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咏春》——意料之外有惊喜最开始只知道有个帅哥加盟,对这部片子了解得并不多,然后还听说不好看,很雷人。
心想雷人总比无趣好,那就雷吧。
影片还未开演,便见着导演和主要演员了。
白静看起来很邻家,可能是走在大街上都认不出来的那种,但后来在片中看到这个女孩儿的表现,发现还真是挺不错;邹兆龙跟电影中冷漠自私的反叛形象截然不同;恕我没见识,不认识导演,只听说他是个喜欢推新人的导演,这样的导演应该是心地很善良的人吧。
转到正事儿——说片子吧。
故事很简单,先来个小喽啰,练练手,再来个腕儿级别的高手,然后施加点刁蛮小女的小聪明,然后就低手打赢了高手,然后就皆大欢喜了。。。
说几点感想吧。
1、第一大感觉是本片的化妆师或者是造型师吧,不知道是不是导演不舍得花钱请人呢还是咋滴,总觉得血不像血得太明显,那是一滩红颜料呢吧。。。
还有小肥(长得咋内潘长江涅?
)喷二牛一脸的时候,明显喷出来的只有水的样子,正常人吃饭喝酒吐的时候怎么也得有点杂质吧。。。
2、安排胡言和鸡叔的死,是什么用意呢?
俩人白死了嘛,就为了说明革命是有牺牲的吗?
更雷人的是俩人临死前的对白,GOD,那对白似乎有点。。。
3、最雷人的吧,就是男女主的某段对白了。
相信看过的人知道。
“我真的错了吗?
”“你没错,我的错。
”“无论如何都是我的错。
”(具体的忘记了,网上也没贴出全文)网上说这段对白会堪比《大话西游》或是《河东狮吼》的经典对白。
不管怎么说,挺有笑点,也挺浪漫。
男主的角色真是新时代的好男人的代表呐!
4、整部片子的场景太假。
很多大场景怎么看怎么假。。。。
5、还有个小问题,粤语对白,中文字幕,却发现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对。
虽然我不懂粤语,但是有些不对的地方还是能看出来。。。
总结:整部片看起来,还是给了观众很多欢乐的,影院里真是笑声不断。
导演融合了现代浪漫风格、恐怖片风格、怀旧风格等等等等很多,貌似还有网络流行语。。。。
白静的最后仇恨+悲伤得颤抖的表情,入木三分,很让人印象深刻;余少群最后的装可怜的小男人形象很可爱。
总之是惊喜大过一切!
推荐!
虽然华语功夫片近些年一直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但近两年还是有少数充满着诚意、但宣传力度并不强大的电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比如前几年的刘家良携手吴京重返武术影坛的《醉猴》,08年由徐小明带领一众专业武术冠军组成的《夺标》,还有就是今天我要说的《功夫.咏春》。
作为一部功夫片,之所以说诚意,当然表现在其武打设计诸多方面。
别的暂且不提,先说武打场景,令人能够依稀回忆起当年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诸多佳作。
比如在全片最后决战,武当场景从山洞的木桩阵内转换到山洞内部再转换到洞外吊桥上,而场景对武打动作的所形成的影响也实打实地表现了出来,在特定场景中的精彩打斗是香港老功夫片非常突出的一大特色。
然后说武打动作,既然是讲述咏春拳的电影,对咏春拳的描写肯定是重中之重。
从咏春一开始使用的少林拳法到高升的鹰爪功再到画圈决斗开始展现咏春拳的特点,循序渐进,是典型的港式电影中逐层剥离的手法,也出现了对练习咏春拳必不可少的木人桩的表现。
几场打斗也是逐渐提升高潮,从咏春和高升的两次对决到官府袭击豆腐店,再到二人夜袭妓院,再到最终决战,基本上做到了每一场均有看点。
只是咏春和梁博俦的初次功夫比拼被草草带过,不失为遗憾。
另外,值得提出的一点是五枚师太教咏春拳法的情节表现,小念头、寻桥、粘手等手法的一一讲解,显得十分专业和用心,令人不经意间找到了八十年代港片的感觉。
最后要说的是武打时的配乐,在打斗过程中加入音效和音乐的设计,一向是香港武侠片常用的经典手法。
好的音乐和音效可以刺激观众在观影时的感觉,带来更好的融入感和更加意兴湍飞的观影体验。
该片在打斗时表现的音效中规中矩,鼓点穿插比较到位,最后决战时的配乐也比较给力,但还有进步空间。
该片的另外一大长处在于它启发了一位新人女打星,虽然白静并非专业武术演员,但舞蹈出身已然和杨紫琼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而且白静小妮子所展示出来的功夫素养,拳拳到肉,有板有眼,完全不是卧虎藏龙里章大小姐的花架子所可以比拟的,颇有几分杨紫琼当年的潇洒风范。
怨不得被称为最有希望接班杨紫琼的新一代女打星。
而且白静形象可人,十分讨巧,爱看功夫片的大都是男性,这潜在市场不就有了?
