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扮太子》,玩尬的是吧?
冲不上什么最佳榜首就冲个最烂榜首,反正都是榜首是吧?
咱就是说,没的拍可以不拍,膈应人没必要吧?
硬插了几百个包袱,就“我掐着你的命脉呢”“我也掐着你的*命脉*呢”和“到底哪个菜咸啊”获得了观众们的两声冷笑,你不尴尬我都替你尴尬。
马丽还是演《夏洛特烦恼》里苦等男人回家的人设,虽然男人一无是处但就是想和他生娃,哎老天爷呀,你看人家《爱情神话》,你看看人家《扬名立万》,快2022年了,还整这样七八十年代的苦情戏呐。
本来我看见“几个小老百姓的命,谁在乎啊”“我在乎”这段,还能给个两星,但最后强行上升什么“大国小家”“我就想生个孩子安安稳稳过日子”,呕吐到半星都不想给。
看完后和朋友讨论应该归在2021年还是2022年烂片榜单,朋友说它必须同时位居两年烂片榜首,就烂到这种程度。
不瞒各位,看完《李茂扮太子》之后的我,简直想给《温暖的抱抱》赔礼道歉:你终于不是难看第一名了亲!
观影过程中的我心理活动如下:
陈佩斯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是很多人不具备这个认识,他们随便看了几部香港的无厘头喜剧,就非常自信地认为,喜剧就是闹剧。
就连赵家班和德云社这些以逗乐观众为职业的团体成员们,跨界到影视剧时,几乎都在表演闹剧。
除了小岳岳的“燕咂!
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燕咂!
”
这就是高级喜剧和低级喜剧的区别,小岳岳这个剧中人的悲剧,成功地娱乐到了观众。
但是很不幸,《李茂扮太子》的主创们就把喜剧演绎成了瞎胡闹。
他们真的是全程都在很认真地咯吱观众了,但是,这种不高明也不精巧的努力,显得整个片子更加不好笑了。
说实话,当时看预告片就感觉不妙,都知道预告片剪的是全片的精华,但是《李茂扮太子》的预告片我看了个七七八八,就真的预告片里的片段都是非常不好笑的陈年老梗。
结果正片完全坐实了我的判断,元旦假期坐在电影院的我,仿佛提前观赏了春晚小品,还是当年冯巩把全年热词烂梗串联在一起的那种小品。
剧本很崩,逻辑没有,人物行为动机难自恰,如果好笑的话我还可以勉强原谅它,可是最灾难的是,作为一个喜剧片,它真的不好笑。
在那一刻,我甚至想抽自己两个耳光,都说观众用脚投票,我用两张58块钱的票支持了这部片子,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可能还会有这种质量的片子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我非常同意下面这位家人的评价,当你我买票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制造烂片的同谋者。
但是可能会有小可爱问了,你整的跟大明白似的,还说看预告片就觉得不行,那你干嘛还去看?
答:因为「开心麻花」这四个字啊!
从当年的小剧场到后来的大银幕,开心麻花这四个字一度在我心中,是喜剧质量的保证。
虽然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我就隐隐约约地对开心麻花主创团队的直男癌味儿有点反感,但这也不能影响我口嫌体正直地在电影院里从座椅上笑到几乎要滑到椅子下面去。
而且后来开心麻花推出的《驴得水》和《半个喜剧》,又很难得地从女性视角去展开表现女性生活中的困境,就,真挺拉好感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被《温暖的抱抱》重伤之后,还能鼓起勇气在含腾量为0的情况下,买票去支持《李茂扮太子》。
注:含腾量意为一部片中沈腾出场的时长占比。
毕竟,我是马丽的半个家人粉,特别希望她能在不绑定沈腾的情况下接到好资源,证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你看《羞羞的铁拳》不就很好吗!
可惜,马丽在《李茂扮太子》里的角色,几乎没有可以施展的空间,就是一个死心塌地爱男主、为男主奉献牺牲的古装版马冬梅。
再好的饭,热一百遍也该馊了。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在朋友圈吐槽了我对这部片的种种恨铁不成钢,结果有圈内的小伙伴跟我说:“宝子,你误会开心麻花了,这部片不是开心麻花的。
”W——————hat?
