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没有一句废话,情节设置的恰到好处,甚至连片头片尾都采用了极简风格,摒弃了过分华丽的制作。
除了某些主旋律情节会让部分观众感觉刻意和突兀,其他均不错。
亮点1:吴彦祖vs王千源,硬汉浴池大战不到2个小时的电影,最后一段情节绝对是高潮。
这段的动作指导绝对有功力,而且摒弃了动作戏高潮的“大动作”,采用极度真实的肉身搏击战,不再用夸张的动作吸引眼球。
另外,就算看不懂动作设计,吴彦祖和王千源的腹肌也值回票价,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亮点2:罪犯返回现场杀人&换车这个场景的安排非常带劲,是一个过程中的小高潮。
除了动作戏本身,也体现出罪犯的凶狠和组织纪律性。
杀人不眨眼,冷血的同时还足够冷静,也就吴彦祖能演出这种感觉。
亮点3:演员微表情张隼把手雷给小孩时,大狗的颤抖;春夏听说假张隼被抓时眼睛里闪出来的光,都是有演技、会观察、能带入的演员才能做出来的细节处理。
亮点4:吴彦祖的炸裂演技除了整个电影,接近尾声的枪决,吴彦祖演出了一个杀人犯临死前的绝望和恐惧,再度把演技升华。
除此之外,BGM也踩在片子的调性上,非常热血硬汉。
推荐,值得一看。
就算演员都不错,就算主题都是根据事实改编,但依然感觉得出是部不怎么样的片子啊……镜头语言好老派啊……切换的也很粗糙…很多场景定格下来会发现演员导演都有些敷衍啊……动作做作,bug挺多的,难道只有我有这种感觉吗?
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啊……吴彦祖的颜值倒是一直在在,那么丑的发型还能hold住,也是服了…
《除暴》。
7.5分。
说句公道话,豆瓣上的评分被刻意打低了,客观讲,7.5-7.8分都是公平的。
有可能是豆瓣现在的用户年龄比较偏低,这个片子和他们最大的障碍是背景设置的年代很符合70后、80后,尤其是BB机、摄像头、严打这些词。
有人质疑这个片子的所谓逻辑,希望可以看到大量的推理分析斗智游戏,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是迄今为止大陆的暴力犯罪分子还没这个本事可以公然和公安斗智,他们之所以能存活那么长时间,主要是信息落后及未联网;二是有些推理分析是不可能被公开的,那可能正是片中双方都在所谓的学学的。
所以王千源饰演的钟队已经很专业很刻意的在进行案情分析了,主要是犯罪心理分析。
要说逻辑不合常规的地方,实际上他们最后一票用手榴弹炸掉未抢到的钱后,四散逃离,大狗那一路逃到旅馆被击毙挺让人诧异的。
吴彦祖和王千源都奉献了极好的表演,这甚至可能是彦祖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连配音都好。
值得二刷。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来,非常不错的一部警匪片!
强烈推荐!!
整体剧情很紧凑,对于一个警匪片爱好者来说,整个片子看下载非常过瘾。
之前在电影院看的,画面音效都比较有代入感,现在电影已经下映,还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片子,大概只能去爱奇艺、腾讯之类的影视网站回顾了,会比在电影院看的感觉差很多。。。。
本來只想發短評吐槽一下,寫著寫著才發現,槽點實在太多。
1,吳彥祖那造型,在餐館吃了個麵,還和店家妹妹面對面說過話,才過沒多久,警察找上來問店家妹妹記不記得他們的樣子,店家妹妹不假思索,立馬答不記得。
我懷疑這店家妹妹根本是同黨啊。
2,隊長叫手下小警察教教賣槍的什麼叫刺激,我以為隊長和小警察就是嚇唬嚇唬對方,結果小警察一時熱血上頭,槍都拔出來了,還要隊長勸他:你把他打死,你也活不了啦。
這情節、對白相當搞笑。
3,劫匪看港產警匪片,說學學警察怎麼抓人;警察也看警匪片,說學學劫匪怎麼逃走。
這是諷刺還是致敬漁村現任警務處處長?
