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缘起放回瑞士制表工厂的剥削体系(精确到秒的高度控制)和工运的背景当中,电报、摄影术、报纸等媒介的作用,并且把“时间测量”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情节,一系列去中心化的构图(本片构图堪称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声音设计(经常给后景和画面边缘的声音),以及叙事上完全以空间和工艺流程而不是人物为核心(人物基本就是线索而已吧),这片的价值就是这个构思和完成度了。是本末倒置还是结构创新仁者见仁了《摆动》
#BJIFF @2022-08-21 资料馆
。毫无疑问的主题先行,资本借助时钟创造了现代化的效率主义,定时定量最大化程度地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精确到秒)。于此同时照相机诞生之初也天然地划分出了值得被拍摄的宏大对象,即高官王位的上层人士以及资本家的辉煌面相,从开篇的贵族到后面工厂和形象的宣传,并处处把这之外的真实对象视为镜头内的阻挡。而影片形式上恰恰反了过来,站在了这些阻挡者/工人/无政府主义者的立场,极致地把拍摄对象的构图边缘化,稀释他们的存在感,取而代之的是类纪录片的自然状态下不断随机进入镜头的那些劳动者们,从而从隐匿的背景中捕捉到了真实的身影,就让劳动者从工厂和自然中被凸显出来,亦是从游离的叙事中让人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精准而森严的资本工厂中,意识到出卖时间且被规划为商品的劳动者们,悄然展开了革命事业。
第12届北影节第35部。“艺术贡献奖”的艺术贡献在哪里?“最佳摄影奖”,全景里构图总是把人物以半身的状态放在画面的边缘,应该是呼应无政府主义去中心化?但是看着感觉挺难受,尤其是插入几个近景再切回来更难受。
A / 精密的机械式构造中遍布着时间的缝隙,就好像镜头必须等待闪光灯的烟雾慢慢填满画面中心,好像一棵树必须等待工厂休憩时间人们从它身边穿梭而过。影片试图复原的也并非安那其的思想内容,而是用仍在萌芽的迟钝的摄影机,构建一种思潮所处的感知环境:面容被凝定也开始被流通,甚至成为匿名的物质-痕迹;制作的动作被权力-时间的度量碾过,却也留下了最细微的身体技艺创造——当这种生发时间的技艺在结尾用语言被描述出来时,它阻遏了时间,何等平凡而壮阔。
校准钟表,录入电报,拍摄人像,绘制地图…我无比着迷于这些繁琐细致的手艺活所共有的一种缓慢与耐心,它与大片的绿色交织,形成影片独特的平和气质。机械化让这些手艺“淘汰”或“进化”,那种带人情味的缓慢也随之烟消云散,它给我留下的滋味是怀旧的#Pompidou
2022BJIFF,没有达到预期,冲着克鲁泡特金的故事来的,结果阿金就呆呆的露了几个面;全片力图通过一座闭塞的钟表小镇里,资本家的高压、四种时间设置的混乱状态去烘托无政府主义理想下工人们的觉醒和反抗,但是!!!请你告诉我,不把主视角放在克鲁泡特金身上你谈什么无政府主义?靠一笔带过的巴黎公社还是工人们像吃小浣熊干脆面集卡一样交换相片这是表现主题的好办法吗?不把主视角放在克鲁泡特金身上,你还不如说工人阶级意识觉醒呢,扯什么无政府主义!
“大家好,我们本来有映后主创交流连线,但是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没有起床…我们联系不上他……谢谢大家”😅
ASMR挺不错的
20240317北京法国电影文化中心。那么安静平静,不是电影小说,更像绘本啊
台词都是无政府与无秩序,画面内都是钟表装配流程中机械具有的绝对秩序。包括整个小镇使用四套时间也是无序与有序的设计。最后点题的总结陈词与全片最后一个镜头实在是太刻意了。但说实话,一套完整的钟表制作流程远比这种计算过多的电影来的有趣。
无话可说
独特的摄影构图、声音设计与考究的服装美术,感觉是一部颇具实验意识的时代剧,和另一部瑞士电影《阿索尔》相似。导演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淡化叙事,却不厌其烦地展示瑞士钟表制造者的工作,有趣凸显出“时间”这个主题。
惊叹不已
看睡了,构图去中心化,故事讲得一般。
落座五分钟喜迎贝拉·塔尔,要不是他提前几分钟离场高低得搭个讪。
瑞士手表
正好在看克鲁泡特金的自传,到汝拉山的钟表小镇这一段:“钟表业的组织是和别种行业不同的,它允许工人彼此相知很深,它允许工人在他们自己的家里作工,可以自由闲谈;所以这个组织本身就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些钟表匠的智力发达之程度比那些自幼就入工厂作工,在那里度过一生的工人的程度高很多。在小的行业工人中,有更多的独立性与独创性。然而汝拉同盟的会员对于每个问题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汝拉同盟中并无领袖与群众之分。这里的工人并不是被少数人领导,作少数人的政治工具的群众;他们的领袖不过是他们的更活跃的同志而已——与其说是领袖,不如说是发起人更为恰当。”——这电影简直就是围绕着这段陈述拍的纪录片。制作工艺,还有计算时间的细节,都非常迷人,演员们的小表情也都很曼妙。
完全不知所云。沒有音樂,只有一些環境聲響,如風聲、鳥鳴。在陶傑的節目中聽到過,瑞士人很喜歡安靜,少交往。不知是否因此而使電影的風格極乏味,催眠利器。
地质礼堂, 全程睁着眼睛,但是意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