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帧

24 فریم,廿四格(港),24格(台),二十四格,24幅画面,二十四帧,24 Frames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法国语言:无对白年份:2017

《24帧》剧照

24帧 剧照 NO.124帧 剧照 NO.224帧 剧照 NO.324帧 剧照 NO.424帧 剧照 NO.524帧 剧照 NO.624帧 剧照 NO.1324帧 剧照 NO.1424帧 剧照 NO.1524帧 剧照 NO.1624帧 剧照 NO.1724帧 剧照 NO.1824帧 剧照 NO.1924帧 剧照 NO.20

《24帧》剧情介绍

24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电影真理,也是馈赠给世人的遗愿纪念。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在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之间,百转千回、细细探寻,也搭建起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关联。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屋,鸟儿振翅飞过原野,鹿与牛缓步迁徙横越,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每一个按下快门瞬间的之前与之后,都随着景框里的窗框树影摇曳,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在影格与影格之间,梳理电影的本质。 “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是法国新浪潮大导演高达对阿巴斯电影美学的赞誉。从摄影出发,拓延影格之间的空隙,《24格》发想自阿巴斯个人收藏的照片,历经三年的时间与伊朗技术团队合作,运用数位影像工具,以3D动画、摆拍的方式,重新想像这些画面的前世今生,与其创造出来的情感触动。摄影与电影之间反覆且亲密的追寻与叩问,一曲温柔而绵长的影像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不汗党波特斯维尔嘀!男友卡纽约提喻法意乱情迷冰球少年追梦青年你的名字。夜·守卡莉宗师叶问绿林大冒险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篇:半决赛黑客危机我的康乃馨少年收容所苍色骑士御前厨神我的美丽人生致命的邂逅伽利略特别篇刘易斯探案第二季布局马柔本宅秘事美国草根:库尔特·华纳的故事冰川鲨鱼花颜御貌困兽第一季救命行动

《24帧》长篇影评

 1 ) 阿巴斯

阿巴斯遗作,电影《路边野餐》看完以后来的。

逐渐的对于电影有了另一种感觉,不需要有多么宏大的故事,和情节的反转,甚至于演员。

单看着画框里的海水潮起潮落,炊烟升起,一群人在下雨的天气站在桥上,伴随着美妙的声音。

让人沉醉!!

电影的本质,似动现象,周老师颠覆我对于电影的理解!

阿巴斯印证了这个现象。

最后一刻二人缓慢的接吻,正是对于电影本质的印证!

 2 ) 《24帧》是诗、是画、更是故事

阿巴斯,一个诗人来拍电影,定是关于自然的田园牧歌。

Frame 1《the hunter in the snow》24帧,每一帧框住的是自然的某个局部。

春夏秋冬、海边林地、牛羊狮鸟……让看的人,觉得自己仿佛是个穿着迷彩服蹲在隐蔽处的《Discover》拍摄者,屏住呼吸,静静观察眼前的变化。

frame 2阿巴斯的风格?

大片留白、有动有静、有进场有离场,有冲突有死亡,黑白极简,像是一幅幅伊朗式的水墨画。

frame 3

frame 4

frame 5看画还是故事?

鸟站在木头堆上,随着锯木声,左边的树倒下了,又一个锯木声,右边的数也倒下了。

frame 23海边,鸟群,一个枪声,一只鸟落下,群鸟散去,另一只鸟徘徊在死鸟边,久久不肯离去……

frame 13框里,有诸如此类的无声谴责,也有无意义无指向的自然片落,比如:几只鸟在海边移动、狮子在闪电下交合、一只狗在雪中保护一群羊……

Frame 7

Frame 8

frame 9

frame 1024帧,究竟要说什么,恐怕是各有各的体会,无需阿巴斯去帮大家画重点。

Frame 22

Frame 11

Frame 6

Frame 19

Frame 16对这部电影,阿巴斯在开头就说:“我一直在想,艺术家旨在描述一个场景的真实(现实)能到什么程度呢?

