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

Girl,梦女芭蕾(港),芭蕾少女梦(台)

主演:维克托·波尔斯特,阿里耶·沃索尔特,奥利弗·博达特,蒂伊门·戈瓦尔茨,卡特简·达门,瓦伦提金·达恩斯,克里斯·泰斯,安吉洛·提森,艾莉西亚·德佩克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荷兰语言:法语,弗拉芒语,英语年份:2018

《女孩》剧照

女孩 剧照 NO.1女孩 剧照 NO.2女孩 剧照 NO.3女孩 剧照 NO.4女孩 剧照 NO.5女孩 剧照 NO.6女孩 剧照 NO.13女孩 剧照 NO.14女孩 剧照 NO.15女孩 剧照 NO.16女孩 剧照 NO.17女孩 剧照 NO.18女孩 剧照 NO.19女孩 剧照 NO.20

《女孩》剧情介绍

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主角 Lara 于15岁之「老龄」才加入芭蕾舞班。由于较其他女孩迟起步,她每日下尽苦功,甚至练到脚尖破皮流血亦不肯歇息。 Lara 的梦想不只是成为芭蕾舞蹈员——她还想成为一个女孩。是的,「他」原是家中的长子,名叫 Victor……犹幸爸爸一直在旁鼓励﹑陪她接受荷尔蒙治疗,全心全意支持她完成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李卫辞官天才儿童罪第一季神探狗狗母爱杀机画魔人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寻龙迷棺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画仙纪之双月柴可夫斯基的妻子明天,我会成为谁的女友第二季奇迹三雄之扑克游戏纽约丽人彩排第二季十三岁70年代秀第六季许穆夫人荒野间谍第一季偶像集结!默契第二季我的队长不对劲秘杀名单超级智能金属口红全民追女王他是龙卞赫的爱情我可以毁掉你西游记续集

《女孩》长篇影评

 1 ) The true heroism of transgender

It's a painful process, and the girl suffers a lot.But, you cannot blame the surroundings: her father fully supports her, her ballet teacher fully supports her, nevertheless, things go wrong.This negates the idea that we would have been happy, if it were not for the external imposition of patriarchy and binarial logic constraining us to gender identity. In their experience, the distortion, pervertion, suffering, which is inscribed into human sexuality as such comes out, they are, as it were, sex at its purest, sex at its most antagonist.Cisgenders are constantly bombarded by the social-constructionist message, using Judith Butler's term. Yet, it becomes essentialist as transgender people often express their longing to "live authentically as my best self".Of course, gender is symbolically contructed. It is, in some sense, a choice. One's gender identity is not biologically determined. However, authentic free choice, by definition, as we learnt from Kant Schelling etc., at its most radical, is always experienced as a neccessity. The choice's already happened, which means it's an unconscious choice. That's for me a very simple Freudian solution of "is it socialconstructionism or determinism?". It's a free determinism, from the standpoint of one's conscious ego. It is determined, but at a deeper level,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it.

 2 ) 疼痛 以及成为一个女孩

载于《深焦》2019031291年出生的导演Lukas Dhont在2018年的戛纳电影节,以处女作《女孩》拿到了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以及一种关注单元费比西影评人奖。

随即《女孩》到了平遥电影节,在一众描述16,7岁生活的年轻处女作长片里,显得格外出色。

《女孩》的故事,是关于Lara, 一名生活在布鲁塞尔的,16岁的芭蕾舞伶。

看起来柔美的她,和其它“天然的”女孩不同,15岁“高龄” 才开始学习芭蕾舞。

但薄薄的舞蹈服下面,长期服用抑制剂的少年化的身体,依然通过宽大的骨骼和瘦削的肩颈线条,隐约地出卖着她。

她是个一心想要成为女孩的“女孩”。

一名璀璨的芭蕾舞伶,一次又一次地旋转,跌倒,流血,被困在自己无望的身体里,做一场场困兽之斗。

Lara很腼腆,柔顺的金发,苹果般的面颊,除了饰演者维克托·波尔斯特那种令人惊异的无限接近女性的外表,Lara身上甚至有一种,比复杂深邃的原始女性更为纯粹的,如水晶般透明的温柔良善的少女气息,这种藉由清晰却不乏固执的自我认知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贯穿始终,令人着迷的同时亦令人困惑。

