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说,每年台湾的五月雪都像极了哈尔滨的雪。
五月雪作为电影的开头,我以为它代表的是浪漫的爱情。
可是随着电影的展开我才发现五月雪是萱萱对于爷爷的爱,她想要去看看爷爷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她对于爷爷的印象大概就只有爷爷寄回来的关于五月天的《摇滚本事》,还有五月天的签名。
萱萱的爸爸对爷爷说,回来吧,我们都很想你,或许你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我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很难亲近我的家人们,但是任何时候你想回来我们都欢迎你。
爷爷去世之前手里握着回大陆的票,他说我想回去,票早就买好了。
可是最后他去世了才回到哈尔滨,留下的只有一张过期的票。
其实爷爷是想回去的,也许是他很难再踏出那一步了吧,毕竟自己随部队到台湾那么多年,等能回去的时候回到家乡发现家没了,而自己的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
可是这些都是他不曾参与的。
关于两岸的亲情的离合、相聚、让人泪目。
那一代人经历的离别之苦思乡之痛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关于五月天。
那时候阿信还是个黄头发的少年呐。
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萱萱的爷爷去找五月天签名时,站在台上的阿信看到人群中年迈的爷爷,并向爷爷点头示意(那一刻泪目啦阿信好好啊宝藏男孩子),《纯真》《嘿,我要走了》,《时光机》都好好听。
关于阿磊和萱萱。
阿磊最开始打着阿信的名义和萱萱聊天。
等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也带萱萱到三义看到了五月雪,并找到了萱萱爷爷的住所,最后还带她去看了五月天的演出,萱萱也见到了阿信拿到了五月天的签名。
(三义也很美,古老的铁轨,雪白的花,绿油油的稻田,茂密的森林) 在台北的最后一次见面,阿磊送萱萱回去旅社,然后一直追问她那你还会联系我吗???
萱萱没有回答只是头也不回的跑了。
或许萱萱觉得她和阿磊很难将感情进行下去,她可能想到自己的爷爷最终也没有回到大陆,所以当时想要经营感情肯定很难。
或许两岸的关系也给当时的年轻人们的恋爱带来了阻碍吧,至少在那个时候是。
但是最后在哈尔滨的那个画面,萱萱背着那幅画骑着自行车追阿磊的那一刻,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能够阻隔爱(爱情或是亲情)
08年,在《海角七号》,《囧男孩》,《九降风》等佳作集体发力之后,台湾电影终于有了那么点复苏的迹象。
虽然不清楚这股暖湿气流能持续多久,影响多大,但由它们的出色表现看来,至少发出一个可喜的讯号,文艺片绝不只是亢长乏味的闷片同义词。
它在艺术上获得认可的同时,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一样可以拍的很好看。
尤其是《海角》,它的奇迹不止是超过5亿台币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而是相信以后若干年它都将以一个商业和艺术取得平衡的文艺片标杆出现而备受推崇。
因为它与传统文艺片相比,一点也算不上另类,甚至不少地方不自觉地让人想起以往的台湾电影,比如说“五月”,老少两代人,以两条线索展开的情节,抹不开的陈年伤怀心事,如同历史重演般的离情别绪与两难的抉择。
连镜头下流露出的那抹温情的底色都是相似的。
然而两者境遇却迥异。
这可能是突然兴起重温五月的动力,说实话,很久没看了,特别是毕业以后,那些青春,飞扬,的字眼越来越遥远,所以原先看得兴致勃勃的东西却好像变了味,美丽但不真实。
但也许因此可以真正平心静气的审视这部电影,而不是被美女迷的五迷三道。
电影以萱萱——阿磊作为明线, 一次偶然的台湾之旅,两个年轻人之间产生了若有若无的情愫。
那时正值五月,油桐花开的时节,如同鹅毛雪一般的油桐花翩然飘落,将两颗悸动的心系到一起。
如果电影仅止于此,那么这只是一出电车男的青春简化版。