画家只抓住真实(现实)的一个画面,没有之前的来路,更没有之后的去处。

对于《24格》来说,我从一幅名画开始,但之后就切换到我这些年来拍过的照片,我纳进了在我捕捉那个瞬间(照片)的前后,大概四分半钟——我所想象的东西进去。

”所以,24帧,是诗、是画、更是故事。

Frame 12

Frame 17

Frame 18

Frame 20

Frame 2124帧中,出现最多的是鸟,场景最多的是雪天。

彩色画面只有2个,其余全是黑白。

人多是以枪声、飞机、摩托车、锯木声、脚步等声音出现。

Frame 14

Frame 15我想阿巴斯对于鸟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人的兴趣。

因为鸟无论在哪个框里,和任何一个自然场景都无比和谐。

而人,光是他们制造出来的声音,就已经把眼前的和谐破坏了,像一个场外的搅局者。

好像没有哪个创作者,会爱自己的同类。

自大的同类,需要像阿巴斯这样冷峻的旁观者,来记录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行为,回放给他们的子子孙孙看。

Frame 242019/10/6

 3 ) 《24帧》观影笔记

看了一半才想起来记一记,一定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1 彩色 雪 村 炊烟 乌鸦 牛 狗2 黑白 雪 车窗 音乐 马3 黑白 牛 海 海鸥4 黑白 雪 树 麋鹿5 黑白 雪 鹿吃草 枪6 黑白 风 窗 音乐 竹 乌鸦 飞机7 彩色 雨 栏杆 海 乌鸦8 彩色 雨 栏杆 柱子 海鸥 艇9 彩色 雨 草原 土堆 洞 狮子10 黑白 雪 树 羊 狗11 黑白 雪 树 狼12 彩色 屋子 阳光 绿草 歌剧 舒缓 乌鸦影子 鸽子 麻雀13 黑白 海 海鸥 枪 哀鸣14 黑白 废墟 窗口 路 斜线 阳光 乌鸦 摩托 车15 黑白 6人背影 埃菲尔铁塔 路人 开始下雪 灯光 掌声 歌手 撑伞的人16 彩色 阴 沙滩 柱子 铁板 铁丝网 船 鹅17 黑白 雪 灌木 麻雀 乌鸦18 黑白 晴 雪地 窗 格栅 树干 乌鸦 猫19 黑白 雾 树林 牛20 黑白 晴 窗 墙上的光影 雪地 树枝 乌鸦21 黑白 窗帘 树影 乌鸦 bmg 开门声 脚步声 窗 风 鸽子22 黑白 雪 沙滩 海浪 旗子?

海鸥 狗 旗倒23 彩色 晴 蓝天白云 木柴 风吹树 麻雀 伐木声24 黑白 夜 窗前 桌 台灯 屏幕 PS 趴着的人 屏幕里的画在动 歌 天光渐亮 mac the end 屋外似乎在下雨

 4 ) 24个主观感受

写在前面;1.5倍看的;边看边记,非正式影评1喜欢画面的红绿2喜欢车窗的开合5喜欢音响的混合以及故事联想感6喜欢[抓狂] 背景的歌剧声和窗户徭役的树枝 像我的一场梦(总体的动物感生命感 很怪异的和谐)7的色调有点像死亡笔记 感觉一般9 宫殿狮子搜索了一下,狮子为什么要蹬土23310 我喜欢这个配色 这个场景 羊好容易和宗教联系在一起 树 圆圈 啊啊啊喜欢!

11 一般 感觉重复感12 喜欢这个配色与构图 我喜欢日光与温暖(这个信鸽我家里有很多只!!!

哦哦!!

ovo!!

