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The Handmaid's Tale Season 4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麦肯娜·格瑞丝,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布莱德利·惠特福德,约瑟夫·费因斯,麦克思·明格拉,安·唐德,玛德琳·布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2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3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4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5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6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3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4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5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6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7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8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19使女的故事第四季 剧照 NO.20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长篇影评

 1 ) 第四季

镜头语言依然十分惊艳,全员演技在线,但是跑出来抓回去跑出来抓回去跑出来抓回去的循环看多了感觉情绪上已无甚起伏,女主的精神转变也不再有说服力,差不多收尾了吧镜头语言依然十分惊艳,全员演技在线,但是跑出来抓回去跑出来抓回去跑出来抓回去的循环看多了感觉情绪上已无甚起伏,女主的精神转变也不再有说服力,差不多收尾了吧

 2 ) Waiting For Waken Again

在第一季刚出的时候,有一种声音说使女的故事应该是在戏说伊朗,21世纪的美国怎么可能变成基列国呢。

就在今年年初,在特朗普多年的辛勤耕耘下,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几乎就要成功了,老拜差一点就得逃到加拿大建立流亡政府了,而且真的是就差一点点。

要不是国会的地道和进都勤王的国民警卫队,现在全世界就要面对一个白人男性至上的基列国,或者是20多个州与另外20多个州内战的基列国。

倘若国会警卫队变节支持特朗普,把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参众两院老家伙们交给门外的愤怒暴民们,有可能出现在世界媒体面前就是几百个绞架上的悬尸。

亦或者勤王的国民警卫队叛变支持特朗普,老拜和随从们能活着逃出去就得感谢主了。

然后,支持特朗普的州会驱逐联邦政府机构,取缔议会法院,废除联邦法律,从肉体上消灭反特朗普势力,然后组织军队,进攻反特朗普州。

顺利的话,美国本土48个州至少能被特朗普军攻占35个。

隔壁的加拿大墨西哥就只能隔岸观火了,以他们的实力,无论想干涉美国还是基列国,还差着几百年的道行。

然后,特朗普支持者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分配各种资源了,包括女人。

然而,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们在最后一刻胆怯了认怂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那个看似灯塔一样的美国。

但经此一闹,基列国的种子已经在人们心中种下,当某一天再次出现巨大危机或者人们无法理解的剧变时候,基列国的种子还会再次破土而出。

谁知道长出来的是鲜花还是毒草呢。

 3 ) 观剧随记

第三集基列国为了让琼说出其他使女的下落利用汉娜来威胁她,琼发现汉娜竟然害怕自己,对一个母亲来说多崩溃啊。

尼克竟然成为了布莱恩大主教,他和琼的结局也许是BE。

这集末尾尼克和琼分别之际,彼此深情表白“我爱你”“我也爱你”享受过自由,谁还想再回到什么生殖殖民地去?在强压之下只会有一次次的反抗。

这集的配乐也很棒🎵57min29s 歌词“Cracked eggs, dead birds ”“I can feel death”可惜啊,最后只有琼和珍妮逃出去了第四集&第五集琼和珍妮一起去找夜鹰,太好哭了珍妮真的是很好的一个姑娘,对她而言,待在史蒂文阵营这边起码暂时能保证安全,但是和琼一起出发,前方尚未可知,但是她(莉迪亚眼中的乖乖女孩)敢于迈出那一步,和琼一起(使女就是要结伴在一起的呀),得花费她多大的勇气啊。

第一季,珍妮初登场觉得她怎么疯疯癫癫的,在红色感化中心公开反抗,还被莉迪亚弄瞎了一只眼睛,成为“一只眼的女孩”,从此似乎变得唯唯诺诺,逆来顺受。

她似乎很快接受了自己使女的身份,是这一批使女中第一个怀孕生子的,但她真的那么胆小嘛,她抱着自己的孩子站在桥上,即便是死她也想要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后面在琼的领导下,一起反抗基列国的统治,拯救孩子。

四季下来,珍妮成长很多,是配角里较为出彩的难以忘记的,就像琼说的“谁会忘记只有一只眼睛的姑娘”,珍妮真的超美!

就是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存活下来虽然经历了轰炸,但是琼终于得救了!!!第九–十集珍妮还活着,虽然又回到了基列国,但是所幸莉迪亚顾念她为基列国生下过两个孩子,处处照顾她。

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莉迪亚身上或许还残留一些善意,前几季也能看到她对于使女们的维护,虽然更多是对这些还能生育的子房的保护。

琼带着妮可终于和尼可一家三口团聚了,琼开车出发后的表情都不一样了,真的超级幸福开心。

一家三口团聚的场景真的太幸福太温馨了,尼克还带买了洋娃娃逗妮可。

尼克和琼还能不能在一起啊……而且尼克也太懂琼了,知道琼牵挂汉娜,在会面之前就搜集了汉娜的资料(和卢克扭扭捏捏绕着圈让琼带着她和尼可的女儿去寻求尼克的帮助相比,高低立见)经历了这么多,其实琼和卢克都明白已经回不到从前了吧,感觉后面两人会分开艾米莉竟然回基列国了,就在使女们处决完弗雷德·沃特福德(绝对是本季的高光时刻)之后,下一季且看艾米莉复仇记琼又该如何救出汉娜。

 4 ) S4

前面两集还是精彩的,就是后面有点拖拉的了,唉,June一直在说要救Hanna,可是她又没有做什么事情来那个,总感觉逻辑有点不通,在Morie救她的时候还在那种怪罪她,唉,就是觉得跟June逃跑的那几个handmaid最后死了,真的太伤心了,她们是如此渴望离开那个地狱,并且相信着June… 这一季又被Janie感动哭了😭最后也没能挣脱牢笼。

(PS:她们到达芝加哥的时候,Steve让她们留下来的条件竟然是……社会已经悲哀到这种程度了吗?

我的天,真的心疼Janie,她并不像表面的Lydia的goodgirl,她什么都懂得😭最后跟June的时候,她说使女总是两个人的不是吗,真的哭死😭希望最终季她真的可以离开基列国,Janie值得freedom,她值得😭😭😭) 还有为什么第四季了还要说和Nick的感情线,在E2结尾我大震惊,Nick和June已经不是可以再继续下去的关系了吧!

政治立场这么对立,而且在基列国的世界里,Nick始终是受益者,June自始至终都是受害者,这样的情感真的平等值得吗,I don't understand.拍的就像真的患难夫妻难舍难分世俗被迫一样。

我觉得Nick作为这个男权主导的国家中,他跟Lawrence一样,他们都是热爱power的,就算有觉醒,有同情女性。

如果有人威胁到或者…他们是不会放弃自己作为男性的那份利益的,男性是永远无法和女性感同身受的,男性从出生开始就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能理解女性的悲哀。

而且Nick还是基列国的战士,说明他也是认同这种社会体制的,唉…… Aunt Lydia也是个power爱好者吧,她对June和Janie也心软过,但也只是心软而已……她同为女性,确认为这种方式是在帮助女性,而且她做的事与那些男人的态度看来,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工具而已,统治者用她来规训女性做他们眼中的goodgirl,唉……最后Emily之前的Aunt来找她,我只能说不愧是Emily,她说" I'm glad she's dead."❤️真的爽翻,对于曾经那么伤害自己的人,就像June对Serena说的毁灭了我的整个人生,怎么可能轻易原谅,这些handmaid所遭受的苦难是要花一辈子甚至都不够去弥补的…… 看到后面其实都想弃了,剧情拍到这个程度,其实值得推敲的剧情已经不够感染人了,逻辑思维也觉得已经缺一段多一段了……但是有些人物真的还是在闪闪发光,真的四季看下来最喜欢的就是Emily了,她真的很聪明,而且勇敢,包括反抗也是很让人热血沸腾的,她的反抗永远都是当着那些所谓Gentlemen和Aunt们正面反抗的,不管是偷车撞死士兵还是用刀刺向Lydia,喜欢勇敢的女孩❤️

