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来临之际来看这部电影感觉很有意义。
如果你看完电影,觉着挺温馨,未来希望满满,那么恭喜你你准备好当妈了。
在美国当妈好像比在国内当妈还要难一些,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产假也休不了多久,要想生完孩子上班托儿所一月起价一千多刀。
美国日常对话习惯就是要尽量装着自己可好了要体面客气,即使自己这天过的像sh*t, 也要用上扬音调回答说自己别提多棒啦。
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你表面上的表现相差太大就容易精神分裂,歇斯底里。
女主开始红着眼圈过度疲劳的样子像极了我好几个有娃上班女同事。
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恍然大悟,前面好多奇怪的情节突然都能说得通了。
女儿给妈妈洗头(我觉着超可爱的!
)的时候说为啥妈妈化妆,我奇怪明明塞隆还是素着个脸哪儿有像monster high的Draculaura(看看女二总画俩大粗眼线)。
女儿也说有时候妈妈会不像自己。
还有Tully每次直逼灵魂的发问,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潜意识里还是最喜欢自己信得过自己。
Tully制服诱惑塞隆老公时时(这是2broke girls的制服嘛)塞隆一脸老母亲的微笑感觉怪异极了,其实真相大白诱惑老公的其实是塞隆自己。
影片最后,塞隆车祸住院,老公去医院前台登记保险信息时,老公不解地和塞隆哥哥说她自从请了晚间保姆帮忙,状态看起来很好啊,怎么会疲劳过度…他哥欲言又止的凝重神态,护士问塞隆姓啥,老公随口一答,Tully,一切真相大白。
接下来省略的镜头塞哥就会告诉他其实塞隆从来都没联系他帮忙请的夜间保姆,一直以来照顾塞隆的只是她分裂出来的二十多岁的自己。
也可见老公的失职,这么长时间晚上从没下楼看过孩子,带防噪耳机打游戏,晚上睡的跟死猪一样完全不知道管哭泣的婴儿,不知道塞隆是怎样整夜不睡照顾孩子的。
也完全没发现Tully 从始至终都是不存在的。
还和护士说,不理解为什么塞隆会吧孩子一个人撂在家,护士反问,你不是在家么?
他语塞了。
塞隆每晚拖着身心疲惫的身体上楼看到老公打着游戏对孩子不闻不问的样子,也不生气(要是我早吼我老公了)还是疲惫却充满了爱的眼神。
这个镜头演了两次。
塞隆告诉Tully自己很爱老公,他每天上班都很辛苦努力。
也解释了塞隆愿意自己承受一切都是因为对老公孩子的爱。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hr),只是在休产假,又不是要靠老公养(不是说全职主妇的老公就可以不帮忙)凭啥你天天就工作逗娃打游戏,送娃上学带婴儿做家务做饭全是女人的责任?
生理构造决定了女性天生就要承担更多责任。
我妈说,刚生完孩子你就变成了个奶牛,走哪儿都要带着你的小牛或者吸奶器,否则一会儿就要涨奶疼得很。
这也是看了这个电影跟妈妈讨论才知道的。
作为一个无娃职业女性,我亲身体会是工作其实是很开心的,即使加班到深夜也感觉自己在拯救世界赚大钱别提多爽了。
工作上的挑战超有意思完成之后特别有成就感(也许这是摩羯座特有属性), 工作完回家一躺看电视或者和朋友约着出去玩去健个身,那种you deserve it的感觉别提多爽了。
如果老公超靠谱愿意在家给我带娃做家务我乐意养他。
全职主妇其实才最辛苦,很多人可能还要看别人脸色,因为自己是被“养”这的那一方。
我还没孩子没亲身体会带娃有多辛苦但是我现在已经可以负责任的说那些个bb女的生活好轻松不用打拼赚钱的人都可以闭嘴了,因为家庭被剥夺工作自由的权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那一晚Tully 说自己和室友关系搞砸了,其实讲的就是塞隆自己和影片开始遇到的酷黑姐的恩怨,26岁的塞隆和室友吵架了撂下狠话,然后关系再没能回到当初like she said, girls don’t heal.活到三十岁,朋友渐渐没了,身材也不苗条了,梦想也没了,只剩下老公和三个孩子。
但塞隆用26岁的自己对三十多岁的自己说,这一切都值得,家庭就是她满满的梦想。
遇到人生困难,其实也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结局我相信是个好的。
儿子爱的抱抱,老公醒悟决定多帮忙,一起聆听爱的symphony。
去泡吧去听摇滚和朋友疯是很棒,但是在家给老公孩子切爱的黄瓜也其实不错。
活这一生,什么都想经历一遍,重要的是关注现在,就是现在这一时一刻,好好感受每一分钟,生活也没有看起来那么没希望。
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长得好快,是不是成就感满满呢?
