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我都不想说了,就说最后,逻辑,哎,不能说逻辑!
我只想说,看完影片的观后感是:人嘛,可以努力试着去改变命运,实在改变不了怎么办,大丈夫能屈能伸,自杀回炉重造嘛!!!
一开始以为女主是许晴,因为宣传说的,结果许晴根本就是个打酱油的,连台词也没有。
然后以为女主是那个跳艳舞的女生,结果发现她也是打酱油的,虽然酱油瓶大了一点。
片子过了一小半出现Emily Blunt动机不明地挥斧头砍树桩,原来她才是女一号。
一开始以为男主是窘瑟夫,因为大家都这么说,结果他是串场的讲故事人。
然后以为男主是老威力,因为他的气场真的不一样,结果他是个动作花瓶。
片子过了一半出现一个用幼儿水壶款待客人的小孩,原来他才是男主。
不开玩笑,真是这样的。
这整个故事,就是说,一个小孩,他生有异能,幼时还不会使用他的异能,无意中杀了养育他的姨妈。
一度不愿负起照顾责任的生母痛心悔过,从此在一个农场悉心抚养他。
这个小孩有两个未来,一个未来:某日一个狂暴的杀手出现在农场,要杀他,他母亲挺身护儿,被杀,他从此流离失所,孤独怨恨,长大后成了大魔头,以致一个因他失去爱妻的杀手要回到过去,杀死他。
另一个未来:某日一个狂暴的杀手出现在农场,要杀他,他母亲挺身护儿,千钧一发之时,杀手的年轻版舍身成仁,自轰身亡,结果杀手也消失,母亲无恙,男孩的心理得到治愈,长大没有变成魔头,于是,他成了X-Men里面的教授。
这就是Looper的真正身份,它是X-Men的前前传。
ps吐槽:老威力的气势比窘瑟夫强。
窘瑟夫被拍得这么丑,暴殄天物,不可原谅。
Emily Blunt很美很有气质。
建议重拍《哈利波特》的时候,请她演Lily,再次挺身护儿。
我是老人家,看到很久不见的Jeff Daniels(《Speed》里面演keanu的搭档),觉得很亲切。
中方投资只换来那么一点无关紧要的场景和内容,做了冤大头了。
故事背景十分凌乱,编剧没有细想back story,没做功课。
looper这份悲摧职业,根本没有存在必要。
只集中讲高粱地的故事,也许还好一点。
想了一个稍微简单点的剧情调整方法,能把明显的逻辑问题解决了: 让那个骑摩托的小废物别死的太早(伏笔) 最后对决时刻,小囧准备自杀,老年自己的记忆也随之改变,于是老年自己一瞬间感悟人生,自己自杀了。
临死前嘱咐小囧可以去中国,中国很美。
小囧想反正也没事了,算是给未来的自己完成个遗愿吧,于是果真拿着钱去中国,真的就和许晴好上了。
母子开着被爆炸的大哥的汽车,准备去远方开始新的生活,结果小废物没死 ,给了小孩他妈一枪。
小孩继续变成了坏人。
三十年后,老年威利斯和许晴正睡觉呢,结果某一天忽然被抓走,才知道环还是没封上。
一切看似不同,一切又极为相同,这就是命运的无常。
....................................................................................一.披着科幻外衣的枪战片看影片介绍感觉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又是超能力,又是穿越时空,又是杀手犯罪,又是自我救赎,居然还有中国风,但是看完片才发现整个故事其实新意不大,基本也就下面三个重要的核心点:1.首先一个穿越时空的科幻片大背景,主要是围绕环形杀手的职业内容,也就是跨越时空绑架杀人。
这算是一件科幻片的外衣,往后会发现,什么新科技都没有,也就是外衣。
2.在上面杀手职业的背景下,故事主线是围绕年轻杀手囧瑟夫需要杀死未来的年老自己威利斯这一核心事件展开的,同理,威利斯为了逃脱被自己杀死的命运,则要寻找下命令的人,这一类的故事谈不上什么独创性,不过因为本身有动力,加上动作外衣,拍好了也会很好看。
3.可能是因为觉得上面2点不够新,第三个特别的点可能就是“超能力”了,主要就是隔空控制物体以及小孩所发挥的能量爆炸之类的招式。
这个超能力其实完全是属于花哨的补丁,让片子看上去更个性化一点,和主要情节关系不大。
毕竟没有复杂的时空转换,全部故事都是现在时单一维度下讲述的,因此说白了,还是一个因果逻辑和杀人为主的动作片类型变种吧。
二.逻辑硬伤太多,故事不能自圆其说,不过也无所谓1.不能强求逻辑虽然我是逻辑爱好者,但是这个片子,上面已经说了,要作为一个情节枪战片来分析,不能当成一个逻辑穿越片来研究,毕竟穿越只是噱头。
2.大部分的逻辑问题来自维度维度的问题不针对这一个电影,而是针对很多的穿越电影。
比如改变了过去就一定能改变未来吗?
那么囧瑟夫自杀了就不会有未来的威利斯穿越回来引发这么多事情,还是一个经典的悖论啊。
所以要是顺下来,应该还是老年威利斯杀了小孩他妈,不过这样剧情就显得更俗套了。
总之维度的问题,凡是碰了的十有八九要迷糊。
3.其他的硬伤也有点多与维度无关的硬伤也有,说个最简单的,既然大家都知道以后可能会被杀死,干到一半果断跑路多好。
既然知道是三十年后注定悲剧,那么老年威利斯既然这么勇猛,怎么会和许晴一起坐以待毙呢?
再说了都为来了,为什么会有时空杀手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发生。
这类问题不能深想,越想越复杂。
三.全靠主要演员撑台面,全毁在酱油角色上1.主角挽救了片子还不算太难看秉承了枪战片一贯角色简单的套路,其实能算主要角色的就2人,威利斯和囧瑟夫。
性格什么也几乎没有,就是一个简单的杀手,信念是“我要活”,“我要救我老婆”。
虽然简单,倒也能支撑故事推进,表演上呢,应该说反正演员水平在那摆着,还是能看而且好看的程度吧。
2.酱油角色们很一般至于剩下来的酱油角色们就很一般了,匪帮们都一副模样,而且头脑也太简单了,连个稍微有点一个性差异的形象都没有,大难不死的废物大哥,居然不远万里骑个摩托就被枪毙了,哪怕边骑车边喊几句,乔!
我日你全家!