 5 ) 为什么第四季值五星

前三季里,每次June在基列国里回忆起Luke,孩子和之前的世界,我都会想,一个人在绝境里反复咀嚼并当作希望的幸福,真的会如愿吗。

第四季里June被国际组织救出基列国,来到加拿大。

再次见到Luke的时候,June明显有种恍若隔世的陌生感。

对从空袭中得救并失去所有伙伴的June来说,在高档酒店里为自己布置晚餐的Luke和超市里自由购物的女性显得如此不真实。

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我们看到June仿佛是罹患战后创伤的士兵一样。

Luke所做的努力是那样徒劳。

我看的时候也在想,如果June愿意把遭遇说出来,那Luke就一定会理解。

但是听完June在法庭上的陈述,我觉得这想法太天真了。

可怜的Luke,他出现在法庭上,期盼听到June的经历以后能够获得了解。

但其实跟着June经历过前三季的我们也到这时候才明白,对比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惨烈场面来说,June的陈述是多么的轻描淡写。

从她的陈述里,我想Luke完全无法体会到她每个清晨的绝望和每个夜晚的害怕。

那种时时刻刻对自己性命的担忧,Luke恐怕永远也无法理解。

有些痛苦太深,深到无法用语言传达。

所以即使June想,她也无法传达给Luke。

经历了这些的June已经成长到了Luke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比起和Luke在一起,June宁愿和从基列国逃出来的其他女人在一起。

多像战后老兵,因为经历过的东西无法为外人道,所以不如抱团取暖。

对于June在加拿大的种种激烈言行和她对于是否应该放弃激烈抵抗的心理刻画也是如此真实。

June没有选择和使女们相互舔舐伤口,她选择继续抗争。

因为那个曾经伤害她的,作恶的东西还在继续伤害别人,她怎么能就此偏安一隅,无所作为。

更为本能的原因,应该是仇恨,被基列国浇灌出来的扭曲的仇恨。

再说加拿大出现大主教夫妇支持者。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支持他们。

我想那是因为身在加拿大的人不曾亲眼见过或身处基列国,所以即使那是地狱,那也是事不关己的地狱。

你以为听到别人说基列国有多残酷就能让远在加拿大的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吗。

也太高看人的同理心了。

对他们而言,选择听到大主教夫妇的美好承诺,选择看到因为遵守基列国的法律,大主教夫妇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个事情对他们更有诱惑力。

这些人历史上一直都有,他们真的就只是普通人而已。

再来说Nick。

他的人物设定太单薄了,完全就是基列国的果郡王。

他应该更复杂的,在那样一个地方,做到大主教的位置,他怎么可能是个“为了嬛嬛,我什么都愿意”的人呢。

他要有私心,他必须有私心才真实。

而Serena成为真正的母亲后,本应该看到她对于June的理解,对于自己过往的内省,同时还有无论如何都要保护自己孩子的决心。

那本应该是无比精彩的一个女人的觉醒。

但这些通通都没有,或者说被粗暴的变成了“我要依靠大主教“。

实在是败笔。

最后一集正义通过暴力得到实现。

作为永远被greater good当成借口牺牲掉的女人们,杀戮是她们唯一剩下的方法。

这些貌似纯良的greater good细想起来真是讨厌啊,为了诞育下一代,你就被我们强奸吧。

为了救出更多女人,你就放过那个强奸犯吧。

 6 ) Guys, just end it already

Hulu's dystopian drama delivers on some long-delayed promises, but ultimately it's too little, too late. When last I saw June Osbourne on The Handmaid's Tale, she was being carried off the battlefield, gaze turned heavenward, whisper-praying Exodus 3:7 in voiceover — a red-draped savior prepared for martyrdom. Not-at-all-a-spoiler alert: June did not die. Elisabeth Moss is on the poster, after all. Also, killing June would qualify as "something actually happening," and that's not how this show rolls — at least, not for the last two seasons. Since 2018, June's story hasn't advanced much at all: She is forever fleeing Gilead, forever witnessing and enduring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torture, forever staring into the middle distance — jaw set and eyes ablaze with rage and agony — determined to keep on keepin' on.Having successfully delivered a plane full of Gilead's children to Canada, June and her fellow renegade handmaids are hiding from the Eyes, hoping to hook up with the underground resistance movement known as Mayday. People around June keep suffering, getting hurt, dying — and her peers are starting to get real tired of it. "Fuck June Osbourne," grouses one Martha, when Commander Nick Blaine, June's forbidden love, asks for help finding her. "Everyone that helps her ends up on the fucking wall." Or shot, or pushed off a building, or flattened by an oncoming vehicle.Even some of June's ride-or-die sisters are losing their patience. "You're so bossy and judgmental!" snaps Janine. "You need to stop trying to save me to make yourself feel better." Up in Canada, Moira and Emily struggle to find homes for the freed Gilead children, who are understandably traumatized by their sudden relocation. "That's what she does," gripes Moira of June. "Takes the big swing and f--- the consequences!" Even our heroine, after one particularly grueling series of torture sessions, has a hard time keeping her heart in the fight. "I'm ready… for it all to be over," she whispers. "I'm ready. Please, just kill me." No such luck, ma'am. We're in it for the long haul.It's validating, seeing characters speak the frustrations that many viewers feel about June's stagnant journey. The quality of Handmaid's Tale isn't suffering because the political climate in America has changed; a woman's lack of autonomy over her own body is, unfortunately, an evergreen subject. It's suffering because Miller and company have become so enraptured by the show's grandly executed atmosphere of prestige misery — used to stunning, Emmy-winning effect in season 1 — that they've started mistaking garden-variety brutality for brutal truths. Revolutions take time, but they also evolve. The Handmaid's Tale is stuck in the crisis stage.This season does offer a few rare notes of freshness. There's a glimpse into Janine's pre-Gilead life as a single mom. Amanda Brugel gets more screen time as Rita, the escaped Martha adjusting to a life of freedom in Canada. McKenna Grace pops up for a memorable turn as a tyrannical child bride. Aunt Lydia gets her steps in on a treadmill.New things, things I've waited for, start to happen in episode 6. A few of these moments are genuinely cathartic and moving, but others feel underplayed and dulled by such a long delay. Meanwhile, an implausible development with Serena Joyand Fred Waterford— awaiting trial in Canada for their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 seems to be setting up another familiar showdown. As for Aunt Lydia, her bewildering new alliance with Commander Lawrence feels forced, a writers' device to keep their brand-name actors busy.If you're still watching The Handmaid's Tale — heck, if you're still reading this review — you've probably resigned yourself to seeing June's saga through to the end. Can the show deliver on a true second act, justifying the decision to keep the story going so far past Margaret Atwood's novel? I'll likely have to wait until season 5 to find out. Grade: C+It's a blessed day, "Handmaid's" fans! Or perhaps a blessed night? After a 21-month break, your show is finally back, but it's still kind of har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ight and day. Does the sun in fact ever shine in Gilead, or is there permanent overcast — a pall that hangs over lives, fates,motives,storylines and plots?Post-apocalyptic worlds aren't supposed to be bright, sunlit places, least of all "Handmaid's," yet this season does seem to be the darkest one yet, June's ordeal too. One indignity and horror follows the next. She is debased, ground into the dust, then she rises and falls again, only to repeat the cycle all over. But neither bullets nor Aunt Lydia can stop her, and as we all know so well, that which doesn't kill her will make her stronger. June gets stronger.In fact, "Handmaid's" continues to insist in the credits that this is "based" on the Margaret Atwood novel (which was effectively wrapped up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season), but the series is now mostly just based on a familiar arc. The titanic showdown is coming, when June will face her foes just as surely as Batman had to face Ra's al Ghul or Bane. The destiny of superheroes is always tied to that of supervillains. June's destiny still awaits her, awaits them, and there will be blood.In the meantime, there's not a whole lot of pleasure to be had in the waiting. June's ordeal has now started to feel like my ordeal. I need to have it resolved as much as she does. but like her, don't have any choice in the matter because I'm invested too. I've gone down the hole this far. Surely there is light at the end of this tunnel? Maybe I'll get stronger too if the show doesn't kill me first.

 7 ) 带着女权的光辉只能看在光的面子给三星 女人不是做男权的奴隶就是做母性的奴隶么?

