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蜜之地

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港),爱在血泪交织时(台)

主演:扎纳·马加维克,戈兰·卡斯蒂克,拉德·舍尔贝季亚,凡妮莎·格洛乔,尼古拉·久里奇科,布兰科·德约里奇,菲迪迦·斯图肯,阿尔玛·特尔齐奇,伊莲娜·乔瓦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英语年份:2011

《血与蜜之地》剧照

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7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8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9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0

《血与蜜之地》剧情介绍

血与蜜之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尔(戈兰·科斯提 Goran Kostic 饰)和艾拉(扎娜·马加维克 Zana Marjanovic 饰)是一对感情非常要好的情侣,然而,两人所属的种族之间所发生的激烈冲突令这对恋人渐行渐远。和艾拉分开之后,丹尼尔追随这自己的父亲那波撒(拉德·舍博德兹加Rade Serbedzija 饰),成为了隶属于塞尔维亚军队的一名军官。 某日,丹尼尔奉命将两个女人和一个刚刚降生没多久的婴儿从公寓里赶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其中一个女人竟然就是艾拉,而另一个,是艾拉的姐姐莱亚。这次意想不到的重逢彻底动摇了丹尼尔的信念,他内心里对于艾拉的感情死灰复燃,两人陷入了暧昧不明的纠葛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柔道少年一周不死,全额退款怦然心痛我本千金摸索吧!部活剧再来一个宅门逆子在异国机器纪元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最终章~最后的黑客游戏对与决妮可·拜耳:大码怪美人拳王三街剧场13朵玫瑰皇帝的新装之圣诞大明星金沙燃烧吧!篮朋友重案组第五季预兆散步的侵略者问天好汉的梦陆小凤与花满楼恋爱无法用双子除尽伊丽莎白镇阿特拉斯耸耸肩摩加迪沙女孩墨家机关术不安感第四季别杀它永远闪耀

《血与蜜之地》长篇影评

 1 ) 没有爱情,只为了活下去

战争片的确不是那么好拍的。

何况那么多赫赫有名的大导演已经拍过各种场景的战争,已经探讨过暗黑到变态的心态。

第一次拍片就选择战争片,可真是有勇气的。

何况朱莉还是一直来几乎只和商业电影搭边,只拍着一些胸大有脸的角色,要不就是前凸后翘的古墓丽影女超人。

拍电影了,竟然拍了个宗教民族关系的复杂的波黑战争。

看起来只以色示人的性感女郎,内心该是有多么坚强和霸气。

作为一个女导演还是第一次拍长片就可以做到这样,该是多么让人不痛快。

于是人们说她谄媚,说她只是拍一个战争版的罗密欧以朱丽叶。

对于波黑战争,我还真不了解。

我对波黑战争的了解是通过这个电影来扫盲的。

在此,就我粗浅的认识来总结一下。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种族之间多有冲突。

这个电影主要讲诉的是塞族人对波斯尼亚人犯下的罪恶。

重点描述在,把人民赶出家园,对平民任意杀害,对女人任意侵犯,至于儿童也不放过,还用妇女做掩护对抗武装分子。

大多波斯尼亚人还被关在集中营,看起来待遇和当年的犹太人有的一拼。

然后内战发生,波斯尼亚人明显处于下风,只能采用游击战术单个歼灭。

而全副武装的塞族人平时的休闲项目就是拿波斯尼亚平民当靶子练,或者拿穆斯林女人来发泄性欲。

至于这个源头是什么,将军说了,以前,他娘也是这样被无缘无故的杀害。

言下之意,现在做的清洗运动也不过分。

就像他儿子说的,你以为你们(穆斯林的人)都是无辜的么?

好了,这些就是大环境。

我想,朱莉已经尽量做到很客观了。

只是作为女性也好,作为局外人也好,我还是认同朱莉的观点,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作为自己暴行的借口,比如对女人,比如对小孩。

朱莉知道自己讲大故事有点稚嫩,说自己讲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然而这个是爱情故事么?