默默无闻的就在一片烟雾中死了,你说他图个啥。
洋妞女主角唯一的印象就是撩着裙子要自摸,灵机一动按了青蛙。
然后毫无理由啪啪啪,囧死了。
看来动作片极为紧凑的叙事空间里,情感戏的推进真的很难。
小孩作为一切惨案的幕后主使,也就那样吧。
3.许晴你毁了这个电影不是我歧视许晴和国产演员啊。
只是觉得和整个片子很不搭调啊,本来觉得还不错的前三十分钟,忽然的,囧瑟夫去了中国,一下就崩溃了。。。。
看到许晴的样子顿时跳出故事啊。。。。
和威利斯的几句英文中文混合对白纯死了。
许晴完全一个床戏,一个中枪就够了,就因为合拍片才加了很多戏,也完全打破了正常的叙事节奏。
我觉得内地版很大程度上毁在了许晴。
我甚至觉得,可能俄罗斯版就是俄罗斯演员,非洲版本就是个黑人妞吧。
反正这角色完全就是为了迎合投资方的道具啊。
四.小家子气,偷工减料1.这么粗糙的科幻恩,作为科幻片来说,本片严重不合格,复杂了都不说,就说制作上绝对是有偷工减料的嫌疑,难道科幻的未来世界,就是把汽车顶上贴个太阳能贴片,就是把摩托车能够喷个气吗。
未来的上海感觉好粗糙啊。
反正在科幻部分没什么内容,包括小孩发的那个能量风暴,感觉也很潦草应付呢。
2.整个场景和制作也很简陋基本就是一个农场,一间匪帮办公室,一间早餐店,一个郊区水沟。
剩下也没什么了,整体看下来,还是小家子气。
..........................................
*写出来只是帮助自己梳理逻辑用,以及跟基友们业务交流*首先要说,这真不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电影没过半,坐在我前面的一对就退了场,舍不得退场的右边一直在打响亮的哈欠。
屏幕一白一黑,就这么开放地结束了,嘴巴快于脑子地抱怨一句,坑啊!
但其实仔细去想想,烂番茄的好评也不无道理。
和所有科幻片一样,电影由两部分组成:逻辑和故事。
逻辑是电影中时间旅行的基本设定,故事是角色的性格、情感、行为动机。
并不是所有打着科幻片旗号的电影都重视逻辑,比如什么Jumper,内核是爱情故事,只是扎了条科幻的围脖,满眼密集恐惧的Bug笑笑就好。
这部电影的内核显然是科幻,在其基础上建立起的关于爱情亲情哲学世界观等等的前提都是内核的严密。
所以在理解剧情时首先假设在逻辑上不存在Bug,一切都会有合理的解释。
其次搁置北美版的争议:看了关于删减部分的介绍,感觉删减的部分的确影响了观众对角色深度、人物关系、情感部分的理解,但对于逻辑,就粗略了解似乎不会造成损害。
那么姑且当做没有损害吧作为一个前科幻迷,不精确地记得关于时间旅行的一些常见理论,可以用来理解这部电影。
*平行世界。
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做出一个一定程度的改变,世界就会因此分裂,源代码所描述的就是如此,在一个世界中火车爆炸,而另一个世界中破坏被提前挫败。
而如果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改变了一个事件,同样会造成世界的分裂。
*祖母的悖论。
这种悖论建立在世界是线性的,不会因为事件而分裂,所以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掉自己的祖母,只会导致自己的消失,不会导致另外世界的产生,这就产生了悖论。
电影中young Joe自杀导致old Joe消失,而young joe的自杀缘于old joe的行为,这在线性世界中就形成了悖论,但设定的环形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时空的自我修正能力。
这种理论与蝴蝶效应相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会影响时空大的变化,你潜回二战前杀死了希特勒,回到自己的时空却发现二战依然发生了,只不过元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不争气地想起高中政治书上的一句话: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历史创造英雄……大概说的是这种时空观吧= =。
正经来说一下这个片子的世界观。
首先这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应当是世界和世界之间并无影响,而第一个封环失败的案例明确的表明,young所经历的一切,对处于同一环形内的old有影响,这就绝对是一个单一世界,young和old是同一个人,young的进行时是old的过去时,而因为不合理的闭环失败,这种过去时无法预期,而是伴随着young的ing出现在old的身上。
比如young joe在这个环形中所经历的事情,腿上带枪、寻找到幼年rainmaker,都会改变old的记忆。
也就是说old可以时刻感知到young的行为,这种感知并不像共享思维一样清晰,而是通过改变记忆实现的,old对young的行为没有预知能力,因为只有young行为实施了,才会形成old的记忆。
如名字所示,这是一个环形世界。
至少对于这些杀手来说,从young杀掉old到old被扔回2044年进行封环的三十年,是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
想起了柳公子的《一日囚》,主人公被囚禁在某一天的24小时中,无论他做出任何改变,改变与他人的对话、打碎路灯、跑到野外过了0点才回来,都会自动回到所囚禁的这一日。
反观电影,实际上是对这些杀手们实行30年的囚禁,young开枪射杀old的瞬间,既是30年环形的起点也是终点。
电影中出现了三种环形。
第一种是young joe顺利射杀old,活了30年,然后乖乖被封环,完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轮回,理论上,一旦young射杀了old,Joe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封闭的环形世界,每次经历这个环形不需要有一模一样的经历,也许这个环的joe去了巴黎,下个环的joe去了伦敦,下下个环的joe去了中国,总之,只要在30年期满顺利地完成闭环,30年咋折腾随便你…………这种封闭的环形电影中并没有展现,但可以想象在电影所展示的未能成功封闭的环形之前,曾经轮回过无数次。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一次环形轮回时Joe对外界造成的影响怎么办呢?
比如这个环中他跟女人生了个娃,下个环中他跟男人搅了个基,他环形回去之后,这女人这娃这男人们该怎么办呢?
结合young的行为会改变old的记忆和身体,以及时空的自我修正能力的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为每次Joe们环形回来所作出的行为都会对30年后的未来作出一次次的改变,就像word的改写功能,或者反复录制的磁带,新的内容输入时自动清洗和掩盖掉之前的痕迹<====以上为不严谨猜测第二种环是有许晴的那次轮回,old joe因为老婆的死决定回去杀死rainmaker,以改变世界。
这就带来了电影里所展示的第三种环,old joe一手制造了rainmaker的first class【串片场了喂】,young joe为了阻止这一切选择了自杀。
这个自杀结束了无限的环形循环,从此世上没有这个叫Joe的looper。
这里产生的问题是,似乎正是因为第三种环中old joe的作为导致了第二种环中rainmaker的产生,这不科学啊!
