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角色们都有点须一瓜笔下人物的感觉,抱着微光在夹缝中活下去,每天脑子里有着无法控制的胡思乱想,可能是为了戏剧效果,影片中把人物的主题改了一下,男主女主变成了一个追求"不那么普通"的人物把结婚当作"普通"和"长大"的一部分,其实多少有一点「和莎莫的五百天」的感觉,男主女主不知道为什么而分开,给男主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缺口影片中把丝的生活普通化,估计是为了跟薰做对比,但其实书中丝也是突然消失在男主生活中的,影片中丝成功转成了普通人,跟男主在一起想要结婚过上普通生活,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工作太忙影响了生活,还是男主心里对薰依然念念不忘,总之最终俩人也不欢而散书里多少有些东京颓废生活志的感觉,影片中整体氛围其实还是积极上进的,即使是不再开酒吧狼狈不堪的小七最后跟男主说"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没遇到你们就好了",而男主则回应"我跟你不一样,我很庆幸遇到你们",于是两个人似乎都在东京一个普通的夜晚得救了一样片中还加了新冠的背景,最近看的2020和2021电影,还是第一次难得看到放进了新冠的东西,以前还以为这可能会很普通,没想到并不常见也许是片中的香织跟书里的薰,是我理想中的类型吧,看着的时候多少有些relatable,可是是让人伤感的那种relatable,所以看完后很不开心恰好马普托又要下暴雨,夜空中突然又开始电闪雷鸣,我跑到刮着大风的阳台,举着手机对着大海,尝试抓拍闪电尝试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抓拍到了几张,才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还是能抓住一些东西的,然后片中让我感到的不快终究得到了缓解或许人生确实没有什么大喜大悲或者大得大失,那些看似心碎的失去,在心里留下的缺口也会渐渐被淡忘,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些可以扔掉的照片和信件,以及一个早就倒闭的情人酒店而已就算是回到最初,也许并不一定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可是总有一天,不会去后悔当初第一次遇见,我是这样想的其实在别人眼中普通或者特别,又有什么关系呢,安心才最重要吧,就连一直觉得结婚过于普通的薰,最终不也结婚了吗,但愿活在深夜的普通人也有某些瞬间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然后回到时间飞逝的现实中,睡个普通的好觉以及我也好想试试穿长风衣
我们身边总有人停停走走,对我们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他们并不如普通情节逻辑里的那样,说辞职就会立马走人,爱恋便会分合曲折却一直在一起,因为杀人犯也曾给到过温暖,有些人开心时反而会显得悲伤。。。
时间倒转~我们从有趣的少年,到努力想变得不普通,再到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那些曾经痛恨的大人形象~豆瓣从前有个话题,类似许愿之类的,记得这么一个帖子:我想要造一座桥,叫做“得不一样”,然后,我每天都要去过一次。。。
夜班的出租车开过被各种灯光照亮的城市,后视镜里流淌着不断后退的霓虹谜色,种种心意浮上心头~于是,20多年的过往猛然鱼贯般罗列于同一条熟悉的街道,破碎的时空、纪念节点以及那些消失于身边的人突破了多维宇宙在此刻匆忙地拼接在了一起。。。
你跳下车顺着路牌和箭头开始寻找,你穿着风衣,把电脑包的背带甩于身后,踏着皮鞋开始疯狂奔跑。。。
你终于追上了20多年前的那个自己,那个普普通通却在她眼中有趣的自己~荒芜一人的十字路口,你轻咽于莫名,不仅仅是那个携着“下次我带CD过来”承诺的女孩再也没有回头望你一眼。
亲热时望见窗外夜空里的东京塔,推开怀中人,她忙拿起手机准备对焦,然而那一刻的灯光却突然熄灭,即使胸中的火烧得再旺,终究也点它不亮。。。
就像我们,无论历经了多少岁月,终究还是成为不了大人~
关于《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我是被题目吸引的,我看了两遍,我试图在里清人物事件脉络的同时,搞清楚“普通”是什么。
我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但似乎越问,就越找不到答案。
先写几个比较触动到我的点吧。
那个末尾喜欢男主的大叔,说,我希望从未遇见过你。
他在男主和初恋一起的那个晚上,送了一束花,让男主宋苏回去;一直没有告诉过男主,也不想困扰他。
他收敛着自己的性取向,成全着他。
开酒吧不想陪陌生的客人,开不下去了,最后捡垃圾。
他说,我好羡慕你们啊,听别人不幸的事情很难笑出来,这个世界上80%的人都是垃圾,20%的人是人渣,男主说至少1%的人是好人吧,男主说那是因为他们不谙世事。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答案,只是觉得难以理解,这样子的消极悲观,到底多少是长大,多少是成熟,多少是善,多少是恶。
那个曾帮男主包扎伤口的小哥,死于29岁。
说几个我至今不能理解的点吧,那个初恋女孩,她要的独特是我不能理解的,结婚就是“普通”了吗?
