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2

Missing,人肉搜索2:失踪搜救(台),人肉搜寻2(港),Searching 2

主演:蒂姆·格里芬,艾娃·扎里亚·李,尼娅·朗,斯托姆·瑞德,梁振邦,艾米·兰德克,梅根·苏丽,丽莎·山田,沙拉尔·阿里·斯佩克斯,贾米尔·希夫吉,迈克尔·塞戈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3

《网络谜踪2》剧照

网络谜踪2 剧照 NO.1网络谜踪2 剧照 NO.2网络谜踪2 剧照 NO.3网络谜踪2 剧照 NO.4网络谜踪2 剧照 NO.5网络谜踪2 剧照 NO.6网络谜踪2 剧照 NO.13网络谜踪2 剧照 NO.14网络谜踪2 剧照 NO.15网络谜踪2 剧照 NO.16网络谜踪2 剧照 NO.17网络谜踪2 剧照 NO.18网络谜踪2 剧照 NO.19网络谜踪2 剧照 NO.20

《网络谜踪2》长篇影评

 1 ) 细想全是漏洞,大烂片

父亲,是个拘禁十年的毒贩美国fbi居然全程没提?

女律师,也是奇葩,不请求公安保护,被枪杀了,一个大办公楼,到处都是监控,这还抓不到?

一个诈骗犯,至于全服武装,还直接枪杀吗?

这么精心策划的绑架失踪,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女主妈电话打不通、email也没有,坐飞机也要身份证吧?

一般正常警察,三分钟就解决问题了女主妈失踪,先查身份证有没有坐飞机,没有?

那就是定义失踪绑架,再查跟她有瓜葛的女主爸最大嫌疑,就这么解决了…

 2 ) 网络谜踪2:女儿用“人肉搜索”救母,主谋动机模糊不明

网络谜踪第一部至今仍有8.5分,讲述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儿,在网络开启了思维上的“地毯式搜索”,并根据线索成功救回女儿,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

特意查了一下,第二部的编剧中还有第一部的两位,这就有了剧情的延续和质量的保证。

像第一部父亲大卫救女儿玛戈这类的故事,在第二部时被拍成了科教宣传节目《非虚构》,通过节目给了第二部主角朱恩救母,提供了很多启发与帮助。

不过较第一部而言,朱恩在整个网络信息搜索调查阶段太过巧合,中后期剧情也不够严谨,甚至连反派报复的目的都很模糊。

反倒是几位演员的表演感觉很不错,比如哥伦比亚的接单员哈维尔,他几乎贯穿了整个案件,令人印象深刻。

既然是朱恩救母,首先要了解朱恩的母亲发生了什么?

母亲格蕾丝同女儿朱恩说父亲詹姆斯病逝,之后与女儿相依为命生活,只是女儿越大越叛逆,并不理解母亲的爱,也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

直到一个叫凯文的男子出现,他在恋爱配对网站对格蕾丝发起进攻,眼看他们中年单身生活就要结束了。

二人约定要去旅行,给朱恩安排妥当并约定下周一接机后,他们就乘坐网约车奔向机场。

可当朱恩如约来机场等了很久以后,妈妈和凯文都失联了。

朱恩的网络搜集分三步骤,在确定电话、微信、视频都无法联系之后,第一步是先联系酒店询问,并要求查看监控录像无果。

她还联络大使馆,以及填写海外失踪人口报告表,找了援助帕克。

因为联络FBI进行跨国协作需要时间,所以联络员推荐朱恩用哥伦比亚当地的旅游直播网站查看景区天眼,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距离酒店监控被自动覆盖掉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朱恩第二步是在当地的跑腿网站下单,要求接单员哈维尔拿到酒店监控录像,并在对方的提醒下,利用各种网络信息拼凑修改了凯文的邮箱密码成功登录。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不要在网络上填写详细资料,被人肉时,处处皆是破绽。

