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

望道,宣言,Manifesto

主演: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吕星辰,董畅,王紫逸,苏豪,梁霆炜,魏尊,曹可凡,蒋昌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望道》剧照

望道 剧照 NO.1望道 剧照 NO.2望道 剧照 NO.3望道 剧照 NO.4望道 剧照 NO.5望道 剧照 NO.6望道 剧照 NO.13望道 剧照 NO.14望道 剧照 NO.15望道 剧照 NO.16望道 剧照 NO.17望道 剧照 NO.18望道 剧照 NO.19望道 剧照 NO.20

《望道》长篇影评

 1 ) 一百上前的斜杠青年可以了解一下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一百年的光阴很长,那时的人和现在的人大不相同,所思所感所为都难以共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回头看一眼,现在人人向往的时尚与个性,在彼时早已存在,就连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斜杠青年,也早有先例。

电影《望道》的主人公,刘烨饰演的陈望道,就是一枚活生生的斜杠青年,他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既是大学教授,也是杂志编辑,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语言文学家,更难得的,他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导演侯咏是佳作等身的第五代电影人,擅长在凝练中挥写灵动的诗意,这一次把陈望道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正是他的强项,影片聚焦陈望道的热血人生,用影像抹平时间的壁垒,加之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等新老演技派组团飙戏,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燃点不断,把现代观众带入到一百年。

陈望道的人生波澜跌宕,饱含着热血与抗争,爱情与理想,那些被后来者津津乐道的轶事,已有足够的戏剧冲突,而电影并不满足于此,不仅还原了家喻户晓的部分,还通过细腻且饱满的笔触,展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譬如那些生机勃发的青春往事,还有与蔡慕晖之间感人至深的浪漫故事。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谁能想到距离我们看似遥远的百年前青年,竟然这么亲切可感,不仅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会讲几种外语,练武术,玩乐器,无论工作技能还是文化才艺,各项指标全部拉满,既有面对阻挠也要为理想前行的坚毅,也有就着墨水吃粽子的轻松趣事。

得益于刘烨对人物的准确理解和深入浅出的呈现,片中的陈望道一出场就有跃出银幕的活力,没有刻意的雕琢与艰深,如同普通人一样有爱有恨,有热忱也有情感,还有在血雨腥风中渐渐铸成的钢铁意志,亦庄亦谐,全频段无死角刻画出人物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如此鲜活且饱满的形象,相信会让活在当下的斜杠青年们看完之后会有找到知己的感觉。

不止是陈望道、陈独秀、蔡慕晖等人,每一个出现的青年都有层次清晰的刻画,《望道》不是在单纯作为讲述者,复述他们的人生故事,更是把他们演绎成一幅鲜活的群像,借且演员的表演和用影像还原的时代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重新活了起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与脉搏。

也包括鲜为人知的老年陈独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戴季陶,一些以往影视文艺作品很少表现的时期或事件,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客观而又不乏戏剧处理的呈现,这也是望道的一大看点。

正是一众演员火力全开,让每一个人物都有了生命,刘烨、胡军、奚美娟等戏骨表现出色早在意料之中,颜值女神文咏珊也给人物赋予了灵性,算是意外之喜,王锵、吴晓亮、吕星辰等新一代演技派则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诸多演员互相激发,不断碰撞出火花,让影片与同类型作品相比,有了不同以往的精彩群戏。

无论什么类型或题材,也无论手法和风格,好电影的共通标准就是让观众能够接受并达成共情,可以为之热血沸腾或潸然泪下,《望道》显然是达到了这一标准,作为这个春天最具演技含金量的国产电影,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了解一下一百年前的斜杆青年,也重温一下那些不可忘却的人和故事。

 2 ) 《望道》映后笔记

个人认为相比于《觉醒年代》来说这部真的差了不少,可能主要与人设的打造相关,《觉醒年代》里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但这部来说,整体看下来,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立体。

