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早看的时候是这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当时看有些晦涩难懂。
现在看来确实还不错,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战争和人类意识灵魂而展开的。
电影中不管是女二被俄军俘虏的那段经历,还是进入日本理想国的那段经历,都是因为战争的爆发而产生的,对于有过这两段经历的女二来说肯定会和在理想国里生存的人们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她知道真正和谐的理想国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最开始她所待的部落那样才对。
对于女二来说两处都是地狱,灵魂都是被控制的,都是有很多限制的。
理想国的人们以被控制灵魂为代价换来了他们害怕的死亡,因为有了战争,所以才害怕死亡,但其实死亡也许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真正害怕的可能是痛苦才对,就像女二最开始待的部落一样,并不会害怕,而是坦然接受它,所以那时候意识也不用觉醒,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理想国。
女主因为长期出入日本和战争地区,所以她有些方面跟女二也有点像,最后女主抱着女二,说她也想要进入和谐的世界,但她知道因为战争的关系,根本回不去了,她选择了被限制了大部分自由的日本理想国,女主可能觉得女二太理想化了,甚至有点中二,但我觉得女主还是太不了解女二了,最后的觉得我的理解是女主把女二杀了,女二所说的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不用被痛苦死亡而影响,坦然接受它们,就像最开始生活的部落一样。
不管是车臣那边的战争还是日本通过人脑进行控制杀死人类,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手段不一样。
人类突破意识这个界限说的是不用像日本和车臣战争而拥有的意识,如果没有战争,就也不会有意识这种东西,就也不会有痛苦和害怕死亡了。
对于女主而言女二口中所说的和谐的世界对于她开始只是个虚伪的乌托邦,但这个乌托邦是真的存在的,是没有战争前女二出生的地方,真正的理想国。
电影中间的部分女主开始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女二,她到结尾都认为这是不存在的世界。
在电影的结尾女主不能接受有那么一段痛苦经历的女二,她只想活在自己认为的理想国里,认为上学期间那段日子的女二才是真正的女二。
死亡,痛苦,被枪杀,都是自己的权利,是摆脱控制的感受和行为。
女三到死也只是住在这个日本理想国里,她觉得女二是类似暴力的恐怖分子之类的存在。
而女主选择追随女二,想要更了解她。
女二很憎恶这个世界,她想人为得让大家回到以前的那种和谐的世界。
结局我认为肯定是有人死了。
如果是女二死了就说明女主根本不了解女二,认为女二的和谐的世界都是幻想,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是女主死了,就说明女主通过了解女二之后觉得真正和谐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她死了之后这个直接也许就会朝着女二的方向发展。
另外我觉得女二的想法可能太幼稚了,因为只要有了战争,就很难回到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就算她通过女主她爸的研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跟最开始的和谐的世界还是完全不同的。
女主我觉得她所希望的是自由的世界,不被控制的世界,她认为每个人的意识不同,自己的认知也不同,同样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些人来说死亡是恐怖的,但是有些人的看法又不一样,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日本理想国期间。
女二她可能是想回到自己没被玷污的时候,那个她所认为的和谐的世界。
所以女主会觉得她很自私。
同时女二也很孤独,她唯一的两个朋友,一个认为她像恐怖分子一样,一个一直在追随着她,但也根本没能了解她。
所以我认为女主想要的也是和谐的世界,就是现在这种战争和理想国同时存在的世界,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认知来判断什么是和谐的世界。
而不是被剥夺意识之后每个人都大差不差的世界。
或许存在着各种意识的,暴力和平所掺杂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
2015年,百合动画电影《 和谐 | ハーモニー》挺糟糕的动画电影,完全被骗了,抱着既然点开了就要看完的心态。。
但是确实是太煎熬了。
本以为后面会有些起色。。
或许是这个电影太不对胃口了。
这么高的评分也许是一些粉丝吧,可能是小说粉丝?
