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挺心疼那位老爷爷的,他接待的最后一个人没事,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
影片整体节奏感挺强的,李连杰的打戏没得说,整体感觉还不错,紧张中也有搞笑,以针为武器也很有中国特色。
剧中的小女孩儿好可爱呀,像个洋娃娃。
最后一场打斗,李连杰只身闯警察局那段看得人热血沸腾,进门一脚踹破门卫的门,跟那么多跆拳道练家子过招,又要跟双胞胎兄弟打,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李连杰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看得特别舒服。
本来没打算写评论,但看到这片子的打分如此之低,痛骂诋毁之声如此甚嚣尘上,终于决定写两句,为心中的公道说句话。
首先,说李连杰演技不好的。
我倒想先问问,您指的是什么演技?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个功夫片演员,我还真不知道在拳脚的世界里,当世还有哪位演员的演技能比李连杰强。
他是没有梁朝伟的眼神,但梁朝伟也同样没有他的身手。
他们都是最好的演员,但前提必须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
如果有些人一味地以花样年华的标准要求方世玉,或是拿黄飞鸿的标准品评王家卫,那只能说明这些人太不专业。
其次,说剧情不好的。
编剧是吕克贝松,您找他说去。
然后,说说良心吧。
其实就算淡化所有的背景,我也真觉得这片子拍得还行。
李连杰的武打很好看,招招到肉又不乏新意,有肉搏有枪战有命悬一线,作为娱乐片,它让我看得挺开心挺痛快,我觉得它自身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而且完成得不错。
如果再加上背景--李连杰作为一名中国人(尽管他现在入了别的籍,但在世界眼中,他就是“中国人”)独自闯荡好莱坞,放下香港巨星的身段,从和F卡竞角开始,一步一步用实力说话,最终赢得了投资方,赢得了吕克贝松。
这部电影是以中国人为主角的,懂得的人自会知道这其中的难得,而37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没让任何资本家失望,不依靠特技的真功夫让那些配戏的西方顶尖高手佩服得五体投地,剧中强大神秘的针灸穴位文化让老外惊叹连连,就算是电影里,传统的美国救世主这回变成了中国人……李连杰用这部片子为中国长了一层又一层脸。
然而,在他拼命为之争光的这个国家里,那么多的“亲人”却并没买他的好。
对于他所做的,非但没表扬,反而一个劲的挑骨头,甚至恶语相向。
不禁十分感慨:李连杰这演的还是一个正面的主角呢,要是换成演那个大反派,最终被法国特工除害了,那祖国这些“有品位”的人民还不从此把他钉在人类的耻辱柱上......... 陈大头说过,她在中东的沙漠里时,当地人告诉她只知道三个中国人:Bruce Lee(李小龙)、Jacky Chen(成龙)、以及Jet Li--李连杰。
这三个人里,一个美国生的,一个香港生的,只有李连杰是中国大陆的代表。
唯一的独苗还这么毁,有没有良心啊?
吕克贝松擅长极致疯癫与冷面温柔的碰撞,往往是推向一个极端,在观众未及消化反应的时候就已经闭幕结局。
只露出一点尾巴标示极端底下的缠绵余韵。
非得等看完了,静下来,才越想越入迷。
看的时候眼中只有他费力突出的极端,看完心里才浮现丝缕万千。
李连杰的风格却往往是干净利落,拳脚如此,文戏也是如此。
人物的个性就像他的身手,一旦决断,之前的种种思量都再不侵扰。
留给他唯一的展现人物机会,只有挣扎的时候才显露内在。
但吕克贝松恰恰不会给机会让观众看见有在挣扎,他要单一极端的碰撞,撞碎了看见裂缝底下的内在。
结果反派不够给力,碰不出来。
完蛋,俩人不至于扬短,可是也避开了长。
这片吧,要不是吕克贝松和李连杰这两个名头,也不失为佳作。
但有这两面旗帜挂着,谁不是抱着高昂的期待点开。
结果生生为了融合,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舍弃了。
要但凡某一方弱势一点,稍微不那么平衡,而突出其中一种特色,恐怕都不致如此。
深度不够深,脆性又不够脆。
“王不见王”是一种诅咒。
看了龙之吻想说点题外话——为什么在国外中国人遭歧视,有人说是国家不强大,有人说是素质不高,我看是潜意识里的崇洋媚外。
看看老外在中国的优待,不管是政策上的优惠,还是意外事故的索赔,我都想弄个外国国籍了!
