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国电影《光年正传》。
片名Lightyear (2022),别名巴斯光年。
《光年正传》是皮克斯继《机器人总动员》(WALL·E ,2008)之后的第二部科幻电影,也是疫情大流行两年以来首部在影院首映的皮克斯动画电影。
影片讲述《玩具总动员》中巴斯光年“原型人物”的故事,当时小男孩安迪就是看了有关巴斯的故事才买的这个玩具。
巴斯是一名从事太空探险的太空游侠,他因为失误而把整艘飞船困在一颗外星星球上。
他不断尝试,试图重新让大家重返太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冒险。
《光年正传》和四部《玩具总动员》几乎没有关系,怀旧更加不是本片的基调,影片几乎是从零开始创造了巴斯这个角色,观众可以把本片当做一个全新电影看待。
当然,如果观众抱着怀旧皮克斯或者《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态度来观影,那么很难通过本片感受到怀旧、移情等感情。
影片内容就是中规中矩的常规太空冒险内容,除了主人公长着巴斯的脸,完全可以把故事换成任何其他人和地点。
巴斯和他的玩具版拥有相似性格,都十分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带着个人英雄主义情节。
同时皮克斯也一直致力于在他们的电影中加入道德感,《光年正传》也不例外,这里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忠于友情。
只不过和以往作品不同,影片所倡导的积极因素拍着拍着就变了味儿。
既然是太空主题,自然少不了致敬环节。
影片中大量致敬了《机器战警》《人猿星球》《ET》《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异形》等经典作品。
致敬是一个很讨巧的选择,用好了可以让资深观众获得双倍快乐,用不好就是缺乏想象力和偷懒的表现。
很不幸,《光年正传》属于后者。
皮克斯被收购后,一改以往精雕细琢的劲儿,更加强调电影的产量,而不是质量。
短时间看起来迪士尼收入会增加,但观众们正在渐渐失去皮克斯。
迪士尼、皮克斯现在高举政治正确大旗,积极拥抱多元文化,不遗余力地展现他们的“正确”一面。
种族多样性、年龄多样性已经显得很常见,最主要代表就是影片中的重要女配角是一名黑人女同性恋指挥官阿莉莎,而且叠了两层buff后,还特地强调这里的每个人都支持她的身份和关系。
巴斯甚至可以为了维护阿莉莎的后代,不惜违背自己的初衷。
巴斯不再寻求让全体船员重返太空,而是要确保阿莉莎的后代正常出生。
此外,片中还蕴含着昂撒人一直推崇的傲慢与探险文化。
探险者们初到一个陌生星球,面对陌生生物直接兵戎相见,完全将当地土著当做低等生物对待,丝毫没有想过沟通交流。
看待这种文化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屁股,站在“冒险家”的角度自然对他们的行为拍手称赞,站在“土著民”的角度正常反应肯定是截然相反。
他们在没有能力定居的时候,想着重返太空,等到他们杀出一片土地定居后,想的就是赖着不走了。
前几部《玩具总动员》电影的MPAA评级都是G级。
《光年正传》和该系列前几部作品不同,被评为PG级。
因为片中有短暂的同性亲吻行为,本片也是新加坡第一部获得NC16评级的儿童动画电影,相当于美国的R级。
影片中的小彩蛋。
1.巴斯驾驶飞船进入太空时,太空的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星座的形状排列成皮克斯灯的形状。
2.巴斯驾驶飞船时,飞船上一个装置出了问题,巴斯的做法是弹出装置,对着装置吹了吹气再重新塞回去,装置顺利恢复正常了。
这类似早年任天堂游戏机卡带有时无法加载,玩家也会采取类似做法,拔下卡带吹一吹再插回去。
其实任天堂早就警告不要这样做,因为潮气会腐蚀卡带针脚,导致更加难用。
但玩家却依旧将这个方法视作秘籍,丝毫不理会官方警告。
3.飞船上的人工智能导航系统“IVAN”名字反过来看就是“NAVI”,就是导航系统的意思。
4.“On your left”cue了一下美队和猎鹰跑步的梗。
灵感枯竭叠加政治正确,常规剧情量产换皮怀旧。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整部电影作为动画科幻冒险电影,整体观感还不错,无论是对巴斯光年的塑造,特效场景的设计,还有人物的轻幽默啥的。
对于皮克斯来讲,绝对轻车熟路。
电影整体起伏很多,每一次的失误都是真的,都是不可挽回的,但每一次都要重新去解决这个失误。
每一次我觉得任务要完成了?