倒是全3D效果倒是值得一提。
但是剧情能不能走点心。。
开头还以为会是挺不错的电影。。
但是这种叙事方式 加上无端出现的碎碎念一般的回忆杀。。
简直破坏节奏。。
全篇还是2个小时。。
真是让我坐立不安。。
(╯‵□′)╯︵┻━┻, 这简直是折磨。。
我是折磨的分界线推荐指数:★(2/10分),啪啪啪产生出来的意识。。
无病呻吟的主题。。
看的我浑身难受。
没看过原著,希望不是作者写的就是这个x样…动画的大世界观其实蛮有意思,大概就是《美丽新世界》的plus版,植入体跟订制药物能实时监控城市里的人。
但是如同动画第一幕身为监察员的女主跟尼泊尔的土著交易,只有高墙内的人有植入体且能控制生老病死,而全球的极大多数人都是“野生”的。
有意思的是大灾难反而缘起于墙内,由于老人政治的惯性思维,女主二毛妹利用他们启动植入体的和谐程序把人都去意识化了(某种意义的脑叶切除),强行拉所有城市人跟自己回归混沌,结果却被女一硬杀。
剧中的俄罗斯跟中国可真是坏事做尽,中国成了每次皇权更替旧焚书的准极权国家;俄罗斯更负面,车臣内战没完没了,毛妹8岁不到就被人绑架了,人设还是车臣近亲繁殖有异常基因(真.精神有问题)的少数民族,被关进慰安妇集中营“培育”出了的意识。
ps.日本的现代教育教出来的都是什么奇葩啊,弄出来的作品远看世界观挺有趣,近看细节经不起推敲,人设既偏离历史又中二的离谱,就这还获了N个奖项...浪费了这么好的画面了
旧文搬运。
依旧是没有阅读小说,不了解背景,仅针对电影本身写下的观后感↓女主的设定给我非常强烈的草雉素子的既视感。
无论武器还是性格,甚至声音,后面居然出现了很像塔奇克马的机器人。
一边出于【想要成为像弥娅哈那样优秀的人】努力向上爬成为了不起的社会人,一边在内心铭记青春期就开始的憎恨,并保持这份强烈的感情不会因时光而变得冷却。
这两种行为模式矛盾而和谐地共存,融于社会之中,内心却独立于社会之外,并封锁起来不对任何人展开。
不依靠任何,坚强乃至冷硬。
只有面对曾经弥娅哈三人组相关的事情时才会流露出一丝的柔软。
和谐计划,在我理解,就像时下流行的手游挂机模式(比如天下手游),当然要比手游设定的更加完美,按照计算好的最佳选择一直进行下去,非常轻松。
但和谐计划是不需要意识的,不如说,电影里的和谐计划是残缺的,只能排除掉意识才能运行。
也就是,相当于无痛自杀。
只有已经编写好程序的肉体存活下来,灵魂却离开了肉体。
相当于尸者帝国里注入灵素的尸者。
那种情况下,活着也和死亡无异了呢。
真正完美的状态应该是:可以由人类自己选择,心情好就手动,觉得心累就挂机,挂机的同时也可以偶尔手动一下。
诶仔细想想这样设定真的很棒,如果我能活到将来真的搞出这种设定来的时代就好了!
弥娅哈的存在简直宛如完美社会中唯一不和谐的音符,在这个人人压抑自身欲望三观趋向统一的乌托邦中,弥娅哈是唯一保留着完整自我的近乎完美的存在。
她拥有着女主图安向往的一切: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强大而不受主流价值观影响的自我、与众不同的语言表现……在这被善意扭曲的完美社会中,弥娅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禁忌,无时无刻不宣告这自我的独特性,和周围宛如模具刻出来的几乎一模一样的人产生了强烈对比。
她是特别的。
弥娅哈有着惑人的魔性,语言、行为、声音……一切一切都仿佛魔女般带有禁忌的魅力。
但魔女是寂寞的,为了不孤身一人,弥娅哈不惜将图安和吉安这两个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且自我尚未成型的青春期同学纳为同志,那时的图安和吉安尚未决定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具有着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弥娅哈影响。
但通过后面吉安的自白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当时真正受到弥娅哈影响、将弥娅哈的话听进去的人,只有女主图安一个人。
吉安只是将自己看成可以调和弥娅哈内心的存在;而图安一生都没有逃离弥娅哈的影响,甚至留长发也不过是为了从外形上可以更接近弥娅哈。
弥娅哈对两人的做法也是截然不同,她诱导吉安自杀,也只不过是为了影响图安的内心;而她却将图安看成自己唯一的理解者。
电影中的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几近完美,自杀率却逐年上升。
随着自身逐渐长大,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能证明自我独立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尤其自身被动地被编入公共社会体制后。
弥娅哈那样的少数孩子内心明白这点,并心知自己还没有成年的时间是最后的时间,如果不能在成年之前想到解决办法,自己终将变成和任何量产品没有区别的行尸走肉,可无论怎样挣扎,还是没有找到能逃离这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绝望未来的方法,最后,只能用自杀这种方式逃离这世界、捍卫自己最后的自由。
而不知不觉长大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他者没有任何不同的瞬间,一定非常绝望吧意识到:自己非但不是独一无二,甚至随便谁都可以代替,工厂流水线般量产的、和他者无二的人生,即使自己消失也不会对这世界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甚至根本没有必须生存下去的意义。
现实是如此残酷而一目了然,连自欺欺人都做不到……明明那么健全地按照社会的要求努力地活至今日,可却是这样的结果。
望向窗外,是无趣到绝望的世界(地狱)。
就连呼吸都变得如此疲惫……是继续麻木不仁、装作一无所知、假装幸福地活下去;还是干脆结束这一切,以死亡为代价逃离这世界……而这时,和谐计划出现了,可以完美逃避的选项摆在面前,最轻松的生存方式,且拥有无害的表象。