见家长就是普通了吗?
搞什么“(吸烟)人不总是要死的吗”“我很开心的时候总是感到难过。
”最后也是结婚生子了,男主2015年的时候看到结婚照嘀咕,“她真的变普通了”。
因为喜欢同一个歌手,把对方看作知己,这个的确很像《花束般的恋爱》,说实话,就像我也无法欣赏《爱情神话》一样,当我凝视这些剧本的时候,这些剧本带来的冲撞,也反映了我本身。
我很保守,不能理解马上坠入爱河的桥段,我会觉得x本身就要小心啊,女生要保护好自己啊;那个2015年年会跳舞的女性,忽然之间说小时候的自己,不希望自己这个样子。
那个2011年等他结婚的女性,不婚的话为什么不跟她说清楚,还是看印度明信片念念不忘。
渣。
苏“普通最棒了”,她是那种我道德意义上不喜欢的女生,但是她的性格中又透露出一丝丝的美,我也说不清,按照他的处境,“我最善于发现绝望中的人”我不知道她是否深处绝望,也不知道男主是否绝望,但她的确真实。
男主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吧。
“就算每天这样,好像也不讨厌。
”意外和幸福我们总会适应。
所以普通一点没什么不好的。
再来说说,几个注意到的点,男主年轻的时候工作事事小心,小编说什么是什么,要稿费打七折默默过去了,一心骑车送东西。
三十多岁后听到老编又要打七折的嘴脸,上去就是一拳。
还有那个2020年认真做任务的小伙,男主让他轻松些,喝点酒,他因为疫情原因拒绝了,觉得要态度认真一点才对得起自己,我不知道什么是“长大”。
那个比他大一岁的同事,和他一起入职,一起创业,一起打工,曾经也想着用创新的想法做点事情,不想在这么呆下去了。
最终结婚了,开了线上教育培训,但是离婚了。
这两天偶然翻到一篇问答,说小说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答案是说,我们都知道道理。
可是只有在故事中,我们才能够理解。
或许这部影片就是在追忆青春,就是再说我们以前的幻想最终就会被现实打败这个道理,但是影片的故事在我看来是可以揣摩的。
就像我再把记忆点重新梳理一遍的时候,很多感受,似乎没有具体描述出来,但他们已经构成了我意念的因素。
不过,我觉得就是尽可能坦然接受那些你不理解的人或事情,你要知道在别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会觉得很奇怪,别人也无法理解你,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不要用善恶定义他们。
当我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时,交给时间吧,虽然时间不可能停滞,但是遇到美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装多留一会儿的样子。
关于对待职业的态度,我想大概很多人前期就是兢兢业业的,因为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否则我们就永远保持不了那一份纯粹了吧。
至于以后发展成什么样子,或许有遗憾,但是我选择接受。
佐内从一开始耀武扬威,虽然经历查封破产,最后还是那份嘴脸。
真是让人讨厌。
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喜欢这个男主。
他最后的奋力奔跑,的确实在追忆过去,的确放不下过去,不想“普通”,现实让他普通,现实便是普通。
我现在受某人的影响和舆论影响,希望自己慢慢接受普通,可是或许现在唯一的倔强就是,知道自己最终面临的就是普通,不管自己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普通,但是有喜欢的新的东西的时候还是想试试。
日本的文化和我们当前有些不同,无论是世界观还是什么可能有冲突,请保持理解。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或许指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粹吧,但是或许普通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他不应当成为一个“贬义词”,它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
你想追求新颖的东西,欧克啊,新颖的东西你觉得特别的东西,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就去追求吧。