影片最精彩的剧情是阿龙的那一段吧,导演对于这段也是有些特别的设计的。

导演:1.阿龙这块婴儿的哭声是有设计的,阿龙倒地之前哭声一直不要,从阿龙倒地之后再有婴儿的哭声,更有冲击力2.行拳进入无我境界也是特意设计的凸显望道性格特点。

3.杨逢林与望道相处,“一定要保护好你的生命”,但离开后,杨逢林死于战役,这个设计主要是想形成反差编剧:当时有想法不做成传记片会不会更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未曾实现摄影:用了很多前视觉,根据所有的优秀写字的镜头,变成一个个元素,然后再根据各个元素去组合成连续的镜头进行创作,决定每个镜头怎么去拍,除此之外,摄影需要符合影片的风格。

《望道》的拍摄:是属于求索,和时代较劲,寻找一个道路。

不同于《1921》是炫丽的,是要掩盖的,所以颜色上是用了大量的雾与雨水,造就了一个遮罩,直到新中国之后,才将饱和度拉高,拉开遮罩。

在拍摄时候,眼神光要有情绪有感情,眼神光有一百多种,需要找到合适的眼神光。

剪辑:结构上望道原本是在20分钟以后才出现,但主人公不能这么晚才出现,到后来删减了前面剧情,提早了他出现的剧情。

叙事上,不论是什么影片,都应该有现代感(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一些创新吧),打破原有叙事逻辑(蒙太奇),将各种时间交杂在一起,才更有现代感小tips:其实《望道》改了很多次名,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否决,依旧是《望道》最有收获的就是穆德远老师说的话,适用于每一个岗位:不是喜欢,而是职业,有人找就做,做,就做好,去想怎么做好现有的这个,改变自己的态度,要爱自己所要拍的内容,要接受这个作品的思想,这个我深有体会,对于很多不想做的事经常一边排斥一边敷衍,这其实很不对

 3 ) 主旋律电影要的是精神。

主旋律电影要的是灌注在其中的精神,而不是形式。

不应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

男主演技不太行。

感情不够饱满。

张颂文演的李大钊比这个好很多。

在这部《望道》电影中,没看到望道先生个人的个性。

只得一个外形模子,其实内在还可以丰富很多。

只能说男主演技还有待提高。

片子前部分真的不太好,男主就一个表情,表演没有张力。

且电影交代事情都没交代明白。

从发生动乱,雨天开始,男主才开始有点张力,但这也是相比之前。

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稍好点。

总之,作为一个宣传片,可能还可以,但作为一部电影,尤其是好电影,那需要努力的空间太大了。

 4 ) 很奇怪,最打动我的竟然是背景音乐

刘烨和胡军的实力一如既往地稳定输出,文咏珊的表演也算过的去。

故事情节算是流畅,画面非常有质感。

但是很奇怪,最打动我的竟然是背景音乐。

望道的BGM,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表现力和深沉感。

特别是陈望道翻译剧本,陈蔡火车站分别,和杨阿龙就义三场戏,音乐都特别特别打动我……(虽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偶尔跳戏)最后幸亏是有一个交响乐的片尾曲,要是停在Rap上就尬了…网上搜了一下没有原声带专辑,要是有原声专辑就好了。

电影的视听语言真的很有诚意,作为主旋律电影算是难能可贵了。

百年前那些把国家前途扛在肩上的真实人物的故事也很感动我。

买票不亏,值得一看。

 5 ) 小成本主旋律电影的困境

陈望道先生作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被大家熟知,这部电影相当于其个人传记,这样一个经历大风大浪的人物,应该有怎样精彩绝伦并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与之匹配啊。

但说实话,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与我的想象有不小差距,虽然有刘烨、胡军、文咏珊等次一线明星助阵,但模式陈旧的叙事、表演和人物塑造着实令人提不起兴趣。

从票房表现来看,票房6800万,力压《宇宙探索编辑部》一头,相对1900万的成本刚好持平,表现算不上好,但其创作目的并不单纯为盈利,还兼顾宣传教育,也可说,是免费对社会大众进行了一次宣传教育,这样看还是成功的。