就像影片里展现的那样,普通的自杀是那样激烈鲜明,而如果消除意识变成和谐模式,却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而且会拥有更精准合理的判断力。
我真是无法想象弥娅哈最后是真心爱着这个世界的。
因为她是那样憎恨这个虚伪的地狱,憎恨到想要通过死亡这样极端的方式彻底舍弃这个世界(地狱)的地步。
而其实最后她所期望启动的和谐计划其本质,也和大屠杀无异。
和之前弥娅哈企图自杀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自杀是个人自由,和谐计划可是相当于抹杀全人类的意识(灵魂),且根本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允许。
所以,我更倾向于弥娅哈最后所谓【爱着这个世界】的告白是通过自我欺骗的方式肯定自身行为的正当性。
不这样理解,她诱导吉安自杀这个行为、以及对于图安父亲死讯的无动于衷根本说不通。
弥娅哈真实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让全人类给自己陪葬。
图安对弥娅哈的理解是正确的,弥娅哈其实是个有些怕寂寞的人。
只有自己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自杀),实在太过寂寞。
而通过和谐计划,可以轻松地、没有痛苦地消除全人类的意识。
大家的灵魂就能永远在一起了……没有意识的肉体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继续“存活”,我发现伊藤计划真的很喜欢搞这种设定啊,尸者帝国也是这样。
这种幻想和大多数正好相反。
幻想作品里人类的末路,大多数都是社会高度电子化后,人类大脑也逐渐电脑化网络一体化,就像攻壳机动队里面某集一样,最后,变成了全世界都只有精神/意识/灵魂……随便怎么叫,总之全世界都步入了纯精神世界,抛弃了肉体,在电子海中得到了永生。
而伊藤计划的设定却正好与之相反,抹杀主观意识,唯有肉体永远存活在物理世界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虚无缥缈的灵魂感到不安,因为无法触碰,所以潜意识觉得没办法永远存在下去?
但肉体却不一样,物理性的、可以看得到摸得着,所以很安心,和世界一起存在下去。
但这说不通,肉体总有一天会消亡的,哪怕里面已经没有灵魂也无法改变终将毁灭的结局。
仅仅肉体存在下去,是无法得到永恒的。
既然无关永恒,那么,就是自由了。
灵魂逃离这禁锢自我的躯壳,从有形的物质世界、无形的社会关系、身份等一切束缚中挣脱,舍弃了全部,获取真正的、纯粹的自由。
啊,原来如此。
伊藤计划,原来是如此憎恨这个世界,憎恨到想要彻底舍弃一切可能禁锢灵魂的东西的地步了啊……那么《尸者帝国》如果让伊藤计划本人来写的话,是全人类都变成了尸者,世界成了尸者的天国】——这样的结局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
《和谐》和《尸者帝国》真的很相似,不光是【没有意识的肉体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继续“存活”】这点,影片中同性间的爱也非常相似,主角对“已逝的”(星期五真的挂了,弥娅哈是假死)朋友都非常偏执。
图安爱着弥娅哈,那是美丽、纯粹而浓烈的感情。
即使以为弥娅哈死去了,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弥娅哈幻影的追寻。
看着纸条上写着的:“alone”,图安的心声是:“我一直是孤身一人”。
是啊,她和弥娅哈是彼此唯一的同志,自从弥娅哈“死”后,图安一直是孤身一人的。
被女上司告知自身肩负着全人类的未来,而图安却说自己只不过想见到弥娅哈、做个了结……仅此而已。
女主爱着弥娅哈,在她心里,全人类都无法和弥娅哈相提并论。
而弥娅哈也爱着图安,在弥娅哈心里,只有图安是不一样的。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不太理解图安为什么明明无所谓和谐计划的执行,却最后杀死了弥娅哈,现在,有些明白了。
图安说,希望弥娅哈还是和之前一样,变回之前那个自己喜欢着的弥娅哈。
明明最开始见面的时候,交谈后,图安说弥娅哈还是没变呢。
为什么现在却改口了呢?
仔细想想,弥娅哈的言行几乎和之前完全一样,只除了一点,那就是:曾经弥娅哈憎恨这个世界,渴望和图安、吉安一起通过死亡离开(抛弃)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改口说,爱着这个世界,希望启动和谐计划,抹杀全人类的意识。
除此之外,和之前的弥娅哈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图安希望和之前一样,仅仅和弥娅哈两个人一起殉情;而不是和全世界一起被和谐计划抹杀意识。
那样的话,自己和其他人类不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么?
不,不要,【我】只是想和弥娅哈一起,去往只有你我二人才能到达的地方。
所以,图安扣下了扳机。
影片最后虽然没有显示,但弥娅哈死后,图安一定也自杀了。
——只有我们是特别的。
我们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们一定要永远在一起。
然后,和谐计划顺利执行,全人类一起被抹杀意识。
伊藤计划真是喜欢玩反差萌呢,《尸者帝国》和《和谐》都是如此。
明明设定背景都好像很大很广的样子,结果最后,还是仅仅执着于个人间的爱。
真的很相似呢,《和谐》的女主也是,并不会主动去危害社会,对于大事件也会和正常人一样去试着解决,然而,真正让她选择,她还是没有阻止弥娅哈渴望的和谐计划,仅仅拥抱着弥娅哈,杀死了她。
而我,依旧没办法讨厌这样的结局。
表面上看起来悲观而绝望,但实则比那些解决完事件回归日常的剧情要有趣且有活力的多。
女主的父亲不也说过,弥娅哈进入和谐模式后意识又回来了么?