但如此轻易地修改密码登录,这设计也太简单了点。

通过邮箱的位置定位统计,查到周日就再无信号更新,但凯文却一直有发短信给朱恩,这让凯文的嫌疑大幅提升。

根据哈维尔提供的酒店口供,朱恩又在信用卡查询网站,搜到凯文最后消费信息是一家叫盖特森马尼的店。

哈维尔最终找到目标,证实凯文在这里买了把锁。

朱恩第三步通过凯文邮箱拉黑的用户信息,综合搜索发现凯文曾涉嫌欺诈骗钱被判入狱,还发现凯文近期勾搭过一位女调酒师,后者已经失联两星期。

再查询历史轨迹,发现凯文曾经去过一个私人住宅,证实是凯文狱友吉米的房子,没曾想这个吉米竟然成了后期的反转之王。

关键时刻,朱恩成功搜到五金店附近的爱情桥景区,刚好凯文买的那把锁就派上了用场,联络员推荐的旅游直播官网也用上了。

直播画面证实,凯文是在向母亲求婚,他的嫌疑瞬间清零了?

新的转折点,是三名头套绑匪绑架了他们两人,并出现了资金转出的情况。

正当一切陷入停顿时,朱恩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她发现失踪的调酒师在扮演她的母亲,那凯文的嫌疑又恢复,故事又回到了前面的轨道上。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视频监控确认,警方认定格蕾丝是在开往机场的路上被替换掉的,坐的网约车是套牌,现已被通缉。

凯文抵达机场之前,先去接的调酒师,调酒师上车时格蕾丝已经不在车里。

格蕾丝压根就没出过国,失踪时间已经一周。

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去机场的路上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杀人抛尸,还要清理现场和自身衣服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时间根本不够。

或许格蕾丝真的没死,不然不应该找不到才对。

如果格蕾丝没死,那就一定是被囚禁了,谁会干这个事?

调酒师顺利回国吐露线索,这就很诡异,她活着就注定凯文的失败。

随后凯文被警方在边境射杀,所以他不是主谋,同样也被人利用了。

格蕾丝的身份出了问题是为后面反转做铺垫,可这一部分时间占比有点长,想混淆观众的思路反而适得其反。

不过格蕾丝的社交账户上什么信息都没有,连家庭成员信息也没有,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

如果凯文也是这样,朱恩拿什么来搜索信息,直接就懵逼了。

当朱恩带着录像手表去找律师时,凶手已经前几分钟就把对方杀死了,也庆幸有手表一路摄影,不然嫌疑都说不清。

这件事包不住,当晚父亲詹姆斯复活跑来找朱恩,告诉她格蕾丝原名叫莎拉,因为两人以前一直吵架,导致莎拉举报詹姆斯吸毒入狱,并带着朱恩离开。

为了让朱恩正常的成长,莎拉改名换姓格蕾丝,电影开始时那些删除的动作有了解释。

詹姆斯就是凯文的狱友吉米,也就是套牌出租车司机,他今夜来强行带走了朱恩。

如此看来,杀律师的凶手应该就是詹姆斯了,毕竟当年就是律师帮助格蕾丝进行法律援助的。

詹姆斯让格蕾丝身败名裂是报复,杀律师是报复,还要带走女儿一起生活,可他为什么不选择杀格蕾丝?

他有足够的时间焚尸灭迹,再想一套完美的说辞去说服女儿,只要警方一直找不到尸体,相信时间会冲淡一起。

詹姆斯枪伤格蕾丝都非本意,那他到底图什么?

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偏偏不早一点杀格蕾丝,那女儿会心甘情愿跟他走?

这个计划自始至终就不是个闭环。

朱恩终于在慌乱之后启动了语音助手求救,格蕾丝侥幸捡回一条命,而詹姆斯则被格蕾丝成功反杀。

整个救人的故事,也成为了节目《非虚构》第三季的内容。

照这个趋势,这个系列还能一直拍下去,家庭互救完结,还可以是恋人相救、师生相救、闺蜜相救......直到没有新意为止。

 3 ) 妈妈为女儿编织的美梦

最感动的就是最后揭晓妈妈为女儿做的一切。

让女儿相信她曾有一个深爱她的父亲,总好过让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毒贩和家暴瘾君子。

她把录像剪掉最后一截,好让女儿每次抱着录像回忆的时候却不知道背后丑陋的真相。

还有很讽刺的一个情节:家暴只能使对方做一年不到的牢,搜到毒品才判了十二年。

这种人渣出狱果然死性不改,绑架了前妻和女儿。

受害者即使改名换姓也很难逃开追踪。

其实美国有狱中教育计划,有点像jimmy假扮church guy说的那样,一对一帮扶,让他们意识到错误。

但很明显这种计划没什么用,增加刑期才是唯一的办法。

 4 ) 如何搞到别人的密码

影片中小女主能顺利“破案”,关键一点是搞到了 kevin 的 gmail 密码,那大家要说了,谷歌这种大公司是那么容易泄露密码的吗?