但实际上,这正是电影想传达给观众的世界观:无论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改变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Joe顺利的杀了old,花天酒地享受生活,遇到许晴差点生娃,砰!
Rainmaker存在在这个环形中。
Joe苦逼兮兮的逃回过去,破坏了封环,杀了孩子他妈,砰!
Rainmaker崛起了。
Young Joe跟孩子妈滚了床,不忍看着old杀了孩子妈,造就大魔王,砰!
把自己毙了,孩子跟他妈温馨相拥。
这熊孩子一次不小心吼死了他妈,最后还是崛起成了一代Rainmaker。
又或者,孩子与他妈温馨相拥,悉心调教之下,熊孩子成了一个宜室宜家利国利民的大好人。
砰!
你猜,Rainmaker还存在吗?
我的答案是依然存在。
【小小发散一下,你们真的觉得那娃是未来的Rainmaker吗?
为什么,因为他万磁王附体【继续串片场】?
因为他是三个孩子之一【哈利波特的既视感】,因为他小脸蛋被打坏了而传说中的Rainmaker有个人造下巴?
图样图森破啊,rainmaker、rainmaker,这娃哪会make rain啊!
】<====以上是不正经的吐槽,但表达的意义是正经的。
也许他是,也许他不是,是与不是,杀与不杀,rainmaker就在那里,在未来等着每个环形、所有环形中的looper。
【咦,不知不觉的变成了吐槽风……果然假象是撑不住的啊= =】
这是一部久违的需要用点儿智商去接受创作者给出的逻辑而不是需要结构性分析才能显出深奥的影片。
但遗憾的是,这部被北美影评人吹得神乎其神的片子,整体却很难称得上所谓的神片,而且该片所创建的逻辑,并非毫无破绽。
如果你像我一样抱着去找当年《盗梦空间》那般酣畅淋漓的心态来看《环形使者》,很大可能,你会多多少少带着一定的心理落差走出影院。
影片的主要逻辑要素如下:未来紧张的时局:未来由于警力的震慑,想要完全无痕迹地消灭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犯罪组织非法采用时光机器把要处理掉的人(受死者)传回到过去,由已经安排在过去的人(Looper)负责消灭。
Looper:专门负责在当下处理未来送回来的受死者。
受死者:未来的时间里,犯罪组织要处理掉的人,当中包括Looper未来的自己(这是为了彻底消灭组织的犯罪证据)。
当下Looper管理者:未来犯罪组织安排传送回当下的专门负责管理当下所有Looper行动的人。
TK:有控制物体能力的普通人(占未来人口10%)。
唤雨师(Rainmaker):“the mob boss in the future”,残忍暴虐,神出鬼没,单枪匹马。
有一个人造下巴,幼年亲眼看见母亲被打死。
未来他出现后,第一件事就是封环,封所有Looper的环。
并用6个月的时间完全控制了5大经济集团。
同时操纵着帮派斗争(证据见文末所列细节[3])。
从唤雨师过去的小孩真身可见,他是拥有强于其他TK控制物体能力的TK中的TK。
关于Rainmaker到底在未来扮演怎样的角色:原本“封环”是一个到固定时间后,未来犯罪组织才会安排进行的行为。
但是从未来犯罪组织被Rainmaker掌握开始,由于Rainmaker的童年创伤给他带来的对Looper的憎恨,使他决定提早(关于“提早”二字的证据见文末所列细节[12])封闭所有Looper的环,这一决定开始展开执行后,使所有Looper对Rainmaker闻风丧胆!
封环:当下的Looper会在某一天接受到传回的未来年老的自己,他需要把这个年老的自己杀死来防止谬论的产生,这也是犯罪组织在清除犯罪证据。
杀死年老的自己后,会得到大笔金砖,然后舒坦得度过接下来的30年,30年后,由犯罪组织派人把年老的自己送回过去,被过去年轻的自己杀死,算是一个循环的结束,此为“封环”。
失环:封环失败,当下时间里出现两个活动的相同Looper,谬论产生,环形被打破,此为“失环”。
编剧的想法肯定是足够有新意,但是这种新意从第一次配角的“封环”失败开始,就逐渐减弱了。
我们即便预测不了最终的结局,但也大体猜出了后面会发生的相互追杀。
年轻的乔为保当下的自己,必须杀死那个被传回到现在的老年乔。
老乔,为了破除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在跟未来的老大们的势力,一边与小乔斡旋,一边先是杀死所有现在Looper部门的人,然后锁定唤雨师在当下的真身,绝地反击。
这一部分的内容,虽有起伏,但是总感觉缺乏惊喜,好在结局还算是“不走寻常路”。
只是《环形使者》的结局其实可以有无数种,而且哪一种结局都可以继续往下拍续集,因为有这个电影的逻辑,就够了。
所以,即便我们猜中了过程,也不可能猜到结局。
总之别惹孩子生气就是了,只是每当这孩子生气的时候,我都担心他一下变成绿巨人了……另外,关于电影的结局的理解,有人说有一种理论是历史就是历史,即便老乔没有杀死Rainmaker的妈妈,幼年Rainmaker今后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成为Rainmaker。
这个问题哪怕是在电影的逻辑里也很难下定论。
老乔在要被传送回来受死之前,解决掉了犯罪组织派来的人之后,原本可以逃之夭夭,只可惜所有相关人,包括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已经被杀害,或出于贪心(他已经得到了30年的幸福,应该要守规则)或出于失去心爱的痛苦,最终决定冒险回到过去,30年前双方和平达成的协议(只有老乔当初完成了封环,接受享受30年后被处死的结果,才会有老乔),被他撕毁,拒绝接受30年前为自己安排下的结局,扰乱了规则,必然开始混乱。
这样一看,或许《环形使者》不只是包含一个为心爱冒险回到过去来改变现状的循环,更像是包含一次次逃离体质约束后的因果报应。
呃,我在说什么,一身冷汗。
片中的中国部分,许晴虽然淡雅美丽,最终却还是只有昙花一现的戏份量,即便她在故事里是很重要的角色,不过此等露脸,稍微差强人意。
上海外滩未来的景象完全被创作者意淫成星球大战般眼花缭乱的楼林。
最逗的一句是:你应该去中国,将来你会相信那里是值得你去的。
这是植入性国家形象广告么。
另外一处“植入性广告”强制性告诉你,未来国际流通的国币,是人民币!