从第一季的九万+评论,到第四季的九千观众不是想一直要爽,也没有想要虐,过瘾观众只是想要像第一季一样没有商业价值 ,没有政治左右,不在乎外界目光拍出来的剧而现在 她火了,阻碍太多了,站在闪光灯下,编剧不再是一个人的脑洞,认知从第三季开始就有人说受够了女主一个人的慢镜头,迟缓,对啊,明明生死攸关,明明那么多现实的阴影在,可剧里越来越像女主一个人的舞台充满了太多政治正确了。

观众不敢大胆,编剧也不敢了,打分没有不诚实,现在得分完全依靠了前两季的光辉问一个问题,女人不是做男权的奴隶就是做母性的奴隶么?

敢不敢撕破这个母性的光辉斗篷 敢不敢先做自己再做母亲母性没有那么伟大 不是没有孩子活不了 女人也会自私 也会有自我 ok?

do u understand ????

 8 ) 《使女的故事》:不必等候炬火

第四季分集剧评和作者的其他相关原创文章/译文见文末,分集剧评会在每集播出当周的周日前更新,目前更新至S04E07.“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太5:3-10)“与恶龙搏斗者,小心自己变成恶龙。

当你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会凝视你。

”(弗里德里希·尼采)“我的终点即是我的新生。

”(玛丽·斯图亚特)

The Handmaid's Tale (Original Sound8.5Adam Taylor / 2017《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第四季在因疫情停止拍摄六个月、时隔两年后终于在2021年4月28日回归。

这部由hulu和米高梅电视联合出品的旗舰剧,凭借前三季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共计15项艾美奖和55项提名,同时,作为首部获得艾美奖最佳剧情类剧集的流媒体剧集——这一纪录至今仍由hulu独持,尽管Netflix被认为或将凭借《王冠》(The Crown)成为第二家获此殊荣的流媒体,《使女的故事》业已深刻而卓著地改变了影视剧行业的格局。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海报:“自由扎根”1984年,居住在铁幕西侧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写下了《使女的故事》,她在序言中告诉读者,书中的一切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而正是弥漫于彼时柏林的窃窃私语、人人自危的压抑氛围给了她最直接的灵感。

“这不是一部电视剧,这是一个文化现象。

”人们将《使女的故事》同美国人所经历的现实联系在一起,剧版的《使女的故事》于2017年6月首播,正值第45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半年。

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内,美国公民权利大幅倒退,民主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使女的故事》由此成为公民不服从运动的象征——当部分共和党执政州试图推动反堕胎权的立法议程时,各州的女性身着使女的服饰参与游行抗议。

2017年12月,宾夕法尼亚州通过堕胎禁令后,女性身着使女服饰抗议2021年1月6日,拒绝承认总统选举结果的特朗普在国会大厦不远处发表演讲,其支持者在他的煽动下闯入国会大厦——国会大厦的门窗被砸毁,民选官员的办公室被破坏,带有奴隶制意味的南方邦联旗被插在国会大厦内,十字架和挂着绳索的绞刑架在国会大厦门口的广场上树立。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于2021年4月12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内恐怖主义正在以近三十年内前所未见的速度崛起:自2015年以来,右翼极端分子参与了267起阴谋或袭击事件,造成91人死亡,被攻击者包括黑人、犹太人、移民、同性恋、间性者和跨性别者、亚裔和其他有色人种。

该数据将1月6日攻破国会大厦的事件列为当月11起极右翼恐怖主义事件之一——这也是数据库中任何月份中极右翼恐怖主义事件最多的一个月。

报告强调,现役军人、退伍军人以及现任和前任警察更多地参与了极右翼的袭击和阴谋,其中一些人参与了国会大厦的暴乱。

当全世界都被这一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践踏民主的暴动所震惊时,人们再次想起《使女的故事》是如此令人惊悚地预料到了此时此刻的现实,似是巧合,恰是必然。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在其煽动下闯入国会大厦《使女的故事》的粉丝们惊叹于剧版所搭建起的极权国家世界观是那么“真实”而完整,以至于我们仿佛跟随着June的脚步履于基列国的冰面,稍有不慎便会落入无处不在的陷阱并殒命其中。

除了出色的编导,剧集的摄影、剪辑、配乐、音效、服装设计、艺术指导等几乎都代表了如今全球影视剧行业所能抵达的最高水准,在成为抵抗父权制、原教旨主义和国家暴力的文化符号之前,被美国摄影师协会杂志盛赞“美剧史最佳摄影”的《使女的故事》首先是一座无比精致的艺术品。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剧照“我想要活下去。

”当饰演June的Elisabeth Moss在第一季第一集的结尾念出这句内心独白,我们才意识到,《使女的故事》是幸存者的启示录:June是为数不多的逃离基列的幸存者,她的许多同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未能离开基列国——阿特伍德在2019年出版的小说续集《证言》(The Testaments)中交代了June的结局:她历经磨难出逃基列,但因被视为“国家公敌”而遭遇基列国间谍的多次刺杀,后来她隐姓埋名并居住在欧洲的安全地点——读者和观众所获知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June在基列国当使女时偷偷录音的磁带以及她的女儿Hannna和Nicole在青年时期共同逃出基列国后的法庭证言。

在极权国度的恐怖统治下,如何生存下去?

对于除基列国的权力阶层之外的人来说——尽管其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时常让曾掌权的大主教失势后被羁押甚至处死,生存本身是不断复显、不得不被反复思考和质疑的命题。

使女、女佣(Martha)、经济太太、大主教夫人,基列国的所有女性身着不同颜色的制服,她们按照基列国的社会企划各司其职,有生育能力但被标定曾有过“道德污点”的June在缅因州的州界被天使守卫(基列国的士兵)抓获后成了使女。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在遁入基列国的漫漫长夜并成为“五月天”(Mayday)反叛军领袖之前,June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美国女性:她的母亲是女权主义者,在她幼年便经常带她去参与抗议活动,但安于舒适生活的June并未对政治有过太多关心;她在大学时结识了未来的丈夫Luke,尽管在二人相识时后者仍未离婚;她最好的朋友Moira是同性恋,为了偿还学生贷款,她曾为一对夫妇代孕;在毕业后,June进入了一家艺术公司工作。

“我什么我会觉得一切都宛如平常?

因为我们已经听到这些很久了,我想。

你是不会相信天是会塌的,直到它的一大块击中了你,”阿特伍德在《证言》中如是写道。

在June所在公司的高管突然走进办公室宣布所有女性员工被解雇、女性的银行卡被冻结、抗议活动中的警察和民兵直接向手无寸铁的民众开枪之前,June没有意识到她所熟悉的旧世界已经终结。

“我曾经昏睡不醒,这便是我们任凭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当他们屠杀国会时,我们没有醒来。

当他们指责恐怖分子并中止宪法时,我们没有醒来。

他们说这只是暂时的。

没有什么会在瞬间改变。

在一个逐渐加热的浴池中,在你有意识之前,你已经被煮沸。

”当June与同伴行走在基列国肃穆寂静的街道上时,她在内心想着:“但我现在醒来了。

”身陷囹圄的June开始她漫长的蜕变,从第一季仍游离并晕眩于美国和基列之间,到第二季只身潜入基列的漫漫长夜,再到第三季成为将八十个孩子救出基列国的英雄,June的心态与行动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每个普通人所潜藏的反抗力量。

于是答案已经被给出。

如何生存?

唯有寻找自由。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剧照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

经过三季三十六集的铺垫,《使女的故事》对自由和人性的探讨已经不亚于任何一部在影史上饱受赞誉的作品,包括《肖申克的救赎》和《辛德勒的名单》在内。

当自由世界的灯塔国轰然倒塌,在基列国的极权恶土之上,自由究竟(还能)意味着什么?

