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_6⭐️_又是微博胡乱刷到的,原是美剧一个消防员丧失爬楼,对面男子吸引注意力救对面楼女子,但没找到美剧,看了这个评分还不错的韩剧,很不一样的是觉得这部特别的短。
病毒爆发得突然,但如果只是像男主这样在屋子里就安全了的话,可能会人追着丧失砍的吧...女主眼睛👀有戏,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刘浩存给人的感觉,不是一种单单的好看。
最后登到一栋楼6层(是吧?
)遇到物资丰富的幸存者,但弹幕说那男子是坏的,目的是要药翻活人喂他妻子,男主很小心了但还是中招,只是不太明白,如果是想喂,为什么不把这外来的两人都丢去喂,最后被反杀。
主角光环太过强大,剧本里的小事情很有趣,如玩无人机、电脑玩游戏、爬楼的消防员丧尸...演技是在线的,能看下去。
👌
来咯~刘亚仁🥹🥹喜欢这种进入主题快的一个女孩她妈居然把她女儿吃了OMG...这男的脖子被咬了吧应该,果然变异了救命,还有大丧尸打小丧尸的,这大丧尸有点像釜山行的大叔啊,还以为是闯关刷怪的,没想到是末世居家生存的。
家人被咬自己黑化居然出去了🆘女主好漂亮,救命,原来是《继承者们》女主,原来也演过《天国的阶梯》,小时候的回忆了末世了还真有人把留着自己喝的水拿去给花浇吗.....😅他俩该不会中间要牵一根绳子送物资吧,(猜对了靴靴🤣🤣)这椅子后面的应该是金有彬的家人真是服了...居然不把绳子剪断丢下去,纯纯傻杯了猜一下结局,有彬其实一直被慢性感染,然后俩主角相爱,最后男主含泪弑至爱给了杯子特写,这大叔该不会把他们迷晕,吃了他们吧...还是他孩子或者家人变成丧尸了然后拿给他们吃??
救命...果然是....和《王国》养丧尸那人没什么区别...很美,老婆把老公咬了,都去死吧,砰砰两枪bye~(虽然女主的双手被绑但却在一个丧尸面前还能挣脱显得离大谱..)一切都被救援得那么及时,好美🌹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今年迄今为止的韩国商业电影,“丧尸片”毫无疑问会是绝大多数观众脑海中最先闪现的词汇。
两部丧尸题材电影《#活着》《釜山行2》一前一后登陆韩国院线,助推韩国影市率先从全球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这足以见得今年韩国电影市场上丧尸电影的吃香程度。
《#活着》就商业表现力来看,《#活着》和《釜山行2》毋庸置疑是大获成功的,前者由刘亚仁、朴信惠这两位炙手可热的年轻演员共挑大梁,一经上映便轻松蝉联长达多周的本土票房冠军。
后者更是凭借前作强大的号召力,首周即斩获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首周开画。
《釜山行2》相较于票房和网络热度的居高不下,这两部丧尸片的口碑就显得不是那么好看了。
截至目前,两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稳定在5.6分,IMDb的评分则刚好碰到及格线。
如果说观众对《釜山行2》的差评很大程度上是以前作为参考标准的结果,那么作为全新原创丧尸片的《#活着》似乎就难以推卸“烂片”的身份了。
那么《#活着》究竟是不是烂片?
或是《#活着》究竟烂到什么程度?
