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电影节,有幸蹭了张友人的票,提前看了这部片子。
首先,白客好帅,真的,完全不输李治廷,剧中的英伦范让他在形象气质上完全颠覆了之前万万没想到的屌丝印象。
作为一个喜剧片,故事讲的很完整,虽然略有俗套,但是几乎每一个笑点都能得到观众积极的反馈。
在伦敦的实景拍摄也很美,探长的客串也很棒,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
当时看完也没有放在心上,就这么过去了。
可在大半年后我居然在B站刷到了这部片要在内地上映的预告片。
点进去一看,百分之八十的弹幕和我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惊讶中带了那么一丝质疑“啊啊啊太好了居然上了”,“啊啊啊这也能上映吗”,甚至还有美好主义者说出了什么”现在的一小步,将来的一大步“之类的说法。
一通惊讶和小小的欢喜过后,我内心只有难过和惭愧,我感觉我们,我自己,我身边热爱电影的朋友,或是素未谋面但有同样热爱的陌生人,面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喜剧片的上映竟然是如此剧烈,只是因为在这部片子里两位男主打了点相关的擦边球。
对,我还在称其为“擦边球”,因为在我们现在看来这还是没办法走上台面,能上映是意外,是惊喜,不能才是正常,才是理所应当。
和朋友之间的戏谑但真的是这样子吗?
我感觉,我们好像被阉割,被阉割到那个东西彷佛根本就不属于我们,从来就没有在我们身上出现过。
其实根本不是,它一直都在。
我们也上过球台,打出过一些好球,只是现在球杆又被没收。
我没有办法去评判一些大抉择,我只能看着自己的下意识反应,察觉到它与原本的样子的不同,然后想办法去改正,去接受不一样的全新的美好的东西。
而单论这部片子,作为喜剧片是合格的,让大家哈哈一笑就算是完成了它的本质工作。
内心还是很肯定它的,毕竟之前好久连球台都没能上,现在打打擦边球就不错了。
希望之后可以真真正正地打一场球,真正意义上的,不慌不忙不躲不藏的,像《Love,Simon》和《Call me by your name》这样子的好球。
《爱你,西蒙》
犹豫了好久,秉持着看过了,就写点啥原则,又来写评论了。
不然真的不想写这部剧的影评,因为真的没事可写的。
大体内容就是,相识了20多年的发小 古大白 和 金天 一起生活在伦敦,金天有居住证,可以一直留在伦敦,古大白需要每次续签,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续签成功,所以这两人男人就想办法假装同志结婚。
从而引发了一些事情。
上映时间就在12号,14号好像是什么白色情人节,好像就是打着情人节的幌子去让情侣看《合法伴侣》。
再多吐槽一句,怎么这么多情人节,这都是谁定的啊,日历上也没写啊。
还好老子单身,快乐无边。
好了进入正式的吐槽这部剧。
1. 哇,真的有成年人对自己的事情不操心的么,真的就分不清自己事情的重要程度么。
续签这种事情,就非要拖到最后一天?
知道自己今天必须续签,还要给自己整点幺蛾子,去逞个英雄?
2. 真的要拿同性恋来做文章,虽然我是直男,但我也觉得大可不必。
3. 金天是真的拿古大白当兄弟,事业、爱情都赌上了,大白还要和邻居搞搞暧昧,真就“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爱情插兄弟两刀"。
4. 演戏就好好演戏,既然想要群演配合,你就直白点告诉群演真相呗。
大家直白点不好么。
隔了一天,能想起来的印象深刻的槽点就写这些吧。
嗯,当然了,如果忽略上述所有,作为一个喜剧,笑点也还行吧,印象深刻就是柯基好可爱。
完。
整体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尬………………………………………………………………………………………………………………………………………………………………………………………………………………………………………………………………………………………………………………………就也没有啥好说的……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的超前观影,给桃花岛比心~
怎么说呢,我觉得在当前大陆这个环境,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政治立场肯定不能相比于当下太超前,所以合法伴侣并没有涉及到大陆平权的问题,可佳的地方是给了国人另一种看婚姻的角度,毕竟大部分中国人对于这方面是盲区。
换一种思维,如果一个男主变成女的,那会不会是消费异性恋呢?
