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许多人的评论。
骂的不少。
多角度的讲述方法自《babel》后似乎就很难再有影片超越。
但同《罗生门》是不同的。
很多人骂是商业炒作片。
尤其是结尾更是弱智。
我觉得结尾十分合清理。
戏中的八个主角基本每时每刻都在挣扎。
在良心的边缘上徘徊。
最后扭转方向盘实属本能。
正所谓“人之初。
性本善。
”这是08年相当不错的一部好莱坞片。
导演花了一定的心思。
并且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
至于反复出现的sony。
呵。
结尾赞助商上有人家啊。
自然用sony。
十分正常。
不要一见好莱坞就本能的骂。
骂就能显出你很有水平么?
希望客观的。
认真的。
再仔细看此片。
下了《遗愿清单》。
两主角都很喜欢。
不知道如何呢。
要是没有最后那段精彩的结局,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不断的重复轮回,看的人都烦了,我只是不断期望他能快点结束,也许是没有帅哥的原因,也没有我喜欢的明星,更加没有性感女郎,看的暴脾气都快出来了,完全与看源代码不一样的感觉,看源代码只希望男主可以拯救世界,看这个只希望大家全部快点死掉,总体来说就是重复的那段真的可以快进,不然重复看那个开头,真心想吐。
大家演技很到位i,枪战戏,大爆炸也蛮吸引人的,最后救下总统那一刻也让人松了一口气,在不知总统也被绑架那一刻,真心是没有心情接着继续,大反派死的太轻松了,应该再加点情节的。
惠特克的胖身材啊,跑的气喘吁吁的,除了一如既往的摇头晃脑的台词,以显得他很认真演戏,或者表示其强大的气场之外,再无其他。
唯一的帅哥还是个反派。
首先很赞赏这样的开头闪回式的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事件可以说给现在毫无生机的动作片开了新路很多人诟病的“人性”结尾其实并无问题,也无关乎人性说白了,那个恐怖头子不是那种杀人魔王形的人物,仔细看就会发现他是属于比较通人情化的人物,比如在咖啡馆和小女孩的笑和与黑人路人的谈话,为了小女孩而急刹车其实是一种本能的体现。
整部影片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可以表现他冷血残暴的一面,反而使体现他睿智机敏果断的一面,他只为刺杀行动而杀人,不会滥杀无辜。
所以这样的人在马路上看到小女孩惊慌的样子第一个反应是刹车也很正常。
再说白了,你是愿意看到一个像以前老式动作片一样的那种脸谱化的打不死反面派,就是那种十恶不赦,人物刻画起来呆板僵硬,只有一种性格就是只会杀人如麻的坏蛋头子,还是愿意看到一个手段残忍但机智敏捷,性格中带点矛盾和复杂元素的新式坏蛋?
所以,无关人性
影片虽然拥有90分钟的时长,但是却是一个只有二十多分钟的刺杀行动.影片通过N个人物,串联起一个故事,虽然只有广场和宾馆两个地点,但是故事还是十分让人感动很丰富.杀手团体总共有7个人,一个策划者,一个助手,一个杀手,一个内奸,一个警察,一个炸弹.最后炸弹爆炸.警察如愿"牺牲",内奸被正法,被动杀手被杀,助手和策划者为了一个小女孩拜拜了.全部死啦,正义战胜了邪恶!不过片中还是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巴恩如愿再一次保护了总统.不过这些恐怖分子还是很有人性的,没有碾压那哥小女孩.故事到最后,让这么多个点到那个面上集中啦!!
7分之作?
我认为最多6,浪费时间。
特勤队都是猪队友啊,被一个恐怖分子以一当N的端了老窝,然后剩一个漏网之鱼一打二的报销。
我觉得完全可以认为男主带了光环就是全体的2N倍能量?
总统开始用替身最后一杠子敲倒女魔王,男魔王同时则在坏事做绝后突然良心发现的为了避开路上的小女孩把车开翻前功尽弃。
黑人录影蜀黍两次打电话给媳妇报平安,一次是枪击总统替身,一次是飞身救下小女孩以后。
真不知道她媳妇咋想的要和他保持距离。
最奇葩的是小女孩她妈真她妈没礼貌自己孩子被救了啥话都没有抱着孩子转身就走。
导演你就不能给人家多两句台词吗?
真的要一句是啊一句是哦?
整片魔王集团就像大力水手中的不顾一切但又没有原因的要抢走奥利佛的布鲁托一样行动缜密的干掉总统替身然后绑架真总统一路狂奔着说我们成功了!
男主开挂后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分分钟把总统救了回来。
最终啥情况我是一脸懵圈…
通常呢,看完这种片子,本能的反应就是“md,又被好莱坞骗了...”我估计大多数电影老鸟看完之后就想骂娘,但回想“嗯,追车那段还靠谱...”无聊的人呢,会从网上down一部高清的版本,一帧一帧地找bug(这种片子很好找的)。
我们太不给动作片面子了。
动作片是不是拍不出花样来了,一定要在剪片子上动脑子?