讲述网络时代下,一个头发蓬松,自卑,有点二的少年如何获得靓丽可人的京剧小花旦垂青的故事。
显然导演的野心并不只是构造一个梦幻童话,这也不符合文艺片一般规律。
于是导演埋下了一支暗线,萱萱为何选择在书店碰面,为什么一个人跑到三义,为什么油桐花下的独自清唱却有着不符其年龄的凄楚悲怆,它都给以了解释和足够的动机。
原来萱萱的爷爷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人。
全片一以贯之有着五月雪譬喻的油桐花正是他之于乡愁的寄托。
由角色的选取不难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一个是台湾最具人气的新生代,一个是内地迅速蹿红新晋女星,这对南北少年组合演绎的恋恋风尘,给人以新意,有助于其拉动内地市场的商业诉求,而旨在促进两岸情谊的主题也符合电影局老爷们的口味。
我们并不排斥主旋律,可是有时如果立意太过献媚,不但倒人胃口,也使电影失之造作,生硬。
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其糟糕在于情绪铺垫不到位,感情爆发又过于刻意。
在回忆萱萱爷爷的部分,影片一直以一种含蓄而且克制的基调,回到哈尔滨,与亲人团聚,场面上虽然热闹,轻快,但仍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屏障,冰冷无法逾越,这是长久分离,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乃至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的隔阂,镜头这时大多运用远景和剪影表达人物的孤寂矛盾,不被理解的内心。
萱萱的爷爷在五月天的签售会上一点小煽情也是到位的,一众处于半痴狂状态追星族当中白发苍苍的老人,阿信对他轻轻的点头以示敬意,大多数看到这里都忍不住落泪了吧。
这手以静制动也堪称高明。
煽情之难正在于必须恰到好处,过或不及都无法达到效果。
片中人哭稀里哗啦,观众却没有共鸣显然不是导演的原意。
然而在末尾处就犯了这个毛病,爷爷带着哭腔着说道,票早买了,我不是不想回去……为点题而点题,深沉内敛的情感被撕裂,只剩下浓重的政治宣讲, 导演过度的自我企图盖过电影本身,充满了说教意味。
比之《海角七号》里,友子拿起信之后立即嘎然止,予以观众无限怅惘,伤感的余韵,实在是高下立见。
据说《海角七号》里面的七封情书全部由导演魏圣德亲自操刀,以其老辣的文学功底,创作这个关于伤逝爱情的典型性案例。
对于男女主人公,它无异于一部反面教材。
笔者的无奈,伤心,追悔,痛苦都感同身受。
因为他们面临的同样的困境,也必需作出抉择。
于是两线叙事有了交集,仿佛跨越六十年光阴爱情顿时有了种宿命般的美感。
双线叙事的好处在于二者可以作为互文式的映照,可惜的是,五月中的两条线索仍旧是割裂开来,虽然冶于一炉,却无法融为一体。
阿磊是个怎样的少年?
做什么都只是三分钟热度,设计服装,练吉他,学画画都是如此。
自己做的不够好,却喜欢对别人发牢骚,无论是帮哥哥的乐团处理一点杂事,还是发掘到了新人自己没能选上。
队友把关键的一球交给他,他却狠狠将球抛向天空,他就像一个没有定型孩子,什么都随随便便,无所谓,对生活缺乏热情。
通常所做的选择就是放弃,怯懦对于他或许是个比较适合的注脚。
网友要求见面,他贸贸然就答应,还可以看出他冲动,不顾后果。
随后到了碰面的地点,又退却了,暗暗的跟踪一个女生,怎么看,都觉的有点猥琐的气质,尾行可不是个光明磊落的举动。
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他不折不扣是个生活的loser。
但是阿磊只有16,7岁,这样年纪的孩子,什么都容易被人原谅,因为青春总是有无穷的变数。
这是青春片常有的套路,无非是要强调他不够坚持这一设定。
可是他如何蜕变的成熟?实在看不出来,暗线的内容解释了萱萱台北之行中一连串的神秘行为的动机,这说得通。
但是怎么在了解到老人思乡之苦后,他突然变得执着,有了抓住爱情的勇气。
一个少年人的成长,或者说这青涩之恋,与老兵的怀乡情结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
老人对故乡和亲人不能割舍又无法亲近矛盾心理,显然不是坚持不坚持的问题。
而且两人所面对的困境也没有可以类比的性质。
导演在这有点生拉硬凑的嫌疑,逻辑性思虑未够周全。