我把电影改动一下,把两个男主改成失散多年才相见的兄妹,他们是父母抛弃的孤儿,在外人看来是早已出柜的性少数群体,他们兄妹的身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后面的叙事一模一样。
请问,某些人同样的逻辑是否也适用??
这是在消费异性恋??
豆瓣上我觉得被过分解读了,不知道他们情绪为什么会那么激动,它没有贬低同性婚姻啊,敏感的到底是个人还是电影?
相反男二为了朋友这么做也能展现出二十几年的情谊啊,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啊,再过两周多就是重要日子了,申报大使馆肯定迟迟不给答复,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奔丧,不是重大灾难,官方一定会认为“非紧急”而不给处理。
影片相反把性少数群体的生活生动展现出来了,比如酒吧,这难道不能给国人科普吗?
国内哪个上过院线的电影做到过?
有可能是国内少数群体真的受压抑太多了,我是很不解哈,这个题材的影片能过审是进步是真的。
以前是连提都不让提啊,文化上的平权肯定一步步来啊,何况这是中国啊,无语了今天,明明我以为大家会说这是进步,毕竟中国的影视是绝对异性恋主导的文化,这个片子多少也沾点别的吧?
另外有人说这个电影是“占尽了外国同性婚姻的便宜强调步入异性恋婚姻的圆满性”,这简直是强词夺理,难道他们占便宜就是为了步入跨国异性婚姻吗?
如果说他们是假结婚为了取得永居再和白女交往这样才叫吧?
别人这么做是成全对方有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梦想啊。
就算是抠政治正确也不是这么说的。。。
那么多物化女性的电影都没有这么多差评,反而这个里程碑被人如此抹黑,如果我是一个欧美人,该片唯一值得吐槽的角度就是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涂指甲油、表现娘娘腔),至于消费同志,于逻辑上,情理上,我都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另外那个移民官是gay,酒吧上面的照片是他年轻的时候,这一点很值得细挖,该片的另一个亮点;这里也体现了职业操守,以及平权真正说消费同志的人,才是戴着有色眼镜的
作为一部爱情喜剧片,最尴尬的莫过于——男女主角没有CP感和刻意制造笑料。
不合格的剧本、剪辑造成男女主角的感情进展莫名其妙,从男主对失恋女主的同情到两人产生感情,整个过程像按下快进键,没有足够铺垫,让人觉得突兀,好像两人最终走到一起,也是为了解决男主的身份问题。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影片传递的价值观有问题。
剧情主线是男一男二通过假扮同性恋,欺骗移民官,试图留在英国。
其间,为应付移民官检查,出现很多对于男性同性恋者的刻意模仿,制造低俗笑料,容易引发观影不适。
故事的起因,非常简单。
李治廷因为“梦想”,把自己最大的事情给忘记了。
为了能“合法”停留在英国,他只能和白客“临时搭档”。
事实上,这事儿经不起推敲,只能理解成故事嘛,只是为了营造“喜剧笑果”罢了,至于你笑不笑,那不是问题。
首先,如果李治廷觉得“梦想”非常重要,那“实现梦想”的前提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会忘?
这不是个临时决定,给他留了足够的时间,但是他偏不。
事到临头了,想起了千里之外的父母的“殷切希望”,这个解释,完美。
再看看白客,这家伙事业小有成就,“家庭”也在来的路上。
但狐朋狗友出了问题,一个劲儿的帮忙,把自己贴上去也在所不辞。
这样的“大义凛然”实在令人敬佩,这样的“狗友”能给本人一打,本人也是愿意“欣然接受”的。
但,这“大义凛然”进行到一半,这货忽然“良心发现”了,这事儿不对,应该叫停。
我去,这应该不是霍格沃兹学院派来恶搞的吧。
当然了,这位是“堂而皇之”从霍格沃兹跑出来的,半道出家,做了“功夫熊猫”。
这样貌美如花的“赫敏”,不和故事主角发展一段爱情实在说不过去。
可惜的是,李治廷从头到尾,都没搞明白究竟啥是重要的。
他的脑袋,是个单线程的CPU,一个时刻,只能做一件事情(原谅,这样说,实在有点侮辱CPU了)。
合法伴侣》作为一部以留学为背景的喜剧爱情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叙事风格,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影片由黄磊执导,李治廷、张榕容、白客等主演,讲述了一对好友为应对签证危机而假扮情侣的搞笑故事。
首先,该片的题材新颖,以同性伴侣的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影体验。
影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笑料制造,更通过夸张的情节展现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误解,并在欢笑中传达出对真爱的尊重与理解。
这种大胆且不失温情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一部恋爱喜剧片,在我看来,简直是莫名其妙。
该片以男二为了帮助不把正事放在心上的男主获取绿卡,假结婚骗移民区以获得男主继续在英国居住追逐音乐梦想展开。
总体来说,电影的前半段剧情还算合理和有趣,但从中间开始急转直下,令人作呕。
首先说男主,办签证如此重要的事竟能拖到最后一天再去办,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悲剧。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担当没作为,前半段靠兄弟,后半段靠女主。
幼稚且过分理想主义,明知道被发现假扮同性伴侣后果严重,在父母、兄弟、移民官的多方压力下仍然一边假扮南通一边泡女主?