而且说到底弥娅哈的意识就是从无意识中诞生的,那么是不是和谐计划实施后,人类的意识也有一天会回归呢?
或者在一片虚无中,将诞生什么新的东西?
我也很好奇,在和谐计划实施后,人类社会将会怎样运转,人类这个种族会怎样进化。
想一想就觉得很有趣本来就是,人类也不是一开始诞生就拥有自我意识的,现在也只不过是回归初始了而已。
但从得到的成效来说却是进化了,排除掉冗余的思考,仅仅留下最合理的选项,然后坚决的执行。
那么表面上看起来,不,实际也是如此,人类其实比之前更有智慧了,效率也更高了。
那么对于自我创造性的影响呢?
“改进”这个功能会更好,但是从一无所有中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就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影响了。
就连结婚生子也只不过会做最合适的选择,而不会有【爱】这样虚无缥缈的“无用”感情。
也不会吵架,而是把两个人的意见进行对比,然后择优而选,简单明了。
等等等等……如果可以的话真想让超级电脑模拟一下这样的社会,让我好好见识一下。
纯白的空间中,电子墓碑般的东西上,光圈静静地闪耀着,机械而冰冷的声音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光圈明灭,周而复始,宛如没有明日般,静寂而安稳。
之前在贴吧看到有人猜想,其实这一切都是生府监控下人们的脑内模拟而已,那个电子墓碑似的东西和上面的数据就是证据。
也是不错的脑洞呢。
世界毁灭后,重生的桎梏让人们丧失生存的力量。
本片内容过于飘忽,导演迈克尔·艾里亚斯1989年作为摄影助理参与了詹姆斯·卡梅隆的《海底深渊》的制作。
1990年在施瓦辛格主演的《宇宙威龙》中担任摄影助理。
1991年远赴日本,进入IMAGIC公司的特效制作部门工作,1993年回到纽约,参与了包括《回到未来》等多部影片的制作,主要负责CG制作,并且多次获得大奖。
1995年再次回到日本,脱离制作现场,开始从事CG软件的开发。
他参与开发的软件“TOON SHADER”后来在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被广泛应用。
一个失败者的故事逃亡者的故事失败者是向世界宣告我不要成为大人的失败逃亡者是失败后不愿认输的妥协粉白两色的基调,充满现代感的设备,谜之etml语言和心跳般机器运转的声音以近乎宗教仪式的催眠方法让人静下心来,进入这个温柔的乌托邦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几乎一切都是温柔的白与粉红。
有着植物般有机质感的建筑,线条圆滑如细胞壁的汽车,像鱼类一样在天空中滑翔的飞行器,这个世界的设计无处不以人工的刻意塑造着温柔和谐的表象。
在一个一切以生之正义为最高价值的世界里,任何的离经叛道都被系统以善意之名剥夺。
全片几乎一刻未停的独白与对话可能对一般观众而言有些难以接受,但从艺术效果来讲,这样的叙述方式确实让观众以一种浸泡的方式深层地带入主角雾慧的精神世界。
观众通过她的眼睛感受刺眼的阳光,炫目的向日葵,通过她的意识认识的ミァハ。
雾慧记忆中的ミァハ是完美的。
神秘,孤独,独立,具有同龄人所不具有的知识与智慧。
她是世界的反叛者,她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引领着雾慧当时幼小的灵魂,她告诉雾慧,你还可以选择死。
可在全片的末尾我们终于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
真实的ミァハ最早不具有所谓的“意识”(本作中的“意识”更接近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与灵魂)。
当初吸引雾慧的ミァハ的“意识”仅仅是一个由大脑其它区域模拟出来的假象。
而这个提出抗争身体所有权的人曾经被他人蹂躏,即便以死相抗却仍然无法挣脱这权力的束缚。
所以长大后的ミァハ背叛了曾经的宣言,在实验中重新经历了儿时的无“意识”之后,她终于看到了一个出路:既然欲望如此丑陋, 不如让一切重归虚无的和谐。
我一直在想,ミァハ个人的转变,在一直以ミァハ为信仰的雾慧心中该是如何难以接受。
动画并没有对此进行非常有戏剧冲突的刻画,以至于在我看到雾慧轻易答应ミァハ一起进入和谐的世界时完全无法理解。
直到雾慧说:但我唯独不允许你被和谐。
即便你的“意识”是模拟出来的,即便你背叛了曾经的我们,我仍会无条件的追寻你,但我不允许“你”被玷污。
让我来给予你“死”的权利,让我来帮你摆脱你摆脱不掉的权力。
我不介意整个世界来为你的任性陪葬。
至少我成全了你的完美。
而这是否是一个失败的逃亡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所能作出的最高牺牲呢。
「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
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
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
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
最隐私的点。
」「这是谁说的话?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你所抛弃的,让我来继承。
如果一切个人对社会的抗争终将以失败告终,那么即便世界都成为一片和谐的蓝色汪洋又有何不可。
这真是我看过的最充满理想主义殉道之美的中二病。
于是我要去读福柯了。
终于看了全片,是部没有办法进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每句话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道理太多,需要暂停给自己一点时间。
人类的意识是什么?