其实小女主拿到 kevin 的密码是依靠以下两个设定:1. 小女主猜测 kevin 是个会使用同样密码的人。

2. 小女主拿到 kevin 某个账号的密码:首先在网上搜到 kevin 个人公司(All Brand Consulting, Inc.)的主页 ↓

这个主页上有维护该主页的公司(Pro Web Template)的链接 ↓

Pro Web Template 提供的登录入口可以让用户编辑自己的主页 ↓

小女主拨打 Pro Web Template 的客服电话要求找回密码 ↓

Pro Web Template 的客服只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生日、母亲姓名、小学校名)就给了密码,然后小女主拿着这个密码成功登录 kevin 谷歌账号 ↓

也就是说,导演并没有黑谷歌,泄露密码的只是一家维护个人主页的小公司,然后在 “kevin 会使用同样密码” 的加持下,小女主就在网上把 kevin 的各个账号扒了个遍。

然而片中有两个例外,一个是 kevin 在加密聊天软件 Guise 上使用的密码,另一个是 kevin 给小女主老爹装的监控系统 Elster 的密码,这两处小女主都是通过重置密码破解的,这里的前提是,kevin 是使用自己的 gmail 邮箱在 Guise 和 Elster 上注册。

以 Elster 的破解为例:使用 Elster 网站上的密码找回功能 ↓

该功能会向 kevin 的 gmail 发送一封重置密码的邮件 ↓

在 kevin 的 gmail 中接收邮件 ↓

通过棕榈树背景可以判断这的确是 kevin 的 gmail ↓

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来到 Elster 重置密码的页面 ↓

密码重置后用新密码成功登录 ↓

总结:gmail 邮箱很重要,最好使用单独的密码。

 5 ) 母亲的前夫和新男友都是监狱履历人士

【8.3】

1、黑人,女性,家暴的父亲,叠了挺多buff2、女性视角的电影,家庭类电影3、一个父亲因为家暴、贩毒被妻子举报而坐牢,出狱后绑架了母亲,试图骗自己的女儿4、本电影的特点是各种电子产品,切屏,Google、苹果、摄像头、网络直播、地图、PDF、邮箱、电话、记事本、Instagram、META……5、风格比较现代,故事没啥意思,应该有不止2个电影都是类似的故事,人突然消失了,然后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人肉、找信息,最后发现真相之类的。

虽然是普通的家庭故事,加入了赛博元素,就有点新奇,对于互联网原住民当然不算什么6、But if kevin is still in colombia, who did this?

你爸爸做的7、女儿和母亲之间的感情给人触动不深

 6 ) 《网络谜踪2》:这个系列每次看都觉得在上网络搜索技术课程,受益匪浅

#网络谜踪2# (Missing )(A-)真的好看!

你们一定要看!

不仅是满足悬疑探案片爱好者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学到很多网络搜索技术。

第一部《网络谜踪》(Searching)我就非常喜欢,因为里面教了如何用社交网络搜寻人和信息,而这一部也是!

只是这次不仅是社交网络,还有各种cam、网站和软件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人不出门,坐在电脑前真的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甚至远在海外也不怕!

