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的人生

Waking Life,浪族色彩,梦醒十分,梦醒人生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肯·韦伯斯特,威利·维金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照

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7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8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9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0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情介绍

半梦半醒的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鬼娃回魂月刊少女野崎君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抓住幽灵离家童盟第三季温纳魔法教母宇宙奥秘狂想曲斯通豪斯第一季明迪烦事多第二季画梦师传奇辣手回春超龙珠英雄安德的游戏冤枉啊!西西里谋杀疑案第二季人狼游戏:疯狂大陆迟来的道歉相对无言第二季不期而遇爱我就陪我看电影火烬之女第一季白日梦工厂病毒入侵尼斯湖水怪传说2随心所欲出头当自强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黑白机智住院医生生活仙人坝的红衣兜

《半梦半醒的人生》长篇影评

 1 ) 仿佛穿梭在梦中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亦在片中出现。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

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

电影运用了革命性的方法制造动画效果,试用了新颖的电影制作技术,真人拍摄转制成动画,并配以用大段独白或对白来表达哲理命题,如同一席抚慰性的话语,睿智、启迪、充满悬念又富于想象。

影片色彩被简化,线条和色块像波浪一样蠕动,视觉明亮,形象鲜活。

 2 ) 很好很哲学

学点哲学再看吧,对哲学一无所知的就晕乎吧。

以下对片段的小结有剧透嫌疑,但任何剧透都不影响任何人看这部电影,如片头对语言的诠释,每个人对“爱”都有不同的理解,观众永远无法明白导演真正在说什么,想说什么,而每个观众看到的想到的也都不同。

这部电影的目的,也许只是提醒你,多做些思考。

存在主义分析哲学进化政治与个体轮回与遗传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可能性突破束缚才能得到自由人类的目的在于寻找交流世界的历史和进化不是进步的经历,而是无休止的无用功没有故事的小说武装自己梦电影...梦境时间。。。

分两次看完,不是很懂为啥要把这一堆杂碎串在一起。

 3 ) 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

摇晃的城市,虚浮的建筑,或明或暗的灯光,漂浮的桌子,抽象化的人物,带着魔幻色彩与不真实感,构成了半梦半醒的人生。

想要传达的主题大概是人生如一梦,人生便是由迷离的梦与清醒构成的,人行于世,相逢即是有缘,我们的主角没有姓名,姓名又有何用,的确,在浮生一梦的状态下,姓名只是一个代号,而真正有意义的是人本身,我们跟着主角走过一个又一个真实或虚幻的场景,不断的做梦,清醒,做梦复又清醒,陷入奇妙的循环。

形式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动画化的人物,粗犷的线条,不加细修,大块粗糙的色彩,不甚精细的细节,与日常稳固相反的摇晃,不完美的效果反而是这部电影的完美,也是魅力所在。

跟着主角踏上梦的旅程,遇到奇怪的人和事,然后由梦中的危险情景一下子醒来,采取的是典型的由梦中清醒的模式。

清醒片刻,不知何时就又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梦境,梦境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与人交谈,交谈对象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而这些人讲述的道理能够听懂却理解不了,让人云里雾里的。

或者是非主角的两个人在谈话,设计的大多是人生、生命之类的大问题。

一度以为是现实的时候,主角又从梦中清醒。

电影的后半部分与心理学家关于梦的解析有异曲同工之妙:梦与死亡的密切关系,梦境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尤其相似,梦境的联结等都让人思考。

让我冷汗涔涔的是关于解释如何从梦中清醒的那一部分,主角与人会面,谈到梦境中的开关是不起作用的,主角临走前,随手动了一下门边的开关,明亮的灯光不变,证实这是一个梦境。

梦中有梦,无穷无尽,让我想到盗梦空间。

梦境曲折离奇,或关于自己,或关于他人,梦的频繁出现让人难以区分梦境与现实,如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在蝶的梦中,还是蝶在庄周的梦中。

人生如梦,太过匆匆,你我皆过客,若庄周,若蝶。

 4 ) Dream is Destiny.

The philosophical dialogues in this film inspire me to think about the dreamworld and real life. There might be no absolute difference from waking and sleeping mind. On one hand, no one can prove himself awake, and one can never know whether he is dreaming. All are not lucid dreamers like Wiley, therefore the proposition that “Life is not a dream” is not convincing. We might be dreaming without being aware of it.On the other hand, “dreams are only real as long as they last.” It is the same about life.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and dream understood is dream lived. As long as people endow efforts to think with their own minds, dreamworld and real life are equally worthwhile. This film, by presenting intermediate state as “waking life”, shows the blurring boundary between waking and sleeping mind. We can be all dreaming, but it still counts as a real life since we make efforts to understand it. The sleeping mind operates in a logic of the dreamworld, just as the waking mind operates in real-life logic, and we can never know which one is really “real” .

