
经典的复仇电影,但一直感觉太沉闷只有最后一段的老太太太神。
集结的受害者家属,或沉迷或疯狂或紧张唯独老太太异常沉静,当一个接一个受害者家属相扶进去砍下那一刀后崩溃着出来,只有老太太用一把儿童小剪刀异常冷静命中要害,圆圆的儿童小剪刀头并不锋利,伤人都不容易但老太太却捅了进去,可爱的孙子没了儿子媳妇全都没了,这么多年独自活下来的老人心有多恨 全在这一刀。
周末看了朴赞郁《亲切的金子》。
比起中国导演的文本禁锢,韩国导演倒是把直接用镜头讲故事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毕竟电影是第七艺术,早已发展出脱离文学束缚的独立成熟的语言符号。
韩国电影就如同日本科技,没有底蕴,便直接学法国、西班牙电影的形式和架子,学得腔调十足。
形式有时候就是艺术本身,耍花腔的东西更容易出彩。
题材另类,意识大胆,独辟蹊径,剑走偏锋,倒也杀出一条血路来了。
这道理吧,就如同倚天剑中的九阴真经,真练成不知道要耗损几十年几代人,成大事总急在一时半刻,所以黄蓉聪明,在其后附了速成的九阴白骨爪。
又如同在张三丰座下当个平庸的徒孙,不如在丁春秋门下随便学个旁人没见过的一招半式,年纪轻轻便可在江湖上耀武扬威了。
出名要趁早,全凭想象力。
跟全世界人民讲爱和慈悲,要得到共鸣,很难。
但是讲恨、嫉妒、报仇,大家就都懂得酣畅淋漓。
讲宗教,除了道教,世界著名宗教都是踏着异教徒的血泊而来。
宗教信仰的隔阂比语言天堑还要大,但是一讲到反宗教,大家就都心领神会了。
原罪。
谁不渴望成为上帝,即使不渴望,也会膜拜。
这世上有三种人,上帝,上帝的粉丝,冷眼旁观的人。
不是权力的奴隶,就是权力者的奴隶。
《亲切的金子》就是讲一个女人是怎样成为上帝的。
她美,美得出尘脱俗,美是一个女人天然的不可抗拒的权势,对男女皆有杀伤力。
她聪明,可以学会任何需要学会的东西,尤其是做食物,可以利用任何她需要利用的人,用亲切天真的笑容,用同情,甚至用肾。
她有一种天生的权力欲和控制欲,如沐春风的亲切,轻描淡写的残忍,让人本能地不敢靠得太近,却又心甘情愿地跪下来。
最重要的是,金子有一颗复仇的心。
对于大多数活得浑浑噩噩、生命味如嚼蜡的人来说,一个拥有极端执着的梦的人,是多么值得羡慕和膜拜。
她们甚至不惜一切把自己当成这个复仇梦的一部分。
像是古龙笔下的尤物,成为女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然的冷漠。
不爱任何人,却让每一个人都以被她利用为荣耀,为福祉,为梦想。
金子就这样走上了神坛。
光是聚集门徒还不够,还要有审判,才能释放这权势的力量。
于是,金子拉高黑色长风衣的衣领,面罩口鼻宛如阿修罗,优雅亲切地说了句,我在监狱里杀过人,苦心经营13年才抓到白老师,有人胆敢向警察报案……我不再说了。
她甚至还招揽了一个国家暴力机器——警察作为自己的护法。
最终,她在自己的法庭完成了审判,站在貌似中正公允的立场,实际上,她的权势从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蔓延至褫夺十个人的清白。
一再地出现天使这个词,其实金子想成为的,是上帝。
堕天。
是不是消灭了更大的罪人,是不是引逗出了受害者的恶意,是不是把貌似公正的警察也拉到自己这边,是不是看穿了看透了世人的平庸虚伪猜忌,是不是吃下豆腐蛋糕走过这场雪,就可以重新成为天使。
堕天。
所以要颠覆这天地,重置一切法度,把白雪都涂抹成黑与血色,在自己的宗教重新定义天使的颜色。
她差一步就做到了,只要她信。
令万人臣服和令自己相信,哪一个更难。
