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 本来自己就是一个泪点比较多的人 看了这部影片哭的稀里哗啦 我们现在的生活本来就来之不易 演员们演的也都很有代入感 平凡的岁月,少不了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 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跟着党的步伐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由于年代久远,熟悉的人数量稀少,主人公生平事迹发掘比较困难。
看得出编剧想尽力将故事写得生动,避免平淡,但人为痕迹还是过重,也出现不少不合理桥段。
比如:1、骑马去北仑和芜湖追捕,不把人跑死累死?
通过电台电报通知当地军警抓捕既省时又省力,哪怕坐火车汽车也合理些。
2、金铺紧急转移,还这么急铸金条?
放箱子带走,是金条还是金首饰有多大区别,有时间不如从容转移,并做好善后消除痕迹。
这么写感觉就是为了最后女主牺牲的一段,呃(´・_・`)
以尊重史实为基调,围绕张人亚经历的父子亲情、战友深情和触不可及的悲壮爱情,描绘出革命者人性中至真至纯、鞠躬尽瘁的一面。
张人亚的革命生涯跌宕起伏,影片文戏武戏交相呼应,既有激烈的枪战,也有紧张的谍战,还饱含初心大义的情怀电影《力量密码》让我深受感动,它不仅是一部好电影,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激励我勇往直前,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
电影中的“力量密码”,不仅是共产党员的信仰,更是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需要的信仰和力量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我们要不断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张人亚身份敏感,危险重重。
但他却始终坚定地站在党的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在各地开展工作。
他身兼书生的沉稳细致和战士的坚韧勇毅,让人深深敬佩。
尤其是在电影中他守护党的“力量密码”的决心和行动,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为嘟嘟坐公交1个小时去看的电影。
最让我触动的是老父亲送别的场景以及“胜利了,解放了,静泉怎么还不回家啊?
”。
有几点连起来很有趣,静茂出事宁波同乡会保出来,挖坟宁波的张氏宗族阻止,还有和张执一合作的宁波商会,宁波存在感十足。
嘟嘟继续努力磨炼演技,会继续支持嘟嘟的电影,比心(ෆ ͒•∘̬• ͒)◞
上周六去看的电影,回来以后按真实观影体验写的评价,结果头一次在豆瓣遇到屏蔽,百思不得其解,我寻思着我也没写啥不该写的啊,难道连差评不能写了吗?
屏蔽了我也要说,整个电影就是不怎么样啊,不能因为它是主旋律献礼片就闭眼夸吧?
镜头语言不够,节奏把控不稳,人物形象矛盾,这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啊……
我其实是冲着陈都灵去看的😂不过她那条线夏一岚是虚构的,所以情节其实有点悬浮,演的倒还好。
编剧估计写正史,又想展现张人亚魅力,又想观众能看这类人物传记不无聊,然后但是又不能改变史实,导致全剧这条线略显鸡肋。
不过戏份较少,不影响整体观看。
其他方面单单从人物传记角度看,其实还可以。
比较感人的是张人亚和他父亲的戏。
按照人大一位学生提的问题,应该这块就是党性和人性,男主选择了党性。
但是如果从电影角度看,高潮较少,比较平铺直叙,更像是把书里记录的文字以画面形式展现出来。
虽然是主旋律献礼片,但是排片很少,从东莞去深圳,终于在地铁沿线找到一家。
猫影简单评价,来豆瓣一看。
一些人夹带私货抹黑,这是历史片还是七一献礼片。
单位组织的会这样说话吗?
体制内,D员就这觉悟。
况且这部片的故事水准、演员演绎绝对在水平以上。
不论是想看红色电影增加力量,还是带孩子,中小学大学生都可以去看,尽快去看。
没有传说中的尿点,老戏骨有几处戏眼,不刻意煽情但让人泪目,这部电影让我记住了张人亚和宁波。
从个到小家到团体组织的凝聚!
老戏骨真是泪点,夏一岚这个角色有存在必要,她代表的是进步青年,她的着墨和感情点到为止。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有几个点都很妙,张人亚回家乡,听着岸边的女人轻声唱着家乡小曲;父子的告别戏,走出那扇门,父亲就当这个儿子死在外面了。
三兄弟最后的命运,大哥举起枪杀敌却没有子弹,他就抱着死志了。
小弟最后率先对着二哥开枪也没有子弹了。
陈都灵贡献了及格以上的演技,温柔有力量,我相信有这样的进步青年存在。
演艺圈还是要多些学霸,不然剧本看不懂,人物逻辑不顺。
她台词气息可以加强。
总之,快去看!
对于这种历史的题材,我其实是不想看的,不想回顾以前心酸的历史,但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还是要去了解他们的历史的,并且记住爱国爱党,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但说实话,看了一些他人的短评,只能说有些人别忘了你是中国人,在这种重要时刻为了粉圈的事把一些糟心事搬上台面,搬弄是非还闹出不少笑话别太搞笑了,你们不嫌丢脸我都觉得尴尬,脑子是个好东西,别追星追得没脑子了,让我们国家在建党节这种时候出这种洋相,就会背刺我们国家,如果某些外国IP的评论流传到外网不得被外国人笑死呀,想想就糟心,真这么喜欢外国就去改国籍啊。
你要是真心评价剧情什么的我也不说什么,毕竟千人千面,但有些人评价的目的也太明显了吧?
真当我们是傻子?
从电影院出来,我被我们国家在那种动荡时期却仍然有人民子弟兵坚守爱国立场而感动,而且张桐和女主虐恋剧情也很感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女主演技有点不太好,可以做得更好的,让我有点无法共情,这有点让我心情跟吃了💩一样难受,这位女演员挺年轻漂亮的,希望可以磨砺下演技,冲着这个美貌我也挺期待她的下次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一下这部电影,看了会对国家在那种危机笼罩下,无数工人阶级奋起反抗,我们的后部人员辛苦工作所感动!
看完啦,在回来的路上迅速写影评,总体就是一部纪录片,写的是张人亚同志一个人的故事,但是也不止是他一个人的故事,因为他这样的人有很多,才有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得之不易的胜利。
之前人大宣传的时候有同学问到党性和人性的关系,我觉得这个就是电影力量密码的核心。
人性是复杂的,在利益和信仰面前,有人选择背叛,也有人选择坚持信仰,不管这种坚持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说一下剧情,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除了作品表达的核心以外就是亲情了,张桐老师真的,不像演的,我要为阿爸和阿妈哭死😭😭😭,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也不在乎那些繁文缛节,可以为了保存党的文件“咒自己的儿子去死”。
然后他一直更换保存文件的地址的时候我真的好感动,儿子交代的事情怎么样都要完成。
观影全程都有之前看觉醒年代的那种沉重的心情,我觉得这种影片真的很有意义,可以让人沉淀下来吧。
我们现在的胜利和安逸,都是无数革命者的牺牲换来的,“如果没有人出头,男人现在还在扎着长辫,女人还在裹着小脚”,“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也可能已经死去,但是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
”写思想汇报有素材啦!
真的很棒!
最后说一下我们聪明可爱机智漂亮善良勇敢的夏一岚,她不是具体的一个夏一岚,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有无数个夏一岚,可能游行宣讲的女大学生,可能是潜伏在学校,或者在医院的我们党的同志,可能是行动失败牺牲在墓碑上没有名字的同志夏一岚。
都值得我们去纪念!
陈嘟演的挺好的嘿嘿嘿,大屏幕上也很漂亮😍😍😍,不枉我跑了十几公里去看。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BJIFF14 英嘉(🐳💗)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