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西蒙

Love,亲爱的初恋(台),抱抱我的初恋(港),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爱你的西蒙,爱,赛蒙

主演:尼克·罗宾森,詹妮弗·加纳,乔什·杜哈明,小豪尔赫·兰登伯格,凯瑟琳·兰福德,亚历山德拉·希普,洛根·米勒,凯南·朗斯代尔,特丽莎·贝特曼,托尼·海尔,娜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爱你,西蒙》剧照

爱你,西蒙 剧照 NO.1爱你,西蒙 剧照 NO.2爱你,西蒙 剧照 NO.3爱你,西蒙 剧照 NO.4爱你,西蒙 剧照 NO.5爱你,西蒙 剧照 NO.6爱你,西蒙 剧照 NO.13爱你,西蒙 剧照 NO.14爱你,西蒙 剧照 NO.15爱你,西蒙 剧照 NO.16爱你,西蒙 剧照 NO.17爱你,西蒙 剧照 NO.18爱你,西蒙 剧照 NO.19爱你,西蒙 剧照 NO.20

《爱你,西蒙》剧情介绍

爱你,西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一个17岁的高中生「赛门」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複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赛门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谍之屋闹鬼旅馆牺牲之旅赎神记不欺不遇君面似桃花相逢时节天桥传奇之独步天下桂花巷高分少女EXTRASTAGE心花路放谷远山上有书院富豪游戏非快速眼动之窗2025新春特种兵归来2:黑色罂粟超元气三姐妹特别篇终极报复我的麻烦老友女人泪冥王机巧女孩完全无罪永生战士歌舞青春2冲绳小芙蓉家政妇黑见不会原谅腐烂的家庭愛在疫情蔓延時酒之国北国淘金梦弗兰妮·兰顿的自白

《爱你,西蒙》长篇影评

 1 ) Love Simon: 爱你的“陈词滥调”

本日记隶属于 2018 随影随行院线观影写作计划,计划详情请点击这里,所含文章列表,请点击这里。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若感兴趣,请私信--如果说去年的《伯德小姐》是一部现代美国女生视角的小品,那么《爱你,西蒙》就是现代美国男生青年的爱情宣言;只不过《爱》更为简单直接,它没有故乡情结,母女羁绊,没有“大城市”“小乡镇”的企图心对比。

它有的,就是直率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同志高中生的爱情故事。

我们无法想象《伯德小姐》的发生地从萨克拉门托变成棕榈泉,但我们可以把西蒙变成皮特,变成杰瑞,变成身边的朋友,甚至代入自己。

如果说去年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展现了八十年代南欧风情的男同故事,细腻地描绘了懵懂男生的憧憬与自我认同,那么《爱你,西蒙》就是2018年3月的北美自由派主流的同性青年爱情观。

主流并不是指数量上的绝对,也不是指意识形态上优势;主流是一种被青年人普遍接受的同性爱情观。

少了时代背景的限制,《爱》显得更为普通大众。

它真诚的以男青年学生身份,在大银幕上展现了同性爱情的另一维度:没有苦大仇深,没有环境的不解,没有悲惨的结局,没有艾滋的环绕,有的只是青春期恋爱(puppy love)的小事两三件。

但是,直率与真诚,并不等同于真实。

这部以十七岁高中生西蒙,通过网络和另一位代号为“蓝”的柜中男生邮件交流,而产生爱慕,最终更为清晰认识自己的爱情喜剧小品,充满了陈词滥调和一定的“政治正确”:古怪呆瓜的校长,大嗓门的黑人女老师,古灵精怪的妹妹,包容但却埋在鼓里的父母,两白两黑两男两女的友谊小团体…故事情节中的反转,结尾的恍然大悟,掐着时间高潮结尾的叙事节奏,都不甚新鲜。

但有着丰富电视剧经验的导演伯兰蒂,却把如此套路的背景和故事和盘托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巧合意图,甚至用片段自嘲的方式来告诉观众某些政治影射。

而这些陈词滥调,经由充满活力的学生说出,反而稀释了那些“做作”“讨巧”而变成了一种幽默的调剂。

比如在万圣节化妆派对上,就有着担心自己政治遗产被川普破坏的,穿着夏威夷衬衫带着花圈的退休版奥巴马;在面对爱情拷问时,西蒙(白人)对尼克(非裔美国人)直言所说的自己不喜欢艾比(非裔美国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是黑人;在车上找寻《柠檬水》(碧昂斯)专辑但找不到…这种调剂和套路背景,没有令观众反感的原因,除了受众明确(自由派年轻人,LGBTQI+群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同性爱情套路上的翻新与突破。

最为直接的突破有在大荧幕上,以学生男同身份作为主人公背景的亲吻和爱情探索。

虽然同性题材,相比以往,已然有了大幅度的自由度和接受度,但是以学生背景,并且作为主人公直面探讨的还是极为少数。

这种程度上的突破,不亚于在《威尔和格蕾丝》中所说的“小荧幕男同绝对主角第一吻”。

当然,这并不是说《爱》是独一家,但是大面积商业院线直铺受众,并且跳脱了同志欺凌甚至被压迫的主题,绝对正常化最大限度缩压背景的学生视角,《爱》无疑做出了现在好莱坞的明确表态。

因为商业院线商业影片的背景,让它不得不考虑整个宣发时的市场影响和公司品牌。

更为关键的突破在于同性题材表达方式和表达维度的改变。

随着社会运动的发展,同性,尤其在欧美国家青少年眼中,不再被视为绝对的异类。

虽然描述同性运动和同性压抑的主题依然占据影视主流,但有越来越多的作品从“自我压抑”“环境压抑”的视角,变成了“自我正常化”“融入环境/环境接受的困境”;而《爱》则进一步跳过了身份认知的角度,变成了“出柜权力”的身份肯定。