家庭中没有母亲的影子,但我们在Lara照顾弟弟的片段中不难想象,曾经名为Victor作为长子的她如何沉默柔善地承担了母亲的职责。

或许唯其如此,Lara对自己男性身体的不忍受才如此触目惊心,身心不兼容让她仓皇,不知所措,无处可去,无人可爱。

恋上男邻居又夺门而出时,她脑海中的Cage一定轰然崩塌,又重新固锁,更加壁垒坚固,因为除了变成一个真正的“女孩”,她哪里也去不了,谁也不能爱。

像是 《拱廊之火/Arcade Fire》 Teardrop 里一句歌词—— “我的身体是一所牢笼,阻我与所爱之人共舞 / My body is a cage, that keeps me from dancing with one I love.”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舞艰苦的训练,正在成为对Lara,日复一日和无望的生理性别限定所对抗的象征。

摄影机几乎贴身跟随,营造出一种完全由Lara的主观感受所构建的世界。

在镜头下,一边被还原成了感性的与感官的,超越性别划分的旋转跳跃。

另一边,则是难以忍受的各种生理痛楚,用胶布粘住下体撕扯的痛苦,鲜血淋漓的双足,穿刺耳洞的痛,流血,缠绕,疼痛。

奇怪有加,仿佛不经历痛的洗礼,就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女孩。

然而,到底什么才是“女孩”?

她的生活的环境健全,开明,不缺少爱护,她甚至是被特别悉心对待的对象。

然而唯其如此,她的问题似乎就只剩下的身体的,太身体的。

多数在影院里落泪的观众,对LGBT人群的认识未必都有多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入并且懂得Lara的世界,去体会即便在一个并无文化与社会歧视,在亲善开明的父亲和可爱的弟弟陪伴下的跨性别者,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所承受的煎熬。

“我究竟是谁,我要以何种面目存活于世界上?

” 这含混不清的问题,藉由青春期那条凶猛的荷尔蒙之河划开的性别的界限,日复一日,成为Lara的无间痛苦。

这痛苦不来自他者,而来自自我,来自一个简单的,却致命的问题——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究竟是谁?

影片里Lara最终以无望的行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真正的问题永远都不在于“性”,而在于“别”。

性别的问题,正是所有党同伐异,分别异己的暴行一种。

一种针对性少数族裔的倾斜策略,势必画地为牢地成为对少数族群的抑制。

一种又一种的命名,一重又一重的反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变性者,疑性恋,酷儿,主流,少数,边缘,族群。

政治的,太政治的;文化的,又不那么文化的;向“正常”靠拢的趋势,反对“正常”的态度,一切渐渐地“正常化”,什么才是社会所规训的“男人”, 什么才是“女孩”应该有的样子,反而都是一种对真实视而不见的掩盖。

一切非正常的正常化,恐怕才是更应该让人警惕的。

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唯一一种“正常”的样貌,为了向这个样貌靠近,我们甚至不惜向自己举起屠刀。

但其实,除去那一刀之外的影片的种种,才是真正动人力量,是头破血流之后走过黑暗隧道,依然璀璨善良。

 3 ) 造物主的玩笑

上帝给了劳拉美丽的脸庞和高挑纤细的身体,却让劳拉拥有一副男人的生殖器,这可能是上帝给劳拉开的一场玩笑。

在人群中款款走出时,考拉仿佛天女下凡,美丽得让人移不开眼睛,舞蹈室里劳拉的舞姿也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变得优秀,更优秀。

