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的细腻总能让人过目不忘,在每次给我带来满足的同时,还往往收获惊喜。
向日葵, 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一个励志的哲理片。
片中主人公写着人生目标的小记事本,是最让人感动的线索。
小本子里,记录了一件件,微小, 但具体的事情 。。。
洗公共澡塘,吃一次桃核面包。。。。
这些微小,简单 ,近在直尺的事情, 让他一次次收获希望,体验人生的美好憧憬。
他愿意收起自己的凶狠,忍受所有的欺辱。
他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平实生活的意义。
人性可以很微妙, 在人生的不同境遇里, 往往有不同的感悟。
我想当主人公当年做老大威风八面的时候, 是不会理解这些简单的小事, 会是如此的温暖美好。
主人公在入狱后曾经绝望过,迷茫过。
他不曾想过,自己的冲动,会带来如此的伤害,和代价。
但在他入狱失去一切后,他伤害过的人确给了他无比的力量。
不提前看剧情介绍,开头来得无比轻松而美好。
智障般的新生,可笑而可爱。
但回到曾经的地方,就像剧中很多人的反应,“你不该回来”,回到曾经发生一切的地方,即使十年之隔也注定无法彻底割裂。
现实会一步步将自己拉回曾经的自己,曾经的环境,即使自己下了无比的决心,即使自己付出了无比的忍耐,即使自己尽了无比的力量,可现实是如此的让人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十年埋下的新生的种子,刚长出幼苗,就被拔掉,重新回到那个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
所以,只能彻底绝望,不在希望,生活,实在太难,自己练就了十足的心力,但终归还是同一个生命,同一个命。
多么可笑,多么可悲,所以,放下一切吧!
对不起,我爱的人,我还是没能做到,原谅我,我实在尽力了!
一部充满黑色悲剧色彩的电影,年少冲动杀人入狱,却取得了死者母亲的谅解,二人情同母子,本想出狱后重新做人,却发现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为了承诺对“母亲”的承诺,他不想再打架,一直都在忍!
在浴池被服务员斥骂,忍!
被小流氓欺负,忍!
在修车点被流氓故意挑衅殴打,还忍!
妹妹被流氓袭击至重伤,继续忍!
本已放弃饭店的母亲,却仍然被残忍杀害!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为家人复仇!
如果你认罪,就要受惩罚!
这就是坏人眼中的“至理名言”!
你以为真的可以忍一步海阔天空,在坏人眼中你的忍让就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我更要往死欺负你!
联想到当前阶段,有些人嘲笑国人的爱国行为是张扬、是战狼,只能说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
向日葵?
影片開始前小段,男主角泰植總是一副又老實又木木的表情,配上很干淨的畫面。
心想,韓國人拍的片子總是這麼唯美,這麼溫馨,好比那《八月照相錧》《the classic》。
莫非這又是一部溫馨片?
直到看到警察回憶的鏡頭,才顯示出,他坐牢之前是何等的勇猛!
典韋再世乎…一人單挑一群人,不僅將對方全打倒,那個本來要來殺他的人反被他所殺。
接著影片慢慢展開,原來泰植經十年牢獄後,受到向日葵女士的感化,決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不再打架,不喝酒”,他這樣記在自己的小筆記本裡。
然而,鎮上的黑勢力依然不願意放過他們。
泰植一忍再忍,直到向日葵被殺之後,再也忍不住了。
再次上演單刀赴會,一人單挑更大的一群人,估計少說20,30人。
幾乎全部搞定(因為有幾個被嚇傻了,而不是被打趴的),雖然自己也滿身是傷。
這段打斗場面相當精彩。
一拳,倒一個,一個飛揣,倒一個,一棍,倒一個,用雙手直接勒死好幾個,掐死幾個,最後 n 棍將黑老大干掉…如此勇猛,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李小龍。
不過其實我沒看過李小龍的電影…誰有片源,求…影片沒有講泰植的結局,也許再進去蹲十年,二十年...so what...
