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的不错,全程也没快进的看完了。
就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
如果说看完想说点啥,emmmmm。
还真没法总结,因为总有一股莫名的情绪徘徊在我脑海里。
但是我知道这个事怪我自己,因为我确实受不了走到哪都是焦点的感觉。
可能老外个人英雄主义比较泛滥,喜欢走到哪都是焦点的感觉吧。
所以,如果你是跟我一样只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走到哪都不想引人注意的性格的话。
这篇影评可能会帮助你脱离掉我说的那种情绪看完这部电影。
纠结了很久要不要去看。
终于是在离家最近的影院下映前买了票,就是冲着橘猫去的。
鲍勃跟我见过的很多橘猫都不一样,它的双眼充满了灵气。
毛茸茸的脸上也有许多微表情。
它大胆,通人性,可也有自己的小淘气。
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极了这个小家伙,连微信头像都换上了它的照片。
因此我能理解,为什么,影片的最后,大家都爱鲍勃,甚至于愿意主动向詹姆斯伸出援手。
大家都不愿意看到鲍勃和詹姆斯分开。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
讲的是流浪艺人詹姆斯因为写了一本自己和猫的故事,被邀参加了作者的圣诞聚会。
尽管詹姆斯西装领带地装扮着,依然很不适应这种场合,所以早早地出来了。
他在路上救了一个同样的流浪艺人,并对他讲了一个自己和鲍勃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就是整部电影的故事。
詹姆斯在拥有了鲍勃之后,戒了毒,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但依然属于英国最底层的贫困人群。
燃气费电费水费房租,他和鲍勃的吃食,这些开销,仅靠他卖艺和卖报所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收支相抵。
但是收入的不稳定性,仍然给詹姆斯带来很大的焦虑——他没办法一下子充足了电费,以至于有一天,他忘了关电暖气,导致家里的电耗个精光,冰箱里存储的食物一下子全都变质了。
这些变质的食物,也让误食的鲍勃差点魂归喵星。
不仅是这些,詹姆斯卖艺时,鲍勃被一只恶犬咬伤。
路上遇到卖药的小混混,吉他被摔坏了。
而动物保护协会的人也盯上了鲍勃,似乎随时想要夺走鲍勃。
影片有一幕,詹姆斯路过一家宠物店,看到一只白色的长毛猫被主人抱在怀里,随后温柔的装进了豪华猫包。
而拎着猫包的男人,也是衣冠楚楚的英伦男人。
詹姆斯叹了口气,对鲍勃说,要是我有钱,我也带你去。
显然他并没有。
所以鲍勃只能接受免费的义诊。
故事的高潮就是鲍勃差点魂归喵星的一幕。
詹姆斯显然也知道错在自己,总归是他害得鲍勃误食了变质的食品,鲍勃不舒服没跟着他出去卖艺,他也心大地把鲍勃一人扔在家里。
他甚至动了念头,如果鲍勃可以拥有大多数宠物猫咪能拥有的正常生活,他甚至于愿意和鲍勃分开。
幸而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鲍勃痊愈了,善良的人们给予了鲍勃和詹姆斯很多,他们最后都有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整个故事有所欠缺,其实还是欠缺在詹姆斯身上。
他贫困而又朝不保夕的生活,并不是通过别人的帮助就能够一劳永逸的。
影片没有深挖,只是用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遮盖了生活苦难的本质。
可话又说回来,对于一只小猫咪而言,有食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是美好的生活了啊。
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机会。
被人们喽之以鼻、不得尊重的人,也有细腻温暖的一面,会花光下周的饭钱为小猫咪买药。
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也没有绝对好的一种生活。
站在处,只看到街边的灯光和繁华,生活在里面才看得到街巷里的泥泞和污垢,才听得到每一扇窗户背后的争吵。
积攒每一次的被治愈,抓住每一个“第二次”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黑暗中拯救自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端木胥】
我喜欢看圣诞节电影,它就跟我们的春节档一样,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结局总是美好的,讲故事的人一直在变,甚至故事也一直在变,但故事的结尾却始终相似。