再看看米国动不动就搞反倾销,虽然对我们的外贸不利,却保护了自己的企业和百姓的就业。
我有一室友原来是鹰潭的,现在随他父亲的工作,家迁到了广州,来南昌读大学,到处讲南昌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外省的说说也就算了,反正互相都不稀罕。
南昌虽然不是一二线城市,但是山清水秀,春天也没有什么沙尘暴,水资源丰沛,青山湖、象湖、梅湖、艾溪湖、抚河穿城而过;也许市民素质不高,但是也很少碰到飞车抢劫什么恶性事件。
她这么说还真是数典忘祖。
所以我们骨子里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人,不以自己的家乡为荣,外国人怎么可能看的起你呢?
杰哥的英语明显有进步了。
虽然他还是特工,还是去执行任务,但这次打的是真猛啊。
芳达还是很漂亮的,身材也超好。
那个时候真想不到她快40岁了。
化了妆也就20多岁的小姑娘。
但是在医院,还是看出确实是不年轻了。
演她小女儿那小姑娘,长大了必须是个妖孽,太可爱太好看了。
法国的警察,是谋杀中国大使的背后凶手,杰克拿走他的录像带,而他让抓来的女孩子吸毒,让她们站街,控制她们。
于是,大美女和杰哥,互生情愫,杰哥帮大美女救出了女儿。
也同时,用牛逼的银针,把法国大哥给搞的七孔流血了。
故事的大部分片段都呈现在一种很悲凉的气氛,茫茫人潮中几乎唯一的东方面孔(不管在那个场景都显得格格不入)、异乡的形单只影、前半段反派势力一般倒的局势、挣扎在最底层没有尊严的女主角、孤立无援的主角。
在好几个场景中,主角面对的都是压倒性的威胁:警察局中柔道馆的以一敌百,以一人对抗当地的黑白两道,似乎要和全世界为敌,似乎自己才是整部电影里面打破整体感的一角画面,少了,便和谐了。
这片是李连杰最好的好莱坞电影了。
电影是梦啦,就当针灸是奇幻设定好了(笑)本片反向精武英雄 最后警察局也是致敬虹口道场 吕克贝松在黑法国警察方面真是太有创意了。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讨论调侃很有意思 里面有几句说啥历史比你们少,发明筷子比用刀叉的文明啥的都有点让我不好意思了……中间女主说的那段关于“就算你把这个解决了下一个上来的还是垃圾”刘健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深层含义……这是01年的电影,20年后恐怕懂的人更多了吧。
这么吊的高逼格电影为毛会有人评价讨好歪果仁,我很疑惑,真的非常疑惑。
作为现代英雄的007与作为前现代英雄的中国特工——观《龙之吻》有感李连杰 主演吕克·贝松 导演《龙之吻》是2001年上映的老片了,因为买了一套吕克·贝松的电影全集(两张DVD压缩碟,仅10元),因此今天找来重看一遍。
故事情节,大致来讲如下:Johny(李连杰饰)作为一个特工,来到巴黎,与法国的警察合作以完成某一任务,却被法国警察头子Richard给陷害。
然后Johny,历经艰险,终于获得昭雪,并歼灭Richard。
这个片子,简单说来,不过只是打来打去,而且打得并没有太多新意,至少对于看过太多动作片的中国人而言,是没多少新意的。
一个片子,如果情节、表演或者拍摄手法上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仅仅靠动作设计取胜的话,当然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李连杰所扮演的人物,没有老婆,没有女朋友,不贪图女色,不贪恋金钱,绝对忠于上级,坚决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是一个无情无欲的超级警察,一个绝佳的战斗机器。
但是,对于情欲保持一种冷漠态度,在西方人眼里,不算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只能算是一个准男人。
而这样一种男人形象,也许正是满足了西方人关于中国人的想像:即中国人是缺少情欲的。
作为中国特工,李连杰扮演的人物Johny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工,如英国产的007。
007和ohny,正反映了占世界统治地位的西方大众文化对于中国男人和西方男人的不同想像。
007是风流的,有风度的,并且不断利用各种现代的高科技手段。
因此,每一部007,都换一个或者不止一个的热辣的“邦女郎”,也都要炫耀一些令人赞叹不已的高科技手段。
这显示出这样一个形像:007是既有力量,又充满智慧,因此十分性感,总能吸引到众多的女郎主动以身相许,甚至是异域的女郎。
007灵敏的身手,和对各种武器和暴力手段的掌握,充分表明了西方人崇尚实力的暴力逻辑,和强者为王的实力逻辑。