《网络谜踪2》中女儿找寻母亲下落过程中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且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找到的。

这个系列的特点不仅仅在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更多的是展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寻找线索,寻找失踪的人。

因为在信息现代,几乎每个人都在网络上会留下痕迹,而摄影头更是无处不在,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掌握了更多技术,也能通过电脑寻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

在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科技去帮助人们时,影片也展示了在如今的时代,隐私几乎不存在,各种软件也同样可以帮助犯罪分子。

技术本身的两面性依然是在本片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不去提起本片剧情,只希望告诉大家一定要平时注意学习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且掌握网络搜索技能。

因为既然这些技术存在了,且在快速发展,如果别人会,你不会,就容易让你成为被欺骗的对象。

掌握这些技术和技巧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出现了女孩收到有“母亲”在其中的一系列照片,但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完全清晰可以看到母亲的脸,不是侧面,就是头发或戴帽子遮住一部分脸,这就是很明显滴说明这些照片有问题,且发照片的人很心虚。

正如去年发生的#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造谣事件也是如此,P图的人发的两人合照没有一张有两个人的正面,不是戴口罩、帽子,就是侧面、半张脸或各种掩饰,而且多张图都如此,就已经充分说明这些照片是有问题的。

特别是当照片中的人平时并不爱掩饰,而是常大胆拍照、发照片的人,突然如此扭捏,与平时行为不符,就应该提起警惕。

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并传播谣言,只可能有两个原因:1)这些人真的很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 2)明知道可疑却故意传播谣言。

我认为针对#金泰亨Jennie# 事件,第二种情况比较多,真心希望年轻人要多多用技术和知识武装自己,不要再被这种谎言所蒙蔽。

(金泰亨Jennie合照 P图# 事件的结果是P图造谣者已经被起诉并定罪)总之,不管是对明星还是普通人,任何时候,在看到多张“没有正面露脸”的照片时,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要信以为真。

在各种技术都很发达的今天, P图或找人冒充都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图片,但之所以遮遮掩掩,主要还是发图的人“心虚”的表现。

也就是说,也许技术可以达到掩人耳目,但突破口永远是观察人的行为以及分析逻辑性。

就像片中也出现破解密码的环节,这其实也是对人的一种推测。

就算没有网络技术,人平时的言行举止就可以透露很多信息。

《网络谜踪2》片中的小姑娘电脑用得好厉害,十分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且脑子很快,正是目前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要好好向她学习。

相反,如果片中银幕上展示的各种搜索方法,电脑软件甚至手机用法你都不知道,且不熟悉,你确实有很多功课要做了。

已经开始期待第三部,希望这个系列一直做下去,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确实需要不断被更新和被提醒。

作为十多年的记者,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擅长网络搜索的人,但即使如此,本片里依然有方法是我没用过和不知道的,所以就觉得又学到很多 这个时代,只要你擅长使用电子设备、具有搜索技能,人人都可以当侦探。

《网络谜踪2》(Missing)1月20日北美上映

 7 ) 无所遁形

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

一年前就已经找到母女俩,却花费这么长时间布局,让母亲重新坠入爱河。

极具耐心的靠爱情这么不可控的事情主导后续发展,和真面目暴露后的穷凶极恶气质极度不相符。

外出旅游失踪,同性的Kevin必然是重大嫌疑,那如此处心积虑的制造假象和让Kevin避开绑架嫌疑究竟哪个更好?

后者Kevin甚至可以作为Grace最亲密的爱人,在惊惶无措的June那里影响她寻母的走向,不是更容易完成目的么。

说一个谎言圆一个谎言,为了让人以为Grace失踪在哥伦比亚,你们雇人假扮她,雇人演绑架戏。

结果逃回国被抓的被抓,不结尾款让人捅出去的捅出去,反倒让事情变得败露。

而Kevin甚至连那个雇来假扮Grace的调酒女都不如,人家还是在逃回国的飞机上被抓的,你甚至都逃不出哥伦比亚。

从父亲各项监控女儿巨细靡遗以及Kevin就拍这么几张照片就因为动态模式穿帮来看,显然父亲才是网络高手,那这样Kevin的存在就真的没有意义。

如果说有,那就只有留下诸多痕迹,能让女儿一步步剖丝剥茧的发现真相。

 8 ) 这部电影教会我的

桌面电影虽然不会成为未来主流,但这种当代特质真的相当吸引我,就像是津津有味听朋友讲一个身边的八卦——高质量视听版。

整理下我从该片中学到的:我以前不知道谷歌也有位置记录,第一时间去看了下,发现账户默认状态是关闭该功能的,犹豫了片刻,我还是保留关闭。

谷歌全面的数据库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令我感到一丝害怕。

同时第一次点开时间轴模式,由于上述功能关闭,这里没有显示任何信息。

另外下方还看到位置信息分享,也就是可以24*7与他人实时分享自己所处的位置。

是很好的功能,但我不会使用。

没有找到黑名单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我没有黑名单还是因为没有开放这个功能。

破解了谷歌账户密码就几乎可以登陆所有网站账户,膝盖中了一剑。

不过为何没有双重验证,或者收到新设备登陆的通知邮件?