可是同舞蹈室的女孩们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起哄看劳拉的身体和对性的渴望荷尔蒙让劳拉特别特别成为生理意义上的女孩 ,所以他的心理生理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幸开明和无条件爱劳拉的爸爸和弟弟一直陪伴在劳拉身边,让劳拉对抗造物主旨意的行为更加勇敢和迫切。

天公不作美,劳拉变性手术因为心理原因和生殖器感染而一再推后,劳拉很迫切,很渴望,很难过,无法跟任何人诉说痛苦,一天又一天,劳拉在一个爸爸和弟弟出门的日子里拨通了医院的电话,并且自行用冰块和剪刀完成那个让自己变成女孩的手术。

LGBT人群的苦恼远不止于此,他们除了在社会上收到异样的眼光,生活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你不要去好奇关于他的特别点,而是给他更多更多的爱和关心。

 4 ) 破茧成蝶

细腻的情感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心疼,太心疼了。

无论是跳舞的压力,还有变性所承受的压力,真的让我心头一紧,以至于最后的场景都不敢看了直接跳过........每次看到她独自一人,面对自己的身体,就觉得好像看到一只小兽,在深夜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还有总能看到她假装的微笑,用《深海》的一句话:希望你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真的很喜欢看这种细腻的电影,类似《超脱》、《亲密》、《乐土》........很享受这种将自己代入对方的感觉,可能与自己比较敏感有点关系吧。

父亲不过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很好的爸爸:一直支持她;总能敏感地察觉到她的各种情绪;即使女友在身边,也会第一时间去关心她;也会真诚的和她面对面交流,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并不是所有完美的家庭都是完整的。

”当然并不完美,有时这些关心可能也会给她造成压力咯,但有这样的爸爸真的很棒,可能这也是她最后能从黑暗隧道中走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ta们最后想谈一谈这类电影,通过看这类题材的电影,其实我们也更加了解了这些群体,看到了他们在生活中所处的困境,在社会上所面临的真实遭遇,从而更好的理解他们,更自然,平等的对待他们吧.......

 5 ) 《女孩》——“我只想成为一名女孩”

很好的一部片子,推荐这部电影给我感触最大的点是我们需要一步步努力才有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影片中的男主“女主”——一位想成为芭蕾舞者的,更想成为一名女孩👧的男生,没有像一般电视剧或者电影那样,就用少的可怜的镜头描写主人公努力学习然后考上了理想大学,像我们一般普通人谁那么容易就考上清华北大啊,让人看着觉得无趣不真实,而这部影片的导演在影片中用大量的镜头诉说男主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者所做出的努力和流过的汗水,穿坏了一双双舞鞋脚一次次磨破又痊愈,又磨破又痊愈,让人感同身受,让我明白一切我们想要的都得靠自己去争取。

男主想成为一名女孩👧,简简单单的女孩,不想成为别人的榜样,在这个过程中,影片也详细的展示了从男孩变成女孩必经之路,吃药💊,做手术等等,其中的痛苦和压力我们难以体会。

面对自己心仪的男生因为自己也是男儿身而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恋爱,让观影的我看着很心酸。

影片的结局让我很意外,药物的作用不明显,男主自己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不佳导致手术成功的概率比较小,可是他就是简单的想变成她,也许自己动手解决才能让故事圆满。

个人看法,影片真的很好,推荐看最后影片的结尾真的让我的心纠起来了

 6 ) 随笔:即使有许多困境,但生活并不会停在某个难过的时光不向前行进

电影从劳拉(Lara)的芭蕾舞追梦之路和性别转化之路两条主线展开,在芭蕾舞追梦路上,Lara严格、敏感、坚毅,亦如生活中的她,对自己严格,较强的自尊心总是因现实中诸多不顺,变得沉默、性情多变以及敏感。

