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1 叙事过长。
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
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
要么重点抓住渡江战役,要不重点抓开国大典前的特务破坏,不要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带一遍嘛😄没主次,没重点,怎么称得上是中宣部优秀影片呢?
还请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在电影没上映之前,不要给它带上优秀影片的帽子呀。
好不好看,观众自然能分辨。
加强宣传没错,但请用到正确、合适的途径。
祖国很多地方需要正面宣传和引导,请当一个正确的公仆。
2 编剧和导演没有很多的历史常识,根本没做多少功夫。
真实的历史是:《共同纲领》是请来孙夫人之后,召开第一次政协以后才签署的。
而不是剧中所谓开新政协之前,主席请播音员读了一遍就完事了,然后在新政协上也没强调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历史重点,存在严重误导观众的倾向。
此处有史料和证据可查,尽情查找。
3 很严重的剪辑问题,前后不搭。
颖超同志在见孙夫人之后说:“我是来送两封信的。
”但是,视频剪辑就播出了主席的信,未播出总理写的信。
在这里,我就想问一句,你懂那两封信的重要性吗?
没有毛周的信,孙夫人来不来还不一定的。
北平可是她的伤心地:中山先生就是在那病逝的。
你凭什么就不播出和主席同样重要的总理的信呢?
一看编剧就没好好研究那两封信在庆龄先生心中的重要地位。
孙夫人睿智、冷静、知性,考虑问题一定会三思而后行,这么可能一下子就到北平呢?
4 台词根本没有1949年北平的感觉。
没有一点北平官话的味道儿,台词根本没必要统一。
因为当时北平城真实的情况,就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在北平真正推广起码在改开之后,新世纪之后才全部推开。
怎么可能在建国前就以北平官腔,进行普通话播音呢?
5 关于蒋夫人警告蒋公的话,“我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我不允许你伤害姐姐。
否则我就一辈子不理你了。
”我在看这部影片前,就看过不少美龄的自传和真实采访记录。
按照我对蒋氏夫妇的了解和研究,我以为:凭借美龄的学识和政治倾向,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理由如下:1美龄和蒋公是一条战线上的,美龄虽和庆龄不和。
但她们之间一直是主义之争,针对谁是真正继承先总理遗愿的主义。
她和蒋公都是坚定的右派三民主义和国民党强硬派,导演,你觉得她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2 除此之外,庆美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姐妹之情,庆龄先生也一直珍视这样的亲情。
美龄一定会救庆龄先生,但一定是以很高级、很隐晦的方式警告蒋公。
而且说出的话一定会很有份量,用她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慑蒋公。
2 蒋氏夫妇感情很好,尤其是美龄是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知性女性之一。
凡是看过她的采访和出版的书籍都知道,一个民国具有超高水准的女政治家,几次登上过华纳《时代周刊》的20世纪女性,怎么可能说出如此儿话,岂不是笑掉大牙。
如此献礼片,称得上是中宣部官宣的优秀影片,还能给国庆70周年献礼,我看非常的名不副实嘛😄。
6 抓捕秦岚的两个特务智商不高。
影片中秦岚很明显往左边一侧逃走了,此时双特务演员就离她最多40米远,她们就当没看见秦岚一样,跑上前看了看,镜头就切换了。
很明显的,拍的前后不搭。
精彩之处:彩色版的开国大典影片集,前后看过三次了。
这次看依旧比较喜欢。
一是主题教育恰逢其时。
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年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时代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越是爬坡过坎,越需要全方位强化党性修养。
无论是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70年的共和国建设历程,都是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二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国7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人民群众才能用勤劳、智慧、勇气铸就今天的辉煌。
主旋律影片的水准如今可以差到何种程度,《决胜时刻》无疑是个鲜明的例证了,尤其是跟题材比较类似的《开国大典》和《建国大业》相对比,更是能够让人看到水准上的巨大落差了!
从本质上说,《决胜时刻》根本就不像一部电影,仿佛是根据各方要求的“必备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政治大戏一定要有吧?
那就拍一拍渡江战役前的国共北平和谈;战争戏得有吧?
那就拍一拍渡江战役,甭管拍得是否毫无创意;反对帝国主义扬我民族志气得有吧?
那就把我军长江炮击英舰紫石英号拍一拍;描写我党如何会团结、国民党如何不团结得有吧?
那就把在主旋律电影中出现过好多次的各民主党派在北京迎接毛主席的场面再拍一拍,把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权力矛盾再讲一讲。
政治戏和战争戏都有了,但不能端着主旋律影片的架子,还得鲜活接地气不是?