鲍勃的故事很早就在学生群体流传开了,13年左右的初高中作文素材中就时不时就能看到鲍勃与主人鲍文的事迹,放在了“温暖”、“治愈”等充满世间美好的tag下。
鲍文小时候因家里关系破裂,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自暴自弃的过程中染上了毒瘾,寄住在父亲和继母家中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为了不想连累家人,开始了露宿街头的生活。
在朋友的帮助下,鲍文住进了廉租房,开始戒毒,并通过街头卖唱勉强度日,过着饿一顿饱一顿还要看人眼色的日子。
直到一只橘猫闯进了鲍文的生活。
2007年,一只橘猫进入了鲍文的出租房,吃完东西后便不愿离去,鲍文连着几天去寻找橘猫的主人,无果,于是鲍文收养了橘猫,取名为鲍勃。
鲍文的收养让鲍勃不再流浪,开始有人照顾。
鲍勃的出现也让鲍文人生中首次有了奋斗的目标,即使身上只剩下周的伙食费也会全拿出来给鲍勃看病。
两个流浪的灵魂就这样依偎在一起,开始了形影不离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鲍文也成功戒毒,回归到了正常生活。
鲍文每天出门工作时,都会打开门让鲍勃进行选择,是要待在家里美美地瘫一天,还是和鲍文一起出门。
鲍勃每次都选择同鲍文一起出门,体验过长期流浪的孤独,鲍勃不放过任何与鲍文待在一起的时间。
于是在伦敦街头出现了一人一猫的卖唱组合,一只橘猫总是或站或坐在主人的肩头上,穿梭在伦敦的各个街头小巷,当主人确定好地点开始演出时,橘猫就会乖乖地坐在主人身边,看着来往人群车辆,陪伴着主人。
这一和谐的组合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的陌生人驻足观望,有人将他们俩的遭遇和故事拍成视频上传到了网上,他们瞬间人气大增,成为伦敦的红人。
2010年,鲍文和鲍勃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并在作家加里詹金斯的帮助下,鲍文接连出版了几本与鲍勃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的书籍,鲍文也不再流浪,成为一个专职作家。
上面这些故事就成了上述的作文素材,也成了电影《流浪猫鲍勃》第一部的剧情。
如果说第一部《流浪猫鲍勃》讲的是关于鲍文与鲍勃相互陪伴救赎的故事,那么第二部《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讲的就是关于围绕着他们的善意的故事。
第二部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已经成名的鲍文的回忆,补充了几段在收养鲍勃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而整部影片的内核,可以用鲍文的朋友,便利店老板穆迪在电影中讲述的两则寓言故事进行概括。
卖黄油的农夫有个贫穷的制作黄油的农夫,有一位商店老板顾客,每个月都会从他这里订一千克黄油,作为交换,会给农夫面粉、豆子和一千克糖作为交换。
有一天商店老板称了下黄油,发现只有九百克,于是非常生气,声称要报警抓农夫。
农夫却很有礼貌,说自己没钱买砝码,于是使用商店老板给他的那一千克糖作为砝码。
多年前春晚小品上有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先不论这句话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性,但它所表达的含义与上述寓言如出一辙,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也是影片中所要传达的一个观点。
鲍文收养了鲍勃,鲍勃也拯救了鲍文。
鲍文帮助了摔倒的美食家,美食家也到救助站帮助流浪汉。
鲍文给大家送上了圣诞贺卡,大家也回馈他和鲍勃圣诞礼物。
所有人都在帮鲍文度过难关,他成名后也帮助在街上遇到的受到不公正执法的流浪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善意也是。
三个朝圣者有三个经历了巨大的悲伤,为了寻找安宁、向前的路,正在朝着圣地前进的朝圣者,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麻袋,一个挂在身前,一个挂在背上。
第一个人把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回忆装在背后的麻袋里,而把悲伤、内疚这些痛苦放在身前,因为他想面对这些苦难,可是过去的苦难只会让他深陷痛苦的泥淖,于是放弃了朝圣;第二个人正相反,把美好的回忆放在身前进行炫耀,而将痛苦置于背后,无法消解的痛苦便压垮了他,只能放弃前行之路;第三个人也将美好的回忆放在身前,用来鼓舞自己,同时将背后装满痛苦的麻袋戳了一个洞,随着旅程,那些苦难会不断被抛在身后,最终他成功到达圣地。
