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唯一支撑女主拼命努力活下去的原因,所以当有人阻止她拿房屋的签名时以此拿钱维持男主的医药费时,她都毫不留情地杀了人,只能说一句,对不起。
她甚至不在乎自己,大腿被熨斗烫下了两个火红的疤痕,也不管不顾首瘸着腿先去医院看丈夫,为了让丈夫开心实现他的愿望,买一套房子,在九年里身兼数职,手里老茧横生,绽皮露肉,纹路里嵌着黑色,粗糙地和农民的双手无异。
有人说这是韩版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是描述了一个女人离奇而又悲惨的命运。
表面上来看有些剧情确实是有些“狗血”“俗套”但是,现实中告诉我们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来的要狗血。
和松子不同,我觉得这部的女主要幸运的多,她很顽强,也没有自暴自弃,对于爱情更是忠贞不二,其实她是在很积极的生活着,为了住上自己的房子,为了治好丈夫的病,包括小的时候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而拼命的努力学习。
然而,现实真的是跟她开了个玩笑,她的多方的努力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
所以最后她不在低声下气,开始分歧反抗了。
听说女主扮演者李贞贤还凭借这部片子中的表演而获奖了,她真的演的很不错,原来只知道他是名歌手,没想到演戏也这么棒。
2015这一年,韩国电影的商业成绩很棒,《暗杀》《老手》两部大片带队突飞猛进,双双杀入千万人次级别,保住了韩国电影工业的高大上的形象,但是在艺术成就上,似乎就没什么表现了,完全没有涌现出中国和日本那么多名声在外的代表作。
整体水准并不景气,直接导致青龙奖有点乏味,重要奖项的提名都被几部大片把持,只有影后的比拼略有新鲜感,除了《暗杀》的全智贤,其余四位,包括《唐人街》的金惠秀、《无赖汉》的全度妍、《内在美》的韩孝珠、《诚实国度的爱丽丝》李贞贤都还算新鲜,有喜欢韩片的观众,可以从这几部片入手了,最终最没有演技相的流行明星李贞贤胜出,也一度让人颇为期待。
觉醒的爱丽丝直到《诚实国度的爱丽丝》资源出来,新科影后终于露出真容,却不是太过瘾,只能算是小有收获。
故事很黑色,很CULT,但过程除了部分情节场面有高能,故事还是不够力度。
影片讲述了一位少女人生惨淡,却坚定信念,从不退却,直到变成大妈的年纪,为了唤醒已成植物人的丈夫,拿起毒药和匕首,干下了一连串的凶案。
听起来很惊险是不是?
可叙事只能说顺畅,挺有趣,但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来说,除了血腥画面十八不宜,剧情还是偏温和,估计观众们可以想到了,就像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觉醒版,李贞贤在电影里的生活惨到不能忍,16岁就停学进入工厂,嫁给了一心买房子的聋子男友,老公在工厂被机器扎断手指,成为废人,自杀不成又变成植物人,她就拼命打工,把房子租出去自己住在破租屋里,也仍然抵不住高昂的药费,在试图成为被征用业主的过程中更是受尽了欺凌。
例如工友、警察、公务员形象都比较扁平了,涉及到拆迁开发这一敏感社会话题,处理的不够深入,以至只能拿毒杀心理疏导员这一事件为引线,不然故事就散碎了,直到故事后半段有了杀人戏之后,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女魔头形象才真正立得住脚。
在东方人的理念里,容忍和坚持,都是一种美德,而容忍过份,就会让人恨其不争,例如松子,这里的“爱丽丝”的好处是能够在被虐得体无完肤之后,爆发出一刀封喉的快感。
不仅有少女的颜,也有少女的心对于这样的角色,李贞贤还是太年轻,太靓丽了,前半生的傻白甜让失去了一些同情份。
演技也就是OK而已,最终能斩获影后桂冠,只有突破没有惊喜。
一向很青春很靓丽的李贞贤从少女演到了大妈,多少有点《女魔头》式的颠覆,说实话,除了有先用飞牌绝技再用钢纤刺杀暴力男,而后连割两位警察的喉,这两场戏拍得酣畅淋漓,其余全片都在痛苦和纠结中度过。
对于喜欢苦情戏,泪点低的观众,还是值得一看的。
对于完全来看李贞贤的观众来说,应该是收获和失望一样多,虐人的情节演的真狠,有被烙铁烫大腿,装进洗衣机,被光腿老头爆打的情节,都足够抢眼。
缺点是演员把从小姑娘演到大妈,跨度这么大,还有从善妇到恶魔的转变,哪怕是CULT片,也应该有点层次的,可惜,她没演出来。
最大的好处是颜值不减,这么漂亮的韩国大妈,每每给出特写,都还是风韵犹存,甚至是略带少女风姿的,这样的情况,让影片不至于沦落到惨不忍睹的境地。
二刷。
一刷的时候说不上来是差在哪里,现在觉得是配乐和节奏上欠了火候,其他如表演、结构和剧情则全都可以算神作级别。
黑色幽默的处理方式让反讽和戏剧冲突棱角分明,深刻的悲剧都是层进式的,是无解的。
为什么是“爱丽丝”?
