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电影院西单店 LUXE激光厅 和老板娘和她妹妹不知道该干嘛了,只能打发时间请他们看电影,结果就买了三张单价人生第二贵的电影票,发现首都电影院厅的座椅颜色都不一样,貌似是按照位置不同定价,这倒是同步英国。
说回电影本身,奇烂无比,或许是因我付出的票价过高,300多看了个这种垃圾,所以更加放大了我的情绪,但这部在看前本来就不太感冒的题材和故事,再加上其与林超贤前作两个《行动 》的反差巨大,使得这部无论如何营销、重新剪辑,失去了贺岁档的光环,它都注定扑街地血本无归。
缺点我可以说出一万个,救援这个题材个人就觉得挺无聊的,很难作为大银幕电影拍得好看 ;一味的堆砌动画质感的特效视觉奇观,还不知廉耻的引以为傲;强行想复制《行动》系列搞一个无聊的各司其职的小队,结果人物一个都没立起来;强行为了人物乱编的可以在任何一部电影中看到的无聊的故事;尬到想骂人的慢动作耍帅;强行想渲染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片式配乐,连春晚的歌都比它好听,实在是听觉垃圾;彭于晏沦为卖肉卖屁股的工具真是悲剧。
直接导致我整场昏昏欲睡,这可能是我近期睡的最香的一部电影,更加形成反差的是一到救援,廉价特效和死人这些导演自以为卖点看点的场面我就不自觉地睡着,军乐一毕我就醒了。
全片唯一的看点就是那两个小孩子,尽管笑点也很老土套路,但哪怕是大人的话从小孩子口中说出,这种反差也还是让人讨厌不起来。
看完了,怎么说呢…比《姜子牙》好一点。
整个片子的感觉非常割裂,仿佛在鸡汤中掺杂着救援,然后“紧急”的感觉也不十分明显,废戏很多。
男女主的感情戏加的毫无必要,并没有起到任何升华的作用。
完全不如加给蓝盈莹的角色,毕竟她的对象在任务中死亡了,该有点撕心裂肺的感情迸发,但是它没有,它轻飘飘的就过去了。
每当我看到明显以往林超贤的场面,觉得这片子好看起来了,就要搞点鸡汤……这让我不明白,我的情绪落脚点该在哪?
还有张国强的潘主任,您能不能说点人话?
您那是指挥的样子吗?
一说话就打官腔,我宁可听彭于晏的台湾腔,至少听着顺耳,情感真挚。
废戏如下:比如说辛芷蕾角色的人设“严格,一板一眼”在里面就没有被体现。
有一个人离职,这场戏也没有啥意义。
彭于晏角色的小孩,一个拉男女主CP的工具人,而且CP的感情毫无增温过程。
王彦霖角色在演习事故后和另外一个男生抱在一起也就到此为止,他们的拥抱并没有给救援队的兄弟情起点缀作用。
相较于《红海行动》的“一快遮百丑”和“在行动中塑造人物”,号称7亿成本的《紧急救援》节奏缓慢,故事冗长。
两种执念——展现四场灾难、文武双全,造就了今天的糟糕呈现。
从更深层来说,电影能够展现,且极力展现的内容,是正确叙事的一部分,有点“丧事喜办”的味儿。
这点出息,做不好电影。
我宁愿相信林超贤是拿7亿人民币玩水和火,为以后拍片打个工业基础。
1.瞎拍《紧急救援》漫长得像两部电影。
第三场迫降飞机救援完成后,我在黑暗中搜索不知道放哪的手机,准备一会儿离场,结果电影迟迟不完,甚至开始了新篇章。
主人公在一个ending式的结尾之后,突然首次出现心理困境,并在一幕之内火速突破枷锁。
我有限的观影印象中,主角们往往在电影开始或者至少前半段,就会表露出自己的困境,在电影结束时困境会有一个结尾。
像《紧急救援》这种在结尾出现人物困境,并在结尾立刻解决的电影,好像还是第一次见。
这还不能叫反类型,应该叫瞎拍。
困境也没拍好。
彭于晏(代替角色名)因同事死在眼前,自责、愧疚、做噩梦,进而怕自己在救援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害死别人,属于职业属性造成的创伤,需要降低负罪感、恢复自信心。
(有心理创伤,应找专业医生,寻求科学治疗)然后,他儿子得癌症了。
他老婆以前也是得癌症死的。
这个安排特别模糊焦点,“职业创伤”突变成“命运”。
他重回战场,不是因为治好了创伤,而是有点“不服气”“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思。
且“命运”的困境如此极端,他拯救了那么多人,自己的老婆却早早病死,儿子恐怕会夭折。
“好人没好报”,这是能够击垮一个人的巨大精神打击、情感打击,倒也可以相信这个人最终没有心理扭曲/崩溃且被激发斗志,但不能相信他的痛苦会如此草率。
去掉儿子患癌,直接拍灾难发生,让彭于晏临危受命、咬牙上阵,也比现在更有说服力。
已经没有篇幅的情况下,让儿子强行患癌,难道就是为了手术和救援的交叉剪辑?