原本可以成为爱人的两个人,被一个炸弹炸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拿枪的军官,一个是手无寸铁被驱赶来驱赶去毫无自由可言的囚犯。

你情我愿的美好气氛随着炮弹一响完全变了味道,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注定要比普通人更为坎坷,哪怕她凑巧遇到了那个爱她的人。

可惜这是一段注定不平等的交往,他爱她,允诺的只是她的安全,而她对待他,初期只是为了自保,中间或许也产生了爱恋的,只是时不时传来的新闻,楼下看守的饥渴眼神,还有一样会闯入的强暴者,她又如何爱的起来。

即使在博物馆,他带着她出去的两人约会,告诉她每周三会来问候平安,她说“那我该快乐的挨饿着"声音却没有任何关心愉悦。

最后,他终于发现她出卖了他,一怒之下打爆了她的头,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亲手消灭了自己最爱的东西,这个战争,他一直在反思,却从来都是服从。

即使只是服从也保护不了自己想保护的,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这样的故事,和罗密欧和朱丽叶该是有多大的不同。

这里没有虐恋。

爱情里只有一方拿着枪,另一方不得不表现的顺从。

她的内心挣扎,只在她的画像里,最后的画像,她已经没有初期的平和,只是不得不面对的战争生存和作出的选择。

战争,从来都只是少数人的意愿加到多数人身上。

却总是为自己寻找合理的理由,哪怕联合国出兵都还要堂而皇之的等一个令人发指的理由,而坐视事态发展失控。

 2 ) 《血与蜜之地》影评

电影同许多战争类型片一样,选取战争加爱情的文艺范式,具有史诗剧情片的吸引力。

但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巧妙选择了女性的视角。

女性与战争,这也是男性导演通常热衷的题材,但在男性导演的眼中,战争中女性角色往往起陪衬作用,用女性群体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来批判战争的残酷性;也有把女性群体当作男性救赎女性以施展英雄本色,从而塑造男性形象的人格魅力;还有把女性角色当做胡椒面调和单调的血腥场面来取悦于观众的眼球。

朱莉的故事中女性的确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却有自己对战争的真切体验和感知,有自己对战争的认知与判断,女性角色扮演的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将女性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去诠释故事。

影片中原本可以成为爱人的两个人,被两个阵营用炸弹分开,一个是拿枪的军官,一个是手无寸铁被颐指气使毫无自由可言的囚犯。

原来男欢女爱的平等地位注定成为不平等的交易,他爱她,允诺的只是她的身体,而她对他,更多的是想要获得自由。

最后,他终于发现她出卖了他,一怒之下打爆了她的头,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亲手消灭了自己最爱的东西。

战争让两个可以白头偕老的有情人反目为仇,不是来自于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是民族利益导致的分化;战争又让两个人重逢在敌我对决的特殊语境下,物是人非,爱恨情仇;还是战争让女主角死在自己所爱人的枪口下,这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以莎士比亚戏剧式的毁灭方式而告终,经典地演绎了战争的反人类性,同时也深刻诠释出影片的主题意义。

 3 ) 《血与蜜之地》:单薄而片面的呈现

(芷宁写于2012年4月1日)在得知安吉丽娜·朱莉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定为战争片时,就感到不妙,战争片是不好把握的影片类型,没有一定的智识积淀和掌控功力是很难将其呈现得让大部分观众“心悦诚服”的,有时候,连最起码的看上去顺眼都很难做到,这次朱莉真的给自己挑了个硬骨头。

虽然敢于挑战有难度的敏感战争题材影片的精神可嘉,但不可否认的是,朱莉的首部剧情长片《血与蜜之地(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拍得较为稚嫩,剧情冗长,节奏拖沓,叙事手法单调,情节推进缺乏流畅感,人物塑造单薄扁平,感情表现突兀刻意,缺失了必要的循序渐进和起承转合,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朱莉触及上世纪90年代初波黑战争所持的立场有失公允客观,这点从片中塞族高官军二代和穆族平民文艺女这样的人物设定上,就可见一斑。

虽说,“战争首先牺牲的是真相”(by海勒姆·约翰逊),再者,“随机真相和必要真相构成了生活”(by莱布尼兹),但相对客观理性的解读应该是受欢迎的。

当然,波斯尼亚女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克执导的影片《格巴维察》可以从一方的视角入手,因为她所触及的是本民族的伤痛,但倘若作为所谓的“第三方”也单向再现,还有点缺乏平视的嫌疑,则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这个“第三方”不可避免地带着西方的视角和理念。