一开始的理解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里面有一段写到:为了保持在原地,必须拼命奔跑。
女主为了美好的未来,要全力以赴,手也磨出泡了,累到无以复加了,才发现自己在拼命工作的时候,房价也在拼命地涨。
这真的很像红桃皇后那句话: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是啊,你一旦停下来,就被生活远远地抛在了后面,理想的彼岸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
联想到这点的时候,内心很无力,因为这种隐喻其实辐射极广,统摄很多人。
你我都有可能哪天就是这个赤裸裸的诚实世界里的爱丽丝,寻找着自己想要的童话,眼前却发生着一幕幕令人泥足深陷的悲剧。
逃避不了,剥离不出,困囿其中。
10月31日凌晨00:01,我看完这个电影,在微信里给朋友打下这么一段话:“如果这是个纯复仇电影,最后她钱也没拿到老公也死了就没那么好了,重点是最后,她成功了,拿到钱了,把医院的债还清以后,带着她老公去海边度蜜月,那个结尾真的是……没有海,他俩在去海的路上……因为电动摩托车不让上高速所以走的小道,那个场面实在是……”所以秀南真的是爱丽丝吧,爱丽丝莫名其妙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明里暗里的规则一大堆,她搞不懂,也做不来,最后只能一咬牙!
给你鲨了!!
秀南活得很理想化,她是个活在幻想里的理想主义者,可是在这个对欲望诚实的世界里,理想主义者往往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跟社会要求的不一样。
别人都很现实,要钱要孩子要房子要车子,生活是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理想化的人不——我要我老公能听见我小小声跟他讲话,要去海边度蜜月——于是就给人骗。
活得现实的人,总能巧妙地给活在理想里的人画出美丽的大饼,然后让他们乖乖为这个虚幻大饼交钱。
理想主义者不重视钱,他们只要理想,直到最后他们才发现,理想最需要的就是钱,没有钱就够不着理想。
更残酷的。
没钱的人更容易没钱,因为没钱的人更容易被骗啊!
此片真的很像个童话故事。
在秀南和老公手握手坐在新房子门口看着夕阳的时候,在秀南最后开着小摩托带着老公去大海的时候,光线温柔又温暖——但其实,在这个冷冰冰的现实世界里怎么可能有童话故事呢,短暂的温馨就像童话故事的最后一句“从此,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背后全是血淋淋的现实。
但也因为最后一幕是童话故事,才给人巨大的冲击,理想主义者最终实现了理想,尽管王子已经半死不活,尽管没有海边只有小道……但是她已经在路上了,大海还会远吗?
