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轻声伴奏歌唱有个“啊堪培拉”这个有趣的英文名字。
最近听老的Now系列的时候才知道我以前听过杯子曲,当时听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直到看过视频知道安娜妹子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曲子有两下子。
片子本身有点儿像无伴奏版的Glee,唱的歌曲居然有不少近几年的流行乐,而且基本70%的曲子都听过,还挺有感觉,毕竟“生书熟戏”,而且也是一部不错的欧美音乐入门片,从ABBA到火星哥都有。
可惜本片另外一个大梗《早餐俱乐部》没看过,所以不太理解其结尾对本片的作用,也许还是励志和青春的感悟总结吧。
我也是在snl才知道邻家美女安娜会唱,金发队长挺不错,又漂亮又会做喜剧效果,英音胖美女在博物馆2看到过。
有趣的是jon叔每日秀的杰森和布鲁克林的弱警察来打了个酱油。
比赛主持也是两个明星。
故事上稍微有些女权,也稍微有些对亚洲人的偏见,但是女权部分也是浅尝辄止,本来把女主角塑造成能轻易看透电影结局的人,我还以为这是导演对好莱坞的讽刺,结果本片结局还是男女kiss,要是结局也弄成非传统可能更好玩一些。
至于亚洲部分,对亚洲室友的描述其实挺真实,不过喜欢和自己国家的人相处这种事全世界人真的都一样,我遇到的美国人在欧洲还是喜欢和美国人一起混。
而且组合里的亚洲人也是声音小,偶尔说出很恐怖的话,尽管后期变成Bboxer转型。
而男主角那个星战迷室友是怎么处理的呢?
全片一直酱油结果最后一下子变成深情歌神了呵呵。
至于男主角本身,存在感略低,本片那么多有特色的妹子都看不过来。
p.s.,这片也可以叫多女一杯(doge脸
首先要佩服的是老美的青春歌舞剧,洋溢着各种青春活力,释放着各种音乐的正能量。
超帅气的女主角,从一个童星成长为现在的妙龄少女,孤傲的个性带着稍许未成熟的性感,魅力从弱到强,歌声也越发嘹亮。
影片是典型的青春片架构,从这种类型电影本身上来说,没有多少创新。
但平民化的“靓女”组合,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从单一类型的甜心性感到多种音乐类型冲突碰撞的精彩火花;从帅气嘻哈的团队到背信弃义的队长一走了之以后的逆流向上。
导演流畅而又高潮迭起的编排手法,被这群演员们发挥的淋漓尽致。
两位比赛的主持人,代表了成年人对青春的看法,也是可圈可点。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被安娜深深地吸引了,洒脱的气质以及片中所发挥的才华,无以伦比
整體感覺太像Glee啦!
但是感覺又比Glee髙端。
Acapella是很需要技術噠。
而之前確實沒有看過專門講述Acapella類似題材噠電影。
所以這一點給本片加分不少。
又是講發生在大學噠故事。
更比Glee感腳髙端叻。
從演員來說我從沒想到過Anna還能又唱又跳。
眞是出乎意外。
總之本片很單純。
放鬆噠時候看看特別舒服。
真的很喜欢A cappella。
二女在浴室哼唱Titanium悠扬动听。
夜里的歌曲接龙即兴表演,不如第二部的类似环节精彩,但是最后Beca带动全场一起和声那段非常好听好看。
前往半决赛路上在车里的即兴合唱很欢快。
决赛前Beca回归队伍,在户外即兴合唱的Just the way you are,简直好听到单曲循环!
决赛由Price Tag开始一大段电音一般的超级合唱真的是爆炸!!