简而言之,《爱》中的环境阻力和自我阻力是有的但是是被弱化的,它强调的是,作为同志,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环境压力被出柜。

由于弱化了同性题材中最为关键的身份与环境冲突,于是如何展现权力的攫取就成了关键点。

这时,“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支持的家庭,友谊的坚固,高中爱情生活的锁杂)就成了最好的平台。

西蒙可以轻易地以电影开头的一段话跳过冲突的缔结,而去探讨出柜的另一面:父母会支持我,朋友会接受我,但是我不想让出柜改变我现在“普通,与你们一样的”生活,但是,我要一直拥有何时何地选择出柜的权力。

同性恋不再是桎梏,自我肯定不再是桎梏,环境也不再是桎梏,问题转移到了在包容的环境中,当出柜的直接结果不再是担忧时,我们又该如何出柜,是否还要出柜呢?

电影无疑给了正面的答案:出柜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一看似简单的答案,却往往在影视作品中被忽略。

因为绝对多数的影片依然(当然,这类题材是必须且重要的)以负面的出发点去探索同性所面对的各类压力。

除此之外,在面对同性题材屡屡被提及的这不是同性故事,这是所有人的爱情故事一面:本片一部分肯定了这一做法,比如和“蓝”交流时的随时查邮件的小心思,措辞多次不知如何调整语言,生活细节似乎都是“蓝”的映射等等,都是标准的青春期恋爱表现,和性别无关;但影片同时进一步普通化全面化地把从爱情单一故事中拉出,放在现实的多维度世界中。

于是,爱情就像是高中生活的一个重要“注脚”,和友谊,舞台剧功课,等等串联在一起。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青年在爱情中审视自己,而是一个普通人在各种烦杂中找到清晰的爱情脉络。

而这一切,又要归功于那些陈词滥调的背景设置了。

对于普通观众,相对而言,他们不在乎陈词滥调的庸俗程度,他们喜欢配角的“刻板”所带来的哈哈一笑。

他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心思。

这是个人在2018年院线看的观众最为投入热情的作品。

在电影结束的深情一吻中,场上不约地响起掌声。

而这种掌声在影片不同片段,多次出现。

而对于影评而言,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直率与真诚,不得不承认导演毫不掩饰的陈词滥调是为了铺垫作品内核的必要表现。

于是,在影评人场,大家也纷纷给予好评。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厌烦陈词滥调的平庸,大家厌烦的是给陈词滥调套上各种噱头去掩盖自己的粗浅浅薄,而毫无创新意图。

 2 ) 對西蒙說「愛你」,也對自己說「愛你」

美式校園青春片,主角們一如既往停留在高中生的人設上,只不過這次說的是同性的故事。

影片中規中矩,對於時下年輕人想要隱瞞性向的心理、行為等進行了適當的呈現,但是個人覺得最後的HE有點過於理想化,如果作為開放式結局也許會更好?

男主的人設上雖然平凡,但還是帶了一些理想因素:和父母妹妹的和睦家庭、顏值身材也算在線、擁有三五好友(包括青梅竹馬的暗戀)等,雖然這個「秘密」讓他有壓力,但其實母親早有察覺,當他第一次坦承的時候,朋友的反應也沒有那麼意外及激烈……和現實生活中那些更多一出櫃就遭到強烈反對聲音的人來說,男主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太差。

然而在硬片的情節設計上,還是遵循了要有一個「被迫全面出櫃」的「困境」,似乎才能突出男主真正自我面對及意識解脫的「高潮」。

正如男主被迫公開出櫃時的指責:「I’m supposed to be the one that decides when and where, and how and who knows and how I get to say it. That’s supposed to be my thing! And you took that away from me.」這大概是對同性戀者來說,最為常見的一種欺凌了。

儘管這樣的行為在男主/這部影片這裡,變相成為一種動力,但對現實里更多的人來說,這可能成為了噩夢的開始——他們無法再繼續假裝自己和別人一樣「平凡而正常」,即使他們本來就「平凡而正常」。

幾乎從一開始就能想象得到HE的大團圓氛圍,男主經歷了短暫的低潮后,重新被周圍所接受,當然不可否認這裡面的最大功勞是男主正視了自己內心,並且po了那個自我剖白的帖子:「For a long time, I was killing myself to hide the fact. I had all these reason. It was unfair that only gay people had to come out. I was sick of change. But the truth is I was just scared. At first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gay thing. But then I realized, no matter what, announcing who you are to the world is pretty terrifying, because what if the world doesn’t like you? So, I did whatever I could to keep my secret. 」很多人也許都像男主,暗自羨慕那個早早出櫃并承受著學校里冷嘲熱諷聲音的同學,但他也並不了解那位同學背後所面對的壓力與負擔。

與其說出櫃需要勇氣,不如說正面承認自己(不論任何方面),才真正需要勇氣。

儘管影片結局有些過於理想,但也不失為新時代下,關於多元與包容、關於新希望的表達縮影。

I am done being scared. I am done living in a world where I don’t get to be who I am.I deserve a great love story. 生而為人,平凡平等。