电影《诚实国度的爱丽丝》,韩国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文艺版《维多利亚一号》整部影片所涵盖的社会现象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无奈,女主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可无奈社会现实就是如此,每个人活得都很累,很不巧,她却是所有人的发泄点。
不管是自暴自弃的丈夫,劝人安乐的医生,又或是怂恿女主的房产公司,乃至抗议的居民,无一不在刺激着女主。
韩国电影对于社会的黑暗面的描写总是让人深感震撼。
看完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反思而非同情,结尾女主带着植物人丈夫奔向海边,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约好的蜜月。
可一切终将过去,从善至恶,社会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更多的取决于你是否想要被改变。
ps.这女主也太像白百合了。。
故事如果没有“矛盾”,就无法成为故事。
一定是有对立的双方同时存在,且无法相安无事,于是故事就能开始,让矛盾旋转起来,最终形成的螺旋,就是我们目光会投向的地方。
而《诚实国度的爱丽丝》里,这个螺旋的两极,就是“弱”与“强”两个属性。
影片是从女人连续不停又惹人厌烦的啼哭开始的,接着女主角带着刀与暴力登场。
女主角毫无疑问是社会里的弱者,学历低、知识不足、软弱、漏洞百出,只是双手灵巧而已,一工作就嫁给了一个有耳疾的工人,紧接着丈夫失聪,做手术花了几乎所有的钱,然后手术的后遗症又让丈夫失去了手指和劳动能力,女主角为了能让丈夫恢复信心,决定为丈夫买一套梦想的房子,花了近十年来打各种工,但也还是积蓄不足,只能去问银行贷款。
房子刚刚买到,丈夫却上吊自杀了,而且,还没死成,成了躺着也烧钱的植物人,连医院都建议女主角,让丈夫快点尊严死吧。
女主角几乎走投无路,这时候,她买的房子所在的地段却成了商业开发的标地,如果真的可以中标,女主角就能靠变卖升值的房产为丈夫支付所有的医药费。
但这个时候,她又一次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被阻截——自家房产没有被划进商业开发区的业主们集合起来,要组织抗议,制止开发。
女主角被挟在诸多的“强”之间——能说会道、善于煽动的抗议活动女领导,年老但骄傲霸道、身为退伍军官的抗议带头人,不露声色的开发商,心狠手辣的抗议活动参与者、洗衣店的青年老板,以及在女主角误杀了退伍军官后,追查不休的两个警察。
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女权电影,但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部电影只是在描写弱者与强者之间的螺旋。
女主角开始处在弱势地位,并不是因为她是女性,只是因为命运将她分配到了那里。
而后她因委屈生气,将着火的纸团投向退伍军官窗外的横幅,最终导致退伍军官被瓦斯爆炸炸死,这个螺旋开始转动。
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一人身上同时兼容了弱与强两种属性。
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能力,或者是处事的手段,女主角从始至终都处在弱的一端,但同时,她通过“杀人”,又让自己旋转到了食物链的上级。
当她被洗衣店老板囚禁虐待,用投递名片和打扫卫生练出来的手法将老板杀死的时候,当她被警察威胁要取消商业开发,让她无法得到卖房款,而几乎毫不犹豫地割断警察的喉咙的时候,她依然是个弱者的样子。
在割断警察喉咙时她哭诉“怎么可以这样子?
我老公就要醒过来了。
”,表情充满天真的委屈。
但同时,她在夺取他人生命时越发地没有犹豫,苦难生活磨练出的技艺,都成了顺畅杀人的能力。
不同于日本漫画里 “黑化” 后就再也没有眼泪、从内而外都杀气萦绕的人物路线,女主角始终是一副凄惨又仓皇的样子,弱与强同时存在于她的身上,这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
碰到这么风格化的影片,还是导演处女长片。
赶紧多留下些文字,以表心头之爱最喜欢的镜头是两个警察把女主挤在中间,象征意义说出来都感觉老套。
这段的哭诉戏虽然很滑稽,但你能看得见辛酸,表演确实加分。
最喜欢的场面就是地下室反杀,行云流水如清洁日常。
果然行行有门道。
送报纸、飞卡片、保洁、厨房后厨工作,个个都能悟道,招招都是杀人技。
最值得吐槽的就是,结婚九年了还是那么年轻,更过分的是一直被人叫大妈!