也许她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吧,所以选择了极端的选择,真想抱抱她,告诉她真的很棒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生活就是这样,经受苦难的时候会陷入偏执,好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话天就会塌下来,其实哪有,人生在世,失意十之八九,哪能事事天随人愿呢,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以及想说,如果坦诚一点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绝对的坦诚是不是真的能让人无坚不摧呢。

 7 ) 不是只有古典好莱坞才能成为套路

《女孩》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欧洲电影,长镜头,较稳定的手持摄影,同一场景内的不连续剪辑,视觉重复,片段式情节拼贴,以及往往不把一段情节拍“完”,必要的信息一旦传达给了观众,就由“因”点到即止地切到这一事件的“果”……然而在2019年这一套语法系统放在欧洲电影的维度算是相当陈旧了,导致整体视听落入了窠臼(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出彩的段落,比如中段舞蹈镜头、结尾的自我阉割前后的长镜头)。

《女孩》的叙事逻辑也非常简单,芭蕾舞练习和家庭生活相互穿插叙事形成互文。

从文本节奏上可把影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大约在一小时以前,情节组织非常细碎闲散并且波澜不惊,也可以认为在为后四十分钟做铺垫,交代了Lara关于其特殊生理属性的诸多生活细节和不便之处,这种变性过程中的视角选择已然十分清奇巧妙。

在表现一个变性过程中的男(女?

)孩时导演特别难能可贵地摒除了来自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的恶意,而从Lara的角度放大了来自人物内心原本极其细微的敏感和痛苦,比如在和同龄女孩玩闹时的无所适从,更衣洗澡过程中的极度自卑,面对同(异?

)性时的尴尬处境,诸如此类的细节经由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准确地被描绘出来。

镜子作为道具频繁出现承担了重要作用,导演不断让Lara的男性身体直接先以镜像的形式出现,代表Lara对自我的观看审视,达到的效果就如同我们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的一些缺陷或者先天那么不令人满意之处时的心态,当然Lara所面对的比常人要痛苦得多。

一个小时之后,电影的段落时间变长,同时被赋予了更抓人眼球的戏剧性,从参加同学的party被强硬要求看生殖器(这是为数不多来自外界的伤害,但这种伤害的来源不是人性恶也不是歧视,而仅仅是一种过于自我的好奇心)开始,到逐渐和父亲失去沟通,从舞蹈课上频频受挫,到面对邻居男孩却难以接近的痛苦,一波接一波的具体集中的事件把前一个小时琐碎铺陈的各种潜在矛盾推向高潮,最后因严重受伤而未能参加舞蹈演出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了Lara的自毁行为,动机铺垫足够令人信服所以视觉和情感都极具冲击力。

前松后紧、前缓后急且不露痕迹的剧作结构使全片节奏有一种灵活的张驰之感。

当然这种结构的舒展性牺牲掉的是文本的完整性和复杂性,也就是剧情被限制在了文本内部,情节正空间以外缺乏负空间的延伸,我们只能了解到导演拍了的,导演没拍的(更深层次的人物肌理),则是难以捉摸、模糊不清的。

对我而言电影最难以完全共情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没有提及Lara为什么想成为一个女孩(我本人完全尊重任何人去选择自己的性别,但作为电影这一点不做交代实在有损情感共鸣),如果缺少一个内在情感动机的驱动,那么“变性”在我看来就只是一个硬设定,况且这个电影并非旨在社会批判,而是人物状态主导的私人化表达。

除此之外,刻意制造“真空”环境,让整部电影仅属于Lara一个人,几乎没有其它非功能性角色,唯一有所立的父亲也因过于理想化,以致其人格是丧失的。

以及过于草率的结局也令人不适(而且医生明明说了只要耐心服用药物就会正常发育,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原因?