大银幕上罕见开颅手术,也不能证明这段戏有必要。
考虑到《湄公河行动》的少年毒贩,和《红海行动》中的少年狙击手,怀疑林超贤是不是有伤害小孩子躯体的癖好?
掀天灵盖那段过于R级,小朋友请勿观看。
2.废戏、烂戏林超贤说自己是记者出身,追求真实,扬言“(《紧急救援》)文武兼备,两方面都很齐全”,“想让大家知道救捞人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我这两只眼睛没看见真实的烟火气,倒是看见了下三路屎尿屁。
拍小孩子在厕所拉屎,拍大便落水的扑通声,拍彭于晏抱小孩抹了一手屎。
(在影院看到这段,生理性恶心)这不是生活,是闹剧。
全片动作戏和文戏完全割裂,完全两种风格。
动作戏紧张、真实、严肃,文戏松散、虚假、浮夸。
动作戏包括四场大型救援,一场直升机事故,混剪训练。
文戏包括,男女主角爱情线,同事婚纱线,父子亲情线,主角儿子交友线,主角儿子生病线。
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贪多嚼不烂。
去年《紧急救援》进入宣传期,林超贤就一直释放信号,《紧急救援》比《红海行动》更好,后者“文戏空间没那么大”。
OK,做个文戏上“道具”的对比。
《紧急救援》拍到队员们的物品架时,十分刻意地在每个人的架子上都摆了一件私人物品,仿佛这是救援队的硬性规定。
彭于晏拿的是一只魔方,后来还教过辛芷蕾。
《红海行动》也有一个关于爱情的道具——糖。
石头作为全队最高大的男性,爱吃糖。
这颗糖连接他和佟莉的爱情关系,他临死之前喊疼,佟莉费劲剥开一颗糖塞进他炸烂的嘴里,那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
《紧急救援》里辛芷蕾拿着两个魔方若有所思的时候,我心里直喊,别在这水时长了。
《红海行动》是给戏份,即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节奏跟全片韵律一致。
第一场动作戏,观察员李懂往机舱里躲,描边射击。
狙击手顾顺嚼着口香糖登场,挑衅李懂。
张译转告前狙击手伤情时,隐瞒了一些信息。
海清饰演的记者,自己车炸了也不退缩。
这些都是在开场交代的,都影响了剧情走向,和后面的情节息息相关,叙事效率极高。
反观《紧急救援》,删掉辛芷蕾秀架子鼓、儿子主动给自己找后妈、蓝盈莹刷老公钱买婚纱、残疾外国女性致歉,对整部电影也没什么实质影响,不知道为什么三位女编剧,竟然能写出这种脑残偶像剧、廉价电视剧的味儿。
与其把笔墨给小男孩的CP线,不如写写那个付赔偿金辞职的副机长,我可太好奇了。
还删了好多父子戏,导致“唱歌”没头没尾,初剪是不是得有5个小时?
3.大国叙事要说最近几年真正“文武双全”的灾难片,印象里有3部:《勇往直前》《萨利机长》《深海浩劫》。
能让人体会到什么是屏住呼吸,什么是击中心灵。
影片的摄影指导鲍德熹,曾经在采访里表示,《深海浩劫》(墨西哥湾的石油钻塔爆炸)跟《紧急救援》比起来只是个“前菜”。
林超贤说《紧急救援》四场救援戏,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单独拍成一部电影。
之前有版剧本是两场大型救援,他不满意。
有点傲慢,太看重场面。
卡梅隆在Windows98诞生之前,用特效沉了一艘泰坦尼克号,是为了讲两个年轻人的爱情。
拍出4组大型灾难场面,拍不出立体的人物和情感,还觉得可自豪?