ps. 影片散场一黑人大叔(被老婆拖来看电影的)问我老公觉着这个电影怎么样,估计是想吐槽这种夸张女性责任的电影很无聊。
我老公说他挺喜欢的—“it’s like
这个电影收藏了很久,迟迟没看。
怕太有共鸣而忍不住吐槽,显得自己很琐碎格局很小。
查理兹塞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增重45斤,满身赘肉,虎背熊腰,拖沓的步态充满了说服力。
马洛年近四十,带着两个孩子,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
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得过一次产后抑郁,现在大儿子因情绪问题被幼儿园劝退,马洛每天满脸的疲惫仿佛每一秒都走在情绪的最边缘,随时准备崩溃。
或者她已经没有力气崩溃了。
破水、打催产素,生产,一切就像走流程一样熟悉,没有疼痛的矫情也没有迎接新生的喜悦,第三个孩子出生了。
哥哥担心妹妹的状态,为她请了一个夜间保姆,希望马洛夜里可以到休息。
马洛不适应由外人照顾孩子,依旧勉强坚持。
但餐桌上渐渐只有速食应付每一顿,孩子边吃饭边看手机也没有力气去管。
换尿布、喂奶、吸奶、哄睡,满身奶渍粪污,永远凌乱的头发,瘫坐沙发对着电视的片刻休息。
马洛像一个忙碌的幽灵,在家里在孩子之间飘来荡去。
幽灵没有情绪,幽灵不用休息。
这个世界用“母亲”一词代替伟大,从而将母亲们捆绑在家里,捆绑在孩子身边,捆绑在无尽的琐事里,然后一点点吞噬掉“自我”。
《小好、小麻、佐和子》里小麻为有了小孩后将要丢失自我而失落惶恐,然而放在马洛面前,实在太小清新。
马洛终于决定请夜间保姆来帮忙,于是年轻苗条善解人意的保姆塔利像天使一样降临在马洛的生活里。
塔利不仅在夜里帮忙带孩子还帮忙做家务做烘焙,不仅照顾着米娅还给予了马洛精神上的支持,白天的马洛因为充足的睡眠而重新恢复了耐心和友好,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另外两个孩子,她越来越依赖塔利,她们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直到塔利连夫妻生活都要帮助马洛时,才感到一丝怪异。
很快塔利说服马洛去酒吧喝一杯犒劳自己,她们抛下熟睡的婴儿驾车前往马洛年轻时待过的布鲁克林。
但在酒吧,塔利突然提出准备离开了,不能再继续帮助马洛了。
马洛感到崩溃,在回家的途中因为醉驾发生车祸。
马洛在医院醒来后,谜底开始揭晓了,那些让人感到有些怪异的对话,早已埋下了伏笔。
塔利对马洛的了解甚于知己,她们喜欢同样的东西,住过同样的地方。
驾车去布鲁克林的路上,塔利对马洛说“我也把我的命交给你了,你本来可以杀了我的,承认吧,你有过这个念头。
”那个年轻漂亮,小腹平坦,精力旺盛,知识储备如百科全书般的塔利不过是马洛分裂出来的人格而已。
是马洛无比怀念的年轻时的自己。
这是一场《搏击俱乐部》式的育儿自救。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马洛不仅夜里仍在持续照顾米娅,还要超额完成家务与烘焙,白天加倍的打起精神呈现出睡饱觉的状态。
自始至终,都只有马洛一个人。
她的身体完全被分裂的精神拖着,完成了不可思议的透支。
母爱是一种荷尔蒙,是激素分泌,是本能。
父亲对孩子的照顾是责任,是通过理智来控制的,但母亲不需要,母亲与孩子的连接是生物的自然的,即使没有了思考的能力,没有了感知的力气,母亲依旧可以像个机器一样持续运转,照顾孩子,直到肌体崩溃。
和《82年的金智英》相比,马洛比金智英要坚强的多。
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尚有精力去感受痛苦,而有了三个孩子以后,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忙碌与麻木了吧。
马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分裂的,我认为是从她提出要请夜间保姆时,丈夫说虽然是她的哥哥付钱,但不希望日后因为此事被指手画脚。
在马洛已经崩溃的那一刻,丈夫仍然想的是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但马洛还是顺从了丈夫的意思。
马洛的丈夫是个不负责任的坏人吗?
