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现在的日本人看到这些自己国家的先人曾经干下的事情所导致的惨剧,会作何感想?
不止慰安妇,还有走到哪儿奸杀到哪儿,残杀俘虏平民万人坑,造成的悲惨世界,看一次,痛一次,想一次,恨一次很多见识长远,开阔大度的国人对日本人没有任何偏见,也可能是非己亲历甚至较亲日,,他们觉得曾经的是历史,现在已经是和平时代,我们应该放下成见重新认识很抱歉,我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记仇的人。
我只是为曾经遭受了侵虐战争中泯灭人性的屠杀、奸淫的先辈不忍,,,对为了保卫国家付出一切,以血肉之躯将这群毫无人性的牲畜从国土赶走的先辈感到心痛,实在万分感激且自豪,没有他们必然没有今天的我们,,我不能享受着如今美好的生活时,忘记他们吃的苦受的伤,淡淡的说都过去了,日本是很好的日本,日本人也是很好的日本人,抱歉我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有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应有的代价,所以国人的怒火至今尚未平息在这件事上我尤其偏激,我国如有亲日之人,除国籍吧,千千万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靠一身血肉赶走侵略者的先辈们,我怕他们气的从地里跳出来是的,战争是大势所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我们谴责痛恨的是泯灭人性的侵虐行为,,而不是战争本身,甚至不是侵虐行为,,而是,惨无人道的行为!!
这种行为反射出一种极为可怕的思想——除我族人,皆为异端!
否则怎么解释在战争中,不把他国人命当一回事的行为???
有一种心理疾病,是由于在战争中杀敌而形成的,哪怕是敌人,在他们的心目中那也是和自己一样的同类,鲜活的生命。
可日本人,对于他们而言,其他国家的人就像是鸡鸭猪,像畜生,所以他们以前不会有不忍,而今不会有内疚等人性化行为,这说明他们不是人吗?
不是的,这说明我们对于日本人而言,不是人
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
—观《我能说》有感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那段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最初以为会轻松惬意的看完这部归类于韩国喜剧类的电影,在下半程却止不住疯狂流泪。
想过孤老问题,想过社会阶层,想过政府不为,却没想过会与慰安妇有关。
巧合的是最近在读《向前一步》这本女性视角的书,深感女性在社会处境的不易,允诺平等并不等于真正的平等,允诺尊重也往往有可能只存在于表象,但即使这样,我们这一代女性已经足够幸运,能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直面问题,表达观点。
讨论或许很难,但会有更多积极的结果。
生活和命运对她的前半生如此的残忍,但是她在后半生的生活了里有幸运的拥有了珍贵的友谊和一群温暖的人陪伴,所以她的生活忙忙碌碌,直直去去,每日和地痞流氓还有区政府的公务员斗智斗勇,为了统一市场的人们操着无比巨大的心,虽然过去一切的终于呈现在大众眼前,她惶恐、害怕,但当朴主任远远的喊出“How are you?”,她如梦中惊醒般答到“I am fine,thank you and you?”时,她又回到了那个什么都不怕爱管闲事的市场里的罗玉芬,她重重的咳了一声,勇敢的站向前,,嫌弃自己的衣服,向世人揭露日军对她犯下的罪行,就好像平日里在市场上管东管西一样勇敢、果断
我们习惯以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而不喜欢去追究这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
所以,电影的主角罗文姬饰演的70多岁罗玉粉不讨喜,起码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很事儿的人不大受待见,不管年轻还是年老。
李帝勋饰演的朴民载是一个9级的公务员,他是一个极具原则的人,在他的世界观里,“所有事情都必须按照步骤、原则来”。
科普一下韩国的公务员等级制度,其等级从1-9,1级最高,9级最低,一般韩国人靠公务员都是先考9级,然后按照工作的业绩、任职年限、资历、考试一点点往上升,从9级到8级大概需要2-3年,8级到7级需要3-5年,越往上升需要的年限也就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跨级考非常困难,所以电影中朴民载直接从9级到7级是相当优秀的。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谁是容易的:市场肉摊的妇女为了照顾母亲,死守着摊子不肯放手;超市的女老板,独自守着超市;政府办公室里民载旁边的前辈,问民载自己要不要相亲,在散伙饭上,对民载说,如果我敞开心扉的话,你肯定就舍不得走了。
豪气得多么让人心疼……
电影构造了一个不容易的世界,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没有谁是容易,所以,看着看着电影,会在潜意识中找到归属感: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既然大家生活得都这么不容易,干嘛还要这么较真啊?