不过,《环形使者》终究是一部有趣的片子,除去所有寄托在片子上的奢望,它到底还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对这种片子,暂且可以不去挖它的内涵,即便它有。
这片子是用来玩的,是用来认真地带着尊敬玩的。
或许它有一些漏洞,有一些连编剧也说不清也不会说清的来龙去脉,这是它的不完美,也是它有趣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遗憾的是,音乐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这多少有些意外。
最后,近来没时间写代码,哪位大神试着写个这个电影逻辑的伪代码贴上来,我是真心觉得这个逻辑用伪代码表示出来会挺好玩儿的!
========================我有一条微博,是一张高清大图,上面是三条平行时间线,描述《环形使者》电影逻辑主干。
平行线的基础是平行时空的理论。
链接:http://weibo.com/1992769421/yFe6Baw18===========================2012.10.07看第二遍主要是补充细节,更新在此,一些也用作前文的证据:1.整个电影第一次提到“封环”的地方是在酒吧里,小乔听说有人要给自己封环后的反应是:“不可能”。
2.当“封环”密集发生时,酒吧里有人感叹:“这是怎么了,这个月有四个了”。
3.老乔跟许晴在乡下隐居的段落,电视里有一则这样的新闻:……这个神秘的唤雨师在西部的帮会斗争中继续他的战争……4.老乔对小乔说:未来的新雇主,他很恐怖,他要封掉所有人的环。
5.乔是个吸毒者,包括小乔的多次呕吐,还有闪回的老乔在许晴怀里痛苦挣扎,都是毒瘾的表现。
6.老乔在杀第二个可能是Rainmaker的小孩时,遇见的那个女人就是小乔那晚在酒吧里叫住但被别人包了的那个舞娘。
所以他才痛苦。
7.未来的唤雨师有个人造下巴,但是影片最后幼年唤雨师嘴部受得伤应该不至于坏掉下巴,这个人造下巴为何被编剧安排到唤雨师这个角色上,不得而知。
看完Looper还是有点小激动,赶紧写几句。
如果说卧虎藏龙是用东方武侠片包裹了一个女性独立觉醒的西方价值观,环行使者则是用好莱坞、科幻题材和时空穿越包装了一个、甚至几个更显东方色调的哲学悖论。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我们常见的美国式超级英雄,没有救世主。
救赎来自自己,而不是别人。
这不仅是场景在中国、有中国演员的好莱坞电影,这明明是一个用中国思维和主旋律价值观挑战好莱坞主流超级英雄体系的科幻开山之作。
Rian Johnson在丝丝入扣的编剧中编织的是一个自我对抗的故事,但这个自我对抗的内涵和原因又是非自我决定的,一个是爱情,一个是亲情。
这简直是科幻题材中最文艺的一种呈现。
我估计导演是一个闷骚男。
1.关于死亡人必有一死。
小Joe并不在意杀掉自己,因为那样他至少知道他可以有30年享乐不尽的生活。
与其在红尘中莫名其妙等那一天,不如在30年前的某个大太阳下就为自己的生命划一个句号。
从此逍遥。
更何况,如果不是30年后死,就是现在死。
老Joe也这么想,所以当持枪的黑社会闯进他家,准备给他套上头套,披上囚服送回过去,他貌似坦然和淡定。
从此了断。
更何况,他已享尽人间百态,奢华美好孤独都有,死而无憾。
我们谁怕死呢?
毕竟没有活人知道死的感受。
但,我们都怕周围人死。
远到同学、朋友,近到父母、爱人,死的那个倒轻松,一躺而已。
活着的这个,情感从此被死套牢。
2.关于救赎和记忆对应的,是预感而已。
时间的方向一路向前,我们的感觉也只能如此。
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总是在发生之后。
先行为,才领悟,而不是反向。
30年后老Joe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根本不是金条或美女,甚至也不是自己的生命。
可他再怎么打怎么跳怎么说,他也不能让30年前的小Joe明白这个道理。
除了点餐时吃的东西依旧雷打不动,这早已是同一个身体里的两个灵魂。
为了救赎,一个人到底能牺牲多少?
他要重新拾起来这30年来自己已经放弃了杀戮,甚至是面对一个孩子。
这是隐喻,还是讽刺?
到底是哪里是个环形的开始?
到底哪里才能让这一切都结束?
结尾处我差点就脱口而出,这不是中国人一直在说的因果么?
这怎么让个老外给拍了!
这打打杀杀之下的不是我们最熟悉、最敬畏、最难以言表、最不知道怎么解释翻译给外国人的因果么!
就差一步。
还好有个许晴,不然又让好莱坞抢先了。
3.关于孩子三个同时出生的孩子中,有一个会成为30年后呼风唤雨的大英雄。
哎呦,这不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么。
问题是,既然不想要大英雄出现,那这三个孩子就必须死。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
曹操如此是为了做大事,老Joe如此只是为了她妻子。
爱情在此刻显得如此动人,又如此惨烈。
当老Joe打开怀表,看见妻子的照片,想起那些美好的,和眼前的罪恶的。
大雨中的犹豫不决,人性在此刻挣扎、纠结。
闷骚编剧兼导演在这显示了他思考的道德悖论。
杀人,为了救人。
破坏,为了建立。
正义么?
罪,回归于罪。
美,回归于美。
4.关于演员科幻题材永远是男演员的天下。
这是永恒真理。
老布和小囧的搭配还是足够给力的。
可惜把小囧给整容地惨了点。
估计是为了营造未来世界的荒凉和冷酷感,场景都挺“公路片”的。
有几个空镜头还有点澎湃感。
尤其看到大片玉米地,我心想原来闷骚男是看第五代长大的吧。
大家都有点蓬头垢面,女魔头第二助理小姐,尤其脏乎乎的。
许晴出镜的都还美了叭唧地,说回来谁让那时候中国已经是世界中心了呢,自己人就光鲜点吧。
有个镜头她朝镜头一笑,还挺惊为天人的。
隐形一姐的英文还可以,可惜就几句,咆哮一闪而过。
她的作用,等同于《盗梦空间》的两小孩。
虽然是戏份不多,但是戏挺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竟然有个黄金大配角是《新闻编辑室》的主播大人。
看了几场戏才认出来。
预告片和宣传都没介绍过,所以小惊奇了一下。
————————剧 透 分 割 线———————你自己要看的。
1.有点不解的是小囧和第二助理的床戏,来的无厘头,去的无影踪。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我唯一的辩护只能说,床戏后第二助理才对小囧吐露心声,以及她的特异功能。
这点背景知识不上床也能知道吧!