也不是。
他和金智英的丈夫差不多,爱妻子爱孩子爱家庭,陪孩子写作业,吻孩子的额头。
只是他们不知道,一个母亲究竟在经历什么。
马洛觉得丈夫工作已经很辛苦需要休息,或者觉得带孩子本来就是自己份内的事。
总之她没有开口,所以丈夫不知道。
他每天晚上打游戏,拥有最深的睡眠,早晨送上告别吻后匆匆出门。
无辜得像是第四个孩子。
当他得知妻子原来经历了如此不可思议的辛苦,他也心疼愧疚,并愿意与马洛分担这一切。
这就是大部分丈夫的真实写照了。
电影里没有做道德评判的导向,只是把大部分家庭的情况拍出来,而已。
有评论说这是一部具有避孕效果的电影,对于本就恐育的年轻人来说更是打击沉重。
明明已经无力负荷,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小孩?
为什么不请个保姆分担?
为什么不嫁个有钱的老公?
为什么不喊丈夫帮忙?
这些在电影里都有答案,都有合理的理由。
关键在于,生活不会总在理想的设定线路上。
电影里特意用马洛哥哥一家富裕的经济状况来比对马洛一家的窘迫。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看,有人总是看起来活得轻松自在,正是因为观看者身在泥潭。
我看了几篇网友的影评,由于这部电影对母亲育儿的辛苦状态描绘的过于真实,很多细节是母亲们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状态,女性看这个电影非常容易陷入私人情绪,将自己带入到马洛的角色中。
要么感同身受,要么坚定不育的信念,而男性倒是更能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电影的深层主题。
也许这更能说明男性与女性在育儿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也许我们可以讨论一下,繁衍生育到底是不是女性的职责所在。
如果对于种群而言繁衍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对个体而言,是否有这个义务为整个种群的延续而付出。
母亲们相互歌颂与鼓励也许效果不大,因为如同马洛最后还是不得不与塔利告别,也如同那个总是出现在马洛梦里的美人鱼一直试图救出落水窒息的她,这终究是每个母亲的一场自救。
而母亲在育儿中的角色,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在心理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的不同立场上都是无解的矛盾。
第一次看到把亲子关系比作藤壶和鲸鱼,或者藤壶和船。
前者没有害处,后者船却会被毁灭。
在人类伦常中,没有人敢比作后者,想都不敢想。
这真是石破惊天。
另外,大家都觉得片子看了可怕,看了恐婚恐育了,我倒不这么想。
倒不是说不可怕,而是说,剧里已经在尽力美化她的结局了。
最后随着Tully轻飘飘走了,女主的精神分裂自动好了,儿子变正常了,老公开始帮忙了……现实中,一旦被逼到精神分裂,基本就是不可逆的了好吗?
孩子并不会轻而易举地变好,老公也不会脱胎换骨地成长,一地的烂摊子仍然没有人去收拾。
真正的现实中,后面的结局只会万劫不复地更惨。
联想到现在上海经常出现一个流浪女带着幼儿,六月的天还给孩子穿着棉衣,妈妈自己明显精神有问题了,可还是本能地带着孩子。
看到的人有指责妈妈的,更多的是心痛和叹息,却又无能为力。
所以妈妈们,你们不是超人,也不要那么轻易地被道德绑架。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资格追求生活质量,但是现实却是有人锦衣玉食活得轻松,就像剧中的弟弟一家。
有人却要拼尽力气负重前行,就像女主一样。
生活已经够难了,社会对女性无形的枷锁已经够重了,在最后那根皮筋崩断之前,早点学会自救吧!
ps:粗略翻了一下影评,发现有些质疑女主的生活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她“太要强,要做个完美妈妈”的声音。
——这个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了。
有这样想法的女性朋友,你要么是要太年轻没经历过,要么就还是很幸运的,不需要遭受那么多生活的捶打,真心恭喜你。
看完之后,美人鱼的形象一直绕着我。
突然觉得,的确呀,和美人鱼意象最接近的人间绝色不正是母亲么!
每个少女在决定要做母亲的时候,都是问巫婆要了一把刀,决绝的做了交换啊。
故事的结尾,这世间这些善良的女人们呀,无论现实多苦,每个母亲,最后都会有最好的不灭的灵魂的。
P.S. 影片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感叹这根本不是月嫂吧,是田螺姑娘啊。
但看到最后深深感叹,是啊,我才26岁。
我现在还可以去鄙夷,我觉得自己有梦想,我不想囿于人妻家庭生活。
但我的优越仅仅只是因为我年轻而已。
十年之后呢?
二十年呢?