对于June来说,她对自由的理解随着她在基列国的经历而发生着变化:基列国的夜幕降临,自由对她来说意味着带着女儿Hanna逃出基列国;但随着她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基列国惨无人道的凌虐之后,自由对她来说意味着拯救众生——在所有人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任何人是自由的。

在第三季的结尾,June为了救出80个孩子并保护同伴而身负重伤,她在昏迷前望向天空:“我看到众生被奴役,我听见他们的哭声,我理解他们的悲伤。

我来到这里,是要解救他们于恶人之手,引领我的人们出走那痛苦之地,去往流着奶和蜜的净土。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由有着不同的理解。

Serena眼中的自由是不顾一切成全私我愿望的自由,为了获得自由,她并不吝惜牺牲他人的自由。

曾是保守派作家和演说家的她在基列国掌权后忍耐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彻底失权,只为拥有一个“亲生”女儿;在June生下Nicole之后,她的信仰被Eden之死所撼动,于是向由大主教组成的委员会提请“让女儿也能阅读圣经”,这让她失去了小拇指;当她看到June抱着Nicole出逃时,只为让Nicole有更好的未来,她哭着送别June和Nicole;甚至,为了重新见到Nicole,她选择背叛基列国和Fred,与美国流亡政府的联络员达成协议并诱骗Fred驶入加拿大境内。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剧照对于在基列国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自由”是如此遥远而陌生以至于不可捉摸。

在第三季最后一集,第一个来到作为汇合点的Lawrence大主教家的大约十岁的女孩在年幼时从她的亲生父母身边被掳走,她已经无法记起自己曾经的生活,也从未有过机会得知自由为何物。

当June告诉她当她逃出基列国后,她能够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没有人会因为读书而打她,也没有人强迫她该如何思考,她可以爱自己爱的人,并且并不一定要结婚生子,小女孩疑虑而迷茫地望着June:“那上帝还会眷顾我吗?

”当她得到June肯定的回答和眼神之后,她握住June的手开始祷告:“为能在饿殍遍野的世界饱腹,为能在充满恐惧的世界笃定信仰,为能在踽踽独行的世界拥抱家人,我们感谢上帝的赐予。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剧照对自由保持着天真却有着坚固信仰,在基列国长大的孩子们是大洪水后的新人类。

阿特伍德在《证言》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从小在基列国长大的 Hannah在成人后有着神性的力量,她温和、勇敢、坚忍不拔,是某种作为理想形态的“未来人”的化身。

《使女的故事》的女性主义底蕴之可贵之处,在于它并不止步于对自由和反叛的摹写,而是以近乎意识流的方式将记忆、情欲和性感融入人物对自身的叙述中,有时暧昧不清,有时暗流涌动,有时汹涌澎湃。

June在坠入往日生活的回忆时,她会回想起自己和Luke之间的交欢;在对彼此的窥视中,June在深夜来到Nick的房间,她通过一盘磁带告诉Luke,她在基列国找到了爱,Nicole是因为爱而非恐惧出生的,自知不可能回到过去的June告诉他,他有权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观众无法不被这种庞大的苦难和苦难中尚存的情欲所触动,《使女的故事》自始至终是情绪的诗歌,在从第一季开始就未曾停止的唱衰声中,它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身的先锋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剧照在脱离阿特伍德享誉世界的原著小说后,剧版的《使女的故事》在人物研究上依然有着令人惊喜的突破,它近乎完美地融合了英雄和反英雄的叙事。

“当你在基列国待了太久,它会从内而外地将你吞噬,”当June发现自己不能也不再甘愿做忍受压迫的普通人时,她告别了曾经软弱而迟钝的自己,她在大主教和嬷嬷间斡旋,在使女和女佣中寻找盟友;在这一过程中,她变得渴望复仇。

在第三季的最后一集,编剧和总制作人Bruce Miller巧妙地将《出埃及记》的文本融入其中,对《圣经》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越沙漠,离开埃及,但是他们并未进入圣地——这是对June命运的暗示,它意味着“美好的大团圆”已经绝无可能,June已经越过被救赎的界限,她将在耶稣式的英雄和哥谭小丑式的反英雄形象间挣扎直至被撕裂。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剧照又或许,《使女的故事》传达的是这样一个残酷真相:反英雄正是英雄的宿命。

“我要求正义被伸张,”逃出基列国的June身着西装在国际法庭上作为证人出席,但正如《马太福音》中语焉不详的“饥渴慕义”那样,我们终究无法确知“义”该如何被完成——宽恕、慈悲、怨恨、绝情都能通往“义”,对于June来说,深知自己已经无法回到从前,她将不再放过任何一次伤害基列国的机会。

她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相关文章及译文[1]《使女的故事》:当代女权运动的精神图腾[2]打破阿多诺的写诗禁令,目击者见证时代的不可言说[3]翻译 | 《使女的故事》:虚构文本的世界观建构典范[4]翻译 | 《使女的故事》服装设计师Natalie Bronfman专访:政治和阶级如何参与构建基列国的制服[5]翻译 |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如何捕捉后特朗普时代的焦虑[6]摘译 | 《证据》中的那些重击第四季分集剧评S04E01 《猪》(Pigs)S04E02《龙葵》(Nightshade)

The Best of Aretha Franklin9.3Aretha Franklin / 1968承接第三季的结尾,在由美国传奇歌手Aretha Franklin(1942-2018)翻唱的《I Say A Little Prayer》的轻快曲调中,同June一起参与营救行动(后被命名为“天使之旅”)的使女们抬着负伤严重的June来到一处与五月天(Mayday)线人联系好的地点:这是一家废弃的化妆品店——自顾不暇的基列国还没来得及改建所有被其视为“道德堕落”的场所。

恐怖无处不在。

当使女们乘上负责接应他们的司机的车并行驶不久,四处抓捕出逃使女和女佣的守卫开始搜索车辆,所幸她们没有被发现并顺利抵达了一个城市郊外的农场——五月天的地下据点之一。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这需要归功于Keyes夫人(Mckenna Grace饰演),同许多成长于基列国的女孩的命运一样,她尚未成年便被安排大主教成婚,但她有着反叛的灵魂;从第二集我们得知,她不断给已经年迈的Keyes大主教下慢性毒药并使其痴呆,并与反叛基列国的力量积极联络。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当她得知June这位声名远扬的反叛者要来到她的农场时,她难掩激动的心情,甚至当June尚未完全康复时,她便急迫地希望让June告诉她该如何复仇。

她对基列国的仇恨并非没有原因——当她最开始来到这座农场时,她曾在Keyes大主教的胁迫下被大主教、守卫和司机强奸。

在第一集的最后,当她指认喝醉闯入农场领地的守卫曾是强奸她的人后,在June的鼓励下,她亲手将守卫刺杀,全身是血的Keyes夫人走进June的房间并躺在她身旁。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被Keyes夫人统管的农场,这座极权统治国度中的自由孤岛,我们看到了愉悦与危险。

被这片无法想象会在基列国发生的景象——守卫和女佣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畅谈、使女们放声唱歌跳舞、同性恋互相亲吻而不是在墙或起重机上被吊死——所震撼的June陷入了无所适从的晕眩,在其他人沉浸于短暂的忘却痛苦的狂欢中时,她的笑容渐渐凝固。

在这种久违的狂欢中,她意识到自己甚至已经无法享受这种短暂的快乐,在经历基列国带给她的所有苦难过后,一切幸福都是不可抵达的幸福。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自由的彼岸,搭乘“天使之旅”航班逃离基列国的Rita在募捐会上发表了短暂的演讲:“June选择留在了基列国,尽管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基列国向来让人性展露出最坏的一面,但June却让我们看到了最好的一面。

”《使女的故事》的深度总是在支线故事的细节中得以彰显:在第二集,镜头跟随着Moira进入到加拿大的一户家庭中,一位妇女重新“收养”了她的侄子,虽然没有直接交代她哥哥的死因,但我们可以从她的神情推断孩子的生父应该死于基列国,已经忘记生父的孩子无法适应新的家庭,他只想回到他在基列国的“父母”和女佣身边——经由孩子想重返基列的愿望, 第四季第二集埋下了为“义”正名的伏笔:“正义之举”在很多时候会因种种原因不被理解,甚至可能违背被帮助者的意愿,但这并不意味着“正义”就总是虚无的、失去意义的、救世主式的。

正是在这种叙事张力中,《使女的故事》不断拓展其继续存在之意义的边界。

或许除了June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知道,June之所以能成为反叛领袖,是她已经彻底告别了基列国以前的自己,她成了她曾经憎恨和恐惧的无情者,她两次放弃了出逃基列国的机会,第一次是为了拯救自己与Luke的女儿Hannah,第二次是为了拯救80多个孩子。

这一次,她铤而走险地将毒药带入当地的“荡妇俱乐部”(Jezebels)并毒死了几位即将上芝加哥战场前线的大主教。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基列国的爪牙无处不在。

当June和一位背叛基列国的守卫来到约定好的地点时,得知他们要前往此地的基列国狙击手枪杀了守卫并抓捕了June,而带领这些士兵的正是Nick。

当Nick靠近June并说了一句“我试图让你活下来”时,编剧留下了一个暧昧两可的悬念:究竟是为基列国卖命的Nick主动带领守卫搜捕June,还是他得知基列国已经掌握了June的位置,并因此请缨抓捕June以防她直接被杀?