1.因为孤单。
这也是为什么罗玉粉和朴民载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却能在一起相处融洽?
因为,大家都是情感缺失者,所以遇到了就会有共鸣。
罗玉粉无儿无女,仅有的一个弟弟远在美国,而且不愿意认她;朴民载无父无母,仅有一个弟弟,但是他学会赚钱养弟弟,却没有学会如何与弟弟相处。
都是孤单的人。
两个人采取了完全了不同的处世态度:罗玉粉四处“找茬”举报,想产生与人的联系;朴民载把自己封起来,不与人亲近。
但是如果一个人打破了界限,终究是能够感受到温暖的。
有时候,我们勇敢一点吧。
2.罗玉粉不是传统意义上优雅的老年女性。
我们所说的优雅是什么样的?
俄罗斯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就在大家在她这个年纪颐养天年的时候,她每天做瑜伽、运动,意外闯入了模特圈。
这样的女性如果是我们未来的模样,可能人就不会那么害怕衰老。
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的未来更多可能是罗玉粉:生活不是特别的富裕,满脸的皱纹,身材也走了型,嘴里很喜欢唠唠叨叨。
这样的人很难与优雅联系起来。
但是,除了优雅,人生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很酷。
70多岁,身体还能那么棒,很酷!
70多岁,还能那么充满激情,很酷!
70多岁,还能那么认真地学英文,并且不脸红去和外国人搭讪,很酷!
70多岁,还能一个人到全世界旅游,很酷!
不要说活到70岁还能这样做,就算是现在的我们,几个能做到此。
所以,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个现实中难以实现,却是大家理想中的人物角色,不为情节打分,起码也要为自己对未来美好的幻想打分。
3.从电影本身来说,拍摄很有烟火气息。
人物的化妆让人很到位,那个脸上还冒着油光的超市老板,让人相信她就是开在市场里的小超市的老板;没有大段大段的空镜头转化,没有长时间、多次的配歌,给人一种就是很日常很真实的感觉,能够拉进电影和观影人之间的感情。
而整部电影唯一一段让人觉得有点MV感觉的,是罗玉粉小时候,在山坡上遇见自己的弟弟,背着弟弟下山去,一个全景的镜头,绿油油的山坡,两个年轻少男少女的背景,风很轻,音乐很轻,但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这是在梦里,不是现实。
而另外,在一开始电影营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后面氛围的画面,雨夜、铁锤、戴着帽子的男人,画面急促,完全是一个连环凶杀案的开场。
这么一个场景其实对于后面情节的推动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看到最后一想,似乎又觉得有某些隐喻:电影开始是“犯罪”,点明了这是一部关于“犯罪”(日本慰安妇)的电影;而电影最开始“犯罪”的行为被罗玉粉拍了下来,而日本犯罪的行为罗玉粉本身就是记录。
这种巧合,不应该只是巧合吧。
4.无论如何,电影想表达依然是美好的,现实却残酷很多。
这样的罗玉粉很少,被这样对待的罗玉粉也很好。
她们在等日本道歉,日本在等她们死去。
电影中罗玉粉说:日本巴不得我们都死光了,但是我要活得更久些,活200岁。
但现实她们等不了那么久,2017年8月,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黄有良去世了,她们没能等到日本的道歉。
黄有良去世前,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怕是等不到裁定了,孩子你要替我坚持下去。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得越来越多,还会有谁替她们坚持下去吗?