願你我都有足夠的勇氣,擁抱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3 ) 这是我渴望的勇敢

这是一场真实的幻梦Simon的母亲告诉他:我想看到的,还是那个原来的你。

Simon的父亲说:你依然是我的骄傲。

多少次渴望张口而不敢说出的秘密,被无数的眼光围观,生生的吞回心底。

而在电影里,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欲言又止,眼泪打转。

但是那句话始终说不出口,我抬头看着爸妈,她们怒目而视。

想起几年前,我爸关于同志群体态度的言论,硬生生的憋回了肚子里。

“出柜”这个行为,仿佛在我们的世界里,成了一种恐惧和禁忌。

所以看电影的过程里,我跟着Simon笑,但是笑着笑着,却早就已经泪流满面。

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过着一个高中生该过的日子。

他有他的迷茫,他的无助,他在被迫出柜后,有着不知所措和心酸。

可是他的父母,即便是泪流满面还是说着我们会毫无保留的去爱你,他的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疏远。

即便是冲突,那也在他的自我认同之后,完美的解决。

这便是我遥不可及的美梦,即便他的呈现如此的真实。

我没有Simon勇敢,甚至这一篇影评在我的朋友圈都要发出两个版本给两个分组。

我的秘密始终深藏心底。

看电影时坐我旁边的,是一个les小姐姐,看到中途我们满脸泪水的相视一笑。

影片结束,我们和其他人一样没有走,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她对我说:这或许很难,但是当你挺过去了,便是很美好的事情。

是啊,我想有一天,我的父母可以告诉我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毫无保留的爱着我,我可以和所爱的人在阳光下拥吻,就像万千情侣一样,得到的是祝福,而不是惊奇的目光。

电影的最后,Simon终于找到了他的Mr. Blue,那个梦终究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而这个故事,本身却又那么的简单。

看完电影出来,墨尔本的风吹着我有些发怵。

抬头看见了很多星星,世界突然宁静。

我何时可以变得勇敢呢?

向世界宣布你是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毕竟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你。

但是,每个人,都值得去拥有一个完美的love story。

 4 ) 那个对我出柜的同学,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高一的时候,我的前桌是一个男孩子。

起初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白白净净。

他不爱说话,每天穿的白T恤都会散发着一阵洗衣粉的香气。

后来由于我经常时不时会盯着他的后背,发现他每天在T恤里面都会穿一件白色的背心,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对比班上其他穿的乱七八糟的男生,这也太精致了吧。

后来班里的同学发现他走路的样子很女生,也不爱做男同学喜欢的激烈运动,慢慢的所有男生都不跟他玩了,而且会在他背后窃窃私语。

可是我对他却有了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他跟我也不怎么讲话,我们的交流仅限于只是借笔借橡皮的程度。

转折点是有一天的体育课,我来大姨妈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突然看到他也偷偷溜回来了。

那时候一个歌手刚出了新专辑,我看他戴着耳机小心翼翼的听着,就戳了戳他后背,问他在干嘛。

没想到那一节课,我们在教室里聊得无比畅快。

我才知道他如此风趣幽默,还很时尚,我们都喜欢那个时候看上去很小众的明星,我们还讨论文学小说,仿佛找到了知己。

我也才发现他其实很好看,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他的侧脸上,白净的脸庞照得微微泛红,笑起来有两颗酒窝。

原来知己就在我的前桌呀。

从那以后,如果没事情的时候我们每天放学一起回家,我带他跟我相好的女同学一起玩,我隐约觉得他有什么不同,但那时候的高中生哪里像现在一样,我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他,我们什么都聊但就不提及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人。

后来他明显的特征遭到了越来越多男生的目光,任何校园都存在的霸凌事件也在他的身上发生了。

那是一次考试,教室里静悄悄的,窗外的蛐蛐声此起彼伏。

大家都在安静的做题。

班里的混混总是最早交卷,他拿着卷子往前走,走到他的桌前,非常自然地戳了他一下,坏笑着悄悄说了句:死变态。

班上的人都低声笑了一声,老师却没发现有什么异样,他交了卷子回过头又笑了一下,走出教室。

可怕的事情来了,之后陆陆续续过去交卷的调皮的男生,路过他的时候无不用力戳他一下,低声叫他:死变态。

“变态,还没做完啊”......我看着他的后背,他的背微微颤抖,但依然用力做着试题。

那些男生的嘲讽让我厌恶至极,我却没有任何办法帮他。

之后我和他更亲密了,他实在是个脾气很好的男生,我可以在课间闭着眼睛靠在他背上让他带着我倒着走,也可以揪他里面的背心哈哈大笑,当然他会送我CD,我也会带早餐给他吃。

渐渐地,班里有女生问我们是不是在一起了。

转眼间,就到了高三。

离别之际,我把同学录交给他,他还给我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凤凰花开 骊歌响起......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看到我和他,我们的幸福,我会让你看到。

”我反复看着同学录上他一行行的字迹,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向我出柜了。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早就知道他喜欢男生,我很开心在毕业之际,他可以对我坦诚。

我传了张纸条给他。

“加油,做自己,没什么能把自己打败。

”高三的暑假,他告诉我他要踏上北上的火车,去找他那时候的男朋友。

他说,他很好,很帅,很有思想,我想和他在一起,我想试试。

从此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

只是大学寒暑假聚会的时候听到他一些“劲爆”的新闻:“他和另一个基佬在宿舍被抓包”,“他做广播体操的姿势太娘了被我们所有男生嘲笑,还有人朝他扔石子,真是活该”……讲这些新闻的是高中男同学,和他考到了本地同一所大学,说起他和男生之间的花边新闻一脸恶心又津津乐道。

西蒙的结局大概是每一个LGBT群体梦想的样子:和自己的爱人,在同学朋友的欢呼声中牵手;对父母出柜,他们却说是自己的错,不该这么久没有看到自己的变化,进而给你一个拥抱,对你说I’m proud of you。

抱歉,这只存在于电影里,在我的生活中,从没有看到过对于这些群体的善意。

不知道当年那个和我一起放学走在夕阳下的他怎么样了。

希望他开心的笑起来,因为没有人能阻止他隐藏自己可爱的酒窝。

 5 ) Gay版猜老公游戏,我们依旧玩得乐此不疲

Simon无敌可爱!