另外,男团的很多合唱也特别好听。
演员方面,比较喜欢Aubrey。
青春歌舞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选演员,本片在这方面不太成功。
男主角太弱,女主角安娜·肯德里克在《在云中》等电影里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说实话,她并不合适本片里这个大一新生的角色,外形气质都严重不符合,而且她还没有具备那种驾驭完全和她不同的角色的能力,造成了在观看本片时,很难进入到情节中去。
再就是大家的表演都太夸张了,爱情戏也没太多说服力,群戏分配并不太合适。。。
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很多好听的歌曲,相信如果没有这,很难有人一直不快进坚持看到影片结束的。。。
开场画面:在全国的阿卡贝拉比赛现场,贝拉合唱团上台演唱时,女主唱紧张地吐了,无缘决赛。
主题呈现:贝拉合唱团今年能夺冠,一雪前耻吗?
铺垫:刚开学,想成为DJ,不被父亲理解,个性独立的新生女主与想成为电影配乐师的男主相遇,招生会上,合唱团招生,男主想进入合唱团,女主不愿意加入合唱团,两人同在录音室实习。
推动剂:女主在浴室唱歌,被贝拉合唱团的一名女主唱发现女主的天赋,并邀请女主参加合唱团争执:女主是否能和合唱团的众人合得来,今年的合唱团真能能夺得冠军吗?
女主与男主能成功在一起吗?
第二幕衔接点:合唱团正式成立,开始排练,磨合,参加初赛之前进行一次合唱,以失败告终,主唱之一的嗓子受损,比赛的难度加大。
B故事:女主就团队的人际关系及和室友的关系感到烦恼,男主向女主推荐电影,个性独立的女主爱答不理。
游戏娱乐:学校阿卡贝拉合唱团之间的合唱对决小比赛,男团女团互相竞技,女主表现了自己的才能,但是比赛输给了男团。
中点:女团参加了比赛的初赛,唱了去年的歌曲,成功进入了决赛,而男团拿了初赛的第一。
坏蛋逼近:女主因破坏公物而被拘留,因男主叫来父亲而向男主生气,父亲与女主之间的矛盾意见不合,参加决赛,决赛的失利,女主选择退出女团,逃避自己。
一无所有:女主既失去了男主的信任,又失去了团友的信任,一无所有。
灵魂的黑夜:失落难过的女主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深刻对话,让女主豁然开朗,此时,收到组委会电话,贝拉合唱团可以进行总决赛第三幕衔接点:女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团员重新接纳自己,团员间的将心比心,让大家齐心协力,女主成为队长,重新选歌,团结大家面对总决赛;女主与男主也重归于好。
结局:贝拉合唱团成功夺得了冠军,女主和男主也正式在一起。
终场画面:女团和男团重新开始招新生。
《完美音调》影评忽然发现一个现象啊,我自己似乎很少再看那些不那么“卡脑壳”的电影了。
看的要么是大片,要么是科幻悬疑恐怖惊悚高智商电影。
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我本来觉得自己的电影评分系统是相当严格的,奈何最近接触了许多佳片,高分迭出,郁闷,但更多的是开心。
那么就来一个正常的低分吧。
对于《完美音调》这部老美的电影做一个简短的点评。
首先是剧情,讲的是一支女子无伴奏乐队在一个神奇的新成员的帮助下夺得全美冠军的故事。
像这种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俗套剧情,我想不通除了那些没脑子的女人还有谁会喜欢。
不用猜就知道有爱情、亲情、歌舞、励志等等狗血的元素。
接下来是模式,这里指的是叙事模式,几乎完全的白痴手法,一条路走到黑,就跟着那个长得还算漂亮的女猪脚拍了一路。
估计是想学《歌舞青春》系列又没学到家,成了个半失败品。