当然,该片还是有不少缺点的,比如某些台词过分粗糙,情节转换略显生硬,后半部分桥段流于老套,于少群的表演太过死板,还有结尾本人认为处理的比较失败,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同样没有大牌的前提下,在当今的功夫片市场里,充斥着无厘头但还无得没水平的《熊猫大侠》《越光宝盒》《大笑江湖》之流,以及全身到处都是硬伤根本没法看的《苏乞儿》《追影》等等垃圾片的时候,一部正经而且用心还不乏甜蜜喜剧元素的电影,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功夫•咏春》,英文译名《Kung Fu•Wing Chun》,其男女主角分别是余少秋、白静。
余少秋曾在《梅兰芳》中饰演少年梅兰芳,在片中有出色的表现,白静则因出演电视剧《血色湘西》、电影《见龙卸甲》而被观众所熟知。
本片由香港著名电影人吴思远先生监制,香港资深电影人张同祖担任导演,于2010年11月2日上映,片长108分钟,属于剧情、动作、爱情类影片。
本片讲述了“咏春拳”的创始人——严咏春,在五枚师太的启蒙下创立“咏春拳”的历程,以及她的爱情故事。
严咏春的父亲严二是少林俗家弟子,在四川大凉山经营豆食店,咏春从小跟随父亲习武。
由于父亲的纵容,咏春养成了男孩子的性格,热情爽朗,好打抱不平。
广东的梁家与严家是故交,梁家的独生子梁博俦儒雅大方,擅长经营。
在两人年幼时,双方父母为两人订了婚事,如今两人步入成年,双方父母希望他们早日完婚。
梁博俦听从父母的安排,与随从小肥一起到大凉山拜会严世伯。
在大凉山,他们看到有个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在大街上与人打架,两人一路感叹。
来到豆食店,两人拜会了严师伯,恰巧见到刚打架回来、一身男装打扮的咏春,两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以为咏春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持家有道,没想到竟是个“男人婆”。
于是,趁严二和咏春离开之际,两人偷偷溜走。
咏春知道后很生气,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
临镇的富家公子高升觊觎咏春的美貌,想娶咏春为妻,咏春不应,两人大打出手,幸得五枚师太出手相救,咏春才免受辱,两方约定三个月后比武招亲。
五枚师太深夜拜会严家,向严二讲述了少林寺被朝廷围剿的惨状,五枚师太也正在被朝廷追杀。
严二和咏春听后义愤填膺,决心帮助师太为少林寺报仇。
五枚师太传授给咏春一套自创的拳法,用来对付高升。
梁博俦回到广东,向父母讲述了自己所见,梁父梁母要求与儿子一起去大凉山见咏春。
梁父、梁母、梁博俦、小肥一行四人来到了大凉山,却见咏春温婉大方,深得梁父梁母喜欢。
原来,梁博俦走后,咏春接受了表姐迎春的改造,已经变得贤淑起来。
一对欢喜冤家再次相遇,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五枚师太出家前与金鹰是一对恋人,两人被逐出师门后,金鹰为求自保,舍弃了五枚和未出生的孩子,之后更堕入魔道,利欲熏心,为了升官主动请缨率兵追杀五枚师太。
凉山镇的人为了保护五枚师太,乔装打扮以分散官兵的注意力,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居民被官兵残忍杀害。
博俦和咏春合力保护师太,杀死了金鹰。
五枚师太将她传授给咏春的拳法命名为“咏春拳”,“咏春拳”正式诞生。
影片中,余少群扮演的梁博俦“脂粉味”太重,用绣花手绢、说话轻声细语,很不符合人物性格。
余少群在《梅兰芳》中的表现毋庸置疑,京剧出身的他本身具备的武术功底也使他在本片中的打戏无可挑剔,但在人物塑造方面,他应该表现出儒雅的风范,而不是“娘娘腔”,这两种人有很大的区别,我认为影片在这个人物的刻画方面有些处理不当。
另外一位主角,是从《血色湘西》走出来的白静,为了本片,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刻苦学习“咏春拳”,这一点值得钦佩。
然而,在影片中她的表演有些不尽如人意,在表现咏春的泼辣和柔情这两方面时,显得并不那么收放自如,虽然很用心,但表演功力稍显稚嫩,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片集结了不少明星配角,其中金像奖影后惠英红扮演咏春的师傅五枚师太;元华和元秋再次饰演夫妻,成为梁父梁母;反派天王邹兆龙、大反派惠天赐饰演两大反角;另外,刘仪伟、《武林外传》中的燕小六——肖剑也为本片增加了不少喜剧色彩。