马丽常远艾伦黄才伦等等等等不都是开心麻花的演员?
《李茂扮太子》这种谐音梗难道不是《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乌龙山伯爵》沾亲带故的兄弟?
这海报一眼扫过去就给人开心麻花开年会的感觉,结果你告诉我它跟开心麻花嘛关系没有?
朋友们,没想到2022年刚开始,我就遭遇到了涉案金额好几亿的诈骗案啊!
了解到内情之后不得不感叹,内娱这帮子人不好好琢磨怎么拍好戏,搞擦边球碰瓷,却是一流的。
当你请了一大票开心麻花的演员,为片子起了一个开心麻花式的片名,再打出搞笑喜剧的名号,你就成功骗到了80%以上的观众。
毕竟,普通观众,认脸不认出品方。
而这也不是其他出品方第一次打着开心麻花的旗号蹭开心麻花的热度制造烂片让开心麻花背锅了。
我细细划拉一下,就有《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人间喜剧》、《阳光劫匪》、《测谎人》、《跳舞吧大象》、《捞世界》、《无疯也起浪》……这么多,全是李鬼。
这些蹭开心麻花热度的片子,几乎没有一部及格的。
而《温暖的抱抱》和《日不落酒店》更是以捆绑沈腾营销宣传这样的行为欺诈观众,让观众误以为沈腾是主演,结果正片中的含腾量低得惊人。
△数一数,这张海报上有几个开心麻花的演员?
《日不落酒店》更是突破下限地让沈腾以人形立牌的方式出演,还堂而皇之地将沈腾的名字放在男女主之后的第三顺位。
最后,这场闹剧以《日不落酒店》导演之一的刘峻萌发布微博公开向观众道歉告终。
他称《日不落酒店》和开心麻花没有任何关系,开心麻花也不是影片出品方,“《日不落酒店》的最终效果,完全不能代表开心麻花系列喜剧电影的品质。
”
他总算在道歉信里说了句实话,说:“虽然影片中有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但与他们与《日不落酒店》的合作仅限于影视经纪层面,演员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完全听从于《日不落酒店》导演的指导,与开心麻花的喜剧风格和水准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年开心麻花有好些骂,是白挨了,这些黑锅,也算是无妄之灾。
事实上真正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多,从2015年到2021年,根正苗红的开心麻花作品只有6部。
(因为工作量不饱和,所以麻花的演员就会出外戏。
)开心麻花对喜剧电影的质量还是很有追求的,《李茶的姑妈》确实遭遇了滑铁卢,但是之后的《半个喜剧》又再次推出了高分喜剧,就连《我和我的家乡》里的命题作文,沈腾和马丽完成的都相当不错。
但是你说《李茂扮太子》这档子事开心麻花有没有责任呢?
其实也有,虽然这些电影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但这些都是开心麻花艺人接的戏,最后片子不好,恶名开心麻花背,造成口碑的恶性循环,导致观众对开心麻花也失去了信任。
所以,还是希望未来开心麻花能对旗下的艺人们的外戏品质要求高一些,不要败坏了开心麻花的名声。
最后,我给和我一样喜欢开心麻花电影的宝子们提个醒,2022年目前只有两部开心麻花的电影等待上映,分别是《超能一家人》和《独行月球》。
《超能一家人》里沈腾将首次挑战反派角色,出演市长乞乞科夫,预告片里他的扮相和俄语口音一亮相,就已经非常好笑。
而《独行月球》里沈马组合再度合体,据说全片将呈现许多震撼场面,全片90%以上镜头涉及特效制作并由国内顶级特效团队完成,倾力打造沈腾这场硬核爆笑的“月球漂流记”。
真是一把子期待了!
最后的最后,看在马丽的份上,给这片三星,希望女喜剧人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因为,她们的演技值得!
作为开年喜剧,大部分人应该和我一样是奔着马丽、常远、艾伦等这些演员身上的“开心麻花”光环来的,但没想到效果确是像连看了10遍《祖宗十九代》一样恶心。
走出电影院的我也和很多观众一样愤怒,也吐槽过“开心麻花现在为了挣钱都这么不择手段了吗?