另一方面,007往往是为“民主”、“人权”等抽象价值而战,因此他就是正义的化身,于是他同时占有了话话和实力两方面的霸权地位。
此外,007总是能够洞穿敌人复杂无比、的阴谋诡计,充分表明了他的智慧。
于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当然就会是性感的了,更何况,他又总是风度翩翩,充满了绅士风度,精通取悦女人的言语技巧和床上性技。
总而言之,007就是当代的superman,是大众文化创造出来的、为大众所喜爱的理想男人的标本。
007就是这样一个欲望的符号,对于女人而言,这就是她们所想要的男人;对于男人而言,这就是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于是,一方面,大众欲望需要一个“现代性”的英雄的形象;一方面,大众文化不失时机地为人们生产出满足人们欲望的英雄形象,并且不断把这种形象强加以大众,而这种强加又是如此自然,以至于大众觉得只是自己的自然需要而已。
但李连杰扮演的人物Johny不是这样一个人物,他不是一个现代英雄。
既不是类似于007的“现代”英雄,也不是类似于兰博(史泰龙在《第一滴血》)、斯巴达三百勇士、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丹尼尔(《的士》三部曲)那样的现代英雄。
兰博的手段,不只是能打,而更在于作为美国特工,能利用各种枪械等杀人武器,并且得到美国军方的情报支持和空中支持;斯巴达三百勇士,其卖点就在于嗜血,暗合了美国人西方人内心深处的野蛮本性;莱昂熟悉种种枪械;丹尼尔则把一部的士车开得出神入化。
Johny是一个中国特工,他高深莫测的功夫、出神入化的点穴,表面看来似乎很可怕。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特工,Johny的特点就全在于功夫,因此整部片子,其实就是为了表现李连杰那令人赏心悦目的功夫表演。
但是,除了功夫之外,Johny就不再拥有什么致命的手段了,他很少使用各种枪械,也没有利用现代交通工具,汽车、直升机,不象007每部电影都会有一款令人艳羡的靓车。
由于《龙之吻》情节的相对简单,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复杂的阴谋,因此也无从表现Johny的智慧。
此外,Johny在剧中,始终表现得象个柳下惠,他当然最终获得了女主角的青睐,但这不是因为他的风度,而只是因为他的善良。
因此,Johny在剧中说不上有太多魅力,更遑论007式的风流倜傥。
总言之,李连杰扮演的Johny,明显是一个“前现代”的英雄,而《龙之吻》一片的卖点,正在于作为前现代因素的中国功夫。
功夫这一前现代因素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不过是一个替补,一个花边,丝毫不改变和影响西方文化的基础和主体。
西方文化在坚持其基础的同时,总是可以替换不同的花边,而其他文化,则是作为边缘、作为替补而存在的。
而无论这些花边如此被替换、如何被强调,其中心是不变的。
这个花边,是中国功夫,还是日本忍者,或者是泰拳,是无所谓的。
因此,无论《龙之吻》片中,中国功夫被强调到如何神乎其神的境地,也无法换位为主体,最终不过仅仅只是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罢了。
正因为,在《龙之吻》中必须刻意强调功夫的因素,因此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方面都显得单薄。
因此整体来讲,远远不如吕克·贝松的另一部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杀手》一剧中,人物形象那么鲜明,个性那么硬朗,一个高大、冷酷而又不失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就突显出来,而且能够给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
但《龙之吻》中,却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打来打去。
也许西方人找中国人拍片时,永远都摆脱不了把中国人设计成“前现代”的形象这一思维模式,所以李连杰离开香港影坛之后,少见佳作。
想到这,开始怀念李连杰在香港期间所拍的好片,如《中南海保镖》、《黄飞鸿》、《精武门》等。
2007-8-29
一针下去,七孔流血痛苦而死……记得我一个学医的朋友说过,他一针下去我左胳膊不能动,在一针下去右胳膊不能动……那不只有被打的份了?