这类题材本不是我喜欢的,豆瓣分奇高,估计也是因为占了慰安 妇题材的光。
前奏隆长,讲了半天,没整明白要表现什么。
用了 许多零碎的片段,来塑造人物。
有一处细节,罗玉粉遇到闺蜜的 女儿,躲躲掩掩,后来再次遇到,就没有躲藏。
自己一开始没明 白为什么,后来细想,原来她可能不愿意学外语去证实自己慰安 妇的过去,躲避闺蜜女儿其实就是躲避自己的过去。
但是剧中没 有交代清楚,模棱两可。
还有就是罗玉粉的弟弟,一开始不愿意 与姐姐相认,再后来双方拥抱,自己一直也没弄明白,他们之间 裂痕的前因后果,完全缺乏交代。
剧情感觉就是有点支离破碎, 主线不明朗。
只是人物塑造可圈可点。
这部电影的推进,与一般的一个主题三幕戏不同的是,是层层剥开的。
这正是我很喜欢的一点。
它并不以拥有“慰安妇”这样的题材而着急沉重的叙事,在男女主角忘年之交的感情里,慢慢地将这个题目带出来。
轻松,亲切,原来你的朋友,曾遭受过这样的地狱般的苦难。
对于苦难,我们不仅要有深刻的反思,也要感受到苦难的承受者不是遥远的人,不是特殊的人物,他可能就是和你慢慢建立起关系的那个朋友。
我想这个导演,找到了电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我最喜欢一场戏是,朴主任第一次给罗女士上英文课,课后两人坐在珍珠超市的门口喝米酒。
两个人先是谈到了家庭,罗玉粉问朴民载为什么没有结婚,然后告诉了他自己膝下无儿女,更没有孙子。
接着珍珠嫂的加入,这里又插入了一个大全景,一是时间上的过渡,二是街道已经因为很多人收摊而变得安静起来,朴主任讲了一个冷笑话,釜山读书的他,问西面是哪,引出了李文世的“绿荫树下”那首歌。
因为这首歌和这个冷笑话,又引出了罗玉粉的情感之曲“在小道上”。
随着音乐,慢慢到拉到全景,街道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握着酒杯坐在路边。
这段戏里,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三次全景也看到了这个要被重新开放的商业区街道日入而息的阶段,更又一次引入了罗玉粉的身份之谜,她孑然一身,与那首后来会出现的关于她和弟弟回忆的歌曲。
从“鬼怪奶奶”到“慰安妇”这部电影就是如此的探索下来的,走入一个人最本质的世界,了解她,然后才会切肤之痛的感受她遇到的苦难。
中秋赏月里,朴主任带着弟弟和罗玉粉团聚,又在路边摆了张桌子吃饭赏月,月亮又大又圆,在现实罗玉粉与兄弟二人的情感交织下,罗女士讲出了学英语的原因。
这是很动人的一场戏,最后镜头从月亮往下摇,罗玉粉独自睡着,梦里面就是小时候背着弟弟在小道上。
影片来到最后三分之一时,才交待罗玉粉答应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在前面所有铺垫的线索和情感都在这里完成。
原来罗玉粉每天为了街道上访,学英语想和美国的弟弟联系等等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沉重原因。
真切动人,导演把持得很感人!
罗玉粉一辈子都把这些藏在心里,交了朴主任这个朋友,做她的英文老师,陪伴她,也给她做听证陈词的勇气。
以忘年之交和商业街变迁命运交织在一起,最后托出‘慰安妇’这个更大主题。
这个探索式的结构非常厉害了,一点一点的积累感情,一层一层的剥开外表,情感细腻而动人,全然不会苦大仇深。
单从电影制作方面来看,《我能说》前戏铺垫过长,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剧情过于“套路”和"dramatic"。
但演员们将人物诠释塑造的很好,除了罗文姬女士一贯优秀演技之外,反而是男主角这个角色带给我惊喜。
李帝勋演活了这个角色,赋予了这个角色生命力。
在影片的前半段里,我看到了男主角因家庭,过去的经历而遗留在他自己身上的影响,他的纠结,挣扎,这会使得很多观众会不喜欢这个“角色”本身,但反而是这些地方让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更进一步,所以我认为李帝勋演员给了角色生命,让“他”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是由于前戏占用了太长时间,后半段没能让角色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那些过于“dramatic”的戏份实际上拉低了角色的真实感,也没能让电影达到升华。