最破坏性的是中间视角转到示威组织上,这绝对是最大的弊病。
看的我莫名其妙,一步步引出完全可以有悬疑效果。
这视角的突然转换,明显拉低了预期。
最抓狂的是,警察说出那句‘这世界本来就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我心想可别又搞社会批判那一套,幸亏就这一句,没有破坏整体风格。
这种韩式金句虽然便于流传度,但我着实是无感——这片子就是要飞起来。
还有就是每次女主暴走前,都要给明确的动机和反应镜头。
私以为,这样的反应和金句的出现还是多了点现实性的注脚,就像港片那样过火,品质反而更佳。
最场外的是,女主跟送报老板请假的那一段表情,那么浮夸,但就是感觉那么可爱
最后的最后,我还以为女主是白百何呢,太TM像了!
忘了在哪里听说的,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只能看到它面对着我们的一面,而月球的背面有什么,谁也不知道。
于是各种外星人和美国科研基地的传言在UFO爱好者中越炒越热,但谁也没有真凭实据。
其实人性就如月球一样,暴露在大众面前的,绝不是全部的人性。
于是人们开始互相猜疑,你的背面是什么?
因为正面向阳,我们往往觉得背面就一定是黑暗的,可我们并没有证据不是吗。
《城实国度的爱丽丝》这部电影,可以说就是对人性背面的一种猜测。
这是一部采用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的喜剧电影。
影片采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一开头就是看起来已经神经兮兮的女主一身森女系装扮、拿着便当走进社区心理咨询室。
正在玩手机的咨询师静淑吓了一跳,说道“不好意思咨询时间结束了。
” 女主看了看手表,明明还有几分钟才结束。
于是下一个镜头,咨询师被五花大绑在椅子上,女主在桌上插入一把刀,咨询师被吓得不轻。
女主抽出了塞在咨询师嘴里的布,咨询师看女主的样子,以为是自己以前的病人,来找自己倾诉的,于是让女主说说自己的心事。
哦、漏了很重要的一段,在这之前女主不由分说地从自己带来的便当里夹了一块生肉放到咨询师嘴里(在韩国生鱼肉伴着酱吃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我一开始以为是生鸡肉,差点没看吐,反正看着怪恶心的),咨询师吃过之后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女主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女主说,“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面临了人生的一大选择,是继续读高中还是直接在离家不远的工厂工作。
我选择了前者,可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职业高中里,我学习了珠算和打字机并且顺利取得资格证,哪知道一毕业进入社会才知道,大家哪还用算盘和打字机啊,早就淘汰成电脑了。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我终于在一个没有电脑的工厂里找了一个用计算器算账的会计工作。
就这样我还经常算错被骂。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我的老公。
我很爱他,但是他听力不太好,耳朵上一直戴着外置型助听器,他的梦想是买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他说为了房子,婚礼、新婚旅行什么的,都可以推迟,只是为了我们将来的孩子不想他那样活的那么累。
可就在我们准备结婚的时候,他完全失去了听力,外置型的助听器已经不管用了,要换成内置型的,手术费四千万。。。
这样一心想攒钱买房的老公坚决反对动手术,于是我以不动手术就不结婚作为威胁,他才答应。
可是生活总是有太多的意想不到,一次老公在工厂做工的时候助听器出了问题,老公一个没注意,四只手指被切割器切下来了。
情急之下一位工人把老公被切断的手指包起来塞到我荷包里,可我对这个并不知情。