” 但没想到1天之后就打脸了,经过某业内朋友的指点,我才发现我看了一场“假的开心麻花电影”。
因为如果你打开李茂扮太子的百科会发现,全篇和开心麻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如果有心回溯会发现就连烂片天花板的《日不落酒店》竟然也不是开心麻花的作品!
而更可怕的是,这样一部假货麻花电影,竟然还被推上了同档期票房第一的宝座?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开心麻花成为了一部烂片的替罪羊呢?
从当年沈腾、马丽春晚亮相的小品《扶不扶》,到《乌龙山伯爵》等一系列爆火舞台剧,再到《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等叫好叫座的电影,可以说开心麻花这个厂牌如今已经成为了喜剧界的知名品牌之一,造星无数,每一个演员的业务能力都有口皆碑。
但自古以来,人怕出名猪怕壮,凡是和开心麻花有关的人物塑造和影视作品一瞬间飞上风口浪尖,于是有无数的片方瞄准了这块大蛋糕,只要你凑够了大家已知的开心麻花演员阵容,加上喜剧的标签来一个“挂羊头卖狗肉”,基本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烂口碑呢,自然有开心麻花担着。
细数这些年的“狗肉”,什么《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人间喜剧》等等,似乎每一部电影都和开心麻花有关,但事实却这些电影和开心麻花没有实质上的一毛钱关系。
但他们却在无底线的消费着观众们记忆中的开心麻花的情怀,真真的是黑暗至极的一部人间喜剧。
君子慎独、慎言,开心麻花何尝不是如此。
6年期间不过上映了6、7部电影,这个数量在如今这个拍电影像吃快餐的时代绝对不算高产,但大体都可称为优质喜剧。
开心麻花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嘻嘻哈哈笑过之后会给你一种后劲儿,一种对于生活的正能量。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开心麻花的艺人团队逐步扩大,可想而知管理压力也在增加。
艺人要发展必然不能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当然要与外界强强合作。
但是和谁合作?
合作什么样的作品?
这应该是开心麻花团队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毕竟作为喜剧观众,真的不希望看到喜欢的演员在成名后的自我管理松懈,最后消费情怀,落得一片凄凉地的下场。
从《夏洛特烦恼》的现象级喜剧,再到《李茂换太子》等被碰瓷的闹剧,几经辗转的麻花团队是时候擦亮眼睛了。
作为观众,我期待着《超能一家人》《独行月球》能有更好的表现,能不能靠实力将自己受过的冤屈昭雪,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近听到身边很多人吐槽,2022年的第一天就看了部烂片,真晦气。
一问,说是看了《李茂扮太子》。
这部电影在元旦首映当日,票房破亿,上映三天,票房破2亿。
但是,它的口碑跟票房却成反比?
我们来详细说说。
《李茂扮太子》讲述了富家女杨家珍(马丽 饰)与小捕快李茂(常远 饰)的故事。
家珍和李茂虽然夫妻恩爱,但李茂始终得不到家珍父母的认可。
人生失意的李茂意外发现自己和当朝太子的相貌相同,李茂想进宫过好日子,太子想出宫获得自由,二人随即交换了身份,却不知正一步步卷入尚书的阴谋。
其实这种贫民与贵族的身份交换剧情,来源于在英国流传已久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
早在1881年马克·吐温就根据这个故事出版了小说《王子与乞丐》。
到了2022年,这个故事又被导演兼编辑高可,改编成了广大群众走出电影院就心疼票钱的《李茂扮太子》。
拿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做比较,可能是我太过苛刻。
但是,作为一部简简单单的元旦档喜剧爆笑电影,它也真的不好笑。
这种剧情要营造笑点,其实不难。
身份悬殊、却长得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物,交换身份、互换生活,期间产生的误会和戏剧性经历,都可以赋予幽默色彩。
但《李茂扮太子》架空的背景、尴尬的笑点、夸张的演技、浮夸的打斗场面,让我不禁想起了2010年前后的古装喜剧烂片浪潮——《十全九美》、《龙凤店》、《追影》、《大内密探灵灵狗》……10年过去了,古装喜剧为什么还是这样?