显然豆瓣、IMDb这些用户基数较大的评分网站上已经给出了具有信服力的答案。
但在笔者看来,这部电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它仍旧是一部值得一看,甚至值得被国内的电影编剧借鉴和学习的商业片。
跟《釜山行2》的韩国沦陷这种虚构的未来背景不同,《#活着》的故事发生在与现实生活接轨同步的当前。
由刘亚仁饰演的主人公吴俊宇是一名平平无奇的游戏玩家,宅在家中打游戏是他的日常,生活起居则是全由父母和姐姐照料。
某天早上10点,吴俊宇被闹钟吵醒,醒来后他发现家里除了自己空无一人。
洗漱完毕后的吴俊宇看到餐桌上的留言条,原来父母因事远行,吴俊宇需要自行解决温饱问题。
父母外出算不上什么大事,因此吴俊宇也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像往常一样回到房间与小伙伴们打比赛,沉浸在游戏刺激的氛围里面。
但没过一会儿,游戏里的小伙伴发出疑问的口气,并让吴俊宇打开电视看一下发生了什么情况。
吴俊宇漫不经心地打开电视,却被手机、电视和自家公寓外面的场景吓住了。
原来首尔突然爆发了一种传染疾病,被感染的人类会在短时间内失去理智,成为食人伤人的行尸走肉。
吴俊宇对公寓楼下正在发生的惨境无能为力,他所能做的便是安静地待在家里,以避免被这些行尸走肉发现和攻击。
没过多久,吴俊宇家的门被人敲响,吴俊宇开门探视情况,却在这时被陌生男子趁虚而入。
入室男子是同楼403的住户,他的家人已经遭到丧尸攻击。
被突如其来的一切弄得惊慌失措的吴俊宇对男子的解释不予理会,他只想赶紧把对方赶走。
男子其实已经被感染,他的双眼很快便血丝爆起,面孔和肢体扭曲,症状即将发作。
面对突然的状况,吴俊宇拼尽全力才将眼前已经沦为丧尸的男子赶出门外。
既担忧又害怕的吴俊宇收到了父母发来的短信,他们嘱咐儿子要待在家里,一定要努力活下去。
显然,吴俊宇现在唯一的任务,便是在被丧尸团团包围的公寓中生存下去。
现在的吴俊宇只想活下去,为了挚爱的家人们,也为了还有美好未来的自己。
他将家里所有能利用的食物和工具都利用起来,就这样安稳地度过了数日。
但随着事件的蔓延,家里的食物供给也变成了难题。
与此同时吴俊宇还面临着手机信号中断等一系列问题,他的生存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某个绝望的晚上,吴俊宇终于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意图上吊自杀,终结饥饿和精神上的痛苦。
但在他都已经吊在绳上的时候,对楼却有一束激光射过来,规劝他活下去。
看到此情此景的吴俊宇再度燃起斗志,他从绳上挣扎下来,看到对楼住宅里用激光笔拯救了他的女子,她叫金宥彬。
为了投递食物给吴俊宇,金宥彬拼尽全力将一端系有重物的缆绳扔到吴俊宇窗台,但由于距离太远,缆绳最终落到地面。
发现情况的丧尸抓着缆绳疯狂地往金宥彬的房子袭来,看见对面紧迫,吴俊宇出动了自己的无人机帮忙,俩人费了很大劲才将丧尸从绳上驱走。
随着势态的加剧,危险越来越无法避免,躲在房子里已经不再是万全之策。
由于突发的意外,大量的丧尸往金宥彬的公寓里赶来,他们不久便会破门而入……
别出心裁的小格局叙事影片《#活着》虽与《釜山行2》在类型上相撞,但两部电影的设置其实完全不同。
相较于《釜山行2》那种对齐好莱坞丧尸片叙事的、崇尚大场面和多类型多元素的电影,《#活着》则显得轻盈简洁得多。
整部电影的情节只发生在两栋公寓及衔接公寓的地面上,这两点一线式的空间设定不免让人想到希区柯克的《后窗》,像这种极限化设置能有效地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悬念。
以往丧尸片大都是群像题材的,罗梅罗的活死人系列、《僵尸肖恩》、《死亡录像》、现象级美剧《行尸走肉》、《釜山行》、新近韩剧《王国》皆是如此。
即便是以突出单一主人公的《生化危机》,也始终无法脱离群像展开情节,群像的存在既能增强剧情起伏,也能拖延剧情的稳定发展。
《僵尸肖恩》
《行尸走肉》
《王国》但《#活着》主打的正是独角戏,整部电影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刘亚仁个人的叙事,后半部分则加入了朴信惠。
这种独角戏的丧尸电影并非仅此一部,2018年的法国文艺丧尸片《黑夜吞噬世界》便是与《#活着》拥有相仿格局的作品。
但真正意义上与《#活着》一样主打独角戏且大获成功的纯商业片,上一部大概还是2007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
由此可见非群像的丧尸商业片的处理难度。
与现实接轨的道具运用及反思和去年韩国爆款电影《极限逃生》的创意构思相同,与科技相关的道具也是《#活着》中至关重要的构成。
整部电影中运用到了手机、自拍杆、激光笔、无人机等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道具,这些道具使得整个故事变得具有相当高的说服力,它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某个角落。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与不断的更新换代,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成为与我们日常出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卖购物用手机、社交沟通用手机、新闻浏览用手机,甚至落实到乘公交车这件事上,手机支付也早已取代了传统的投币。