我曾看别人讲过“那些真正优秀的电影不会代入角色本身,它会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的看着历史发生。
”所以从电影制作角度来说,我给这部电影打了三分。
很多人因为题材给这部电影加分,这多加的分可能大多数都是自己的那份期望,是“我们想说”。
因为我们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太多的“不可说”,不能被提及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看韩国这个邻居的电影时免不了总是因为类似的经历而全然不同的现状为电影装上一层特殊的滤镜,但是我想,我们恰恰不能培养这种滤镜,既然这在韩国是可以提及的题材,那我们更不能从自身就认同这种题材在我国不能被提及,自己给自己加上的那层审查思维,才是最可怕的。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留给我们的更为深刻的思绪,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不论朝鲜抑或中国的那段苦难的经历,刻在我们先辈身上的经历。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是我们继续前行,捍卫正义的坚实动力。
《I Can Speak》,中文翻译为“我能说”,影片中特别翻译为“我能作证”。
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历史剧+喜剧的特殊组合类型的韩国电影,于2017年9月21日在韩国上映,引起了极好的反响,豆瓣八万多人打分,评分8.8。
本片由韩国国民奶奶罗文姬,《信号》男主角李帝勋担任领衔主演角色,一众韩剧的熟悉面孔演员出演,演员班底过硬,十分推荐食用。
★鬼怪奶奶与政府新人的交锋和和解★罗玉粉奶奶,一位爱多管闲事的老人家,区政府信访办的常客,熬过了五任区长。
在片中初期,她的主要特征就是带着一打信访材料出现在窗口前,让工作人员们避之不及。
朴民载,一位区政府的新员工,一个独自扶养弟弟的哥哥,坚持规则办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结果碰到了鬼怪奶奶这根钉子。
二人在信访办的互相过招十分有趣好笑,比如奶奶厚厚的号码牌、厚厚的信访材料和同事们对朴民载可怜巴巴的请求。
奶奶有个弟弟远在美国,想要学习英语来和弟弟沟通。
求助学习机构无果后发现了朴民载的高水平英语。
因为奶奶经常为朴民载弟弟准备丰盛的晚饭,朴民载答应了奶奶的授课请求,带着奶奶去酒吧和外国人聊天,和奶奶用弹棋游戏来练习英语。
但为了不让奶奶知道弟弟不愿沟通的事实,朴民载故意对奶奶说了狠话,停止了教课。
结果,奶奶的朋友正心病倒了。
为了正心的愿望,也为了自己,曝光了自己慰安妇的身份。
在朴民载等人的帮助下,她站上了美国众议院听证会的讲台,向世界控诉日军的罪行。
★精心的制作,感人的主题★本片整体上算是一部质量较好的电影,虽然有些台词和剧情有些许的怪异(比如误会的解除靠台词强行解释),但是瑕不掩瑜。
首先,本片最大的创新在于将喜剧元素融入了历史片。
本片的核心在于慰安妇,而通常讲述这类非常沉重而悲痛的内容采取的形式都是以严肃为主要基调,或者拍成纪录片,比如国内的同题材影片《二十二》,而《I Can speak》则是以喜剧商业片的形式来呈现,仅在片中后部才开始产生悲情。
有人会说,前半部分搞笑后半部分煽情的电影很多。
不过,将这种形式放置于历史题材上仍属于大胆的尝试。
其次,演员的极佳的演技也是本片的优点。
从主演到配角,演技都没有拖后腿,尤其是罗玉粉奶奶和珍珠屋主这两个角色。
在罗玉粉和珍珠屋主的对手戏中,真正地演出了慰安妇的艰难岁月和作为普通人的懊恼和后悔。
当奶奶的身份被曝光后,珍珠屋主突然不愿意面对奶奶。
奶奶生气的冲过去质问,珍珠屋主回答:“因为伤心。
”此时如果是普通的小演员,很有可能会用大吼和大哭来处理这里的情感流露。
但是这里演员的处理是循序渐进的。
“因为伤心”时比较平静,只是含着眼泪。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时展现了一些不理解和担心,“这么漫长的日子怎么熬过来的”时则开始带着哭腔。
最后“这狠心的人啊”就释放出来。
有层次感,层层深入,真实又动人。
而奶奶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从一开始的生气。