Simon无敌可爱!!

Simon无敌可爱!!!

对比书,电影其实改编了非常多,很多主要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包括Bram,Leah还有妹妹)都有很大的改动,但故事的核心没有变。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没有出柜的可爱小基佬Simon,有一天在学校的秘密论坛上发现居然有自己的同类,自然而然与之成为网友,然后展开了一段网恋。

网恋之后当然想发展到现实,奈何对方太胆怯,小Simon只能从蛛丝马迹来推理对方的真实身份,自己玩起了找老公的游戏。

老公候选人 No.1: Bram

影片中,Bram是足球队成员,拥有着运动型男孩典型的阳光和帅气。

Simon的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Bram,甚至已经脑补了自己和他的一万字小黄文。

然而,满怀期待地去Bram家参加party的时候,居然撞破了他和一个女生的约炮现场。

一腔真心错付直男,顿时心塞。

老公候选人 No.2: Lyle

Lyle在Waffle House兼职服务生。

Simon被迫撮合Martin和Abby时,帅气的小哥哥从天而降化解了心塞。

关键这小哥哥在几百人的生物课上,还能记得Simon的存在,这不是有意思是什么?

并且,从其发短信的时间点等等蛛丝马迹中,Simon怀疑他就是Blue,这个兴奋啊。

可惜,正当Simon准备勇敢相认时,才发现Lyle也是想通过自己追Abby。

我天!

你看上的人看上了你的闺蜜,真惨。

可是讲真,Joey Pollari这一脸受样(已出柜,在American Crime里也演过小Gay),要说喜欢Nick都比喜欢Abby靠谱吧。

老公候选人 No.3: Cal

Cal是Simon所在的剧团成员。

个人觉得Cal倒挺可爱的。

记得书里大部分时间,Simon都以为他是Blue,并且Cal是个双性恋,对Simon其实很有好感。

在Simon的性向人尽皆知后,还想和Simon约会呢。

所以说,Simon无敌可爱!

可惜电影里没给他多少镜头,这个角色变得挺可有可无,不痛不痒地放点迷雾弹,傻子都知道他不是Blue。

老公候选人 No.4: M…Martin…?

Martin曾在摩天轮前,揭露自己就是Blue……对不起,他就是来搞笑的……真正的老公其实又回到了最初的猜测——Bram。

看到最后,好像无论谁是Blue,Simon都可以接受(只要不是Martin……),这也是我对电影不满意的一点——爱情喜剧没有让我感受到爱。

另一个不满意的地方是,电影里的Bram实在太渣了吧?

一边在网上聊骚一边在现实中泡妹子。

知道自己是Gay了还去泡女孩?

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Blue是谁,但他依然选择在Simon最脆弱的时候完全消失。

渣男不管是泡男人还是泡女人,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自私,各位兄弟姐妹要睁大眼睛看看啊!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三点启发。

一是每个人都应该出柜,无论是弯是直。

为什么异性恋就是标准,同性恋就该呆在柜子里。

二是“I'm supposed to decide when and where and who knows and how I want to say it"。

这句话,想献给所有的长舌怪们。

这里的“It”,我想不仅仅指的是出柜,所有与我隐私相关的事情,都不应该由任何人透露。

三是关于家庭。

对于父母来说,任何关于我的小事,在他们看来都是大事。

这可能也印证了所谓“爱是甜蜜的负担”吧。

虽然Simon可爱到我想抱着他打滚,但打三星是因为我觉得这剧情就值三星,我不想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关于同性的电影,就打出一个鼓励性评分。

《Love, Simon》标志着同性题材的电影终于登上了商业电影的舞台,进入了主流市场,所以我更想公平地从一部普通电影的角度来看待它。

我希望有一天,不再有所谓的同性电影,少数派电影,外语电影(伟大的英语国家认为非英语就是外语呵呵呵),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得到一视同仁的评价,不因为ZZZQ被过誉,也不因为题材小众而被忽略。

电影本是造梦艺术,可就算是在梦中实现平权,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6 ) 我们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爱情故事。

我总和同事说,如果我要拍一部片的话,我只想要拍一个简单的、关于同性的青春爱情故事。

ex曾经上过一门东亚LGBT电影的研讨课,她的教授也说,如果你们将来要拍电影,请别再拍悲情故事了。

我们看太多了。

《蓝宇》、《蝴蝶》、《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给我的印象都是太多的摇镜头,太强的压抑逼仄,太重的无可宣泄的柜子感。

很文艺很迷离,但离普罗大众太远了。

而之前喜欢的《Yes or No》几乎是我确认自己性向时唯一拿来反复看、给自己希望的电影。

18岁第一次谈女朋友,因为太喜欢她了,所以完全无法放弃自己对这份喜欢的坚持,只能面向茫茫网络,去寻找证明自己“正常”的证据。

虽然长大后也发现,《Yes or No》和很多偶像剧一样,非常架空,美好的不真实。

但是,两个女生fall in love,然后勇敢地公布于众在一起的故事,是多么稀少又珍贵啊。

It wa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hold onto.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除了课本知识,对性别/性向/性都毫无了解的孩子;作为一个作文模版背多了的、从来不知道去跳出框架思考的三好学生;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喜欢上女生后的两年内,我都不敢说“同性恋”三个字,以为全世界只有我和当时的女友被流放在一座“同性恋”孤岛上。