所谓的思考究竟是否重要?
设定里说到人类的所为并不是来源于单一的思考和纯粹的行动模式,是在脑里接收了外部资讯后,像召开会议一般进行选择,最后由我们认定的能获得更多报酬,也就是奖励的行动被采用,最终使我们的身体做出行动。
常说若要评价一个人,要透过他的行为举止去评判,那么人的行动可以被视为是表露于外的意识和思考。
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行动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于条件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部分的人来说,采取某些行动能获得他们认知中更具价值或吸引力的报酬,对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却不是,这是意识的分歧,是自我的的实现。
然而在观测历史的角度上,我们能够知道的比当时的人更多,我们能够轻易地给予在当时难以理解的题目完美的解答,因为我们是观测者,我们透过庞大的经验和数据分析,可以利用修正当中的许多错误行为达到理想的结果。
行动之于结果而言是拥有解答的,比如想要健康就必须控制饮食和运动,我们理解道理却不一定会选择完美的解答,这将致使我们达不到目标,却会获得其他我们更偏好的报酬。
就自身来说,这是个不坏的结果,我们得到更想要的,但就观测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不好的结果,因为没有采取最好的办法,没有收获目标的结果。
片中的和谐系统便是这个观测者,藉由控制脑内的奖励机制,使达成目标这件事拥有看起来最优渥的报酬,促使我们采取可以达成目标的行动,如此便能制造出完美而理想的世界。
但同时,在无法自由选择更吸引自己的报酬是什么,无法采取为了获得报酬采取的行动时,我们的行动不再与众不同,不再独特,趋于一致,这便是自我的消亡。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类的意识和思考究竟重不重要?
有没有意义?
弥迦的思想贯穿了图安的人生,也贯穿了本片。
弥迦出身体质构造特殊的少数民族,她生来就拥有能够“选择正确解答”的头脑和基因,她的行为生来就符合所有常识和准则,不需要经过脑内会议决定选择什么报酬,也即不需要思考,所以她生来就没有所谓的意识,那个民族的人都按照最正确的方式生活,全员一致,无一例外,没有人拥有所谓的自我。
弥迦的意识诞生于俄军的暴行,她脑里的其他部分模拟出了其他选择的结果,而她也采取了并非最优解的行动,这就是自我,就是意识。
意识和自我也许带领弥迦逃离了那个地狱,却把她带往了另一个地狱,也就是关心着所有人的生命维持与健康的日本。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为了素未谋面的人的死去而哭泣,虚假的关心与安慰令人失去了思考,失去了自我,弥迦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自我,所以她要反抗,她要自我了结生命。
但经过一连串的反转,弥迦知道了,真正伤害人的是由于无法理解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而发生的行为,会因为想活下去而杀人?
还是因为不想让他人死亡而选择自杀?
当弥迦在和谐系统的测试中被副作用侵扰时,她再一次回归了最原始的那个没有自我的自我,失去了意识,却能做出最完美的选择和行动,所以她得到了解答,只要所有人的答案一致,就不会再有人受伤了。
即便那需要牺牲的是自我。
人的意识与思考是否重要且需要?
弥迦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答案,但最终选择了不需要,选择和谐。
至于女主角图安,她的一辈子都活在15岁的弥迦的阴影里,当时的弥迦推崇着自我,推崇着死亡,长大后的图安虽然成为了螺旋监视官,负责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及维持督导,但她却一直念恋着旧时未能成功的自杀,她不像其他人,不像成长为一般良好居民的希安那般在意健康,很显然地,对图安而言更重要的是拥有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自由,是自我的意识,这也是15岁的弥迦所重视的,她试图要成为另一个弥迦,因为在她心中的弥迦便等同于正确。
然而长大后得知弥迦没死,她的思想与选择却与15岁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这另图安受到了打击,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弥迦的做法是对的,和谐系统确实是人类目前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有一天会被启用。
最后一问了,人类的意识与思考究竟重不重要,本片并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明确的解答,而是用了一个说明诠释了女主图安的答案,也就是爱。
图安知道和谐系统终有一天会被启动,但她不愿意让弥迦被和谐,不愿意让她失去意识和自我。
弥迦痛恨让她产生了自我的世界,宁愿回归虚无的太初,但她管这叫爱,确实我们信仰的救世主也提倡人人平等且没有悲喜的世界,但图安至始至终深爱着的永远都只有那个聪明又寂寞的弥迦,她不能忍受那个拥有丰富知识和思想的弥迦被和谐吞噬,即使意识令弥迦痛苦,她爱的永远也是那个拥有自我并不愿让人剥夺的弥迦,所以图安最终扣下了扳机。
发人深省又美丽的电影,还好我过了这么多年才看了,小时候的我一定看不懂,虽然现在的我也不一定看懂了,毕竟这里的问题是人类思考了几世纪也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啊。
明天就去入小说来看!