那就让毛主席在家逗逗女儿逮个鸟,外出听个戏、吃个饭,吃饭完一摸兜发现没钱!
还有毛主席给警卫员当当红娘,给人家支招儿追妹子。
不仅要表现伟人,小人物也要表现啊,那就让毛主席的小警卫员回家参加渡江战役,然后把红旗插上敌人的阵地,人死旗不倒!
主旋律影片也要加强商业元素,让观众喜闻乐见嘛,那就像《建国大业》那样找明星来主演+客串,帅哥小鲜肉都安排上,让帅哥黄景瑜演毛泽东的警卫员,让他一出场就把女观众帅到尖叫,再让他跟王丽坤扮演的电台播音员组个帅哥美女CP。
观众不是爱看谍战吗?
谍战戏也加上加上,营造一下开国大典前北平谍战危机四伏的氛围!
看了上面这些描述,想必大家也看出来,本片想要的东西太多,但这么多东西放在一起乱炖,导演根本hold不住啊,结果整部影片只能乱成一锅粥,成为让人倍感无聊、难以下咽的大杂烩!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本片散乱无章的程度了,影片开头花了不少篇幅来展现国共北平和谈的内容,但谈着谈着这条线就断了,就开始讲别的戏,直到临近结尾又把和谈戏给捡回来了。
谍战戏也是支离破碎,架势搞得挺大,结果啥看点都没有,特务都到毛主席香山别墅附近踩点了,影片中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都来北平亲自策划行动了,让人以为接下来会上演多么精彩的谍战戏呢,结果后面根本没有惊险曲折、紧张刺激的谍战情节,我军轻轻松松地就将敌特一网打尽了,看完让人发现,谍战戏只是毫无用处的铺垫了一些小细节,主线情节根本毫无发挥。
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屋里搜出了炸弹和手枪,也没了下文,让人严重怀疑是不是谍战戏被大量删减了!
对了,这么一锅“大杂烩”该起个啥片名好呢?
内容已经如此乱了,那片名一定要起得响亮点才好唬人啊,就叫“决胜时刻”好了,反正看完估计也没人能说出影片中的“决胜时刻”在哪儿,呵呵!
导演黄建新这些年少当导演多干监制,监制过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不少片子还都挺靠谱的嘛,自己挂名导演的两部主旋律大作《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也都水准基本过硬,干嘛非得当导演淌《决胜时刻》这趟浑水呢?
整部影片完全就是没有规划好就仓促上马的样子,黄建新导演生涯的晚节不保啊!
最后毒舌君想说一句,主旋律影片也要遵循电影创作规律,不能因为题材足够“伟光正”就自动成为好的主旋律影片,而是只有拍得好才能为主旋律影片增光添彩,拍得差只能是为主旋律影片抹黑,国庆节不需要这种拍得差的主旋律影片献礼!
(文/列文)
用一个个小故事和众多人物串联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香山指挥创建新中国的过程。
举个例子,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与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的互动中,就能明显看出拍摄的独到之处,这种手法大胆呈现了伟人平凡化的一面——让角色更为生动,也拉近了作品与广大年轻观众的距离,对家国历史的代入感也更为强烈。
同时令网友们惊喜的是,没想到毛主席的日常这么有趣,喜欢听戏还追星,甚至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儿。
他说起英语来不比年轻人含糊;他会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他看完戏后会跑到后台跟梅兰芳见面;他平易近人,像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一样;他还会安慰思乡的少年,为孩子准备好一趟特别的回乡之旅。
故事梗概(废话):北平解放,中共领导人在香山谋划国共和谈,北平城内还有很多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一时难以铲除,国民党在北京城内的特务四处寻找毛主席的住处兵伺机谋杀中共领导人。
此时的政治格局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占据长江北岸和南岸,共产党一心想尽快结束内战,使人民免于战火的灾难;而国民党则想与共产党化江而治,他们的筹码是等待英美插手获得他们的支持从而获得与共产党谈判的资本,李宗仁为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居于宁波溪口但实权在握。
国共代表和谈期间,国民党特务仍在不断对中共领导人施加迫害,但双方代表最后顺利完成和谈而蒋介石迟迟不肯签字,最终和谈破裂,共产党发起渡江战役,一天就渡过长江占领金陵南京,攻陷总统府。
蒋介石不甘心,下令毛人凤计划破坏开国大典,甚至还要采取极端行动派飞机轰炸天安门,完全不顾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中国在世界面前的形象,但最后老蒋取消了破坏行动,影片交代一部分是因为南韩不提供飞机返程时降落加油,真实原因我想蒋介石也已经心灰意冷了吧,而且总要顾全中国在世界面前的形象吧,如果真的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搞破坏,中华人民的在世界面前应该是很难再站起来了吧!