2.有几个极其有野心的动作场面,我才发现,其实不用全片都使劲,使劲几个好镜头观众能记住就可以了。
我记住的是小囧摔下楼梯的慢镜头,还有一个个消失的手指头。。。
颇惊悚。
3.小孩的超能力部分,窃以为还可以再有力度点,不知道是否和预算有关系,特效实现的部分。。。
恩,毕竟我们都是看爆炸大片长大的嘛,你懂的。
Looper整个电影是Joe视角,小Joe老Joe交错,但以小Joe为主。
注意这里又是一个导演以演员本身名字为角色名字的例子。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编剧的巧合因素,我这里暂排除“巧合”可能,讨论几句。
国内用演员名字直接替代角色名字的案例不多,因为我们重名虽多,也不像外国人,每个班都有一个Mary,都有一个Jane。
我印象里只有当年《像雾像雨又像风》,看当时的宣传说,赵宝刚太喜欢陈坤,特意把角色名字改成了“陈子坤”。
在Looper里我私心认为导演写了这一场戏,角色就是JGL,然而有趣的是,在电影里反而用浓妆硬要把他化成老布。
这是诟病之一,也是我坐在影院里感到不满足的原因之一。
这个电影JGL是毋庸置疑的男一,SF背景——这两条本身对于我就一定吸引力。
但要说一开始的期望值其实并不很高。
首先击倒我的是开头出乎意料的文艺风,坐在麦田边上抽烟听学法语的杀手Joe。
这是一种反高潮的叙述方法,不像大部分的SF设定电影,一开始大张旗鼓描绘世界观或者直接隐藏世界观。
这个电影把这种设定日常化了,用简单、单调、重复的步骤把一个残酷黑暗超常的设定拉到了背景里。
人物就很突出。
这里要说到国内版本的删节问题,我并不是要为随意删改这种行为辩护,我只是说我看到的和我的想法。
电影开篇介绍了Joe及其生计,看他处理了日常工作以后,他去了一家night club,特地兴冲冲跑去和一个show girl打招呼——这开头无论如何都有点“我要带你走天涯”或者“这个女人是祸起萧墙的源头”等等的意味,然而之后却没有这个人物一点事情了,而我也把她忘记了,甚至后半段老Joe跑出来意欲杀她女儿时,我都没认出她来。
这是一个删节造成的情节断落,但是并不影响,反而进一步造成了一种日常感:你在生活里和人相遇,你对这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对那个人有那样的想法,你甚或喜欢哪个人,对他浮想联翩,但是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变成一段插曲。
一个紧凑的故事里很难造成这样的印象,可是这个删节倒恰好配合了后面Joe的夜夜笙歌。
他旁观其他人封环庆祝,也思考自己的未来,但是内心独白他也只说“如果你对未来有指望,最好别选这职业”,删节的剧中没通过他的嘴说出“我是不得已”或者“我想去法国过好日子”,都是旁敲侧击甚至是通过未来回来的人来展现的。
我非常叹服这种沉得住气的处理方式。
我最喜欢的是核心结尾那段,Joe在杀死自己前做了一段定格独白,这可真是只有电影能拿出来的表现方式。
他说:于是我看到了一切,我看见一个母亲为保护孩子被杀,一个男人为了妻子杀人,一个孩子带着仇恨和恐惧长大。
他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因果轮回,看破了他自己在轮回中无足轻重而又可笑的地位。
后来我在微博上看到转发导演的访问,其中有他对Joe的整体评价,他说了Joe这个人只是为了“保持”生活,他不需要救赎,他是一心一意只想把奢靡的生活过下去。
这个特质从他年轻到年老从来没有改变过。
老Joe和小Joe在餐馆里会面,小Joe说了“你个我看她的照片,将来我可以绕道走,这样不就救了她了。
”按照片中的时间线设定,这样说是对的。
(时间线我等下再说)但是老Joe坚持不给。
导演的解说是:“He just want to hold on to her”,他一定要遇见她,不能为了救她而牺牲放弃自己的欲望。
这个是Joe这个人物的基调。
所以说最后当Joe做出了自杀而拯救世界的决定的时候,反差有多强烈。
甚至有种哲学意味上“升华”的效果。
我觉得电影成功就在于它把这种概念传达出来了。
Joe的行为已经超越高尚了。
删节版里没有他自己从小被抛弃走上歧路的背景,因此我看的时候只获得一种信息的传达,就是他“看透”了世事。
他从一个“个人”,“一个人”的角度超脱出去,他站在更高的认识中看到了事情的全貌,所以他很自然做出了那种选择。
对他来说,可能根本不算牺牲。
这个“预知”的场景让我想起《哈扎尔辞典》里的一个情节。
年代久远,我就记得个大概,是说哈扎尔相关历史上有个神秘的人物,大概是个公主,所以的典籍里都没有记录她的死亡,只有一本提到过一个传说。
说她具有魔力,她能同时看见过去现在未来。
每个夜晚,她为了避免被人暗杀,让盲人咒师在她合起的眼皮上画上致命的字母,想要靠近杀死她的人只要一看到那些字母当场就死了。
然而有一天,有人将一面镜子放在了她的面前。
当早晨到来,她醒来时睁开眼睛,她在镜子中同时看到了之前熟睡的自己以及自己眼皮上的字母,又看到了之后立即死掉的自己,接着她就死了。
我觉得Looper的结尾,差不多就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多重含义的情境。
Looper的时间线,片中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小Joe对老Joe的质问,得出很朴素的一种认识,即过去创造未来。
它遵循的应该还是“What happened, happened”。
已经过去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除非回到再之前的过去去改变。
我之前看过可能是discovery频道的节目,讲了一种比较有可能性的时间机器。
通过这个机器可以进行时间穿梭,但是它最早只能回到创造出它的年代,时间机器都不存在的年代就不可以。
我猜测Looper的时间机器大概也有这一属性。
Looper时间线可能存在的悖论是,通过时间旅行,被创造的未来人将能参与到创造本身的过程中。
不过撇开时间单箭头属性来看,我对这个设定欣然接受,这不就是一种 “反馈”机制嘛,由制造产物反过来影响生产过程。
一般来说,负反馈是良性的,因为它主要是抑制作用,可以控制生产;而正反馈是恶性的,很可能会造成无限放大效果,最后结果是失控。
照这个路数来理解,如果这一次小Joe没有自杀,老Joe杀死了Sarah,造就了Rainmaker,那么大概就应该是正反馈了。
但是我回头想想,恰巧觉得即使结局如此,即使导演自己说了这不过是一个Sci-fic movie about parenting,抛出的问题是黑暗的,结束的时候却是光明的开始——我还是能把它理解到“更黑暗”上去。
这也是我很喜欢Looper的原因。
试想Rainmaker的视角,他是傻瓜吗?