如果感情戏还是点瑕疵的话,这则是个不算小的硬伤,故事没法相互交融,所以综观全片就少了一个实质性的升华与高潮。
记得05年从本片的预告片惊艳亮相,就整天巴望着电影上映。
后来着实有点小失望。
不过凭良心说,“五月”称的上中规中矩。
因为它与常态中台湾电影一样,叙事上一贯拖沓亢长,影像与细节精致而且颇具匠心台湾虽然与香港靠的不远,但电影丝毫没有沾染港片里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草根气息,总是副文人腔调,故事讲的不温不火,没多少波折。
即便偶尔想情节生动点,也很闷骚的样子,比如书店的约会,萱萱和阿磊都遇到个怪胎,阿磊的那个性向应该有点问题,仅仅也只轻笑置之,逗趣而已,乐而不淫,不要你大笑。
但摄影则值得赞美。
哈尔滨的冰天雪地里,我们看到了壮阔的北国风光,火树银花,高高的白桦树伫立在中央大街,覆盖着雪的索菲亚大教堂上飞翔的白鸽,人在这白茫茫的一片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黑点,那样渺小和无力,雪后万物萧条,更呈现出一种寂静辽远的成熟之美,宛若进入沉睡,等待迸发的时机。
而台北的三义仿佛青春的写照,空山中飘落的油桐花,配合计算机技术的后期制作,绚烂之极,缤纷热烈,隐现在群山绿树之间的废弃车道,混合青草味,落叶,泥土,枯枝,和铁锈气息的空气,错落在乡间具有民俗风味的村舍,一丛丛茶树,少年和女孩在其中穿梭腾挪,隐约传来他们的细语和肆意的笑,长发扬起,多柔软的风,抬起头,耀眼的光迷得睁不开眼。
所以即便故事不那么吸引人,但不能否认它有种炫目的美。
萱萱在春风中行走,花树下清唱,谁也不会否认那是美的,因而不管是不是因为刘亦菲看这部电影,只要认真看完,都无法不被她的美所打动。
就像东京日和里的中山美穗,逆着风走在街上,那种美,都脱俗出世,似乎只是不经意的给影像抓住云裳丽影。
所以宁愿相信那次跟踪,只是出于耽美的小情怀,只是善意的希望美多停留一刻,不被打扰而已。
谁也不能否认坐在街角嘲弄阿磊,嘴角掩不住笑意的萱萱很美,就是撅撅嘴,就是咯咯的笑,青春本不需要太多雕饰,不要多少演技,本真就够了。
那一年,她16岁,这样的年纪出演这样的电影可谓正当时。
那一年,还是青春期的我们又在想些什么,也许只是和女友躲在街角啃棒棒糖吧,呃,大概是这样
这部片下了很久..一直没看..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青春偶像爱情电影,剧情就是耍浪漫.直到看到瑄瑄的爸爸在抹她爷爷的照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原来这部电影并不是如开头一样,只是单纯的爱情片..阿磊和瑄瑄约在诚品见面,那里是到台北必去之地了.瑄瑄的爷爷也在那里买了《摇滚本事》之间似乎有点微妙的联系.原来当时阿磊碰掉的就是瑄瑄爷爷买的那本《摇滚本事》..瑄瑄当时对她爷爷离开的背影看了很久..后来阿磊和瑄瑄两人一起去了三义,三义似乎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浪漫的五月雪,有旧旧的车站,有长长的铁轨...瑄瑄为了追寻她的爷爷而来到这里,虽然两人已经不能再见面.两人逃跑到了火车轨上,阿磊脚软,瑄瑄回头拉他..被捉以后,阿磊有很man地自己一个人把事情背起来..阿磊送瑄瑄回去以后,一直追问,你还会不会打给我×3瑄瑄头也不回地走掉,我猜她已经泪流满面了吧..最后他冒雨开机车冲去旅店,也始终还是错过了..从这里,我也隐约感受到两岸问题给现代的我们的爱情带来的阻碍..阿磊后来又回到三义找寻关于瑄瑄的事情,揭开了让我们最感动的伤疤.分离,团聚,陌生,距离,想亲近却像隔着一个大海,遗憾,补偿...瑄瑄的爷爷买书了,老人缓缓地走去了五月天的签唱会...在一群年轻女生之中,出现了他年迈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阿信和他点头的瞬间,我们的眼泪也跟着夺眶而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迟了50年的车票,瑄瑄的爷爷始终没有回家..在台湾还有多少这样的老人,他们身上背负了多少往事和遗憾..我最后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瑄瑄的爷爷当初没有回家?
是回不去?
还是...?