處長在一個明星飯局裡說過,他是學成龍當警察的。
4,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劫匪頭子,在高塔上遇到一個妹子,萍水相逢的兩人突然就說起人生來,突然就在一起了,女的突然又懷孕了。
打劫好好的,談什麼兒女私情。
5,幾乎到了一半,春夏才出場,戲份很少;衛詩雅是幾乎沒看出來是她,戲份稍微比春夏多,不過也只是用來襯托隊長的,十分扁平的角色。
衛詩雅跳樓追捕匪徒那場戲,威也感十足,落地動作十分搞笑,香港團隊拍出這樣的動作戲,真是丟人。
女角都是花瓶這一點,倒是很好地繼承了港產警匪片的傳統。
6,隊長帶著女警去吳彥祖老家調查,女警看著燈火通明的小城,感慨說很久沒看過夜景了。
我倒想知道,1994年的大陸,有幾個城市有夜景?
7,吳彥祖打架也太講武德了,拿著地磚,不敲人家腦袋,砸人家的背。
一個會回去殺了受傷同伴滅口的悍匪,打起架來,卻出乎意料地心慈手軟了。
8,毫無意外地,影片最後出一段字,描述國家治安進步。
慣常操作了。
9,開頭友誼商店那個場景,其實讓我想起了杜琪峯《三人行》裡的醫院場景。
說起來,劉浩良也是《三人行》的編劇之一。
10,湊個整數吧。
警察叔叔對清理牛皮蘚廣告的執著,並不令人感動,反倒顯得做作。
我還想起,在香港,連濃牆是一個多大的禁忌。
个人对剧情的吐槽而已,仅代表我自己的观念 选题,年代故事十分不错,电影总体节奏抓的也还可以,主要问题就是情节和人物给人一种交代不足的感觉。
开场就是一段莫名的倒叙,因为马上就给接回去了,显得的十分意义不明。
然后就是最主要的,对重心人物塑造的惨淡。
正派男主一登场,清理公安部门宣传板上的小广告,车里别人调侃‘在茅厕蹲了犯人7天7夜’就这么简单的两个片段来证明男主是一个正直、执着、有责任心的好警察?
可以说是十分概括的。
反派男主那边更是,坏家伙们怎么凑齐的,为什么那么缺钱,那个年代抢一两次不够花很久吗?
一上来就抢了3,4场,然后没多久就没钱了??
哇这。。。
你人物背景不交代明白就算了,人物还没认全呢,导演真是安排一个镜头,给观众点印象,下一秒就就让人家领便当了?
还有就是反派男主的感情戏?
基本毫无意义并且莫名其妙,你一个冷酷无情的强盗大哥,为什么就突然的热心肠啊?
看人家算卦签就算了,你为什么要跟着她上楼呢???
(服装没换,并且场景切换的就是大哥下一秒就出现的样子) 人家那边都调查魔障了,你在这边把姑娘肚子给搞大了???
然后BB机谁给谁留言说‘大哥这次是认真的’????
那边抢劫的时候还给小男孩手榴弹玩,这边就是陷入爱情的男人,大哥到底是怎么认真的讲一讲好不好?
这爱情来的可真是像一场暴风雨呀!!
这爱情线,就简单的交代了,吴彦祖有个需要助听器的老妈;如何让忠心小弟替自己坐牢;大哥也是有感情的好男人。
这一切都来是来的十分突然呢。
然后冷酷大盗回老家和老妈温馨一下,给妈妈讲笑话?
所以你让别人讲个好笑的笑话就是为了回家逗老妈笑吗?
