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一部喜剧,但作为喜剧他非常失败。
现在对于喜剧,小品的引人发笑的方式已经变得非常无聊了。
解构变成赞颂,滑稽变成小丑,引人思考变成了煽情。
与一般人的理解其实不一样,喜剧是非常依赖逻辑性的。
只有建立在顺理成章的逻辑的前提下,喜剧的反差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卓别林的喜剧之中,卓别林无疑是逗观众笑的,他的行为显得滑稽可笑,但是卓别林作为电影里面的人物是认真的。
正是这种反差才让喜剧的效果显得格外明显。
马保国第一次“义正言辞”的斥责和第二次故作心态借助流量的炒作相比,节目效果显然强了很多。
但是现在的喜剧作品似乎都在朝着第二次炒作的马保国前进——他努力想要去逗笑观众,但是却忽略了喜剧应该有的东西。
首先大概介绍一下剧情方便各位理解下面的内容:卡尔是一个杀手,在一次刺杀大佬哈维的时候不幸受伤,哈维并不知道受伤的人是要杀他的卡尔还去探望了他。
哈维旗下有一个拍电影的导演米勒和他的姐姐米兰,哈维威胁米勒的姐姐和他结婚,米兰迫不得已说自己认识卡尔。
于是哈维要求米兰交出卡尔,米兰只好找了不得意魏成功去扮演代替卡尔,吉米通过魏成功“除掉”了哈维之后,却遭到了魏成功和哈维的复仇。
影片开始,哈维去探望卡尔的时候,卡尔一直用手笔画着手枪的形状对着哈维。
这个镜头除了可以解释为刻意制造的笑点之外没有任何解释——难道一个好的杀手需要去暴露他的身份吗?
魏成功作为一个演技拉胯的演员,为什么要被拉去饰演卡尔,是嫌不容易去露馅吗?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这个任务太过危险,需要骗魏成功这种傻子。
但是后面魏成功见卡尔的时候表现实在是太浮夸了太过迎合观众。
而始终哈维也没有太过怀疑魏成功的身份让人有点不可理解,总的来说,这个桥段同样比较失败。
剧中对魏成功的身世的描绘成了这部电影一个比较“催泪”的地方,开心麻花的电影多少都有点这样的元素。
让魏成功这个形象有了一定的立体性,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追求梦想的人。
但是米兰在知道魏成功的身份之后的态度转变却让人怀疑,这个工作本来就是一份非常危险的工作,也许人真的会有这样的情感转变,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这是缺少铺垫的。
这个桥段总体比较平平,中等偏下,太煽情了而且和整体的剧情又关系不是很大。
魏成功射伤哈维的时候,塑造地很不好。
因为哈维这种人平常不可能没有保镖保护,不可能不带枪的,只能说导演为了凑成这个剧情抛弃了一部分现实的逻辑性。
吉米嘲笑魏成功那个镜头,太烂了,这个镜头明明就不适合煽情还非要煽情。
吉米的笑听着太尴尬了,我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
这个镜头太想要塑造一个失败的,滑稽的人被尽情嘲讽的意向了,但大不可如此直白大力。
结尾的那部分内容可以说有平庸的有烂的,魏成功的被打也同样是一个孤立的,没有联系的笑点。
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哈维这个人物形象的突然拔高——这个人物前期的表现明显更像是黄四郎,一个遍身都是冷幽默的,但是下手不留情的形象。
然而到最后却莫名其妙成了一个好人,wtf?
还有最后手下对哈维的怀念和对吉米的质疑,这太莫名其妙了,导演是不对一下前期剧情吗?