在hulu首次为《使女的故事》设置的映后节目《每周一个燃烧的问题》(One Burning Question)中,饰演Nick的演员Max Minghella回应了观众的疑惑,称“Nick的心总是忠于June”,尽管他的回答依然没有解释这一悬念,但在基列国的军事力量倾巢而出搜捕June时,我们有理由相信Nick做出了他所认为的能够确保June安全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否造成了June更不希望看到的后果。

但Nick毕竟不是像June那样的拯救者,他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叛者,他曾经并且至今依然是基列国的“帮凶”,他想做的一切只是确保他爱的人的安全,为了保护June的生命,他不惜牺牲其他无辜者的生命。

Nick的形象是现代社会大多数市民的缩影,对“小家”的痴迷和幻想以及对自身作为共谋者身份的漠然最终会让他自食其果。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第四季前两集的导演是摄影师出身的科林·沃特金森(Colin Watkinson),除了《使女的故事》,他的代表作还有《坠入》(The Fall)等,《使女的故事》第三季第五集《未知来电》(Unknown Caller)是他的导演首秀。

第四季的前两集一改剧集前三季的鲜艳调色,灰绿的色调、破败的农场和恐惧的氛围让观众再次跟随June的脚步进入到末世般的基列国。

“有一辆黑色面包车。

然后是楼梯上的脚步声。

然后一阵迅速而残忍的行动,让她无法尖叫。

基列国不会对反抗者有任何同情。

”这句第一季第三集中June回想她从Rita那里听到的Emily被捕的内心独白中的场景如今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包括渴望复仇的Aunt Lydia在内,残酷无情的基列国将会不择一切手段让June为她的行动付出代价。

S04E03《渡口》(The Crossing)

The Bends9.3Radiohead / 1995尽管前期的媒体影评对第三集的反复提及已经让观众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大多数观众依然在看完第三集后目瞪口呆,由剧集主创Bruce Miller操刀剧本,Elisabeth Moss贡献了她惊人的导演首秀。

在三季的精彩表演后,Moss已然是剧集的绝对核心,她的表演让June成了美剧史上最丰满、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如今,同时作为剧集的导演、执行制片人和主演的Moss将《使女的故事》带向了更加未知也更具挑战性的游牧之旅。

Miller在回答“剧集计划拍摄几季”和“June是否会死亡”的问题时,他表示《使女的故事》是由June讲述的故事,如果Moss希望拍下去,他表示自己“愿意一直和她走下去,并且在每季结尾时,剧本讨论室里不会考虑下一季会发生什么”。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片场照在加拿大,第三集除了对照顾Nicole的Luke有所着墨之外,Serena和Fred在一间逼仄的祈祷室相遇,Serena希望让Fred放弃对她的指控,即她曾强迫June和Nick发生性关系,而当Fred拒绝后,她迫切地希望与Fred断绝关系。

但她的全身检查结果却显示她已经怀有身孕,得知这一结果的Serena怔怔地伫立在异国的昏沉夜色中——这回应了第三季第十一集的伏笔,当Serena和Fred前往前者与美国政府人员约定好的地点的途中,两人久违地共枕而眠,房间里的灯盏模拟的是输卵管的形状。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剧照为了抓捕另外几位在逃的使女,June被带到基列国的某个戒备森严的基地并受到了前所未有严酷的刑罚,以至于有北美媒体的影评人将第三集描述为“68分钟的折磨”,甚至批评这种毫无保留展示暴力的拍摄有“酷刑色情”(torture pornography)之嫌。

这一系列酷刑所试图凸显的仍无非是June的强大和脆弱之间的辩证:水刑、拷打、拔掉指甲、关在狭小密闭的铁笼中对于June来说并不奏效,她从开始计划营救基列国的孩子们开始,便已经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而当她被带到暴雨的天台并看到两个朋友(Lawrence大主教家中的两个女佣)被无情地推下楼时,她开始动摇;当被关在玻璃房中的Hannah已经认不出她甚至看到她便惊恐地蜷缩在角落时——基列国教导孩子们戴着手铐、穿着囚衣的女性是堕落的异教徒,不堪看到女儿继续被伤害的June告诉了神父其余使女的藏身之所。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基列国从来都不关心孩子,它只关心权力,忠诚、传统价值观、手工面包……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身陷囹圄而被Nick担保获救的Lawrence大主教告诉June基列国的真相——我们比任何人更熟悉这种权力的障眼法,统治者会不断寻找能够美化其统治和治理的修辞,以此遮掩暴力的真相,并日复一日地凭借其影响力让人们相信脱离这些价值和由它维持的秩序,社会便会分崩离析。

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集最触动我的镜头之一是当士兵们找到了使女们的藏身之所并即将破门而入时,使女们在一堵墙脚下蜷缩,当手电筒的亮光靠近时,Alma缓缓站了起来,随后其余五名使女也站了起来,她们紧握着彼此的手,恐惧地颤抖着,又无畏地望着前方——“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活”,这句Alma在农场里用玩笑般的语气对June说的话是她人格的写照。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自由的代价是超乎想象的。

当赤身裸体的June被冲洗后,她重新穿上了使女装,同Aunt Lydia和被抓的使女们搭乘上开往边远农场的车——她们甚至不再被允许居住在大主教夫妇的家中,平时她们需要在田间劳作,每月依然需要进行仪式。

当英国摇滚乐队电台司令(Radiohead)的经典歌曲《街头精神》(Street Spirit)响起时,我们见证了《使女的故事》这四季以来最悲壮的一幕:在司机下车小便的间隙,当June用电击棒制服了Aunt Lydia之后,使女们从车上逃下,飞奔向拉起警报的火车渡口,希望在列车来前冲过轨道并借此机会再次逃脱;但当司机听到Aunt Lydia的呼救声,他掏出枪击中了两名跑在后面的使女,当June和Janine跑过轨道时,紧随其后的Alma和Brianna被飞驰而过的火车碾死。

看到这一幕的June陷入了短暂的晕眩,而当悲痛的Janine想要往回跑时,June回过神并拉住她,两人用尽全力继续逃跑,镜头越拉越远,火车拦住了Aunt Lydia和司机,死去的使女们陈尸渡口。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渡口的场景再次复归了观众最熟悉的美学风格,慢镜头和暖色调让这一幕更让人难忘,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于Moss的导演天赋,她的首次执导便让《使女的故事》迎来了最具情感爆发力的时刻。

在第三集的最后一幕,配乐师Adam Taylor为第三季最后一集创作的配乐《重聚》(Reunions)响起,June的内心独白再次出现,这对于此时的她来说已经是遥远的记忆——美国覆亡未久,深重夜色中,尚未被分配至大主教夫妇家中的使女们躺在简易搭建的床上,“我们如今下榻于曾经的体育场,我们学会了在昏暗的环境中窃窃私语,我们学会了阅读彼此的唇语,”使女们无声地传递着她们真正的名字:“Sarah,Elie,Brianna,Alma,Janine,Moira,June。