开头看过五分钟,到进入小饭馆俏皮的小妹开着玩笑似的说起便记起其实这个片子很多年前就看过了,依稀记得是大妈认了杀儿子的人做儿子,出狱后想改邪归正好好做人却不被放过,还有车行的老板也顺带牵连着被挨打,妹妹被曾喜欢妹妹的小流氓骑摩托车拍了一砖,最后在夜总会大开杀戒,熊熊大火中报仇雪恨。
只是不记得居然这么会像大吹,小庭院里三个人拍照时被大妈拉住低斜着头嘴角弯笑的那个神情。
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大吹先。
当向日葵女士寻求妥协的时候,当泰植终于低头的时候,他们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赵鹏书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一个隐患存在。
即使故事的最后如这韩式复仇一样,血债血偿,但对于泰植他们三人而言,却仍然还是遗憾。
韩国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通过韩式复仇就能解决的,韩式复仇也只不过是艺术作品用来麻痹大众的一剂麻醉药而已。
欧泰植出狱之后的谨小慎微,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希望与过去进行割裂,似乎在暗示着他改过自新,想要重新来过,但是内心的野兽并未死去,只是潜伏。
一次次的忍让让人以为他真的失去了獠牙,虽然中间穿插了一段掐脖创幕的片段,暗示了泰植其实并未失去战力,但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却让所有人,特别是他的敌人们,忘记了这个魔王原来的样子,除了炳津。
我其实不太懂炳津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的,三番两次给泰植通风报信,给予忠告,想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其实想要从赵鹏书手下解脱,或者至少尝试一些或明或暗的对抗,可能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了泰植杀人的真实情况,又或者是当初与赵鹏书第一次联手之后了解到了他的真面目,想逃却无能为力,只能转而向这个曾经的对手或者说敌人,如今又被命运卷进来的欧泰植,寄予一些自己的希望或者尝试。
总的来说,炳津在剧情推动上似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角色,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富有戏剧性,更有冲突感——炳津,这个曾经的对手,今日的盟友,与曾经的小弟,今日的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这里面的人,几乎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泰植和向日葵女士母女,还是那几个昔日的小混混,今天的黑社会老大,可以说,除了那个该死的市议员,其他人都只能被迫按照他的剧本前进,一旦想要跳出剧本撂挑子不干,最终就会发生最后二十分钟的故事,无论是自己亲人的受伤与死亡,还是敌人的鲜血偿还,都是脱离剧本的代价,或者说,是想要拥有自己的选择的代价。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昔日的中国,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今日,我们也仍然有许多的不足,甚至在所谓的言论自由上,都有许多的限制词,但是,至少在一点上,今日的中国做得比过去更好,并且越来越好,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三十年前黑帮横行,二十年前扫黑除恶,十年前就剩些愣头青古惑仔。
虽然这部电影是2006年的韩国拍的,但即使到了2020年了,似乎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观,我很难想象,生活在那种压抑甚至随时可能被人间蒸发的社会下,人的心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韩国的这类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漫画、小说,这样的复仇场景并不少见,其实不应该称之为“韩式复仇”,应该称为“血亲复仇”更为合适。
但是韩国人似乎特别热衷于这一类的题材,而且涵盖的内容不可胜数,但最终都指向了政黑勾结或者政商勾结,无处伸冤,最后来一出复仇的爽文,似乎就解决了问题了,有点类似日本的“躬匠精神”,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你当然能看到他们的反思,但是坚决认错,死不悔改,似乎才是日韩社会的主旋律。
不可否认,日韩两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较高,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不错,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垮塌,特别是韩国,财阀一手遮天,官商勾结司空见惯,就像影片中的,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生活,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人夺走,这样的不安感,更让人害怕。
其实,写了这么多只是想发泄一下思绪。
复仇剧码看着固然痛快,但是,如果这样的痛快只是像酒精一样的麻痹剂,也未免有些可悲——因为,复仇拯救不了失去的东西!
复仇,也只是一种遗憾。
泰植的出场只让人觉得是个乖戾的普通人,总是站不正,温驯,甚至老实得让人看不起。
怪不得慧珠第一句话会问:”你是智障吗?