最后还得Lara自己动手)。

《女孩》固然题材大占优势,但仍然未能冲进主竞赛,首要原因在于对于戛纳这类电影节,对准边缘少数群体的电影实在太多了(像前一年的《每分钟120击》),这种欧式写实风格也太常见了(已经被达内兄弟玩得差不多了)。

而且《女孩》在技法层面确实平庸且无所建树,“一种关注”入围并且给了表演奖大概就算是对它最准确的定位和肯定了吧。

 8 ) 【第71届戛纳金摄影机奖】我的性别不需要性器官来定义

2018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一位91年的帅哥导演摘得了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以及“一种单元”大奖,他的这部长片处女作叫《女孩》。

没看电影之前,注意力都被导演卢卡斯·德霍特吸引了。

大家调侃这没准就是下一个“戛纳亲儿子”。

卢卡斯和泽维尔·多兰有着一些相似的属性:欧洲现实主义范儿,年纪轻轻戛纳出道,故事聚焦LGBT,以及长得特别帅。

但看完《女孩》之后,这些花头都可以忽略了。

因为电影是真的厉害。

光凭它给人留下了仿佛真实存在的肉体痛感,就足够印象深刻。

主角Lara,15岁。

Lara的生理性别为男性,心理性别却是毋庸置疑的女性。

她不长的人生中有两个目标:跳好芭蕾舞,以及拥有一副女性的身体。

近年来,随着LGBT电影的发展,探讨的边界也变得宽阔。

和《女孩》更相近的,描写跨性别者的《普通女人》去年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此之前还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丹麦女孩》等,可以说是越来越被观众熟悉的题材。

但《女孩》依然找到了独特的叙事角度,并且在某一方面做得非常突出,即某种可以使观众产生“通感”的疼痛。

这种疼痛既有心理层面,Lara与逐渐男性化的身体的激烈对抗;也有身体层面,因为对抗的结果往往是肉体折磨。

电影一开始,Lara在自己扎耳洞,因为想要加强女性气质。

这时候观众还感受不到刺痛感,只认识了她十分倔强、决绝的个性。

跳舞是她最大的梦想,但随着身体的自然发育,要做到像其他女孩一样轻盈柔韧,Lara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牺牲,包括流血的脚趾。

另外,在舞蹈课上为了掩饰男性器官,用胶带包裹的办法也给皮肤留下了红红的伤痕。

牺牲在执拗的个性下慢慢演变成自残,且这种出于和身体对抗的自残行为愈演愈烈,到最后彻底失控,Lara的生命和理智危在旦夕。

《女孩》将LGBT群体的痛苦,在Lara的身上外化于肉体,比任何嘴炮的说教都更加直接、深刻,让观众也能体会那种近乎绝望的挣扎。

如此残忍的内容,好在包裹在一个很温柔的外壳里。

与以往同类型故事区别显著,Lara的生活祥和,包容度极高,应该是说一个对弱势群体很友好的环境。

她没有歧视和欺凌,身边也不缺真正爱着她、扶持着她的人:她的父亲、家人,耐心辅导的心理医生、外科医生,舞蹈老师和同学均以平常心对待。

唯一给Lara造成内心痛苦的小插曲,是同学受好奇心驱使,一时失去了分寸,但也称不上恶意。

导演为主角创造了这样一种真空环境,以将所有关注点都放置在主角身上——她的内心挣扎,她的身体状况。

这样视角着实新颖,也让《女孩》找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突破口。

况且想想也对,大家总说,“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但对于LGBT人群、有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群,假使整个世界将你温柔以待,也不代表一切都会变好。

在外界施加的痛苦之外,依然要面对“自我”这个人生中最大的障碍。

不过看得出导演对主角的保护,影片中有多个场景展现有爱的父亲、和睦的大家庭,甚至一起跳舞的女孩子与她分享更衣室和浴巾等不起眼的举动,从Lara角度看都会带上几分温度。

尤其是与父亲的相处,有格外温情的体现,也有青春叛逆期的拒绝交流等其他典型特征。

这点如前所述,在Lara的生活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因为她是跨性别者而有别于人的外界因素,为的是创造一个聚焦个人内心的真空环境。