估计几位演员演完之后看demo的时候都一惊一乍的,“喔,这是我拍的么?
”也没法怪人家,动作片本来就不讲究编剧的IQ,你看甄大侠的片子哪一个不是大明白剧的,但就是看的tm很爽。
像《谍影重重3》这样的巨牛无比的动作片实在是百年难遇,你只有丑化它才能突出自己,片子真的可谓经典之经典。
所以我们还得体面一些,没办法要求好莱坞年年都逼着Robert Ludlum写小说。
《刺杀据点》已经尽力了。
但从剪片子的角度来说还是挺好的,各种方位的各种距离的镜头足够多。
就像开头坐在移动直播车里的那个傻老娘们操控狂复杂的镜头程序一样,我也有点晕头转向。
在ambulance最后冲过去的时候,给了好几组从远处拉近的镜头,挺过瘾的,有点像在玩3D游戏,那种镜头感有种超人飞过来感觉,虽然很俗,但很爽。
我没想恶心这部片子,只是论不上经典好片,它杂糅了动作元素(飙车)、剧情(Thomas Barnes的往事)、情感(兄弟情、恋人情)、还有超炫的刺杀计划(我要那个手机,md还可以杀人!
这么酷的技术突然让我想到地方电视台夜里狂播的香港赌博电影...)还有值得称赞的剪片子师傅。
一部能让你很爽的片子,尽管你也编得出来,但请不要说那种残废话。
你吃了一碗大杂烩,虽然没有蟹黄汤包美味,但你吃饱了,很饱,饱嗝猛打那种,你有什么资格骂做杂烩的师傅呢?
更多图片,欢迎访问“杨癫峰”http://yangdianfeng.blogbus.com/logs/18949236.html
叫《绝点缉凶》也成。
比较喜欢。
与恐怖有关的题材。
行动目标:跑到西班牙得瑟的美国总统。
不断地再现事件发生的前后那一时段,视角却是许多人的。
缀连,编织……最后,真相才浮出水面。
收稍有些不可思议。
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的恐怖分子,会为马路中央的小女孩慌神,避让中导致人仰车翻。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朋友,老的好;保镖,也是老的好;帅哥是不可靠的,尽管他曾经《越狱》。
一部汇聚了许多实力演员的电影。
有缺陷,但蛮好看。
我开始怀疑当今电影界是不是真的没有牛逼编剧了,黑泽明他老人家的那点压箱底的货一再的被徒子徒孙们拿出来炒冷饭,也不嫌腻的慌。
导演说白了就是想玩点花的,屁大点事用N个视角反复讲来讲去。
是不是给美国人拍的电影都得弱智点,我看是,在下不才,看到总统视角的时候小惊讶了一下,后面便再无惊喜了,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观众中的大多数——肯定比我智商高——后半部电影就纯属扯淡了呢?
白白糟蹋奥斯卡影帝,惠特克的角色除了煽呼点人性的光辉我还真没看出点别的门道来。
本片主旨之混乱也是一大特点。
你要说拍成一部纯无大脑的动作悬疑吧咱也认了,就跟伯恩的身份似的,纯看个爽呗。
(咱也是伯恩饭,实事求是,伯恩要说思想内涵啥的确实没有,但是三部都是开创冷峻风格的牛逼动作电影)可导演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偏偏想往人性的光辉这方面扯,安排一个跟主线基本没啥关系的游客角色就罢了——且不论丫刚挨炸就又掂着摄像机一阵疯跑,还说帮助警察,你一个小老百姓拿个摄像机能帮什么忙,真是想不通。
要说恐怖分子最后就他妈为了一个小女孩把车搞翻了,整个计划都泡汤了,这他妈也太扯淡了。
那老大连杀手无辜的弟弟都不眨眼的毙了,关键时刻一个小女孩他倒手软了,导演你他妈到底在想什么?
真把观众当傻子么。
得了,又是一部反恐的电影,又是所谓的正义战胜了邪恶,虽然比不上空军一号那么夸张,总统也算反抗了一把,可惜打的是女人。
下次麻烦再拍一部讲述总统先生如何假装被俘深入虎穴最后里应外合一举捣毁恐怖分子老巢的电影,顺便再来点美国平民勇救阿拉伯国家小女孩的小插曲。
展现人性光辉嘛。
这电影演到70%的时候,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故事情节本身很简单,但是拍摄手法挺新颖,视角也挺独到。
短短20分钟的刺杀事件,几个不同人物的反应与命运。
我感觉这电影是想表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一个突发事件的产生,既是有预谋的,也充满了各种可能与不确定性。
每个此间里的路人都可能毫无知觉的变成突发事件里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统和恐怖分子各自精心预谋,自以为万无一失,可都被不能确定的打酱油者攻破,如同每个人生的意外,充满了N多的未知数,让人无法把握。
但是在这个电影里,构成意外的因素也太牵强了。
一直到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开头吃冰激凌的小女孩出现。
我才恍然大悟,不明白前面干吗安插这个小孩的疑问全部得到了答案——原来这个小姑娘的存在就是为了最后站在马路中间找妈妈,然后让杀人如麻的犯罪分子在草菅人命后狂奔的途中看见她顿生爱惜之心,为了不撞上她而驾驶失控。
然后翻车把路况搞成一团糟,便宜了后面赶来的笨伯特工,将其全部击毙——所以这个电影里,真正的恶魔终结者是个7,8岁女娃娃,如果没有她,总统就会OVER,恐怖分子就会得逞。
什么特工、警察、叛变分子、人肉炸弹、黑人DV怪蜀黍,全是浮云!