 5 ) Waking Life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

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

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

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

 6 ) 内时间意识中的情节

为什么说是“内时间意识”呢?

其实这个词放在这里是很不妥当的,深究起来,我就变成现象学的罪人和玩弄者了。

但是在《waking life》中确实不存在——即使存在,也被巧妙地掩盖住了——正常的时间。

主角一直在徘徊、画面也一直在徘徊,观众被诱进语言织体的陷阱:只有语言,庞大的且看似杂乱无章的大段独白才是观众有可能把握的——纵然杂乱,却未脱离语法,而在情节和画面中,我们甚至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是支离破碎的臆想。

这是导演的恶意抑或目的?

或许导演同时希望观众放弃情节,把全部精力投入庄之蝶的禅机。

他根本没这个必要,愿意花时间两遍三遍看片子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什么狗屁情节,这种人都是偏执狂,否则他们宁愿找一张tango唱片听一下算了(顺便说一句,背景音乐恰如其分地选择了能够凸现疲惫、紧张、忧虑和努力把握一丝理性的情绪的tango,太棒了)。

 7 ) 随机生活

无目的的行走,随机事件,陌生人没完没了的对话,水彩动画效果,没有剧情没有冲突,比梦境更虚幻。

如果你喜欢大卫林奇也许你会喜欢它,尽管差别巨大。。。

如果你喜欢ANMIATRIX你会喜欢它,尽管主题不同。。。

平淡但不是白开水而是脑力劳动。

不会再有类似的电影出现啦,俺想。

 8 ) 一部前无古人的哲学电影经典

看了8遍 什么样的电影和什么样的书需要这样细细去品味 当然是很有深度的才值得付出这么多宝贵的时间 周国平说过 一本浅薄的书,往往只要翻几页就可以察知它的浅薄。

一本深刻的书,却多半要在仔细读完了以后才能领会它的深刻。

我同意一部平庸的电影,往往只要几秒画面就可以断定它的平庸。

一个伟大的电影,却多半要在仔细观看了以后才能确信他的伟大。

每次看这部电影都有心的想法和体验 这部电影成了硬盘里面为数不多的重点收藏对象 我没有把这部电影当作一个完整来看 一开始就知道导演想借这种迷幻的手法 来讲述哲学政治人性社会法律等抽象的内容 故事只是串联破碎情节的导线而已 用一种诙谐的手法表现出来 看似很简短的内容对白 其实体现了导演思想境界非常宏大 当中出现的内容无无一不是和生命生活有关的 当第一次出现在电影表现枯燥的哲学时候 很难表达的文字 被视觉奇妙的表现出来融合在人们半真实的状态中 其实人本身除开在睡梦中 就算在白天也经常也会精神恍惚 分不清自身的状态 你能分得清什么是现实吗 作为一部小众电影 导演根本没有指望更多人能看懂 也没有想表现什么故事而是在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观点 对人生哲学的一种研究 文学哲学不感冒的人基本很难理解导演表达的观点 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看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的电影 我在想 这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差异中国电影包括中国人都又极大区别的电影 中国电影表达更多的是社会底层或者高层文化社会现象 或者是某一时段的政治历史回忆 都是都讲叙一种群体生活的状态色彩 而西方电影在独立思想和个人内在的一种意识审视 常常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心理分析独白是很以自我世界为中心的一中人生哲学态度 偶尔鲜见的东方电影是用景风景色彩人物造型来映射暗喻一种哲学观点 这种模糊的东方哲学就如东方人的性格一样内向诡异 而西方哲学更像是生活层面的分析推理 强劲的逻辑思维引导着社会和个人的独立意识来审视这个世界 怎样纯抽象的东西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这部电影做到了人生看似可以从来 其实是不可以的 只是我们看到故事太多 期待的太多于是 我们就选择了电影