甚至成长中对身体产生困惑、想要通过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等心态,也与每个青少年的经历大同小异,这是电影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基础。

只是,因为Lara的跨性别身份,她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剧烈,代价更加痛苦。

饰演Lara的演员维克多·波尔斯特表现出众,他自身的形象和气质与角色Lara高度重合。

这一点,《女孩》与去年戛纳另一部获奖电影《幸福的拉扎罗》一样,选对了角色,电影便成功了一半。

说Lara给人的感觉是百分之百的女孩,也得益于演员将少女的羞涩、倔强、自卑等神色表现得自然纯粹,没有丝毫做作。

几场芭蕾舞戏是最重要的部分,近景跟拍、动作细节捕捉等拍摄手法对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且从信心十足到逼近崩溃,几场相似的戏,呈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绪。

听说导演在选角时没有规定演员的性别,男性、女性、跨性别,都不在客观要求内,唯有“会跳芭蕾舞”这点是硬指标。

而当维克多·波尔斯特出现时,卢卡斯在瞬间便决定用他。

说到这个年纪轻轻,起点却很高的导演。

他的手法贴合欧洲现实主义电影,前上有达内兄弟奠定的基础影像语言。

镜像画面代表人物对自身的反思,技法屡见不鲜。

但除去这些基础项,反倒是他的掌控力在《女孩》中比较出彩。

电影前六十分钟细水长流,铺垫Lara生活的种种;后四十分钟矛盾汇聚,Lara的情绪起伏更剧烈,镜头也切得更细碎,直到梦想和对抗在同一时间陨落和爆发;最后,再用一个简短的镜头,拍自信洒脱的Lara大步走在地下通道里,展现她的涅槃重生。

整个电影的节奏舒适,脉络清晰。

总的来说,《女孩》远远超出了一般导演处女作的平均水准,独特视角下的LGBT议题不落俗套。

卢卡斯·德霍特这位金摄影机奖得主,未来相当可期。

 9 ) 。

电影大多在几个场景里重复,家,医院,练舞室,练舞室的厕所。

家里面有两个样子的她,一个是站在镜子前的她,一个是面对爸爸和弟弟的她。

她真的有一个好好好好的爸爸,我甚至想象不出来他还有办法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只有在爸爸和弟弟前,她才笑得最真心。

爸爸从内心到言行都在将她作为女性对待,医生团队永远耐心小心对待她的身体和心理,练舞室的老师真心帮助,不断鼓励她的梦想。

但是所有这些加起来都还不够可以让她开心多过难过,亲戚和弟弟偶尔无心又大声地把她指作“他”,练舞室的同学对她偶尔的讨论,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看着镜子时对自己的审视。

我能感同身受她的大多数惶恐,甚至那群练舞的朋友逼迫到墙角用各种“正当”理由逼她给她们看裸体时她的颤抖和强颜欢笑我也真的知道。

并且一定还有注射荷尔蒙导致的心理变化是我难以想象的。

她的生活全都指望着那一场手术,在此之前她都是行尸走肉。

爸爸和医生都问过她有没有喜欢的人,她说不愿意用现在的身体做任何事,可是荷尔蒙带来的反应是自发性的,对性和爱的需求挡不住,去找那个男生只带来了更多矛盾。

她打那个急救电话的时候就让我全身一颤,猜到她想要干什么,想着为什么不能再等等,或者再和医生商讨。

不过我们其实都应该知道也体会过,在个体层面的讨论,生命和健康并不一直是最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自我审视一定是被社会凝视与规劝的结果,如果没有人意识到她下身的凸起以及胸部的平坦让她less than a woman,那么她还会甘愿感染也要把下身缠紧,以及做出最后那样的选择吗?

不过可能这又要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

好久以前在豆瓣看了一场关于MTF影响生理性别女性权益的讨论,大家摆出社会学的各种理论长篇大论,可是真是我见过最暴力的讨论。

爸爸和Lara演得都太好了。

 10 ) 所谓张力就是明明知道,却欲罢不能

观影中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主角才16岁!