“而去公共澡堂时,也因对新的锁的好奇而不断开关引起管事的不满,遭到辱骂。
泰植表现的是比一般人更胆小怕事般的道歉,而第二次管事的再过来想骂时,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呆得说了“对不起”。
那个议员的出场让人恶心,和市民亲和,握手,上车后就拼命擦手,虚伪。
而那些警察也一样,对黑帮的人欺负向日葵女士一家就袖手旁观,“再等一下,再等一下” ,是等黑帮的人自己离开,等向日葵女士和慧珠受伤,还是等泰植回来大开杀戒好逮捕他?
不清楚韩国的政治,这算不算讽刺政府。
泰植和那个警察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是高中同学,以前被你欺负得很惨的那个”。
我仿佛看到了当初这位警察跪在地上求泰植饶命的画面,虽然这都是我个人的想象。
只是觉得,曾经那么懦弱的人,如今是人民警察,拿国家薪水,在偷懒的小警察面前耀武扬威。
那个误会慧珠和泰植的人也是,召集一群人殴打泰植,直到看到泰植全身的纹身,才悻悻离开。
而在泰植被黑帮一群人殴打后,来到餐厅讽刺。
总是欺软怕硬的人多么。
泰植的小本子,记着”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以及所有要做的琐事。
他真的始终没有出手,为的是对向日葵女士的承诺。
我以为,真是和睦的家,直到那卑鄙的小孩的挑衅时才发现,原来泰植当初杀的人就是向日葵女士的亲生儿子,向日葵女士却宽容的接纳泰植,让他作为慧珠的哥哥,称呼她本人“母亲”。
很奇怪,十年的牢狱生活,泰植深深悔悟之后,原谅他,帮助他的都是曾经被他伤害的人:被他打断腿的炳津,被杀了儿子的向日葵女士,失去亲生哥哥的慧珠。
而曾经靠他发达的兄弟,现在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残害他现下拥有的家人。
仿佛兄弟间的真正无间,还不如仇人的原谅来得容易。
当妹妹慧珠被毁容时,一家人终于决定卖了餐厅离开,议员及黑帮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既然承认错误,就要受到惩罚。
”泰植宁愿决定留下一只手也不打架,议员却表面表示了事,背后又派人杀害向日葵女士。
或许他们觉得是他们在让着泰植一家,却不知一直是泰植迁就他们。
终于,愤怒、伤心,一齐涌上,泰植喝酒了,哭了,也要去打架了。
在餐厅那块地上建成的夜总会开业,也是他们的忌日。
喝了酒的泰植像当初般发狂,在出口处放火决了后路,又终于,打倒了一个又一个,独自在火中哭泣。
喝酒了,打架了,哭了。
然后一切都不存在了。
就像中国电影表达的“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一样,特别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人,说退出,别人却怕。
“生者还要继续生活。
”向日葵女士曾说。
慧珠的论文通过, 像泰植那样,在小本子上划去已完成的事,又响起了慧珠和女数学老师的对话,原来那曾经是泰植的爱情么?
我不知道。
深夜看了向日葵,想来动作片应该是挺激情的,却不晓片头很平淡,泰植一出场便在小本子上划掉自己要做的事,呆头呆脑,老实憨厚,以至于熙洙说“你是智障吗?