最后,时光机..真的好好听..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好安静一个人能背多少的往事真不轻谁的笑谁的温暖的手心我著迷伤痕好像都变成了曾经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好像真实又象虚幻的情境只是那好不容易被说服的自己藉口又顶不住懊恼的侵袭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真的痛总是来的很轻盈没声音从背后慢慢缓缓抱著我就像你你和我还有很多的地方还没去为何留我荒唐的坐在这里好后悔好伤心想重来行不行再一次我就不会走向这样的结局好后悔好伤心谁把我放回去我愿意付出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对不起独自回荡在空气没人听最后又是孤单到天明生活就是这样爱情不是想象
虽然主演是五月天,但时时刻刻都觉得像是在看苏打绿MV的一部电影啊。
导演还是想要尽可能地讲很多东西,讨好各种面向的观众的,所以在叙述一个带着文艺气息的爱情故事以外,还夹杂着对两岸关系和父辈关系的探讨。
整体的观影体验是愉悦的:青春靓丽的刘亦菲和邋遢酷帅的陈柏霖,附上诚品书店,还有五月天(阿信年轻时候也太嫩了)。
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刘亦菲和陈柏霖不来电啊。
二位的演技都是好的,我真心觉得演的好,但就是没有名为chemistry的东西,让人看的时候总沉浸不下来。
另:石头的演技不错嘛。
总之,如果你喜欢五月天,喜欢台湾的风景,或者想看看美女帅哥休息一下眼睛,这部影片很适合你。
也是因为喜欢刘亦菲的缘故看了的,情节坦白说是有些老套,不过胜在够自然,清新.小妮子还是依然的被很多人评价为没演技,不过那场反跟踪的戏却还是把我逗乐了,原谅她的青涩吧,毕竟青涩才配的上她如今的年纪.
电影《五月之恋》
一周一影,聊聊电影 不知道发什么神经,突然想考古刘亦菲和陈柏霖早年的青春片。
当时,我还不怎么懂事,只记得两位主演绝美的脸庞,今天,我才将这部电影全部看懂。
(本文共26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 《五月之恋》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有点好奇,确实,他就是跟台湾摇滚乐队五月天有关。
五月天一共拍了三部围绕自身乐队的电影。
分别是《五月天诺亚方舟》、《五月天追梦3DNA》以及《五月之恋》。
五月天成为了时代的文化符号
前两部都是以乐队演唱现场为主题穿插故事。
而在《五月之恋》中,电影则有自己的主线,而且还是两条,一下子有了深度,颇为特别。
下面开始来看看梗概吧 故事梗概“五月雪是什么花?
”瑄瑄一直追问阿磊。
瑄瑄(刘亦菲饰)是哈尔滨戏曲学院京剧系的学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是五月天的死忠粉。
当时,已不再是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而是大家都使用E-mail、漂流瓶大胆交流的时代了。
她一直以为自己与五月天有邮件来往。
而在另一边的台北,五月天怎会自己回复邮件,当然是由自己的站长管理粉丝事务啦。
五月天的吉他手石头的弟弟,阿磊(陈柏霖饰)就是管理员之一。
面对瑄瑄,年轻就是拽的阿磊,当然不会透露真实身份,而是冒用五月天队长阿信的名号,这样瑄瑄兴奋不已。
甚至开始手写繁体字的日记,记录与阿信的来往点滴。
京剧班子要到台北演出了。
瑄瑄很开心,她要踏上这片对她而言很特别的土地。
她邀请“阿信”(阿磊)带她到三义、胜兴车站、到一座山间的小屋、带她看五月雪。
刚被哥哥鄙视完吵完架的阿磊无处宣泄,一口答应了。
然而年轻人就是年轻,网友面基也不定个暗号,就相约在诚品书店见面了。
阿磊在书店看了好久,碰上一个鬼鬼祟祟也在偷瞄别人的女生,他的直觉,她就是瑄瑄吧。
还躲在别人背后偷看,撞倒了旁边老人的书。
左看
右看
撞掉了老人的书 瑄瑄等不到人,只好自己乘坐火车前往三义。
阿磊则死命跟踪,终于,给瑄瑄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这张图出自这部电影哦 瑄瑄跟着阿磊到他家,追问为何欺骗她,冒用阿信的身份。
其实,瑄没来之前,就察觉到了阿磊肯定是冒牌的,但是,她也只好当他是阿信,因为她来这里,除了演出,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别的东西。
瑄瑄又拉着阿磊来到三义,来到停运很久的胜兴火车站,闯进山间那一幢小房子里。
瑄瑄看着墙上那副黑白男人的照片,看了好久好久。
一路上笨手笨脚的阿磊怎么也不会想到,戏剧出身的瑄瑄身手了得,翻墙逃跑不畏高,把阿磊衬托成一个铁憨憨。
由于阿磊真的很憨,两个人都被后面的保卫抓到了警察局。
幸好房子的女主人来到说屋子很整齐,没有丢东西,才得以平安脱身。
两个小可爱
看着房间里的黑白照片好久好久 两个小屁孩在一起玩了几天,但是演出终究是要结束的,瑄瑄要飞回哈尔滨了,也要离开这个憨憨了。
这几天沒有发生什么,但又好像发生了什么。
喜欢这种,《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唱片室也有这番景象 阿磊经常发mail给瑄,但从来都没有得到回应。
只收到了那一本日记本,里面夹着一张五月雪的书签。
这张书签,让阿磊又回到到山间的那幢房子。
我小时候不懂事,只记得到这里。
而电影的第二条线才刚刚展开。
开头为什么瑄的目的地这么明确?