)14 单纯喜欢这个拍摄画面 楼道洞中 笼中之鸟15 他们有点孤独又有点热闹 俺也喜欢 放空发呆的瞭望17喜欢且一般且平淡18前遮后挡的拍摄 我没有太多尝试过19奶牛和熊猫的世界是黑白的吗233 喜欢20很开头[发呆]不喜欢21静22喜欢小狗 喜欢我的八万 主观觉得旗子与小狗很像be的亲密关系23很夏天 很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海报听觉联想运用到极致24电影落幕 再见绘梨

 5 ) 我是怎么看完的

我在想我是怎么看完的摄影很喜欢格子构图,如窗,树木划分空间,丰富遮挡,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会觉得乏味,动物即引导视线不断游走,改变景深,形成新的构图,并且触发事件,使时间有转折点和临界点,如打斗、猎杀、枪击和其结局。

视线的引导物可能是画面中本就存在的,起初不起眼,当光线改变(最后一个片段),或者声音浮现(牛的喘气声),由静转动,开始吸引人的注意,观众会觉得有发现事物的新鲜感,并继续看下去。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些片段是由一个个“不可能的长镜头”组成,像一个展示舞台,观众会期望这空寂的场景会发生什么,而主角多是敏感的鸟类,鹿或者自由自在的牛,或者实景中完全不动的人,这么戏剧的表演看起来不可能。

影片第一个片段《雪中猎人》就表明了这些画面不是完全真实的,场景也恍如绝境,但看起来如此逼真精巧,让人疑幻疑真,难以置信,尤其是音乐和自然动物的配合。

 6 ) 阿巴斯!

伊朗这个国家,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敢于和美帝对着干,二是国家居然还有一个精神领袖。

如今,不妨再加上第三点——一个诞生了电影大师阿巴斯的国度。

法国大师高达说“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意思很明显:葛里菲斯让电影从技术走向艺术,阿巴斯则创造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说实话,我也是看完《二十四帧》才知道这一点的。

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电影真理,阿巴斯在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之间,百转千回、细细探寻,搭建起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关联。

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屋,鸟儿振翅飞过原野,鹿与牛缓步迁徙横越,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每一个按下快门瞬间的之前与之后,都随着景框里的窗框树影摇曳,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在影格与影格之间,梳理电影的本质。

(这一段是抄的简介)茫茫雪野,静静窗棂,鸟儿灵动,牛儿慵懒,或追寻,或等待,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讲述哲思,传递美感,引发遐想,触动灵魂。

可说的东西很多,重点说说摄影与电影的关系。

其实摄影很像是在动态影像即电影的每秒二十四帧中抽取了一帧,相当于定格。

摄影里的连拍和延时也无限接近电影的表现手法。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幅摄影作品是能够向它所定格的瞬间的前一秒后一秒延伸的!

当你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抑或一幅美术作品)前伫立凝视久久不愿离去时,其实,你是在把眼前这个定格瞬间在脑海里还原成电影在回放,你自己根据这画面编导的电影!

一张宇宙微博背景辐射照片,看似定格,却蕴含着数十亿年的时间跨度。

一部电影,看似动态连续,却可以分解为每一帧静态图像。

其实电影里也常用“定格”手法。

电影的原理,把静态图像连续成动态,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

那么,摄影,由动态凝固成定格,需要用视觉延伸和思维联想去还原。

《二十四帧》,是用电影艺术在讲哲学,是诗和画的结合,看似写实,实则写意,是一种精致异常的大写意。

窗棂的光影,动静虚实的对比,彩色与黑白的把控……堪称经典。

对摄影的讲解和感悟只是这部电影的副产品而已。

人们膜拜大师的作品,经常会自问两个问题: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拍的?

也许,向大师学习,不断追问这两个问题,正是成为大师的路径呢。

这部电影我连看了两遍,中间偶尔跳戏。

比如奶牛海边酣睡一场,想起了皮克斯的《鹬》,都是用极其高级的电影手法,把哲学讲的浅显易懂发人深思。

以窗为框那场,想起了“捣衣砧上拂还来”,同样的空灵、深邃。

把照片变成电影,从静态到动态,动作的延伸,带动情绪的延伸,进而思想的延伸,再慢慢地静下来……看完这部电影再去卢浮宫,相信你一定会在那里逗留双倍的时间。

我到现在还一直在想,阿巴斯是怎么想的?

阿巴斯是怎么拍的?