还有卡尔这个形象,在剧中的存在太过空白了,这个人物压根就没啥存在的意义。
出来的那几个镜头也似乎没啥逻辑性,单纯是为了搞笑。
但有一个镜头倒还不错,就是魏成功杀死米兰的这个镜头(虽然两个人间的爱同样莫名其妙),这倒说明了一种“屈辱记忆的压抑”,一个老实人的恶毒。
但是这个和片子整体基调也是比较偏离的。
总结一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与其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电影形式的舞台剧。
它有很多笑点,但笑点大都非常刻意,而且我也看不出这些笑点对于作品的基调有什么奠定作用,似乎就是单纯作为笑点存在。
《夏洛特烦恼》虽然也不咋地,但是好歹比这个电影好一点。
整部能打两星左右,豆瓣的6.7还是多少有点偏高了。
不过本来对国产电影也没太多期望,这个电影是配家人朋友看的,如果你能不关心这些剧情仅仅关注笑点那也确实和家人可以一起看,毕竟这部电影不那么低俗,没那么多屎尿屁。
但如果想看真正的电影,建议避雷。
我是先看过原版的,翻版的不是一比一的翻拍,增加了新的故事和新的人物,但是大纲基本一致的。
我先说人物吧,姐姐从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严厉刚烈的女子,除了说话和表情,在她被抓住面对水泥灌腿的时候,依然还敢正面刚BOSS,就能说明,不过这里穿插一连串的幽默台词,我不知道她到底怕死还是不怕死,说怕死吧,这种危机时刻还在一直勇敢挑衅BOSS;说她不怕死吧,她又灵机一动说卡尔是她朋友,努力给自己解围又想着逃跑,所以我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个人物性格的,(这里弟弟就很明显了,胆小,怕死)姐姐准备找演员忽悠BOSS这里,男主是突然出现在门口的,而且姐姐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演员,原因是觉得她傻,这剧情改的就离谱,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演员是用来救他们姐弟的性命的,弄一个一看就傻的人来演戏,来忽悠BOSS及BOSS的团队,这会成功的?
这不是在拿命玩嘛,不是在侮辱智商的嘛,设计的一点不严谨(原版是找了一个怀才不遇有实力没机会的演员,但是不傻,有点像周星驰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而且本剧的重点是结尾的反杀,靠的是男主机智勇敢来反杀BOSS和真正的杀手的,你把男主人设搞成傻子,后面又突然智商在线强行反杀,这人物性格也太飘忽不定的 一点合理性没有。
剧中男主魏翔也确确实实完完全全演的就是傻子,弟弟喊cut可以圆回来,但是男主自己多次主动喊CUT,甚至还多次说我们再来一遍,我尼玛,这剧情还能进行下去的?
这不早该穿帮啦?
原版剧情处处设计的非常的严谨没有低端到这种地步,而且原版男主找镜头是想要拍他的形象,拍出他的演技,这里男主找镜头就是为了怼脸说“台词”,这是不是傻?
,直接冲着窗户说台词了,我尼玛,这是不是说明这演员不禁不会拍戏,也正如我们看见的那样,傻逼一个,这后面怎么撑的起智商反杀的呢弟弟从前面表现的是担小,怕死,后面找来演员准备骗BOSS后,按理来说作为一个胆小的人,他应该一直担心被拆穿被BOSS抓起来后的,尤其还是找了一个傻子演员,这应该会更加担心,更加惧怕被拆穿,所以他应该是一边恐惧被拆穿后的结果一边想着怎么逃脱的,这才合理,但被改的,找了演员来演戏后,姐弟悠闲的过日常,真离谱,后面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男主知道真相,知道自己是被骗了,按理来说应该非常愤怒的,因为男主一生一直追梦一直又怀才不遇处处碰壁,你这时拿他的梦想开玩笑,甚至还有可能涉及到他的性命,这打击谁都无法接受的,但是后面男主原谅了,甚至决定帮助他们演到底,原因是他看见了自己的影片!
可改版后的男主看见自己的影片,我不知道他为何感动到落泪,是被他的演技嘛,毫无演技啊,给他看影片的那个导演也说他没有演技,选中他当男一也是看中他没有演技,那他感动个毛线,毫无理由的!
怀念和姐姐的日常嘛?
他日常和姐姐没有交集啊,“戏外”就给姐姐煮个面而已,哪来怀念之情呢?