这个寓言是穆迪说给自己的。
他的妻儿因故去世,留他孑然一人,三个朝圣者都是他,他也曾因为无法面对这些事实而崩溃,也曾深陷过去的回忆而害怕面对,但时间能够治愈一切,现在的他学会了放手,不让过去的事拖累未来,而是将其化为鼓舞自己的力量。
这也是说给鲍文的。
鲍文回家时发现鲍勃一天没吃,反而吐了一地,窝在沙发上奄奄一息,而宠物医生的电话无法接通,于是找来了穆迪帮忙。
鲍文因为没照顾好鲍勃陷入深深的自责,动物保护机构威胁要带走鲍勃的行为也让他深感恐惧,鲍文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照顾鲍勃。
穆迪的故事让鲍文重新审视过去的自己,曾经的他吸毒、自卑、穷苦潦倒,而遇到鲍勃后人生开始有了起色,过去的失败不应成为鲍文怀疑自己的缘由。
这更是说给观众的。
每个人都应像第三个朝圣者那般,在各自的道路上,用美好的回忆激励自己,而那些会压垮自己的痛楚,就让它随着时间的漏洞慢慢飘散吧。
《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在英国上映时间为2020年11月6日,但在上映前的五个月,14岁高龄的鲍勃因为车祸去世,第二部就成了它的遗作。
这则消息虽然让人心碎,但是鲍勃也留下了两部电影,两则寓言,和一只治愈了无数人心灵的橘猫,就是鲍勃给观众们最好的礼物。
盎格鲁撒克逊人已渐渐收敛起傲慢的姿态,但白左们的圣诞狂欢却依然充满着政治正确。
我们姑且忽略政治正确。
这个故事引人思索之处在于一个流浪汉和一只流浪猫为何能成为新闻事件,它的源头和卖点在哪儿,即使这个流浪汉在流浪猫的陪伴下有了成长,多了些责任心,并戒了毒。
那只猫没什么魔力,几乎就是一个摆设。
千万不要告诉我动物保护组织起到了什么作用,那是讲述者为了故事能够成立而设下的圈套。
故事的励志阶段——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作家,事实上这即使成立也完全借助于新闻事件的推波助澜,却仍给不出源头上的答案。
他在广受关注下振作起来,而至于如何成为作家的过程则完全没有交代(最重要的一环被省略了)。
可既然讲述者非要如此设定,他有这个权力。
那么整条逻辑只剩下一种解释:身处逆境而不放弃的人需要不时地被鼓舞,遇到的好心人足够多,并经常走点狗屎运。
故事的入口很别扭,过程不完整,甚至存在技术性缺陷。
小动物给人以天然好感是我给三星的理由。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两个流浪的灵魂,在朝夕里相互救赎因为心中有一份责任感,所以愿意为了这份甜蜜的负担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这就是羁绊的力量啊Bob老是让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喵喵。
她也曾窝在我脖子上,暖暖软软的猫蹭在我脸上(虽然最后的代价是她送了我一坨粑粑,还贴心地放在了床上,更贴心的是没碰到我😂),她在咬伤家人前每天都在家里自由自在地闲逛,遇到我就拼命往我身上蹭。
咬伤人后,我妈就把她栓了起来,在阳台。
我儿时对养猫的新鲜感也就渐渐过去了。
于是她最终被我爸送走了。
她走的时候,拼命地拽着我,但我胆小,我害怕,我没有那个责任感,我是混蛋,我抽出手,送走了她四次。
最后一次,我还没反应过来,眼前就只剩宿舍惨白的墙壁和眼角的泪。
我当时应该和她去看看的……扯远了总之也让我看到,全社会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是多么重要。
电影里,他们确实是把动物当成人俩对待了的,所以大家对动物都很关爱。
如果我当时也能有这个意识,就不会造成那么多悲剧,这点在电影里体现的理念很好。
但也侧面反映出西方社会里穷人甚至不如动物的现状。
嗯,这我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觉得中国反倒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虽然我这样比较是在偷换概念,……总之,契合的灵魂能用陪伴相互治愈。
这是人生里最大的宝藏了吧
节日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日子。
但久而久之,它就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日子,而是一种抽象的感觉。
春节是一种热闹、端午是一份清朗、中秋略带感伤、圣诞好浪漫。
所以我很纳闷,《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圣诞礼物》为什么不在圣诞节上映?