如果说模式是半失败,那么编剧就是大失败,失败中的失败,可以断定编剧也是那种没脑子的人,看到那喷泉一般的呕吐物违反两大守恒原理从瘦弱的女生口中喷出时,我的蛋华丽地碎了,碎了一地。
(和谐)我只想说,哥给你跪下,你yin了。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在配乐方面至少可以给个9分,在受众方面抓得也挺准确,适合刚工作、正在恋爱中的女生们看,她们的男朋友当然也要陪看。
可以大大小小起个调剂作用,也没什么危害性内容,而且里面的女猪脚够漂亮,声音够好,结尾也有些励志。
但是总的来说,对于我而言,它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这部电影打5分。
首先一个立志做混音DJ的姑娘会去参加A cappella合唱团。
她是怎么从各种音乐杂糅的理想中抽身去到了无音乐纯人声领域的,难道不是玩Band更说得通吗。
另外,恕我固定思维,一个扎耳钉,画眼线的个性姑娘,要去参加人声合唱这种每一个音调都需要默契配合,互相cover的团体,多少有些理想化,还是玩Band更说得过去。
但话说回来,本片在我看过的所有歌舞片中算是上乘,音乐和歌声几乎无可挑剔,让想当然的过程发展都显得有些乐趣了。
最后The Barden Bellas拿冠军的那首混编相当出彩,百听不厌。
而之前万年不变的"The Sign",编曲也不同于原唱,听多了也觉得十分悦耳。
合唱团中有个性女、乖乖女、教条女、les女、淫荡女、胖女,这样的组合能有化学反应多数也只能在电影里实现。
而导演既在组合中放入了一个挺出彩的韩国人,又把Beca的韩国室友塑造成一个不友善的性格,也是值得玩味的。
演员方面对Anna Kendrick一直不甚感冒,她张艾亚似的外表,总给人感觉有些不聪明。
Brittany Snow是我从《发胶》开始关注的美女,只可惜后来在大荧幕鲜有佳作。
這是我看過的最差的音樂劇。
裡面嚴重的種族其實有沒有。
為什麼亞洲裡在裡面全部都是呆傻類型的,書呆子的,不敢大聲說話的,村姑類的打扮。
根本比不上高校音樂劇,我個人認為,青年人的電影,應該每個人都展現自我魅力的。
不帶這種種族歧視的。
差評。
不好看。
亞洲人給的面孔都是那種傻傻的大特寫。
畫的妝,造型,全部都是一臉無辜,傻樣。
2012年的《完美音调》绝对是一部出色的商业喜剧片,作为喜剧它的搞笑情节平民化而绝不烂俗,作为音乐电影它的歌舞桥段优美动听,舞台效果绝对劲爆,更是向观众科普了“阿卡贝拉”这种纯人声无伴奏的音乐形式。
作为一部大学生背景的轻喜剧它的剧情相当简单,沉迷做混音DJ的酷女孩贝卡刚刚进入大学,与大学生活格格不入她意外加入了学校的阿卡贝拉女子美声演唱团,遇到了性格出彩而不完美的演唱团女孩们。
演唱团由于去年的比赛乌龙而陷入风波,女孩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以及还有竞争对手——同校男子歌唱团,他们历来都是比赛冠军。
女生之间更是有着各种矛盾,最终女孩们化解困难夺得了新任冠军。
故事就是这样,平铺直叙,非常明了。
但它带你去欢笑,当你在电影院,耳边充满笑声,心情愉悦,满屏的可爱角色,你怎么能不为她们的喜怒哀乐感染呢?
每个角色设计都非常真诚,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人物设计上参考了美国真人秀《The Sing-Off》。
《The Sing-Off》是一档以无伴奏合唱为特点的美国电视歌唱比赛,于2009年12月14日在NBC首播,即取得巨大好评,在作为不如欧洲阿卡贝拉发展的美国,这也算是突入大众眼界的一种手段。
🌕我们来说说这些女孩们,首先就是我们的主角酷女孩贝卡,她经历了成长和打磨最终带动队伍团结到一起。
其次就是非常夺人眼球的胖艾米,她在第一次入团的时候,大声道:你们可以叫我胖艾米。
两个团员一脸迷惑:什么,你是说你想让我们直接叫你胖艾米?