本片中的武戏可谓博人眼球,“咏春拳”的招式、梁博俦的南拳、金鹰的武功是武戏的重头。
梁博俦和咏春的感情发展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两人从互不服气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路走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增进了两人之间的了解,爱情悄悄蔓延。
片中两人有一段对白,让我联想到了琼瑶阿姨编写的琼瑶剧里琼瑶式的琼瑶对白,对白如下:咏春:梁博俦,我是不是特别任性?
博俦:为公义任性,是性格,是性情中人。
咏春:难道我错了么?
博俦:你没错。
如果错,是我的错。
咏春:为什么?
博俦:我没能力让你不错,是我的责任,所以是我错。
如果你真的错了,只要你不认错,你都没错,都是我的错。
咏春:为什么这么说?
博俦:因为你是我的妻子,妻子是永远都不会错的。
看了这段对白,不知道广大男性有什么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轻松的片子,爱情、喜剧、武术穿插其中,让整部片子充实起来,推荐大家一看。
我最喜欢看“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所以看了《功夫咏春》后,我会心一笑。
颇有其小成本、小幽默、小场景、小智慧、小热闹、小爱情的感觉。
呵呵,颇怀念“邵氏出品”。
《功夫咏春》是一部集合了传统武术、动作美学与深刻文化内涵的影片。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一种传承与超越的精神力量。
电影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咏春拳传人方世玉的故事。
方世玉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咏春拳,但他的性格叛逆,不按常理出牌,常常给父亲带来麻烦。
然而,在一次意外中,方世玉的父亲被恶霸所杀,方世玉被迫肩负起家族的复仇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方世玉不仅学会了咏春拳的真谛,更在精神上实现了自我超越。
首先,电影中咏春拳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
咏春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流派,以其简洁实用、快速灵活的特点著称。
影片中,方世玉与对手的每一次对决都展现了咏春拳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与恶霸高手的对决中,方世玉利用咏春拳的“寸劲”技巧,在极短的距离内发出强大的力量,击败了对手。
这种技巧的展现,不仅让人惊叹于咏春拳的威力,也体现了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
方世玉的形象最为突出。
他起初是一个冲动、鲁莽的少年,但在经历了父亲之死和一系列的挑战后,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冷静、理智、有担当的武术家。
他的成长过程,不仅是对自身武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内心精神的磨砺。
影片中,方世玉在与父亲遗留下的对手决战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最终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武术功底,战胜了对手,实现了自我超越。
此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如方世玉的父亲,他不仅是咏春拳的高手,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他在教授方世玉武术的同时,也不断教导他做人的道理。