电影中的圣诞歌曲、圣诞装饰、人物话题...都是围绕圣诞节而展开,节日气息浓厚。
节日是一种感觉,不在圣诞节看,感觉少一半。
作为代价,电影的热度和票房,自然也要少一半咯。
作为一部治愈系电影,《流浪猫鲍勃2》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治愈元素。
不仅有浪漫节日、大橘猫鲍勃、柔情音乐这些外部元素。
也有男女主的爱情、人与动物的友情,以及陌生人的善意这些情感元素。
但不管外部的,还是内在的,只要你被打中了,电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所谓的治愈系电影,就是如果世俗的炎凉让你心如槁灰,那么去看看《流浪猫鲍勃2》也许会有所裨益。
但当你真的去寻求治愈的时候,我会建议你先看看第一部。
《流浪猫鲍勃2》是第一部的续作,两者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如果跳过第一部的话,你很难理解到鲍勃猫有什么特别之处,更理解不到它对詹姆斯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流浪猫鲍勃是真实存在的,是广受喜爱的英国网红小猫。
鲍勃猫的出名,不像忠犬八公那样,因动物主体本身的行为感染人而被熟知,鲍勃猫必须跟他的主人詹姆斯捆绑一起,是整体事件感染人。
关于一只流浪猫,一个流浪的人儿,相互拯救的故事。
没有鲍勃之前,詹姆斯是一个糟糕的瘾君子,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收入,麻木的寄生在英国街头,好死不如歹活着。
面对这样的“毒瘤人物”,连亲生家庭都选择抛弃了他,扪心自问,就更别提普通人会愿意接近他了,每天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但天使不在人间。
还好有猫。
我们不必美化生活,更不必神化,也许当初只是天太冷,鲍勃肚子太饿,恰好就那么闯进了詹姆斯的领域,而詹姆斯没有拒绝。
自此鲍勃就赖着詹姆斯,同吃同住,陪詹姆斯到街头卖唱,什么都不用做,就吸引了大量的行人围观。
英国有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养宠物必须具备能力和条件。
为让鲍勃留在身边,不被动物保护部门带走,詹姆斯积极接受治疗,戒了毒,生活有了转机。
努力卖杂志、卖唱、有钱有收入,日子有了起色。
随着鲍勃的走红,以及在媒体报道、电视台采访助推下,詹姆斯的励志故事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流传着。
后在出版社邀约下,詹姆斯把故事写成了书,随即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千万册。
从流浪汉到畅销书作家,来自鲍勃猫的神奇魔力。
屌丝逆袭的故事,向来都是百看不厌的,毕竟谁不曾想过一夜暴富呢。
人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恰好逆袭的故事,总能带给一丝慰藉和盼头。
尤其在互联网普惠的当下,人人都有成为网红的机会,先像鲍勃那样,再像詹姆斯那样,成功翻身。
其实,谈成功学不是我本意,谈一个充满随机性的成功更是没有意义。
在詹姆斯和鲍勃的故事中,能够带给我们实际有用的价值思考,是为何鲍勃能够让詹姆斯发生转变,从瘾君子变成一个正常人?