结果失败了。
当任务真的成功了,又有更大的困难要处理了。
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写给观众的情书,在影片公映那一刹那,导演将带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迎接着关于这部作品的一切褒奖与批评,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作为导演与其团队精心打磨的一部作品,《光年正传》无论从结构到剪辑,从主题还是到细节,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整部片子非常无聊,有不少小创意和致敬,但统统捡一个扔一个,没看到任何值得记住的点。
最想批评的就是片头字幕。
请问这是什么?
这不是前情提要,也不是宇宙联动。
这是宣传文案。
是给记者的通稿的导语。
是彩蛋类影评人才会写的第一段。
是皮克斯曾经有的创新精神的自我阉割。
是电影这一伟大载体向情怀营销的投怀送抱。
说白了,是露怯。
我不知道是哪个决策层的无能的脑子,想出来要加这这一段。
如同2002年的《指环王》的开头写:新线终于投资我们了,我们把托尔金的《指环王》拍出来了。
这是第一部。
如同2021年的《黑客帝国4》的开头写:华纳要我们拍续集。
可是我妹妹不愿意拍。
所以这回只有我一个人拍了。
类似蠢的,还有同是迪士尼系的漫威。
片尾经常会写:XXX WILL RETURN. 我谢谢你们。
应该是七月下旬看的?
我这记性啊……女长官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是如果IMAX版本出来,我重看一遍自己找答案吧。
星球生态展现不足,只有缠人藤和虫群,那虫群模样还很像《无敌破坏王》里那种……对安居下来的其他飞船船员的思想转变的呈现也不足,在他们心中他乡是怎么变成家乡的?
都是和女长官一样因为爱情吗?
而且女长官也没什么心路历程,每次在巴斯卡Bug归来以后开车送他回宿舍,然后开门回自己家给爱人孩子来个拥抱亲吻,除此外啥也没有。
而且那段也显得很二,你就说为什么每次长官推门回家家里都有庆祝活动?
还有那只能攻克燃料稳定难题的机器猫,这种机器猫但凡多几只,飞船都不至于几十年飞不出这个星球。
三人废柴小队也是有一大堆烂梗,“嘿咱们这衣服里带一根笔!
”我还靴子里有条蛇呢!
还有就是这个片是不是能看出主创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
这一点我需要高水平网友给我解答一下。
我感觉这片一开始的创作方向就不对,它如果是巴兹·奥尔德林的传记片,或者玩具三开头的那种玩具在西部环境下关公战秦琼式的大乱斗,做足两个小时,都比现在这个剧中剧强。
或者先做胡迪单人电影也行啊,没做我只能猜想是西部题材放不进太多政治正确议题,而太空题材放这些比较合适。
又或者迪士尼觉得汉克斯剩余寿命不足以支持可能的续集配音工作。
迪士尼片的公映大陆配音人选就有这种迹象,能用年轻人就不用中老年人。
哦,对了,巴斯的名台词比胡迪的更高大上可能也是只拍光年不拍警长的原因之一,“我靴子里有条蛇”确实比不了“飞向太空宇宙无限”。
还有一件事,这个人版的巴斯的脑袋和玩具版的一样,跟个大土豆似的,人家那玩具版做成那个形状可能是材料限制只能做成那样,你一个人版的也做成土豆是为啥呢?
曾经自己犯下的错,想要自己弥补,而且回到过去,就能重新开始了,我觉得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是编剧太差劲了,那么高科技,这种材料肯定能自己研究出来,电影设定只能用主角的那个,真是让人无语。
而且根本就不需要把年轻的巴斯带上去,多此一举,因为带上去啥用没有,就是为了给未来的自己制造麻烦,感觉不好看……我觉得反派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可能编剧也想不出回到过去该怎么圆让老巴斯变年轻吧。
其实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口碑不好 我个人特别喜欢巴斯光年 而这部衍生电影让我深一步认识巴斯的背景故事 并理解了许多他的中二行为等 整部电影里有笑点也有泪点 居然被营销号骂 票房惨居皮克斯动画电影倒数第三。
“很多人说这部片子和玩总毫无关联” 首先 影片开篇就提到这一电影是安迪当时最喜欢的动画电影 故玩总世界里的巴斯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周边玩具 这有问题吗?