滥用能力的武夫,没有规划,只有报复世界的愤恨之心?
怎么会呢,剧中看到的Cid是个难以控制情绪的孩子,但是他显然智商很高。
他特异的地方不仅仅在超强的TK能力,更在他的智力。
低龄儿童智力高低很大反应在“记忆力”上,因此可以推断,他对30年前的这段生死经历中的关键人物Joe绝对不会只是“记得”而已。
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那么一切就可以翻过来重新理解。
首先,组织里的领导人是Rainmaker从未来派来统治loopers的,为什么要派一个未来的人回到过去去管理?
“知晓未来”必定是他所肩负的某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觉得是为了引导或者说诱导Joe。
两个细节提示出了Joe本身才是整件事情的集中目标。
一个是非常显眼的“你一定要去中国”(因为中国大款投资了电影XD),这个谁都看到了。
另外一个很隐蔽——这名未来人,他知道Joe的秘密,他知道Joe私藏了银块。
当然可以说他是通过核账发现的,但想想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小Joe死在老Joe给他开来的小破车不远处,那个小破车翻倒了,撒了一地的银块,存活的Sarah看见了它们,电影特地给了一个镜头,因此——她用这些钱养大了Cid这是必然的。
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可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Joe杀死了自己,才造就了Rainmaker。
这里又牵涉到时间线的问题。
但是这个也是能圆上的,不如说从单一的Rainmaker角度来看,他必须根据他的记忆完成童年期的所有事件,所以他就遵循这些步骤引导和制造了这一系列的事件。
这样说来腥风血雨的大封环行动,包括30年前的Looper总部被老布一个人血洗,都是可以理解的了。
因为它们都是Rainmaker刻意安排好的。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小Joe老Joe这两个角色互动的问题。
套用Lost的分类逻辑,两个角色分别是man of science和man of fate。
我觉得老Joe属于man of fate,他的人生到了最后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他认为自己肩负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那个偶然得到的Rainmaker的出生时间和坐标),尽管最终他有可能或者本身,成为了这个命运的创造者。
这一点是违背他的意愿的。
小Joe相对来说是man of science,他不愿为命运说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相信1.他可以避免认识许晴阿姨;2.他接受Sarah的理论,认为通过母亲的教育可以改变Cid,避免他成为Rainmaker;3.他对未来抱有“未知”的憧憬,不管他是否主观上是一个“放弃了任何抱负”的人。
但是到了最终,一个做出消灭自己以消灭灾难未来的小Joe,他的较客观的位置改变了。
他用一种参与自己命运的方式超脱了自己的命运(当然,按我流氓的理解,还是在完成Rainmaker的使命)。
所以为什么我认为Looper是神剧?
因为我觉得它讲的不是一个世界观,不是一个事件,它讲的是一个很简介但又很难叙述清楚的命题,即一个人对自身内因的探索。
说到底,真的是封环。
不知道今天阴差阳错的看了首映。
下午场,小影院里只有不到十个人。
看到大概十分钟的时候我有预感会是部大片,也是部好片。
不一定能被吹到8.8,但是在2012年的电影里应该硬到能被三大主流奖项提名了。
拍独立电影出名的导演再拍大片有点上升趋势的。
比如同样是JGL演的500 days of summer,这部电影的导演后来去导了Amazing Spiderman...剧情不说了,好片值得自己看。
请事先上厕所。
感想:第一,目测继Orphan之后儿童惊悚角色后继有人。
第二,JGL和Emily的亲热有点突兀,虽然能够牵强理解下。
第三,童年太重要。
以前看《我遗失了时间》,主角因为童年被亲人侵犯而患上多种人格,受了几十年惨无人道的折磨。
书里有一篇她自己写的给读者的话。
最后她提到,请天下父母都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女。
看到那里我哭了。
就像看到Emily在床上吞云吐雾的时候说,as long as I am there to take care of him. If he is raised good, he won't be lost. 我也哭了。
电影告诉我们:第一,杀人越货的事儿别干,即使是有组织有后台有保障的。
早晚有报。
第二,嗑药的事儿也别干,尤其是experimental的药。
伤了自己不说,祸害下一代。
第三,再漂亮的女人,也可能没有胸。
这片彻底毁了我对Piper Perabo的幻想。
不过这段镜头露点,国内肯定剪了。
八卦:第一,有次金球奖上Ricky介绍Bruce出来颁奖,调侃了一顿之后说,welcome Aston Kutcher's dad! 我顿时心酸。
好可笑的辈分,好悲凉的轮回。
1995年,Bruce演12 monkeys,作品被捧到科幻题材时空穿越类型的头排。
他如日中天的事业被一代女神Demi Moore和三个孩子衬得愈加辉煌。
后来,他们离婚了。
2004年,Aston演The Butterfly Effect, 同样题材的作品,反响一般却票房大胜,也是Aston事业的转折点之一。
后来,他娶了Demi Moore。
再后来,他们也离婚了。
到这部电影,不知道当Bruce看到自己的younger version alter ago时,有没有恍惚。
借用好姐妹的一句话,有的时候真的替好莱坞的人捉急,他们喝酒时多难叫人啊!
第二,2005年的Brick,当Rian Johnson找JGL演主角的时候,囧瑟夫还是个羸弱的小男孩,演个羸弱的高中小男生。
七年过去,JGL的身材已经棒到承受得起背面半裸镜头了。
一直很喜欢这种导演和演员的长久合作,好像能给冰冷的商业添点人情味。
第三,可能有的看官不知道,Emily Blunt的老公是美版Office里面的Jim。
又一对英美跨国夫妇。
第四,Jesse是Raising hope里那个猥琐的爹。
P.S. 看到Bruce还是觉得他是Elizabeth的老爸。
这是一部赤裸裸的伪科幻。
对于想去看世界观架构完整自洽的朋友,请自行调整观影预期。
社会在本片里,44年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具体原因不明的反乌托邦社会(疑似赛博朋克),类似于托拉斯的组织控制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那么第一个问题:在44年时的帮会枪手已经开着车打着警灯到处追捕失环的使者们了,那么30年后杀个把人还会怕被人追踪吗?
