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Аритмия,Arrhythmia,Aritmiya,Arytmia
导演: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
主演:亚历山大·亚森科,伊琳娜·戈尔巴乔娃,尼古拉·谢雷波,马克西姆·拉加什金,柳德米拉·莫托纳亚,谢尔盖·纳谢德金,亚历山大·斯莫勒克,瓦伦蒂娜·马祖尼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芬兰,德国语言:俄语年份:2017
简介:亚太电影大奖评审团大奖, 奥列格快30岁了,是一名医护,每一个繁重的轮班后,他都喜欢痛饮一场。他太太凯特雅也是个医生,在医院急诊室工作,但是她对奥列格的耐心已经快磨没了,所以有一天,她宣布要离婚,不过他们还得一起合住在这个狭小的公寓里,直到奥列格找到房子。他还发现他的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让他的生活变得更艰难…… ..详细 >
#SIFF21 @SFC二厅
见惯生死却也逃不过日常琐碎带来的厌倦。剧情一次次过于重复,最大的亮点是女人说“我已经安装节育器六个月了”,两个人就坐在厨房里,但彼此之间隔绝有多远?
2018年俄罗斯国家尼卡电影奖的最佳影片获得者,平静写实、导表具佳,值得一看!40多岁的导演,掌控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协调与共鸣老辣,常有闪光笔触。没给满分,因其格局小了些。
几个急救案例对男主的性格塑造不可谓不efficient,女主一上来感觉挺立体,结果成配角了
官僚主义的运作在哪国都一样,活在这样局促的体制里,男主从婚姻到职业,从心理到情感,都暴走失常、分崩离析。最后,还是那份曾被他漠视、忽略、心不在焉的生活和伴侣支撑了他,成了他的心灵归所。我们的心需要靠得更近一些,这样才能理解你胸口里的“不规则”心律。另外补充下男主太可爱了
有两场关键的戏,给剪没了!!!
女人最大的问题还是对男人太宽容了。
上海电影节2018,整体不错,可是我代入了女主,确实也会崩溃掉。。。
感谢结局是温暖的,认真的压力山大更需要有个出口,可能是事儿也可能是人,有就行。男女主都很可爱加分了,原本曲风不是我的菜的歌儿配着电影画面一不小心也能单曲循环了。
在这个狗娘养的体制下艰难活下去!!!
导演想说的我都懂,可是,真的太难看了。
什么烂片居然这么多好评?就是一个平平淡淡,偶尔裸露的破片!真怀疑这些刷好评的都啥眼光!
女性的引子在视角转变后便失掉了,相当于是向观众从负到正逐步完善起主角的弧光,也便是逐步建构起女人对他爱情的初衷。心律不齐的除了这段逐步失调的情感,更是被整个官僚裹挟下人性善良与宏大系统的悖论。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的婚姻,与前路停滞不前的医疗体制,结局遗留下一堆没有答案的症结攒在两人胸中,而前路还是乐观地选择被爱治愈,面向光明。
男主长得像文章 家庭方面不太看得懂跟配乐一样莫名其妙 医护不是机器 同行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另外本片的无菌操作可以被老师拿去做反例
人生的聲音 就是聽從自己
人生真的是过了一道坎 还有一道坎。“我从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轻易 永远的失去你。我不能没有你。还是说我已经失去你了?”抱在一起happy ending。
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2018SIFF
前半部分想说“这就是我不愿意结婚的原因”,后半部分想说“有些人是适合婚姻的,但绝对不是所有人”。总的来说还是太幸苦了,沟通的成本太高, 反复的原谅和解争吵,两样陪伴你大部分生命的东西—工作和伴侣,总有一样要不那么累人才能撑下去吧。
太厉害了,这个内容简介起初让我以为是走什么形式主义的电影,结果第一场戏就成功的引领我进入这个故事,这部电影几乎不像是虚构的,它真实也不是那些有共鸣的细节来引发联想,而是对于微观故事的把控,对于故事密集程度的把控,最终流淌为一段生活。剧本写作是一个理性强度高于感性的工作,但这个电影的从写到导我都感觉到了那种感性之中的敏感起到了超凡入圣的作用,面对这样的表达,我很兴奋,好像自己也能做出来一样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