《流浪猫鲍勃2》整部电影,就是在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是这么说的:“猫给了他责任感,有个生命需要你照顾,你就有了目标,有了生存意义,能变成更好的人”所以答案很简单,不要做一个空心的人, 找到你的“鲍勃”。
从剧情片的角度来说的话可以理解,但从喜剧片的角度来看差强人意,整体观感不如第1部吸引人、打动人。
所有的感情和关系的开始都是新鲜和刺激的,这些都是短暂和美好的;熟悉之后更多的是简单和平淡,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导演想要表达的也许就是如何在简单和平淡中相守,导演给出的答案是不离不弃。
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放手还是不离不弃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选择。
其实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愿大家珍惜身边人,多点勇气、多点耐心、多点珍惜。
本来要去看子枫妹妹的《盛夏未来》,但是看了预告后没什么感觉,反而觉得《流浪猫鲍勃2》的预告看了后,觉得好喜欢预告片的浓浓温情,而且其实2020年6月17号就标记了想看这部片子,下午就果断去看了。
首先,很喜欢电影音乐,主题音乐《A Gift from Bob》就像一幅暖色的画,给我一种很有希望,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感觉,我仿佛跟着James和Bob一起走在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和各种可爱的店铺,让我在一开头就对看这部电影兴致勃勃了。
看到James连电都要紧着用,开个暖气把电费耗完了又沮丧又对自己感到气愤时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
虽然现在电费付得起,但平时总是能省则省,用完电器马上按掉开关。
其实不仅仅是用电的片段,他一个人居住的细节很吸引我,因为我也是一个人住。
对比之下,其实James住得比我好,有那么大一个客厅,厨房空间也好大,他家的家具我觉得也不错,没记错的话看到了些木质家具。
他家里没有很多杂物,这是我要学习的,当然,这是他的流浪汉身份决定的吧。
总之,我会通过看他的生活回看一下自己的。
电影中我很喜欢的配角有Arabella,Moody,还有那位最后给Bob送了好看的床的金发奶奶(不知道角色名字是什么)。
Arabella的笑容实在太有感染力了,跟她的厨师身份特别配,能做出很棒的食物的人一定是心中有爱的,影片中看到她在电视上做烹饪节目不由得想到《Julie and Julia》,好暖心。
Moody给人一种很安心的感觉,James虽然好像独来独往,但是遇到困难时会找Moody帮忙,可见他们平时那种点滴积累起来的情谊其实非常深厚。
Moody对James的开导以及后来帮助他请愿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金发奶奶可以说是Bob的忠实粉丝了,表面上看Bob对于她来说只是一只可爱的猫咪,其实Bob是那个让她愿意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阳光的生灵。
James在公交车上时写下的“Caring for Bob makes me a better person”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有了思考。
为了让另一个生命过得好,一个人首先会把自己照顾好,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个生命一起成长。
很羡慕James能带Bob去任何地方,这是珍贵的陪伴。
如果现在有什么是让我变得有力量的东西应该就是滑板了吧,我才滑了26天,不过这是一件让我感到世界有光的东西。
影片尾声,James送给了以前曾是街头艺人的朋友一个Ukulele,吉他或者Ukulele就是能让这位街头艺人看到光的东西。
就像给James带来生活方向的Bob,属于你的“Bob”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部片子很适合在圣诞节上映,不知道为什么片方选择了夏天。
不过就像电影里说的,圣诞节其实是一种感觉,只要心中有爱和希望,任何时候都可以过圣诞节,那么也就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圣诞电影了。
今天买电影票时没注意,不小心买的国语版的了,很久很久很久没看译制片了,一开始看的时候下意识地想把每句话翻译成英文,不过男主James的配音演员配得很好!