那堵隐形的墙,永远横亘在我和同学之间,和家人朋友之间,和这个世界。

所以,从去年看到的预告片后,它就成为了我今年最期待的片子,因为LGBT终于成为一部电影的主题作为卖点来宣传,而不是隐藏在幕后。

资本市场在拥抱LGBT,20th Century Fox砸重金广告营销,LGBT电影打入了主流电影市场——这真的太让人激动了。

WeHo是洛杉矶的gay街区 每次看到这块广告牌都会心一笑 而且不止这一种

团队之前制作了我很喜欢的《星运里的错》,所以电影的美术剧本音乐等等,仍带有那种清新小美丽的节奏感。

作为一部青春轻喜剧,今天电影院里来看的很多都是组团来的中学生。

他们在Simon最终亲吻了他喜欢的男生后大声的鼓掌,而我也因此知道,他们十有八九都是直人。

因为我早就默默地哭的无法自拔。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是从他“被出柜”后被好朋友和全校排挤时候的孤独感吗?

是他爸爸得知自己的儿子独自隐藏了4年自己是gay的秘密时候的心酸吗?

是他向那个out了他的男生大吼“何时何地向谁出柜由我自己说了算你凭什么来指手画脚gtfo”时候的愤怒吗?

也许都是。

因为我相信,每个同性恋都像Simon一样,经历过所有这一切过山车般的心情转变。

也许有的人幸运一些,或者像Simon一样超级幸运——妈妈是个非常拥护自由、支持女权的人;爸爸虽然很macho但也很快接受他;Simon的小妹妹一直喜欢哥哥;对新的朋友出柜,她一点也不惊讶,而他的挚友虽然喜欢他被他伤了心,但也很快和好如初;甚至还有带上彩虹旗别针表示支持的搞笑教导主任,惩罚bully的戏剧社指导老师,以及在Simon发出勇敢的出柜宣言后支持他的同学们——为了喜剧happy ending,这些确实太过美好。

可就像Simon那个早就出柜了的gay同学说,你别以为我出柜那么久就没问题了,我妈妈每次去我奶奶那,还要编一大堆关于我女朋友的事情。

哦,也许是这个点我泪崩了。

我想到了我妈妈在国内,需要一次次向外公外婆撒谎。

从18岁向爸妈出柜,到离开家出国留学工作,到他们根本无力对我感情生活作出干涉和要求,到他们虽然只能直呼我女朋友的姓名,但在家里的墙上默默贴了一张我们的合照……爸爸妈妈,你们在柜子里已经待了7年,辛苦了。

我知道,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我和我的LGBTQ朋友们有太多太多的privilege,可每次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总会somehow话题转到:是否和国内的父母出柜,有没有和同事出柜。

真的是永恒的话题。

有朋友在这里结婚多年,房子买好,养小孩都提上议程,但是爸爸妈妈过来还是以为他们只是室友。

或者像我女朋友,向自己的华人同事出柜后,对方说,你没事吧?

不过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前段时间的冬奥会,美国自由滑选手Gus Kenworthy再次参赛,之前在索契得了银牌后,他才敢公布自己是同性恋。

他说,总觉得自己要表现的非常好,让人家无可指摘,才敢公布自己的性向。

国内更是这样的情况。

似乎只有头戴精英光环,才有资格做个同性恋。

But why?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过Simon的故事,没有看过他和喜欢的男生在摩天轮上接吻。

因为我们没有见过Modern Family里一对gay虽然整天吵吵闹闹,但仍然恩恩爱爱,还领养了一个越南小孩。

因为我们没有看过两个男人做爱时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而那个男孩的父亲,还鼓励他去充分体验这份爱情的美丽与疼痛。

因为我们没见过一群法国年轻人在艾滋病肆虐时,让心脏一分钟用力去跳120下。

因为我们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日常对话,都是那么那么艰难。

……Simon说 I am gay. I want my love story to start.而我们,也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同性爱情故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Representation means better art.

 7 ) 今年最可爱的电影诞生,我心甘情愿被苏死

不散超可爱作者 | 判官赵千呼万唤始出来,Simon终于有支援!

国内羡慕嫉妒香港台湾早就上映的观众可以稍作歇息了。

这大概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一部“酷儿电影”之一,未来还有《喜欢、亲吻、快跑》、《涂样人生》、《被抹去的男孩》以及泽维尔·多兰导演新作《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等着观众。

认真的多兰导演帅气值满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国内一部都不会上映。

鉴于不散已经承包了LGBT电影,这次不聊酷儿理论,我们来说点别的。

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开始,广大群体对于酷儿电影一定非要放大同性情节的疑问此起彼伏。

《同船爱歌》开篇,就是长达20多分钟的激情戏,群p露点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它本质上是个糖水甜爱剧。

回顾更久以前的《湖畔的陌生人》(就很黄),简称遛鸟大观,尺度之大仿佛在看某种V,令人瞋目结舌甚至生理不适。

另一边,以唯美著称的女同片知名如《阿黛尔的生活》、《小姐》也都有大段大段的情爱场景。

古早同性电影,多的是你我皆知的激情戏码。

就算是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有几段嗯啊哼哈。

久而久之,很多观众似乎把酷儿电影与某种V挂钩。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啊喂!

要知道《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刚出熟肉观看人数增多分数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嫌弃它过于纯爱,尽管导演用骚气十足的插桃子和碰脚丫子代替,但并不能满足冲着甜茶和奥利弗美妙肉体激烈碰撞场景而去的观众。

唉,你们这些人。。。

但更大概率上,人们似乎也十分钟意这种隐晦而纯情的表达,也正如赞同那段时间希望将酷儿电影的同性标签去除化的主张。

尽管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但世界不久因为差异而美好么?