再看片名。
《李茂扮太子》玩的谐音梗大家都明白,“狸猫换太子”是一句中国俗语,比喻以假乱真。
虽然《李茂扮太子》的内容是西方国家的故事,却在片名上强行贴靠国内观众。
在改编时将《王子与乞丐》的深刻内核丢得一干二净,变成了一碗不得志的男人在体会过荣华富贵之后才留恋平凡生活的寡淡鸡汤,也跟原本《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故事没有任何关系。
再回到这个问题,这种为什么能够票房火爆?
无数的豆瓣评论告诉我们,答案似乎是——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演员。
然而当我被豆瓣这张80年代风格的海报所吸引,却在底下一水的logo里没有发现“开心麻花”的身影时,才发现真相并不像评论那么简单。
好奇心之下还去查了一下几部被喷出翔的具有“含腾量”的烂片,竟然也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
那为什么“开心麻花”每次都要背锅呢?
要我说无非因为“红”这个原罪。
开心麻花作为这几年众所周知的喜剧演员造星工厂,成功塑造了众多知名喜剧演员,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作为普通观众将这些演员当做了“开心麻花”的标签;而电影业内人也瞄准了这些正当红的演员,将“开心麻花演员”当做了喜剧类型片的票房密码,所以有时候甚至让我们忽略了“开心麻花”在舞台剧领域带给大家的快乐。
虽然那些被成为烂片的电影不是“开心麻花”的,但说实话,这也不能怪观众。
虽然“开心麻花”旗下的艺人众多管理很难,但是对艺人们接的戏品质不佳、管理疏漏,多少是有自己的毛病。
但时至今日,从根本上来说舞台剧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娱乐需求了,做电影是大势所趋。
那么开心麻花这些年除了造星,在做什么呢?粗略数了数,从2015年开始,开心麻花直到现在只上映了6部“开心麻花”电影——《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半个喜剧》。
7年时间磨出来的6部作品,可以说步子跨的不大,没有把喜剧电影变成流水线作业,是属于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节奏。
其中虽然有一部电影和舞台剧之间水土不服的《李茶的姑妈》,但整体来说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好作品,其中《驴得水》和《夏洛特烦恼》更是能称得上精品了。
可以说,“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在国内院线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在质量上还是有所保证的。
今年“开心麻花”还有几部待映的《超能一家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独行月球》,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所以,“麻花出品”到底是必属烂片还是必属精品,未成定论,毕竟到底好不好,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
互换身份的题材大多,我记得儿时在电影频道看过的就有
王子与贫儿 (2001)7.62001 / 英国 / 家庭 / 贾尔斯·福斯特 / Jonathan Timmins Robert Timmins不同的,这部外国电影描写下的贫民窟凄惨样,黑黢黢的背景刻画,互换身份后的如履薄冰,对《王子与贫儿》的电影印象并不太好。
要说看过最近一部的就是电视剧《潜龙戏凤》
丐世英豪 (2010)7.12010 / 中国台湾 / 喜剧 爱情 古装 / 郑少峰 / 邱心志 蔡君茹主打的同样是反差,题材喜剧更为相似。
由于剧情属于一猜就中,便只看抖包袱和笑点了。
通篇下来,观感还不错。
笑一笑的电影也别追究太多,赶着骂烂片的,毕竟成本就那么点。
也不是什么大制作或好几亿的特效电影。
几位主演并非大红大紫,演技比起同样院线的《大红包》认可度高得多。
穿插一些国人特有的教育问题,子嗣问题,笑点中很接地气。
只是可惜花钱进院线看的观众,图一乐吧。
2022年第一天上映的开年喜剧《李茂扮太子》,让人不仅无法笑起来,而且还觉得尴尬无比。
在苦熬了100多分钟之后,终于可以吐口气了!作为一部自称“爆笑”的喜剧电影,应该让观众在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要不谁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在影院“遭罪”。
《李茂扮太子》整部影片笑点尴尬毫无新意,包袱输出全靠谐音梗。
剧情拉跨牵强,无法自圆其说,脱离故事的背景设定,显得很莫名其妙。
人物塑造立不住脚,全员智商掉线。
最后强行反转,走走过场,虎头蛇尾。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观众走出影院大呼“烂片”的票房,上映首日竟然破亿。
难道大家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看电影如买白菜,不在乎这几十块钱吗?
当然不是!
观众无非是冲着演员常远和马丽——这些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去的。
看过后很多人开始吐槽开心麻花真是越拍越烂,一把好牌打的屎烂!