就像玩总3里翠丝和老矿工(俺忘了他叫啥了)等人告诉胡迪他们也有自己的警长连续剧一样 他们都是周边玩具。
而在玩总世界里 是安迪的一些周边玩具和其他玩具发生的故事 这与本影片相矛盾吗?
“这部片子被很多国家禁播的原因是让黑人+同性恋的元素出现 会误导小朋友”这是否是多国联合禁播的原因?
我不予评价。
但是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 私以为这些元素在当代影视作品里属于屡见不鲜的题材 一是在该电影里出现的情节并不多 二是应该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 我不理解为什么片中还有更多值得看到的价值观没有被看到 只是一昧地提高某些人自己是一个性取向正常 三观高尚的人 大可不必 它的核心私以为只是一部讲述友情 自我成长自我救赎的常规但蛮有意思的动画片。
“我眼中的巴斯” 我多少是有点喜欢看英雄跌下神坛的那种情节 因为这样的刻画会使人物更加丰满 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私以为 这些影片中的英雄们总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展示出他们鲜明的性格 有优点也有缺点 结局都能奋发图强重振旗鼓再创奇迹。
在玩总里 巴斯出场就非常中二 从玩具包装盒里出来便打开左手臂上的通讯器啊吧啊吧说一堆 随时不分场合记录船长日志 发射自己手上的激光自卫;在后续剧情发现胸前的隐身按钮并不能真的隐身 自己的飞行背包也不能飞行 通讯器只是一张贴纸而自己只是一个小男孩的玩具后开始自甘堕落;本片中 讲述了巴斯光年的职业是一个太空游侠 打开他自己也不确定是否有人会收听到的通讯器记录船长日志是他的习惯 胸前的按钮能隐身 “自杀”变成安全气囊的拉环 当然它还能按出一支笔哈哈哈哈 这部电影从“电影版的巴斯光年”的角度表达了“玩总版的巴斯光年”如果不是一个玩具 是“真的” 那么他才会也真的会有这些技能。
剧情很不错,特效和音效强无敌,我本身很喜欢这种宇宙科幻题材的电影,可以说片中很多画面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美中不足的是后半段未来巴斯光年黑化的剧情还是有点俗套,而且黑人女同情节强行zzzq也让我很不爽。
你可以一直相信皮克斯的创意,看之前就很期待,看完也没让我失望,片中有很多梗和彩蛋,估计也只有资深迪士尼粉能发现。
相信看过美队的观众也发现了,片中一个桥段就像美队和卡特最后的对话,可能请美队演员配音也是有意为之。
小猫socks也太萌了,估计后续会有一大波周边卖出。
总之是一部很棒的片子,很值
如果一部影片连剧本逻辑自洽都做不到,建立之上的一切皆为空谈。
本人比较低俗,抛开本片的作画,分镜,配乐,创意等高深的话题不谈,偏钟意盯着剧本不放。
我观看此片的初衷仅是为鉴赏克里斯埃文斯给巴斯光年的配音水准。
然而当我细细回味这部电影,满脑子对剧情有着大大的疑惑。
我用剧作理论中的三幕式结构分析,以不透露剧情为前提来高度概括这部影片。
本片讲述一位军管和军人在执行任务时,军人过于自负导致出现事故。
军人为弥补犯下的错误一直努力,以至于排斥外界的新变化。
直至敌人的出现,令他放下执念,迎接有着新变化的生活。
如我上述所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编剧在执行完善剧本的工作时,加入太多不适宜的东西导致剧情产生矛盾。
目前以我的能力看出的剧情漏洞主要有三点:超速水晶的损坏、补给和制造的问题。
超速水晶可以说是推动剧情走向的第一把刀。
超速水晶如此重要的能源中枢,能不能像剧中表现的如此容易损坏,飞船制造者是否考虑过损坏后要有补给。
没有补给,制造超速水晶的方法是否有必要告知一位或者多位科学家以防万一。
众科学家合力研究的超速水晶进度是否比不上一只人工智能机器猫。
超速水晶作为一种已知能源,是否还会有其它用处,科学家是否真的会放弃研发。
敌人机甲的能力与武器展现的问题。
未来科技的机甲与武器,必不是巴斯光年所在的时代任何武器能匹敌,主角团能和敌人缠斗如此之久而几乎没有损伤凭什么,主角团的能力是否有预期的表现。
巴斯光年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作战时是否具备该有的战争思维。
未与上级取得联系,独自带领四人小队(其中三人刚刚开始实战,经验不足)潜入一艘军舰,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基础上成功毁掉军舰与击败反派是否真的合理。
如若上述是为了推动剧情自圆其说,我也能勉强接受。
接下来关于巴斯光年的初始人物设定,我是真的不敢苟同。