他老蒋也会成为万世唾弃的卑鄙小人!
感人的小细节:1.任弼时为老战友拉起久未拾起的小提琴任弼时莫斯科养病回来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都认认真真亲笔写了封“请柬”,四位老战友坐在庭院中静静的听他闭上双眼陶醉的拉起小提琴,虽常年行军打仗但技艺并未减退,琴声响起把我们带进先辈们抗战的回忆中:万里长征,十年抗日,三年解放战争历历在目,此时伟人们脸上平静又幸福。
2.二桥二桥只有16岁却已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毛主席对二桥的关爱细节的刻画充分彰显了主席伟大的人格魅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二桥虽然想家却仍然坚持要参加渡江战役,在长江南岸插上国旗的那一刻他就真正的长大了,可是生命却结束在这无情的炮火中,令人心痛。
3.毛泽东女儿毛主席在子女面前是多么的幸福啊,那么可爱甜甜的女儿,还有心怀壮志的儿子,看到陪小女儿玩耍的片段,我忽然也想以后要个女儿,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看来不假......4.月下老人陈有富出任务,放了孟予的鸽子,毛主席送给了陈有富一个锦囊,纸上诗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毛主席吟诗时眉飞色舞也是绝了5.炮击洋舰国共两军长江两岸对垒,英国军舰进入防区,警告无效我军下令炮击洋舰,互相轮番轰炸后,洋舰不敌挂起白旗那刻,电影院里大家都忍不住笑出了声,英军将领的嚣张和落魄对比鲜明,外国人在中华大地上随意撒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
影片对于毛主席的刻画很丰满!
伟人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以后多读历史,努力奋斗,成为栋梁之才!
新中国成立在即,国共两党和平会谈紧张进行,背后还有特务不断干扰搞破坏。
影片整体带上了具有年代感的滤镜,片中有很多老戏骨,演技扎实,把众多开国历史名人名将演绎得个个个性鲜明。
谈判失败后的渡江战役,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以及我们想要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新篇章的决心!
请记住那个的小战士,他牺牲了!
😭 那红旗的鲜红是他们血染的颜色 😭 最后,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影片居然是真实影片。
惊喜!
那熟悉的声音,那红旗漂洋的天安门,那欣喜有光的眼神看得我热血澎湃,不禁红了眼眶跟着他们一起鼓掌。
电影长达140分钟,但是我一刻也不想错过。
五星推荐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再去看《我和我的祖国》会更加的有感触。
我就想问一句,导演,当孩子们看着你这个电影,他们能感受到建国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吗?
导演功课完全不足,从时代特点的考究,到剧情上我党创建功业的紧要关头的谋略,完全不行,还是有现代电影跑不掉的俗套爱情影子,我真是呵呵了。
时代特点考究:毛主席不会讲普通话,你说为了观众能听懂, 行,我认了。
那贯穿全剧的全城的排场,这是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吗?
不说断壁残垣也得是百废待兴吧。
服化道完全照着想象来,不考究历史就算了,开国大典的视频总看过吧,那视频里的人生活水平照电影还得差一大截。
剧情bug:真的是无力吐槽,解放前夕胜利在望,紧要关头,毛主席和蒋介石的过招就像过家家,不痛不痒。
毛主席抽烟抓鸟保媒拉纤跟护卫兵联络联络感情🤷♀️,然后就建国了?!
我知道导演想用细节呈现毛主席的立体形象,关键是您忘了没呈现伟人的智慧与谋略,全程不干正事儿,进北京了,谈判见见代表,开开纲领会,然后就建国了?
要是真这么容易,主席你来当好不好啊!
渡江战役的紧迫,与国民政府斗智斗勇分寸拿捏,啥都没有,你也不知道英国舰为啥就轻举妄动了,你也不知道蒋介石在想啥顾虑啥,你也不知道咋的忽然就开始大场面战争了,反正我党要过江统一全中国,都别废话!!!