你不能总是站在上帝视角一直说,再“新颖独特”的东西都是普通的,价值没有很大的,别人不在意的。
我能控制和理解的东西是有限的,说实话,我觉得人的自我中心倾向是由意义的,我们试图与这个世界建立链接,即便再怎么渺小,但是“我的宇宙”活着。
或许人的“自我中心倾向”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事情。
即便他看起来不那么理性,但是它非常值得存在。
嗯,我也还没有长大,但是我感谢我的这一份浪漫。
感谢这部剧接着带给我的另一部好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
这部剧让我更加动容。
最近看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愈发觉得从前体会-人活一辈子只活一个“情”字,无论是亲情,爱情亦或友情。
其实一切现在所拥有的,没有拥有的都一样,终归会走会散,就好比说没有什么永恒可言于这个世界。
近内,听说个心理学名词,叫玫瑰色回忆。
就是说人们经常会给回忆蒙上一层”玫瑰色“的滤镜,会把一些细小的、愉快的事件,想象得比实际经历美好得多。
我是无比的怀旧,念旧。
我记得很多事情,再没忘记,也没刻意,于我而言很痛苦。
此刻的我多么希望可以真的失忆,放掉背负过的事情。
可是生活又是如此的冰冷,就好比每天回家面对的空荡,至少多那么一点新意也好。
我又那么矛盾,又希望生活不要有突如其来的变动,是对过去的波澜惊动怕了吗?
我也不知道,最近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想说话,不想交流,上班还好,下班一句话都不想说,我总是在强迫着自己去怎么做,比如我知道怎么做事情怎么说话好,显得我自己很正常,表现得很外向,可我又是多么内向,多么安静。
想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普通人都要那么累。
我承认我是心思很细腻想的很多考虑的很多,可是我也不想这样,多想活的粗一点。
今年我都不想做饭,也许是受到了打击,也许是开启了心里的保护机制,我以为这样可以骗自己忘掉过去,还有你留下来的痕迹,可是怎么也忘不掉,什么口味,什么习惯,甚至拿起锅就想到切葱姜蒜末,想到青红辣椒,想到湘菜,想到你,这样不做饭也许可以让自己少一点痛苦吧,也许吧。
转眼回到现实不过自己骗自己罢了。
看似平静的表情下掩藏着多么拧巴的心,我曾那么接近婚姻,甚至一步之遥马上我就要成功了。
我那缺失的内心,那些少有的安全感就快被填满了。
我失败了。
很遗憾也没办法,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玩玩游戏,和朋友语音玩着玩着聊着聊着,好像就可以轻松啀过时间,到了晚上又会想到那些,关于咸阳关于西安关于大理关于成都关于惠州关于东莞关于广州甚至是关于江西关于湖南的记忆。
我承认现在活得很痛苦,每天都很痛苦,可是我也无能为力。
包括对自己。
我不想去考虑每天吃什么,我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9点起床,20去广场做早操,40去喝一碗豆浆吃着一笼发酸的小笼包。
50到单位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开始思考,中午晚上都是坐在同一个位置吃一样的干杂面,下班回家随便看看,随便玩玩,我开始不停失眠,天都快亮了甚至还没困意,我吃了褪黑素喝了安神补脑液还是如此。
休假时候回家做了体检,一开始说是肝部血管瘤后面又说也许是早期胃癌。
什么关于未来关于美好的记忆好像都过去了,我总觉得我是那么不堪,快到中年还是什么都没有,好羡慕别人,自己那么失败,连个爱人都留不住,绝望后我又那么无奈,对于生活无奈,对于工作无奈,对于上司无奈,对于自己更多些无奈,我不想怀疑自己,朋友安慰我说我没有错,可是谁又有错呢。
这个电影给我了更多的无奈,好像生活里面谁过的都一样,得过且过,说不上多好,也没坏到哪去,饿了可以吃饭渴了可以喝水,也有一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对于过去都多些遗憾,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多少次我那么希望可以看看平静内心下的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有着波涛汹涌的内心,有着对生活的嘶吼,有过酒醉的狂欢,有过对现实的愤斥,然后面无表情地过着每一天。