原片这里是男主看见影片中的自己,被自己的演技感动到,作为观众我们那一刻也感受到拍出来的效果真的很棒,戏外的男主一直在思考角色,打磨演技,还向片场拍戏的优秀老演员请教演技,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提升自己的演技,这一刻在影片中他看见了那个优秀的自己,让他一下找回自信,这也是为何男主会不记恨对方,甚至不计前嫌的决定冒死帮助对方,因为对方无意中帮他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价值。
改版后的转变真的是强硬,还有很多很多的点都交代的不清不楚的(原片很多都是提前做好伏笔,做好铺垫的,所以事情的发展就不会莫名其妙),比如怎么突然有人在这里拍戏的,姐姐是大明星那她姐弟在这里出入都没人认识的?
怎么会有真的导演拿影片来找男主拍戏,这导演是怎么获得这影片的?
结婚那段反击,外面都是灯光和音效的效果,那里面的物品被打碎被扫射是什么情况啊?
等等,莫名其妙的。
还有一些笑点,搞笑是搞笑的但一点都不合理,比如结婚那段弟弟的台词,什么我和姐姐从小一起长大的,如果姐姐怎么怎么的,说了一句搞笑的台词,这种情况下说这种话一点不合理的,还有真正的杀手科尔居然把BOSS径直推进河里,然后还装瞎,搞笑,但是不合理,你他妈是职业杀手,并且是杀手中鼎鼎有名的,很多东西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再危机再紧张的时刻也能来一句搞笑台词,咬文嚼字的设计幽默台词,随时随刻想把别人逗笑,完全就是小品的路子,只要能逗笑你,我可以一会变傻一会智勇双全,一会变瘸一会健步如飞,一会变弱一会强韧无敌,根本不考虑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的变化,角色在戏中,处在那一刻,抖机灵的说出一句搞笑的台词,符合当下环境当时情景嘛,你那一刻要逗笑敌人嘛逗笑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你人物完全不在戏中的,你一边入戏跟对手对台词,一边又出戏逗笑观众,你这··· ?
搞笑的方式有很多种啊,可以看看周星驰和成龙的搞笑电影,在不影响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情况,有弄巧成拙的搞笑,有画蛇添足的搞笑,有歪打正着的搞笑等等,(虽然票房上可以和当初周星驰和成龙的电影PK,但是影片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也再次说明有好的票房不代表作品就是好),或者再认真看看原剧,原剧的搞笑也是发展的合情合理,所以综上,剧中人物性格飘忽不定,完全对不上,剧情也有很多对不上的,真的不算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如果你觉得搞笑,能逗你笑,那就是好电影了,那电影也就太简单了,我也可以说几个搞笑的句子,甚至拍一段搞笑的视频,网上拍搞笑段子搞笑视频的人太多了,如果吧他们的作品合成90分钟的长视频,是不是也可以作为电影上映了呢。
人生海海,选择多多,有些人选择一生只为一件事奋斗,而我选择在春节档去看他演的电影,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主角——《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看到片尾花絮魏翔老师流着泪的采访,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主角,我甚至有些分不清这是究竟是戏剧还是真实,是无厘头喜剧还是五味杂陈人生如戏,卡尔和那个疯狂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地方,有一个戏疯子,热爱演戏到倾尽所有也要站在舞台上,哪怕是灯光照射不到的角落,也要站到喊cut那一刻。
《杀手》的故事不复杂:一个热爱演戏的龙套魏成功(魏翔 饰),被赋予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主角——杀手。
他以为自己的演员生涯终于得到了肯定,梦想终于实现,但其实这是一个荒唐的骗局。