这真的是开心麻花的锅吗?
其实谜底一直都在谜面上,《李茂扮太子》片名早就预言了这一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电影中小捕快假扮太子,电影外用麻花系演员塑造高仿麻花式喜剧,达到热度和票房双丰收的效果。
而真相是这部电影的出品方竟然跟开心麻花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为什么会造成近几年开心麻花口碑崩坏呢?
因为这几年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演了很多烂片,像《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人间喜剧》《阳光劫匪》《测谎人》这些,评价惨不忍睹,评分集中的史无前例的低!
然而普通观众并不会关心什么出品方,只认演员。
演员演烂片,就是开心麻花不行,大家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这锅得背着。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开心麻花现在因为几部烂片碰瓷承受着骂名,是因为他们出品的电影一度在喜剧界是搞笑品质的担当。
《夏洛特烦恼》堪称经典,当年最佳喜剧。
剧情设定吸引人,节奏明快。
演员表演一举一动,即使现在也印象深刻,沈腾和老大爷的对话更是搞笑名场面。
《驴得水》用喜剧的方式讲悲剧,主题深刻,有笑有泪。
《李茶的姑妈》确实遭遇了滑铁卢,至少在影片的完成度还是在水准之上。
再之后《半个喜剧》打了个翻身仗,又再次推出了高分喜剧。
电影视听语言可圈可点,人物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人物对白,笑点密集贴近真实生活,让人着迷。
观众因为这些真正“爆笑”的影片,认可了演员,认可了开心麻花,对演员的期待也变成了对出品方的期待!
一旦这些喜剧演员表演令人失望,恶评朝向演员,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帽子也会扣在开心麻花头上!
《李茂扮太子》是今年第一顶这样的帽子,但绝不会是最后一顶帽子!
一部打着开心麻花艺人的“黄金阵容”旗号,骗钱骗感情浪费时间的毫无诚意之作。
说实话,因为经过这些跟“开心麻花”相关字眼的当噱头的宣传轰炸,我都有些疲惫了,想必大家也是这样。
贺岁档的《超能一家人》和待定档上映的《独行月球》,都是开心麻花的官印出品,希望能真正的延续之前的水准和口碑,要求不多,期待一下,让我觉得对得起手中的票价和100多分钟的时间。
不瞒各位,看完《李茂扮太子》之后的我,简直想给《温暖的抱抱》赔礼道歉:你终于不是难看第一名了亲!
观影过程中的我心理活动如下:
陈佩斯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是很多人不具备这个认识,他们随便看了几部香港的无厘头喜剧,就非常自信地认为,喜剧就是闹剧。
就连赵家班和德云社这些以逗乐观众为职业的团体成员们,跨界到影视剧时,几乎都在表演闹剧。
除了小岳岳的“燕咂!
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燕咂!
”
这就是高级喜剧和低级喜剧的区别,小岳岳这个剧中人的悲剧,成功地娱乐到了观众。
但是很不幸,《李茂扮太子》的主创们就把喜剧演绎成了瞎胡闹。
他们真的是全程都在很认真地咯吱观众了,但是,这种不高明也不精巧的努力,显得整个片子更加不好笑了。
说实话,当时看预告片就感觉不妙,都知道预告片剪的是全片的精华,但是《李茂扮太子》的预告片我看了个七七八八,就真的预告片里的片段都是非常不好笑的陈年老梗。
结果正片完全坐实了我的判断,元旦假期坐在电影院的我,仿佛提前观赏了春晚小品,还是当年冯巩把全年热词烂梗串联在一起的那种小品。
剧本很崩,逻辑没有,人物行为动机难自恰,如果好笑的话我还可以勉强原谅它,可是最灾难的是,作为一个喜剧片,它真的不好笑。
在那一刻,我甚至想抽自己两个耳光,都说观众用脚投票,我用两张58块钱的票支持了这部片子,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可能还会有这种质量的片子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我非常同意下面这位家人的评价,当你我买票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制造烂片的同谋者。
但是可能会有小可爱问了,你整的跟大明白似的,还说看预告片就觉得不行,那你干嘛还去看?
答:因为「开心麻花」这四个字啊!