世界大同所倡导的同也是指这种和而不同的容纳一切,其实不管异性or同性or双性,都是一样的存在。

大家猜这几个cospaly代表什么呢?

《爱你,西蒙》就做了很可爱的尝试。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期间,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大放异彩,lady bird感情坎坷,第一任深柜,第二任早泄,伯德小姐于卫生间撞见男友和男性友人接吻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观众心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fuck”。

这个fuck也许不是针对于男友的性向,而是他的欺骗和隐瞒,但是,作为第一观感的我们从伯德小姐的视角出发,是否会有那么一刻产生对同性恋的埋怨呢?

这是十分微妙的刻画。

那么事情必须要从另外一个维度和视角说起了。

《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先生》,这就是《爱你,西蒙》要讲述的故事。

高中生西蒙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爸钢铁直男本男,老妈临床医学家,两人无时不刻不秀恩爱,妹妹是一个钟情于黑暗料理的萝莉,很典型的“美国梦”中产家庭结构。

西蒙人缘好,有若干好友,青梅莉雅,好哥们马克,六个月前加入三人组的校花级人物艾比。

整部电影的主线围绕深柜boy西蒙网恋同校不知名boy布鲁在一堆乍看之下很直男仔细一看很gay反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gay猜不出来好着急啊的围绕下还要被几个破坏男主寻找真爱勇敢出轨做自己的配角干扰。

十分美式青春电影的配置。

对比《成长边缘》、《伯德小姐》、《壁花少年》等美国青春电影,其实本质都是有关青春成长、友谊、家庭等元素的展现。

《爱你,西蒙》也是如此。

就算老妈说“我知道你有一个秘密。

”但是大家真的在乎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同性恋?

很稀奇?

并不。

西蒙影片后半段所遭遇的挫折也并非来自他被广而告之的同性恋身份,而是少年不成熟的一些决定造就的,这与他是否为同性恋并无多大关联。

实诚来说,导演将弱化同性恋标签的决心摆在台面上讲。

这是一出典型的美式青春片,又糅合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甜美纯爱,和同性也无多大关联,讲述的都是爱情本真的模样。

此处必须手动点赞港台译名。

《爱你,西蒙》表面上是一个“寻找blue”的大型彩蛋,导演隐藏的彩蛋亦显而易见。

学校剧团排烟的节目也就是不散之前推过的gay片系列之《歌厅》

戳上期文章链接查看:同志电影里,不只有爱情

西蒙房间的墙上也贴了《歌厅》的海报但《爱你西蒙》显然没有《歌厅》那么复杂的含义,由于是曾经的六大制片厂之一福克斯出品,其商业性质显露无疑,这也是好莱坞希望将同性电影化大众的决心。

正如蔡康永说过的“我们不是妖怪”,酷儿电影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类型,和其他歌舞、爱情、恐怖、喜剧一样,赋予观众独特的美感和快感。

少年们关于友情爱情的故事,那些对同性群体诚挚的关怀和可爱俏皮的笑料,试问谁不喜欢呢?

有关圣诞的最后时刻,或许让每个人的圣诞必看片单又加入新成员。

当看到西蒙收获真爱的那一刻,相信你的脸上也会出现以下同款表情。

而这,都是因为爱呀。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41 期 文章,太甜了啊啊!

 8 ) “我爱你,就因为村儿里只有咱两是未出柜的同志。”

总结一句如题。

够了。

没搞明白1:网恋是怎么恋上的。

共同的秘密能让俩人成为朋友,怎么让俩人成为恋人的?

没明白。

没搞明白2:那么多未出柜同志,赶巧在一个学校,就一个人赶巧儿大胆写了帖子,赶巧就是个帅哥,然后就赶巧一个你(也是个帅哥)回了信,赶巧俩帅哥网聊变成网恋(没搞明白1)也就罢了,网恋见了面赶巧就能擦出火花,这么多赶巧都是怎么实现的?

没搞明白3:网恋见面了直接就一见钟情也就罢了,怎么相处起来还真能成,这馅饼从哪儿掉下来的?

一句粗暴解释:因为大家都是高中生,活在暮光之城小时代的虚假幻觉世界里。

爱情并不长这样,恋爱关系也没有这么简单。

有脸,有心,就是差点儿魂。

 9 ) 幸亏这是一部gay片

这是一部让我愿意忽略缺点而只想支持下的作品。

很多天前写完,那时暗暗期盼的, 是趁着所剩不多的热度,在更闭塞些的地方,说点开明的话。

写得再不好,也尚有可能照亮一两个人。

那该多好,可惜被拖到了今天。

(有一些不指名道姓的剧透)今年还没有哪部同志电影的受关注度与受欢迎度,能有《爱你,西蒙》高。

在国外上映后,一波接一波的好评不断流出。

对电影本身,少不了各式溢美之词。

对它之于同志电影甚至非主流电影的意义,又另有一番情感在。

可以这么说,假如这是一部关于异性恋的青春片,恐怕不会有那么多光芒。

很多电影人都对它爱不释手,纷纷在自己的老家包场,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看到。

譬如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老爸老妈的浪漫史》)、克里斯汀·贝尔(《冰雪奇缘》)。

这当然也少不了马特·波莫(《妙贼警探》)、杰西·泰勒·弗格森(《摩登家庭》)等等。

而导演格里格·伯兰蒂与丈夫罗比·罗杰斯(饰演教练),演员詹妮弗·加纳(饰演西蒙母亲)也前去接力。

没办法,看《爱你,西蒙》,就像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轻松愉快地享用一份甜品。

偶尔有点黑巧克力的清苦,马上就被高浓度的甜给遮过去。

说白了,这是一部基调轻快的青春片。

17岁的西蒙,生在一个美满的中产阶级家庭里,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天天钻研厨艺的可爱妹妹。

