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
Eisenstein in Guanajuato,爱森斯坦万万岁(港),十日性爱死(台)
导演:彼得·格林纳威
主演:斯特里奥·萨万特,埃尔默·拜克,玛雅·扎帕塔,莉萨·欧文,Luis Alberti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墨西哥,芬兰,比利时,法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简介:《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讲述的是世界蒙太奇之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墨西哥度过的一段奇特岁月。影片实验性颇足,并极具视觉冲击力,是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巅峰之作,入围2015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31年,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埃尔默·拜克 Elmer Bäck 饰) 到瓜纳华托拍摄他的新片《墨西哥万岁》。在那..详细 >
我只能说格林纳威真的太欠揍了,原以为是致敬爱森斯坦,结果是嬉笑怒骂20世纪初的迷影史。后半段酒店的大环绕真的有被震撼到,中间小红旗摆放得也恰到好处。
2016.06.22
開篇十分驚艷,之後就漸漸洩氣,所有的「匠心獨運」最終掩蓋不了trick的本質。致敬致敬著味就不對了,格林納威老先生,你其實是想黑他吧。虧我開始時看到那黑暗中的一束光暈還幻想過全片會是倫勃朗影像。
格林纳威本来就喜欢实验性的东西,这部节奏快得像 让子弹飞,人物传记又像 黄金时代,反正都不是我的菜。只是好奇爱森斯坦在墨西哥干嘛,只因为有墨西哥万岁这张碟。
100
影片实验性颇足,并极具视觉冲击力
+,掉书袋了大半天,最后莫名小家子气。
人物传记,基于历史改编。Death,Love and Sex。两位主演完全为艺术献身。很喜欢360度环绕的几个镜头,以及和历史照片的比对,各种空镜,摄影技术一流。疯狂的,流动的,自由的梦被现实戳破,艺术的创作从来就是艰难的旅程,但就像电影,它让人“再活一次”。
拍法的确很别致,剪辑手法新颖大胆,内容也很大胆,就是片子的主题特别的模糊,被眼花缭乱的手法惊艳过后摸不清电影的深意。
格林纳威的通病,越来越严重了,枕边书还是能看下去的
"Greenaway's trademark neoclassical compositions and graphic sexuality" 迷影青年看到蒙太奇,我只看到一个傻逼的爱情故事。爱森斯坦只是格林纳威的一个半虚构角色而已,破处的时候叨逼叨哲学,离别的时刻甚至还煽了点情。他离开电影也就是个自卑的屌丝。瓜纳华托的十天过后,照旧是看不到头的孤独
爱森斯坦的爱情故事
第一次看格林纳威的片就被惊艳到了,以爱森斯坦风格致敬爱森斯坦,蒙太奇长镜头和分屏各种技法玩到飞起。赶脚格林纳威就像电影界的艾柯,当我们一一发现埋藏在他们作品中的知识分子掉书袋梗(比如某段报菜名:乔伊斯、马里内蒂、让·谷克多、多斯·帕索斯、乔治·格罗兹、珂勒惠支、柯布西耶、德莱叶、达利)总能得到某种智性上的愉悦(个人最喜欢的一处,是配乐用了不少普罗科菲耶夫的罗朱和普一,普罗曾为爱森斯坦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创作配乐,而且两人的名字都叫谢尔盖(电影里还有个“爱森斯坦”“爱因斯坦”谐音梗),所以电影里出现的普罗音乐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谢尔盖(爱森斯坦)”主导动机【套娃好棒)。
一开场的神剪辑、神镜头、神分屏
彼得格林纳威是一枝独秀。《枕边书》《厨师、大盗和他的情人》都是视觉奇观。不曾想这一部爱森斯坦传记电影里也是亮点多多,好像性死一直是他电影的标签,这一次描绘禁忌之爱一点也不禁忌。牛掰的电影巫师。四星。
美爆了,蒙太奇,鱼镜,旋转,拼接分屏等手法美到让人眩晕。彩色房屋中间的餐桌一幕,以及酒店餐厅电报争执不断切换连接的一幕,都好美。在魔幻的墨西哥,爱森斯坦找到了爱情,迷失在亡灵节那天,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天堂。拍得真大气。
看到片头黑白与彩色间的变幻时还满心期待这至少会是从一个有趣视角对爱森斯坦及电影本身的重新演绎,但随后反反复复的分屏拼接天旋地转只能让人感到格林纳威对技术时代“电影的自由表达”那份自相矛盾的绝望和偏执,感慨之余终究还是觉得太过狭隘。
打了鸡血一样从头亢奋到尾,对耳朵和眼睛都是折磨,看到打了鸡血一样的导演本人后秒懂了
我们总在探讨技术和感情之间的取舍问题,在这部电影里事实证明,眼花缭乱的拍摄技法就是会冲淡情感的展现,没有爱(虽然男配很帅),只看到sex.
Mind-blowing! 镜头太华丽绚烂!蒙太奇之父Eisenstein在墨西哥被开苞并沉迷同性爱人的有趣基情故事。很享受中间的那段露骨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