这时候我站在悉尼的红绿灯街头,南半球的冬天。
想着二十年前的母亲。
写在前面:这部电影未婚的人看了,可能会恐婚已婚未育的人看了,大概会想丁克已婚已育的人看了,可能会像我一样,产生大量的共鸣电影是彻头彻尾的女性视角,但我推荐(或者说希望)各位爸爸或者准爸爸们也去看一看——我不是想跟各位讨论女权,讨论男女社会分工家庭分我是想通过这个电影告诉你,如果你不想着做些改变的话,那你的妻子真的很有可能会变成精神病。
---台湾译名《厌世妈咪日记》讲了处在生活困境当中的三个孩子的母亲Marlo被一个叫Tully的年轻保姆拯救的故事
嗯,故事是这么个故事,如何解读权看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因为不同阶段心态不同我从这个电影里找到了出口希望你们也可以一、生活的真相是兵荒马乱电影里的好多场景实在是太让当妈的人感到熟悉了当你顶着大肚子想喝杯咖啡的时候,陌生人会投来“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的眼光,仿佛怀孕喝咖啡是在犯罪。
而当孩子出生之后,两个小时哭一次,你要从床上爬起来,喂奶,换尿布,扣衣服,哄睡,然后把吸奶器组好很蠢地挂在身上,吸奶,接着你要把母乳存储起来放进冰箱,全程困到睁不开眼,有时候太迷糊了储奶袋会封好口奶会洒一桌子......而当你收拾好一切的时候,那个天使可能又开始哭了。
如果你以后想要孩子,那这部电影的前30分钟你一定要仔细感受,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你即将经历完全一模一样的日常。
就算你见过你身边的朋友亲戚做妈妈后的样子,也许你偶尔会冒出来比如“换尿不湿好像也不是很难”、“好好培养婴儿应该会很乖”等等这种想法,我只能说太天真了 ,只有你真的身处其中,你才知道原来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都让你疲于应对。
二胎妈妈估计更有感触(毕竟女主Marlo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早上饭做好了,在给小的穿衣服的时候,大的那个会在你耳朵边狂喊“妈妈我的书包去哪儿了”,有时候旁边老公也会问你有没有见到他的钥匙。
等终于可以开车送他们去上学了,也许你会碰上塞车,分分钟要迟到,再如果碰上孩子不省心的,那还得去学校接受老师的批评,最后还要微笑着说谢谢......
二、丈夫大多都爱游戏现实生活中,80%的家庭都和电影里一样,是妻子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剩下的20%都和女主的弟弟一样,土豪,找保姆】因为做了妈妈以后,大部分女性就天然的把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每天想的念的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我无意探讨什么男女分工有什么好讨论的呢跟他说怎么做的功夫自己都能做完两遍了毕竟男人就是那种你跟他说“去阳台收衣服”他就真的会只收上衣而留下所有裤子【并且你说他一百遍都没用,第一百零一次的时候他依然能轻松气死你】的神奇生物神奇生物换季了连自己要加衣服都不知道难道还能指望他给孩子安排穿吗就像电影里说的,爸爸不都这样吗
所以,算了吧他不出差的时候回家吃完晚饭辅导了功课之后就让他打游戏去吧
不然怎样?
离婚吗?
三、婚姻的残酷是即使有了另一半,你也依然是座孤岛是的,现在中国毕竟很少家庭像电影里一样有三个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永远是小婴儿而且现在双职工家庭很多,不是所有妈妈都在24小时围着孩子转所以也许你的生活并不兵荒马乱,你的丈夫也不打游戏,你可以抛上面开那些 但你可能逃不开柴米油盐的琐碎,逃不开咫尺天涯的遥远。
即使你和他已经是彼此最亲密的人了,即使你们仍然相爱,可是太多时候你们的悲欢并不相通,仿若两座隔着海的孤岛。
就像电影里Marlo直到最后因为酒驾出了车祸,她丈夫Drew才知道原来妻子已经这么不好了。
他不知道你每天有多嫌弃自己不再是S码的身材,不知道你每天照顾孩子到底有多疲惫他不知道你每天都快被“怕自己没做好”的焦虑压垮,也不知道你有多少在夜深人静独自流泪的时刻而你也因为每天的精疲力竭而无暇顾问他的压力他的情绪你们就这样每天以家庭以孩子为中心连轴转着,停不下来,却也触碰不到彼此。
四、不要苛责自己,你已经很好了电影里Marlo的儿子Jonah有强迫症和躁郁症,这让她比一般妈妈更艰难些有一幕是她因为Jonah不被学校接受而突然情绪失控
冲校长发脾气的Marlo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提到过因为团子刚出生的时候,母乳不够,都说母乳比奶粉好,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像尽力给团子最好的。
于是我就成了一个追奶妈妈。
追奶需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能总是加奶粉。
有一天团子在哭,他外婆就说是不是因为没吃饱,我听到之后再也没忍住就吼出来了——什么意思?
我辛辛苦苦为了追奶都快让团子一天24小时挂我身上了,睡不够就算了还腰疼到爆炸,我这么累是为了什么?
现在一哭就是没吃饱?
怪我不加奶粉咯?
怪我饿着他咯?
我的错咯?
那是怎样?
要我说对不起吗?