推荐林超贤看看《勇往直前》,了解一下什么叫“救援人员也是普通人”。
还有《深海浩劫》,看看彼得·博格是如何用严肃的笔触,反思墨西哥湾漏油这场人祸。
以及《萨利机长》,一个平凡人成为英雄后的自我救赎。
感觉林超贤以前很愿意,也能够拍人和情感,为什么这次要彻底放弃?
《紧急救援》所呈现的单薄,似乎也是共和国同类影片的特色。
灾难怎么发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最美逆行、壮烈牺牲。
博纳的另一部《烈火英雄》,把特写镜头推到消防员烧伤的脸上、烫烂的手上,要催泪,要感动。
媒体跟着写营销稿,口径是“原型事件更催泪”,要点脸吗还?
不怪你们。
拍拍逆行者,可能是电影回忆、讨论某些事情的唯一角度了,有时候连受害者都不能拍,遑论始作俑者?
只希望你们拍的时候,多点真诚,多点人的视角。
内地电影都这个鸟样了,还想退到哪去?
从台词到剧情到人物,无一不透露着无聊和浮夸,林超贤你怎么了林超贤。
“如果不放过我,我就要斗下去”“还剩一口气,那就是勇气”2020年了,小升初作文都不会这么写。
牺牲的预告就是来一场情感告白,生存的希望就是孩子化成天使伴着极光唱一首莫名其妙的歌....看之前大概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评分和影评,以为这电影起码像机长、烈火英雄这类,能看还挺好看(对的,这么宽容的我,只要情节流畅我都能接受)但是!!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过最难看的电影了,彭于晏脱光了都救不过来,上一部这么难看的还是《急先锋》。
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人夸好看,夸场面宏大,夸感人,那就求求这些人,快来骂醒我吧。
不然我就全赖你们这帮辣鸡水军买评分买评论,让我看了这么一场融合爱情亲情、涉及天上人间的、辣鸡救援恐怖片。
林超贤是特别的专业。
拍海上救援的戏,都是烧钱的实景。
这都是巨烧钱的。
但是,林超贤真的是不擅长文戏,而且怙恶不悛。
明明不会,也不服,也不学。
就这么硬干。
演的都很硬,尬演,尬聊。
想靠文戏串联四段大视觉救援戏。
结果真是灾难。
铺垫队员婚纱照,明显想置他于死地,最后真的做到了。
彭于晏依旧金刚不坏之身。
而且还遗传。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幻觉。
还是我对辛芷蕾有刻板偏见?
怎么觉得她演的那么糊弄人,那么水呢?
看她演《绣春刀2》也没那么水啊。
本来跟彭于晏就没什么CP感。
这么硬加感情线真是瞎整。
最后我只能说:“清点糟蹋钱吧,7个亿的制作费用是认真的吗?
”
最需要理性的职业 每次出任务都感情用事 跟傻批一样 你以为观众会买账?
别人的命比自己儿子 女朋友的命重要?
救人如果不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就是傻批还有开颅手术也能拍出来?
导演要恶心死谁?
垃圾!
垃圾!
垃圾!
看到每段开头就知道结局 从来没这么无语过!
还不如看隔壁土味喜剧!!!!
我应该能算很重度的动作片迷,枪战也很喜欢,战争片就差点,但也算OK。
但我非常讨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包括他之前拍的那些《线人》《证人》以及运动题材电影,都是类型片里最套路,最乏味的东西,这些等于是把动作枪战类型最有趣的部分都仔细的剔除了,而林超贤做的就是这个工作,这跟早年的那些飞虎队题材的港片完全不是一回事。
类似思路的,当然还可以包括刘德华主导拍摄的好几部枪战片,就是在香港把枪战变成战争片,但说实话,真正敏感,有趣味,有幽默感的从业者,是不会费尽心思做这种“无聊”的事情的。
而《紧急救援》更是集大成中的大成,三段式的最偷懒剧作模式,相信如果不是为了应付审查,这种电影完全不用编剧,甚至连现场编剧都不需要。
我不知道有几个所谓的动作片迷,会真正敢于承认自己喜欢上述电影,就如同如果你喜欢港式赌片的话,你会好意思说喜欢《澳门风云》系列吗?