 9 ) 01:12:13 Life is not a dream,beware……

And so many think because "then" happens,now isn't. But didn't I mention the ongoing"wow" is happening right now?We are all coauthors of this dancing exuberance where even our inabilities are having a roast.We are the authors of ourselves,coauthoring a gigantic Dostoyevsky novel starring clowns.This entire thing we're involved with called the world is an opportunity to exhibit how exciting alienation can be.Life is a matter of a miracle that is collected over time by moments flabbergasted to be in each other's presence. The world is an exam to see if we can rise into the direct experiences. Our eyesight is here as a test to see if we can beyond it. Matter is here as a test for our curiosity. Doubt is here as an exam for our vitality.Thomas Mann wrote that he would rather participate in life than write a hundred stories. Giacometti was once run down by a car, and he recalled falling into a lucid faint,a sudden exhilaration,as he realized at last something was happening to him.An assumption develops that you cannot understand life and live life simultaneously. I do not agree entirely. Which is to say I do not exactly disagree. I would say that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But the paradoxes bug me and I can learn to love and make love to the paradoxes that bug me. And on really romantic evenings of self, I go salsa dancing with my confusion. Before you drift off, don't forget.Whick is to say, remember. Because remembering is so much more a psychotic activity than forgetting.Lorca in that same poem said that the iguana will bite those who do not dream.And as one realizes that one is a dream figure in another person's dream, that is self-awareness.

 10 ) 感受-自指的梦-电影

前言-预言(童年,种下的因,梦和现实的界限开始模糊)前言-愿望(流星、愿望、超越平常体验的来自更大世界的不可逆的引力)第一个梦-少年第一个梦-旅途、列车上朦胧听到的音乐(被拉上了一轨列车,困惑的开始,脱离母体带来的不安全感,单向性的时间,自身的成长,少年。

音乐是时间的具象,是人类对于时间最直观的感觉,某种创造随着低沉的古典乐一起走到终结,或开始了)第一个梦-排练(梦是现实的演练,还是现实是梦的演练?

戏剧感的爵士音乐,“do a bit slightly out of tune”)第一个梦-现实(你到站了,被抛向彼处,毫无经验但有一些好奇,电话线仿佛脐带,联通了你和你当地的朋友,一个黑色眼影的姑娘穿着一身黑,坐在画面正中央,宛如命运女神,你回避了如此强烈的眼神,就像自己的秘密被看穿了。

莫名其妙被好心人劝上车,但他开始像你倾售价值观:“少说些套话,行程是不需要旁白的”,而他做的恰好相反,呱啦呱啦说个不停都是些肤浅表面的东西,急于表明自身立场显得“独特”,就像他的车,就像大众传媒,虽然不会放过任何宣传自己的机会,但他懦弱伪善不敢做出任何实质有帮助的行为,一个一直沉默的乘客决定了你该下车了,“3streets 2blocks 1corner”,321,你该滚了。

也许只是让司机闭嘴,去哪?

他不会关心,就像一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政客。

【事实上,导演不仅把自己演进了电影,还把电影本身演了进去,Linklater 饰演的乘客就是导演,这整个难以醒来的梦的导演,演员(也就是观众,我们大家都是那个青涩的小伙子)是自愿参与的,只要你还在看,你就无法醒过来。

】第一个梦-命运(朦胧长大的青年的你,遭受现实重击。

没有方向不会独立思考的那个“你”,死了,而且死的很没有尊严)=================================================第二个梦-梦(新灵魂吸取了教训,你来到了大学学习知识)第二个自己-存在与责任(存在和责任都是物质层面的,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概念,都应该被施行而不是做脑力体操。

“做出选择,承担责任”,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自己看成众多因素的牺牲品”【体制、种族、父母、性别等等】,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是你的责任,了解这一切也是青年的你的责任。

)第二个自己-创造、语言与感受(“创造来源于不完美”,语言可能起源于超越自我,想要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欲望,重点不是单词的发音或拼写,这种符号系统,或者更深入一些,是“让不同的人达到同感”,仅仅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人类还渴望着被理解,还渴望着超越,你又对自身多了一层认识)第二个自己-过场(主人公进入教室、敲门拜访、穿行不息得追逐着知识和不同的见解,学习着概念,积累着,他的眼神不再是迷惑着,变得在消化在思索,他开始有点小小的自信)第二个自己-新人类(在过去,进化是“群体性”的、为了“生存”的、“竞争”的、“被动”的,而现在呢,我们可以观察到,进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爆炸性不可预测的方向,也越来越偏向个体自发的需求,在此形成的新人类又成为新的进化螺旋的开始,直至到达某种顶峰,甚至可能改写当下视为公理的规则,也将赋予我们更良好的品格。

有些理想化,但谁知道未来呢?