很符合James的气质,可惜最后看字幕时错过了配音演员名字的部分,惊喜的是在字幕中偶然发现电影里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的配音是初中时看央视8套译制的海外剧目我最爱的配音演员林兰配的!
总之,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片子,无论是感受另一个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故事,还是感受Bob这只猫咪的可爱都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因为下大雨看电影迟到了,但是还是瞬间被吸引了,喜欢可爱的猫咪宝贝,被詹姆斯的责任感所感动,还有很多善良的人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完美的结局呢!
Caring for Bob make me a better person,推荐推荐!
十分美好~十分有哲理,剧情平凡,可道理无穷。
是流浪猫鲍勃逝世后的遗作,里面的詹姆斯写下的stronger together,Bob吃垃圾桶里面的变质食品让人印象深刻,催泪
养了猫之后来看的,陪伴与独处,都能被治愈。
欧美白左们已经闲到流浪汉养个流浪猫都要管这管那的地步了… 片中肤色倒很政治正确了,非裔华裔印度裔,再加个跨性别人物就完美了哦
合家欢类型的电影。
既然都拿猫挣钱,能不能稍微好好养一下……这猫生活水平和寿命,就跟流浪猫真的也没啥差异(作为普通铲屎官真的有点难以接受)
还是生活困难,然后互联网救助,相互治愈。炒冷饭。
养猫确实让我变得更好了啊 责任和义务 连耐心都得到强化了 这也叫鸡汤吗?ps:希望那些跟风的人不要养任何东西 先养好自己
看在明星大橘出镜的份上我多给一星。
没有看过第一部,单从观感来说第二部中规中矩吧。发生在圣诞前夕的故事,整部电影的节日气氛烘托得很好,也反之把以为的分别渲染得很悲伤。但还是能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许多善意和温暖,stronger together.
每一只宠物都是上天送给主人的礼物,好好珍惜,去爱他们吧
这部很糟糕。猫完全道具化,人也没有什么成长了。流水线般的剧情集中在几段误会里,挺无聊的。
2022.11.21 17:10
硬拼凑出来的一集,但是看在鲍勃的面子上也要看的
果然还是🐱吸引人 虽然不知道评分为什么低了那么多 不过艾琳真的好好 上次的衣服也是她给Bob的呜呜呜的确后面的剧情有点过于不真实 但是为了🐱 还是挺感人的阴谋论太多了 说Bob死于拍摄时让汽车撞死 多说无益 只希望Bob在喵星球快乐 毕竟这个🐱真的太神奇
7.5/10
猫猫真是财富密码
猫咪可以但片子比较无聊,逻辑全都非常迷,虽然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却让人觉得这一大伙人都非常愚蠢,还是整体太过简单和低龄了。
虽然剧情内核预料中的family-friendly式cliché 但从真爱至上到帕丁顿熊到各种剧的Christmas Special 我是真的对伦敦式圣诞片毫无抵抗力 Christmas is not a season, it's a feeling.而英国人真特么太会拍出这种冷飕飕的空气中弥漫着温情 热乎乎的幸福感里又带着些许惆怅的feeling了。片中那段Bob躺着奄奄一息 邻居三个朝圣者的故事映照现实看得人好难受 James也是在coping今后如何带着这些年的相伴回忆继续走下去吧 In Loving Memory of Bob 再见了小橘猫 回喵星过的第一个圣诞也要吃饱穿暖啊
没1好看了
有些狗尾续貂,叙事略散漫,镜头也单一,动人音乐少了,心灵鸡汤多了,整体不如前作。唯独“鲍勃”一如既往地温暖治愈——心怀善意、善待他人。当然,也还是值得让我家那只抱也不肯给抱的小黑猫继续观看——好好学学怎么做只猫!。。。
温暖救赎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