可真是妈妈的好大儿啊。
这么孝顺,热心肠,有爱的大哥到底为什么变成冷酷大盗的呢,你不交代一下,真的让人觉得他可能是双重人格哦。
双男主在男浴打架看着确实肉疼,警察抓犯人也是十分讲究到浴池就要脱光光呢,两人的浴巾也像是二次元里非牛顿裙子一样不会掉,不会露点。
而且更奇葩的就是浴室里喝茶(下棋?
)的两个老大爷十分悠哉啊,搓澡的员工也是尽职尽责,大家不拦就算了,开枪了才知道跑出去??
看到有人打架不应该赶紧跑或者去报警吗?
还有吴彦祖被枪抵着脑袋的时候,大喊“你杀了我呀”???
搞笑吗??
你们不就只是警匪关系吗,是新警察故事穿过来的吗,不过同事牺牲的时候也没给他多大的情绪起伏啊,这句台词就多少有点一文不值的样子。
老鹰最后死于自己的自大,咬住不放才是硬道理整个电影来说,整体性不错,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王千源这个演员不过后来他的作品实在是很一般目前看到的作品还是觉得不错的本电影值得一看,阿祖的调度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悍匪中算是厉害的不过最后还是输了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在浴室的打斗是非常精彩的,看了不会吃亏。
《除暴》:王千源和吴彦祖打了半天浴巾都不掉下来?
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印象中吴彦祖有很久都没演主角了,除了美剧《荒原》之外,他上一次当主演已经是2016年的《冲天火》了,所以原本我对《除暴》还是有所期待的。
别看吴彦祖长得和我一样帅,但千万别以为他是偶像派,他绝对是实力派,凭借《玻璃之城》、《妖夜回廊》、《新警察故事》、《旺角黑夜》、《如梦》、《魔警》等作品拿过不少奖。
王千源更不用说了,十年前就是东京影帝了。
然而吴彦祖和王千源并没有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和两周前的《风平浪静》一样,这部电影也是把好演员浪费了。
导演兼编剧刘浩良的导演处女作《冲锋车》虽然评分不是很高,但还是有点意思。
5年过去了,刘浩良的水平没有丝毫进步,反而大大退步,这部《除暴》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失败,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导演真的是个实在人,叫他拍90年代的故事,他就真的拍成了90年代的电影的质感。
幸亏拍的还是90年代的故事,如果叫你去拍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你岂不是要拍个黑白默片,而且还是现场配乐?
《除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土”。
从剧情到动作戏都老掉牙了,感觉在看一部30年前的老电影,而且还是质量比较差的那种。
录像厅放的《喋血双雄》,墙上贴的《英雄本色》的海报,电影本身也致敬了《喋血双雄》《大事件》……很明显导演处处在向港片致敬,但只是东施效颦,和巅峰时期的吴宇森、杜琪峰比起来还是太拙劣了。
张隼和同伙发暗号,3个数字分别代表一本书的页数、行数、列数,只要把这本书找到了,就能把暗号破译了。
这么老套的暗号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部电影拍过了。
虽然故事背景是90年代,但不代表你就要拍这么老套的暗号啊。
别人《模仿游戏》拍的还是二战时期的故事呢,你看别人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方式,放在21世纪的今天来看依然很专业。
不说外国,就是我国内战时期的密码也不会这么简单。
我不是要让张隼用军用级别的密码,但至少让他的暗号稍微复杂点吧。
张隼用一条绳子打开四个保险柜还是有点意思,这种运用物理规律的桥段让我想起《越狱》有一集,麦克也是运用胡克定律打穿了水泥墙。