防护罩的出现侧面反映人们逐渐接受这颗星球,生活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巴斯光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走极端,强行实验水晶是否可行。
太空游侠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遵循等级森严的制度是本分。
巴斯光年的猫研发出超速水晶,他第一时间,第一反应是汇报给上级,等候通知再行动。
反观剧中的巴斯光年鲁莽地像个小丑,干的事完全不符合身份。
唯一的解释就是巴斯光年想要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还有不敢又不想开启一段有着新变化的生活。
可是后来已故的指挥官劝他放下过往,活在当下,人工智能机器猫也成功研发出超速水晶,没有想到他反手整个无理取闹的烂活。
这摆明是被一次失败打击后,有精神障碍的精神病患者。
这种心灵脆弱,不听指挥的军人是没有资格当选星际探索者,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
这就是本片最大的悖论。
这片的剧情上质疑科学家的能力,贬低军人的本职,低估宇航员的心理素质。
科幻部分用的也是星际穿越玩过的套路。
这种东西,迪士尼怎么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还敢IMAX放映。
我只能说“ 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又是一部资本用“糖衣包着纸,喂我吃屎”的佳作
其实除了巴斯光年这个人物——其实都不算是人物,一个是真人一个是玩具,充其量算个一IP——这部电影和玩具总动员毫无瓜葛。
完全不同的背景,完全不同的时间,完全不同的内容,你带着过高的期待多半会落空。
反派的设定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毕竟那是巴斯,他应该一直都是正义的太空游侠才对。
毕竟看这个的有不少孩子,你那奇异博士那种多元宇宙全都不是啥好人来说事,会给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不过这个设定却很好的引出了一个议题,那就是被迫选择后的附加价值会不会超越选择本身。
留在这个星球显然是被迫的,因为晶体毁了,所以巴斯才无限次的飞行去实验晶体稳定性。
但当一代代船员在此休养生息,他们重新认识了朋友,组建了家庭,养育了孩子之后,你再给他们一个回到过去重新选择的机会,但选择改变,这以后的一切也会改变,那他们会怎么做。
毫无疑问如果当初晶体没被毁掉,他们能回家,这些人依然会认识了朋友,组建了家庭,养育了孩子。
只是不再是现在的这些人,这原本无论优劣,甚至更好的环境,更多的人群,还能增加选择面,提供更优解。
但问题是,你已经站在了现在的时间点上。
我想到两部电影。
有一部是Zac Efron的《17 Again》一个17岁校园篮球明星,当NBA大合同送到手里后,因为女友的意外怀孕,他决定放弃前途,回家照顾妻儿。
二十年后他变成了大腹便便的路人甲,也早就和妻儿分居,然后遇到了一次穿越回17岁的机会。
这种烂俗喜剧大家听也知道最后一定是他找回妻儿,再次放弃前途的大团圆结局。
但其实如果当初他选择进入联盟,依然会有妻儿,或许还是更好的,但那不一样。
不一样的原因是这或许他咒骂无数次的二十年的时间。
当你第一眼见到你认定的亲人,你的情感就从你们之间的关系投注到这个确定的人身上,你不能容忍这个人会更换,即便更好也不行。
这点在另一部电影里更为突出,是Domhnall Gleeson和Rachel McAdams和《About Time》,依然是男主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但任何过去的改变都会造成后面时空的微调。
有一次他穿越回过去阻止了自己妹妹的一次严重车祸,但回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另一个人。
他马上再次穿回去,让妹妹的车祸再次发生。
老年巴斯说的对,如果后面这些事没有发生也就不存在遗憾和惋惜,但可惜的是已经发生了。
当时间的脚步距离你做出选择的时刻越来越远,你就越难回到那一时刻。
因为这一路上总有一些记忆是你想要保留的,是你无法割舍的。
巴斯当然知道Hawthorne想要重新成为太空游侠,但他也知道,她没有再上太空不是因为她没有机会,而是因为有了对她而言更重要的东西。
一如既往先上结论,对于普通的电影观众,7.5/10,一部制作精良的科幻题材好莱坞电影,非常适合图一乐。