有时候,闭着眼睛,微风也好狂风也罢,迎面拂来,我好像就变成了一条鱼,一条会飞的鱼,我不再沉在海底,我好像散了过去,身姿轻盈,飞向了天空,什么都与我无关,只有自己,我做着自己,没有任何羁绊,没有任何拦路的人,我终于解脱又自由了。
都说怀念过去是因为现在过的不好,可是过去的我过的也没多好啊。
唉,人吧,得过且过,尝试着大人的模样,装的像个大人,什么都扛得住是真的,心里的感受有多拧巴也是真的,就这样,一天一天下去,慢慢变老吧,矛盾的个体,都是如此。
前阵子刚刚看过《花束般的恋爱》,感慨岛国的爱情电影变化好大,难得不用较为日式“浮夸”的表演方式,如此真实的捕捉与诠释当下社会的情侣状态。
这次又刷到本片,虽然仅看片名,略显网抑云,还是一下子被吸引到。
故事很简单,一个40多岁普通男人的半生回忆录,有爱情,亦有友情。
40多岁的年纪,还能相信些什么?
还能对生活有更多感触吗?
还是未来的人生只能靠着缅怀过去而活?
那些点缀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人,他们一起组成了现在的“我”。
电影中有两段,尤为令我难忘:其一是男主和女笔友请假开车出游的回忆,没有目的,一路向前开去。
如同女笔友所说: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谁一起去。
其二是片尾男主在出租车里,听到曾经喜欢的男歌手的歌曲,望向路边,那一幕幕的人生闪回。
如果能用两首中文歌来诠释本片,我想或许是《爱的代价》和《那些花儿》吧。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就当她是老朋友吧...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人啊,或许还得要靠某些回忆,才能不那么难的活下去吧?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吗?
可能只是我们自以为吧...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已经到了和剧中人一样的奔五的年龄,或许是因为自己也还想继续做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不想成为大家眼中的普通的大人,《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在不经意间打动了我。
在打开投影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并不知道剧情,甚至在看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我对影片在说什么还是比较懵逼的。
翻看豆瓣条目下那个莫名其妙的介绍“在早高峰的电车上,Facebook向我推送了“你可能认识的人”。
那是我的前女友,我爱得最深的人。
恍惚间,我点下了“申请加为好友”的按键”,更是完全误导了我。
二十分钟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是用倒叙的方式在讲述成长、爱情、人生的故事,于是我的情绪也跟着进入。
什么样是大人?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或许我们接受了这些“约定俗成”的人生道路,也就意味着我们长大成为大人了。
香织面对伊藤的求婚说,“这看起来好普通呀”,可是有一天她也终于成为了自己曾经眼中的普通人,也走上了结婚生子的道路。
这看起来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走的道路,从年少时的理想主义,对未来仍有想象,希望自己活得不普通,到了中年时发现我们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爱过,也被爱过,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忙碌着每天的琐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过着平凡的人生。