胖艾米回答:是啊,这样就省得你们这些瘦子在背后说了。
🌑艾米极具性格,又是搞笑担当,很难有人不对这个可爱的小胖妞产生好感。
固执又墨守成规的欧伯莉,团员精神支柱克洛伊,荒淫无度的漂亮女孩史黛西,声音富有震撼力的希雅罗斯。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亚裔哈娜梅李,声音小如蚊子,又有些腹黑,脑子里都是些奇思怪想,但她的即兴饶舌简直是惊艳。
作为本片对手的男子团体也有几位个性突出的精彩角色,个个都很关键,(没有多余人物也是商业片成功的一个条件)陪伴在贝卡身边,帮助贝卡,走出她自己的世界,开始关爱他人的酷男孩杰西,他这个性格简直跟贝卡是天生一对。
本吉,一个沉迷变魔术的死宅,因为不够主流被男团拒绝,还是他的好室友杰西陪伴他帮助他最终让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邦珀·艾伦,校园男团的大明星,人人都得听他摆布,在冠军赛前留下一句:约翰梅尔请我给他的新唱片做伴唱,我过几个小时就要去洛杉矶,ICCA比赛(完美音调涉及的主要比赛)我都赢腻了,抱歉啦伙计们!
说罢,他头也不回,兴奋不已,拖着行李消失了。
🌒这些极具性格,一点都不平面,相互联系的人物绝对是《完美音调》的一个巨大亮点。
不要深究深刻,不要讲究内涵,跟着这群青春女孩男孩一起嗨起来,体验完美的音调吧!
🌔本片目前共出三部,第二部讲述了欧洲舞团的加入使比赛规模扩大,而各国的舞者更是出色多彩,毕竟在美国,阿卡贝拉还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演唱形式。
这回我们的主角们会不会战胜德国劲敌Das Sound Machine呢?
第三部比起前两部水平稍差,讲述几个女孩毕业之后的故事。
如果看完这部电影,并对阿卡贝拉这种演唱形式产生兴趣,强烈推荐看一看美国真人秀《The Sing-Off》,在第三季第四季的比赛中,更是诞生了总冠军Pentatonix和Home Free,现均成为美国两大知名乐团。
2022/02/19@右手先生S x @猹鱼工作室https://mp.weixin.qq.com/s/ZJHWI1YpiTbSsp6Mbou4_A
很欢乐的片子,开场已笑疯,很久没这么笑过啦哈哈哈哈。涉及到唱歌的部分就很好看,广场斗歌的部分太短不过瘾,熟脸很多很多很多。节奏控制略显平庸,该高潮的地方没能提前预热,该舒缓的时候又一个劲儿的往里塞搞笑桥段。适合一帮朋友一起看。
歌儿不错
多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啊,根本就不叫一个故事,人家都能拍得足够吸引人,美国人拍现代派音乐剧的本事还是可以的。
音乐不错
glee粉应该都爱看吧。五星。算是对女主的一点小私心,从云端到暮光到这里,一直都很喜欢
anna会唱歌,唱的还不错。厅里有个笑点奇怪笑声吓人的观众果然会扫了大家的兴...ugc orient express里看着电影时不时有地铁的声音传来赫赫
一般般的校园片,恶搞不够恶,美女不够美,帅哥也不够帅。
顺带黑了棒子。
awesome
音乐马马虎虎,剧情一坨屎。
人设真不讨喜。
泥煤,好难看
这故事都哪跟哪啊。。。
女主这么丑怎么看啊
这片子给观众一种acapella是酷的幻觉(并不(女主从头到尾whiny一幅世界欠我五百万的样子烦死了也算是本色出演,那演员是发自真心的觉得自己特别有趣特别棒so much better than anybody else
a capella~DJ 最愛這種青春歌舞片了~
一个挺不错的青春歌舞片
總算有人拍Acapalla了~
21世纪最好看的歌舞片
Anna Kendrick太hot,虽然不喜欢歌舞片,不过因为她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