在外头,有三个死党。

丽雅、尼克在幼儿园就认识了,艾比这转校生则是几月前结交的。

每天西蒙都会开车载他们上学,一起买冰咖啡,一起吃华夫饼。

距离毕业还有208天,这样的日子仿佛可以一直笑着闹着循环下去。

但既然是生活,就必然有风波。

就跟三个朋友一样,西蒙也面临着情感难题。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喜欢的是同性。

伪装的面具不是戴不了,只是日子久了,总会幻想着摘下的畅快。

而这就意味着现状的改变。

对他而言,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做好失去的准备,想好弥补破损的办法。

反正毕业在即,拖一天就是一天。

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往往让你措手不及。

西蒙才在小范围出柜,就突然在大范围“被出柜”。

电影用了摩天轮这个形象的比喻。

一时在高处,转眼就在最低处。

但就像其他明丽的青春片,《爱你,西蒙》很快就把这段插曲变作绝地反弹的工具。

而且,在短暂的苦涩过后,持续加大糖分,让所有人都为结局感到狂喜。

回想电影一开始,就有西蒙的独白,“我和你一样,有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

但纵观全片就会明白,这种“普通”,在另一个层面意味着“无风无浪”。

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在他这里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他有着最理想的出柜环境。

家里人哪怕惊诧,却都能包容与理解。

母亲说,“你还是你”。

父亲只是自责,怎么4年了,都没发现儿子有心理负担。

当有人在学校公然羞辱,副校长、老师与陌生同学都出面力挺。

几个死党更不用说,哪怕西蒙为了隐瞒秘密而犯下大错,依然不离不弃。

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舒服,会不经意地微笑,是因为它美好得近乎一个童话。

这童话不是强扭的瓜,它只是水到渠成地,让一切美好下去。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对于心理细微的变化,必须有精妙的洞察。

《爱你,西蒙》依托的原著《西蒙和他的出柜日志》,就有这样的功底。

作者贝琪·艾柏塔利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诊治对象主要是青少年。

而且,她还在一个支持对性别认同存在疑惑的孩子的团体里,当了7年领导。

跟这些孩子的接触,让她对这些隐秘情感、压抑心理都有了切身的理解。

于是在这部小说处女作里,她对西蒙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极其贴切。

就像是面对一只雏鸟,总怕任何不当的声响都会吓到它。

而电影的主创团队完好地抓住了这份细腻与温柔,并通过幽默、反转等可爱的手段,发扬光大。

最终,无论从哪方面看,《爱你,西蒙》本质上都是一部好电影。

放到青春片、爱情片等类型片范畴,那都是堪称技艺娴熟、情感酣畅的范本。

但是,你还是可以迅速找到它的不足。

高甜的“童话”故事,意味着迎合大众的俗套,以及避无可避的失真。

只不过,有个现象很神奇。

《爱你,西蒙》越俗套,就越高明;越失真,就越感人。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影。

不是说同性恋就有多么特殊化。

而是说,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对这些游离在主流之外的人群而言,就是奢侈品。

对此,西蒙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出柜,还因为觉得“不公平”,毕竟只有同性恋才需要这样做。

于是他幻想了一段只有异性恋才需要出柜的场景。

这个设身处地的段落,非常巧妙地四两拨千斤。

那既然是奢侈品,西蒙们的争取必然要困难些,而所得到的,就格外珍贵。

也可以说,电影能有这么慈悲、宽容的处理,也更需要勇气与胸襟。

与此同时,《爱你,西蒙》也跟《断背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等电影一样,“去同志化”了。

也就是说,不只是同志,才能在电影当中感受到共振。

须知电影当中的情感、挣扎与价值观,是能够套用到所有人身上的。

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电影还以同志作为主角,那真是了不起的。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很多优秀的同志电影,尤其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都是文艺的,悲情的。

《断背山》不用说,两件衬衫就能看哭人。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终归有些人,用遗憾逼着你成长。

《每分钟120击》,从时代背景开始就是悲怆的。

中国也有,《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蓝宇》……清一色的伤怀基调。

可这些电影是伟大的。

在平权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用悲鸣,去抚平同类人的孤寂,去呼唤主流社会的关注。

而《爱你,西蒙》不需要去痛哭,去咆哮,去斗争,才能迎来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幸福的可能。

它就像是实现平权后的幸运儿,在同样明媚的青春岁月里,讲述所有人大同小异的悲欢。

让人忽然发现,它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这是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第一部以青少年同志为主角的电影。

从某种程度上,也宣示着同志角色与同性感情进入到主流叙述中。

有了这些附加的积极意义,《爱你,西蒙》这份甜品,就成了一个象征。

甜,以及大众对甜的接纳度,就成了比甜品更重要的存在。

总而言之,它用最“俗套”的方式“另辟蹊径”。

而这,注定了它能以“黑马”的姿态,走到影迷心中甚至影史当中。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必惊讶甚至需要歌颂这类加了“同志”标签的电影。

因为,它们“普通”得就跟其他电影一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

修改版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10 ) 不爱,西蒙。

实在没法喜欢西蒙这个角色。

首先,他为了一个素昧蒙面的网恋对象blue,准确说是为了自己不失去这个网恋对象,因此一再出卖自己的朋友,这一点就够让人反感了。

还有西蒙对blue的“爱”,似乎套在任何一个他以为是blue的男性身上都可以,可这些男性就算全都不是blue,如果其中有人想和西蒙交往,他似乎都会同意。

别忘了还有电影开头出现在家门外的小帅哥,西蒙也心动过……这种套在谁身上都ok的感情,不管在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里,都很难让我为之动容。