团子外婆像电影里的校长一样,有些懵,因为她并没有怪我的意思而我像Marlo一样太委屈太生气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有没有这种时候,旁人一提孩子有问题(大多无心),你就感觉是在责怪你。
不是玻璃心,而是旁人不知道 ,也许你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暗自责怪了自己无数回 。
电影里还有一幕Jonah因为被厕所自动冲水吓到在学校走廊上不停哭喊,Marlo怕他吵到别人所以不停地劝他,我也跟着Marlo紧张,怕她因此受到别人的责怪
这时偏偏就有个陌生人过来问发生了什么
Marlo脱口而出一句对不起我想她应该为此道过无数次歉了吧
而这个看起来不好惹的大叔的回答,让我觉得整个人都被抚慰了
不要怪自己不要怪孩子你没有做错孩子也没有做错“你们什么都没有做错”所以世界啊 体谅一下我们这些妈妈吧有时候我们也不过是需要一句“你没做错什么”就够了而如果你的身旁没有人这样告诉你那请你自己告诉自己“你很好有时候孩子哭了/闹了/生病了 并不是你的错 你不要自责 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你没有对不起别人你不用感到抱歉你从来不是无所不能相反你一直有自己的脆弱与不安可是只要孩子一个简单的笑脸,一句妈妈我爱你你就又可以擦干眼泪 收起疲惫 继续做一个勇往直前的超人了你真的已经很棒了”五、关于准点到来的30+生完团子两个月,有一次洗澡的时候,我看着自己肚子然后想到了Marlo
我突然很惶恐,我觉得我好像再也回不去从前了,于是我就自己在卫生间哭了起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一刻涌上来的感受,又委屈又绝望哪怕现在我已经瘦了很多,偶尔也会有人说我身材依然很好,可我自己知道,并不是。
当我看到街上20出头的小姑娘,我依然会由衷的感慨
我很多时候在想,是不是不结婚不要孩子,就可以避免这些答案是“不是”因为 30岁就像每天清晨5点的垃圾车 定会准时来到
很多人会说不结婚就可以了 自己挣钱自己花或者不要孩子也可以 永远享受二人世界 永远有时间健身、充电是的,没错,我不否认 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单身或者丁克活的潇洒无比可我知道我不会,因为我就是个没有任何天赋的普通人。
就算我不结婚,不要孩子,当30岁准点到来的时候,我依然没办法像明星一样逆生长,我依然没有办法月薪过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岁出头的那些幻想,我确切的知道了对我来说仅仅只能是幻想。
我真的做不到,这和我是不是结婚生孩子,没有关系。
六、也许你已经实现了梦想电影里Marlo向Tully抱怨她因为年轻什么都不知道,她说自己现在很糟糕Tully的这段回答我反复看了三遍
是的 你怀念年轻的自己怀念年轻时的身体年轻时的自由以及年轻时的多姿多彩那你还记不记得年轻时却选择嫁人时候的心情你坐过了所有的旋转木马,才发现原来那张长椅才是你的栖身地你找到了那个对的人,你觉得爱他,想和他组成家庭,所以你选择了成为他的妻子再后来你想和他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你选择了成为妈妈原来现在的你真的已经实现了你年轻时的梦想只是你忘了七、不要忘记自己,然后跟世界和解你怀念20+时候的青春你害怕这一成不变让人疲惫的生活你纠结着迷茫着度日可是没有人能拯救你 你的丈夫也不行因为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生活助手你需要的是 让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 握手言和然后认真的在今后的生活里 多让20+的你偶尔回归认真地多爱自己和世界和解也许世界终将抚慰你最后,给丈夫们:我知道 你确实没有乳房可是你能做的比你以为的多得多我知道你有时也会怀念从前拽着兄弟网吧打魔兽的日子你有你自己的地狱可是你也要记得的世界不止有工作和孩子 你还有她如果你记起你们牵手时爱护她呵护她的承诺那请你好好地去看一下你的妻子 看看她的“一切都好”究竟是不是假象最终孩子会长大会离开而你们会携手走到人生尽头
当大家都在感叹生娃有多毁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在片中26岁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候,我们呢,26岁都已经早就可以当妈妈了。
几乎没有青春,高中、大学遇到的男士似乎都很闷骚,工作了之后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猥琐,如果你一直怀疑自己没有遇到真爱,这时候,七大姨八大姑又开始准备给你相亲了。
这样的人生还怀念什么青春呢?
这样的青春不会抱憾吗?
难以否认,这个社会似乎仍然只把一个女人当做生育的工具,当你说“不想生”的时候,没有人真正体谅你,体谅你的大好青春。
二十六岁,我们都有无限的可能,改一改观念,管他呢。
好难过啊几乎是哭完全场的 可能也跟今天一天都很糟糕有关我觉得我一直不想长大,一直也为自己现在的状态满足着,我猜以后不能这样了不是吗?