所有片中表现出的冷静,克制,隐忍,放在这个年纪前提下都太过度了。

也正因为这样,也更让人心疼。

就像每一个旋转中逼近的特写都预示着一点点接近体能底线的摔倒。

整片最大的张力,就在于时刻让观众都处在期待她好,和潜意识里明知不可避免的悲剧中拉扯。

就像那颗椅子底下只有观众能看到,并且知道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揪心,但仍有一丝希望在,所以更是欲罢不能。

只有在练习芭蕾和医院有关的情节中,还有泳池里,(泳池紧接着)是和芭蕾服一样纯净的天蓝;房间里,生日聚会,男孩家都是浓的化不开的橘红,前者单纯简单,是心之所向,后者,是不愿深陷又无法摆脱的现实。

所以当舞台变成深蓝时,也预示着纯净被混沌的侵蚀。

坐在舞台下的劳拉眼神表明了一切,失去芭蕾,也失去通过医学手段变成女生的希望(尽管是暂时的),她只好通过自己的手段,不冷静一次,爆发一次。

最后一次抱着弟弟入眠,暴风雨前的宁静,终点即将来临。

谁又忍心对她生气……最后,作为处女座,真想为导演和主角都大喊三声Bravo!

Bravo!!

Bravo!!!

《女孩》短评

可能在导演的诠释里,变性是个变美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对于那些普罗大众的Transgender, 他们面对的不像影片中那么美好,有家庭的呵护和保佑,有自己理想的追求,还有爱和性。或许小哥的颜值和演技真是立了功。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进入女性场域后的那种试探和陌生。芭蕾舞的练习过程中的血与痛也转喻了Trans在学术过程中的主体转换种的血与痛。但是对于Trans电影,我还是感觉这种身体话语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不出色的Trans, 将自己暴露于社会可能就代表着危险。这种恐怕能致人于死地的Transphobia是当下面临最严重的问题。然而,也需要承认这种美丽的image或许也为T,这个LGBT群体种没有定性的话语发展初期,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或许我们需要一些影片去反映Trans这个群体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故事。

5分钟前
  • 热爱生活的番茄
  • 还行

资料馆版本剪了半小时?233333

6分钟前
  • 安小安
  • 还行

那么好的一个题材,硬生生被“伪纪录片”这种死妈拍法给毁了!!!

11分钟前
  • 凶兆
  • 还行

故事时间设置在了Lara跨性别前夕,整部电影集中在讲她的过渡状态,即她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探索。而之所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也没能完成平稳的过渡,倒推到两场戏,一是女孩们迫使Lara展露阴茎,一是Lara在看台上看芭蕾演出(摄影机缓慢推至大特写),两场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强奸对位不言而喻。而无论是被他人审视,还是作为第三者观看,Lara最终都被排除在了群体之外,而一开始她在舞蹈学院的出场,除她之外的所有人也都是失焦的。尽管其后的暴裂做法迅速完成了性别跨越,Lara的探索依然没有完成,以致结尾那个潇洒的镜头有些谄媚。好在Lara的确是今年别致的银幕形象。车上,父亲问Lara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她说不确定喜欢男孩,淡淡一笔,但可见导演很温柔。

16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与李沧东导演一起看片(其实没有很进入电影的故事氛围……)。精神上的痛苦,收于最后那一下的生理疼痛。一大部分,归功于谨慎的,被压力所包围但又一直想做好自己的主角演员。意见参考:https://www.douban.com/people/66855791/status/2321503437/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0506Córdoba Netflix, Emmanuel.

22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还行

15岁就决定变性?万一以后后悔了怎么办呢?他爸爸就是出租车司机,能支付这么昂贵的手术费吗?这个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想变性就去自残或者做手术吧。15岁就去做吧。这是误导青少年啊。这肯定是瞎编的。剧情也一直都是跳舞,真没意思。男主是演的不错,但会不会对演员产生负面的心理压力?