还有那个保卫科科长陈有富,要是就这点本事,保卫科交给他就是把毛主席送蒋介石啊。
完全没有博弈,没有智商,潜伏成平民,还没了解敌方呢,被敌方间谍摸个底儿透。
毛主席所住别墅保卫兵被杀,你也不知道那俩人咋靠近的,咋杀的,你也不知道这事最后咋破的案,反正有俩人乔装成村民上山然后保卫兵就死了。
至于怎么死的怎么破案,那不重要。
街道潜伏那么久对市井生活一无所知,付个小摊钱您都跟不认识钱似的,还得掌柜的自己拿,而且掌柜的还真大方,上来就不要钱了,咋的,家里有矿出来干买卖就图个广结善缘呗。
还有陈有富的爱情,那个时代人人都方方正正(这是个感觉词),强行加爱情戏可以接受,但是一个恨不能结婚了夫妻双方还以同志互称的年代,你俩谈现代恋爱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毛主席喜欢八卦强行给你保媒拉纤谈也就算了,你还扭扭捏捏各种规矩,守规矩又没原则,假装坚持一下您就服从了。
我emmmmmmm哎还有那个保卫科的小田(好像叫这名),他家地主阶层啊,回家后那环境那生活都挺好啊,你也整不明白咋一家三口突然就全去渡江战役了,你也整不明白战争咋就忽然而至了。
战争场面不到五分钟,敌人就豆腐渣一样烧把火就输了,唯独我们可怜的小田牺牲了,还特么是在大家舍生忘死冲锋时他要插个红旗,哥,你说你冤不冤!!!
两小时生搬硬凑,没有紧张情绪,没有谋略,没有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时代特点,没有节奏和剧情可言,唯一可取的是毛主席还是挺像的~一部套着解放全中国的外衣的现代片,没想到这种题材上导演讲故事能力依然毫无提升。
我知道你想拍出至暗时刻,可是你拍的,不好意思,是观众的无聊2小时!
看完真想说,退钱!!!
影片并没有枯燥地流水账一般地叙述宏观的一系列史实事件,而是选取了解放前很短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去讲,避免了空洞多了很多细节,让毛主席和各位伟人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而且电影的画质色调真的太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中共的段落时,光影是暖黄色的,而到了国民党段落时光影是冷白的,看上去很是凄凉,两种鲜明光线的对比似乎也在暗示着什么。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把故事讲得明白,同时也穿插了警卫员、二桥等小人物的生活,但整体上都是紧密围绕着解放前夕局势紧迫和各种斗争不断以及解放的艰难这个中心来走的,总之故事整体看起来非常流畅,重大历史事件并没有少,但又多了许多偏生活化的场景,看下来还会意犹未尽。
唯一有点小穿帮的是香山碧云寺航拍时没有处理掉山门口介绍的牌子,因为刚刚从香山旅行回来,看到这熟悉的一幕,觉得好玩的同时也带着很多感概。
和平来得太不易了,希望可以出更多好看的红色电影,不是单纯说教,而是真正讲好当年的故事。
PS:难得看到张涵予演反派,虽然演得很好,但还是挺不习惯的🤭
2020年看的又一部好电影《决胜时刻》其实是去年国庆档上映的,去年国庆好电影太多了就没来得及看。
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抵达北平、驻进香山双清别墅、国共谈判、中共炮击英舰紫石英号、谈判破裂、渡江战役爆发、中共占领南京、筹备新政协、任弼时同志去世、小超邀请宋先生参加新政协、查封大量特务、新政协召开、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成立的上半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新中国,影片中就讲述了一个叫二桥的普通小战士,他常年随中共军队打仗,曾陪着主席的女儿捉麻雀,听主席讲历史,陪主席看梅先生的戏,但由于家中母亲去世、父亲重病、妹妹年幼,主席特地叫他回家探亲。
但就在渡江战役即将胜利的时刻,当他插上一面红旗在长江南岸时,被乱枪射中两次,但他仍然坚持着扶助红旗,屹立不倒。
最终还是得到了马克思的召见。
后来主席知晓后十分地痛心,用他心爱的三根烟作为香,摆上了他渡江前拍的照片也是他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当主席说出“他才十六啊”的时候,泪目了,他是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啊!
优秀影片,强烈推荐!!