”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泰植就是智障,随着影片慢慢推进,才发现其中隐藏的种种情愫,当他送东西给妹妹时,妹妹递给他一杯咖啡,他一边喝一边偷笑,很多次,很多个他在偷笑的镜头,我能感受到他那种被人接纳,关心,沉浸在爱中的甜蜜和幸福,也许在泰植的心里,这就是他许久想要但是却一直未能得到的一份贴心的关怀。
知道泰植从前是黑社会,出狱后想要洗手不干,重新做人,发誓再不喝酒打架,我想从前的他到处打架,出手狠辣,或许是因为内心有着不可忍受的痛苦,想要借以暴力发泄出来,而这种痛苦想必就是被忽视,被排斥,渴望关心爱护,归根结底,是缺爱,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不良少年最终走上歧途是因为没有家人的关心,得不到家人得爱,渐渐变得孤独和冷漠,最终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异类”。
人们常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开始。
可是命运往往很无奈,重头开始总是很难,美梦总是会被轻轻戳碎,小小的希望也总因为委曲求全而被人变本加厉的摧残,直到熙洙被人用砖袭击,德子才决定妥协,为了女儿的安危,卖掉餐厅搬离小镇,洗心革面的泰植也与咄咄逼人的赵鹏成请求,放他们一马,他们一家会搬走,宁愿用一只手来交换幸福,可见泰植的内心是真的向往平静的家庭生活。
然而“母亲”的死最终激怒了已沉睡的野兽,幸福的破灭,笑脸变成泪流满面,看着最亲最爱的人受伤或死去,一切的容忍都变成愤恨,在那间刚刚落成的歌厅里,所有人都抵不过一只孤独无依受伤的野兽,就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杀尽这些亲手毁掉自己幸福的人。
金灿灿的一片向日葵,仿佛还看见德子善良慈祥的脸庞,熙洙俏皮可爱的拍照,泰植甜蜜的偷笑。
那么灿烂,那么温暖,又带着淡淡的哀伤。
顶破泥石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太阳。
温馨而又美丽的光芒,使我获得了欣慰。
我不停地生长,抬头向着太阳。
无论风吹雨打,我向着太阳。
我舍去我那骄傲的臂膀 ,抬头向着太阳。
风更大了,雨愈急了。
吹走了我的温暖,冲走了我的快乐。
终于,我成熟了,低下了我那高贵的头颅。
再被人砍下之前,我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了妹妹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在周日晚上我不太倾向选择情绪丰富的片子。
不然影响睡眠,周一早晨容易困成狗。
这部片子看完之后,本来觉得剧情一般,算是一部在我个人审美合格线的作品。
但是转头一看,蕾总已经哭得天昏地暗了。
我一边去帮她拿面纸,一边想,为什么这部看起来只有一个饱满人物的片子会有如此的冲击力呢?
既然说到了人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故事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泰植,不必多说,全片的主角,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主角。
他是全片里,唯一出现了成长(或者在这个故事里称为改变)的人,具备了人物弧光。
其他的人物大致分为正、反两类。
无论是正面人物中的母亲、妹妹、跛腿告密混混,还是反面人物中的各种混混,他们的属性特点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无私、正直、天真、含蓄、自大、没脑子、贪婪等等这些特点分别安置在他们各自的身上。
所以,在整部片子中,他们都是功能性人物。
提供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呢?
当然是为主角服务。
在母亲的无私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脆弱。
在妹妹的天真、正直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责任感。
在前马仔的没脑子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聪明和勇敢,以及爆表的战斗力。
在议员的贪婪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善良。
到这里,好像能发现为什么这部片子有感染力了。
这么多人围着一个人转,这个主角当然吸引人了。
再来看一下,故事情节。
嗯,好像没什么好讲的。
就是一群混子非要去惹一个改过自新的大魔王,结果被反杀。
既然情节没什么好讲的,就来看看故事的立意吧。
一个故事不会只是因为一个丰富的主角就会变成一个好故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在一个好的结果和一个坏的结果之间做选择,并不能表现出一个人好坏。
在一个坏的结果和一个更坏的结果之间做选择才行。
原话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就好比,如果走在路上,前面的人丢了一百块钱,你选择追上去还给他而不是自己收起来并不能充分地表现出你是个多么善良的人。
如果你把这一百块钱拿去买了面包给一个就快要饿死的人,而不是眼睁睁看着那个人饿死,更能体现出你的光辉。
因为在后面一种情况里,无论你是拿了这一百块还是看着一个人饿死,都不是好的结果。
在这两个不好的结果里做出怎样的选择,更能体现出你的本性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导演让泰植最后做出了一个这样不好的选择,甚至是错误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还会和泰植产生强烈的共鸣了。
以暴制暴虽然是不好的选在,但是才更加体现出善良的不容易,才是我们透过闪闪泪光,在母亲德子身上、在跛腿混混告密的电话中、在泰植送给母亲的皮鞋上,看到的人性花火。
既然讲的是暴力的问题,那么警察呢?