从当年的小剧场到后来的大银幕,开心麻花这四个字一度在我心中,是喜剧质量的保证。
虽然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我就隐隐约约地对开心麻花主创团队的直男癌味儿有点反感,但这也不能影响我口嫌体正直地在电影院里从座椅上笑到几乎要滑到椅子下面去。
而且后来开心麻花推出的《驴得水》和《半个喜剧》,又很难得地从女性视角去展开表现女性生活中的困境,就,真挺拉好感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被《温暖的抱抱》重伤之后,还能鼓起勇气在含腾量为0的情况下,买票去支持《李茂扮太子》。
注:含腾量意为一部片中沈腾出场的时长占比。
毕竟,我是马丽的半个家人粉,特别希望她能在不绑定沈腾的情况下接到好资源,证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你看《羞羞的铁拳》不就很好吗!
可惜,马丽在《李茂扮太子》里的角色,几乎没有可以施展的空间,就是一个死心塌地爱男主、为男主奉献牺牲的古装版马冬梅。
再好的饭,热一百遍也该馊了。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在朋友圈吐槽了我对这部片的种种恨铁不成钢,结果有圈内的小伙伴跟我说:“宝子,你误会开心麻花了,这部片不是开心麻花的。
”W——————hat?
马丽常远艾伦黄才伦等等等等不都是开心麻花的演员?
《李茂扮太子》这种谐音梗难道不是《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乌龙山伯爵》沾亲带故的兄弟?
这海报一眼扫过去就给人开心麻花开年会的感觉,结果你告诉我它跟开心麻花嘛关系没有?
朋友们,没想到2022年刚开始,我就遭遇到了涉案金额上亿的诈骗案啊!
了解到内情之后不得不感叹,内娱这帮子人不好好琢磨怎么拍好戏,搞擦边球碰瓷,却是一流的。
当你请了一大票开心麻花的演员,为片子起了一个开心麻花式的片名,再打出搞笑喜剧的名号,你就成功骗到了80%以上的观众。
毕竟,普通观众,认脸不认出品方。
而这也不是其他出品方第一次打着开心麻花的旗号蹭开心麻花的热度制造烂片让开心麻花背锅了。
我细细划拉一下,就有《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人间喜剧》、《阳光劫匪》、《测谎人》、《跳舞吧大象》、《捞世界》、《无疯也起浪》……这么多,全是李鬼。
这些蹭开心麻花热度的片子,几乎没有一部及格的。
而《温暖的抱抱》和《日不落酒店》更是以捆绑沈腾营销宣传这样的行为欺诈观众,让观众误以为沈腾是主演,结果正片中的含腾量低得惊人。
△数一数,这张海报上有几个开心麻花的演员?
《日不落酒店》更是突破下限地让沈腾以人形立牌的方式出演,还堂而皇之地将沈腾的名字放在男女主之后的第三顺位。
最后,这场闹剧以《日不落酒店》导演之一的刘峻萌发布微博公开向观众道歉告终。
他称《日不落酒店》和开心麻花没有任何关系,开心麻花也不是影片出品方,“《日不落酒店》的最终效果,完全不能代表开心麻花系列喜剧电影的品质。
”
他总算在道歉信里说了句实话,说:“虽然影片中有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但与他们与《日不落酒店》的合作仅限于影视经纪层面,演员们在影片中的表现完全听从于《日不落酒店》导演的指导,与开心麻花的喜剧风格和水准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年开心麻花有好些骂,是白挨了,这些黑锅,也算是无妄之灾。
事实上真正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并没有那么多,从2015年到2021年,根正苗红的开心麻花作品只有6部。
(因为工作量不饱和,所以麻花的演员就会出外戏。
)开心麻花对喜剧电影的质量还是很有追求的,《李茶的姑妈》确实遭遇了滑铁卢,但是之后的《半个喜剧》又再次推出了高分喜剧,就连《我和我的家乡》里的命题作文,沈腾和马丽完成的都相当不错。
但是你说《李茂扮太子》这档子事开心麻花有没有责任呢?