江湖传说“杀手卡尔”下落不明,但因为没有人见过卡尔,所以魏成功就变成了如假包换的卡尔。
又因为他对戏的痴狂,雇佣他的人便顺势告诉他,这是一部采取隐藏摄像机和日常灯光来操作的特殊拍摄,你只要演好卡尔就行,别的不用管。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次玩命的任务,唯独他自己不知道他其实是个倒霉蛋。
魏成功尽心尽力,把第一次当做最后一次一样演绎着这个男主角。
假卡尔周旋在两方势力之中,米兰小姐(马丽 饰)一方虽然怕他演砸,但还是努力让黑帮相信他就是卡尔;另一方作为黑帮,则不知道这是个假杀手,想方设法让他去做杀手该做的事,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而魏成功作为一个戏疯子,真亦真时假亦假,在两方势力周旋之间,破绽百出却笑料百出,每一次都完美地把自己的小命从被杀的边缘拉了回来,自己救了自己。
小人物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故事我们看过很多,但这一部戏的特别之处在于,演员魏翔本身就是在电影电视舞台剧以及小品舞台上努力了很多年却一直镶边,从未演过男主角。
所以看完这部戏,再回味起来真的有感觉到,魏成功的角色塑造得这么成功,除了演员本身的专业能力以外,还有一份真诚。
那段雨中曲,仿佛看到了演员的第一自我第二自我合二为一,是魏成功更是魏翔,是梦想照进现实。
所以当真相大白,魏成功却在骗局中越陷越深,再演下去命不久矣的时候,观众会觉得揪心;也在米兰得知魏成功帮兄弟赡养父母,多年扮演他们的儿子时,跟着一起眼泛泪光。
人生如戏用在魏成功身上太贴切了,他何尝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也知道只有自己这样努力才能换来一点点尊重。
这样一来,他带给我们的欢乐就更珍贵,因为背后承载的是一个人毕生的梦想。
如果一个热爱演戏的小演员遇上了人生大戏是幸运,那么这个班底的质量显得尤为关键了,因为会演还要有人配合。
好玩的是,魏成功的周围全是好演员,演得卖力演得真,因为大家都是“真黑帮”。
虽然不是在演戏,但黑帮的“真实表现”看起来就像在搭戏,又夸张又无厘头,一是因为魏成功的带动,使得大家配合他演出,二是拍摄场景的选择。
舞台剧式的选景让真实也多了几分演绎的成分,这种特别的呈现让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合理,紧张是真紧张,夸张就更夸张,和演员的表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无论银幕里的故事是真是假,观众们的确遇到笑点就爆笑,什么刀尖舔血,只有导演能喊“咔”,你不看着我我怎么知道这句话该翻译,这些密集的笑点让整个影厅笑声满满。
无论是戏中的魏成功还是戏外的魏翔,看到这一幕都会很欣慰吧。
毕竟让观众欣赏到自己的表演,感受共情,就是演员的毕生梦想啊!
作为今年春节档唯一部喜剧电影,该片在春节第二天票房逆袭,一路走高,截止初五已接近10亿。
但随着票房高涨的同时,口碑却一路滑坡,截止初五豆瓣评分已跌至6.7分,而且从目前趋势来看,可能会更低。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针对网友反馈,主要包括,同行水军恶意差评,电影本身问题两个大方面。
先说第一个原因:同行水军恶意差评。
同期上映电影,目前除了《四海》,口碑和票房双输,其他表现都还不错。
尤其《长津湖之水门桥》,整体表现都符合观众和市场预期,实际观看后,也确实对的起其口碑。
整体来看,评分低,就推给同行,这种甩锅的营销手段也并不高明,何况甩给一个本来就双输的《四海》,对自己票房和口碑也没啥帮助啊!
另外,作为同期上映的春节档电影,作为唯一的喜剧定位,其他电影也不存在和其抢观众的冲突。
所以,个人实际观感总结,真正的原因,确实是电影本身质量问题。
电影本身质量到底如何呢?
先说电影故事逻辑。
一个杀手,意外被一个龙套演员代替,被人嫁祸杀了一个黑帮老大,最后大圆满的结局。
整个故事设定,是很具有戏剧性的。
但观看之后,真是一口老血,想喷导演和编剧一脸,喜剧可以夸张,但不能弱智啊。
一位顶级杀手,顶级杀手,居然杀人不需要踩点吗?