虽然初中就要教杠杆原理和力学,但要真正吃透它,并且在生活中运用它,张隼的学历绝对不低。
张隼不仅学历高,还有超强的反侦察能力,把警察玩得团团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智商罪犯。
这样的罪犯,正常的逻辑是他不会被警方抓住,至少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抓住。
以张隼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洗白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守法公民、正直的企业家,从而全身而退。
的确,《除暴》是根据张君案改编的,但你拍的是电影,不是纪录片,虽然现实中张君落网了,但你不一定就要让张隼也落网。
如果张隼最后也没被抓住,或者警方误以为自己抓住了张隼,但其实真正的张隼还逍遥法外,那还有点看点。
可惜这是国产片,所以张隼不可能逃脱法律制裁。
所以这又是那种一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的俗套电影,警方获胜了,罪犯落网了。
虽然正义战胜邪恶的电影很多,但也要分三六九等。
一流电影,是反派强大,但主角更强大,所以最终主角战胜了反派。
三流电影,则是通过贬低反派来衬托主角的强大。
而《除暴》就属于后者。
前面把张隼拍得太厉害了,但最后他又必须被抓住,导演实在编不下去了,就只能让张隼智商下线了,于是智勇双全的高智商罪犯最后变成了有勇无谋的莽夫。
张隼被抓住不是因为警方厉害,是导演安排他被抓住的。
《无间道》、《猫鼠游戏》、《暗战》之类的电影之所以好评如潮,就是因为电影中警匪间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让人拍案叫绝,让你产生一种反派智商高达250的感觉。
《除暴》开头张隼的智商也有250,结果到最后智商变成了25。
开头的张隼和结尾的张隼完全判若两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铠,演到最后变成了瑶。
《除暴》并没有上面说的这些电影中那种警匪间斗智的情节,给人的感觉就是,导演一看电影就要结束了,赶紧安排钟诚把张隼抓住吧,钟诚怎么抓住张隼的我不管,总之他就是抓住了。
有人可能会说,导演也只能这么拍,只能让张隼被抓住,不然就上映不了了。
审查的确会限制电影的质量,但决定电影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导演。
即便结局必须是张隼输了,也可以拍得更精彩。
比如上面说的《暗战》,张彼得(刘德华 饰)最后虽然死了,但不是何尚生(刘青云)打败他的,他是死于癌症。
再比如前两年的《无双》,电影最后秀清(张静初 饰)用炸弹炸了游艇,和李问(郭富城 饰)同归于尽。
表面上这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实际上这就是个开放式结局,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俩演的一场戏,让警方以为他们死了,就这样结案了,然后他们就可以改名换姓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
就算你一定要安排警方抓住张隼,也可以安排一场斗智斗勇的大战。
张隼就算被抓住,也应该是在经历飙车、枪战……之后被抓住。
钟诚单枪匹马就把张隼抓住了,而且还是肉搏,这种落网的方式未免太没有排面了,和电影开头张隼神通广大、把警察玩得团团转相比起来落差太大了。
浴室戏被称为全片最大亮点,但其实也就那样。
每当有人一看到肉搏就说什么“燃”啊、“爽”啊的,我都想建议他去看看《突袭》和《疾速追杀》。
《除暴》改编自轰动全国的张君案。
改编真实事件有利有弊,其中弊端就是看电影前你就知道结局了,罪犯落网了。
那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999年,石二群和4个同伙一起去抢银行,抢了208万,其中石二群分了120万。