到了医院包扎完之后,医生遗憾地说,你们怎么不把被切断的手指拿过来呢,你们赶到的还算及时,如果有那几根断指,我完全可以帮你接上去。
我们只能遗憾地听着教诲,到家门口的时候,我把手伸进荷包掏钥匙的时候,才意外发现这几根断指,一旁的老公看着这一切,目瞪口呆。
从那以后,他摔碎了助听器,再也没理过我。
于是我想,也许我们有一套房子就好了,也许那样一切都会变好的。
从那时起,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拼命赚钱。
终于,有了一定的存款,才有资格去向银行贷款一亿四千万买了一套房子。
搬家的时候,老公问我,怎么做到的。
我什么也没说,他握着我生满茧的手,抱着我哭了。
我那个时候好开心,原来他还爱着我,像我爱他那样。
我那个时候单纯的以为,日子真的会越过越好。
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看见门口有个信封,还以为是他给我的惊喜,结果打开一看,竟是一封绝笔信,我冲进屋里、他正吊在天花板上。。
还好我回去的及时,他还没有完全离开我,但是却再也醒不过来了。
医生看我无力负担医药费,劝我让我老公“尊严死”(尊严死就是不再采用任何医疗手段维系其生命,让病患自然死亡,类似于安乐死,但是是合法的)。
但是我不打算放弃,为了付住院费,正打算去中介卖房子的我,得知我的房子被选为社区的开发地段,一旦政府投入开发,那我将拿到一大笔的抚恤金。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开发地段太小了,引起居民不满和各种游行示威。
社区长告诉我,如果游行示威再继续下去,政府有可能会取消这次的开发活动。
他给了我一份名单,告诉我,只要我拿到超过一半的居民签名就可以了。
于是我请了两周的假,四处讨要签名。
这次眼看着幸运之神就要降临在我的头上,可是偏偏又有很多人各种阻挠。
”故事讲述到这里,开始进入到第一个小高潮,也就是女主的复仇之路。
从丈夫自杀未遂那里开始,女主就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是对丈夫的爱一直支撑着他,后来因为房子要被开发即将拿到抚恤金,成了女主黑暗生活里唯一的一道希望之光。
她怎么能让别人再挡住这道光呢?
于是先是无意中杀了游行示威的带头者之一,一个退役的军人老头。
这个地方设计的非常巧妙,女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老头家里请老头签字,老头看了签名簿非常愤怒,不仅打了女主还把女主好不容易搜集来的签名簿撕了个粉碎。
女主心里当然很愤怒,于是在隔着一条小巷的距离外用把签名簿点燃当做飞镖扔到了老头家窗外写着“反对部分地区开发”的横幅上,结果横幅是连接到老头家里的,于是火势蔓延,加上烧断了煤气软管,于是整个楼房爆炸,这时已经骑着摩托车走远的女主听到爆炸声惊得目瞪口呆。
这说明这时的她还算正常,杀了人还会受到惊吓。
导致她精神完全崩溃的是第二个高潮。
带头示威的人中,有一个是患有“暴怒症”的壮汉,每天要靠吃药维持情绪,不然很容易生气。
壮汉无意中发现了女主很可疑,于是设法抓住了女主,把她关在了洗衣房地下室的一个小黑屋里。
为了逼她说出真相,不停的拿熨斗烫女主的腿。
后来还把他活生生地放到滚筒洗衣机里洗。。。
(这应该是造成女主精神完全崩溃的致命一击)壮汉答应两个月后政府决定不开发就放她走,否则就把她以杀人的名义交给警察。
这句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都说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狗急了还会跳墙呢,何况是个精神已经不正常的人类。
于是一个双腿还被绑住的瘦弱女子杀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具体怎么杀的我就不细说了、很精彩)。
从小黑屋逃出之后,失去理智的女主当然不会忘了自己的目标,谁也不能阻止政府的开发计划、于是她又去找社区长。
社区长告诉她现在招人签字已经晚了,只有阻止他们示威才行。
现在带头示威的已经死了俩了,还剩最后一个,只有最有一个人死了就行了。
最后一个人会是谁呢?