)第二个自己-回到住所(构建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重新获得了安全感,音乐响起,个人认知上了一个崭新的层次,超越了从前的自我,你现在不局限于你个人的体验了,可你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第三个自己-禁忌和死亡(飞翔只能持续一会儿,最终我们回到现实,触及到了不可避免的禁忌,一个老大哥开始唠叨一些过去你能感觉到却没有能力表达的“社会黑暗面”,死亡、国难财、财阀政治等等,这些似乎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些被固定的未来,就像即将来到的老大哥的死一样压在你的心头,老大哥践行了自己的反抗,他走了,但给社会给你都留下了一个问题。

你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你发现自己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你已经是社会人了)第三个自己-超验、共同遗产和本能(音乐响起,一对青年男女在性事完毕后,也许回忆起了高潮时那种世界大同的感觉,谈论起了濒死体验,而由谈论引发的猜想又导向自身,我还是“我”吗,也许更准确的问题是,我是“我的感知”吗?

前世,转世,“somehow i mean reincarnation is just a poetic expression of well collective memories really is. ”,我们继承下来的不只是这一世的体验,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体能够记忆那时(细胞记忆?

),这种数十亿年的趋利避害形成了一种天生的“本能”,这种“本能”是超验的,无论时间距离。

很好,你发现,潜意识里、本能里,“你”不仅与“他人”息息相关,“你”就是一个“人”,整个人类群体似乎就是一整个生命体)第三个自己-自由意志(我们真的比牢狱中的囚犯更自由吗?

嘿,清秀的主人公认识到人类大同似乎又回到了学校,倾听着困扰着一个科学家(?

)的哲♂学♂问题:刨去基本的经典物理规则、数十亿年的记忆所灌制的“本能”、文化家庭背景,我们还剩多少选择的自由?

【以下有不熟悉的内容,总结下教授的发言】如果这些物理规则是如此不可违抗,那么我们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发展不就是必然的结果吗,一切就像规则的叠加 1+1+1 这样运作下去了,一切都是可以被计算的?

经典物理不行的话那么量子力学呢,教授觉得如果我们的“自由”是基于一种完全无序的机制的话,那还不如第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未来呢(经典言论“上帝不掷骰子”)。

有没有真正基于“我”当下觉知从而做出选择的不受以前经验也不受经典物理规律影响更不是一种抽风似的毫无逻辑关联做出选择的那种自由?

这位科学家似乎想要证明这种可能性。

)=================================================第四个自己-潜意识与主人格之争不谈那么不自由的自由了,退一步,我们承认有这种主人格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但是潜意识仍然在暗处伺机而动。

哪个会占上风呢?

现实中一位公放大喇叭发泄自己对于体制不满的中年男子似乎同样渴求着自由,情绪随着面部的充血也直线上升直至高潮,和性欲相通的本能似乎完全主导了他。

“从负面出发的问责,就只是我们对虚无自愿的顺从罢了。

一旦你承认了那冲动,这种认同是会传染的,它毫无限制得繁殖着这种认同。

如果你认同了某种冲动,那就准备迎接那所有的吧。

”老人似乎永远不会让冲动主导局面,他应该有着严于律己的一生。

黑人说 :“当下的主流反而就是从边缘、从深渊去探索那些触及核心的隐秘,接受自身的脆弱,品尝、感受那种独特,汲取其中的养分,你的主人格和潜意识间的分界模糊了,尝试去达到一种更大的和谐,而借助这种体验从而进一步打开个人和宇宙连接的大门,在此间你感觉到的每分每秒都不再是空虚无意义的了,在此,自我、协调与独一无二从最根源生出。

你就是它,珍珠居住在蚌肉一般,你可以感觉到宇宙仿佛是一个生命,而时间就是它的心跳。

”感觉已经入禅了,自然的高峰体验绝对是无比美妙的,思考分辨是不是主人格什么的都已经太慢了,你只能感知。

)=================================================第五个自己-作为个人所经历的时间对人格的塑造(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根本没有啥共同性嘛~几乎每四年人体的细胞就全部更新了一遍,我和小时候的我还有啥相同?

也许只有 DNA 和对自我的认同保存了下来。

)黑猩猩:我们做的不过是一件又一件重复的事情,甚至是重复“重复”这件事情,因为单调,因为数得清的选择酒吧,无聊故事,“良好的武装是对暴行最好的防御”,无聊到死,你为什么不去死,结果死了两个。

广告歌曲中的歌词“Now i'm free to see the world”第六个自己-梦,you're your own remixer,构建自己的宇宙lucid-Louis,关灯,控制梦境第七个自己-电影holy mom ent第七个自己-感觉一个感觉总比时间快一步的人,一个活了两倍年龄的人第七个自己-礼仪机制发心,我们需要真实的情感,从心底涌发的,你不是一个其他,而是我想要和你交流的你,不是谁都行,只是你。

表演与生活表演是什么?