同伙拿着这笔钱去吃喝玩乐了,石二群却拿着这笔钱搞起了房地产开发、休闲农庄、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贸易公司……他利用经济杠杆钱生钱,15年后资产已经有几个亿。
再比如1997年,余天山和4个同伙抢了650万。
警方陆续将其余4人抓获归案,余天山成了漏网之鱼。
余天山用弟弟的身份补办了一张身份证,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后来也成为了亿万富翁。
这种抢劫犯用赃款作为启动资金成为亿万富翁的新闻太多了,网上一搜一大堆。
被曝光的都有那么多,还没落网的就更多了。
在刑侦技术相对落后的90年代,涉枪罪案层出不穷,仅1991至1996年,平均每天就发生4.5起涉枪案件。
这将近1万起涉枪案件,破案的肯定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悬案。
假设每个案件有5个人,就是5万人。
去掉重复的,去掉落网的,去掉把钱花完了的,剩下还有很多。
而剩下的这些就是既没落网,也没把钱花完,而是飞黄腾达了的,比如石二群、余天山。
网上有个“中国十大悍匪”榜单。
这十个人绝对不是最厉害的匪徒,只能说是“落网的匪徒”中最厉害的。
最最厉害的是那些没落网,并且洗白身份、发家致富的人。
“中国十大悍匪”中有不少都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其中最出名的还是张子强,
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电视剧太多了,比如《重案实录之犯罪天才》《贼王》《惊天大贼王》《轰天绑架大富豪》《插翅难逃》《树大招风》《追龙2》……
无论是看张子强的电影,还是看这部改编自张君案的《除暴》,你看电影之前你就知道反派最后落网了。
所以说啊,不要总是去拍那些落网的匪徒,也可以去拍拍那些没有落网的,或者当初没有落网,后来还发家致富了,还享受了几年、十几年的荣华富贵才落网。
比如石二群、余天山。
他们每天都越来越有钱,但同时他们也担心明天会不会就落网了,他们此时的心理活动一定很有看点。
而且虽然他们成了亿万富翁,但他们的同伙就不一定了,很可能很快就把这笔钱花完了,所以他们还要担心同伙会不会嫉妒他,然后出卖他。
那些洗白身份、发家致富的匪徒最后为什么还是会落网,其中很多都是被同伙出卖的。
比如余天山就是被同伙王小飞出卖的。
王小飞刑满释放后找到余天山频频敲诈,余天山终于不堪其扰不再付钱,王小飞一怒之下向警方举报了余天山当年曾参与抢劫。
虽然石二群落网不是因为被同伙出卖,但他为了避免两个同伙把他供出去,他每个月都要去监狱给两个同伙送生活费。
所以他们最怕的不是警方,而是同伙。
他们每天都担心同伙会出卖自己,说不定还会去把同伙杀了,从而一劳永逸。
如果同伙本来没有想出卖他,原本他是不会被抓住的,结果他去杀把同伙杀了,反而因此被抓住,那就更好玩了。
老是去拍那些落网了的匪徒的故事,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就算是张子强这样的世纪悍匪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去拍拍那些没落网,或者当初没落网的匪徒的故事,反而会更新颖。
《除暴》的槽点真的很多,又比如电影开头张隼为什么要把钟诚放了?
难道是想让警方以为钟诚是绑匪?
就算警方以为钟诚是绑匪又能怎样呢,警方也不会直接枪毙他,最多抓回去审问一番。
钟诚这个角色毫无新意,就是一个纸片人,甚至和王千源以前演的很多角色都差不多。
王千源接的烂片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实是东京影帝。
王千源还是应该注意一下这一点,不要什么电影都接。
张隼比钟诚稍微好一点,但也没有交代他过去的经历,所以形象还是不够丰满。
在我看来,要塑造一个成功的反派,必须要详细讲述他为什么要当反派。
没有人一出生就是罪犯,所以他是如何走上犯罪之路的?