其实也有,虽然这些电影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的,但这些都是开心麻花艺人接的戏,最后片子不好,恶名开心麻花背,造成口碑的恶性循环,导致观众对开心麻花也失去了信任。
所以,还是希望未来开心麻花能对旗下的艺人们的外戏品质要求高一些,不要败坏了开心麻花的名声。
最后,我给和我一样喜欢开心麻花电影的宝子们提个醒,2022年目前只有两部开心麻花的电影等待上映,分别是《超能一家人》和《独行月球》。
《超能一家人》里沈腾将首次挑战反派角色,出演市长乞乞科夫,预告片里他的扮相和俄语口音一亮相,就已经非常好笑。
而《独行月球》里沈马组合再度合体,据说全片将呈现许多震撼场面,全片90%以上镜头涉及特效制作并由国内顶级特效团队完成,倾力打造沈腾这场硬核爆笑的“月球漂流记”。
真是一把子期待了!
最后的最后,看在马丽的份上,给这片三星,希望女喜剧人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因为,她们的演技值得。
第一个原因,为了搞笑强行降智。
片中有多处人物行为不合理的逻辑问题,但是编剧为了强调搞笑硬生生让人物降智,人物个个都像个傻子,傻子做出的行为有什么可乐的?
大部分的笑点都很尴尬,让人笑不出来。
为了搞笑而搞笑,这本身就不好笑,而且十分尴尬。
太子千方百计出宫不过是听一出戏,但是听戏哪里不能听呢?
东宫不能请人进宫唱么?
片中第一大反派为了救自己儿子而去谋害皇帝的儿子,这怎么想都不太合理。
片中所有的情节基本上都经不起推敲。
如果你说,只要搞笑就好了,不要带着脑子去看片,那我觉得大家去看喜羊羊也不错。
第二个原因,人物塑造潦草敷衍。
片子马丽是一个工具性人物。
马丽只是为了丰富李茂而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凸出李茂宠妻的人设,毕竟现在很多人非常吃宠妻的这一套,所以马丽这个角色特别“好”,完美无缺的好妻子人设,没什么缺点,因此非常扁平。
也正因为“妻子”角色的工具性,在这部影片中马丽基本不承担搞笑的重任。
所以搞笑还是要看常远。
常远是个好演员,但是常远本身长的不搞笑。
常远一脸苦相,即使他的演技再好,也没法中和面相上带来的凄苦。
常远不适合担当搞笑的重任。
喜剧片选人很重要,要么像周星驰一样有一套自己的无厘头搞笑表演形式,要么长的像王宝强和宋小宝一般自带搞笑氛围。
常远比较可惜,两者都不占,常远演技不错,可以考虑转型演一下正剧。
除了常远,片中所有角色基本都是NPC,不存在人物塑造立体。
感觉编剧就是随便扔出个人设糊弄观众。
第三个原因,主题炒冷饭,输出全靠台词。
本片讲述一个小人物想升官发财让人瞧得起,后来却因为有了权势失去本心,最终又找回初心,甘愿做回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听起来有没有很熟悉?
这就是《夏洛特烦恼》啊!
但是在主题处理上,本片更简单粗暴。
只是将负面情节迅速推出,然后由人物一张嘴说出一番大道理。
这年头写剧本可真省事,主题靠嘴说出来就行,不需要把故事讲好。
我还见过更简单粗暴更烂的,直接把主题写在影片结尾,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指路《兔子暴力》)喜剧片要想做好,第一搞笑要合理有逻辑,第二要真情实感,第三要言之有物。
拜托导演不要满脑子只想着圈钱圈钱圈钱,观众不是傻子。
建议导演去学习一下星爷的作品。
华语电影,星爷之后,再无喜剧 !