今年是建国70周年,电影《决胜时刻》还原了从1949年毛泽东的新年贺词,到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期间,毛泽东进京、国共谈判、渡江战役、筹划政协会议等一系列关键历史事件。
我查找了影片中所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大多是还原的,加之有唐国强、刘劲等演员饰演毛主席,周总理,可以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濮存昕、林永健、、刘之冰等优秀演员的演技更让观众有“这就是人物本身”的代入感,黄景瑜、杜江这些青年演员也可圈可点。
但是,个人看来,这部影片有很多电影的通病——中规中矩。
虽说献礼片本着高还原的原则,本应这样,但是这样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电影,必须有让观众情绪强烈起伏的片段,比如渡江战役,在我的认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必定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的,影片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如人意。
总之,电影画面很美,但缺一个沸腾的点。
《决胜时刻》在阵容、制作等方面都算挺不错的,就是叙事上来说都有许多国产电影的通病——波澜不惊。
希望未来的电影导演可以做到“不塞下流,不止不行”,稍微大胆一点,破处一点旧的,建立新的。
最后的开国大典彩色修复真的很感动,中国走到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1949年,几个关键事件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小人物和开国领袖视角交织在一起,努力刻画毛爷爷亲民形象。好像看到了《建国大业》《长征》等片段插入回忆。
一般
提前看了点映真的我要吹爆决胜时刻真的太好了老戏骨们演技真不是盖的一如既往的好,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开国大典吧又燃又炸又激动特感动一个人在电影院真的哭死
角度蛮新颖的,但过于冗长,后面有点坐不住。剪辑不够流畅,个别转场生硬,配乐也没什么特色。但总体来说,同类主旋律电影中,绝对是可以看看的作品。立场鲜明但没有标签化脸谱化所有角色这一点我很满意,分寸感把握的挺好。演员演技方面,老前辈们没话讲,黄景瑜尚需努力虽然比之前有进步,但是没办法就是帅,帅得很明显。
挺好的题材,剧本稀碎
这里面的唐国强头太大了,扮相也太老气,和后面彩色纪录片里真是的英姿飒爽的毛主席本人完全不能比。渡江战役虽然在《天下何人不通共》里面写的跟躺赢似的,但影片还原了其中登陆的千难万险,风向万千,唯有东风指引我们向前,看的时候只有一句话回荡在脑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任弼时的《奇异恩典》也极度催泪。本来是想看黄的,但是黄王在里面看着好烦,我不喜欢正剧里的儿女情长。最后彩色修复真纪录片已经很多人夸,就不赘述,现在飞机想飞几次飞几次,想要多少有多少,祖国强大人人可见。最后说一下淘票票,不知道这场限定还是现在都可,电影票根可以自己加一行字,我加的是:“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一起去的朋友加的是:“山河永在,家国永安”。冲决网罗,历经磨难,风尘之中,我在归来。恩典眷顾,一路搀扶,靠它指引,终返家园
冲黄景瑜看的
剧情还是比较丰富的,历史看点详实
适合全家人一起看
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没有流于表面,剧情张弛有度,让人能“看懂”说的啥故事,也没有一味煽情,情感表露自然贴切,任弼时小提琴演奏《奇异恩典》的那段确实非常感人。最后开国典礼和阅兵仪式的4K彩色修复简直太棒!当时天安门的盛况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是相当热烈的。有些情节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总体来说并不会显得突兀,整部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
爱国教育电影,如果你知道历史发生过什么,你就会知道现在的和平有多么宝贵。
好!!!
挺好的历史题材,如果拍得更纪实一点,减少点过度煽情,就更好了。
黄景瑜挺帅一男的不该在这种电影里装逼啊,最起码走路要像个军人啊……有点可惜,对演员来说这种电影也算个好机会的。最后毛爷爷出来那里真的有哭到,用0.5倍速看完的,我对毛爷爷发誓2020以前一定看完毛选1!
比预设的观念有差异:在这种献礼片里做的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电影了,这是进步。很多小事和细节的描绘,不过有些杂乱了,镜头的切换,故事线条。以及看了就出戏的李飞
整片时长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剧情节奏上处理欠佳,感觉时而单薄时而厚重。完全可以把儿女情长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拿出来更大方庄重地去刻画营造史诗质感。相比之下配乐的力道就拿捏得很好,给人一种始终被柔和坚定环抱的感觉。这种御制主旋律影片是从来不顾虑场面和经费的,但也太过注重艺术表现力,过于依赖布光和校色的作用,作品一旦削弱了写实感,受众也就失去了思考。水准不算失败,但也难说出色,各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为什么这种片总有资本的傀儡(各种圈里的野鸡野鸭)在片里装疯卖傻插科打诨?还要暗戳戳给它们的冥国贴点金 白瞎了好题材 只看最后修复版开国大典就行
蛮正统的片,有一丝浪漫主义气息,特别是任弼时拉提琴那段,对领导人的描写与众不同。
20200401 腾讯视频很遗憾现在才看,除了热血与感动,这部片子让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温度,期间还巧融入了别的片段,看弹幕知道了有建国大业,长征,还有意外之喜彩色的开国大典。这个时候看,有了更额外的触动,希望祖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