比如达斯·维达,卢卡斯影业专门拍了3部前传来讲述他黑化的过程。
又比如万磁王,正传中的万磁王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福斯还是去拍了一部前传《第一战》去讲述万磁王的起源故事。
通过《第一战》和《天启》,你会发现万磁王其实是一个很惨的角色,他也想过要做一个普通人,娶妻生女过日子,但老天爷不允许。
(《黑暗骑士》比较特殊,虽然没有交代小丑的起源,但也将小丑塑造得很成功)即便是《新警察故事》里的阿祖都比张隼更丰满。
阿祖其实是总警司的儿子,他父亲觉得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他父亲每天打他、骂他,所以他恨他父亲,也恨警察,这就是他犯罪的动机。
而张隼就是为了当反派而当反派,为了抢劫而抢劫,形象过于脸谱化。
其它角色就更没有存在感了,全部都是工具人,只有鲍起静饰演的张隼母亲挽回了一下。
张隼的同伙愿意为张隼顶包的原因拍得不清不楚,总之他就是心甘情愿为张隼顶包。
说白了,他就是个工具人,这个角色不是为自己服务,而是为主角服务。
如果导演拍个5分钟或10分钟的闪回片段展现一下他们俩的兄弟情,或者说张隼曾经救过他一命,又或者是张隼有恩于他,那都会更有说服力。
两次拍钟诚撕小广告、把标语展现出来的镜头很多余,也很生硬。
文娟和张隼的感情戏寡淡如水,可有可无,就算去掉也不会有丝毫影响。
银行职员和运钞车押运员的感情戏同样平淡乏味,不能给人留下丝毫印象。
当然,最大的bug还是吴彦祖和王千源打了半天浴巾都不掉下来,和《西游记女儿国》一群女人洗澡还要穿衣服并称国产片两大悬案。
弥补市场空缺的同时,更引发了大家对那个年代内地社会环境的回忆。
有网友坦言“电影让我想起当年电视上报道的惊天大案,现在说起来老一辈人还都记得”,有网友列举了一些当年的悍匪代表,感慨影片中呈现的场面和情节“有这些案子的影子”。
对于这个大银幕罕见的题材,更多网友则表示期待“终于有一部讲内地剿灭悍匪的电影了”。
在上世纪90年代落后的刑侦环境下,无数奔赴一线的人民警察仍坚持无怨无悔地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他们以近30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2020年正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之年,电影《除暴》作为2020年唯一一部警匪电影,借此向所有人民警察致敬,致敬他们“咬死不放”的精神和信念。
除暴 (2020)6.12020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犯罪 / 刘浩良 / 王千源 吴彦祖
这部电影虽然在疫情的时候上映,但是我觉得他的题材特别好看,讲述了90年代中国的混乱之处吧,但是也宣扬了一种警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代表正义降临,因为邪恶永远不会战胜正义,而且我感觉王千源和吴彦祖他们的对标真的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之处,确实特别挺好看的。
虽然可能看起来很落后那个电影场景,但是至少可以复古一下这部电影。
禁枪的诚意之作,阿祖的肉体好好看啊
演员是完全OK的,但是拍得不OK啊。很平庸,看点就是演员了。
一星都不想给,这种导演以后别拍片了!!!
编导和故事太拉垮了,超流水的平铺直叙就像一篇新闻报道。看在里面还有灵动的春夏,打个三星不能再多了。
打斗很惨烈,节奏挺紧凑,但是BUG太多了吧,警方都猜到了要在哪家银行动手,却不打个电话通知一下银行和押运公司?最后不等援兵来就单刀进澡堂对决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输了呢,不是又跑了?