又是一部不是开心麻花出品制作,但烂口碑让麻花背锅的片子。
开心麻花从舞台剧起家,作为老粉丝,我知道2003年创立初期他们内部就有一句铁律:不真诚无喜剧。
这真诚二字,就是不糊弄观众,只折磨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因为有这份真诚,开心麻花被推上国产喜剧品牌王座。
如果记得没错,从2015年到现在,开心麻花只主出品了五部半所谓“麻花电影”:《夏洛特烦恼》、《李茶的姑妈》、《羞羞的铁拳》、《驴得水》、《半个喜剧》,半部是西虹市主出品麻花参投的《西虹市首富》。
这六部我都看过,有特别喜欢也有感觉不够好的。
即便是口碑扑街的《李茶》,因为看过舞台剧对剧情熟悉,个人觉得问题更多出在舞台假定性太高不适合直接翻拍电影(譬如男扮女装的姑妈在舞台上是个包袱,在镜头特写下就是灾难)。
六部正宗开心麻花电影看下来,评价一句话:各有短长,总的不掉价。
我看到了一众喜剧人在背后的努力。
但是,随后问题来了,《日不落酒店》、《温暖的抱抱》加上这部《李茂扮太子》,烂的各有千秋,很多观众把骂声都给了麻花。
但其实这几部虽不能称为冒牌麻花电影,但出品方里根本找不到开心麻花半点踪影,这几部只是麻花一众演员参演的片子而已。
作为老观众,我只能说喜剧不易,喜剧演员更不易,自家出品量少,只能去演别人家的喜剧电影,去一两个也就罢了,还扎堆去。
普通观众谁管你出品方制作方是谁,大家只认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也难怪,菜烧糊了难以下咽,本是厨师的过饭店老板的过,但你见过几个食客杀进厨房找主厨理论的,大家不都是拿端碗端碟的服务员撒气,仿佛是服务员故意做了盘坏玩意。
其实哪里轮得到服务员上锅上灶操弄呢?
方向(菜系)、剧本(食材)、导演(操弄的厨子),当家老板(主出品公司)都码好了,雇来的服务员按规定动作给客人好好上菜得了。
菜品不讨好招骂的也只能是服务员,谁让你在台前跑堂呢!
说到底,片子不好不该怪你。
但开心麻花,你真得管好你的演员了,别什么片子都接,别人赚钱你背黑锅。
咋说呢,比我想象中好一点,反正期许不高,看了能笑也就够了。
不过元旦当天两张票一百多看这个我还是觉得贵了点儿。
这种剧肯定不会起讨论他的剧情和演技什么的,只要一点,那就是新年开怀大笑。
全剧笑点还算密集,就看你是不是麻花的粉,接不接他的梗了。
元旦虽说票价贵点儿,但是人多啊,看喜剧就得人多,有时候没那么乐,但是所有人一直笑就会觉得更好笑。
我觉得新年看看图一乐是值得的常远有一种兢兢业业喜剧人的感觉,但是功力还是不如马丽。
那两个刺客还是蛮搞笑的。
魏翔和念秀发挥少了些。
笑了两次也不够多给一星的呀。谐音梗扣钱不?看完电影,啥也没总结出来。
我不争气的止不住的笑,看来我还是挺适合看这种无脑搞笑片子啊。😂
尬
2022看的第一部电影,笑点不断,即使评分不是很好,但即使套路用烂,只要自己看的觉得不错那就够了,而且新年不就该看这种欢乐的吗。结尾凤凰传奇的歌有新年那味了,让我想起今早微信群内有人感叹现在都是两个新年,还有就是今天即使是元旦,外婆也叫大家伙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真的是两个新年了哈哈。
1#李茂换太子 2022.01.02建议把票钱留着在某奇异果软件开个月费VIP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内容有笑点不比这个强?
俗滥的男性叙事。
有点套路但是好笑哈哈哈哈,反正新的一年看个喜剧片乐一乐开场就足够了
挺适合过年看的
只需要看几个片段,就知道太俗套。#20220204
不如拆成200条短视频做成一个抖音大号直播带货
就是个精装小品(服化道方面),搞笑和煽情都不讲逻辑不合时宜。
开心就好
这越到最后越是什么玩意儿……
这剧本和《瓦舍江湖》是一鸡两吃么?
你我皆是蝼蚁,有着各自的不如意与束缚,还挺温馨搞笑的。
十分油腻,不看也罢
猜一猜李茂的大还是太子的大?:)
主线无聊,但是很多地方挺好笑的(尤其是那个瞎子大夫哈哈哈),不过马丽每次都要演贤妻良母,辛苦了。
马丽的角色很像多年前大内密探里的刘嘉玲,男人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形象,男人干出再离谱的事儿都能消化,即使莫名其妙被抓了要杀头也毫无怨言。事实证明,过了这么多年,这依然是最讨好的人设,为马丽最后一扑时的眼神、坐在地上时的无言默默叫好……然而,还是觉得故事编得还可以更好看些。
哈哈哈超出预期觉得好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