据说,朱莉的创作初衷是再现被战争改变了的人性和人生。

于是,她花了127分钟呈现了片中人被战争改变了的人生,可对战争中人性的异变却表现得不足,似乎从一开始,她剧本中的塞族就是强势而残酷的。

但除却这些问题之外,值得肯定的是,朱莉凭借这段在波黑战争中本不可能发生的“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了人类情感在战争面前的脆弱和虚无,再浓烈的感情在战争这个庞大的怪兽面前都是柔弱无助到不堪一击的,枪炮和玫瑰,本就是两种氛围下的产物,如果放在一处,要么光彩耀眼,要么灰飞烟灭。

许是叙事结构不够均衡之故,片中诸多需要表现内心世界的戏都被处理成缺省状态,其中很多场戏又缺乏必要的交代和连贯性,显得用错了方向又使错了力,这直接导致最后的“爱情不敌战争”的悲情戏份显得疲软而无力,达不到应有的观影效果。

不过可以看出,朱莉的此次出手准备地很认真,最起码态度是诚恳的,她甚至为影片拍摄了两个语言版本,英语版和波斯尼亚语版。

似乎对于这部立意片面缺乏章法又火候不够的影片,观众过于苛求的原因是基于一定的观影期望值,而且金球奖的提名又拔高了这个期待值。

客观地说,作为导演处女作,朱莉应该算是及格了,至少影片拍得很有耐心,不少场面很有力度,情感方面也有尚可的表达,如姐姐莱拉抱着死去婴儿的尸体仰头悲恸的戏份,竟给人一种“天问”之感。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4316690_d.html

 4 ) 【电影】12017[3.25]《血与蜜之地》

安祖莲娜•茱莉,作为一个演员,我哋对佢再熟悉不过,但作为一个导演,我惊叹于佢竟然同样拥有如此掌控能力。

睇完本片我唯一嘅感觉喺非常痛心。

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可能喺近代我最唔了解嘅战争,睇过《一部塞尔维亚电影》,其实我仍然无法想象南方斯拉夫人内部嘅种种爱恨情仇,更无法理解塞族同穆族间到底有住怎样嘅仇恨,可以驱使一方誓死要将对方杀到一个不剩。

睇过《柏林的女人》,我亦熟知犹太人嘅历史、“水晶之夜”,但其中无论怎样嘅迫害,男人自然只有死路一条,但女人除佐失去贞操,佢哋嘅性命起码喺可以不被剥夺嘅,但我却未曾知晓,喺我上幼儿园嘅年代,喺世界嘅另一个角落,原嚟曾经存在一个如此嘅地狱——仅仅喺寻找食品同药物嘅女人唔喺被随意强奸,而喺被随意射杀喺闹市嘅大街上。

如果讲南京大屠杀喺半个世纪前黑白影像下野蛮人嘅行为,那么仅仅十几年前用彩色影像记录下发生喺发达嘅欧洲嘅呢一切又应该如何看待,我竟然睇倒同《南京!

南京!

》完全一模一样嘅镜头出现佐喺现代社会,喺我出生后嘅90年代。

喺种族嘅仇恨面前,爱情又喺乜?

佢嘅说服力甚至比唔上一颗子弹,“为什么妳不是塞族人?

”当缠绵过后仲压喺妳身上男人竟然向妳留低咁样一句话,妳会何其伤心,但呢句话亦非常现实,佢俾一瓶可乐、一个梨、一片饼干要现实得多。

看似牢不可破嘅伟大嘅乱世爱情,之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被转眼背叛。

我自问唔喺一个高尚聪明嘅人,我亦无意宣扬爱情到底应该有几伟大,我只想捍卫守护最基本嘅人性同自由。

电影很安静,对白亦唔多,却恰恰传递出佐令人难忍嘅恐怖同痛,茱莉应该很幸运,获得佐一个如此沉重嘅剧本。

2006年,前南斯拉夫嘅另一个核心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分裂,希望呢个会喺一个比较好嘅结局,南方斯拉夫人从此再唔需要作为环伺四周嘅列强嘅雇佣兵喺自己嘅土地上自伤残杀,祝福巴尔干人民。