90年代背景的警匪片,一直以为会有个二十年后的故事线,没想到就是实打实的说了30年前云南边境的持枪团伙连环械劫案。「人物和故事来源于90年代曾轰动全国的张君系列抢劫杀人案,导演曾在写剧本前观摩了大量纪录片和影像档案,实地采访了多位已退休的一线刑警,以力求还原出当时内地真实的犯罪状况。」嚯,好家伙,电影刚开场就是几场高智商的连环抢劫案,肾上腺素一阵狂飙,前半段的「暴」部分 眼看我觉得这都是部妥妥的五星电影了,没想到后来的「除」部分却平庸得不像是同一部电影,我也能理解6.5分的原因了。真的像评论里说的,像是一部《法治在线》。最后的缉捕也太过平铺直叙了,最后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队长单枪匹马去澡堂抓捕吴彦祖 应该是最高燃的「除暴」,但是我却只看到了一场澡堂互殴戏。浪费吴彦祖的邪气和王千源的演技,唉,太可惜了。
中规中矩,除了做旧的美术效果之外,突袭宾馆的那个伪长镜最印象深刻,警察顺着拥挤的楼梯冲向悍匪,临场感不要太突出。有两个出戏的地方,一是录像厅里贴着2017重映版《英雄本色》的海报;二是回忆部分的VHS录像带特效,我在最近的三个视频里一直在用,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建议后期把Tape Damage下的Adjust Noise Scale参数调成1.10。
比想象中好,有点大案纪实的感觉,最后抓老鹰那段稍微有点玄乎,其他相当流畅,没有一点多余情节,动作枪战片还是这样过瘾。王千源真影帝。
6.5/10今天去看了点映,怎么说呢本来还挺期待的,毕竟王千源和吴彦祖比较靠谱,但看完感觉有点一言难尽,这年头还能拍出这种警匪片,就是太普通了,要结构没结构,要激情没激情,属于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电影,所有的细节暗示全在表面,毫无惊喜。
《除暴》拍得都看不出年代感,跟那些纪实剧比起来弱爆了。而且剪辑怎么回事,就像网上剪刀手剪出来的,很多看着比较炫的剪辑转场,放在大银幕就觉得很突兀。亮点是鲍起静,短短戏份,演得特别动人。
阿祖收手吧,外面全是跳楼女孩
最近看过最好的警匪片,为啥评分这么低。看了以后觉得我们中国电影中午也有帅大叔了
故事讲的真好,阿祖和女神演出了老港片的余味,正邪不两立,但立场和刻画都立得住了。近些年唯一一个不弱智的反派
女娃的“谢谢”和警察的清理牛皮癣动作,都是假大空情节,非常生硬。剧情有点磕磕绊绊。开头直到掉下车,算不错的长镜头。最后的浴室打斗比起《东方的承诺》感觉太幼稚。
补记,等会儿正式开看春节档
很多90年代大案要案的影子,张君案之外还有煤矿工资劫案,然后就是编剧看过《新警察故事》吧.....
尽管取材于现实,但暴露出香港导演北上的不适症依然满坑满谷,杜Sir的《毒战》已经为很多香港中新代导演提供了警匪片很好的示范了,没想到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依然找不到自己的病因在哪儿。双雄戏最好写又最难写,相信导演前期想着致敬一下吴宇森,可拍着拍着,到最后还是觉得直接照搬比较省时省力,整个戏连条完整的故事线都没有,依靠线性字幕,你当观众看得是PPT吗?强插进去的感情线最终成为蹩脚的软肋,还不如认真将鲍起静这段亲情线再好好地梳理和完善一下。两个大主演都没惊艳的表现,王千源沿袭了《大人物》里的状态,吴彦祖甚至还没超过《魔警》里面的表现。
7分,这个片主要的亮点是匪徒够悍,吴彦祖的角色,甚至有点痞帅。影片对90年代的悍匪还原,也会带出很多那个时代的记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家里确实是有猎枪的。后半段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更加混乱和支离破碎,感觉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吧。但整体还是好看的。浴室大战太《东方的承诺》了,但相比维果·莫滕森的大咚乱甩,这个浴巾都不掉,也是神功。
谁脸长,谁说话。(竟然51个有用啦)看了点映,阿祖反派气场强大,没挑
吴彦祖和王千源,演技在线,拳拳到肉,激情刺激,擦出了无数的火花。警匪之作,有警就必定有匪,王千源所饰演的警察,将这群可爱的警察为90年代的和平做出的贡献,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电影最大限度的还原90年代的风采。这部电影的导演,只能够称赞两个字敢拍,警匪之作,一直以来并不少。可如同该片尺度如此之大,称得上是前列。《除暴》这部影片,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除暴安良,为了铲除罪恶,好拥有更加亮丽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平安喜乐,不恰恰是有人在我们背后支撑,这群如同天使般的警察,咬紧不放的精神,是最为值得我们崇拜的,是最可敬的人。多给半颗星,为了那个撕标签的细节,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