可是,影片质量毕竟是根本,一次两次还是老样子的话,观众的耐心势必消耗殆尽,小成本主旋律影片要叫好又叫座确实难之又难,但不能每次都像列行公事,图一个完成任务,还是要守住内在核心精神、勇于创新外在形式,方可紧随电影发展大势,不至于原地打转、不进返退。

陈望道先生

 6 ) 虚假的圣贤

胡军和刘烨的演技是没问题的,陈望道送女主上车那一段刘烨的神态变化非常绝,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靠看刘烨的表演撑下去;虽然陈独秀戏份不多有点诈骗军烨党的嫌疑,但是最后陈望道去探望陈独秀的片段还是很催泪的。

然而演技好掩盖不了选角的问题,历史人物不是单单靠演技就能塑造成功的,胡军演陈独秀太违和了,又糙又壮完全不像读书人;刘烨则是北方人的发音很不符合陈望道浙江义乌人的身份。

剧情基本可以分为翻译宣言、四一二政变、成立新闻馆三部分。

讲一个人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和不多的十几个人的交往,呈现出的效果却能混乱零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费解。

第一部分还算好看,读宣言的几句台词实在振聋发聩,对翻译过程也展示得比较好。

第二部分完全是建立在无视陈望道脱党的基础上,也没有交代陈独秀在四一二中的对策和他为何离开党中央,几乎可以说和历史事实毫无关系。

虽然难得地拍出了四一二的过程,但原创的工人剧情太套路了,爱情线很牵强而牺牲的情节一望可知。

第三部分也是天降组织,剧情安排很强行,后面戴季陶用盘尼西林威胁陈望道夫人、特务追捕学生而全体同学主动划伤自己的情节,都称得上肉麻。

这完全是在给复旦新闻馆贴金,殊不知复旦新闻会有如今的骂名恰恰是因为自以为能掌控舆论,肆意歪曲事实欺瞒群众,新闻馆在影片中被捧得越高,这部电影本身就越显得讽刺。

历史上的陈望道一定是一个有卓越贡献的人,或许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但拍这部电影的人想把复旦新闻馆树立成媒体界良心,把陈望道拍成圣贤,可给人的观感注定是一个假人和这部电影背后他可悲的虚伪的无耻的后学。

总的来说,感觉这部电影很矛盾,或者说很拙劣。

不顾历史事实真相地胡编,一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完全把观众当成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

但是各种使用闪回手法,剧情交代非常突然,叙事结构混乱重点不突出,有演不出的剧情就强行上文字,又需要观众对背景故事非常了解才能看懂,譬如一个完全的历史盲甚至可能没太懂陈独秀是什么人。

可能前者是因为带着强烈价值导向任务的坏,而后者是因为导演编剧能力太差,也就是蠢,又或者把真实的历史涂改后往往会变得这样滑稽。

 7 ) 光明大道

望道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长,他说那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

很欣慰,在那时候望道先生废寝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我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不错,铿锵有力,看的热血沸腾。

大雨中拍的几段是我认为最好的部分,感情至深情至切,向所有的进步青年致敬,向不屈不挠、有骨气的共产革命先辈致敬,也感动于那代人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

另,蔡慕晖很美!

林茵也是!

 8 ) 新中国的青年应有之模样

因为哔站的一个热血剪辑(BV1Dw4m1k7ux)来看的这部电影,最后一个经典的片段:有同学在较场口拍摄国M党公然破坏反对内战的宣讲,差点被抓,手臂受了很重的伤。

在逃回新闻馆后,国M党追查上门。

陈望道作为负责人出去组织,但难以抵挡冰冷无情的枪口,这时,他身后的大门被打开。

出现在门后的是数十个二十个,自己割伤手臂的同学,看到了陈望道和军阀们惊愕的表情。

此刻心中作为新中国的青年,心中无比的热血与自豪,这才是时代的英雄该有的模样!

他们眼神坚毅,刚毅,心里燃烧着爱国的火焰,身上散发着的是新时代青年的朝气,他们是新中国的奠基石。

正义是永远杀不完的,真理永远存在。

他们手臂上的伤,将是他们这一辈子的荣耀纹章!