另,从女主半夜喝酒的台词“如果你不是gay多好”我们可以得知,从现实角度来看,这实则是人们深恶痛绝的直男装gay泡妞。
凭什么在电影里,这样恶心的行径就能被原谅,被祝福,甚至被歌颂?
再说女主,其实在男主的衬托下女主的小问题简直不值一提,这里就不多展开。
若以女主视角,邻居是一对已婚合法伴侣,为何仍要与其中的一位暧昧不清甚至动心。
反观男二,作为男主二十年的好兄弟,无条件帮助男主,被迫假扮南通之后为这都“关系”付出了更多。
有担当,肯付出,选择了假扮南通就明白了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和男主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对cp结婚后完美he,男主与女主结婚再次获得留在英国的机会。
简单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内核不清多方得罪的shit!
既要又要导致既得罪了同性恋群体又让异性恋感到极度不舒适。
最后男主父母认为男主娶了英国女孩是一种家族荣誉,竟显男性视角。
烂片!
烂片!
大大大烂片!!!
说实话,这个片子争议很大。
异性恋群体们,疯狂谴责导演消费同性恋群体,疯狂吐槽,疯狂站立场表示友同发表谴责。
然而性少数群体们,尤其是同性恋群体们,反而觉得有这样一部片子能放开能放映,是一种进步,是值得庆祝的事。
很多看过片子的gay仔朋友们,认为片子拍的非常真实,因为社会其实就是这么看待同性恋的。
同性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躲藏起来,然后来扮演一个异性恋去生活的。
电影中无非是反过来了,让异性恋来扮演同性恋,甚至有gay说:说实话看到这里有点暗爽,因为异性恋们总算能体会到我们的痛苦。
然而这种令异性恋们不适的痛苦,也许在潜意识里恰恰成了他们大骂烂片的根源,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骂,所以要打着友同的标签。
可是,真正的友同人士,会看到同志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会对电影所演绎的更加理解。
影片开始的时候,为了假扮同性恋所进行的表演,其实完美表达了异性恋群体们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而后他们开始反思,真爱是不需要审查的,其实也暗指love is love,真爱与性别无关,不需要审查。
其实,看电影就是看电影,不要带着立场和批判去看,甚至带着反思去看,才能看到导演和表演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为了性少数群体能见度的提高和一小步胜利,我给他五分。
很折磨的观影过程,看了两三次手机,不过没有错过情节。
首先来说说这部剧的优点:1.有些地方挺好笑的。
没了然后说说这电影的槽点:1.看完以后你会恨不得扇所有的主要角色两巴掌,尤其是男主古大白,他值得一场人道毁灭,或者惨无人道的更好。
因为帮女主赫敏赶流氓错过了签证的续签,他不得不和好兄弟金天登记结婚扮演一对假夫夫以留下来,继续完成音乐梦想。
古大白在明知两人一直处在检查官的监视下,就是要和女主卿卿我我搞暧昧,置朋友的前途于不顾;赫敏前期不知道二人是假情侣,在“内疚”中和大白约会、拥抱,做了超出朋友界线的事情,甚至还一脸委屈哭着说“你如果是直男就好了”??