一个车站、一个房子、一朵五月雪?
阿磊回到那个房子,问房子的女主人。
原来,女主人的丈夫,不是本省人,是当年随着部队来到台湾的。
他在哈尔滨本身有妻子。
他离开后,妻子才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他后来回老家探亲,发现以前的家都变了,还多了一个儿子,让他有些适应不了。
儿子自己也成家了,有一个女儿,叫瑄瑄。
儿子也常来台北探望这位不相熟的父亲,表示不管你是否愿意回老家养老,我都会好好待你。
老父亲并非绝情之人,只是在这边扎根多年,也放不下。
他时常想念他的孙女,那个喜欢五月天的孙女,也时常怀念哈尔滨的雪。
台湾有一种花,叫五月雪,花落之时散满山间,像极了雪。
在他生命最后阶段,他时常坐在曾经工作的胜兴火车站眺望,时常到山上看五月雪。
他迈着老腿到了台北的诚品书店,买一本五月天的书,倒霉被一个小年轻撞到了。
他到了五月天的路演现场,在一群疯狂迷妹里,突兀的看着,想到底是什么人,自己孙女这么喜欢。
他又制作了一张五月雪的书签,想一同寄给远在哈尔滨的孙女,老父亲还委托教美术的妻子画一幅大大的五月雪,但是没有画完,老父亲就去世了。
五月天真实参演,阿信看到老爷爷惊讶又有敬意
可爱的爷爷 五月天就是火,他们要到大陆巡演啦。
石头抓着阿磊跟他们去,并买好了北京到哈尔滨的机票,塞到阿磊怀里。
阿磊背着那一张画完的五月雪,飞到了北京。
但是瑄瑄此时在南方演出,阿磊並沒有见到她。
于是,他天天都来学院门口,问保卫瑄瑄回来了没有,保卫很凶,说他也估不准时间,多的十天半个月,也有可能明天就回来。
可能是面对憨憨,每个人都会变得柔和起来吧,保卫又是给冻坏的阿磊解放帽子戴,给他热红薯吃。
最后签证到期,磊还是没有等到。
阿磊把那副画交给保卫,交代让她交给瑄瑄,随后就坐车去往机场了。
暖心的保卫叔叔 阿磊在车上,对着窗外白白的一片发呆。
突然,瑄瑄在窗外敲醒了他,车开动了,死活不停。
瑄背着画筒骑着车拼命追赶,眼看追不上,边抽出那副画,拉开。
车上的阿磊看着白白的路上那一朵温柔的五月雪。
菲包好可爱
爱上刘亦菲了 爱情线 台湾的拍摄纯爱功力还是很不错的,淡淡的很纯真。
(同时推荐同样是陈柏霖主演的《蓝色大门》)本文也不对这条爱情主线做过多的阐述。
很喜欢电影里,每个人都可以纯真的去相信。
(说一句,刘亦菲真的很美,很可爱嘻嘻嘻,很多美照都出自这部电影哦。
) 两岸线 如果该电影只是单纯的单线电影,我肯定不会单独写推文。
我认为,该电影能够超脱五月天系列电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后半部分这条两岸线。
不知道是编剧故意为之还是我过度解读,老父亲对哈尔滨的情怀,像极了台湾老一辈对大陆的情怀。
本生于此,但挡不住后来在别处扎根生长。
他留恋着,但也不能放弃新的生活。
电影拍摄当时,两岸文化交流往紧密,大家也视为一体,吐槽着各自地方的口音。
后来也不知何时,中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这对老夫妻,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交换时候的房东夫妇。
为了迎接我和舍友,他们在楼下等到了晚上12点。
已有七十的老爷爷还帮我把很重的行李箱搬上7楼。
有一次,我为了用户访谈的作业,冒昧的询问房东是否可以上门拜访。
奶奶很惊讶,表示很乐意。