��{W�

 7 ) 电影最纯粹的面貌 只剩你和电影面对面

(短评写不完的备忘)阿巴斯用电影的形式来说明电影是什么,丢掉一切修饰,它纯净地只剩下你和电影,24帧固定镜头里,你和电影相对而坐促膝长谈。

1揭示电影与绘画的区别与关联,画面内一旦有了运动和声音,电影就可以区别绘画而诞生。

2.3回归电影最纯粹的一面,把单镜头的魅力和力量最大化,静静观察平静的冲击和每一次汹涌。

4.10.11.21枪惊林中鸟等,声音营造的画外空间远比任何外部冲突更有力量。

5单纯呈现音乐与生俱来的叙事效果,适时加入会为画面无限增值。

6-9.13-14.17-19.20电影几经变迁,仍是风吹树叶自成波浪,凝视自然展现它渐进现实的天然属性。

12自然的光影同样发挥功力,投映在幕布的鸟和声音,即可成为电影。

15前景运动后景静止,并置照片与影像,音乐游走,雪花飘零,极致动人的美。

16交由观众任意阐释,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

22抽掉人为创造的故事,依靠画面自然叙事。

23构图角度的选取亦可充分表意,仰拍木堆,闻声而倒。

24用最纯粹的电影形式——画面内的运动和声音框入播放的电影,回溯叙事开启的电影的魅力,自反并告白,是最大的礼赞。

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电影最纯粹的面貌,没有故事没有理论,只有固定的画面和声音的力量。

抽离所有,真诚的面对电影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电影不需要任何“理论”阐释,若有,或许是对它的一种“亵渎”。

阿巴斯展最后一部安排《24帧》再合适没有,于我而言,这是对“电影止于阿巴斯”最生动的读解,格里菲斯创造人为叙事,在故事已经成为电影必备的此时,阿巴斯回归它本质的属性和最纯粹的面貌,重新告诉我们电影原本是什么。

 8 ) 阿巴斯?阿西吧?

帧指动态中的静态构成图像,一秒的流动用二十四帧静态画面是人的眼睛捕捉动态的最低标准,低于这个帧数视觉会告诉大脑:不真实。

但帧并不完全是静态的,在所有静态绘画的创作里面,往往通过一个静态画框内容要表达出许多,这被称之为艺术的感触。

我们会对静态帧画面产生动态的联想,这样的艺术触觉不需要被教导,因为我们的生命本身是流动的。

却看到有人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煞有其事的把它进行了包装成一部电影来解释。

艺术家总有种自恋,仿佛唯有他掌握了对事物观察的定义。

对这样的充满逼格崇拜的世界,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它们。

在心里替换掉导演的名字,假设是毕志飞张艺谋郭敬明之流捧出如此作品,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如果有一丝信仰的动摇,足以证明,你是一个雏。

当然,阿巴斯毕竟不是阿西吧,如果没有点内涵,才完全是疯子。

在每一幅画面里都包含着数个不同物体,声音,乃至自然背景的动态速率差异。

这个细节比较生动形容出来动态流动的本质,让人察觉自己的感触,懂得分辨世界就是一种美的获得。

 9 ) 你人生的24个空镜

人死如灯灭。

灯灭前的一秒,如果真有传说中的走马灯,那么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会希望它有24帧。

人生的一天是24小时,电影的一秒是24帧。

虽然只有一秒,但实际上是24张静止的画面。

当然,这在电影大师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心中,每一帧画面都不是静止的,每一帧画面都有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一个电影导演是不会满足于摄影的。