以后再也不敢惹他了……李连杰的影片就是好看……但我注意到他拍国外导演的影片时候就是和国内导演拍的有差距。
不管是从拍摄角度还是从剧情安排上……对了,说道针灸,周杰伦的“大灌篮”里也提到了。
那位女师伯一针下去裁判气都传不上来……当时笑翻我了!
很遗憾,2001年的电影,我直到2018年才有幸看到,但是就目前的感观来看,动作仍然不过时,情节仍然很吸引人,而且从编剧的角度,外国人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内涵,这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以及在李连杰等众多国际影星不断的参与欧美电影后,更加让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这部电影里的针灸、筷子、虾片等等,如果说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他总能在困境中化险为夷,特别是最后跑到警察局里去杀了高级警探之前,那两个强力打手明知道他身手敏捷,为什么笨到不用枪而非得用拿不出手的功夫送了命,事后他还能带着孩子全身而退。。。
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居然没有依靠法国警方来将理查特绳之以法并洗脱自己的罪名,而是直接将他杀死了,这个情节,恐怕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
记忆中的电影
我谨代表中国外交部对此片作出强烈谴责,我们的小伙从来就不那么勇猛2B。
李连杰一人横扫巴黎警察总署
算經典吧,還不錯
13年前的电影刚刚看起来还是那么给力,李连杰台词并不多,完全就是靠场面,剧情撑起来的,有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比如开店的中国老大爷,只有几句台词相关,其实可以把他的角色做得更丰满一些。反派老大变态行径演绎的惟妙惟肖,女主角演技精湛,整体属于佳作。
好莱坞高价请李连杰一显身手,在2000年的《致命罗米欧》之后,李连杰这次的打戏风格更加扎实,更具真实感,硬拳硬马、徒手相搏。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是处。编导想像力贫乏,情节荒唐,角色设置低能。丹尼叶夫曼老婆布里吉特方达饰演了女主角
The fight scene could be better
其实剧情倒还好,因为根本也没啥剧情,就是感觉太假了,一个人端掉一整个警局(话说这么做完了还能有人相信他么),用针灸完成点穴的作用等……像是为了满足西方对“Chinese Magic”的想象……
结尾还是一样 老套不堪
在改变,但仍失败
打得不錯,招式也有新亮點,李連傑在電影里和電影外都幫中國人掙了臉。不明白爲什麽有些人如此苛刻,這不是白眼狼么?
杀手锏:中医针灸!
杰哥功夫太帅了!
暴力+色+温情
电影拍得不怎么样但是吓死童年的老娘了!!!!!
没印象了
这部电影的豆瓣分数简直让我无法理解!在我看来这是李连杰先生在好莱坞最精彩的电影,孤胆英雄的落寞与执着展现得酣畅淋漓,动作戏也是非常精彩震撼。必须五星 为优秀作品平反!
片头有“based on a story of jet li”字样,电影中过于神化了针灸,还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一种李连杰首闯好莱坞的急于用中国标签证明自己的感觉,过于急迫的情绪,动作设计没有太惊喜,剧情倒还顺畅,值得一看
没想到评分这么低,单单动作戏的体量和质量就不止这个分,可以说是李连杰在好莱坞最成功最成熟的动作电影,横向对比相同类型片,七分都不上也是迷惑
苍白脆弱与冷酷强悍并存的jet li 这么酷炫的片居然才6.5分,豆瓣真是不可靠。本片摄影师居然是“屋顶上的轻骑兵”的摄影师啊,难怪将李子塑造成一个凄美、孤独又脆弱纯洁的欧式惹人怜英雄。感谢吕克贝松的团队!想了想为什么会喜欢李,大概是因为这么多动作演员只有他的作品有一些人文关怀的原因吧,而非一味的打得刺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