24分钟前
  • 赵旭丹
  • 很差

18年里比拉扎罗更令人拍案称赞的演员形象,一位男生为什么能达到女性也难以企及的“女性力量”:感性、自律、优雅、柔软、敏感、端庄、坚韧…惊叹之余产生怀疑,与结尾过于“惊悚”的情节结合,基本明白了片子一层隐匿的“主题先行”:预设了主角精神上已先于身体跨越成为“女孩”——最本质的一步。跨越前的性别认知、挣扎到坚定不被讲述,社会性被大幅度抽空,侧重展现变为一个精神上的“女孩”对自身男性躯壳的厌恶和自卑,从精神性的矛盾降维为生理性的矛盾。而练习芭蕾时遭遇的困难更多是女性亦会遭遇的普遍挫折,人物对“芭蕾”的态度也暧昧不清,是本身就热爱芭蕾还是想借由芭蕾坚实自身女性性?前者无关性征,后者与预设冲突。另外想说得是,最后一刀实在太奇情,毕竟“无阳具”并非等于“女性”,其实她忘了自己早已拥有女性最宝贵的精神性。

26分钟前
  • 花地
  • 还行

性甚至灾割以永治

31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还行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于你自己怎么断定而不是一味地去在意你所附带的器官。ta很努力在扮演女孩的角色,但总会因为很多外在而恍惚游离。前几天看到bbc一则新闻讲有人comeout说自己不属于男生也不属于女生,反而让ta很自信很自由因为既可以表现出feminine又可以变很man,all depends。解放了自我才真的能跨越那道坎,不然再怎么用力也不过在虐待自己还折磨了家人。

35分钟前
  • 寒青
  • 还行

肤浅的不理解或尊重女性的表达

37分钟前
  • S
  • 很差

大毒草

42分钟前
  • 版王
  • 很差

是不是我上岁数了越来越看不惯这种【不知好歹】!lala所处的环境,父亲这么贴心,明明给你看了所有材料,你把包皮和龟头输尿管都剪了再造要多少困难,知识太重要了。欧洲片子都有种干净性冷淡感。很多亮点吧,最后一句台词都没有(最后还是下体一痛…(比较纳闷为什么那么多大特写,不让比较其他女孩的动作,不懂芭蕾,看不懂寓意。没觉得她收到了什么歧视,不觉得最后有什么压力到动刀子。

44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还行

海报蛮美的,但其实是部LGBT的普通电影,情感有点弱,不如《普通女人》

49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比起结尾的终极疼痛,女孩亲手戳出的耳洞和跳舞跳到鲜血淋漓的双脚, 更让人忍不住倒吸冷气。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想要做你自己,就要承受疼痛。你的灵魂想自由,也要先经历烈焰灼烧,方能涅槃重生,褪去丑小鸭的稚嫩,化身羽翼耀眼的凤凰,云霄遨游。处女作能拍到如此娴熟而不老气横秋,真有灵性。

50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走出了套路,但也还是套路。

53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题材是很吸引我的 但对于我来说片子略显无聊 舞蹈的镜头太晃了 中间能感受到大概是想晃出lara不安和焦虑的感觉 但还是看着晕 导演也太帅了吧 男主也很惊喜 一颦一笑都好入戏 和小雀斑有的一拼 爸爸也是暖心的爸爸 能想象的到那种性别错乱的难受 身为父母 怎么去关爱真的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55分钟前
  • WILDRABBIT
  • 较差

。。。。这种力度的支持你还要玩假笑谜语人我只能假设童年创伤很严重

56分钟前
  • 我产品都稀碎
  • 很差

演员有灵气

1小时前
  • 醉舟
  • 还行

剧本不错,导演擅于抓住演员的情绪,其实技法上还是欠缺的,并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导演独有的东西。[B-]

1小时前
  • 帕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