关于智能科技好与坏的争论从未中断过,人们享受并赞美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也有人抨击智能科技对人的绑架;认为人享受科技的同时成为了科技的奴隶,人的智识正在退化,甚至很多人已经不再习惯提笔写字这件事。
影片《#活着》便睿智地以无处寻觅的3.5mm孔耳机情节对智能科技进行了反思。
如今越来越多手机取消了3.5mm的耳机孔,无线耳机取代有线耳机,一副过去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3.5mm孔的耳机也成为了罕见之物。
兴许再过一些年,它就会像万能充那样成为抖音上的猎奇发明了。
但影片并没有执着于批判智能科技,它也在让观众看到智能科技的好处。
除了无人机和手机这些设备一定程度上帮助主人公化险为夷之外,电影还对SNS这种在韩国本土活跃的社交信息技术予以肯定,在危机的关头,SNS的社交信息反馈甚至可以成为人的救命稻草。
尽管《#活着》的观众评价并不理想,但这的确是一部商业性极佳的电影,它在商业层面的成功是有理有据可循的:一方面它具有小格局叙事的新鲜设定,另一方面它有着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新鲜卖点;它的侧重点是“新”,而非一部套类型片公式的俗气之作。
由此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活着》足以成为内地商业片学习借鉴的对象。
或许是因为国内观众对《#活着》的期待值过高,观影过程才产生了极大得落差感。
倘若我们真的正视其“爆米花电影”的属性,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来观看,或许这部丧尸片还是足够有趣的。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真的没看过这么难看且愚蠢的,真的很难看,避雷。
看了这么多的丧尸灾难片了,这个是我看过的最难,最垃圾的电影了。
第一次上豆瓣打分,就是因为不想有其他友友因为看了中这个死仔电影而和我一样浪费这么久的时间。
差评拉满。
釜山行是真的比这个死仔电影好看多了。
该片主角愚蠢且圣母,看的人气死了。
片中许多地方也莫名其妙,情节设计非常的愚蠢。
丧尸片看过很多,这部简直就是槽点集合器,槽点多得离谱,剧本非常儿戏,跟闹着玩似的。
水和食物是生存最大的难题,电影里都是一笔带过,明明断水了后面是怎么对付的全是轻描淡写,明明这才是重点好吧。
花了大幅周章刻画宅男的自我隔离生活,感觉活得还挺快活的,有酒有面还打游戏拍视频,明明没水没吃了也没感觉到他有什么不方便的,天知道我们平时小区停水半天都得多麻烦。
这真的是丧尸片吗?
感觉我们为了新冠的隔离都比这要严苛辛苦很多啊。
不过看到隔离了几十天,头发也不长,胡子也没有,男主应该不是凡人吧,大概也是不需要上厕所和洗澡的,所以停了水也一样自在。
以为男主已经是神人了,结果后半程出来的女主更神了,跳到丧尸群里一个打一百个,一把铁钩比生化危机爱丽丝还牛批愣是杀出一条血路。
后来和丧尸锁在一块我想着这回没带铁钩可能主角光环到头了要挂了,结果人家不知道怎么地赤手空拳硬是毫发无损,可能是以情动人和丧尸聊天感动了对方吧。
本来我也不相信是毫发无损,看到女主让男主一枪崩了她,我理所当然以为女主肯定被咬了,结果没有啊!
人家只是活腻了啊!
看到直升机就立刻想着要往外冲,完全没想过等等丧尸离开,也没想过怎么上楼顶,也没想过怎么传达信息让飞机看到这里有人,也没想过飞机真的飞走了自己该怎么办。
真的就是彻底的有勇无谋全靠主角光环。
往上冲的过程就更牛批了,女主被丧尸围着我以为这回铁定没救了,至少肯定被咬一口吧,但人家就是没被咬啊!
可能全身散发着大蒜的味道所以丧尸不对胃口吧。
然后男主跳下来一辆自行车挡住了千军万马,这可是连铁门和玻璃都能撞碎的丧尸群啊,男主绝对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神人。
好不容易冲上顶楼,难道不应该是立刻挡住门然后保持安静让丧尸离开吗?
大吼大叫什么啊,生怕丧尸不知道你的位置吗?
再说了大吼大叫根本传不到飞机上啊大哥。
然而我又低估了主角光环的威力,明明周边安安静静的,也不知道这飞机是怎么凭空出现给了男女主一个惊喜的,可能感应到了男主的呼唤,撕开虫洞在时空狭缝中赶来救援的吧,毕竟主角大过天。
全程看下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主角光环无敌,根本不需要逻辑。
当然这主角要放其他丧尸片早死八百次了。
还有丫的埋的伏笔镜头根本不是伏笔,就是拍着玩儿的。
说的,外开型的防盗门,只要不是装几百元的三无产品纸板门,但凡上2千元档次的,把一群丧尸换成一群棕熊都破不开这道门。
外开门用冰箱顶个嘚啊!