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收到交换生这样的请求。
奶奶怕我不认识路,提前很多接我,回答我很多问题,介绍她的家人的故事,老爷爷年事已高,是个权威的气象家,退休也一直在工作,经常到大陆开研讨会。
临走的时候两夫妇还请我吃好吃的鱼排饭。
奶奶说她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没有什么味精,食材新鲜的餐厅。
房东说,台湾很美,但是最美的是人。
我知道,其实不管身在何处,最美的风景,总是那些人。
(图片源自网络)本文为作者原创,请勿转载。
她要回哈尔滨之前一天。
阿磊送她。
她转身离开后,阿磊喊:你会打电话给我吗?你会打电话给我吗?
你会打电话给我吗?
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张士豪的影子突然就站立了起来。
张士豪对孟克柔的坚持、倔强都还在。
只不过走过了蓝色大门的几年后,小士又遇到了另一个心爱的女孩。
电影到这里就该戛然而止的。
这样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关于五月里一场青春的心动。
可是....
由于喜欢刘亦菲的缘故看了五月之恋,感觉这是部很干净的电影从哈尔滨的雪到台北的阳光,从大陆的最北到最南,这中间不仅是隔着那道浅浅的海峡,也不是万里的路,而是子与母融入血液里面难以搁浅的感情。
虽然影片不是重要讲这个东西,但从大陆的年轻人和台北年轻人文化上逐渐的融合可以看出那浅浅的海峡却是那么的短。
这部电影的干净,首先源自于它那简单而不庸俗的剧情,追星族到离乡的浪子,深刻的反映一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不用过多的言语和场景修饰,简单的对话加上轻松的画面给人一种澄澈的感觉,而他的表现张力又如此能感染人,不需要多少英雄和美女,就能在这里找到观众心中的东西。
也许因为年龄的缘故,一些前辈并不喜欢这样生活的东西,比如不喜欢韩寒之类的,但是这只是一种精神形态上刻意的孤立,只要抛开那层东西,也许就会找到那片伊甸园。
台北的夏天,不仅有五月的雪,还有朝气的新一代,和大陆一样,我们共同的爱好唱歌、篮球、网络甚至是京剧。
有这么多的共同,文化上没有谁能够独立
网络的爱情的动力源自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部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曾骗得每一位网络男女都泪洒键盘,如我这般糙汉虽未被骗出眼泪,但也被感动过一把,不能免俗。
当这部网络小说最终被搬上银幕后,我却是兴匆匆进的电影院,兴味索然的离去。
用电影画面堆砌出这个名噪一时的网络爱情故事,让人只觉得味同嚼蜡,从此以后轻舞飞扬便在我心中真的死去。
而后本人又陆续见了几位网友,多半也没有小说中这般浪漫动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原来也只是无奈的真实世界将梦想往虚拟世界的投射。
打造一个动人的虚拟爱情,没有俊男美女是不成的,否则也就构不成动人的网恋故事,要想成功,无论如何两者之间必居其一。
而陈柏霖就是一个帅气的新新人类形象,我没有看过他的《蓝色大门》,但却早已通过媒体的喉舌知道了他的名字,这位台湾小男生的当红程度也是风闻已久。