《紧急救援》就像是把什么中国机长,还有让黄晓明能二度荣膺金鸡影帝的《烈火英雄》放在一起,又拍了一遍,如果说这边也想把危险行业职场电影都拍一遍的话,应该也没剩多少可拍了。
这边真的有挑战常识的传统,就是认为剔除了最基本有趣东西的电影,还会一直受到热捧,事不过三,《紧急救援》应该大赔吧,不管这份亏损实际上是由谁来买单,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硬着头顶,缩小预算还拍?
其实这让我想起袁和平的话,访谈中好象是让他点评内地一些武打片的感觉,他说还是要好看,不好看的话,过段时间观众就会厌了。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观点,这就是最简单的常识,但在这边,无论是哪个领域,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有人在挑战常识。
而八爷所提到的不好看,应该也包括徐浩峰的武打片吧。
说句实话,我极为讨厌他的电影,甚至还包括他的小说,也对《一代宗师》能得金像最佳剧本,极为愤慨。
他完全是在挑战常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如同赤脚医生,江湖骗子一样所谓的拳理上,他和马保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而且我想对于他武打片吹捧的那帮人,都什么人呀?
那应该都是国产文艺片,死都不放一个屁的那种电影的拥趸吧?
邵氏武打片曾经风光一时,现在肯定已经过时了,除了重度影迷怀下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因为一招一式打得实在让人感觉太累太乏味,但林超贤,徐浩峰的电影比邵氏武打片还要乏味无聊“恶毒”一百倍。
看完都过了一周多了,终于想起来给他评论一下了,唉╯﹏╰,不得不说,真的有点失望。
为嘛我最近看的电影,第一句都是有点失望啊,要死……可能是我太期待红海行动的导演和彭于晏了,万万没想到期望太高就是失望了吧。
其实一细想,我已经看过很多部这个导演拍的片子了,有《破风》、《红海行动》,还有就是这部《紧急救援》,同一个类型的片子看多了,总会有些疲惫,但这个导演还真是我行我素,一直都没有变过,也的确没有失望过,除了这部。
也不知道是我终于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开始疲惫了,还是这片子真的有问题。
相比较《红海行动》的紧凑和纯走故事线的剧情来说,这部片子的元素则是将感情和事业杂糅在一起了,这对于一个也不知道算不算擅长感情戏的导演来说,还真的很难把控。
丧偶的父亲与儿子相处,还有专业能力够强的女机长,按理来说,元素够多,应该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但最终把着墨点放在了儿子眼睛出问题上,我总有一种前面的铺垫很……累赘。
毕竟刚开始我以为是父子亲情元素,然后出现女机长,我以为是爱情元素,再后面孩子出问题,又转回亲情线,我希望看到的紧急救援的各种专业场面也只不过是男主爱情、亲情的一个催化剂。
片子中,我看到了很多的救援,有高空峡谷,飞机坠海,油井爆破等等危难中去救援的事例,但太多了反而杂乱,而导演还加上了亲情和爱情线,对一部电影来说,元素过多就容易模糊焦点,也容易让人不明白故事的侧重点。
亲情和爱情没什么不好的,但你完全可以拍一个爱情片来完美渲染,中间穿插救援就好,这个主题就很鲜明了,而不至于以紧急救援为名。
本来不想提的,但提到女机长,我还是想说一句,刚开始我以为女机长的出场如此专业,后面肯定有非常值得书写的部分,但除了峡谷中,我并没有看到足够体现专业性的部分,后续她也一直都是以一种女性友人的身份存在,比如对孩子很好,喜欢男主,鼓励男主等等,而很少体现她的专业性,那我觉得她这样的人物设定就很多余,像是在故事中点缀的花瓶,就像害怕种族歧视必须加一个黑人演员一样,害怕说职业歧视,才加了个女机长一样。