浮云!至于万恶的恐怖分子为什么在遇到小女孩的那0.01秒忽然善良起来,以至于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撞她。
估计除了编剧以外,谁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还有几个最狗血的镜头:看上去明显不是什么好鸟的,连演讲都不亲自去而让替身替他OVER的米国总统最后忽然英勇起来,在昏迷N久后,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从地上爬起来,给予万恶的女魔头一闷棍。
为魔头们被小女孩最后终结掉埋下了伏笔。
善良的DV怪蜀黍关键时刻在一堆横七竖八的飞车中纵身跃起救起孩子,发型毫不凌乱,面带微笑还不忘接了个老婆的电话报平安。
总之,影片的结尾是好人及米国总统全都花好月圆,恐怖分子全都见了上帝——多么河蟹啊。
但是有时候,一个细节的谬误足以影响全局。
如同一个漂亮的谎言,自以为编的万无一失,但还是不小心露出了破绽。
所以这部电影无论拍的多么巧妙,还是掩盖不了它终究是一部洒狗血的荒诞剧的事实。
由于是在电影赏析课上看的这部片子,老师先说了一段关于反恐的挺发人深省的话,于是就带着这样一个反恐的思想去看了这部片子。
光从电影本身来看,无疑是部佳片。
虽然以前也看过不少这种重复同一时间段的片子,但是都不如这次来的彻底,来的震撼,所以手法很奇特,很不错。
各式各样的人带着我们去找到那个最后的真相。
电影开始前,老师举了以色列与哈马斯的例子。
恐怖主义,在人们心中仿佛都是小国家、小组织为了对抗大国而产生的一种非正义组织。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直觉得,战争,是不会有赢的那一方的。
恐怖主义已然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量级的问题了,各国领导人都为此头疼着,我们这种小人物当然无从效力。
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故事。
一些表明的弱者总是利用这一点,把自己的地位一降再降,从而达到所谓的抗议大国的目的。
强者,弱者,有什么标准吗?
回到这部电影。
我相信,在这些恐怖份子的心中是有一份属于他们的正义,他们的信仰的。
无论是否被人利用,这种心情是纯粹的。
只是,极端到难以被世界容忍,所以必须被消灭。
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了达到某种无论多么高尚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时,它早已丧失了本身的正义性。
利用那个弟弟被控制了的杀手,利用完就杀人灭口,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即使是为了某个光辉的目的,这样惨痛的代价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恐怖主义就是恐怖主义,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辜百姓的丧身。
大家都是人,情何以堪??
就像那个叛徒所说的话:你们永远无法阻止我们,这场战争将永不停止。
没关系,我们反恐的力量也会生生不息!!
美国总统活得多累啊,整部片子还是比较有意思,追车戏确实精彩,虽然太过巧合的地方比较多,但也都解释的过去,DQ真是演什么被嘲什么,好倒霉的演员啊,小女孩完全是为了结尾需要,看来她才是重头戏!
很巧妙的编织了故事的情节,赞!
情节很紧凑.不错.值得一看
逻辑混乱,结局依赖于一个超级超级巧合
混乱中的悬疑
多线程发展的情节,如果看的时候不仔细容易错过情节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22126/
通篇下来,就感觉一镜头还不错:救护车避开小女孩那镜头...ps:豆瓣上的该片简介提到《罗生门》,强烈抗议对《罗生门》的侮辱
男一号探员Jack Bauer电影版。无辜美国大叔逞英雄。圣战脑残粉作反派。各角度重新演绎刺杀总统,目的是为了耗时间吧?
应景~~放射性层层推进的结构赞~又见Matthew Fox的哭脸。。。
交叉叙事其实没起多少效果。。。结尾有亮点。。。然后,咱其实是来看祖里尔的,她怎么天使与魔鬼以后就没演神马东东了类。。。
看得我都睡了要 完全没有必要的镜头回放 镜头回放的唯一作用就是耗时间
不错不错,jack演的不错,this war will never end,wakaka!不过,那真是部很强大的手机
编剧是从幼儿园刚毕业的 想让谁无敌谁就无敌
多视角,不同的人关注点截然不同。
拖拉,垃圾分线太多,多方叙述其实没必要
美国特勤局特工在西班牙市区繁华大街人行道上飙车也很恐怖分子好吗!!
新奇的手法,不过看这片子有如打炮,前面爽着,后面只是药力逞威…
摄影垃圾
闪回式的情节设定已经不新鲜了,绑架总统的情节设定的过于简单粗暴了,地下通道的那场戏有明显BUG ,前一场特工都追杀的到了地下通道,后一场这些特工竟然不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