因为主观上不长大,不需要tough up,就永远无法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做准备,就会一直害怕哪一天会绷不住。
有时我觉得精神病人比“正常人”要好,因为他们至少有自己的很奇怪的方式let out,而大多数时候你就自己一个人没有意识地憋着,直到不知所措的那一天,崩溃都不知道原因。
很喜欢tully刚刚出现的时候,给整个家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一切都他妈的真的好难啊。
Marlo跟儿子说This world is a loud toilet的时候好伤心啊,我也想要一直捂着耳朵尖叫,而那个老师的出现又让人觉得这种时刻是值得等待的。
Marlo跟Tully说Girls don't heal, they're just covered up with concealers,就会觉得wow,有人能看到你没有heal的那一面很棒很棒,有时候感觉过去了,忘记了你就以为过了这坎,但有人告诉你并不,但“并不“也是ok的,很棒。
而Marlo求Tully不要走的时候,就感觉好像是我在求所有我不希望改变而最终改变的事情、不希望离开而最终有离开的人和事一样,就是好难啊。
我才不要痛苦失望难过愤怒,只有年轻小孩子才会对未来期待这些,才会期待大起大落轰轰烈烈的人生,我才不要咧,我要幸福,开心,快乐,可是这些都好难啊看完夜里12点半,一抬头窗外的黄色月亮就不见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电影,有很多点都很戳我,非常现实但是不缺温情,美好一直都在。
首先,导演很会讲故事,前因后果清清楚楚,到最后反转你发现Tully只不过是分裂出来的年轻时候的女主,再回想前面的剧情,一切的伏笔都是那么明显而又隐晦。
讲真,电影前半段真的反婚反育,特别是那段快速剪辑,看的我焦躁又奔溃,好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代入感特别强。
丈夫的morning kiss真的太讽刺,和女主换尿布喂奶洗衣服吧啦巴拉一堆事的对比真的瞬间让人丧失对婚姻的所有美丽幻想。
那些童话故事都只是在梦里,生活就是这样经常令人绝望。
一个女人愿意为你洗衣做饭生孩子任劳任怨身材变形,为了家庭奉献了全部。
结果女儿一句Mum,what's wrong with your body真的我一个看电影的人都觉得心碎,冲击力太大了。
还有一个点很感同身受的是,当Tully像一束阳光照进女主的生命里,她想和丈夫分享时,丈夫却只会带着耳机打游戏。
查理兹塞隆那转瞬即变的表情真的演的好,从期待愉悦瞬间就变成失望冷漠了。
真的和我一模一样,当我想和我爸妈分享交流的时候,要不三两句就给你扯到你不想听又都明白的老生常谈上去,要不就没人理你,前者自找没趣,后者自己失落。
所以,我就沉默好了。
当你没有付出情感的时候,理所当然就不会受到伤害。
产后抑郁让人迷失精神分裂,但是结尾还是好的。
车祸之后,女主住院,关于女主的一切丈夫都知道,你不能单纯的认为他不好,他真的爱她,爱这个家,只是太习以为常,把女主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但是后来也都改掉了,和女主一起分担家庭的琐碎,一点一点家庭中所有人都变得更好。
虽然女主过着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成天要被三个孩子烦来烦去,但是这却是她年轻时候最想拥有的完整家庭。
她现在已经拥有了曾经渴求的,只不过是产后抑郁使她怀疑自己,需要缓冲和自我认知,重新接受自己,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
仔细推敲,每句台词都有深意,但是我确信,我这辈子应该是不会结婚生孩子了。
看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好多的知识,而且很多的知识都是可以受用一生的那种;导演通过我女神的嘴巴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而且每一个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昨天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个人对着漆黑的电影屏幕沉思良久,就是在思考,不断地思考,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在哪些地方感动了我,思考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
Part 01.我学会了一个解压的小运动,而且我觉得非常有用. 在电影的50分钟处,得了自闭症的儿子因为上厕所的时候马桶冲水的声音太大而大喊大叫,路过的老师立刻问孩子怎么了,刚刚被另一所学校劝退的妈妈带着孩子就要走,结果这位老师喊着这位妈妈,耐心地教导这位孩子,告诉了他一个解压的方法。
首先,把你的右腿蜷缩放置左腿膝关节处,接着展开你的双手,然后乱甩一起,这个方法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解压---Nice的那种,我自己已经偷偷地做了好几遍了,真的非常解压,感谢这位耐心地老师,就在刚刚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又一次做了一遍这个动作。
art 02.原来做母亲也会害怕,原来即使长大了,该害怕的事情还是会很害怕.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小男孩因为自闭症在学校呆着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小男孩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妈妈带着小男孩换了一所新的学校,妈妈问小男孩说:“你感觉怎么样?