我甚至怀疑西蒙和blue根本没有相爱。

西蒙想通过blue这个角色的存在证实自己的存在。

他爱的只是自己。

而blue,发现邮件被曝光就拉黑的行为也实在让人失望。

其实电影里除了少数脑残同学恶意挑衅,从西蒙开明的父母和老师同学那里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压力,他们反而给予了各种意义上的理解和支持。

灵魂黑夜部分最大的困境也不是来自被出柜后被孤立排挤,而是因为自己欺骗朋友被揭穿,以及被网恋对象甩了这件事。

后来也因为一封公开信就化解了。

电影给了大量时间在《猜猜谁是blue》上,我到最后也没明白安排这种剧情的意义何在。

这样做并没有让我觉得主角更有魅力更让人喜欢,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反作用。

至于结局,最后当黑人小哥坐上摩天轮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失望:啊,为什么是他?

我还以为是xxx……这种看到最后发现站错cp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怎么好。

想起麦基说过,角色在面对压力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揭露了人物的本性。

通过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到西蒙这个角色有太多值得出柜群体学习的地方。

而且,一部电影的角色让人觉得不喜,剧情让人觉得无趣,如果因为打上lgbt的标签就可以拿高分,未免有些对不起这个标签。

《爱你,西蒙》短评

观影过程中也忍不住回忆,喜欢一个人似乎真的是学生时代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了,即使因为对方是同性你不敢表露,只能克制地喜欢。而如今的小年轻们,至少电影有希望不仅仅只是电影了。

7分钟前
  • 萨嘎摩多熊猫桑
  • 推荐

以偏见纠正偏见。剧本太幼稚了

9分钟前
  • CuriosoTim
  • 较差

剧情幼稚得有些愚蠢。没有真正令人怦然心动的时刻,没有细节,只有一个预设好的故事框架,像是命题作文。唯一亮点是爸爸好帅……

14分钟前
  • 贱草
  • 还行

just another teen movie

19分钟前
  • Jin
  • 还行

喜欢西蒙这样的暖男诶

23分钟前
  • 🐣
  • 力荐

出招收招都在限定范围内 比起更主观的更切入个人情绪的青春物语 公式化的段落倒是能恰到好处的让更多观众理解影片试图传达的内容 主角遇见太多好人了 甜到发腻又值得一看//网恋的美好之处大概是在于 你不是你 你的文字才是你//或许是我变了 对这类甜饼真是……//好吧 还是挺不错的 三星半

24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最后缺了我二十多页的狗粮。现在的teenager真好,可以有这样的come of age comedy寻找主流慰藉。

28分钟前
  • 打少
  • 推荐

最后马丁出来自称blue的时候吓我一跳。

33分钟前
  • 汤汤
  • 推荐

这部片子拍得太四平八稳了。

34分钟前
  • wang_
  • 较差

父母那段太梦幻了吧 = = 很多呈现心理状态的台词 or 自白 or 贴文非常精准……戳心

38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第一位公开出柜的前美国足球国手Robbie Rogers的老公把腐女写的同人小说拍得如此接地气。赞!

39分钟前
  • 蓝sir
  • 力荐

只想说一部2018年的gay片还需要搞这I’m proud of you,认识你自己勇敢去爱什么的真让人悲伤呀。美感不如call me by your name,细节不如面子,gay片迪士尼春晚,真的超没意思了。#白眼#

42分钟前
  • Sigmund Fraud
  • 较差

too old for this…

44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近几年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同志电影。经得起推敲的剧情,清新不落俗套的桥段,律动的电子音,从网恋到被动出柜一切都那么自然。当然主演的精彩表演才是关键。还是我之前认为的,拍gay片老美全球第一。当然这和他们宽松的环境有关。PS:国情不同,请在校gay不要随便在校园贴吧公开出柜。记得保护自己。

45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OMG! I wanna be in love!!!!! 第一部看得感动而泣的同性片。爱,无关性别。❤白净帅气的Nick Robinson的颜我他妈吸爆!!!!!想不到Simon也是Panic! At The Disco的粉!“为什么我们的预设是异性恋?”有这样的爸妈真叫人暖心感激和艳羡不已QAQ!马丁贱到不行,Blue的真身令人失望,Simon最终收获甜如蜜糖的结局。>ω<

49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普通…直人出柜那段很好笑哈哈哈。某染发男孩子真的长得超级gay的吧。jon snow gay icon. ost我的爱

51分钟前
  • 下辈子再努力吧
  • 还行

Boring

54分钟前
  • 阿巴厮
  • 较差

所有都挺好的,唯独摩天轮亲吻桥段必须掐掉!!I'm straight。

55分钟前
  • 神哥
  • 还行

《关于出柜这件小事》,好莱坞终于能够在商业合家欢电影中正视同性元素,并能够把同性题材和校园青春片结合起来,在商业片领域的完成度还相当高,影片已经非常成功。这部电影要迥然于大多数文艺题材的酷儿电影,它没有丝毫的说教与意识流的探讨的野心,用最舒适的角度来阐述性别平等的理念,有趣很重要

59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西蒙被根本不爱的女孩在舞会上亲吻,束手无策的他选择把自己封闭在了校园的厕所隔间,隔间的墙面是如此干净,不禁让我想到了和本片同享两位演员的《十三个原因》中那些写在校园墙面上的刻薄言语——Love, Simon 于我而言和那面过于干净的墙面一般,沉溺在自我编织的校园童话中不愿长大。

60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