罪孽深重,所以揭开每一个人的自我保护的假面,令所有的人都染罪。
在金子构筑出来的黑色幻境里,真正天使般洁白纯真的女儿就像一把尖锤敲碎了防盗玻璃上的气泡,土崩瓦解。
审判了罪人,却把自己永远钉上十字架,真正的救赎不是惩罚、赎罪和原谅,是忘记,放下和释怀,是自己原谅自己。
朴赞郁的cult趣味包装在华丽浓郁的意象色彩之下,略嫌做作,没有中岛哲也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华丽丽得那么理所当然,自然流畅。
电影有许多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充满暗讽和隐喻,可惜主线有些松散,如果剧情和情绪更凝炼一些,会更有力量。
导演有一种把观众玩于鼓掌之中的优越感,然而野心庞杂,自己对于到底想说什么也没有答案,暧昧不明,难于取舍。
整部电影最值得称许的,是李英爱的脸,美丽、苍白、温润、冷淡的样子很性感,有一种看透世情的漠然与缓慢。
总觉得她长得像林青霞,有一种颠倒众生而不自知的媚态,然则平和许多。
还未结束,便有观众离场,华丽的调性下,剥落出令人难堪的人性真相。
电影刻意地表现大量对比,对人性的拷问,对宗教、法制的批判却仅仅流于表面。
我的情绪只在两个女人满脸伤痕那个瞬间被击溃,不管她智商多高,心机多深,复仇的心多么强悍,不管她为了朋友多么忍辱负重,她们终究是女人,只要是女人,男人便轻易的动两下拳头就可以肆意凌虐。
那一刹那,女人的脆弱和悲哀,蜷缩在所有精心包装的隐喻中,赤裸裸孤零零地真实着。
如果不是刻意要搞的那么文艺的话,故事还挺好看——李英爱奶奶,其实也不止您一个,一演的文艺啦变态啦非伦理纲常啦,就非得一脸的迷惘啦,颓废啦,癫狂啦。我看着都累。
导演的功力更强了,只是电影本身比较无趣,少了些悬疑多了些温情,这黑色幽默玩的...
于是他们抽签排队 轮流进去 . 但是中间某些片断温和的我差点睡着...zzZ
这一部有一些日式电影的风格了,但是仍然没有超越第一部。
你像个正常人。
做作 混乱
13年的牢狱中酝酿着一杯名叫复仇的苦酒,等待着痛饮的一天。
没感觉,,,
怎么没出现女儿他爸。好无聊的节奏,受不了
节奏缓慢 故弄玄虚 无聊的紧 最后的高潮也没让人high起来
抓住白的时候,还在想剩下一半时间怎么安排,群体报复的设计GJ...结尾小孩长大,没看懂OTL
三部曲看完鸟
短发,断指,眼影。以暴制暴的女性觉醒。十九岁的错爱和牺牲把好时光虚掷铁窗,少女的所有想望被一并埋葬。影片有极不寻常的叙事手法和荒诞不经的人物群像。“生存是斗争,死亡是重生”,朴赞郁让私人复仇成为割裂过去的仪式,由悲伤的人们共同完成。报复不会得到宽恕,唯有用残缺的人生清白地活下去。
以暴治暴最美好
欧洲的调调加上韩国人的变态,噱头大于内容。超级不喜欢这种风格。
后半部分拖沓的一塌糊涂,尤其是众人排队复仇的段落,十足做作的形式感。由彩色不留痕迹地渐入黑白,艺术感上保留得还算完整。
没想到李英爱能演这样的角色
总体来说是我心目中的神作 电影语言超合意 李英爱怒赞w OST用古典包装 Paganini 24Caprices No.24 In A Minor 过场音怒刷存在感!还有好多大键琴 宗教救赎味很迷人 这片子有一些冷幽默 也可以理解成以乐写悲吧..集体施刑就很cult 舍法治而选道德式审判 却仍然避免不开理性 秩序 个体施行能力 够讽..
不痛不痒的剧情,但很喜欢里面一些黑色幽默的镜头,我果然很喜欢美女演这种酷酷的角色。
仇恨、血腥,不舒服。故事不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