” 小男孩说:“我好害怕。
” 妈妈说:“I'm grown up,and even I find new things scary all the time.”就?
怎么说呢?
大人说其实长大了也会害怕很多的事情呢,如果是中国的妈妈就会说:宝宝你要勇敢一点啊,你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了,你不是小孩子了。
但是这位妈妈就是实话实话说,说自己也会害怕,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也是自己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我自己长大了之后也害怕这么多的事情呢。
Part 03.很棒的一个世界观就是---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女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面请来了一个夜间保姆,但是其实这个保姆就是女主本人;女人无法走出生完孩子之后的痛苦生活,于是女主臆想出来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女主喝着咖啡问这个年轻貌美的夜间保姆,“你每天白天都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 然后这个女孩儿说:“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就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却是如此拥有力量的一句话啊,我听到之后真的觉得很感动很感动。
Part 04.我女神---查理兹.塞隆的绝美身形,爱死她了. 为了饰演产妇,查理兹.塞隆每天早晨喝两大杯奶昔,并且每天闹钟让自己半夜2点起床吃通心粉和奶酪,最终增重45斤左右,我天,总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发着光,我女神就是这样的人物啊。
我第一次看我女神的电影是《苹果酒屋法则》,那一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除了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以外,没有人配得上我女神的,真的是那种绝世大美人的容颜啊。
但是女神真的用亲身实力告诉你,一个女人长胖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查理兹.塞隆演绎的这个角色其实挺悲惨的,但是同时又让我们年轻女孩子引以为戒,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不要等到把自己逼到绝境的时候才知道反击,不要等到把自己放在一个无可救药的位置的时候才去感叹生活的为难。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电影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吧,人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积极向上才可以。
当然啦,一个没生过孩子的我,可能也没资格说话吧。
而且……拿价值观聊电影真的很没意思。
可谁叫这电影就是在聊价值观呢。
就……可能年轻几岁的我,会小鸡啄米地点头,觉得片子描绘的那种恐怖和焦虑都对对对。
二十岁光鲜绚烂,光怪陆离,三十岁疲倦萎靡,累得像bia在地上的一口粘痰。
你乳房肿胀、肚子肥硕、everything都下垂,每天除了孩子做饭收拾家别无他物,灵魂空空荡荡,生活一碗片儿汤。
然后你回想二十几岁无所顾忌野马狂奔操男人操酒精操世界的样子,唏嘘感叹,life is a piece of shit.啊可是我并不这么想啊。
喝酒蹦迪酷吗?
超酷的。
chainsmoking帅吗?
超帅的。
小蛮腰小翘臀sexy吗?
超hot的。
可是除此之外就是一切下垂拖家带口苟延残喘吗?
我觉得声如洪钟地在菜市场跟人砍香菜几毛钱一把很酷啊。
我觉得拍电影很酷。
你可以抱着相机去搞什么登山摄影。
也可以飞去伦敦喂鸽子,想住青旅住青旅,想住五星住五星。
你可以在工作上搞出一个大项目,在会议室跟一帮人吹牛逼,也可以眼光准确发一笔横财,觉得自己简直超牛逼。
你教出来的小孩特别爱你,你们两个人说话都是好商好量的,然后你们两个好好商量商量宇宙终极的奥秘。
还可以开个山,破个土,冲着浪,撸着串,去非洲给大象猩猩们当志愿者,在妇女服务站知心姐姐挽救上百条想自杀的小可怜。
做了个甜点蛋糕啥的巨开心,跟人争辩国家大事争得面红耳赤终于打赢嘴仗,通宵达旦看网络小说,或者就是给小外甥讲对了一道超难的奥数题。
我真的不觉得只有二十几岁才能有滋有味啊。
难道荷尔蒙只能二十岁才有吗?
就算生物学上是这样,但是激情就不能延续一辈子了么?