随着近期《攻壳机动队》预告片接连不断的曝光,3D制科幻题材成为原著党们热血过冬的燃料。
不过说到日本科幻未来的大师,恐怕唯「伊藤计划」的江湖地位不破。
虽然这位科幻小说天才,09年不幸因病去世,遗作仅《尸者的帝国》《和谐》《虐杀器官》三部曲。
但是,仅凭其死后,《和谐》依然荣获「第30回日本SF大赏」及「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特别奖(首部日本科幻小说获得这个奖项,此奖属科幻小说界的“小金人”)来看,其精彩程度至今后无来者。
作为炙手可热的科幻题材,日本著名科幻作品工作室Studio 4℃在15年公映了《和谐》剧场版,素来以CG动画称强的4℃,在影片中熟练切换的2D、3D娴熟之余,更是向原著做出了极大的尊重与还原,保持了其作品一贯拥有极高美术性的特征。
当然,在瓢姐今天和小伙伴们聊《和谐》这部影片之前,还是要打个预防针,在剧场版上映之前,许多大号只预测了一个结果:
比起天朝子民素爱的《三体》式烧脑,Harmony 塑造的未来世界观格局铺得兹大,内核囊括的兹深。
丰富考究的设定和庞大的世界观十分引人入胜。
对于非原著党来说,一定要先补补前传的功课。
作为三部曲中共享世界观的作品,前传源于赛拉耶佛核爆后的地球,落后国家之间频频爆发一连串的内战以及民族冲突,世界一片腥风血雨,生灵涂炭。
这段时期被日本人定义为「大灾难」时代。
Harmony 的设定就是在日本「大灾难」时代结束数十年后展开的。
由于「大灾难」时代造成的极大伤亡,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至高无上,因此战后的世界将生命视为世界最高价值。
此时,以生命主义为宗旨,以增进人体健康与延长寿命为主要目标的新政权「生府」取代了所谓的「政府」统治。
「生府」统治下的民众从出生起就会在体内被植入一种叫「Watch Me」的纳米机器,成年后机器自动开启。
同时,民众通过左眼佩戴「扩现隐形眼镜」(类似AR现实增强技术),以此实现全天候的健康管理服务,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甚至吃个食物都会被各项指标提醒,连女性乳房发展等等都逃不过健康管控。
辅以「个人用医药精炼系统」,民众可以随时快速调配针对自己的药物,对身体状况的治愈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慢慢的疾病和衰老仿佛已经从日本社会消失。
不仅如此,「扩现隐形眼镜」作为社会评估体系,民众能够轻易读取路上行人们的名字、生日、职业、社会评价等级等等信息。
所有人在一片和乐融融的安康中,都将自己视为公共财产,爱护有加,对陌生人也自觉有着爱护和关心的责任。
和谐社会啊!
看看你身边碰瓷的老太太,想想你昨天天桥上遇到的“卖身葬父”姑娘......难道这不是我们追寻的和谐社会?
说好的,没有欺骗就没有伤害!
说好的大爱呢!
可素,主角妹子一上场——谢谢,你长得漂亮,说啥都对!
沙漠飙车,抬手就是轰下一架战机,和谐什么的,都是狗屁。
作为世界最大权利机构WHO(世界保健机构)螺旋监察局的上级检察官,女主雾慧图安不仅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不屑与讽刺。
更是在边境战场玩得尚嗨,违反禁令,用医疗资源给弟兄们换来禁品——烟酒神马的,简直不要太轻车熟路。
豪气、潇洒,一头红发,帅气美呆!
然后就被抓包了,哈哈,果然人不能太傲娇,图安被遣送回日本本土。
自此,一场十三年前的旧事与新晋神秘事件慢慢开始向图安靠拢。
重返故土嘛,先还是正正常常会个老朋友,balabala侃点当年陈芝麻烂谷子的大山。
然后就带出了三个天真无邪,约定一起拒绝长大的小伙伴的故事。
其中一个白毛姑娘叫御冷弥娅哈,长得确实很女神,就是有点病娇。
青春期的小丫头们无非就是平日里没事干咬咬文,卖点酸,装下深沉是吧。
可素这位白毛姑娘,文化水平有点高,觉得看破红尘,不想在「生府」监控下过着虚伪的,丧失个人意识的生活。
于是常常引经据典,鼓励着另外两位小伙伴一起搞自杀!
那些年我们高呼的是:自由!
自我意识的觉醒!