在被金天抓包“出轨”后,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对他说。
救命啊我真的一脸问号,编剧,如果你不是脑子被门夹了很难写出这种剧情吧?
金天这条线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检察官警告他,一旦两人的关系被证实是假的,他会失去现在的一切。
为了兄弟赌上自己和员工的前途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你连自己为了帮朋友留下来假装结婚的事都不跟未婚妻薇薇安说一声?
未婚妻,你电影一开头说爸妈催着你俩办婚礼的未婚妻诶???
你就任由她误会你之前是骗婚?????????
任由她心碎离开???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谁来救救我啊”,对着屏幕挥两拳,不为别的,只为给编剧和导演一个(虚空)教训,让他尝尝什么叫做真正的中国功夫。
期间他还一直默默忍受着男女主的各种危险举动,时不时冷不零丁地在二人单独相处时冒出来像是要捉奸一样,直到最后他坦白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大古问你咋不早说呢?
金天回,嘤嘤嘤我以为我俩之间的默契不需要说的。?
行吧,我要是检查官我真得信你俩是真的?
还有一个很失语的情节,薇薇安为了求证金天说法的真假于是色诱他(还给了白客勃起的部位一个特写🆘),金天心中兄弟最大只好落荒而逃,你别跟我说你俩之前都要结婚了还守身如玉啊?
虽然这吐槽得有点尬,但是你们演得更尬!
更尬!
更尬!!!!!
(破音)还有好多剧情上的傻缺地方啊但是实在太多了说不完了,算了,免得越写越怄气。
2.说下演员?
没想到白客比李治廷比我更出戏,他只要说话的声音一高我就秒回王大锤,而且整部电影下来,可能因为眼角下垂得厉害,老是一副提不起精神闷闷不乐的样子,台词也没什么情绪变化,明明有大起大落的表演桥段,最终效果还不如名侦探狄仁杰这种搞笑剧里好。
李治廷五官还蛮好看的,长了一张一米九的脸,却靠着头发摩丝喷得多翘得高才侥幸赢过一米七的白客一点点(也有可能谁垫了内增高吧),表演勉强算得上不出戏,但是有一点说错勿怪。
我勉强算得上学过一年吉他,刚才百度搜了一下李治廷+吉他,发现他确实是会的吧?
(我晕,我还发现他出过好多张专辑)但是他在里面少数的几个弹奏镜头总有一种慌慌张张不自然的感觉,看的时候以为他本人不会乐器只是装装样子。
张榕容,我永远的贵妃,我看这破烂电影的理由之一,但是看了她贵妃之外的几个角色,都觉得……emmmm,这部电影里依旧是emmmm……最后还剩个女二,虽然她的整容脸(对不起我真的没有恶意但是这真的是事实)并不能做出啥表情,安排的情节也看不出啥表演上的错处,就是希望她以后少演点戏吧。
鲁伯特倒是分外自然生动。
3.本片有两个很重要的表现点,一是英伦风情二是LGBT,在国内银幕上这样的组合应该还是第一次吧?
但整片看下来就只是单纯的元素堆叠,一种为主线服务的噱头。
柯基犬、深色大衣、多雨天气、格子围巾、彩虹旗、同志酒吧、肌肉男海报等等等等,这些仅仅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就只是一张可能不会出错但实在太普通的包装纸,剥开以后更觉恶心。
在LGBT人群多数时间处于阳光阴影下的国内,在规则成谜的审查制度下,这电影对同志群体的刻画是“客观”的,它没有带任何感情地拍摄了关于他们的镜头。
镜头拍下他们调情、跳舞、拥抱的画面,虽然拍得很烂,但就像拍异性恋一样自然。
我不是同性恋,所以我也许没有资格说它没有在故意冒犯或者消费这个群体,但它一定没有要贬低和不尊重这些一直在努力为真爱和真我发声的勇士们。
正派的检察官华生,虽然没有明说,但同志酒吧墙上的照片暗示了他是同性恋,台词中也隐晦地表达了对正视性取向的鼓励,异性恋主角都不是什么好人,同性恋角色却观感不错。
不过不懂为啥同性恋、同志、出轨、gay蜜、“姐妹”都能出现在非常中性的对话里,前面形容着装上的“more gay”却会被和谐成“更加亲密”,好奇怪哦。
写着写着我突然想,金天这个角色会不会本来就是gay啊?