刘亦菲在祖国大陆的成功几乎就象陈柏霖一样,如同刹那间的风生水起。
当两位俊男美女相遇,他们便在电影《五月之恋》中纯纯的恋了一把。
《五月之恋》原本令我提不起兴趣,我只怕又是一出落入俗套的痴傻爱情戏。
但看到制片人中的田壮壮的名字,我方才改变了决定,用心看完这一部电影。
田壮壮在我眼中却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值得尊敬的,他虽然没有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名声和成功,但直到现在仍然能如此执着于毫无功利的艺术路线也唯有他了。
对于中国独立电影的支持,对于多元化电影风格的包容,更彰显出他自身的大师级的气质。
如《五月之恋》这样的青涩爱情的题材多半逃不出商业的范畴,但若用心看罢,其中却有着不一般的清新之风,并不流俗。
它总不同于张艺谋那样将商业电影包装出一番艺术,毕竟形式的极至仍掩不住骨子里的商业气味。
影片的故事极自然且简单,没有刻意地营造出若干的浪漫情节,有着岩井俊二式的淡然的纯美。
这是关于新新人类的新时代爱情,一个台湾的阿磊,一个大陆的暄暄,从哈尔滨到台北,好似双城的故事,让我想起陈果的《榴莲飘飘》。
故事是如此的现代,有着五月天的青春歌声,但却不能忘记传统京剧的古典之美,将古典与流行的溶合,这是一种跨越代沟的真诚。
导演徐小明延续着台湾纯艺术的细腻风格,将阿磊与暄暄的网络情缘表现的平淡而真实,徐徐展开,没有矫揉造作,每一个静默的镜头之下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感,总会将你打动。
含蓄的情感是台湾电影的标签,平平淡淡而又不经意地令人煽然泪下。
在阿磊与暄暄的纯纯的爱情主线之下隐藏着的却是一份尘封的亲情,关于台湾离不开的总是两岸情节,老人们的乡土之情。
影片回避了政治,回避了敏感,但是从片中却可以看到对两岸交流的认同之感。
我想着陈 水扁为什么不愿“三通”,只是因为两岸的交流会使台湾独立丧失民众的基础,血终浓于水。
为了此等目标而定的政策之于他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他终究是怕的。
对于人物的刻画,导演徐小明尽管着墨不多,但也将阿磊这样一个有着新新人类通病的男生形象勾勒出来,聪明却不务实。
与暄暄的相遇,为他带来了不少的改变,他开始关注一些他漠不关心的东西,被一些情感所打动。
从哈尔滨到台北,从台北到三义,又从台北到哈尔滨,故事在徐徐的展开,情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
刘亦菲饰演的暄暄清新动人,为暄暄与阿磊的故事在平淡中注入着活力。
各种情感的汇聚,使影片并不再是单纯的爱情,素未谋面的父子亲情,又或者是石头与阿磊的兄弟亲情,为五月的清纯恋情添加了不少佐料。
也许是受侯孝贤的影响,电影的节奏是缓缓而进的,故事没有大的起伏。
三义的油桐花就像五月雪,而哈尔滨的雪景却如此真实,唯美是影片舒缓的理由。
导演徐小明让我记住的作品只有《少年口也,安啦》,但是足矣,一个有功底的导演就是这样来把握一部原本商业的电影,但却看不出商业的功利味。
而且切实地把握住新新一代与老一辈的不同心态,足见他的用心。
《五月之恋》就是这样一部不需要大红大热,但却不会令你失望的电影。
-你知道五月雪吗?
-我只知道五月天!