虽然,在16、7岁的时候,我们这些伪文青也没少干这事,额......不过到现在,也没谁正儿八经说的出自由的本质和意识的流体,哈哈。
结果可想而知嘛,其中女3号临场怂了,并且向父母告了密。
病娇白毛女死了,图安被成功救活。
本来回忆杀到这里,不是一场撕逼就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我原谅你!
”。
很不幸,此时强行高能来袭,一滴血在杯中艳丽的溅入,图安死了?
非也非也,女三血溅四方!
震撼人心!
突如其来的自杀!
场景连刚满18岁的瓢姐都大大颤抖了一下小心肝。
观众懵逼了,图安也傻了,导演这是几个意思?
随后更是不留时间的一瞬间爆出6582人在同时段集体自杀!!!
在一片混乱中,唯一的线索就是女三死前的一句话:
哈?
我百合好基友不是之前就领便当下线了吗?
要不要愧疚13年后才想起以死谢罪!
下面就是探案时间,瓢姐就不剧透给你们了。
而之所以Harmony 的世界观格局塑造庞大,正是因为伊藤计划在先抛出的日本社会现状下,一步步又开始通过设置权利高层阴谋论的悬念。
一点点通过“大物语”的理念(以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展开,道出整个世界),架构起主人翁由着抛出的线索发现真相之旅。
最后通过侦破,又带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观。
即为伊藤计划想要表达的真正「和谐」。
如果说图安,对公共意识压迫个人意识社会的反抗,是为了追随百合好基友之前所倡导的个人意识权利。
那么到了后期,图安所向往的和谐应该是「生府」外的人所过得生活。
战争、反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接地气的活着。
还有一个颇有深意的世界观,便是「主动放弃自我意识」。
面对生活,索性来个全盘推翻,打造一个巨大的乌托邦生活状态。
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乌托邦世界,是不是就能够内心平和,真正达到和谐幸福?
对这条暗线的世界观,小伙伴们可以在影片中随着线索慢慢深入。
最后,来个不算剧透的剧透,影片的结局由一声枪响落幕!
影片的开头呼应着一句话:
而影片中谁又是失败者?
谁又是逃亡者呢?
想要关注更多的小众电影,可以加瓢姐的微信号:QN-Movie
因为诞生于隐性遗传病的,本没有意识的部落,所以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一片空白;因为在战俘集中营中饱受凌辱和摧残,因此诞生了类似于意识一样的恐惧和仇恨心理,所以对人类意识中的恶充满了厌恶;因为在日本的生命主义社会中被束缚和管制,因此诞生了反抗的想法,所以对人类意识中的善充满了质疑。
最后,在用死去抗争这个她眼中虚假的社会失败后,她在实验中再次回归无意识,并认为自己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她,弥亚哈之后决定让全部人类都摒弃掉意识中的恶,也摒弃掉意识中的善,那么便是回归到纯理性的无意识——为了达成这一切,需要借助Harmony。
本有机会阻止这一切的女主角,雾慧图安,却因为对弥亚哈的爱恋,以“唯独你不能进入这样的世界”为条件,枪杀弥亚哈之后和全人类一起接受了弥亚哈安排的命运。
对我来说,弥亚哈经历的前两个部分还能够唤起共情——当你目睹了暴力、欺骗、杀戮、谎言之后,很难不产生对人性的厌恶;而当你被以“爱护生命”的名义,囚禁在有watchme组成的监牢中的时候,也很难不产生反抗的念头。
所以按照我的逻辑,弥亚哈应该会希望通过自杀来唤起人们真正的欲望,挣开watchme的枷锁;又或者用watchme的力量来断绝人性中恶的部分——起料弥亚哈的逻辑竟然更加的消极,因为对人性,或者意识完全不抱希望,索性彻底舍弃。
这个结论的得出十分的勉强,可以说实验后的弥亚哈甚至否定了青春期叛逆的自己,也让我无法接受。
即便是如此丑陋的世界,也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真实。
为了让花园不在滋生蠕虫,而选择将鲜花除去,换成塑料的假花,这样的世界不要也罢。
家畜的安宁,只是虚伪的繁荣。
直接说评价吧,虽然没有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原著小说的精髓思想,就动画本身而言,画面,制作,表现张力还是很有诚意。
对于直接打一星的,只能说还是不要看这一类的片子了。
伊藤计划的三部曲中这一部《和谐》是最有社会思想元素的,本来看这动画的时候,也不是很能够理解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会让人憎恶呢?
我们不是都在努力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吗?
后来在看了以前的一些动画评论之后,稍微有点理解了。
这里提一下另外一部神作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里面的哲学思想太多太深,不做多议。
提一下里面提到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没有原版的拷贝,这种现象。
就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中,群体会趋向于同一性,个体的个性将会逐渐消失,是否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个体意识的逐渐消失?
我觉得和和谐里面出现的那种社会形态和价值惊人的相似。
举一些现实当中的例子。
仔细想一想,现实社会当中真的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本人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过,也有很多朋友在这个号称自由国度的地方生根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人也讲政治正确。
什么是政治正确呢?