到“不告诉我”时的难受,紧张和抱歉。
最后拥抱时,一开始还没有哭出声,只是皱着眉头,过了一小会儿,才大声哭出来,这里也是感情的层层深入。
两位经验丰富的演员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是抽丝剥茧般的“真情实感,感同身受”。
然后,场景和人物细节的处理相当仔细。
比如朴民载不教奶奶英语故意为难她被奶奶发现时,奶奶可爱的表情;奶奶喂弟弟吃烫东西时“哎哟哎哟”的生活化口语;朴民载对奶奶的撒娇;国会演讲中议员们听演讲时从思考状姿势变为祈祷姿势;挪威奶奶不需要翻译就可以听懂罗玉粉的演讲(个人理解:即使语言不通,我也明白你的苦楚)等等。
这些细节上的处理让人们感觉到真实,感受到人物们的情感变化,捕捉到影片冲破荧幕的动人。
最后,影片的立意也是加分项。
本片的主旨是介绍慰安妇的艰难岁月,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呼吁人们更多的关心慰安妇群体。
这一立意是不仅是韩国民众都认可的,更是我国民众高度认可的,从我国《二十二》的纪录片中高票房和《I Can Speak》的高分评价可以看出。
具有高度认可度和教育普及意义的电影自然值得一看。
★个人观后感★历史的沉重和喜剧的轻松有机结合让我们看电影不会太过于压抑,能达到娱乐自己又增长见解的效果,而且,全程观感极佳,没什么尿点,我是十分愿意去看这类电影的。
我认为,这部剧里最能打动我的就在于罗玉粉和珍珠屋主的对手戏和国会听证的部分。
演技和细节的处理真的是让我看一次流泪一次,这俩片段好好品品真的会有很多感受和思考,也会让我们深深地同情这些可怜又勇敢的人们。
不过,我认为我们仍要把握好历史和娱乐的某种平衡关系,避免历史过于娱乐化致使历史的庄重性受损。
因为这段历史是沉痛的,当我们用娱乐化的手段展现后,需要以敬畏的心去正式全面地了解历史。
不同的国家,同样的伤痕。
韩国的她们也好,中国的她们也好,只愿能好好地幸福地生活,下辈子不要再有伤痛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观影空间),头条号(观影空间)和QQ看点(观影空间)
看了一半,觉得无聊没看了……
他们都想等我赶紧死,我就要好好的活着,活到两百岁!
这个剧情转折像是五集电视剧拼接成的,最后死命的煽情!
“以后有什么痛苦的事情,我们就用这个擦掉,然后再加油吧” 罗玉粉充满生命力的样子是这个系列里最棒的,㊗️你活到200岁!
慰安妇的话题太沉重,许多人会潜意识地会抗拒观看,但这个话题不该被逃避更不能被遗忘。为了将观众“哄”进电影院,导演以喜剧开场,将核心话题层层包裹步步推进,可谓煞费苦心。而电影在不忘历史的同时也保持了积极向前的乐观顽强,的确让人泪中带笑了。
政治正确,但是完全不喜欢剧情
不得不服棒子,依然坚持韩风,能把这么沉重的历史事件拍成中二煽情片。
lame。煽情过度。BGM使用过度。
抛开主题 片子本身挺套路挺生硬的
整部影片最悲伤最无奈的一句话-日本至今没有道歉
我心中典型的韩国电影
落后就要挨打,虽然不希望战争,但豺狼来了有猎枪!fuck them all!
在慰安妇这个问题上,韩国从国家到社会到公益团体再到个人,他们从来竭尽全力、据理力争,相应的,日本对韩国的态度是其所侵略亚洲几个国家里最“怂”的。反观我们,还记得《二十二》那些老人的生存现状吗?……有些事,不是单单靠国力就简简单单解决的。我们所做的,配得上她们所经历的苦难了吗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爱管闲事的奶奶,不是唠唠叨叨的烦人精,而是为社会默默付出的无名之辈,一丝不苟的年轻人,也不都是死板的工作狂,他们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面对质疑和咆哮,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敢作敢当,不惧现实,才能活得坦荡。
我找不到主线了。
剧情三星,立意四星,向韩国电影人致敬加一星。
罗文姬女士
韩国电影就是硬气!但韩国现在跟日本好的很捏,别搞这些让大家尴尬好吗,弟弟的作用是什么?这么多戏份还以为有爆点原来只是用来让男主觉醒的…但男主觉醒好像又不完全是他弟弟的原因
题材令人尊敬。不过电影层面,那种刻意的剧本套路让我十分不喜欢。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