然后说说电影,主要讲了陈望道作为《共产党宣言》首版译者,第一次提出来无产者这个概念,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本片的英文名在开头:用血液的红色写出的“望道”和“Manifesto”,意为宣言但是陈独秀也是感觉并没有非常感谢他的样子,就仿佛他作为新青年的主编,把这本书的翻译任务全权交给别人,还是很理所应当的事情。

(虽然说陈独秀在这部电影里不是主角,但是真的不该把他塑造成这种人吧..)这是很伟大的功绩,只是可惜这种功绩并没有通过剧情所展现出来,只是靠片尾的几张照片加几段文字。

况且刘烨作为一线演员,出演过很多红色影视作品,而剧中这个角色,并没有被他演出了属于本属于这个历史人物的伟大革命先驱者的高大形象,这也不是他的水平。

确实像有些人说的一样,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什么的,我也不懂。

但是真的感觉他表演的张力还不如文咏珊演的蔡慕晖...说真的,我作为不了解历史事件的普通人,在蔡慕晖被威胁翻译歪曲事实的报道时,真的觉得她会为了她丈夫的性命而委曲求全,特别是短短三分钟剧情的两次反转,看得我真的揪心,感觉为了陈望道先生的命,只翻译一篇报道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

但作为共C党人的妻子,她没有让她的丈夫对她失望。

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国M党的威逼利诱,后面也是自己在雨中大哭了一场(感觉这部电影天天下雨不带停的...用雨这个元素也不能老用吧,有点审美疲劳了)还有陈独秀在片中说的一段激励人心的话:想我陈独秀这一生,全部投身于社会革命运动当中了。

四十余年了,竟未能给这个黑暗的社会以沉重的打击。

现在想一想,实在是既惭愧又愤怒。

看上去,我似乎是个失败者。

但是,只有自己承认和屈服于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最后,致敬!

新中国的革命先驱们。

 9 ) 追随精神的指南针

2023年4月初的雨夜,观看了电影《望道》,跟随电影中的主人公又回到了100年前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共同经历一场追随信仰之路。

电影的画面始于浙江的校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在校园内进行拔河比赛,充满着生命力。

课堂上,留学归来的教授在黑板上写下刚刚为自己而改的新名:望道,即“追望大道”。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抒发了教授心中理想,也将这团追随信仰的火种播向了学生心中。

因一次学潮事件,受到旧势力集团的打压和威胁,致使他不得不离开学校。

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地上海,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越来越多进步青年争相阅读。

一群年轻人正在酝酿一件大事:翻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日本留学归来的进步青年陈望道接受了这项特殊的任务。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陈望道回到了老家浙江义乌,开始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

电影中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和瞬间。

在对两个词语的译法存疑时,对照着英文和日本版本,他认为“绅士”和“平民”不足以表现两个群体针尖对麦芒的冲突,而在这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时,索性离开屋子,在山顶上打起了太极,在与自我的思想碰撞中,在大自然的洗礼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体悟中,陈望道迸发了灵感之光,提出了“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

迸发这个灵感后,他异常喜悦地回到自己的书屋内,文思泉涌地继续翻译工作。

这是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镜头,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电影中的望道者于乱世之中,不随波逐流,在身心的涤荡中也完成了伟大的作品。

身处如今的时代,也应当追随心中的理想,多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勇于按下“暂停”键,多思考,勤思考,而不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另外一个镜头是陈望道先生粽子蘸墨水的经典故事。

此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而当这个画面被搬到电影大荧幕上,内心更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感动。

专注投入的翻译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眼前存在的物品,将粽子蘸了墨水而咀嚼时,竟然也品尝到了“甜”的味道。

这是真理的味道,一种进入“心流”状态的美妙体验,不论当下实际品尝到的是什么,“滋味”一定是甜的。

电影中的人受限于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等种种约束,依然能追逐信仰之光,忘我专注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中,让人由衷地钦佩。

我们处在一个各方面都极其丰盈的时代,然而却往往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桎梏,很难专注而投入地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他们忘我的精神追求是值得如今的我们学习的。

电影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成长线来讲述上个世纪的故事。

杨阿龙的孩子即将出生,而他却成为了即将被行刑的对象。

当年轻的母亲抱着刚刚出生的婴儿在大雨中狂奔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当年轻的父亲说出: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将来看不起我!