即便伊藤的心里似乎始终无法忘记香织,香织给他的明信片始终夹在书里,似乎并不想变得普通和无聊,他拒绝了与相处9年的恋人结婚,他一直努力想要有所不同,但在某个夜晚突然打开回忆的思绪,过去的20多年的时光历历在目,发现自己终究还是成为了普通的大人。
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那一个没有说离别就再也不见的清晨,那一次摔伤也要先顾着工作的意外,那一个被人看穿了情绪的夜晚,那一间繁星点点充满回忆的房间,那一位爱而不得的朋友,那一顿因为工作电话而被打断的午餐,那一场因为共同的喜爱而走到一起的初恋,那一份无聊而又无法放弃的工作,那些一地鸡毛的生活。
倒叙的手法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如果当初…. 现在可能不一样“的想法,但人生没有假如。
普通也没什么不好的。
我们都无法逃开普通的生活,贪恋过往,回顾过去那些年少情怀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说在年轻时还有做梦的自由,“身体里有尚未成佛的词语”,到了中年时候再继续中二,一面唏嘘着人生的虚无,一面感慨着说自己不想成为大人,那剩下的可能就只有矫情和自我感动了。
但你其实仍然有机会选择不普通,就像那个心血来潮就翘班去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无论你是少年还是中年。
“你可以的,你很有趣”“你很普通耶”1. 人的一生是走下坡路的过程需要看两遍才能形成闭环的电影,最美好的片段莫过于年轻的时候,观影的心态也是逐渐从无聊到有趣。
原来看一个人的一生是这样的感受,倒叙远比正叙更精彩。
拎着一样的袋子,星空顶的情趣酒店,青涩的两小无猜。
路口的再见,到二十年后的深夜游荡,手相占卜广告都变成了荧光绿的海报。
一份无聊至死的工作,时时刻刻输入别人意志的工作,从二十岁出头干到四十多岁中年。
曾经躺在床上问女友,我会一直做这份工作到死去吗,想想都觉得恐惧。
女友鼓励你很有趣,你身体里有尚未成佛的词语,不如再去写小说吧。
是年轻人独有的恐惧感吗,对于未来的恐惧,又不甘心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想成佛却放不下,一边矛盾一边成长,无论怎么成长,最后都会成为那样的人吧。
结尾剪的很美,但如若这样回味一生,大抵会很沮丧。
怪不得曾有人说,在最年轻时死去最是美好。
因为成长的日子,不是艰难的往上爬,而是从山顶往下冲。
与其这样,宁愿不曾回头,不曾去回想在山顶的自由和快乐,在下山的路上,坚定的往前走吧。
2. 要么接纳要么死二十岁的时候,女友说好普通,这也普通那也普通,于是主角也开始凡事都以普通为标准衡量。
四十岁的时候,看到曾经的女友结了婚,嘲讽道,她也那么普通了啊。
最大的问题真的是普通吗?
何为普通?
何为有趣?
不管是二十岁还是四十岁,男主从未跟上女友的脚步。
很喜欢导演讲故事的方式,像是一直在倒带,倒回去看看,那年发生了什么。
因为男主的工作,每一次自己的故事开头总伴随着当年的一个重要新闻。
看完电影之后,没有过多地去纠结 “普通 or 有趣” 这个住在男主脑海中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电影就是男主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他像是一个困在“成为大人”之前的那个人,困在和香织一起的回忆里,困在和小苏的失联里,困在好友们创造的过去里。
在46岁遇见七酱的那天,他又一次重温了过去,这次他终于成为第三视角的人,站在此刻看过去的朋友、爱人、自己。
从“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到“我们成为大人”。
不再去想“尚未成佛的文字”“太普通了”“普通也很棒啊”,历时20年,走出困住他的那几年。
希望我们不被时间困住,别让过去和未来的间隙在心里越拉越大。
话说,看完这部电影,不打算看看《绮丽梦中人》吗?
(嘻嘻
生活很无聊吧,我也是一样,我也是一个很无聊的人。
很多年后,究竟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吗。
到最后大家的生活都会过的一样吗,变成日复一日的无聊吗,每天都重复着昨天。
变得普通、变得无趣...会变成这样吗,很难不变成这样吗。
我感觉我好像到了人生的分岔路口,脚下的路该往哪里走呢,哪里才是更好的路呢,走哪里才不会出错呢。
没写完 明天继续...