”对阅读过阿特伍德的原著小说的观众来说,这一幕是如此熟悉——它正是《使女的故事》小说开头的第一章,短短两页,阿特伍德经由June的回忆将这心碎、痛苦和性感相交织的长篇缓缓铺开。

对于原著小说/续集和影视剧已经浑然一体的《使女的故事》来说,第三集的最后一幕打破了生命与死亡、时间与空间、文本与影像的界限,哀悼从未有过如此磅礴的力量。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公义的道上有生命。

其路之中,并无死亡。

”(箴:12:28)S04E04 《牛奶》(Milk)如果说第四季的前三集选择了某条捷径,以挽留诟病“节奏过于缓慢”的观众,重新将《使女的故事》的最大骄傲——闪回带回叙事的第四集,让本季走上了更沉稳和长足的道路。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作为对上一集结尾的短暂承接,June和Janine在暮色中趁守卫不注意登上了开往芝加哥的列车,这一列车装载着基列国运往前线的物资,June和Janine进入的车厢满载牛奶,所幸June找到了排水口,两人不至于淹死于冰冷的车厢。

在抵达已是一片废墟的芝加哥前,June和Janine发生了一段争吵,无法自拔于失去朋友之痛的Janine质问June为何将她们的位置告诉基列国,June告诉了Janine自己的女儿被威胁的原委,并告诉她如果换做她自己也会这么做。

June的话让Janine想起了她在前基列的经历,两段凝练的闪回让Janine的人物形象变得愈加丰满,并将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融入到《使女的故事》一贯的未来考古学脉络中,其警示力亦由此彰显。

Janine曾因保护措施的失效而意外怀孕,当她按照网上的信息找到“堕胎诊所”时,她进入的其实是一家“亲生命”(pro-life)的反堕胎机构,它们伪装成堕胎诊所,并用各种方式——包括伪科学的谎言(“一块块地把已经成人形的胎儿肢解并取出来”)、保守宗教价值(“上天帮你选了这个结果”)以及宣扬“母性”的情感劝说(“你会变成一个好妈妈”)——阻止希望人工流产的女性。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这些不择手段的“亲生命”组织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影响力。

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内,美国的“亲生命”组织对堕胎诊所、医生和寻求人工流产的女性的骚扰空前增加。

继俄亥俄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佐治亚州之后,2019年5月15日,美国阿拉巴马州州长签署史上最严堕胎法,妇女不得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堕胎(即使是被强奸),协助妇女堕胎的医生将被判处10-99年监禁,该项法律直接在该州直接推翻了1973年最高法院对罗伊诉法德案的判决,堪称女性权利的大倒退。

所幸,在社会各界人士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努力下,2019年10月30日,阿拉巴马州的反堕胎法正式被联邦法院封锁。

截至目前,美国境内所有反堕胎法案均已被封锁,妇女堕胎权仍受法律保护。

2017年,阿拉巴马州的女性身着使女服饰抗议反堕胎法自命为“危机怀孕中心”(crisis pregnancy centres)的亲生命机构在现实中真实存在,它们通过互联网发布具有欺骗性质的广告。

推特网友@Polissa Campbell回忆了她曾被该机构欺骗的创伤经历:“我以为我只是去接受检查。

但是当我等待结果时,它们用宗教修辞和错误的信息让我自我怀疑,并严苛地评判我没有结婚。

网友@Polissa Campbell动态截图在听信志愿者的话后,Janine最终选择把孩子生了下来——并且根据第三季的交代,Janine的孩子在被基列国掳走后已因车祸身亡,June至今仍瞒着Janine这件事。

在第二次意外怀孕后,Janine来到了一家正规的堕胎诊所,在医生告诉她一些法律规定的人工流产须知后,医生告诉她此前她志愿者被告知的都是谎言。

看到闪回段落中依然单身的Janine在床上抱着孩子哼唱歌谣,忍住泪水几乎不可能。

Janine和June在本集末尾的对话,将本已波澜起伏的情绪推向高潮:Janine告诉June“我们可以留下来,这一切(指为游民的男性首领口交)并没有那么糟糕”。

短短的一段对话以及二人的眼神在多个层面上拓展了剧本的深度:在美国,Janine在性生活上丝毫不保守,她从不掩饰自己从非情侣性爱(causal sex)中获得愉悦,也不对“贞洁”有任何意义上的执念,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对她来说不是一件陌生的事——然而,她曾不得不独自承担男性不必承担的后果,怀孕、流产、养育孩子等等都给了她更多的压力;甚至当June和Janine暂且逃出基列国之后,包括男性首领在内的许多男性依然将她们视为性猎物,甚至将她们描述为隐含“失去贞洁”之意的“性奴”(sex slave),无论是June咬牙切齿的“不愿”还是Janine的“自愿”,直指的都是无处不在的异性恋男性霸权。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除了June和Janine的故事线,本集还以Rita为中心推进了加拿大的叙事,其人物性格的复杂也在其对Serena和Fred的不同态度中得以凸显。

Rita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Serena与她见面并告诉她自己怀孕后,她由衷地为Serena流泪并同她一起为孩子祈祷——尽管Serena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希望操纵Rita并在未来的庭审中为自己脱罪;Rita将Serena的B超照片交给Fred时,Rita则没有给他任何好脸色。

Rita意识到基列国最大的压迫者是男性大主教,在她的理解中,Serena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对后者的同情和对是否放弃对其控诉的纠结让Rita的形象更加饱满。

在平缓的钢琴和弦乐声中,坐在落满暖阳的桌前的Rita打开外卖的寿司盒,在闭上眼睛祈祷后,她拿起筷子笨拙地夹起一块寿司放到嘴里,并幸福地耸肩。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残酷和冷冽的基调中,这个镜头有着如此难得的治愈力。

从付出无偿劳动的照料者(caregiver)到自由支配财产的消费者(customer),重获自由的Rita是所有挣脱锁链并拥抱新生活的坚强女性的象征。

尽管我们不断被提醒原教旨主义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但《使女的故事》从来不吝啬展示信仰的力量:Rita在基列国同样受到压迫,她失去了她的家人,并目睹无数残酷的暴行;而当她逃离基列国后,她找到了“记住创伤”和“继续生活”的平衡点,正是她的信仰让这种重启得以可能,与保持愤怒并为正义而战的Moira和Emily不同,虔诚的Rita选择了一条更温和的、属于她的路,这条路让她抵达了幸福,或至少给了她重新触及幸福的可能。

S04E05 《芝加哥》(Chicago)“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 And ignite your bones. I will try to fix you.”(《Fix You》)

Fix You9.4Coldplay / 2005在Janine和Steven享受短暂的愉悦时,June回想起她和Luke的第一次性爱经历,记忆已经如此遥远,以至于闪回影像变得更加破碎。

深夜,厂房的窗外能远眺见反叛军和基列国仍在交战,不安于睡去的June在黑暗的厂房中走着。

次日清晨,June恳求Steven带着她出门同其他游民交易,跟随着他们的脚步,芝加哥满目疮痍的废墟景观缓缓铺开。

《使女的故事》的艺术指导Elisabeth Williams已经连续三年捧得创意艾美奖奖杯,《芝加哥》中这一危机四伏的段落离不开她对空间和意象的巧妙调度:“风城”芝加哥从未如此恐怖——天色晦暗,高楼大厦或已坍圮成废墟,或因被废弃而破败不堪,曾经繁忙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房屋的残骸、变形扭曲的车辆、饿殍和战死士兵的尸体遍布路边。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承接第四集,Janine和June之间的冲突没有结束。

June告诉Janine她们来到芝加哥的目的是为了战斗,但Janine并不认同,对Steven有所好感的她希望留在他身边,而看清Steven的June并不看好这段感情,她不留情面地告诉Janine不要陷入过深,甚至将意欲留下来的Janine称为ofSteven。

June最终没有劝服Janine,她们拥抱告别。

在与Janine告别后,June独身一人在街道上走着,她希望找到并加入Steven口中杀人如麻的“夜鹰”;易拉罐的异响传来,June警觉地停下脚步并转过头,并躲入一旁的汽车空隙中。