当襁褓中的婴儿伴随着枪声发出划破长空的哭喊,我的泪水伴着电影中的一家人而决堤,跟随着他们的命运共同包裹进巨大的情绪旋涡中。

望道先生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指引了杨阿龙的前进方向,从一名普通的印刷工成为工人们发起抗争的带领者。

父亲留给自己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杨逢林成长中的精神指南,伴随着他一路走向延安。

将年幼的孩子交给可托付之人后,林茵毅然决然地走向军营,1949年上海解放那天昂首挺胸地迈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与陈望道夫妇多年后重聚相拥的画面又让人热泪盈眶。

是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是这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信仰的人,共同换来了如今我们崭新的生活。

看完整场电影,走出影院,外面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思绪沉浸在电影中久久回荡,我相信,无论今天如何,这一切都会过去,明天终将到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也终将到来。

 10 ) 仓促之作不用心

2023.4.19 服化道不用心。

开头雪白的球鞋,鞋面破了,露出雪白的脚趾,还给近景特写,不明所以,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在新鞋上拉了一刀嚒?

牺牲工人的布鞋也个个簇新,鞋面鞋梆毫无磨损痕迹。

最后林茵作为饱经风霜的解放军,比教书的主角夫妇还显年轻得多,应了那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而杨逢林居然把父亲的重要遗物给了主角,虽然是为了引出革命精神代代传承,前仆后继,但不符合常规逻辑,特别是历经多年,还是南方多雨天气,图书毫无岁月痕迹,瞬间让人觉得好假。

还有就是学生与老师在上海重逢,直呼先生大名,合适吗?

吐槽完这些让人出戏的细节,能让我给这部片子三星的理由是:1.刘烨演技不错,吊打一众小鲜肉。

2.同济医工学校给了镜头,我同济人大老远跑去浙江声援,靠复旦给的新闻吗?

3.在复旦辅修新闻的时候,只记得代课老师说“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看到复旦新闻的源头居然是陈望道先生,很有感触。

4.我当年为了学习德语,把德文版和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都用电脑打了一遍,进行文字核对,这这本书有感情。

5.陈先生居然不是共产党员,而是民盟的人。

感觉和先生有缘,后续有时间再深入研究一下。

《望道》短评

除了军烨毫无看点,两个小时时长+用了无数字幕/报纸省略剧情,居然还能这么拖沓无聊,感觉导演压根没想好好拍。演员年轻年老状态几乎没什么区别。很努力在拍男女主感情戏了,但真的没有cp感,还不如刘烨去看望胡军时隔着玻璃那一眼对视来得火花四溅。以及女主演技也太太太刻板了,演技这么差就不要给她那么多戏份了嘛。最后那个rap给我听笑了,啥玩意儿

8分钟前
  • 馆馆
  • 较差

看在共产主义的面上,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面上

9分钟前
  • 老暮
  • 还行

补分!————————————感谢fdu爸爸,去年就提前看过了,等正式上映补分🥳算是一部还不错的主旋律,很久没看到pyq一致认同挺好看的电影了,但感情线真的是受不了……有些镜头比较像觉醒年代(尤其杨阿龙就义那里),文咏珊很漂亮,但中间有一段找戴季陶求药的那段太尬了,其他都还算不错

11分钟前
  • 长舟
  • 推荐

悬溺一响,望道登场

12分钟前
  • 海雅的谷慕
  • 较差

充满了常规主旋律片难免的流水账和划重点,简单人物和澎湃情感。虽然流水账,但是足够流畅,并且确实有不少动人的地方。

14分钟前
  • ┢落┦
  • 还行

生动形象的讲出来那位蘸着墨水吃粽子还说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革命前辈,他的一生从翻译共产党宣言起,就致力于社会革命和为中国寻求出路,略微添加的感情戏也能回归革命友谊般的爱情上来,不会抢戏,几个配角的故事也能更好的烘托主人公形象