因为他的电影,就是每秒24张摄影照片(所以构图,用光,意境都极为精彩)。

用“一瞬”来代表“永恒”这种事,只是摄影师耍的嘴皮子罢了。

真正的永恒是有声有色的,流动的,可感的。

《24帧》是阿巴斯的遗作,我把这看作是他人生的走马灯。

这是一部完全用影像叙事的电影。

看完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叙,就只是“存在”。

或者说,“美”即是“存在”。

名画里流动的炊烟,黄狗,昏鸦。

大雪中的牧羊犬,羊群和树。

海岸,风雨,黑鸦停驻的栅栏。

车窗,雪中嬉戏的黑马。

风中飘摇的树,流动的云。

埃菲尔铁塔前看风景的路人与演奏家。

海浪,黑鸦,风中摇曳的树,这些意象在《24帧》中反复出现,令人感到似曾相识。

这便是寻常。

生活中奇迹很少见,能遇见的大部分都是平凡。

也有一些荒诞的组合(奶牛如何会在海滩边行进)。

但它们未必就不会发生。

若没有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我们究竟还会对多少日常熟视无睹呢?

《24帧》是窗外的景,世界的景。

也是内心的景,灵魂的景。

这是我们所见的生活,这是我们所闻的生活。

你的人生又有怎样的24帧呢?

 10 ) 人类在给定条件下实施自己的选择

“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这是法国新浪潮大导演高达对阿巴斯电影美学的赞誉。

从摄影出发,拓延影格之间的空隙,电影起始于24张照片,通过技术手段让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实现完美互动,再次探讨了电影呈现的艺术方式。

如果说内容的探讨发人深省,那么形式的探讨则可能是一场革命。

同时这部电影大部分的画面是暴雨之前的狂风大作,是风雪交加的狂想,一出出自然的狂想曲,偶尔穿插进某个午后草地的鸽子,静态画面之后的观者惬意的视角,又仿佛是在讲述生命的恬静。

但只有看到终叙,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以为是生命的恬静与狂想,却只是狂想,田野中的,废墟里的。

《24帧》短评

*一帧可以被延长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一帧里的意味却是无限的 通过这一帧仿佛可以到达银幕的那个彼岸 一次静思 或者也可以说是一次机械复制时代的拓宽-对待某一张照片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因此将我的想法投射在银幕上 那你的呢?因此特别喜欢铁塔前的那一帧 伴着枯叶的调子 是理解的某一种

7分钟前
  • マツハラ
  • 推荐

你觉得阿巴斯会拿这个出来介绍说:“大家好,这是我的新电影”么?

10分钟前
  • 烂石头
  • 较差

没看完

12分钟前
  • 很差

这种玩意能捧成这样,电影是他么可以止于阿巴斯了,“影像诗”可能曾偶然产生自某些没想要诗性的导演手中,但绝不是在这貌似开放但实际无比封闭的24格中。

17分钟前
  • hitlike
  • 很差

非常纯粹的艺术电影,其实要以我目前的电影知识的理解,真的不能妄加评论!只是看完之后感受良多,虽然有些部分没太明白,但我能清晰感受到电影大师在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也能看出导演讲故事的水平非常之高。片中有寓言故事,有爱情有亲情,有悬疑,也有惊悚等等。。电影虽然没有台词,但是仅仅凭着画面以及声音足以讲一个故事,而且对于观众来说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去思考故事本身,或许这就是电影艺术所带给人的魅力所在,也是称之为艺术的原因吧。这部片子的试听也非常的出色,回归到了生活的本质,可能我们在生活中没有这么安静的听过风声、雨声、海浪、鸟叫···这近两个小时下来,我感觉非常的平静,很像是一本散文,带着淡淡的的情感,感受真实的当下,看似是动态,实则是在看照片,带观众去感受按下快门的前后,那触动你的瞬间!

22分钟前
  • 月亮照常升起~
  • 推荐

从概念到技术都非常糟糕。说不好阿巴斯完成的部分有多少。

27分钟前
  • 烏鴉
  • 很差

我也会开始幻想,在瞬间的定格中幻想流动的时间。

32分钟前
  • Troy
  • 还行

一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电影,还原了电影的本真

34分钟前
  • Josephine
  • 力荐

从最后一段看来,露馅了,狐狸的尾巴没收住,既然探讨电影的本质,电影从何而来,为什么要结束,如果只是单纯的解构,为后世做个表率那么大师确实热爱电影,是电影之子,然而大师给电影画上了句号,可笑至极。不管怎么样,很多人看完之后会得到自己的意义,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强加的意义把电影这种生活的艺术变得无聊起来