所幸,Janine选择重新回到June的身边,“使女们总是两两结伴而行”,Janine对June说——这句话是Aunt Lydia曾常常说的。

除了高度风格化的闪回,《使女的故事》对其世界观的氛围营造在影视剧中同样无出其右:从第一季开始,观众们对这种通过特写、慢镜头和捕捉正常时间流中难以被听到的声音的音效设计中营造起来的惊悚感便已不再陌生,尽管如此,每当《使女的故事》将其美学意义推至叙事意义之前时,我们仍然无法不感叹——尽管《使女的故事》试用了如此多的新导演、年轻编剧和摄影师(几乎每一季都会有变动),其视听体系依然保持了高度的稳定和出色的水准。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基列国,阴谋和残暴从未停止它的脚步。

与Aunt Lydia达成合作并恢复地位的Lawrence大主教提议在基列国的边境短暂停火以减少国际制裁,一开始提议并没有被批准,于是他利用了Nick对June的爱,告诉Nick停火能够帮助在芝加哥的June逃出基列,而在Nick在大主教会议上表示支持时,才知道Lawrence大主教早已和其他大主教密谋好计划——在基列国宣布停火后,他们将在停火线附近的基列占领区进行轰炸——这无疑会伤及得知停火后进入交战区救援的NGO组织和尚未来得及撤退的反叛军。

大主教们命令Nick指挥空军轰炸芝加哥,尽管知道June就在芝加哥,但Nick还是不得不接下了这一命令——这一情节生动展现了现代战争是如何去人性化的:侵略者们安坐在远程指挥室中下达命令,战争机器在遥远的土地上屠戮——侵略者甚至不需要以任何“人”的形式出现,按钮、导弹和轰炸机帮助他们完成了所有考验良知的行动,Nick和June之间的情感距离也在冷酷的战争中被无限拉长。

第五集中所有战争的场面都无法构成奇观,因为它们每天都在现实中发生,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新闻图片中的痛苦影像,如今,加沙的战火仍在蔓延,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结伴而行的June和Janine没有躲过基列国的轰炸。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June从废墟中睁开眼,剧烈的震荡让她眼神迷离并且无法站稳,她似乎看到了Janine的身影在远处,但她的呼喊声并没有被听见。

Rachael Schroeder翻唱的《Fix You》的磅礴乐声仿佛预示着Moira即将带着June踏上新的旅程,但在经历这一切之后,支离破碎的June真的还有可能被拯救/弥补(fix)吗?

听到记忆中熟悉的声音,June回过头,她的背后是血肉狼藉的废墟,她的前方是触不可及的自由。

S04E06 《誓言》(Vows)誓言意味着什么?

June与Moira曾立下誓言,她们是最好的朋友,她们永远不会分开。

June和Luke曾立下誓言,她们结为夫妇,长相厮守。

June曾对仍在腹中的Nicole立下誓言,她允诺要生下她并让她自由成长。

June对自己立下誓言,她要带着女儿Hannah逃出基列国。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爱是永不止息。

”(林前13:4-8)誓言牢不可破吗?

立誓时的雄心和坚定,往往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被消磨甚至击碎。

June和Moira分开了,Moira穿着嬷嬷的服饰逃出城外,后经荡妇俱乐部后逃亡至加拿大;June寄给Luke一盒磁带,告诉他Nicole是因为爱而出生的,而他也有权利在加拿大重新寻找爱;June最终还是没能保护Hannah,后者被基列国囚禁,甚至已经认不出自己的亲生妈妈。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如今,Moira要弥补她的悔恨,她违背了NGO的救援规则将June偷渡至加拿大;而对于June来说,这意味着她要打破她的誓言,她还是没能救出Hannah,在见到Luke后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抱歉我没有和她一起”。

如果说第三季的叙事将June人格中的英雄主义特质推向前台,以凸显某种近似于解放神学的主旨,那么第四季则重新发现了June作为“人”、作为普通女性的脆弱、无力和感性。

尤其在第六集,当June与Moira重逢并即将见到Luke时,我们短暂地瞥见了未曾经历基列噩梦的她——那时的June沉浸在友情和爱情的幸福之中,充满生活气息的房间仿佛将她和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的外部世界分隔开来,她和大部分人一样,对周遭的一切都没有给予太多的关心。

“曾经,我也和你一样。

我们沉溺于生活。

” (《证言》)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第六集仅有37分钟,是四季以来最短的一集,但在这短短37分钟,有那么多次无法忍住泪水,在经历41集的铺垫之后,目睹重逢的情绪震荡超出了我能用语言描述的界限。

这也是唯一一次The Handmaid’s Tale的黑屏页面在整集播完之后才出现,这意味着故事的全新章节的开始,在那么多年之后,June终于重新踏上了自由的土地。

在这里,她将不再被奴役。

在这里,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S04E07 《家园》(Home)踏上加拿大的国土,June在Luke、Moira和美国流亡政府人员的陪同下一道步入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皇家约克费尔蒙酒店(Fairmont Royal York),在现实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访问加拿大时也曾下榻这座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酒店门口飘扬着五面旗帜,从左到右分别是象征着LGBTQ+骄傲的彩虹旗、美国流亡政府旗帜、加拿大国旗枫叶旗、加拿大安大略省旗和酒店旗帜。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自由来之不易,但重获自由的June需要继续与她严重的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做斗争。

当进入没有配着枪支的守卫的超市购物时,June无法不回忆起她在基列国每周例行去超市采购的情景——使女们互相问候的声音、已经死去的同伴的幻影和所有曾让她痛苦和压抑的时刻不可阻挡地占据了June的思绪,她不得不弯下身喘息,让她饱受精神折磨的Serena的面孔仿佛再次出现在她眼前。

复仇的渴望——或是复仇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

在另一个无法入睡的夜晚,June联系了美国流亡政府的联络人Tuello并要求与Serena见面,Elisabeth Moss再次贡献了足以让她留名影史并很有可能再次获得艾美奖杯的大师级表演:她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Serena的孩子将会胎死腹中,而Serena也将品尝血肉之亲被夺走的痛苦——这让我们想起第一季第十集Serena带June去医院检查的路上故意让她看到Hannah却又不让母女相见的场景,June在用玻璃挡板隔开的后座用尽所有愤怒诅咒Serena,而后者不为所动。

但这一次,当跪倒在June面前的Serena在听到June吼出自己曾经对June施加的语言暴力时,Serena无法再保持她脆弱的自尊。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June不再对Serena抱有任何幻想。

“她是精神病患者,她有着反社会人格,她恶毒,她暴虐,她无比擅长伪装和表演……当你意识到自己深陷于她时,逃跑,拼尽全力逃跑,”这是June对Tuello的告诫。

在这里,伏笔再次被埋下:Tuello的立场究竟如何?

他曾前往Rita的住所并试图让Rita给出有利于Serena的证词,而他与Serena的多段对话似乎也传达出许多值得深思的信息,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使女的故事》是否会抵达一个更具批判精神的高地:美国流亡政府的高级官员和基列国的高层从本质上来说也许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道貌岸然却对真正的正义漠不关心——当然这一切都有待检验,美国流亡政府、反叛军和潜伏在基列境内的线人们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在与宿敌Serena对峙之后,June回到住所并和Luke做爱,编剧再次给June的形象注入了复杂甚至颇具争议性的特质——如果从抽离的旁观者视角来看,June所做的几乎无异于婚内强奸,这也再次映证了June的内心独白:“当你在基列国待得太久,它会从内而外把你吞噬。

”基列国的扭曲和暴虐已经深深地影响了June,她与Luke的关系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剧照疗愈意味着忘却(unlearn),对于June来说,只要Hannah依然在恶魔的手中,忘却便永远无法完成,读过《证言》的观众会悲观地知道,Hannah直到二十多岁才与潜入基列的Nicole一同逃出基列国,而在这些年中,被视为基列国头号公敌的June曾遭遇多次暗杀。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启21:4)《启示录》的这段话有多少神话色彩,正义就有多么遥远。

国际法庭的开庭日越来越近,Fred和Serena重新寻求合作,他们将面临严厉的指控。

第八集将再次由Elisabeth Moss执导。

S04E08 《证言》(Testimony)