而恶霸高手则代表了那些滥用权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他们的存在衬托出了方世玉正义形象的鲜明。
电影《功夫咏春》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它更深刻地探讨了传承与超越的主题。
在电影中,方世玉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咏春拳,更在精神上超越了父亲。
他不仅学会了武术的技巧,更理解了武术背后的精神——那就是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超越自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的来说,《功夫咏春》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武术的美丽,更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体会到了武术的内在精神,也被方世玉的成长故事所感动。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坚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我超越,成就一番事业。
这部片子感觉就是很低廉,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明星,虽然都是些老面孔演员,可是名字迟迟徘徊在口中。
剧情就很简单,同过去的港片一样,一个人如何立志打败敌对。
画面就更为简陋的,抠像都很随意,浮于背景之上,没有渲染。
高山的景是搭出来的,和80年代的金庸剧做一般,周围都是泡沫。
声音是现场收音的,有时响,有时轻,有的‘外籍’演员还要配音,加上电子音效,如同步入菜场,很是不和谐。
结尾最有趣的就是没有正规的结尾曲,只是一些NG镜头剪成。
对话大量使用现代的流行词,可见制作班底的文化层次。
但是,期间的确是有一段话很哲学,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引用一下:“老婆没有错,老公没照顾好老婆让老婆犯了错,那就是老公的错,老婆是不会错的。
”我最后加一句:《功夫·咏春》+《叶问》+《李小龙》三部曲=长篇电影版电视剧
编剧只有高中生的水准,故事实在很无聊,但有以下几个亮点1。
咏春被白静演绎得很可爱,估计当年她要是出演小燕子,就没赵薇什么事了。
而且白静打得也算不错,几个腾空姿势很漂亮。
2。
摄影很好,画面精美有质感3。
几个配角都是老戏骨,像惠英红,元华,邹兆龙都比较出彩比起那个毫无亮色的密室,算是值回票价了。
本来只值3星,看在白静是老乡的份上多加一星。
叶问宗师所撰之《咏春拳源流》:咏春拳源流:先祖严咏春氏,原籍为广东,少而聪颖,行动矫捷,磊落有丈夫气,许字福建盐商梁博俦。
未几母殁。
父严二事被诬,几陷于狱,因是远徒川滇边区,居于大凉山下,以卖豆腐为活,此清代康熙年间事也。
其时河南省嵩山少林派,武风甚盛,招清廷忌,派兵围捕,攻而不下。
适有新科状元陈文维者,邀宠献议,设法勾通寺僧马宁儿等,四处纵火,里应外合,少林寺被毁,僧徒四散。
由是五枚法师与至善禅师、白眉禅师、冯道德、苗显等五人亦分途出走。
而五枚止于大凉山(又名栖霞山)白鹤观。
每日下如市,因与严二父女贸易,渐且作稔熟。
时先师年已及笄。
有当地土霸涎其姿色,恃势迫婚。
父女二人日有忧色。
为五枚法师洞悉其由。
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梁氏婚约后始赋于归。
由是即随五枚返山日悉勤修苦练。
技成,乃约土霸比武,卒将土霸击倒。
自此五枚云游四方,频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等婚后发扬武术,同佐反清复明大业。
综合过去事迹,知咏春派拳术,实宗于五枚法师也。
如果叶问宗师写的没错的话那么故事的整体构架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这里想问一句:苗显是不是苗翠花她爸?
苗翠花是不是方世玉他妈?
那方世玉管严咏春是不是应该叫姑姑?
跑题了。。。
电影的整体来说无伤大雅比较适合想轻松图一乐的观众如果想深究什么以我的看法来说你挑错了片子学弟学妹那个年纪的看完了觉得还挺有意思仔细一想也是现在漫天的偶像剧哪个不会说话有点那种奇怪的强调绕啊绕的余少群,余少群我!!!
