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每次想到这几个字的时候都会一下子像被揪住一样疼得说不出话,就像看完熔炉时一样,没办法言表的难受。
只是幸好这件事的结局远好过熔炉,才能觉得不是那么昏天黑地。
欢迎回家。
韩国影视业远超于我们的很大原因不光是他们有着好演技好手法好导演好镜头,这些都是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他们这种亮晃晃的曝光我们没有而已。
韩国影视业做到的是超越电影本身给社会的贡献,超越给人们娱乐和放松,这类电影而更多了给领导者重要的一耳光。
而我们虽然也有心想要拍出这样的片子,但放送与否就是另一件事。
我泪点低于常人所以对于我来说大概是从二人几万里相隔后第一次打电话被掐断就开始哭之后一直断断续续哭到结束。
最戳泪点的是贯穿全片全度妍表现的孤独感,在被假释后跑回监狱和室友遥遥互喊【你好吗】【我很好】的时候简直哭到不能自已。
所有难以想象的孤独痛苦愤慨委屈都集中在一起,如果没有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撑下去。
所以从头到尾都强调着【家】的重要,包括【回家的路】这样的片名,看完整部片子后听到【家】的字眼心头还会涌出暖流眼角泛湿。
每次写信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和对话用的都是平语,只有一次用了敬语。
【亲爱的金宗裴先生,我是你的妻子】后说着两人的回忆。
后半部分的煽情连得很流畅没有什么一下子全是泪点的突兀感,信的告白时绝望感几乎包围了整部片子。
其实我还挺享受这种把人论起来反复扔来扔去的快感的,不过前提是必须要有个好的交代。
再来就是两人在小岛上见面抱在一起和牵手走海边逛街的场景,就像强哲里面宗秀九死一生吃爸爸做的饭时候的样子,【在经历磨难后只要平凡就是幸福】这样的感动。
哭得最上气不接下气的倒是从网友评论开始一直到法庭上的那段话,无论如何还是感恩社会,感恩组成这个虽然养着错误的官员但还是有正确国民的国家。
高修的选片一直都是我心尖上的那种好,从圣雪喜欢上开始后接连追了创可贴和黄金帝国,不过这次这部更要赞叹一些。
虽然比不上我对白夜行的喜爱,但这次角色的演绎依然可以惊艳。
真是朝着未来老戏骨发展的男人,每次看完一部后就感叹庆幸没有爱错人。
而全度妍这种岁月沉淀素颜的美和气质也完美配合这这部片子,还有神演技...很喜欢。
#全度妍# 看完《回家的路》又一次爱上全度妍,她是一个让我可以反反复复爱上的女人啊。
电影中女主和丈夫都是安分守己的小人物,勤勤恳恳的生活,工作。
直到他们信赖的朋友们先是让他们背上巨额欠款,接着又让他们卷入走私海洛因的漩涡。
在无法沟通的异国他乡,女主独自接受审判,坐监狱,遭到欺凌。
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只有家庭,那里有可爱的女儿和不放弃的丈夫。
全度妍饰演过的角色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很有人物特点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更不具有代表性。
但她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有强烈的代入感,我会去想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这部影片也一样,我想了,我觉得我会活不下去。
监狱中非人的肉体折磨会令我失去做人的尊严,遥遥无期的审判会令我忘记战斗的所有动力,不作为的国家政府会令我丧失一切活下去的信念……每一条我都无法接受,却又那么真实而深刻的烙在女主身上。
所以在这里也想对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说,辛苦了。
其实仔细想,电影抨击的怕不单单是那些驻法韩国大使馆的衣冠禽兽们啊,还有整个政府体系的公务员们,还有所有吃着百姓的纳税却不作为的人。
电影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我们到影片最后看到丈夫接到可笑的大使馆电话的时候,发现事实的残酷也许并没有得到解决,恶劣的事件甚至还在继续。
但这不能说国家没有希望。
因为女主早在审判的时候对法官说过一席话,她想要对自己的女儿道歉,对爱他的丈夫道歉,在这翻话中我看到了电影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来自普通人的爱。
这似乎是对冰冷残忍政府的疯狂打击,让他们的暴政曝光在阳光下。