待更新

 9 ) 使女的故事

第一集结尾我有些磕到了跪求这是最终季,基列国赶紧灭国第三集要素过度,槽点过多,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第六集很感动,就是珍妮不知去向,挺喜欢珍妮这个角色的,感觉她应该会经历另一番冒险吧琼逃了那么多次,终于离开了基列国了,非常期待她和大主教夫妻两的见面——看到大主教在法庭上哔哔赖赖强词夺理颠倒是非看到竟然有人支持大主教夫妇,感觉自己生吞了一吨翔,恶心踏马的恶心到家了本来还担心珍妮会责怪琼不带她一起逃跑,庆幸的是并没有,越来越喜欢珍妮了艾米莉说她很高兴那个嬷嬷死了,这剧情发展我已经不再希望法律正义审判啥的了,我现在就想看以暴制暴,先把大主教这厮给宰了——说起来,我想到最开始看到使女的故事这部剧,源于多年前在某个帖子上,推荐的les片,我当时瞟了一眼简介,感觉有些沉重,觉得就算百合也百合不出快乐,于是我就不打算看它了,再以后我还多次看到过使女的故事的推荐,但我依旧以为它是女同片,就一直忽略了后来也忘了是怎么突然我看了

 10 ) 反抗的美学

反抗的美学。

如果说古典主义被定义为对激情的控制,古典时代就是一个艺术将当代人的激情作为形式和程式来表达的时代。

今天集体的激情超过个人的激情,艺术不需要控制爱,而是在其最纯粹的意义上的政治。

人被一种对其处境的希望或绝望的激情所控制。

然而,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1)因为要体验一种激情先要表达它,集体的激情吞噬了艺术家所有的时间;2)因为死亡的机会更多——甚至这是真正地体验集体激情的唯一机会,即愿意为它而死。

因此,真实性最大的机会同时也是艺术最大的失败的机会。

看来古典主义也许是不可能的。

如果它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类反抗的历史就有了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导致这种局限性。

黑格尔可能有道理,历史的终结是不可想象的,它只能存在于一种失败之中。

黑格尔这里可能错了。

但是,如我们似乎相信的,如果这种古典主义是可能的,至少人们可以看到它只能由一代人创造出来——而非一个人。

换句话说,我所说的失败的机会只能由数量加以平衡,就是说,十个真正的艺术家有一个存活下来,能够在他的生活中发现激情的时间和创造的时间。

艺术家不能再是一个孤独者了。

或者,如果他是一个孤独者,那是得益于整整一代人的胜利。

***1945年10月反抗的美学。

人不可能完全绝望。

结论:所有的绝望的文学都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个案,并非最具象征性。

在人身上最值得注意的并非他是绝望的,而是他克服或忘记绝望。

——绝望的文学永远不是普世的。

——普世的文学不可能止步于绝望(也不会止步于乐观主义——倒过来推理就足够了),它只需考虑这一点。

需要补充:文学是普世的或不是之理由。

***反抗的美学。

宏伟的风格和美丽的形式,是最高级的反抗的表达。

以上摘自《加缪笔记》这段太太太契合《使女的故事》了

《使女的故事第四季》短评

你永远逃不出我大基列国

7分钟前
  • metaphor17
  • 力荐

啥sb玩意啊

11分钟前
  • 波子汽水调味家
  • 较差

剧情摄影配乐登峰造极的好剧,请继续拍下去吧。从1985年Atwood的原作出版到2019年续作《证言The Testaments》; 2017剧版第一季开播到2021年的今天,我们也在现实中关注与见证着身边女性遭受的压迫和女性意识崛起的坚韧反抗,在某种意义上《使女的故事》是现实的一面启迪之镜。如果继续拍,那就继续追。

13分钟前
  • 提姆六月
  • 力荐

珍妮……第五集fix you也太犯规了……烟尘里看到老朋友我真的不行了,这下总算逃出来了是吗,珍妮还在吗……最后结尾大家打死fred我竟然没有感觉到爽,还一直在担心会不会真让他跑掉……

1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非常难看,看了就是添堵

16分钟前
  • TangeRine
  • 很差

女主演技绝!结局有被爽到 球球之后不要再虐Janine小天使

21分钟前
  • arne
  • 推荐

是的,从这一季第4集开始我决定弃剧。之前的剧在椭圆机上是舍不得下来,而这一季的剧让我几乎觉得上椭圆机是个又累人又无聊的活动了。女主的走向已经从见证者变为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而这样的女英雄虽然有成长,但依然是无脑又只会愤怒。女主光环太严重,就连奔着女性主义来看的我都忍不了。我非常渴望看到女性的成长和力量,却不是以这种给主角光环的形式。个人能够有限改变这个社会,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有惊无险,要么在嘲笑鸡裂国政权的建立有多么儿戏,要么就在展现编剧对情节的无力。MOSS不服和愤怒的微表情每一季都如出一辙,和既得利益者NICK的感情看得我更是作呕,第一季还能理解,到这一季是真的不能了。NICK也是造成女性成为奴隶的原因,他是这个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JUNE怎么还能爱?哪来的爱?至此,已失去兴趣。

25分钟前
  • S﹫午夜飞行
  • 还行

We dont hide.We fight.

27分钟前
  • Heaven
  • 力荐

看得心累了……第五季审判反抗途中犯下的罪?

28分钟前
  • Choux
  • 还行

最后一集是高潮了。

33分钟前
  • ZZ
  • 推荐

不是那种爽剧,但是一点一点看下来,在压抑的氛围中,渐渐地,越来越好看。这个剧情张弛有度,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错过。

35分钟前
  • 李格非
  • 力荐

故事终于朝着我不喜欢的方向走了,实在是权利过于庞大,无法阻止一个人的膨胀,在家庭和真心里面,被迫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36分钟前
  • twopersons
  • 还行

中间拖沓,结局可以。看来还有续集,受不了了!(大多英字,有过无字和它字)摄影很美。

38分钟前
  • Karinse
  • 还行

烂了。。为了拍续集真的无极不用啊,已经没有任何逻辑了

42分钟前
  • 南船座A
  • 较差

一言难尽啊,人物们的性情变化太没逻辑了,尤其是萨瑞娜。一时毅然决然放走妮可,一时又拼死要抢回妮可;一时恨弗雷德恨得要一把火烧了全世界,一时又跟他滚床单生娃救他于水深火热。这都啥跟啥啊?结尾更匪夷所思,女主一人玩转好几个大主教,用超强的小宇宙活撕了弗雷德,简直就是女导演给自己加冕超级英雄?这后面几部真的不如不拍,但话说回来女主的演技依然还是炸裂没话说的。

46分钟前
  • 沙子
  • 还行

复仇者联盟开启,但是已经疲劳了。

49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看不下去了真的,女主当英雄上瘾,各种机会送死,说是为大局着想,却总是连累身边人!

54分钟前
  • Solla是只喵
  • 较差

三星半 注水有点过啊 1.5倍速毫不影响观感啊 最后一集真他妈是让人一脸黑人win号的结尾 编剧赶着上厕所?????为他妈啥还不完结下一季还想演回去基列,回去好看nick跟别人结婚了然后女主彻底疯了????求求了我还以为本季就是大团圆结局了

56分钟前
  • TnegaAionarap
  • 还行

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一季我是看得十分麻木的。说实话,June的种种搞事行为放在其他使女身上早就是非死即残了,只有她可以顶着一张便秘脸大杀四方,直到第四季第三集被逮才受到刑罚,况且另外两个搞事的使女都直接被杀了,她却只受到非永久性的创伤,跟前三季展现的那些被残害得面目全非的使女完全没法比较。

57分钟前
  • 渚薰
  • 很差

三星半。依然是熟悉的慢镜头MV式拍摄,但整季剧情节奏还算快(不对,这季是两天看完的,前三季都是一周一集,所以感觉快了)。总结就是:why women/mothers kill。现在的剧怎么,都喜欢无论时间几点,都在窗外或门外打一展大灯,打造看似梦幻的光影效果,太特么假了好吗?!(对euphoria说的就是你)

1小时前
  • Bluemymin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