我相信各行各业都有很出色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必须要比男性更出色才能在各行业立足,我不相信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部分,既然出现了这样的角色,除了编剧导演没有好好挖掘她背后的故事以外,我觉得没有别的解释,否则就是生造了那么一个人,原因嘛,无非也就是上面的理由了。
还有最终孩子生病,父亲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必须冲上战场去营救,我可以理解导演的想法,中国有太多这种无私奉献的人了,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和推崇。
毕竟如果救援队伍中少了一个人,这个救援队就无法执行任务的,我觉得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吧。
别人的命是命,哪怕你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但亲人的命总是命吧,亲人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可或缺,没了自己就不行,所以无法陪伴亲人必须亲上战场,可这是对你伙伴的极度不信任吧。
你的伙伴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吧,在中国,英雄主义是没办法活下去的,每个人都应该只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少了一个,可能会出问题,但至少总有替换的螺丝可以上吧,所以还是不太能理解拍出《红海行动》的导演,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剧本来描述紧急救援。
毕竟《红海行动》当时可是跟《战狼》做比较的(其实是拉踩,含蓄点吧),很多人认为红海行动才是体现中国团结精神的片子,不像战狼那么英雄主义来着。
所以对这部片子,我真的有很多的失望。
回过头来再看,我发现一个规律,林超贤导演很欣赏彭于晏,彭于晏也的确非常棒,无论是体型还是专业能力都很出彩,但这两个人只要一合作,这片子就扑,玄学这种东西还真是难以言喻,我觉得不得不信邪,导演你以后还是认真考虑下吧。
还有,剧本好好挑一下吧,如果喜欢这种刺激的片子,就少一点感情戏吧,亲情和爱情点缀一下的那种,期待导演未来的新作。
满怀希望而来,平平淡淡回家节奏平缓,没有灾难片该有的紧张刺激,也没有逃出生天的欢呼雀跃。
对林导期望过大。
1. 节点带不进去。
三段式:一次救援-介绍人物,主要人物理念冲突;二次救援-配角出事,自我怀疑感情加深;三次救援-主人公大彻大悟,绝处逢生。
2. 几号没有情感共鸣。
几乎没有被触动到,呈呈(王彦霖)在海底牺牲;高队(彭于晏)在船底被困反转自救成功;聪聪手术不顺利(那个手术过程有必要吗?
反感)。
唯二有共鸣的地方是,呈确认牺牲,高方白几人在甲板上呐喊,可能因为在生活中是被留下的人而有的共鸣;方队(辛芷蕾)在高队被困船舱时的呼唤,特别是前两句“高谦”,蛮戳的,像被扎了下。
3. 最喜欢的桥段是个插曲,公路滑坡,激流中救援油罐车司机,节奏快,人物个性鲜明,成功救援。
虽然最后有槽点。
ps:虽然定位香港,但彭于晏的口音有点别扭总体,不推荐。
喜欢灾难片的同志👉真实比想象更精彩
空中浩劫 第二十季 (2020)9.32020 / 加拿大 / 纪录片
棒透了…當今中國場面最為浩大的災難救援片了,8億人民幣的預算,場面完全拍出好萊塢的水準,4大救難場面,從鑽油井,到懸崖急流,再到空難救援,以及最後的運輸輪救援,場面一次比一次升級。
災難題材好萊塢常拍,但是災難救援題材好萊塢不常拍,畢竟執行起來相當困難,但是林超賢做到了,災難場面爐火純青的調度堪稱林超賢當今作品的集大成,《紅海行動》看到後面讓人審美疲勞,《緊急救援》在每場救援之間所穿插的文戲是富有人物情感的,彭于晏與小兒子的父子互動非常好,林超賢在怎麼像麥可貝,他的文戲功力還是有一定水準,看豆瓣有人說整部片被文戲拉垮,我只能說我不予置評。
撇除開頭因為片長考量而刪減的前戲,直接進入救援大場面,而導致人物情感欠缺鋪陳而扣分外,《緊急救援》是一部無論在技術面以及劇情面都有一定水準的商業大片,空難救助場面是4大場面最佳,林超賢把空難救援拍的太逼真了…特效非常給力!