不是应该砸掉门外把手,找绳子从内拉死门么!
发现有丧尸,存水存食物存充电宝啊,还打游戏 一个月头发丝毫没长还是天天都焗油了?
片尾下的啥药啊,大家当面倒的水,就房东喝了没事?
药效才几十秒……这也算下药?
本来不怎么看电影的我,一次聊天说到恐怖电影就被推荐了这部电影,原本在打瞌睡的我看着这部电影瞬间醒了,那画面真是刺激,一下子把我的瞌睡虫打跑了。
韩国和日本这类电影画面真实度果然很好,之前看过咒怨后本来自以为不怕看鬼片的我也毛骨悚然起来,之后对鬼片就有点抵触了。
这次看是因为那个朋友说这不算鬼片,惊悚片而已,我就看看吧?
一看,果然对我胃口,不错。
说是对我胃口,但评分不会太高,一是因为我发现豆瓣这个分不好打,5星实在是不好拿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以前我似乎打分都较高,同分数的一比较,有点尴尬。
整部影片是把主人公放在末日的场景下,然后看主人公的命运和选择,主人公的设定是极其普通的青年,或者说是极其普通的公子哥?
嗯…形象就是如此嘛……孤立无援,再到濒临崩溃时发现不止自己一个人,再到发现另一个活人并且被算计,再就是结局。
也许影片并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但是也没有过多的“点”一直给我。
情感上没有多少能引人深思的地方,视觉和刺激上也……怎么说,同类型里的小清新?
没有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两个主人公就像普通人一样缩在一个角落里。
虽然这样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但……故事整体结构就稍简单了点,在我以为还有高潮的时候就已经走向尾声了。
太短了。
这部剧找找刺激是可以的,但没有深入我心,久久回味的感觉。
看完我只觉得我浪费了人生的一百分钟,导演的中心思想,我看完了都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求救欲吗?
那我看男主在家这么混,除了不能出门可没觉得有什么难过的,而男主的演技实在要给差评,我根本看不出他有在灾难里的感觉,浮于表面的眼神动作让我常常出戏 ,而里面的台词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口水话,:您叫啥,您吃了吗?
,要怎么煮拉面,我真的吐了,在遇到这种灾害,你们还可以这样聊天吗?
还有感染者,他的设定天天变,男主在一幕场景出门找东西的时候被看到追逐,而后又是听到细小的声音就会冲过去,但你给我看的那些镜头,男主被追然后他找个拐角躲不发声音就躲过去了?
怎么现在看到又不算触发条件了?
原本无脑的僵尸,你告诉我它看到一个丢下来的绳索他会可以攀爬然后爬楼?
然后你们几个冲进僵尸群可以乱杀的吗?
这就主角光环套好了。
而里面的镜头他的割裂感太严重了,上一秒他被成堆僵尸追着打,下一秒镜头一切换他就躲在了一个消防栓后面躲开了,你中间的过程不拍出来你要我们怎么理解感受那种紧张感。
我上一部看完了个电影《你好世界》那位导演是野心太大希望为我们呈现各种角度的探讨,但都过于浮于表面,但人家就算拍的不行起码也让我知道导游想表达什么,而这部电影呢?
电影名字就可以概括整部电影,这种不作为的毫无表现力的电影真的只能打一星(我这一星给各位丧尸,看他们的演技我才想到这电影是灾难片)
本来我是名很宽容的影迷,对于韩国电影针砭时弊,各类讽刺的特点也算喜欢。
这个片也有,但绝大多数时间,,,过分了,再爽,也抵不上各种大小bug满天飞。
把我打算要点四星的手指硬是一步一步,到最后毫不犹豫地点了二星,实至名归。
据说还有2,希望更好吧。
看着挺有2的潜质的。
对了,女主看着挺吸引人的
虎皮兰是肉质根系,浇一次水可以管很久的好吗!
你不喝水就算了,凭什么祸祸虎皮兰?
劳您费点儿心把根拔起来看看吧,都特么烂了啊已经!!!
电影各种逻辑漏洞我都忍了,虎皮兰这么可爱,你居然要把它给活活浇死,我好恨!!
还下雨的时候把虎皮兰搬外面淋雨?
你是准备做泡椒虎皮兰吗?
残忍的人类啊!!!
你没发现虎皮兰每个毛孔都在呼喊“放我进去吗”???
如果虎皮兰能尸变,第一个就特么咬你!
第二个是导演!
第三个是编剧!
第四个是道具!
有一个算一个,把你们全剧组都给咬喽!
当虎皮兰尸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气死我了!
第一次看电影这么生气的!!!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慢节奏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3.5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