想到这,我又对我脆弱的谷歌密码莫名自信起来。

本苹果全家桶用户真的不爱用iMessage,看到本片正确用法示范能感觉似乎是挺好用的,但我里面已经塞满了淘宝店、验证码、快递外卖等等比山还高的垃圾信息。

幸亏女主用的不是Apple watch,别说没联网没连手机Apple watch几乎啥也干不了,而且连摄像头也没一颗,关键是折腾这么久后,等到被绑的时候大概率也已经没电了。

那个可以看全球大景点的网站我有印象,我以前登录看过,没想到这个网站有这么大影响力,能知名到被拍进电影。

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我还可以推荐一个App:Surfline,可以看到全球知名冲浪点实时浪的情况——全球浪人已经进化至此。

对门口可视门铃非常动心,但如果要买能接入苹果HomeKit的硬件设备,就没法和我小米的设备联动。

望早入出现能接入多家协议的全面硬件厂商。

英语与西语的无缝切换让我震惊,让我感觉会英语后似乎西语相当好学,仅凭听力就能直接打出来词。

在中国,别说用汉语打出别国语言了,跨省的我都没法打出来交给谷歌翻译(或其他什么翻译软件),就是只能抓瞎。

对于家暴事件整个社会能够给予的帮助,实在是羡慕到哭泣。

从法律方面看,网上就能迅速报案;报案后能快速立案;正常的裁决就能够公正的判刑。

从道德上来看,法院立案后能立马有人道主义律师介入,能提供相当专业的法律顾问,也有完整落地的实施手段,最后还能严严实实帮你守住所有秘密。

从亲人朋友的反应上看,所有人都在支持和鼓励女主妈妈,所有人都在尽自己所能释放善意,并支持她的任何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我不怕有黑暗有罪恶,我在意的从来都只是如何看待和处理。

道阻且长。

 9 ) 这次的“桌面电影”有点“作弊”

五年前看完《网络谜踪1》的时候,我称之为“奇诡形式实验和完美类型剧本的高度融合”。

那么毫无疑问,第二部最理想且安全的路径,自然是延续此二者。

可惜,形式实验因重复和作弊而不再奇诡,类型剧本因漏洞和断裂而不再完美。

这电影最极致的记忆点与辨识度,都在它所开创的“影像载体实验”——用电影里的一台计算机视窗来播放电影,用故事里的一个显示器屏幕来讲述故事。

观众在看这部片子时眼中出现的一切视觉内容(也就是电影外的感知端),与这部片子主角使用网络时在设备上搜索、播放、调取、查找、记录下的一切视觉内容(也就是电影内的呈现端),形成彻底的捆绑共通交叠关系。

于是,理论上,你的”看见”,与剧情中人的“看见”几近物理性同频。

你只能看见她在她的电脑上看见的东西,然后你用这种被限定的看见,看见了她所遭遇的一切。

因为这“看见”是“虚拟”的、仅仅发生在网络上的,可它又偏偏支撑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迫切希望与寻找,这就足以隐喻当代人“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全然寄望于虚拟数字屏”的诡异症候,从而徐徐展开电影深层的讽刺与思量。

而且,这明明是个限知视角,却又每每释放着全知视角的潜能——你固然只能看到主角在屏幕上所关注和交流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又常常足以暴露她的内心隐秘,当她在搜索栏打入一个新词条时,你往往就会立刻意识到她此刻真正在想着什么,且这个真正所想也许与她在聊天界面上正在和朋友交流的态度截然相反。