具体的一个例子就是你不能种族歧视吧,歧视就是恶对吧。
我们肯定也不喜欢被歧视。
可是这种政治正确在社会中变得很奇怪,比如说有个黑人同事,你不能叫别人black,要叫Africa-American。
我们呢,不能叫Chinese,要叫Asian。
有次有个同事,白人,悄悄地问我一个黑人同事的名字,说的时候很小声,因为我名字和脸对不起来,他反复问我说,就是那个谁,你知道的。
我一脸懵逼,最后他很尴尬地憋出一声就是那个Africa-American。。。。
我突然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什么时候black,Chinese等都变成了歧视的代名词了?
而且是几乎整个主流社会每个人都对此非常的忌讳,人人都非常小心不要说错话。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都趋同了,你的个性会被抹杀掉,你不能自由表达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叫特朗普吧,满嘴放炮确得到了很多支持,因为在一个很让人窒息的环境中,他说出了很多人憋着不能说的话。
一个没有歧视的社会,不是很和谐吗,这还是自由国度吗?
这和动画中所描述的很像啊。
再说一个和国内有关的例子。
G20峰会好像是准备在杭州举行吧,看网上有段子说各国领导人都很高兴啊,很期待到杭州啊,为什么呢?
因为有路边小摊可以随便吃,晚上还有夜啤酒什么的,还有带小姐的KTV啊,真的好期待。
结果来了之后很失望,什么都被管制了,小摊没有了,KTV也不营业了,为了表现出我们的城市治理。
各国领导人吐槽到:“这和欧美有什么区别?
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虽然是个段子,可是细思极恐啊,这不是城市的趋同化吗?
还有社会越发展,越多的规则,越多的管理,但是逐渐失去了活力。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社会当中的。
所以这部动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当然当做娱乐大片来看的话确实就没有必要了。
有没有学社会学的能侃一侃,社会发展趋同化问题怎么破?
还是说发展的终极就是动画中的一个和谐社会,无法避免?
What a waste of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I have lots of respect for Michael Arias for his work in Tekkonkinkreet, and Nakamura has been partaking in the making of great films as early as the 80's... The problem is not the direction, it's the scenario. World-building is quite fine: a utopian & futuristic environment living under the ideology of "lifeism" where peopl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entralized system that values safety, self-preservation and empathy above everything else. So far so good... but after the exposition segment, the events start taking a curve that bends away from any reasonable or believable development. The writing is ridiculously bad, the ending both lazy & lousy.
故事作为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世界观,从起因到悬念构架,线索,侦破。节奏循序渐进,缓而急,读起来不要太享受。但作为电影其实有点乏,大量深奥的对白几乎充斥着整部影片,怕是很难有正常人能够耐下心来看。我虽然不是,但日语水平有限啊。PS:拥有这样CG手腕的4℃工作室却丝毫不妥协于商业,佩服!
弥亚诞生于一个无意识的种族,被侵犯折磨之后,她的意识伴随憎恨觉醒了,她希望通过死亡回到无意识的状态,但没有死成,Harmony是她第二次对意识下杀手,而且让全人类陪葬。
引人深思 分镜看得很爽 虽然不仔细去琢磨可能看不懂 但是的确是一部好片
玄乎了点
内容很大,表达苍白,但诚意十足。
前面那部至少作画还行,剧情太乱……这一部剧情倒是直来直去了,结果作画又显得一般了……顺便,故事真难看
本片最大的讽刺是,一个最终目的为摧毁反乌托邦社会的恐怖分子,她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同样,甚至比生府更加压抑。同样的以大段对白推动的剧情和虐杀器官过于相似,只不过有少了那些CQC片段。
之前说尸者帝国不好算我错了。。。
【补】歌挺好听的,故事设定挺有意思,只是剧情还是中二,开展部分没能跳出那个圈子,偏中规中矩,三星半
智障一样的逻辑,映衬着自从日本经济崩溃之后的绝望的年轻人的现状。
令人昏昏欲睡的梦呓
不應該是這樣的,從頭到尾,充斥著這一百二十分鐘的,不應該是這樣的。霧慧螺旋監察官,妳和我實在沒有必要最後殊途同歸地去接受一切。
动画电影硬是拍出了王家卫的感觉。。叙事完整,主题鲜明。强行百合不太喜欢,但是听了两小时美雪姐姐的主役还是很满足的
画面精致,却不如《恶童》具有视觉冲击,影片主题过多的依靠对白,而非借用镜头呈现,故事格局太大,略显虎头蛇尾,不过7.2的评分依然偏低~
日本人又黑了一发俄罗斯,把“慰安所”这种自己民族的重大发明安到别人头上真的好么?
看不懂的黑镜动画版
剧情设定有些问题
太丑了,垃圾滤镜
1.不要收养别人的孩子,没有卵用。2.剧情悲剧,反派自私极致。3.太偏重于心理学,看的很没劲。4.画面很美,很真实5.这政府竟然能让主角这种有明显反叛意识的人加入,也太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