一段清纯的故事就这样从网络上开始了,一段和台湾乐队五月天有关的故事女孩喧喧是一个在哈尔滨学京剧的孩子,青春俏丽有灵气男生阿磊有些年轻气盛,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他是五月天里石头的弟弟,帮乐队做网站喧喧象很多年轻的孩子一样,喜欢五月天,喜欢主唱阿信而阿磊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就是帮五月天给歌迷们回信就这样喧喧和阿信慢慢交流起来,到了五月份,喧喧在的剧团到台湾去演出她约阿磊陪她去三义看油桐花,那纷纷扬扬落下的花朵就是传说中的五月雪两个人约在诚品书店见面,阿磊却不敢相认,只能跟在后面陪她去三义在回来的路上,喧喧终于认出了阿磊,两个人有些尴尬,但却慢慢相处着后来阿磊陪喧喧去寻找她爷爷的足迹,在特别漂亮的景色里阿磊渐渐爱上了喧喧,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女孩就是舞台上唱念作打的花旦这时候,喧喧离开台北的日子也近了,她留给阿磊一本日记全是她在哈尔滨的时候,想象自己身在台北的心情忠孝东路,诚品书店。。。
一切离他那么近,可她却渐渐走远阿磊沿着他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去穿起喧喧的故事原来她的爷爷是从大陆过来的老兵,一直想回家却再也回不去了他一直喜欢油桐花,就因为花落的时候象是老家的大雪天爷爷去世之前,知道喧喧喜欢五月天,还特别跑到台北去要他们的签名呢很快冬天来了,阿磊想念喧喧的心一点没有改变五月天也要到内地巡回演出了,阿磊跟着他们来到了内地,特意去找喧喧他看到了北方的大雪,看到了美丽的索非亚大教堂看到了很多像喧喧一样在冰上骑车子象是走路一样稳当的女孩子可是他没有看到喧喧,等啊等啊,终于在离开的那一刻喧喧骑车子呼着热气赶来了,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故事很简单,贯穿其中的是五月天的歌曲,就是一部音乐电影吧演员都很漂亮,景色也好,其他的没有什么了我也是很喜欢台湾的,很清秀的男生,很精致的景物,很人文的商业呵呵,所以我找个男朋友是说闽南语的有机会,等收回台湾了,一定要到那片土地上去看看
只是为了看脸,刘亦菲和陈柏霖都长得好看
忽然觉得陈柏霖好适合这种片子
我如此喜欢这些初恋类型的电影 可能就是你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很不想在乎你 因为我应该在乎的就是实实在在在我身边爱护我的人 我应该为他们而活 而不是那个都不愿意为我做出任何尝试、牺牲的你。可是我又在想 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断了联系 你至少能来看看我。但还是那句话 新地方我想给自己新的机会。
这电影很无聊,唯一可看的是台湾的风景。那时的阿信很CHOU啊。
又一枚粉丝电影
有点做作
回头来看,其实男女主角之间的故事就是两岸蜜月期的缩影嘛。至于勾起两人缘分的“五月天”,不正是那个千禧年前后串联起无数青年记忆的台湾乐坛吗?只是最终有关那个时代的一切都过去了,了无痕迹;而那个不谙世事的新人女主,也早已戴上了“神仙姐姐”的桂冠,坐稳了内娱的头牌。
电影的整体风格,穿插在电影里面两岸人的感情都很动人。刘亦菲和陈柏霖的演绎也很自然。很纯粹的一部作品
电影后面的主题挺不错的
靖宇街老房子里面的故事是唯一的亮点!故事的底子其实是好的,没拍好,两个主演也太弱了。。
亦菲很美,角色很纯,电影很商业...2005
剧情太傻了,女神再美也只值一星
我不管,我就给10分
刘亦菲的招牌肉脸一直那么可爱 消磨时间的神器 我一边放着 一边洗衣服做早餐吃早餐 洗碗 整理各种文档…… 然而 我还是很喜欢嗲嗲的台湾腔 所以给了两星 ^ ^
04年的夏天 ,我的初一暑假,偶然地看了这部电影,对剧情已想不起了,只是记得刘亦菲很美。
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
太怪了,不管是里面女主角会轻易和网友见面从而引出全片的动机,还是五月天参演这部片这件事。单看里面刘亦菲的片段还是养眼的,算是合格的青春萌动表演;但占比太少了,到后面引出两岸历史这种看似「深度」的表达则完全割裂……讲道理你们好好地让男女主放开手脚谈100分钟恋爱,会给这个世界留下更珍贵的镜头,以及更高的豆瓣评分。这三星全是冲着当年刘亦菲的珍贵影像资料给的
一星给陈柏霖可爱大男生,他太适合演校园帅哥了,另一星,给大陆台湾断不了的亲情
看到最近这片子好像还挺火就去看了一下,刘亦菲演这片的时候应该年龄不大,但是这片子我觉得可以排她电影作品里的前几,两位主演颜值不用说,演的也都很清新,很自然,片子的立意很好然后文艺气息很浓,画面也很美,我本身就很喜欢看文艺片,然后这个片子看似是在讲两个年轻人的故事,实则以小见大在讲两岸,真的很棒,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很多作品都喜欢通过一些苦大仇深的表达来传达一个宏大的主旨,但是这个就是讲两代人的故事,年轻人追星恋爱什么的一些很小很普遍很简单的事情,感觉是没有什么目的性的娓娓道来,但是就能让观看者意会到这样一个很大的主旨,还蛮绝。而且这个片子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是放到现在看也是完全不过时,感觉如果现在上映口碑也会很不错。
唉,太平淡,这也能叫电影?大连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