是因为影片开始时讲到追踪技术十分发达,所以要把人扔到过去消灭掉吗?
这句作为影片基础之一的条件是有多不靠谱!
先不说政府的控制力在三十年内重获优势地位这种诡异的事情。
就说第二个问题:许晴为毛就那么随随便便的死了?
只因为拿了个像枪的小园艺铲?
布鲁斯在街头开车扫射的镜头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都没杀掉?
许晴讲:你为了我可以去杀人。
这些人应该怎么解释呢?
个人观点,Looper对社会环境的设定过于单薄,缺乏逻辑,混乱不堪。
穿越首先声明我不接受多世界诠释。
而本片恰恰是运用多世界诠释来解决time travel 中所遇到的各种悖论的。
但也没有运用好。
先说那个变成人棍的失环者。
在原本的世界里,封环应该成功了,不然,不会被完整的送回来。
也就是说老人棍来自宇宙A;因为封环失败而导致变成人棍则是在宇宙B中发生。
那么来自宇宙A中的老人棍就不应该变成人棍。
这个世界的自己死不死和自己木有关系。
因为自己的存在在原本的宇宙中是既成事实。
这和电影所表现的恰恰相反。
在囧瑟夫自己封环的时候,导演明确表明这部电影建立在多世界诠释这个理论上的。
A版本,封环成功,B版本,封环失败。
然后囧瑟夫甲大战囧瑟夫乙。
简述下过程,电影用十分钟不到的时间讲了这么个故事。
囧瑟夫甲封环成功=>心灰意冷、漂洋过海、来到天朝、纸醉金迷、精诚所至、两腿为开、……=>被抓妹死、正常穿越(分支)=>被杀封环 返回第一步,囧瑟夫甲幸福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老乙……被抓妹死、非正常穿越=>封环失败=>逃亡追杀=>找出rain maker=>……小乙……封环失败=>追杀逃亡=>保护rain maker=>保护失败(分支)=>rain maker诞生=>……rain maker 统一地下世界,展开大清扫=>……被抓妹死、非正常穿越……囧瑟夫乙苦逼的人生开始了。
小丙……保护rain maker=>一死以谢天下老丙……消失,并不存在。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极度混乱糅杂的,逻辑上很难讲通顺(谁讲顺溜了让我也明白下)。
而且其中的问题和人棍中的问题是一致的,囧瑟夫的自杀,并不能让来自于不同宇宙的布鲁斯消失掉。
可就那么硬生生的消失了。
时间轴的混乱是本片的硬伤。
由此可以说,本片重点就不在科幻上,是一部十足的伪科幻。
优秀的科幻作品有着可以进行一定程度推敲的核心概念,例如基地系列(据说明年上映,热切期待)依托于热力学定律而创造的心理史学进而有了整个故事;机器人系列的机器人三定律;黑客帝国系列的矩阵能源说(或人脑并行运算,或世界和平说);大刘的三体系列黑暗森林法则等等。
这些概念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很复杂,但一定不是很白痴的类似于本片所给出的存在理由。
这部伪科幻,或者说是奇幻片更贴切些。
科幻与奇幻的区别在于,科幻的核心概念,是在现实科学理论基础上展开幻想,而奇幻则没有限制,更加天马行空,可以随便编造。
在剧情上面来看,囧瑟夫的床戏莫名其妙!
女农场主,给你的小青蛙是用来报警用的!!!
不是叫你用来解决生理问题的!!!
那不是客房服务铃啊!!!
更过分的是你用完了小囧在那事后烟,小囧在一边抽泣的小背影!!!
导演一定不知道什么叫做违和!!!
TK这种超能力的存在简直就尼玛是无厘头啊!!!
rain maker你是不是有个好姐妹叫做phoenix啊!!!!
铺垫了那么久说rain maker多么多么牛逼就给个这样的答案。。。
导演,你知道啥叫违和感么。
你还不如说rain maker名叫查克·诺瑞斯呢。
就这样一部电影,实在无法明白怎么就被国外的网友给封神了,这让我深深地相信,观众太特么容易被坑了。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水军的心,他们吹牛b都不用深吸气的。
假如这部影片拍摄于30年前,还是有被封神的可能,但穿越这个噱头快烂大街的今天,怎么也无法将其和神作联系到一起。
假如这是一部国产编剧国产导演国产演员拍的片子,目测此时翔已经出来了。
ps:想看穿越的,推荐12只猴子 ,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
想看暴力的,看敢死队,看忠奸人,看老无所依。
想看八分钟的左转1024欢迎你。
ps:才得知此片有相当部分的中资投入,所以,上映前的水军们,你们辛苦了。
2012年10月14日19:40,上海五角场百联又一城6号厅。
搬了一个星期的砖,我决定在周日晚上奢侈一把,花了30元团了一张《环形使者》。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剧院,因为我听说这是一部高智商电影,我害怕自己对影片的理解会跟不上导演的节奏,可是,当电影开始之后,我的种种顾虑就被两位超级影评人的无私解说给打消了。
这两位影评人都是女性,分别坐在5排10座和11座。
女性影评人本身就实属罕见,和豆瓣上不一样,我知道的影评人好像都是男性,什么木卫二啊,影志啊,再不济也得是桃桃林林这种的。
首先,不得不说两位影评人很敬业,从第一分钟就开始实况评论。
影片开始,囧瑟夫在那说法语,手拿着枪,忽然面前凭空出现一个人,“嘭”地一声囧瑟夫就把这个蒙面捆绑汉子秒了,此时一声嘹亮的“这哪能意思啊?
”在耳畔响起,我往影评人的方向看去,只见10座影评人满脸疑惑,眼睛瞪得老大,和11座影评人面面相觑。
当时我也很想知道这是哪能意思,但影片只放了1分钟,我相信整个电影院都没人知道是哪能意思,可是11座影评人却轻松应答了这个问题:“看了网上说的,是穿越,肯定就是讲这些杀手穿越来穿越去的杀人吧。
”我恍然大悟,没做功课的我,只能惭愧的低下了头。
之后的情节中,所有东西的出现,两位大师都要互相交流一下看法,分贝大约和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声音差不多,频率大约30秒评论一次,我猜想整个影院的人都获益匪浅吧。
话题回到电影,在众多音效玩的出神入化的电影中,我一直觉得《3D Sex and Zen: Extreme Ecstasy》的音效是最赞的 ,相信很很多人都没有异议。
但是一切终结在《环形使者》,因为影片中多次出现安静的场景里忽然开枪,空气里忽然出现个人然后爆头,此处音效过于逼真,连旁边两位观影无数的大师都吓尿了,她们每次听到枪响都会猛的一蹬地,然后身体后倾用后背撞击靠背并发出了“啊!