因为前面在逃避检察官审查装同性恋的情节里白客有几个镜头眼神之类的明显不对劲,薇薇安莫名其妙的色诱情节就是为了躲审查的强行解释吧!!!
4.本来还想说一下这电影结构和拍摄手法的问题,但是已经写了一个半小时了还没写完真的好累啊,回忆这部电影比写东西更让人心累,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也能拍出来的水平,真的别去看,求求了。
真爱无敌,撒油拉拉!
喜欢白客哦(。ì _ í。)但是这种....做同性恋题材又宣传玩笑不容忍的价值观....令人反感,即使你不敢做这个题材,所以才略略的提,但这给人恐同的错位感,要拍就拍的有深度,不要什么开玩笑...为什么不拿异性恋开玩笑呢?
雪藏三年终于现身的白客喜剧,张榕容和李治廷恋爱的细节抓到了,有几个镜头确实很有感觉。里面ost也不错,不过对于这个题材来说做到70分也要自动减去50,毕竟挂羊头卖狗肉是不行的啊,最后父母那句娶了外国媳妇有面子让我感觉心挺凉的,何时中国的子女能逃离面子工具人的身份?
虽然剧情乱来、爱情尴尬、笑点膈应,但就「提及英国同性婚姻合法,片中出现了Gay吧、真正的同志情侣,能在国内院线上映…」这几点而言,感觉《合法伴侣》比同性情节若有似无的《寻找罗麦》强些,但和《我盛大的同志婚礼》《嫁我吧,哥们》相比就弱太多了。
白客独自美丽!单方面宣布,金天单恋古大白,妥妥爱的奉献。那独自吞下的苦,那介意受伤的眼神,你说那不是爱情我不信。我当导演为了过审硬安CP好了
当成真的看的话……挺有意思的……
🙄
能理解评论区的愤怒,明明就是lgbtq题材但是充满阉割感,导致俩主角火花几乎为0,求婚那下竟然不是亲下去只是来个迟疑的抱抱就让腐国女律师认为他们是真爱cp简直是瞎了眼,还有部分台词譬如什么断子绝孙那几句令人不敢相信这是2021了而且还出自两个留洋年轻人的口;但也有算是值得称赞的地方,譬如让同性婚姻这一制度和现象出现的很自然并无批判和评论,有些台词明显是鼓励性少数群体的,还有大量出现的gay bar画面,在国内大银幕已属于有点超前了
在给这个片子标注标签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标“同性”,“爱情”还是“喜剧”,感觉没有一点发挥正常的……
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
呃 能挑战这一类题材的还是值得鼓励8虽然后面笑点实在不太行 中间有一段剧情安排的也是emmmm 男女主那边情感根本不对头害 但是还是可以的
三星给锤锤
?????请全体糊烂。
荧幕上异性恋男演员纷纷演男同性恋蹭热度,现实中男同性恋因为性取向丢失了工作、丢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丢失了生命。真是讽刺啊
白客挺惊喜的,很自然的喜剧天赋,故事讲的还算完整,但有些地方逻辑处理的还是不够顺畅,不得不说伦敦的实景拍摄还是很赞的,画面很好,值得一看,总体七分吧
可以说是近年来讲述较为完整的喜剧,导演发挥出色,摄影和剧本的水平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细节安排得很巧妙
跳舞还有那酒吧的情节,和那部法国喜剧《娶我吧.哥们》差不多一样了,希望是买了版权吧,而不是抄袭。
感觉兄弟情谊还是蛮值得钦佩的,但是白客戏份太少了,他的那条感情线看得有点莫名其妙,到是他生气的点确实应该的,毕竟为兄弟赌的是自己的未来跟幸福,当喜剧片看还是可以的。
跳舞还有那酒吧的情节,和那部法国喜剧《娶我吧.哥们》差不多一样了,希望是买了版权吧,而不是抄袭。
白客自带喜感…但是剧情尤其结尾让人黑人问号……
很多人不敢说,其实gaydar全程都没响,同志梗玩过头了而且根本就不好笑,最好笑的是巩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