表演就是生活。

你只能在事件上、或者表情或者什么别的表面上去模仿,梦里的人物将自己想了解想知道想说的按做梦人的暗示说了出来,但这不对,做梦人已经知道了这些,那为什么还需要梦呢?

为什么会做梦呢?

梦又是什么?

这里不需要什么科学的解释,这里的梦更多是自指的,而非身体上的一种机能或冲动,我想弄清这对于我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做出什么普适的解释,参与者和观察者-永恒的矛盾测不准I would say that life understand is life lived.这也是一个自指,但这种永恒的矛盾能够得到解释吗,或者至少给出一个自洽的假说也行啊,爆炸头说了一个他的认识:“And as one realizes that one is a dream figure in another person's dream,that is self-awareness.”分明可以感觉到,在这种解释下,宇宙、自我、记忆、梦开始循环起来,谁是第一个造梦者已经不重要了,一切都在循环,而片中的小伙子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导演脑中诞生的、真实的虚幻。

梦境会将你自己显示给你as the pattern gets more intricate and subtle,being swept along is no longer enough.而在此时,船长和那个政客就像两个先知是你定义了你自己,就像你感知了你的梦境,时间是怎样作用在你的身上,梦已经对你说完了暂时要讲的,你得给它一个回应了。

梦境就像你置身的音乐,你在其中,你能感知那音乐,但你却又不是那音乐,你是舞者,你随着那音乐起舞,或者你又“看穿”了音乐的动机,随着自身的节奏起舞,但无论如何,你得回应那音乐,而不是伫立在原地,一切虽然不像机器那么精确的反应,但那是氛围的调动,味觉的协调,虽然慢一些,但是,是整个的,不在任何别的地方别的时间,就在此时此刻,氛围,回应。

时间-幻觉-难以醒来的梦-死亡-预言-结局在最后一段,导演把所有要素都推到了一起,导演将自己也塞进了这个梦中,作为全知的观察者,他告诉了他的造物一切的真相,幻觉,他也告诉了了他的观众相对的真相,电影。

wake up, you know you should, it's easy. 小伙子回到了哪里呢,又会被谁捕捉进梦境还是开始了自己的造梦之旅呢?

无从得知,但亲爱的观众们,你们该从梦中清醒了。

导演一开始就把影片的宗旨亮了出来,“重要的不是画笔的多少,而是那些颜色和线条,也不是套话,不是框架,不是系统,就是感受”。

所以,无论有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不重要,其中的乱七八糟的理论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感受,这部电影有触动到你,这就够了。

《半梦半醒的人生》短评

创意还是不错,告别现实的失败,在梦中保持清醒,自由自在。但是梦境的阐述本来就有些哲理化,很难懂,配合这么快速的语言,看的头大,无法推荐

5分钟前
  • 猪头大天王
  • 较差

画面实在无法看下去!

9分钟前
  • .•' Hélp..
  • 较差

如果不能关掉电灯,那你就是在梦境中………………

12分钟前
  • Reloaded
  • 力荐

是对影像可能性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我一直觉得哲学很难用电影语言来表现,影片的形式感很好的营造了一种梦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空间里讨论萨特,巴赞,时间,生命等等命题的时候似乎画面反而变成对思考的干扰,不知道别人是否同感,我想这个电影更适合作为一本书呈现,文字才是表现哲学最好的媒介.

17分钟前
  • 蚂蚁唱戏
  • 推荐

正巧在读摇摇晃晃的人间,起初总把二者的名字混淆。仿佛一本林克莱特的学术灵感集,却没有被holy moments包裹的感觉。之于闲谈深,之于严肃讨论浅,从符号系统外的感受力到个体的独立与知觉,从生物的自我重复到无穷的飞跃与超验的轮回,最终指向源头性的uncanniness。故事嵌套,启迪层进,营营役役的言语者遵照共时性似地预见着当下的真实或者说梦游本质,至少灵魂上的面对面达到了。