从而,也让整部电影有了更多的探讨空间。
在绿皮火车上与邻座的女孩一起看的 那年大学 早已忘记返校还是回家但是你却依稀记得 我们俩个素不相识的人看着这部电影哭的像个泪人母爱 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不仅仅就是如此 是他想要抨击的 希望展现的 还有那些看似故意出现的巧合 差错 恰恰衬托了我们最熟悉的爱 也突出了 女性的坚韧 这一路 是回家的路 也感谢她坚持了一路 因为她所想要放弃的也是因为爱 父亲 丈夫 社会开头很现实 很实际 也很男人 讲义气换来的却是这一系列的后果 可能在开头 他没有尽到 也可以说没有完全考虑到家人的感受 而后的反差 在这一路他的坚持 他最后的挣扎 也不会让我们觉得他类似在赎罪 而是让我们觉得这个男人用他不同的身份去诠释 这一路政府不想多说了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政府
抖音刷到片段,被马赛克骗来看了完整的影片,无耻的我没有看到女神以为的画面,反而看到了温情,气愤,的一部电影,韩国也是发达国家,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发生,虽然有影视化的加工,但不可思议的就是发生了,不是说弱国无外交吗,题外话,被关的这两年,是不是强行学会了英语,一开始还不错的生活状态,怎么就一下破产了,帮别人担保要全部自己赔吗,5000变两万,这明显不合法,连房租都交不上被人赶出来,韩国人也生活的很艰难吗
看似荒诞但又让人不得不警醒的电影,后劲儿太大了,全度妍的哭戏感染力太强了,她一哭,观众就想跟着哭!
高修颜值是真高,为家人打拼的成熟男人还能帅气十足!
给电影增加了很大的看头!
看电影的愤怒不亚于看校暴题材,不作为的gj,视普通人为草芥,这何尝不是一种暴力,比肢体暴力更让人疼!
佩服人家影视作品的自黑,娃娃鱼说“我们gj的网络可是很厉害的”这是黑键盘侠吗。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主妇因走私被抓,却因语言不通和没有主犯审判记录而一直被拘留,等待两年后才能回家。
虽然电影算是比较沉闷的剧情片,特别是前面的部分,而故事的结局也许也如大多观众所料,可是里面涉及的内容,例如女主以为自己将会被判十年,不想成为丈夫和女儿的负担选择自行了断,以及对政府的声讨,令人动容。
其一当然是电影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的大力声讨,这里特指外交部大使馆,正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不上心和疏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才对女主缺乏基本的照顾,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遗漏了审判文件的移交,才令女主回家之路无限延长。
他们对待议员、对待平民、对待罪犯、对待媒体的不同嘴脸,令人厌恶。
最后导演也不忘再黑上一笔,在女主已经回家之后,男主才收到他们的电话说女主已经受审完毕,即将回家,这一刀,黑得漂亮。
其二是网络的力量,因为男主的平民身份,以及因故缺乏金钱,无法直飞法国帮助妻子(或质问大使馆),所以网络才凸显出它的力量。
首先是组织水军齐齐发帖在网络上发声,引起社会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在媒体播出节目之后,网络平台的主力变成了普通网民,他们齐声声讨政府、声援并身体力行地支持女主和男主,正是这样政府高管才出手相助以平民愤。
其三是媒体,电视台导演注意到这件事情并提出前往监狱和大使馆拍摄,正是节目的播出对事件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导演的用心(对节目的关注度、对男主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值得大大点赞。
其四想说说电影之外的东西,韩国电影近几年的进步十分明显,特别是这种关注社会揭露政府丑恶一面的电影,在东亚显得十分难得。
诸如此片、辩护人、素媛等等,传播的意识对国民、对社会自然是有其进步力量。
敢于直面历史、敢于迎接挑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网上有段子称: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呵呵,无力吐槽。
中国电影回归电影的路,还有多长?