彭于晏在這部片帥炸,應該是繼《湄公河行動》後最好的演出。
把救援片拍成了战争片的既视感,当然特效打个折扣,要再能做好点就完美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聪聪竟然没死?如果死了,与天斗的主题就升华了
隔壁小彭饰演的孙悟空不满命运安排与天斗法,殊不知被佛祖打入轮回成为救援队员与命运再次大战五百回合
有时紧张,更多套路
呃 除了救援都很尴尬
从影院出来,内心连连感叹“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海上应急反应特勤这个职业太令人敬畏了。虽是主旋律电影,也是合家欢结局,但节奏紧凑,场面宏大,特效逼真,四段营救故事让人从头紧张到尾。彭于晏首次出演父亲,也有不错的父子情感呈现。看到彭于晏全裸洗澡把屁股对向观众的长镜头时,我后座两个女生惊呼:“值了!值了!”
以后做院线电影都得是半个动画导演
文戏堪称灾难级别,同行的人看得坐立不宁。但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这类题材配乐永远都要从头高潮到尾——这句话我是要在每部国产主旋律片下复制粘贴一遍了么?P.S.多颗星给彭于晏父子的身材与可爱。
看完全场鼓掌,这是给予每一位救援员的掌声,感谢你们冒着生命危险的付出。林导的又一部佳作!
林超贤主旋律红利吃上瘾了,全程惊叹于紧急救援队的通信设备如此牛逼,上刀山下火海也不会中断。结局让男主牺牲应该更符合现实,而不是主角光环上身绝地开挂。节奏还不错,救援场面挺抓人。
一部商业大片(还迎合了这几年主旋律吃香)撤出最赚钱的春节档,难道是网传的试映口碑不行?看完点映后发现,还真是,主要是因为湄公河和红海行动拍得好,所以这部就严重退步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改编得都对不起真实事件了!
武戏好看,文戏比武戏更哈坎,其中一些设定不太能get到。在广州一家戏院看的,以为是老工人文化宫风格,但里面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很冷,这应该是我看过最冷的电影了
林超贤和彭于晏可以说是真爱CP,但不可否认每一次他镜头下的Eddie彭都是最帅的。这次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同时首次出演父亲惊喜十足,亲情线实在是太好哭了。每个看似无畏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牵挂和脆弱,彼此体谅彼此尊重,英雄也是凡人。敬我们最可爱的中国英雄!
彭于晏身材真好,每次都忍不住大赞他的自律!海陆空都拍了一大遍,光从视觉感受上看,这部电影的体验值绝对一流,肾上腺素飙升。救援场面让人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拍的太紧张,适当加入的家庭戏不小心就戳到泪点。这个题材值得所有人去看,记住那些始终在奉献的人。敬我们最可爱的中国英雄!
主演都蛮好的。剧情和cg好拉胯。后面主角死了更科学也更升华吧。不说别的,脖子扭成那个角度还不死?你和一枪打死几个惠子的抗日神剧有何差别。
哇求求林超贤不要再拍文戏了。在我觉得男女主角可以kiss和hug的时候,她像政委一样语重心长。两个小孩纸,像背诵课文。彭于晏,还没到适合演爹的时候。最后折服我的不是火焰,是巨物恐惧症,大屏幕海底沉船坠落爽的一批。// 林超贤不拍好莱坞大团圆结局,总有人要死,不回避残酷,那就别煽情全放大场面好了,像红海行动上映版删掉了好多感情戏和BE之后风格就很浑然一体,但这部由于救援队员是普通职业不是军人,不留文戏不合逻辑,于是被迫观看综艺式文戏+酷炫吊炸天特效史诗级别混搭,现场升天😇,前20分钟就觉得不太好果然不是错觉。另外彭于晏是小清新浪漫个英主义,破风痕迹很重,湄公河就把握的很准,这部人设完全不适合他,女主角又是非常克制稳重的军人形象,强行按头毫无CP感,尤其发现了士兵突击的高连长之后,风格崩塌。
几场动作戏没毛病,情感线较差,基情男色挺逗,小演员不会演戏。
文不成武不就➕彭于晏不脱衣服不会演戏➕所有人物都是工具人
全程睡着……太累了。完了补着看。西湖。
两星半。这个时长,看的也真是累
就一般般,不紧张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