22分钟前
  • Tatjana
  • 还行

额。画面虽然辣眼,音轨确实悦耳,一半靠以往阅片相似情景在脑内补充画面。我的梦从来不会晃,这要么是宿醉, 要么是嗑了。半成不就的画面,也是在讽刺浑浑噩噩的“人生”吗?抽象派的画风,是为了“与众不同”吗?哲学是动画导演对电影的全部理解还是讽刺?给人一种对电影的理解非常狭隘的感觉,“电影是现实的重现”、“电影是不需要剧本的”,轻易下一些很重的定义。打乱片段播放完全没问题,什么决定了顺序呢。或许经过某个催眠专家认证,现在的剪辑顺序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为什么不同片段,台词用心程度差这么多,不像一个编剧写的。猜测男主在黄泉路上,梦是死,醒是生,半梦半醒,半只脚踏入永眠。

27分钟前
  • 作者老是不更
  • 很差

突然发现这和日出日落是一个导演拍的啊,难怪如此熟悉。片子一样的碎碎念,涉及了各个方面,人生,梦想,社会,自己等等。与其说是一部深邃的讨论生命意义的动画,不如说是导演对自己观念的一个表达。拍摄手法很新颖,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拍的。

30分钟前
  • 黑色柳丁
  • 推荐

此片一出瞬间把生死停留秒成渣渣。林克莱特永远都是那种唠嗑式电影,不仅是剧中人物的,也是属于导演和观众之间的。而对话的内容都体现了导演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切和思考。聊投机了,你就会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导演了。

34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力荐

其实还行,有几段话挺喜欢的也很受启发,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散漫即兴式的哲学台词每次都是看的时候勉强理解了,看完又全部忘掉了,而且这个真人转动画的画面一直动来动去我真的看的想吐。

36分钟前
  • 伏伏伏伏伏的馍
  • 还行

1. 第一次看还停留在对着里面一段段能够引起我共鸣的对话或者说讲话者结论的沉迷中,但是对本片的结构安排我可能还需要看几次。2. 导演敢想敢做。

3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着实看不懂。。厄。。。

38分钟前
  • abby
  • 还行

3.5星,全片精华都聚焦于对白上,探讨了哲学,人生感悟,政治,所有领域都能涉及一点,大道理也都是一套一套的,有用无用的,废话还是真理,都是侃侃而谈,喷涌而出,只能说导演的表达欲有点强。

43分钟前
  • 杀不死____
  • 还行

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宇宙大爆炸、熵化、宗教、电影,如果早知道片子的导演是日出日落的导演的话,兴许压根就不会找来看,唠唠叨叨很烦。这部电影的语段是割裂的,如同梦境一般,都是不连贯的片段,但每一段都说的极有哲理。我甚至想把剧本都背下来,就这个程度。100分钟的信息量太大,分三次看完

47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interminable commonsensical pop philosophy preachment. une réalisation formidablement ennuyeuse! 非常独特的电影但是并没有什么新意,一星给莎士比亚的自燃一星给开头的音乐

48分钟前
  • ἔννοια
  • 较差

非常不喜欢的风格,话痨程度跟伍迪艾伦有他妈一拼。文艺没有意义

5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8.5/10 油画画风和梦境既视感,和林克莱特之前的“边走边聊”电影一样,漫游的视角(摄影机)带着观众四处游荡,以及大段的对话贯穿始终;观众就好像和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在色彩中做了两个小时的梦。林克莱特对自己之前“聊天”电影场景和人物的致敬,处处看得出他其他电影的影子。新一代的激进青年对政府、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林克莱特加入的对现实和梦境的深刻探讨:到底何为现实,何为梦境?现实和梦境哪个更为真实?或者说现实就是梦境?——林克莱特从“边走边聊”的现实主义上升到动画版的意识流

53分钟前
  • 朝觐电影
  • 推荐

浸润漂浮在奇妙复杂纠葛多元化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观念感悟中,穿梭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如梦如幻、真假难辨、虚无而又实际。。。从不同的视角,围绕时间哲学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瞬间与永恒、历史与现实、生命意识与价值意义的探讨。色彩归纳般的画风,也是其迥异于其它动画片的特色。

56分钟前
  • 漩涡之外
  • 还行

动画,哲学,镜头一直瞎比晃,你不晃就不能表达你的观点了?你明明用DV拍的真人,非得动画化,不动画化就不能表达你的观点了?哲学本来就很难懂,这样一处理我只能认为你表达的是装逼哲学。

59分钟前
  • 砂馗牙
  • 很差

TEDs on acid...lol

1小时前
  • Rej
  • 力荐

Dream is Destiny.

1小时前
  • Yom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