36分钟前
  • LH1512110911
  • 很差

和《宣言》一样,都是美术馆电影。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他也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两句话完全可以成为这部片子的影评,因为阿巴斯在这部遗作中开始延拓电影的疆域。我一直在思考(以抵制困意)导演为什么要拍这24帧,以及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放映。但这种思考没有结果。

41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确实非常美非常有意境,适合弥留之际观看,去天堂走得更安心。也适合在一个好天气去星巴克之类的地方,慵懒地去品生命的真谛。我会留着,以每个片段,分段在应景的时刻重温。不为生计奔波的人越看越有品,陷入绝望的人越看越绝望。8.4/8.2K 【IMDb6.9/1.8K 北美票房3.44万美元,全球票房3.7万美元】

43分钟前
  • 安心
  • 还行

毕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所以看完了

44分钟前
  • 喜喜自動販賣機
  • 较差

我都知道的。但這是一篇文筆尚可的日記,也沒有打動我。有幾格比較喜歡,第三格的海浪翻起恐懼,第二十格的牛在夢中,還有忘了是第幾格的窗外的樹,後面漸漸有了人聲,有了破壞。

48分钟前
  • Lora
  • 还行

数字控的我终究还是拖到了24日观看了犹如24个影像展览的《24帧》。—— 阿巴斯:画家只捕捉某一时刻的现实场景,不叙述过去也不预测未来。在《24帧》里,我以名画(《雪中猎人》又名《冬猎》)开场,接着转向这些年来我拍摄的照片,这之中包含了四分半钟我所想象的「在我拍摄每张照片之前或之后可能发生的事」。

5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这片儿也太好睡了8⃣️

58分钟前
  • 濒临过期
  • 还行

在橄榄树下,碎石路上,阿巴斯等待着,等待运动和相遇。在《24帧》里,他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让雪降下,让鸟飞过,雌狮和雄狮相遇(跟《追风》有几分相似)。多么紧迫的一部作品啊,仿佛要在死前把所有的秘密和盘托出。上楢山的老人最爱下雪,因为雪能掩盖死的寂静。

60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还行

美,但是看不下去

1小时前
  • Ark刘洁
  • 推荐

4.5;寒枝雀静,林莽雪原,烟波浩渺,万物有灵,生命至静至美,就纯粹观赏角度而言,已经足够让人沉醉;所谓「Frames 」不仅是「帧」,也是取景框,通过画框中的画框,阿巴斯再次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影像赋予静态画面的流动感,所有时间命题的终极呈现,并合成为新「介质」——以电影独有的传统技法在模拟现实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虚化现实(后期的、人为的运动)。最后一帧简直美哭,一帧一帧地吻到心爱之人,而其制作者沉睡犹酣,宛如对电影的告白,又像是漫长的告别。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回归影像内含的旨趣。映后值得回味解析并不能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受到的折磨减少几分……作为美术馆影像展览/线下实验短片/白噪音背景……如何都是比在影院观看更好的形式(困)。

1小时前
  • 臺北夜沒有車
  • 还行

大师镜头之下,万物有灵且美。喜欢雨中无聊于是做爱结果被惊雷吓到早泄的狮、喜欢栏杆上一对忙着秀恩爱的鸟不停挪移让右侧单身的鸟无处可站、喜欢被栅栏挡住找不到出路落单无助的鸭、喜欢雪中逆行踌躇不前等待伴侣的鹿、喜欢海边守在同伴尸体旁久久不忍离去的鸟、喜欢对着鸟对着旗子空吠虚张声势的狗、喜欢雪中保持警觉尽职尽责的牧羊犬、喜欢喊同伴下来吃饭的狼,还喜欢丧生在枪口下的鹿、猫口下的鸟、以及电锯口中的树。每一帧都源自天然,每一帧都是无与伦比的艺术。

1小时前
  • 芦哲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