我无法同意豆瓣5.8嘅评分,导演得虽然稚嫩,但唔了解呢段历史嘅人无法睇倒电影背后嘅沉重。

推荐,考虑收藏中。

 5 ) no sub

我应该还没有见过波斯尼亚或者阿尔巴尼亚女人,但我的军中好友R是塞尔维亚人,他长得也很像男主角。

看完后去wiki查了一下,果然男女主角就分别来自塞族和波族。

而在剧本之外,幸运的是,他们都并没有真的经历战争。

整个故事除了叹气,也只有叹气。

悲剧是把美好的事情砸碎给人看,可美好的事物本不应被破坏,就像萨拉热窝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本该仍在人世,而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反对战争。

那场内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2017年时已经距内战1/4世纪,那年当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送给我他的国旗章时,三年多来关系始终紧密友好的R依然立刻就与我短暂地翻脸。

这使我回想起R在军中几乎从不和克罗地亚人S交谈,而我和日本人M却是好友。

可是,一场内战又哪里真的说得清是非对错呢?

西方人的印象里只有无辜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凶狠的塞尔维亚人,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习惯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而R也告诉过我另一个版本,或许稍微公正点说,每一方都对另一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破坏,区别可能只是力量强的一方做的坏事更多而已。

随着穆斯林在这几年的坏名声,另一个版本也越发........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

而带着对人性怜悯的个体的人,如果无法为和平作出贡献,至少应该力所能及地避免卷入战争,不为任何势力添加燃料。

PS,结尾的蓝盔士兵穿着法军F2防弹衣,也带着法国国旗章,但.....KFOR时期的法军应该是用另外型号的枪支和装甲车的。

 6 ) 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电影,如安吉丽娜朱莉所说

这确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电影,如安吉丽娜朱莉所说。

只是导演选择把这段爱情放在了波黑战争的大背景里,电影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波黑战争的惨烈,大批穆斯林被屠杀!

但作为爱情电影来说,战争爆发之前的美好表现的太过苍白,一带而过。

以至于观众整片都挣扎在战争的残酷里,没有对比。

而末尾描写男主人公挣扎于亲情、爱情、背叛……又不够深刻。

唉!

失败。

全片总结起来,男主人公不够正义,对于自己屠杀穆斯林罪恶感不强,女主人公不够爱男主人公,对于出卖自己的男人也无所谓,整个叙事比较苍白!

这种类型的电影推荐看《音乐之声》——真正的不折不扣的好片!

另外,《深入敌后》描写的也是这场波黑战争,推荐观看!

 7 ) 对于战争的立场是个疑问

若要反战,要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民众的伤害,对于战争的立场最好不要选边站。

看了影片很难不怀疑导演已将波什尼亚克族(就是穆斯林)设定为受害者(甚至是正义者),而塞尔维亚族是罪孽深重的嗜血魔鬼。

片塞族人的形象无一不是暴力、血腥、禽兽,不是在屠杀就是在强奸。

波黑内战已经超出了正规军对抗的范围,种族间的仇恨迅速发酵,一夜之间朋友间互相仇杀也不罕见,三族早就杀红了眼,谁对谁错又如何去分辨,有一个例子,1991年南斯拉夫杯决赛前斯普利特海杜克的克族球员斯蒂马茨对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球星米哈伊洛维奇(此人为塞克混血)说我希望我们(克族)杀了你们全家,当时的形势下有多少人被宣扬的民族仇恨冲昏头脑丧失理智由此可见一斑。

波黑内战中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正是如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审判的战犯不仅有塞族,也又克族,穆斯林。

只是塞族战斗力最强,占据的地盘最大,对其他族中施暴的机会更多。

并不意味着穆斯林与克罗地亚族在战争中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优良民族,克罗地亚境内东斯拉沃尼亚和克拉伊纳的塞族居民的惨状不亚于波黑穆斯林。

对于内战对于死亡,需要反省的是三个民族,不是是要塞族下跪认罪(就像影片结尾)。

从反思战争为标准来看,这部比同题材的无人地带差了点。

 8 ) 尽管……但是……

尽管影片对波黑战争的复杂性和深入性探寻远远不够,但是它让我想说——任何个人和组织以任何名义对人类种族、群体的身份性残害与屠杀的反人类罪行都将受到严厉的审判,其中涉及的行为个人必会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受到应有的惩罚。

 9 ) 仔细讲爱情故事的朱莉

朱莉那种人是爱国的?