你们肯定猜到了,就是咨询师静淑( 名字挺淑女,介绍一下,是一个四十来岁很强势的大妈)。
无意间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河豚的介绍,肉质鲜美但是很容易中毒,于是在餐厅工作的女主在餐厅捞了一条河豚,按一般生鱼肉的制作方法就加了点辣椒酱就放在便当里去找咨询师了,于是有了电影一开头的一幕。
故事发展到这里,便当里的肉已经都被吃完了,咨询师被绑在椅子上,口吐白沫。
终于、没有人再会阻止女主得到幸福了。
她开心地趴在租的4平米的小房间内,一边用刀切着火腿吃,一边写着自己有钱后的计划,这时,两个警察来了。
故事终于迎来最后一个高潮。
警察盘问下,女主先是说自己对政府的开发计划一无所知,后来又承认曾经拿着同意开发的签名簿去找大家签名。
其中一个警察觉得她不老实,就吓唬女主说,你如果不好好回答我的问题,我可以终止开发计划。
这可好,一句话又让女主崩溃了,她拿起切香肠的小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了警察的脖子,另一个毫无防备的警察下场自然也一样。
故事的最后,走向安静而平淡的结局,女主顺利拿到抚恤金,还清了所有的债和丈夫的住院费用,带着还不清醒的丈夫踏上了新婚旅行之路。
影片全片都是给人感觉很安静的,安静中渗透着浓浓的悲剧气息和对这个社会深深的讽刺。
女主前前后后杀了五个人,显然已经心理变态了,可是女主有错吗?
她不过是想活的好一点,比起她的罪行,更让人关注和引起共鸣的是她的遭遇,她的可怜。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想这句话反过来应该也是成立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写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起前几年韩国拍的另一部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
这两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和题材是类似的,只是讽刺的东西不一样,《金福南》讽刺的是在发达的韩国国内仍然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这部电影的女主一样也杀了很多人,可是最后没有观众会去骂她说她是个杀人狂魔心理变态,相反是对她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心。
而《爱丽丝》讽刺的是什么呢?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往往只是想要追求一点点稳定和幸福,但往往事与愿违。
女主在职业高中里拼命学习取得了珠算和打字机的证书,但到了社会去就业这些证书却一无是处。
这真是一大讽刺。
当今的大学生不也是如此吗?
身为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我就来说说韩国的情况吧。
对韩国的大学生来说,毕业想找一份工作光有一个毕业证是不够的。
一份毕业证外加一份资格证呢?
也不够。
一般韩国大学生毕业的标准配置是:第一、GPA3.5以上(以总分4.5为例);第二、语言资格证(除了英语分数越高越好以外,第二外语是必须的);第三、电脑操作资格证(比较基础的要求、但是跟毕业证差不多的存在);第四、专业资格证(比如我是商管专业、我可以考个CPA或者CFA之类的、每个专业都有该专业对应的不同的资格证);第五、海外研修经历(不一定是留学经历,去国外生活的一些证明);第六、志愿者经历;第七、参军经历(只对男生要求,虽然韩国每个男的都必须服兵役,但是你参加的是什么兵种也很重要,空军、海军就比陆军要有优势一些,而且想去空军、海军服兵役是要参加面试的)……国内暑假和寒假大家都干嘛我不知道、但是在韩国,大学生们都是趁暑假和寒假的时候猛学习、有的是为了考资格证,有的是参加假期课修学分,还有个利用暑假出国语言研修或者海外实习等等,总之就跟疯了一样准备着毕业和就业。
而且韩国人就算学分修满了可以毕业了他们可能还会延迟毕业,对他们而言找到工作才等于毕业,而不是学分修满。
也许是我处在首尔市中心,并且在韩国数一数二的大学里,所以才看到竞争如此激烈的场面。
然而、、真正讽刺的是,我明明主修的是会计,我毕业了很有可能找到一份和会计毫不搭边的工作,例如进入一个公司当一个小文员,老板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如果他需要一个p图的人,我一个学会计的可能还得从头起步学学怎么用Photoshop。
而且听我们教会计的教授说,现在的自动化发展导致很多公司实现数据自动化、很有可能我辛辛苦苦考了一个注册会计师,最后等我去找工作的时候,已经没有公司再需要会计师了。
这不就和女主一样了吗。
可悲的现实,相信很多人也深有体会。
工作和专业不对口已经是常态,那请问我们大学四年的意义在哪儿呢?
大家有最初的梦想吗?