刚开始还在抨击人性之恶,借高利贷,担保,代运货本来就是违法的,不考虑后果的行为,自作自受;但是后来渐渐的,看到家庭分割的痛苦,外交部不作为的愤怒,两个人心连心的悲凉,突然觉得这部片子好感人。
联想到国人渔民被抓,在菲律宾被骚扰我们还怪他们不该乱给国家添乱,咱们真的就没活在彼此尊重信任的社会。
希望有一天咱们这一辈人的努力下,可以走出国门,带着自尊,国家有保护海外侨民的义务,让大家活在彼此在乎,彼此信任的世界里!
everybody cares!真该给出国在外工作的大使馆的帮人教育教育看看。。。
如果你踏出家门,却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你会作何感想?
你还会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吗?
还会为孩子的淘气和调皮而大伤脑筋吗?
还会与妻子因琐事而吵架吗?
……1961年8月13日,很多柏林人像往常一样离开了家,他们去工厂、学校、医院……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他们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个噩耗传来,他们回不了那个熟悉的家了,一道铁丝网已经无情地把柏林一分为二,不久柏林墙开始修建。
2004年10月30日,一个30多岁的普通韩国家庭主妇走出了家门,她用了735天才终于又回到了家,并与家人团聚。
她没有做什么环球航行之类的壮举,她之所以时隔735天才回家,是因为她因涉嫌藏毒而被关押在法国孤岛马提尼克监狱中,从此,她开始了漫漫回家路……电影《回家的路》艺术再现了那段痛苦、漫长、艰辛的回家之路,这条路再熟悉不过,每个人每天甚至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有千万条,而回家的路只有一条,这是一条无论重复多少遍我们也不会厌倦的路,这是一条无论多远我们也不会放弃的路,这是一条无论多晚我们也不会害怕的路,因为路的那一头,始终有牵挂着等待着思念着我们回家的人,因为路的尽头——有家。
家,我们再熟悉不过,是我们灵魂和躯体的栖息地和港湾,这里有温柔乡和富贵屋给不了的温馨和慰藉,是驱散欲望和阴霾的灵符,无论你是政客、商贾、医生还是妓女、小偷、强盗,它都接纳和包容你,使你能在寂静的深夜,毫无防备地卸下生活的假面,直面真正的自己,它的门永远向你敞开着,等着你的归来。
《回家的路》讲述了主人公宋静妍的“回家的路”,对观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心灵之旅。
宋静妍回家的同时,也带领观者一起“回家”,回到那个我们曾经熟悉无比,现在却又慢慢陌生的家,宋静妍和家之间的距离是从韩国出发需乘坐飞机22小时,跨越大西洋12400千米、地球另一面的法国孤岛,而现在都市人们和家的距离是即使交通再怎么拥堵也能早出晚归的公交线、地铁线。
然而,宋静妍虽然人离家千里心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一直都在丈夫和女儿的身边,都市人虽人在家中心却在“离家出走”,沉浸在钻营、算计、贪婪中,不知不觉中,一道无形的“柏林墙”横亘在家人之间,阻断了家人之间血肉联系的纽带,把家给架空了,只剩下了一幅“空壳”。
时空间的距离,随着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近,逐渐消弭,心灵间的距离,随着离家的脚步越走越快,千沟万壑。
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回家的路是越走越近还是越走越远?
作为地理以及历史上的近邻,朝鲜半岛的文化在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又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
尤其是二战以后,小小半岛的南北分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迥异于大陆的发展方式在不大的东北亚地理空间里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
电视上看到的韩国,往往是贪婪的官僚及资本寡头、不惜自残自焚趋于暴民的皿煮斗士、激进的民族主义以及傲娇的的文化观念,一方面师承中华文化,却又不甘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在大陆封闭多年后改革开放的年代,借韩流之机着实让吾民重新认识了韩国文化,委身于半岛一隅却蕴含着如此能量,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韩流过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患上感冒。
虽然韩剧席卷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但其冗长、拖沓的剧情,俗套、模式化的套路,却也只是风靡一时,感冒可以被治愈,韩流也终将过时。
可是不同于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在大陆似乎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从大环境上讲,投资到位、政策鼓励带来的优质作品井喷,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从单个影片来说,剧本给力、场面得体营造的观影感受也不会给买票进影院的观众带来失望感。
不过单单靠以上的元素,韩国电影并不能够在大陆独树一帜,在大陆影迷眼中,韩国电影早已被贴好了标签,那就是:代入。
吾国与韩国,文化上颇有渊源,吾民走在海外街头,被误认为日韩国民的概率却也不小,若是韩国电影中演员都说中文,或许没有人会觉得有多么不和谐。
正是这种陌生的熟悉感,让无法表达的吾国吾民在代入感中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回家的路》中效率低下的官僚?