以后就老实唱戏吧。
上了荧屏银幕的也就适合乖宝宝、公公、反串我这一个劲的撕手纸啊倒是白静同学,确实很亮眼一个是照镜子的笑不露齿我擦,一下我就喷了还有一个是突然性质的正经走路打招呼不追胡言那段别说,还挺靓武打的部分还是不错的四颗星星吧一个给红姐,一个给武打的设计,还有两个给辛苦训练的白静同学
去参加观影那天天气很不好,天色很暗,还下着雨。
呵呵,但这并不影响想去看这部电影的热情。
没吃早饭就赶着去了,到了还没有开门呢。
这次观电影之前没详细的看影片的介绍,心情完全是随着影片的剧情在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严咏春和他的准夫君梁伯俦的感情索引。
严咏春在剧里虽是一个行事不拘小节的女子,看起来似乎缺少女性的温柔,但在最后与金鹰的恶战中,梁伯俦赶去救咏春却被金鹰打伤,咏春以为他死了,之后爆发出的为爱而战的力量,让人着实感受到了爱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
其实又何止是咏春和梁伯俦之间,默默喜欢咏春的那个小伙子,他不会武功,却愿意为了正义,为了帮助咏春而去对抗官府,倒在了血泊中。
那一句“如果没人娶你,你就嫁给我吧。
”就是最好的解释了。
剧中的五枚师太,因为失去感情,失去孩子削发为尼,看破红尘,却在多年后与追杀自己的昔日情人金鹰时,两眼含泪的问,你真的愿意抛弃一切和我一起吗?
这也是爱,只是爱的不值。
看到《功夫咏春》这个片名,一定会想起《叶问》。
这是必然的。
一部成功的作品,总会带出一批同类型的电影。
这不是“跟风”两个字这么简单。
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制作思路。
一流的大制作,缘于自身的大投入和高量级,能够集合不同的资源,平地起势,自然有条件(可能)领一时之风潮。
但大量存在的中小制作就没有这种幸运。
它们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千变万化的电影市场里寻找转瞬即逝的时机,寻找各种可以借仗的“势”。
这是在电影制作业不成熟,市场不成熟,观众群体同样不成熟的现状下产生的必然情况(比如说,由于国内电影市场至今没有培育起成熟的类型片的观众群体,导致制片方很难纯以假定的观影对象为目标制作影片,这样,大量的制片方的制作思路必然会从模仿某一类影片(亦即类型)转移到模仿某一部影片上去)。
在国内市场不均衡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却大者恒大,强者愈强,中小电影始终挣扎求存的环境下,跟风与否,不应该是我们苛求的方面。
——只看它自身的水准如何。
把《功夫咏春》这四个字放到诸如《南拳北腿》、《龙形摩桥》、《醉拳》、《蛇形刁手》……等一系列功夫片名目里面去,不了解的人,应该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异样,更不会想到,前者与后者之间,至少已经相隔了三十年。
之所以翻出这些来说,一则,这些影片的后面,都站着同一个电影人——吴思远;二则,它们有着非常近似的制作思路。
其实是同一回事。
《叶问》带动了功夫片的回潮,在这个大背景下,抓住“功夫”与“咏春”这两个品牌,制作上则突出差别性,主推的是市场上缺失多年的女性功夫片。
这与当年吴思远的制片思路一般不二。
当时,邵氏借张彻之力,使功夫片重新风行,称雄香港,吴思远借势而上,拍出一系列既紧跟功夫主流,又主动求变的影片,将邵氏的以套招为主的动作风格转变为激烈暴力的真实打斗,从而另创一格,一举成名。
后来,这种功夫正剧由于被大量翻制,行将式微之际,又是吴思远先人一步,连续制作了谐趣功夫片的经典《醉拳》和《蛇形刁手》,不但为功夫片开出一条新路,更捧红了后来的国际巨星成龙。
这番卷土重来,再拍《功夫咏春》,是为旧调重弹,自然轻车熟路。
吴思远或许不算是第一流的大导演,但绝对是第一流的大制片家,一个非常懂电影的人。
他无疑很懂得卖什么吆喝什么,吆喝什么卖什么的道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惜现在有太多的制片人不懂得)。