这也是全片里我唯二感到遗憾的地方。
一开始我的感觉是,整部片子的所有警察镜头应该全部剪掉。
警察的角色既没有发挥出功能性人物的作用,也没有成为讽刺韩国政界的工具。
有什么意义呢?
也就是为了让警察的不作为成为泰植做出最后选择的理由吧。
另一个遗憾就是除了故事的对话和片名出现了向日葵,影片都没有真正出现向日葵作为场景或者道具来作为某种精神意义上的象征。
但也说不定,是导演想说,没有什么向日葵,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人。
即使生活和人性黑暗,只要爱还存活在你我之间,心中的那株向日葵就会一直向阳而生。
韓國為什麼那麼喜歡寫浪子回頭又被逼復仇的故事,故事走向開頭知道結尾
向日葵——阳光,美好,向上。很喜欢名字,不过剧情却稍微弱了一点,比较传统的黑帮电影吧,不过嘈杂了些许母性,些许暧昧,些许大爱,让电影更有味道,男主角也不辜负这个名字。
眼睛受伤,找到这部片子试图催泪,然而一滴泪都没掉......可能是过了古惑仔的年级,这种老套的故事和不太真挚的情感只看得我有些尴尬。
导演本人长那么帅?金来沅演技还行的,大长腿上长了张路人脸。。。演妹妹的演员。。。演技基本靠吼,眼神也不对头。。。减一星。特效和剧本台词比较弱。
三星半。三分之二之前都很好看,最后复仇的部分有些失望,情绪方面表达出绝望却又不够愤怒,动作方面就真的没有什么亮点戏份。金来沅当年真的嫩啊,现在也是阿加西了。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祝幸福。
现在来看惨不忍睹的韩式超现实套路。善良勤奋踏实的母亲,可爱乐观的妹妹,这样的家庭一定会生出一个叛逆入了黑道的儿子/哥哥。一个做过牢的男人想要改邪归正,一定会受到过去同伙/对手的逼迫重新动手。反派一定会竞选市长或者议员。结尾一定是在一个金碧辉煌的会所,一群人对一个,来点水更好。
剧情虽直白但情感内核动人深刻,钉子户引发的惨案,最后的高潮极其劲(jìng)爆现实,这也是韩国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
和「假日」主题差不多,我不知道编剧咋想的、反正这片不是编剧脑瘫就是韩国政府养了一群败类狗警察(前提是这部电影真的反映社会背景,但是我真心觉得韩国不会治安那么差让混蛋就那么横行霸道的、那话说回来就是真的编剧脑瘫了)这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重心不稳地憋一股气然后在后10多分钟放出来、
反面人物黑得太彻底,正面人物死得太英雄,只能3星。。。BD 720P 16/06/20
我爱金来沅,话说第一次看他的电影还是05年一部叫做什么青春的疑似色情片,身材真好啊~~~~
1.男主发誓要改过自新,金盆洗手,但是社会的一切变更都使得他措手不及2.运镜,人物刻画,剧情推进,中规中矩3.选择原谅与宽恕,但这个重组的家庭总在最有希望的时刻被给予毁灭
这片就像一个猛男见了淫娃,结果弄了100分钟前戏,最后终于要威猛一下,结果丑陋的结束了。
小小笔记本就是人生 这个浑身刺青的男人让我心疼
太多的情感流露了!
老虎不发威,你当人家是hellokitty啊。只是为了悲剧而悲剧是不是太假了。
韩国。浪子回头金不换。结尾太过惨烈和血腥,破坏了前面三分之二的唯美。不过,挺感人。
打斗风格也太柔和了吧!一点都不惊喜啊?!剧情通篇也似流水账,就是你看到第一次来闹事那儿,就猜到了结局,只不过是凭着对电影的那一份尊重,我才撑到了片尾
哥忍了100分钟,最后袖子撸起来,你却他妈给我看这个,跟闹着玩儿似的,西巴......
韩国早期黑帮电影,以亲情为主题,人要向阳而生,就像向日葵一样,很不错的立意。金来沅演的太好了,最后打斗也太帅了,不输元斌的《孤胆特工》。对了,这里还有朴成雄大叔跑的龙套,那时候他应该是还没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