她是甘愿顶着小三的名号的人,她可以跟老爹决裂的人,需要向谁谄媚?

她需要吗?

朱莉反复强调这部剧只是一个背景为战争的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不是指责塞族人过失,只是男主角的身份是塞族人,以此为线。

剧中也通过将军之口指出是穆斯林先挑起战争,也说穆斯林是先杀害他的母亲兄长血洗村庄的恶人,说了克林顿说美国对别国的干预只是为了挽回自己在本土的地位,在片尾字幕上谴责了国际组织干预的不果断。

还要怎样?恐怕说有失偏颇的人,和说她谄媚的人,只是想借此炫耀卖弄自己对历史的熟悉。

屠杀婴儿虐奸妇女赤裸裸怎么了,你接受不了,它们真实残忍的发生过,存在历史之中,有人经受了。

你却不愿看不愿相信只能接受迂回的表达?

这片子和爱国没丝毫关系。

最后历史是谁来维和就是谁。

怎么不想想她花了多少时间来做的,去当地生活了多久,稿子改了多少回,制作了多少版本给幸存的遇难者,问了多少赛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记者。

第一部片能做成这样,算是不错的。

不是为了美国,不是为了穆斯林,只是为了人们少受战争伤害。

她客观的讲着故事,谴责了所有人,也替所有人都说着自己的苦衷,既然你们这么敏感,那么很多大片里华裔都扮着奇怪的角色,你们也愤怒吧。

但这代表的是当时当地人的普遍心态,很让人难受但是客观。

不是刻意的,是自然流露的。

中情局的婊子?

她要是做特工,整天满世界贫困乱的地方跑,死的机会太多了。

她努力的,是让人们反战而已。

战争给双方带来的痛苦和反思。

拍这样的电影的人内心是痛苦的,她得克制着努力表现的客观平淡。

但是毫无疑问,朱莉站在女性视角,她着重着性暴力,爱情的艰难,艺术的毁灭。

老女人脱光。

婴儿被杀,每个人自己也会有孩子,自己的身边也有孩子,为什么可以不加考虑就把孩子从楼上丢下来?

我想不到。

或许人的阴暗面如果不加约束会越扩越大,不带人性的享受放纵肆意的快感。

每个人都给自己做坏事找个听上去并不坏的理由,那个因为老婆怀孕很快有小孩满脸娇羞幸福的大兵说,我们是为了他们才这样做的,为了将来小孩不用打仗。

看看,自己不是坏,无奈自己其实是为了别人。

说朱莉不懂做饭,火候很慢?

节奏缓慢,阐释了一个人在战争中的变化。

起初的无奈不解,立场为难但坚定,到不相信动摇,到习惯杀人,到最终愤怒的杀死自己最爱的女人。

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为了他去杀掉手下,去抵抗父亲,拿回她姐姐的画,在自己随时丧命时打电话给厨师,给女人自己还活着的暗号。

他是个真心爱着女人的男人,他是塞族千万不愿战争的男人中一个,他也是屠杀穆斯林的纵容手下的魔鬼,他是一颗棋子。

他再多压力也还是爱着她,但最后发现她背叛了他,一切都没有了,他觉得一切毫无意义。

他杀了她。

只是电影没解释他为什么没自杀。

电影是细致的。

真正惊恐时,都是无声处理。

说着妈妈是塞族人自己却是穆斯林的大兵,想念食物的画面。

那个平时冷血提到母亲被杀的落寞神情的塞族将军。

和平年代的甜蜜约会中突然掉落的炮弹。。

人道主义的红十字会的车被袭。

被抓的年轻女人为了活命主动配合抢答自己会缝纫做饭,居民面无表情的跨着邻居崩裂的脑浆去签字,承诺永久离开自己的房子。

问每一个被抓的人,战前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画画,面包店的伙计。。

这不是记录片,朱莉在仔细的讲一个爱情故事 ,她的态度是谨慎的尊重历史的。

 10 ) 相对血腥暴力些

浏览之前的评论,很多人从历史观与以及所谓爱国出发,我倒是觉着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才是最好的。