就象前段时间上映的《敢死队》,你可以抱怨它故事不够曲折,人物不够有趣,但是,从一开始在宣传上它承诺要卖给你的东西:火爆,动作,八十年代老派动作片的复古气味,以及那一张张熟悉的老脸……它可样样都是给足了量端上来的,你可以说它不够好看,但走出电影院,你不会有被欺骗了的感觉。
《功夫咏春》也是如此。
在主打的功夫品牌上,它绝对下足了料,而且吴思远和导演张同祖在节奏的控制上另有一功,使得影片张弛有度,在这一点上,绝对要强过前些时上映的因为用力过甚而几乎使故事电影沦为咏春展示片的《叶问前传》。
扯《功夫咏春》后腿的是它的文戏。
文戏很生硬,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经不起推敲,笑料更象是在凑段子。
这都是从70年代功夫片时候就有的老毛病了,吴思远和张同祖以为换几套新词就可以青春无敌,却恰好暴露了两位都是从那会儿过来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儿了。
您们有太多的对的理念可以坚持,珍贵的经验可以传承,但,不是装嫩,绝不是。
《功夫咏春》是一部瑕瑜互见的电影。
看到影片里女主角白静鲜亮的笑容和流畅且不乏力道的身手,不禁会让人感慨,自从茅瑛、惠英红、杨紫琼、杨丽菁、梁琤……之后,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出色的人物了?
听说吴思远在选出白静以后,花了足足一年时间严格训练,捶打功夫,在今天急功近利大风气下,足可见捧新人的诚意和在她身上的期待。
或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头看来,会发现《功夫咏春》的最大价值,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新生代功夫女星在大银幕上的初试啼声!
什么鬼片…乱七八糟,最好看的部分是片尾的NG花絮。又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女演员…
电影频道看的,还算可以吧。
制作还算比较精心,比起那些明显的骗钱片强很多
因为余少群,传统电影世界就颠倒了。
规规矩矩讲故事、规规矩矩搞笑、规规矩矩谈恋爱,很好。永春扮演者清新可人,一双大眼睛很灵动,吸引人。可能之前没有抱有任何希望,所以看的时候才会获得意外的惊喜与感动。相比于《剑雨》那样的江湖,《功夫咏春》里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才是我更喜欢的。
太傻了...看得我肾亏!!!!!!
这片要是减去三分长度,尤其是那些惊世骇俗的雷镜头,台词上再下下功夫,再好好做做特效,能及格……至少有些动作场面还不错的
没想象中那么烂、余少群演的还行嘿~
我可以接受烂片 但是不可以2小时以上
很多年以前在dvd上看的。如今,重温一遍,还是挺好看的。
我给四星,是因为他选用了轻喜剧的题材。
这个女主角选的还是挺成功的 符合男人婆的定位 余少群细中有粗 也会些功夫 这两个角色刚好互补 这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虽然比较简单 邹兆龙绝对适合这个狠角色 想想全城戒备中的那个角色 跟这个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结局二位主角到了老年 虽然我感觉很囧 但是化妆挺到位的
他还以为那个是王璐丹呢。。呵呵
在宜春考科目二的前夜重温了一遍。还是挺不错的。白静这么有灵气的女演员很难得的,英年早逝可惜了。
看了就看了,千万别说多余的,说了就2了
还不错,尤其是在看过野蛮女友2后的强烈对比情况下。剧情不狗血,不雷人,不愧是演过小梅兰芳的余少群,儒雅之风令人倾倒。。咏春也很可爱哈,败笔就是爱的理由不够充分,不过这是贺岁片中爱情戏的通病吧,也姑且不计了。。
很不错
记得这一版蛮温馨搞笑的,男女主超级搭,卡司恰到好处,惠英红老犀利了
咏春拳的由来、
伟大的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