但如前所述,此形式初见时惊艳加带感,再见时又重复一次,必然“去新鲜化”了。

更何况,这一回,它用了某种狡猾的方式,自行跳出、或者说自行背叛了这个“影像载体实验”。

无论是加入随身摄录设备(智能手表),还是大量使用前置摄像头,无论是“两台电脑远程互相侵入”,还是“其中一台电脑连接了无数个监控探头”,这一系列bug级操作,都像是开了修改器在玩游戏,或者是开了天眼在玩躲猫猫。

等于说,你还是只能看见她在她的电脑上看见的东西,但她的电脑上被想方设法地、投机取巧地加入了无数东西。

那么,“被限定的看见”就消失了、溢出了、置换了,你跟着她离开了电脑跟前,去远离电脑的其它地方遭遇了她所遭遇的一切,她不在坐在电脑前看和你一样的东西了,她自己成了被看的对象。

这就和其它电影的常规拍法没啥两样了。

所以大高潮部分的整个输出形态——“死而复生”的父亲再度抵达、绑走女儿、囚禁母女、欲行杀戮、遭遇反杀——几乎就等同于“假装成摄屏”的实景外拍。

包括终极悬念的解密发现,也依赖于这“实景实拍”中的切身经历,而非网络经历或“屏内”经历。

至于“类型片”的部分,前半程看似环环相套的隐瞒与被隐瞒、误解与被误解、疑似利用与疑似反利用、疑似做局与疑似破局(即便是这个过程里,也多少显得悬疑有余而推理不足,过于依赖“偶然性发现”——当然这也是人置身网络浏览时“一目十行”的跳读状态所决定),到后半程干脆就简单粗暴潦草直接地归结于一个“你爸爸其实是大坏蛋”的万事大吉型反转。

这就把悬疑推理类型,秒变了擒凶脱险类型,把“网络迷踪”秒变了“网络外逃生”。

这就是我开头说的断裂。

就先不细究“爸爸为啥要绕这么大的圈子、费那么多的周折、调动那么多的群演、丢出那么多的烟雾弹和干扰项来做成这次绑架,直接找个月黑风高夜堵门不香吗”,以及“绑架之后到底是想杀人还是想报复还是想索回监护权”了。

话说回来,这片子的基本立意还是清晰的:作为视觉主体的电脑视窗、作为背景主体的社交网络,依次扮演了(或者说同步扮演了)记录一切、遮蔽一切、发现一切、误导一切、洞悉一切、造成一切的角色叠加。

有时候,你真的很难讲清,人和媒介之间,是谁改造了谁,又是谁利用了谁。

它理想中的真正主角,与其说是“谜踪”者,不如说是“网络”本身,是网络在“谜踪”里所释放、所折射的性格。

网络即时提供的无数种端口、渠道、通讯工具、社交媒体、视频频道、调取方案、服务售卖平台、语词翻译、定位系统、聊天与邮件记录、导航仪行踪记录,确乎为破解迷踪输送了显而易见的便利和助益,但网络倾巢而出的信息过载却又构成了庞大而繁琐的干扰项,一如那随时响起的提示音与关都关不完的弹窗,剪不断理还乱。

网络成了救世主、懂王、“大圣助我”的毫毛和哆啦A梦的口袋,网络也成了诅咒、蛛网、陷坑和迷魂阵。

也正因此,你才会遗憾它忙于狗血、忙于变成苹果系统植入广告和禁毒宣传公益广告,以致在很多点上未及深入,比如家庭暴力、网络暴力、两代人关系、少数族裔的生活环境、媒介道德与媒介批评,比如网络是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以反网络道德的逻辑,将理论上该由网络替你妥善保管的东西和盘托出(拉黑用户的名单、背着老婆发出的邮件、黑入账户、密码盗取),比如网络是否可以用无视某人隐私的方式来重新理解和澄清某人。

这都是互联网的两重性,都是结果正义与程序(手段)非正义的天辩。

最后,导演又玩了个小花活儿,让它们全都成了一部网络热传非虚构剧集的新素材——网络嘛,生产流量和话题,永远显得比思考正义更加合宜。

总之,《网络谜踪2》,不如《网络谜踪1》。

作者信息: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新浪微博:@聆雨子豆瓣&知乎ID:聆雨子

 10 ) 看到结尾,(⊙o⊙)啥?就这?抛砖引玉,写一些剧情不合理的地方

前面2/3也算是引人入胜,后面1/3有点降智,看到结尾,(⊙o⊙)啥?