儿时的梦想是最纯粹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就算没有,想象你身边的人,一定有个人,在你儿时的时候,曾经因为自己的特长备受瞩目。
我小学班上有几个男生很爱踢足球,是校队的、每天训练,为此明明六年级过后就应该毕业的他们还留了一级,就只是因为初中没有足球队,而又足球队的初中他们又没资格上,仅仅只是因为成绩不够好。
现在的他们,据我所知,应该是读了职校,找了个普通的工作吧。
说说我、我小时候曾经喜欢过乐器、于是爸爸给我买了电子琴、笛子让我去学,而现在的我唱首歌都五音不全;我小时候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很喜欢研究各种动植物,于是爸爸给我买了个显微镜,让我看到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现在呢、我对生命体的结构一无所知;我小时候还喜欢数学,但现在来了韩国,专心学了一年半韩语,数学什么的,早就忘光了;我小时候还喜欢写文,偶尔会把自己觉得好的拿去投稿,曾想过以后就靠这个混饭吃,但是现在呢、我觉得我再也没办法洋洋洒洒主旨清晰地写一幅让自己满意的文章了。
总之、我为了升学和高考放弃了一切我喜欢的、最后我却什么也没得到地放弃了一切来到了韩国。
现在的我依旧为前途感到担忧而迷惘,然并卵,我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特长,现在我的目标就是能顺利毕业找个工作当个小白领就好、这只是目标、目标不是梦想……说了这么多本电影讽刺的社会现象,接下来说说揭露的人性本质吧,也就是月球的背面。
说句实话、你有过绝望、愤怒到想杀人的时候吗?
这个好像有人做过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只是理智、道德和法律约束着我们。
有人说,这部电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
我并不敢苟同,我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就像之前说的,我们大部分人对“杀人”这件事情只敢想不敢做事因为,我们有理智在约束我们。
可是女主并不然,故事的设定让女主的人生太过悲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才让她终于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去守护得之不易的曙光。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编剧把女主的人生设定得如此之悲惨,这也是一种夸张啊,毕竟这惨得也太少见了。
我倒觉得,与其说这样的设定夸张了,倒不如说这时真实的缩影。
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里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并不关注罢了。
前两年的时候,我再韩国看到一则新闻,首尔江南区一男子在大街上持刀砍人。
如果在中国,我大概会以为是藏独或者疆独份子在闹事,但在韩国,这人肯定是有病,精神病。
据记者了解,这个持刀砍人的男子,就是因为事业不顺所以郁结成疾。
刚刚我说过,韩国人喜欢找到工作之后才毕业,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毕业了,超过半年的时间还没找到工作,再去找工作就非常难了,招人的公司可能会觉得,这个人一直没找到工作,说明能力不行啊,别人不要的,自己当然也不要,于是韩国一度有一群这样的人,毕业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一毕业直接就被社会淘汰。
那个持刀砍人的男子正是如此,因为只能关在家里靠父母养着,时间长了不和人接触最后就疯了。
在韩国这种人并不在少数,只是每个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众所周知韩国自杀率世界第一,很大一部分人自杀源于社会压力。
中国怎么样,我想在大城市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该电影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点,就是,女主该不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说道这个,不得不提一下最近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女生遇害的事情。
这个事件大家应该都了解,我就不详细叙述了,我再微博看到关于这个的评论时,看到有一条评论是是这样的:“这些心理变态杀人魔,就应该判处死刑,不能姑息!!
”本来我对此事件持相同的态度,觉得那个男的太恶心太变态了,死不足惜。
但是这条评论提醒了我,这个男的应该是个精神病患者。
这样的话我们就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了。
如果他的精神不正常,那么他杀了人还是他的错吗?
他只是个可怜的病人,法律、道德那都是对正常人的约束,对一个精神病患者,我们也要一视同仁吗?