我记得当年是在电视上看到采访谁,七十多的一个女人了,思维缜密完整,世界观雄厚磅礴,既有充分详尽的理论支撑,又有广博的资历与博爱的胸怀。
当时立马就让我觉得,我靠老了如果也还可以这么酷,我觉得很ok。
而且李银河也是啊。
而且我的女神教授也是。
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像条蔫韭菜吧,我觉得自己的巅峰绝对不在二十几岁。
我觉得我得是越活越明白,越活越舒坦的那类人。
与其懊恼没了小翘臀当不了妖艳贱货,倒是更喜欢gone girl里一切下垂也要操得你魂飞魄散那一套。
倒觉得到八十岁蹦不了迪了,说不定可以带着孙子去蹦极。
而且好好好,就算我没生过孩子。
没有进入过三十岁。
但我也记得小时候我爸妈抱着小霸王游戏机,打坦克大战打通宵的日子啊。
现在想想,真是酷毙了。
D+/ 可以和爱你西蒙组个“细思恐极的美式童话”宇宙。虽整体偏重人物的情绪状态且处处强调困境,但最终给出的路径却缺乏可信度。保姆和丈夫这两个角色都略模板化,而儿子的人设又有点强行添加阻碍。女性困境、互助与独立的“轻描淡写”是一种自如状态,但也应该在建立在矛盾做足的前提下。
【YVR-5th】海报,1/3才出现Tully本体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性格变化冲突,若隐若现的mental小心翼翼,莫名其妙的3P,太过顺畅但两人的呼唤(tully抱娃妈妈和面)… 导致一半就猜到了故事的走向和结尾(美人鱼和水)… 当这层纱被观众了然于心后,故事力度就彻底泄掉了
不禁想到那句大俗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妈妈难上加难,一直看进度条还以为要跟小保姆闹不伦了,没想到……其实早就该想到,有点意思。
女性的付出是部分男性难以理解和尊重的,甚至于许多男性在童年时期亲眼目睹自己母亲的辛勤后在成年时却对自己对象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于将此当作自然而然,这不应该是喜剧片,而是一部恐怖片。
查理兹·塞隆接这么一部片的目的是什么?想当妈?还是当妈没当够?
片子平庸以上,但我的心全程剧痛且第无数次验证自己泪点异于常人,刚生完孩子深夜喂奶换尿布那段蒙太奇我哭到打嗝。母亲,你的名字叫无力感!我非常感谢导演和塞隆拍了本片并号召能贡献票房的都去贡献票房,关注女性(尤其是母亲)身心健康的故事太少被讲述又太需要被聆听了,我为每一次尝试疯狂打尻。
今日美式反婚反育广告。在电影院里一阵又一阵后脊发凉,看完出来真的特别想大哭一场。Tully是仿佛Marry Poppins一样从天而降的奇迹,最后却也证明只是黄粱一梦。即使是塞隆一样的大美人也会沦落为一个疯癫的黄脸婆,就这还是在全片完全没有涉及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怕了,不约。
一般
You are boring. Your marriage is boring. Your house is boring. but that's fucking incredible! That's the big dream.
7.2 女性视角,剧作上还是挺有野心的,然而却用了较为生活化的处理,让反转变得太突然和不切实际了。多亏两位女主的出彩表现稳住了影片,麦肯兹真是天使无误
My primal fear.
这部电影里最大的反派是“可爱”的孩子们。
很难不让人想到导演之前的作品,这部电影就像《朱诺》的成年版,像《青少年》的姐妹篇。可就是这样小而普通的格局,让人看到导演和编剧的有心,才更让人体会到成长的可爱与可怕。我们终有一天会长大,那个曾经抗拒年轮的我们,终将在现实的撕扯下,学会面对,莞尔对那个年轻的自己说再见。
高开低走。It’s just not supposed to unfold like this.
Girls dont heal 太喜欢这部了♥️ 衰老后便不是同一个人了/真实伤害了自己以后才有人愿意看到你的痛苦/无聊才是你所向往的一切 在生活面前 free spirit都是屁
什么鬼
勉强两分。剧本太差了,开场半小时是塞隆困顿的生活:没有存在感的女儿,精神病儿子,还有腹中的胎儿和衰老疏远的老公,人物之间没啥戏剧性事件,是以懒洋洋且散点的形式简单呈现了下家庭主妇的低气压日常;之后标题人物——保姆塔利登场,交代下保姆的夜间工作,撞破塞隆看毛片,之后就突然跳到保姆穿她年轻时制服跟夫妻俩上床——人物状态是不是跳跃的快了点?最后收尾部分用塞隆的车祸与幻觉,老公的交代揭晓塔利是塞隆幻想的角色,主题还是放在家庭主妇的病理性表现上了,本片主要是这个虚幻人物的设定,但你不能因为这点就放弃角色情感关系的构建,这让电影的主干完全垮掉了。感觉因为小雷特曼拍了《朱诺》,制片人就拉他过来完成这个剧本,电影拍的没精打采。塞隆则是又想秀演技,增肥啥的,她肯定把表演涨奶视为又一个演技挑战了
怎样的选择才是对的呢 不生孩子甚至不结婚难道就能永葆青春美丽而且快乐嘛 虽然十月怀胎哺育孩子确实很辛苦 可是却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成长的快乐 有得有失 就看你怎么选
养儿育女本身“可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重新建立家庭和人生秩序的事情 但我还没生也就不好多说什么
难看死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如坐针毡看了得有三个小时 前半个小时平铺直叙怎么生孩子 后一个小时两个人说话说得跟做英语阅读一样看完一段就忘了前面的废话 最后撞车掉河里好不容易让我清醒过来就不知怎么最后合家欢了 也许这片让那些恐婚恐育的有感触 我恐这种类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