帮助大家了解剧情,算不上影评吧。
电影用片段倒序进行的方式展开,最开始以46岁男主佐藤身处的2020年作为起点,然后依次按照重要节点倒推,一直回溯到上世纪1995。
由于没看过原著看了两遍电影才搞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导演功力不错全片还是很吸引人的,废柴专业户森山未来的男主也演的很出彩,几个女角也挺称职。
尤其是几段森山未来和伊藤莎莉诠释的少男少女的初恋是整部电影最吸引我的部分。
男主最后的回忆也让人有挥不去浓浓的伤感。
电影看完了还忍不住在想为何香织(伊藤莎莉)会在2000年的第一天弃男主而去?
首先我觉得香织是很有想法的女孩。
两人从一开始每一步都是女方主动的:第一次见面的方式,第一次去宾馆约会,无预警租车出游...。
虽然电影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让香织下定决心弃男主而去,但显然香织否定了男主提出同居的建议。
可能是觉得男主终不是她心目中结婚的对象。
虽然和男主很投缘但男主一点也看不出未来会有什么出息,约会了五年还一直在廉价的情人酒店,这也太不长进了吧。
(廉价酒店这段在电影里的环境我觉得是严重美化了的,同意微博里一位网友写的这是由于佐藤对香织的爱美化了自己的回忆。
现实里五千八百日元一晚在东京涉谷的酒店恐怕条件会挺糟糕的)。
其实情侣分手多不是一个原因造成,但必有最后的一根稻草。
2000年是新的千禧年的开始,或许香织也想走出一个新的人生,而这个新的人生里没有佐藤。
下面是电影进程及主要事件给大家参考:2020 男主46岁 在东京街头的夜晚。
2015 41岁 策划客户的庆祝会里再遇佐内;男主偶遇AV女优带去了可以看到东京铁塔的豪华酒店开房(对比初恋时去的廉价酒店)。
电脑里传来关口约男主去他公司工作的邀请。
手机里也传来脸书可能认识朋友的邀请:其中一个就是男主自己的初恋。
原来初恋已与2011年结婚生子成为“普通“的家庭主妇。
第二天早上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多年交往的女友终于在逼婚不成的绝望中离去。
2011 和女友母亲见面,男主显得漫不经心,勉强安抚下几乎拂袖而去的女友。
2008 34岁 和恩田的桥段,关口提出辞职。
2000 26岁 初遇出手阔绰的社长佐内,结识酒吧服务员小苏;后来发现佐内和小苏关系复杂,小苏原来在佐内租的房子里从事性服务。
后来佐内被抓小苏也失去联络。
1995-1999 21-26岁,和初恋香织从相识到分手。
1999 除夕夜向香织提出明年一起同居,会见父母被香织否决。
第二天早上香织留下下次会带CD过来成为分手前的最后一句话。
1998 收到香织从印度寄回来的明信片。
在电视上看到宫鸠因枪伤死亡。
1997 和关口在公司努力工作,接到香织的BB call 邀约开车出游。
男主买了一件奢侈品衬衫却和别人撞衫,香织说她的衣服不是自己制作的就是从很远的地方找来的。
暗示两人的花钱理念有别。
1996 送卡片骑机车滑倒,遇到帮他包扎手伤的宫鸠。
在情侣酒店里香织鼓励佐藤写小说:你没问题的,你很有趣。
多年后男主开始写下电影里的演出的片段...1995 男主和七濑在蛋糕店里工作。
休息的时候七濑给了男主一页征笔友的广告。
由于男主和香织两人都喜欢小泽健二的歌,两人从笔友开始逐渐发展成恋人。
男主找到新工作那天香织主动约男主去情人酒店约会。
男主选了一个便宜的廉价情人酒店和香织度过两人的初夜。
2020 回到电影开头的时间,男主还在从事一样的工作。
虽然公司已发展成有规模的公司,男主也当上了主管。
下班后再遇七濑,七濑显然在不经营酒吧以后的日子过得很糟,七濑从男主穿的衣服发现男主日子过得不错。
最后男主在回家的路上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和香织相恋的日子。
自己为了避免变成“普通“,又放不住心里的初恋庸庸碌碌过了大半辈子还是孤家寡人...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电影值得四星?