18分钟前
  • Lucky福小狸
  • 推荐

做为主旋律完成度算很高了,但是上影的宣发着实不敢恭维,好好的蓝宇cp售后天然宣传资源也不另辟蹊径擅佳利用,罢了罢了…

21分钟前
  • 麦丽素
  • 推荐

太琐碎

25分钟前
  • 雕塑家
  • 还行

可以给四星!草蛇灰线确实唏嘘,刘烨演得劲道儿。但是青年演员要扣一星,还有若有若无的让人感到不爽的女性线。

27分钟前
  • ZOE
  • 推荐

时隔二十多年再次看到军烨同框,虽说是在主旋律片上,真的是很难得。但是吧,这部片子整体呈现的却是一般般,剧情如走马观花一般,粗略得介绍了陈望道的一生和围绕他身边的人和事,但就是流水账式呈现,没有多少新意,而且剧情剪辑有些乱,一些具体的细节根本没讲明白,这点是致命的,靠主演们的演技扳回了一成,整体来说,也有一些让人感动的点,还有对戴季陶和杨逢林两个配角人物印象比较深刻,但是人物人设塑造的一般,比较老套的主旋律片,形式大于内容。

31分钟前
  • 胡闹君
  • 还行

剧情有点碎。很多已经看吐了的情节。陈茵抱着孩子蹲在监狱门口哭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演戏会把这种同样的情节演几十遍几百遍,演员们应该也不在意剧情是否刻意俗套吧,只看那场自己的表演是否出彩。但我看几十遍就觉得脑仁疼。望道两个字出来的时候,我大喊宝贝!结果中途朋友百度,是因为和陈独秀不合才退党的,哈哈这就很难嗑了。虽然他们42年的那场见面,底下说眼神好深情喔!戴季陶好像廖凡。片尾曲能把人吓死,听完那首rap之后的片尾曲才是真正的片尾曲吧。不过也算是圆了自己的期待,请室友看,支持一下宝贝烨子。真的太喜欢烨子,每次慕撩拨望道的时候我都在心里大喊,不要撩拨先生!这是性骚扰!烨子在她怀里大哭的时候:你赚很大!脆弱的187文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穿背心却异常健壮。陈独秀面试拍桌子看着好能打不像文人

35分钟前
  • Verschueren
  • 还行

手中翻译的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文字,毛笔饱蘸的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墨汁,印刷厂影印的错字留待历史去校对,馒头蘸错的墨汁留给后人去讲述。阿司匹林无法从敌人手中获得,手臂的鲜血是战士们的勋章。编辑部门口的合影的新青年们,有人位居高位,有人命丧异国,有人创办学馆,有人躬耕乡野,不相谋终道不同。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1、剪辑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整个片子被剪的支离破碎,完全变成了《宣言》朗诵会2、导演使用了很多五颜六色的非自然光源,导致《新青年》编辑部看起来像KTV3、片尾曲的rap真是惊呆我了4、槽点太多,支部组织的免费观影活动,多给一颗星

37分钟前
  • 繁华似水
  • 较差

翻译:绅士和平民、富人和穷人、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40分钟前
  • 来都来了
  • 推荐

复旦学姐监制的关于复旦大学老校长的电影🎬,必须5星啦哈哈蓝宇粉有没有

42分钟前
  • 恰若初见
  • 力荐

依托答辩

4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单位的组织生活包场电影 磕了一把军烨的CP 但是电影太破碎了 像学生短片的水准

45分钟前
  • 小M
  • 还行

青年学生反对权威甚至不惜划破自己的胳膊真的是太有血性了

48分钟前
  • 顾俏乜
  • 推荐

太散了

50分钟前
  • 望秋
  • 还行

蔡慕晖真美

52分钟前
  • 知止先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