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据我所知,法律还是倾向于保护他们的。
如果罪犯具有精神疾病的证明,至少是可以免除死刑的,在韩国甚至还可以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中国貌似也可以)。
所以看完这个电影再来审视中传女生遇害案,你的看法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总之、每个人都是有阴暗面的,我们不必去猜疑和恐惧,也不必抱怨社会有多么不公,一切的痛苦源于执念、学会放下、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
这是我第二次看李贞贤主演的电影了,第一部是《犯罪少年》,坚强乐观无知善良的单身的年轻妈妈角色很适合李贞贤的长相,乃至到这一部《城市国度的爱丽丝》,当她露出牙龈天真的笑的时候,我都简直觉得是那个年轻妈妈过来串了场,流露出来的是相同的苦涩。
诚实国度里人们坦诚着自己的欲望,坏人还没坏到刻骨,大多数人只是作着平庸之恶。
心理医师和退休军人为了自己的贪欲抗议,大多数的普通人三言两语便被煽动做起恶来;洗衣店老板不过为了老母亲能够老有所依便被挟持,拷问爱丽丝的时候浑身发抖眼里含泪;超市老板娘原本对签名拆迁什么的无感,被洗衣店老板一逼问便露出一脸狰狞。
医生和警察都只循着制度里的规矩,看着这人间疾苦。
爱丽丝自始至终都是独自一个人,所有的选择都是她一个人在决定,她选择上高中,选择接纳聋了的对象,选择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甚至选择不让丈夫尊严死。。。
大抵还是以为事情总能够解决,痛苦总能够过去,幸福的日子总能到来。
这是爱丽丝的童话。
何况,这世上本来就都是可怜的人在犯罪。
和金福南杀人事件还相差太远
女主夫妇真挺惨的 不过女主杀人真的快狠准
为什么都杀了这么多人了,还是觉得女主角挺可怜的呢?...
李贞贤真漂亮,不敢相信!这一定也是有过去的人才拍的出来的电影。明星的光环很耀眼,谁知道背后又有怎样的颜色。我看到了被嫌弃松子似得女人传记电影,美中不足的是后半段剧情比较散。加油!李贞贤。
没有绝望到那个份儿上,所以一切努力都显得很苍白。女主太像白百合了,也是膈应的一个原因。当然,这颗星不能算在影片身上。怀璧其罪哪
韩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可怜人的生活就是战争。
javascript:;
韩国cut,但不是很好
谁能想到整容后的李贞贤竟然成了白百何。李贞贤演技还不错,故事也可以
不喜欢这部电影,不懂他想表达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看一个愚蠢的女人如何把自己活成最惨的样子
为什么她的嫌疑很大,她太可怜了,这个世界只有最可怜的一拨人才会去犯罪。有权有势钻的是法律和大的社会体系的空子,可怜人则会主动往枪口上撞。一定要尊严被彻底践踏,一定要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才会让自己的身体化成一把利刃并手屠大奸大恶之辈。最后十分钟是高压锅爆炸一刻的倒计时,可怜的人唯一的渲泻通道是玉石俱焚。她的懦弱是可恨的,比被嫌弃的松子可恨,一部分是被逼的,像《维多利亚一号》式的买不起房,以及试图从拆迁利益链中分一杯羹和被鼓动的棚户区居民,是底层互噬的凄惨,也有一部分是自找的,比如她这份不知其所起却一往而深的倒霉的爱情,被彻底的贫困所拖累,又陷入彻底的徒劳。会不得不去质疑爱的结构竟坚实到堂吉诃德式的愚蠢的无畏了吗。我不相信爱,我相信“尊严死”,她可以从肉体上放手却依旧爱他,而不是盲目紧攥。
女性复仇故事总是付出这么多代价。
首先顶我的女神贤姐。。。35岁啊。。真童颜。。镜头语言太独特。。含泪的微笑啊。。
果然有朴赞郁的风格在,现实题材+cult风格+非线性故事线,处女作该有的锋利尽显。不过后半段故事处理上稍显薄弱,没能一直嗨到底,有点虎头蛇尾。李贞贤果然出彩,如果剧本后半段再稍加打磨,就更惊艳了。
神经兮兮的风格真的蛮像朴赞郁的
不魔幻也不现实。
韩国白百合,独立小电影,女主棒棒哒!!
这片看完不爽了一周……因为说老朴形式的电影,女主还得了青龙奖。看完崩溃了,简直浪费时间,演的是个啥呀,剧情shi演技shi,我是没看过好电影是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