因为我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电影里有很多细节需要观众去发掘。
和佐藤对手的一共有四位女角,明显香织在佐藤心中最为重要。
是佐藤比自己还爱的恋人。
而最后出现的女友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虽然她可能和男主交往时间最长但悲哀到在电影里她甚至连名字都未被介绍给观众。
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认识的,到底交往了多久?
反正不重要,她只是男主可有可无的一个伴侣。
这部电影和“花束般的恋爱“一样都是投缘的情侣最后未能走到一起。
最后奔跑的时间,时间倒流,记忆回溯(或者遗忘,消失)西游漫记
2.5吧。一种没有超越性的纯暮然回首。
平淡,无感
直到不再担心被“太普通了”判决为无聊的大人
3.5 重点是ta们从头到尾都是可爱的【普通人】// 后面越来越好,七濑线加分(不过真的对日本这种故事感到厌倦~~就太保守温和性别观也不行,想说六七十年代还有观点内容在,这种就。。。不过短板在原著所以也算满足了,Sairi一如既往好棒(;▽ ;)没想到还有Sumire
当代孤独患者···
将那面宜家的小镜子摆在面前,看着自我感觉还不错的容颜和那条不知何时爬上额头的线问自己:你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吗?除了一个庞大到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蓝图除了一个羞耻到几乎不会涉足的领域除了一个尚需时日上帝抚摸和亲吻的花路和烈焰大体上,我活成了小时候还算期待和认可的模样最起码,不讨厌,不失望,仍然带着光
想了一下三星改二星,太难看了,实在是太难看…全片都是一个中年男性废物的意淫,即“我烂但女人都爱和我上床”,“即使睡了这么多女人也无法填满我的空虚”,吐了。
恋爱,失恋,睡觉,工作,无所事事。。。谁不是这样
男主太丑了… 完全是为了伊藤沙莉看的 换个男主就好了 是我喜欢的题材来着
筱原笃真的好会演哦,他的几场戏有打动到我。当然森山老师还是一如既往水准在线。
不喜欢这种拥抱平庸的作品,多少岁都有无限可能!——
终将成为现实而普通大人的我们。像蚂蚁细细爬过了掌心,不痛、但痒。这样在生活中不甘心的瞬间。
你们这些骗人的短评,舌灿莲花,个个都比正片好看
到最后也没看出来主角有趣在哪里
我的天哪,又是一部 稍微想起一些 的电影。更疯狂的在时间线上乱跳,回顾主角的爱情是怎么就来了,怎么就走了。完全不顾及观众的感受,就在那里自我感动。完全没看清楚线索是啥。能不能好好把剧本基本功做好,再整这些花活,把一段爱情故事拆成几个部分,然后随机排列组合拍出来,以为这样就独一无二了吗?
伊藤沙莉 Sairi Itô燃烬《原来我们都没长大》166
不行。不care中年失败男人的故事。无聊无趣。
看见东出昌大就烦
8/10.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循着记忆一路回溯到青春开始的地方,那是美好初恋发生的时光。本片采用类似于李沧东的《薄荷糖》那样的剧情结构,顺着时间线一一返回,从不满现实愤世嫉俗的大人一直到最初的纯真青年。现实不断地让人失望,甚至绝望,好像也失去了与人相爱的能力,逃避成为习惯,变得普通。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是因为我们都想回到过去,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才是泪流满面的原因。森山未来简直就是内向羞涩甚至猥琐的代言人。扮演酒吧女的浅野堇居然是浅野忠信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