有!
《辩护人》中丧失人性的体制卫士?
有!
《恐怖直播》中为了收视率不顾一切的无良媒体?
有!
《举报者》中一手遮天的权贵?
有!
有有有!
全都有!
可是我们拍不出,即使拍出也未必能够播出!
诚然,欧美电影中此类影片也不在少数,但是看着金发碧眼的演员们再怎么慷慨陈词痛斥不公平、不道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像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
韩国电影带给吾民的代入感,此时显得更加强烈。
祈求有更开放的环境,祈求某天我们不需要虚假的代入感。
于此。
文/Xaviera@人人影视期待很久的一部戏,终于能够看到了,全度妍暌违两年,和《嫌疑犯X的献身》的方银珍导演,以及型男高修合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以冷静隐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了还债出国,却被丈夫的朋友欺骗变成了运载毒品在法国机场被捕并囚禁两年多,经过丈夫的不懈努力以及舆论和社会的帮助,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清澈的海水,柔软的细沙,温暖的阳光,加勒比海岸的风,不说还以为是度假避暑。
“你就宽心点,当做是来度假,很多人还花钱来度假呢?
”一副息事宁人的嘴脸,愤怒又熟悉。
看完除了愤怒和可怜女主角的遭遇以外,会再一次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羡慕他们的电影制度,而且这部戏还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从《熔炉》到《杀人回忆》再到《听见那家伙的声音》,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似乎早已成为韩国电影的标志之一。
通过这些事件改编的电影,既能重现事件,又能从事件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每看完总会陷入沉思和惶恐之中,这一部也一样,看着特写的绿色大韩民国护照,回头看看手中那本红色的,会突然害怕,如果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
全度妍饰演的宋静妍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老好人丈夫,一家人清贫但是也过得快乐,但丈夫朋友的自杀却让这个家负上四亿韩元的债务,贫穷加上急于还债和轻信于人导致这个故事的发生。
全度妍用炉火纯青的演技演活了这位饱受折磨的母亲,把从刚刚被抓时的无助慌乱到坚持不懈地寻求庇护,再到得到审判希望却又因希望破灭和身体状况变得绝望的转变,到最后终于回家的喜悦完全展现。
静妍说着冤枉却无人听懂,只能讲出几个不标准的英文单词,就算是声嘶力竭也无法被听到的呼喊,看着女儿的照片泪湿枕头,观众看着也替她心酸。
除了对于在狱中所受的折磨细腻呈现以外,其中两段监狱外的戏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段是静妍差点遭狱警强暴以后逃跑至海边,赤脚踏上细沙,踏上这个梦想的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的旅行之地,面向自由广阔的大海,却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手铐的囚犯,大自然里渺小的人们显得那样无助,静妍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各种情绪融合在全度妍的表情里,加上配乐的烘托,还有海风、阳光、海浪声。
大海给她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苦难,而是给了她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就算是万念俱灰也从未想过自主地用死去结束所有事情,而是从一开始的挣扎到接受再到坚持,但镜头环绕一圈以后带到的却是另外一边跑来的警察,片刻的自由以后又回到了监狱,闭禁室里的番茄之歌,既是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黑暗中的释放。
最后在法庭上自白的戏份,静妍并没有声嘶力竭地说着所受的苦难或是谴责,而是压抑着激动承认自己有罪,因为贪念和无知而犯罪,不仅是求罪过的宽恕,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宽恕,全姐颤抖着讲出这段台词,忍到了最后我要回家才滴下眼泪,讲法语我要回家以前呼气了以后又忍了回去,用法语讲完我要回家以后表情纠结过后再一次忍回去,或许法庭上释放情绪会造成不尊重吧,所以最后还是讲完以后低头坐下等结果,整段戏一气呵成,从情绪的铺垫到转折流畅细腻而精彩。
而男主角高修,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圣诞会下雪吗》的车康镇,这部戏里呈现了一个老好人的丈夫角色,贫穷但爱女儿,容易着急冲动但为了妻子努力奔走的坚持,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爱还是蛮感动的,只是因为是以女主为主要叙述方向,他发挥的其实不多,而且跟全度妍比还是欠缺火候,不过还是有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是最后对政府的呐喊:难道一无所有就不是国民了吗?