就这?

剧情的不合理之处: 1. 前夫做了那么大的局,到底图个啥?

如果目的是绑架杀害前妻,也没必要请那么多演员在国外做那么多表演。

人越多越容易露馅,比如请的那个女演员,最后发现不对自己逃了出来,她难道不会报警吗?

如果目的是见到女儿,女儿已经成年了,完全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来接近她。

2. 狱友林先生帮前夫,最后连命都丢了,到底图个啥?

前妻失踪后,他根本没有办法全身而退,回到美国国内。

特别是,看到警察还想要拿枪,然后被杀,真的是剧情需要,编剧一定要把他写死。

他完全可以束手就擒,回国把事情讲清楚,最多是一个绑架案中的从犯。

(另外选角方面,这位华裔林先生的演员,长得尖嘴猴腮,一看就不是好人;相比之下,演FBI的韩裔朴先生一脸正气,堂堂正正。

老美真的是对华裔满满的恶意。

《杀死伊芙》第一季,也是如此,2个中国人,一个满脸横肉玩SM死了,另外一个矮小猥琐。

) 3. 前妻中了一枪没事,说说笑笑还能反杀前夫;前夫被玻璃扎了一下颈动脉,翘了。

好的,剧情需要。

4. 前夫过来找女儿的时候,女儿孤零零一个人在家。

妈妈失踪、律师被杀,居然没有一个警察、亲戚、朋友陪在身边。

好的,剧情需要。

5. 女律师为什么要和林用加密软件沟通?

瞒着前妻有什么意义?

6. 全程谷歌和各种APP玩得很溜,但是国外的网络安全真的那么差吗?

真的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黑入别人的账户?

黑入别人的摄像头?

在中国,动不动就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码。

《网络谜踪2》短评

很值得一看,但离封神还差很远。

5分钟前
  • 动作院线
  • 还行

《网络迷踪》系列最大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开创了桌面电影这一先河,还在于它因自身形式而把视角完全聚焦在手机/电脑屏幕、网络直播、视频画面、监控摄像头等天然的窥视镜头。对于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观众来说,这种视角营造了一种别样的观影体验:既是在客观上借助熟悉的生动的上网操作而体认到自己是一个窥探角色屏幕的观看者,又是在主观上疏离的陌生的参与者——我们知道的信息和角色完全没有任何不同,只有情节造成的信息差,即我们和人物一样,永远被剧情带着走。而这种营造信息差的形式,和传统悬疑片并无不同。在这个意义上讲,桌面电影只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电影形式,但不是新电影类型。续作犯的最大问题就是插入了观看影片的设定,这让部分内容成为平庸的犯罪片,尤其是结尾,那种老套的暴力罪犯和人质扭打的片段简直太无聊。

10分钟前
  • Shadowchaser
  • 较差

瞅瞅人苹果的UI,瞅瞅人谷歌的作用,最后再瞅瞅人网速。。。

14分钟前
  • 非魚
  • 还行

我不是说此片不好看,而是被这政治正确给恶心到了。她爸是白人,她妈是黑人,她继父是黄种人。真够了,还有,我是真的讨厌这个女演员。从《隐形人》里面就讨厌她,(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讨厌莫小贝)算是个人情绪比较大的一次观影体验

17分钟前
  • 相见不如怀念
  • 较差

有没有人能解释下,为啥老爹一直远程欣赏女儿的电脑手机桌面,却没让Kevin改邮箱密码?“追剧”太投入没想起来?fine,不纠结逻辑,就说桌面概念,这片在手法上也没有更多的利用和探索,相比第一部还退步了。这到底是哪一年拍的,对各种网络应用功能的展现,也没啥新东西啊。

19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较差

太牵强了。为了夺回十年没见快十八岁的女儿搞跨国真人秀加高科技的绑架?????和谋杀????

20分钟前
  • 珠珠
  • 较差

本来家里一闷棍就完事儿的无人在意失踪案竟然能被俩活宝搞成个惊动美国大使馆、司法部、全国媒体甚至哥伦比亚当局的大新闻。这么离谱的设定让人怎么入戏?