简单粗暴的手法有时候更让人从多个方面检讨战争的所带来的影响。

有不解的地方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变化看的有些许的糊涂。

《血与蜜之地》短评

真的只是还行,不是断网没别的看的话,够呛能看完。

5分钟前
  • Ji_小红
  • 还行

一开始只是苟且的活着,并不是有什么爱情,她只是从小被教育为——大家都平等的种族而长大的艺术家,最终为了自己民族的朋友们舍弃了那个男人对她的爱而已。反战的女性主义电影。

6分钟前
  • MEOW
  • 推荐

剪切差一点。

11分钟前
  • 沈昆默
  • 推荐

美国角度的美国电影

12分钟前
  • 小美人鱼
  • 还行

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电影,先不说立场,敢于拍不久之前的战争真的很有魄力。虐杀平民、践踏艺术,这些都直击战争的残酷,不是政治家能有这样的视角观察世界依然很不容易了。至于情节方面就很没劲了,压抑气氛下处处透着股苍白。

17分钟前
  • Baylor
  • 还行

真是一般啊!

22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誰說二十一世紀沒有戰爭?這樣子殘酷的事情不僅僅發生在二十世紀,也許,現在的某一個角落裡也發生着這樣的事。我愛你,可這又能改變什麼?

27分钟前
  • 林觴
  • 推荐

女导演的处女作

32分钟前
  • 电影贫道
  • 推荐

立场不公,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献媚穆族。这是巴尔干版的“同治回乱”,开第一枪的是穆族,首先屠婚礼的是穆族,首先开始虐杀平民的是穆族,不顾占波黑国内人口三分之一的塞族人同意即强行宣布独立的是穆族……塞族的痛,你们丝毫没有看到。强盛民族就这样被打压而崩解了,下一个会轮到我们汉族吗?!

33分钟前
  • 西八超人
  • 很差

满心大制作的理想化作四处零散的小单薄,长达两个小时的形单影只,作为朱莉的粉丝挺失望

37分钟前
  • ladysleep
  • 较差

没想到朱莉还有着手

42分钟前
  • 小黑脸
  • 推荐

沉重的战争背景没有让这个爱情故事更加凄美反而让它显得负担过重,其实拍得很精致,但就是爱情表现的很令人失望。

44分钟前
  • SILENCE_
  • 还行

以战争中女性受害者的角度为透镜,斥责性暴力罪行,这是女导演朱莉眼中的战争,在这之前,鲜有战争片集中关注了女性如此的痛楚。我们需要更多的角度,更多的人性关怀,更多女性权益的关注。

48分钟前
  • 做个别的人
  • 推荐

朱莉的导演作品,必看。但是也许是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始终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只是仅仅讲述一个故事而已。与刚看的卢旺达饭店的层次还是相去甚远。

51分钟前
  • adamhu
  • 还行

超级想看安妈的导演处女作

56分钟前
  • stelva
  • 力荐

因为是朱莉的关系,加一颗星,因为很温柔的关系,再加一颗星。这片应该叫“滴在蜜里的血”比较合适吧。本以为是战争片,看到一半就明白,战争是幌子,爱情才是真的。我很明白身为6个孩子的母亲的朱莉无法狠心拍那些残酷的镜头和表达太残酷的情感,但是她现在之于这部电影是导演而不是母亲。

60分钟前
  • chalie-kiwi
  • 推荐

拖沓,前120分钟都为最后那一枪。镜头运用一般,好在演员还算能撑场。加油吧,女神。

1小时前
  • LadyHoney
  • 还行

朱莉的电影,战争,种族或许还有爱情,电影主题很大到朱莉的首作确实一般,战争场面很弱,剧情垄长散乱,演员内心的纠结表现很差,主题这么宏大的电影朱莉导演的还是不够,不知道电影成本多少但是这种非商业片反战剧情电影确实高难度

1小时前
  • 杨三疯
  • 较差

不错,不明白为何打分低。

1小时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女神啊。

1小时前
  • 考拉先生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