将以往的憋屈倾泻而出,非要逼到宗裴想要用自焚的方法引起关注,就是确定一下生死如此简单的事情也选择无视,宗裴对于静妍的牵挂担心和愤怒通通一次过爆发。
宗裴被制服压倒在地,与漠然的官员形成对比,寒心又绝望。
愤怒点大多都集中在大使馆和外交通商部,工作效率低下,拿公帑做门面功夫,喝着茶吃马卡龙,订米其林三星餐厅,扔下一百欧罗走掉给静妍就走掉,除了送牙膏牙刷没有其他,影片用讽刺的方式揭露了他们的嘴脸,批判了这两大部门的工作无能和资源的滥用,最后外交通商部在静妍回家后才打来的电话更是为这样的讽刺补了更深的一刀。
反观以往韩影中的同类型影片,大多批判国民在国内权利受到侵害和政府办事不力以及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但这部戏则关注国民在外的人权保障和国家对公民的庇护,既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故事之余,又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素材,权利的侵害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存在,尤其当公民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的时候,唯一依靠的大使馆也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借助的却是舆论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还是存在典型的韩式煽情风格,但胜在故事本身的吸引性和全度妍的演绎,依然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又能发人深省,至于纯粹看电影拍摄和其他方面是否值得高分,有前者弥补,见仁见智。
全度妍太适合演这种角色了
主题蛮好的
噫吁戏
又是煽情和黑政府呗,看一次惊艳,看两次不错,看三次一般,总是这样,太苏了,而且评论总有一群傻屌开始对比我们国家,一黑政府就开始嗨
很感动
女主在有词典、有人交流的情况下在国外几年都没学会门外语是最骚的。
有洞的内裤。
原来是个家庭教育片
一开始总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后来又被韩国电影这个自揭伤疤短处的特点所折服,看得很不开心,太残酷了啊。
热心网友真厉害👍🏻
剧情设置负五分。全度妍高修加三分题材加三分最后一场雪景加一分。最后两分。
又一次被韩国片蠢哭。三流电视剧的制作就不说了,每个人物都蠢到恨不得可以拉出来打一顿。
普通人以为自己善良可以站在道义制高点上是一种幻觉。
看的抑郁了。岁数大了看不了这种电影。1.不能随便给别人担保。2.不能给别人带东西过海关。3.好好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当绝望和无能为力的时候。
作作更健康系列
因为故事本身很简单,于是拉长到两个小时就有点煽情过度的嫌疑。黑大使馆黑得不留情面,以至于到了结尾还要再杀个回马枪,真实事件里面大概是大使馆的全责。重点全部被放到全度妍的演技上,又有点个人秀不像个人秀,有点难受的平衡。
一般般😌
这煽情啊,看得我疯狂翻白眼,现在黑眼仁都没了
悲伤的冤狱事,电影叙事风格比较平。韩国驻法使馆工作人员真的很不作为。
电影处处体现韩国政府的无能和对本国公民的漠不关心,因此使多数观影者产生联想,从而给出高评,再者,主角虽是被人哄骗而犯罪,但实质上仍是做出了对社会和国家有害的行为,无缘由多受牢狱之灾究其原因还是政府,对主角过度同情,个人看来是弱者心态作祟,说不好听,本片就是愤青拍来吐槽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