我自己在看的时候把预期调的很低,也能不快进地看完全片。
对于动画电影忠实受众,或是冲着皮克斯来看的观众。
那不好意思,这部只有6.5/10,考虑到这是皮克斯知名系列《玩具总动员》的衍生长片,所以得在原评分的基础上倒扣一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光年正传》的同性情节是有一些的,但基本不会影响到正常观影体验,对影片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说同性情节只是制作团队与迪士尼为加而加的私货。
不过即使除开同性情节 ,《光年正传》依然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烂的动画电影之一(好好感谢Element吧,不然就没这个之一了),院线票房也扑的一塌糊涂,很难想象有《Toy》的IP在还能搞得如此狼狈。
究其原因,还是得归功于皮克斯近几年对剧本写作的懈怠。
曾几何时,剧情甚至是皮克斯最拿手的独门手艺,“大冒险,小道理”成为了皮克斯电影的代名词。
用一个富有戏剧张力,情节流畅的故事来塑造人物,并表达那些能让人感同身受的生活小道理,这是皮克斯早期电影最突出的叙事特征,也是皮克斯电影出一部,火一部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近几年皮克斯的非续集电影,《Luca》《Onward》《Element》都丧失了 “大冒险,小道理” 的叙事特征,反而都存在人物塑造生硬、情节转折不合理、戏剧冲突不明显、反派约等于没有、刻意夹带私货等饱受诟病的剧情问题。
虽然这几部剧本据说都是编剧的个人经历改编,但剧本写作没有充分合理的艺术加工,而选择照搬个人经历的行为实属懒惰,因此这几部各有各的问题:《Luca》的核心矛盾过于老套,放到现在而无毫无新意,且后期直接摆烂,开始包饺子。
《Onward》情节比较单一,“下半身父亲”的设定更多是噱头,且兄弟的塑造过于聒噪无聊了。
《Element》则是毫无逻辑的情节转折,以及最后又是大家一起包饺子。
回到 《光年正传》 ,这部的剧本光看设定与情节其实不能说差,主角巴斯光年代表着对现在生活的珍视,老年巴斯光年代表着对过去生活的执念。
“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是能写出不错的剧本的,但这次写的是真的不太行。
一方面是剧本设定本身欠缺打磨,影片的主旨是对现在生活的珍视,可电影大部分篇幅留给了巴斯光年的冒险故事,我们却没看到影片结尾他想要珍视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观众眼里,巴斯光年会更像是一个傻大憨,明明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几十年如一日的为目标奋斗,却还要被上司嫌弃,最后却要为了别人的生活放弃自己付出的一切。
这真的值得吗,你们都把配比公式推出来了,最后却还要跟个鸵鸟一样赖着不动,这不就是《机器人总动员》里最窝囊的那批人吗。
且不说燃料配方是由一个家用机器人想出来的这种极其不合理的设定,影片对宇航员以及其他人的日常生活也没什么具体描写:宇航员如何在这边定居?
没细说;居民在这边的日常生活?
没细说;人们如何应对恶劣的环境?
没细说。
影片开头确实有一段模仿《up》的时间蒙太奇,但这段由于队友与主角缺少互动+同性桥段+不亮眼的配乐,实际效果远不如《up》感人,对队友人生阶段的展现也只能用无趣、刻板形容。
另一方面是糟糕的人物塑造。
本以为新上任的指挥官将会是影片最大反派,结果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工具人;本以为菜鸟主角团到影片末尾会有显著成长,结果该菜还是菜;除了主角以外,本片没有任何一个能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再聊聊主角巴斯光年,一开始看到最终反派是老年巴斯还挺惊喜的,但后面越看越不对。
感觉原定的反派人选并不是主角,后面为了多时间线这盘醋才做的老年巴斯这盘饺子。
老年巴斯象征对过去的执着,这没有问题,巴斯光年在《toy》里一开始就是固执到令人发笑的一根筋角色,也正因如此,后面巴斯思维的逐渐转变才令人印象深刻。
但老年巴斯在影片已经不仅仅是固执,他固执地发坏,固执地没有原则。
真正的巴斯光年,即使在怎么执着于过去,也不会做出用机器人攻打基地这种违背原则,违背祖宗的事情。
面对青年巴斯的转变,老年巴斯作为曾经的主角,居然没有产生哪里一瞬间跟现在的自己坐下聊聊的想法。
你们俩长的不是同一个脑子吗,互相理解起来真的那么困难吗?