”“呀!
”“额!
”等激动的声音,仿佛射在她们身上一样。
音效加震动,能达到的效果大概就是一直没钱看的5D电影才有吧。
另外,影片过程中,11座女孩多次提到了《源代码》(不知源代码坐这两位影评大师的观众是否也体验了不一样的观影感受,我很想和他们交流一下),她一语道出了此片的精髓,可见两位影评大师观影无数。
她说“这影片怎么有点像源代码啊?
”当时我默默点头赞许,觉得11座影评大师说得很对,此片和源代码的确很像,都是讲穿越。
影片2/3过后,我因个人体质原因,坐到了第一排,但仍时不时听到两位大师从5排传来的声音,默默观赏,静静倾听,等待一切落幕。
9点30分,影片落幕,我回头寻找两位大师的身影,想互加一下qq交流,却发现她们早已像雷锋般消失,这电影没有大师解说只能3星,有了大师解说,胜似5星,我握着手里的票子,顿时哽咽了!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日!
结构混乱,故事空洞,中国元素更是唐突生硬,整部片子弥漫着美国崇尚的所谓“个人英雄主义”,鉴于许晴老师的些许惊艳,勉强算可看吧!
小囧鼻子那里怎么了?故意化的跟老威有点像吧……另外老威是把Die Hard带进这片子里了么,基本就无敌了……另外那女人是许晴啊啊?我愣是没认出来啊……一看我这就是没认真看片啊都注意这些细枝末节
青宫的音响开太大声了,坐在陈奕迅嘅的位看好辛苦。电影中规中矩,看到了inception的影子。
“时间旅行”是个需要时间祭奠的点子。现在的人所做的事情会如何影响另一个空间,各个空间的协调与统一都需要形成体系。此片最大的硬伤也就在这里,这一点上《回到未来》是最好的典范。其次贪多嚼不烂,过多的元素加入一个主题就会使彼此都减分。导演有一个还过得去的电子,但仅有点子是远远不够的!
前1/3算是挺吸引的,特别是边走边掉手脚简直快拍手说是cult片了。但中间那段上海是怎么回事……好像有点奇怪的东西混进来的感觉。许晴在这种基调的片里各种不和谐!
前半小时貌似设计精巧的时空旅行剧,中间突然进入不知所云的乡村生活流,随后演变成《X战警3黑凤凰崛起》的片头桥段,最后以《蝴蝶效应》的某版结局收尾.....导演有独特的风格追求,但似乎对类型片的把握如一团浆糊
1. “中国”的形象彻底在好莱坞电影里翻身了,可惜可贺!2.那些露两点的镜头大陆应该不会上吧?3.小囧学老布的神态、说话真绝,还有化妆,注意那些他们面对面坐着的镜头,耳朵、鼻子……4.一向认为时间旅行的电影永远无法100%自圆其说,这部也不例外,当然不排除本人智商不达标的因素。
没能耳目一新,但是看的记忆很深刻。。。我觉得预见未来的自己什么的,如果没能有更恢弘的建构和叙事,是,怎么说,很无奈
很有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过之后感觉很厌烦。看到许晴出现后我想换台。
一个穿越故事能讲清楚因果逻辑很大程度上就已经满足我了。一个愿为儿子付出生命的母亲,一个愿为妻子大开杀路的男人,一个愤怒又孤单的男孩。为终止这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我必须亲手处死那个我。但谁又能说这样未来就一定不会出现那个唤雨师。甘蔗地上的愤怒男孩都可以算得上脑海里的年度画面了。
既然未来帮会敢肆意防火开枪,又何必大费周章把人送回过去处理;时间悖论还是没绕清。
选了半天没啥特别想看的上映电影,看完这部觉得还不错,结局还是有温暖的。未来真不招人待见,没啥未来的电影是美好的。
三星半,结尾反转有点刻意,囧瑟夫的妆容到时化得很像光头佬。宿命主义只有最后一刻才感受得到,再细致一点紧凑一点也比较符合“环”的意思吧~
(三星半)整体流畅,不至于让你看片的时候就猛找bug,作为穿越片已然很精巧了,但是后半段X战警大战终结者式乱入超展开一扫前戏氛围,最后草草收场。许晴的出现不是一般的出戏,原来这货叫Summer Qing,什么情况。。。?
虽然非常喜欢小囧,他在影片中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吧。但电影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多,耗费了太多的精神来理清环形使者的含义,结果观众好不容易进入高潮,却就戛然而止了。看得一点儿都不过瘾。老年小囧和许晴小姐的爱情也太那啥了吧,毫无亮点毫不动人。还有小囧的激情戏被完全删掉了,气愤。。。
太拖沓了,也太抠门了,结局还算可以,许晴很难看,女主还不错,小青蛙才是真正的约炮神器……
正常版本的节奏还比较完整,许晴出场加在一起不超过1分钟且无对白,不知中国剧场版如何,个人觉得片子的结尾依旧是未知数,孩子是不是唤雨师还是说不准,且最后那枪明明可以打胳膊,只要是牵扯到平行时空的绝对会有瑕疵,事实证明根本做不到绝对缜密,所以只要无大碍就说的过去,但也决定了不会是神作
囧瑟夫脑残粉~我就是为了看到你的大囧脸才去电影院的呀!!最后对着自己开枪的瞬间帅爆了好咩,还是推荐去看看的~牺牲了自己成就全人类好么。第一次只有两个人看包场觉得音响声音好大啊- -
嘉华国际影城 是智商不高 还是编剧逻辑混乱 很多地方根本看不懂 影评也没解释出个理所然 囧瑟夫的英伦范穿着真养眼 快乐的事后烟
强烈推荐下。精彩~~穿越的很合理呀,编剧很有才,肯抽竟然都猜得到接下来的情节,我开始佩服他了。我发现囧瑟夫的嘴唇好奇怪,哈哈。亮点是唤雨师的扮演者小男孩,萌爆!!!他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