25分钟前
  • Piglette
  • 较差

屏幕时代,社交平台眼花缭乱,信息过度膨胀爆炸,人类渴望爱的联结,希望交付信任,变得比过去更脆弱,因为要承受更多未知的风险。一旦脱离屏幕奴役,社交、情感、自我认知很难单独存在。

2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三点五不能更多。苹果:放弃隐私,买块手表,你将寻回最初的母爱与政治正确。Jimmy church guy:女儿跟我长得一点也不像。梁振邦年纪都这么大了。

31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第二部依然延续第一部的表现手法,但故事却没有第一部精彩。青少年的叛逆和家长的关心相互排斥,之后因为意外患难见真情,期间得到陌生人帮助进而互相影响的故事并不算新鲜,但那些眼花缭乱的搜索方式还是很让人惊叹的,毕竟在天朝发生这样的事基本也就只能干瞪眼了,要不然上个外网还得先翻个墙,然后还得打开爹妈的探探momosoul看有没有啥信息,那些做社交软件的人是笑了,我可觉得土死了……总之此局苹果完胜……3.5⭐️

34分钟前
  • C.Y
  • 还行

节奏不错,保持悬念,看着过瘾;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网络世界没有秘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同样是体现母女家庭矛盾,这不比《瞬息全宇宙》好看10倍?节奏真好。

37分钟前
  • 夢里不知身是客
  • 推荐

看这电影的时候,我们正学《兄弟之道》的Alexis吃火鸡面,没想到剧里打架的Grace和June在这是母女,而且,本来就想晚上吃久违的沙拉,这电影后来又出现了Sarah,关键是,看完电影刷豆瓣,发现《兄弟之道》的文章审了一天,终于放出来了。很难不记下这种有私人情感的巧合哈哈哈。第二部观感依然很流畅,尤其是反转之巧妙,抒情之妥帖,让我回望热衷“扭转”(不是反转)与煽情的海量国产院线片时,长叹一声,又更觉电影的好。梁振邦出演,开心。第一部的时候就说要好好研究苹果功能,六年过去了,还没,我真行。一个错误,父亲那段是2008录的(右下角),但是归档时写了2007(avi的文件名)。四星半。

4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网络搜索和反搜索的教程片。熟练使用Google以及其他各类专业app,居家旅行必备技能。

44分钟前
  • Emancipate
  • 还行

和第一部一样,高开低走,结尾泄了气,前期悬疑氛围和剧本架构都很成熟,惊悚感和配乐相辅相成,一度以为是难得的比前作更好的续集,但亲情戏的老套和收尾的目的性过重,明显弱于前作的沉稳,这部的高明之处在于结局调动更多媒介和相关画面去让结局更类型化有趣一点,但在既定的结局下上限也不会太高,仅此而已。

47分钟前
  • 03Sanders
  • 还行

据说是第一部的剪辑做了导演,最大的问题是小姑娘演技撑不起来,以及她全程对电脑的操作过于流畅。。。不知道的以为至少是初级程序员呢。悬疑部分的反转比较自然,一颗星;找人的时候远程帮助的大叔,一颗星。8.0?不会吧

52分钟前
  • WellIgotone
  • 较差

又一部政治正确的典型黑命贵电影,时长故意拉长,前一个小时几乎都是障眼法,让人昏昏欲睡,导演和编剧把观众当傻子,选角又是丑女,剧本绕来绕去的,最后归咎于家庭暴力,反派自然不能安排黑人,必须让白人当大反派,还必须得是暴力得六亲不认那种,让人产生不了共情,看来疫情后,现在连好莱坞也没有余粮了!

57分钟前
  • mayu2862
  • 较差

除了表明现代网络的发达,实在不明白导演想讲什么。

1小时前
  • 陈默
  • 较差

看到有人吐槽谷歌验证码我真的超级欣慰!

1小时前
  • Ø
  • 推荐

从上一部的电脑桌面,延伸至跨屏紧跟时代了。故事线没有上一部顺畅,结局有些硬

1小时前
  • 希区柯克小迷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