最后聊聊剧本以外的话题,也就是本作的画面问题。
虽然皮克斯在电脑cg的运用上完全可以说是如火纯青,业界顶尖。
这作也不例外,观众依然可以在《光年正传》看到极其优秀的场景与演出,光看画面就可以值回票价。
但我个人真的很不喜欢这作的画面观感,原因就在于这作的画面设计风格:更偏向于拟真游戏cg与真人电影,而不是传统的卡通皮克斯风格。
这是在开发初期就定好的画面设计方向。
我完全不认同这种设计方向,一个《toy》的衍生电影,为什么要放弃专属于动画的卡通渲染魅力,去学真人电影风格,搞拟真场景,人物却还是卡通的。
影片结束以后,我只感觉自己又看了一部好莱坞电影,而不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皮克斯动画电影。
又黑皮 又女女接吻 妈的 迪士尼滚开皮克斯可以么。可以竞争史上最烂皮克斯电影。
打不到四星,星际穿越式的煽情之后剧情就再也没有惊喜了。小时后我是坚定的胡迪派,越长大越向往巴斯光年这种纯纯的“正面”形象,但如果小时候看的是这部片子,应该只会想要一只sox吧?还有就是to the infinity and beyond 翻译不是飞向宇宙浩瀚无垠吗?到底改了几个版本?
角色年龄层设定失败
差点就睡着了。作为迪士尼来说是发挥正常的一部,作为皮克斯实在是有点平庸。
其实前面看着还可以,高潮段落也太潦草了,崩坏
每一秒钟都是好莱坞的套路中的套路,毫无任何诚意。
我有队员了?全片儿戏
影片的前二十分钟是我初中时曾想写的一篇作文。这部像是玩具总动员、瓦力和飞屋环游记的结合,没有真正的皮克斯式的突破,如果放在玩具2之后拍会很酷,现在拍则太晚了。一些桥段过于老土和重复,角色设置过于平庸,角色差异也远不如其他皮克斯电影,也许是为了还原27年前的电影风格?
还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做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许这个世界已经以它自己的方式存活了下去。一意孤行的勇士们,追求理想的路上丢了些什么—现在意识到去重新拾起还来得及。I want a Sox!!!
買了粵語配音版,于是,就坐在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中間看。笑哭~皮克斯真的折墮了。星際穿越不是要解決原料動力問題,而是物理身體不能負荷超光速旅行,應該同位傳輸才有可能吧?
美队的声音好好听!电影的立意很好诶,人生最重要的是活着,活在当下,而不是执行一个个任务,tick one after another box
皮克斯动画长片里的 “宠物” ?:《光年正传》→机器猫,《青春变形记》→猫,《心灵奇旅》→猫,《夏日友晴天》→猫,《1/2的魔法》→小龙,《玩具总动员4》→猫,《寻梦环游记》→狗;《恐龙当家》→野人,《头脑特工队》→狗&猫,《怪兽大学》→惊吓猪,《勇敢传说》→马&狗&乌鸦…,《玩具总动员3》→狗……《飞屋环游记》→狗,《机器人总动员》→变异蟑螂 ?,《美食总动员》→老鼠,《海底总动员》→鱼类,《玩具总动员2》→狗……《虫虫危机》→小蚜虫,《玩具总动员》→狗……
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的衍生电影,情怀梗很多,包括魔王爸爸,自言自语,飞行装置等等。……前后的割裂感是最大的短板,结尾明明可以加分,结果差一口气,走向平庸,还是很平庸。……美队配音,本片的主线竟然有美队梗,穿越时空70年。……如果1995年看了这个电影,为什么不买那个机器猫?……片尾总共有3个彩蛋,但是续集估计没戏了。
这就是动画版银河护卫队,小猫咪真可爱,喵喵喵~
《钢铁侠3》+《星际穿越》+《乐高大电影2》
To infinity and beyond!
普通水准的剧作,核心主旨没有升华点。但是制作层面真是没得说,太太棒了,机器猫咪这个角色做的太牛了,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配角创作,全世界没有多少团队可以做得出来。还有那些飞行器、机械,太帅了,太强太细了。
sox應該是最給力的助手了!還算是驚險一波又一波,前半段一直看到豬隊友不給力氣死。
黑人女gay宇航员的恐高孙女,最终在白男带领下,成为女宇航员的励志故事。动画片正式加入好莱坞叠buff大赛。tom hanks开始给巴斯光年配音了?那woody怎么办。哦,好像不是,但听起来很像。
好无聊啊,和《玩具总动员》还真是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