当然,我理解导演和编剧,是为了给后面,大家都没见过卡尔,好让主角去代替他做铺垫,但这前后矛盾的不尬吗?
再说,找来男主替代卡尔这个设定,男主是神经质的不聪明,这个谁都看的出来,女主找这么个人去欺骗黑帮老大。
这是男主傻,还是女主傻?
一个黑老大,为了这么一个无颜无脑的女主,还疯狂成这个样子,黑大老是更傻吗?
还有魏成功,想要看胶片的一段。
一个电影导演,前天还在拍戏,第二天,就需要借别人摄像机和场地来拍了(我理解导演和编剧是希望为后面男主归来做铺垫)但就不能像个正常人思考?
整部电影来看,很多地方都是为了铺垫而强行铺垫,根本不考虑逻辑。
喜剧可以有不符合逻辑的个别情节,但一个接一个的硬塞拼接,就有点太牵强和敷衍了吧!
很多人喜欢星爷电影,不仅仅因为星爷表演的好,更在与星爷和导演对剧本的打磨,他的每次无厘头动作,都是为了让人物更符合电影整个人物设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小时候看星爷电影只是觉得好笑,长大了再看又觉得是一部悲剧,因为他的电影,是很多普通底层人物的真是经历,只不过被星爷放大了。
所以,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是这个喜剧最薄弱的环节。
再说,这部电影真的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好笑吗?
是真的好笑,还是为了恰饭的强颜欢笑?
整部电影看完,我感觉好笑的点不超过5个。
魏翔是个不错的演员,但真的算不上可以独挑大梁的主演。
在中国近30年的顶级喜剧演员当中,星爷、葛大爷、黄渤、沈腾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收放自如,他们的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很自然,但又让人忍俊不禁(有人会说星爷动作夸张,但这和魏翔的完全不同)。
魏翔的肢体语言,给人感觉很闹腾,很刻意、比如,开始出场时的被子弹击中,在车窗张嘴吞虫子,在车上练发声一惊一乍等等。
当然,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观众喜欢,自然觉得好笑,但这种表演,第一次看觉得好笑,第三次看的时候,可能就审美疲劳了。
或许未来,魏成功真的会成功,但今时今日,吹他人,或许只是为了恰饭,却根本不想他的未来。
在这个资本裹挟的时代,赢得票房,对于某些人来说,比赢得口碑更重要。
但对于真正喜欢电影的观众来说,劣币驱逐良币,则意味者,电影没有未来!
让我们多一份理性,电影可以乱看,话不可以乱讲,有时候赢得票房的,不一定能赢得口碑!!!
在人生的某个维度上,我们可能都是“配角”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喜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下文简称《杀手》)的喜剧效果超出预期,大有成为春节档黑马之势。
电影改编自日本鬼才喜剧大师三谷幸喜的经典作品《魔幻时刻》,精彩的原作为《杀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出色的本土化改编,以及演员魏翔与电影中角色的相互对照、相互成就,也让《杀手》给观众带来新的笑声、新的感动。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海报女明星米兰(马丽 饰)和她的导演弟弟米勒因为拍片一直血亏,黑帮讨上门来追债。
而恰好黑帮老大哈维(陈明昊 饰)想找到杀手卡尔避开杀局,米兰姐弟为了自救,谎称能够找到卡尔。
米兰(马丽 饰)但他们压根就不认识卡尔。
怎么办呢?
他们想到的法子是,忽悠狂热于表演的龙套演员魏成功(魏翔 饰),谎称在拍摄一部电影,请他扮演男一号杀手卡尔,只要导演不喊卡,戏就不能停。
信以为真的魏成功,就以杀手卡尔的身份,深入真实的黑帮,游刃有余地面对一次次生死危机……
魏成功(魏翔 饰)《杀手》建立在一个经典的喜剧框架基础上,即“身份错位”和“假戏真做”。
魏成功以为一切是在演戏,所以他把真实的黑帮当作“演员”,身处杀局面不改色;真实的黑帮则被魏成功的“不按常理出牌”给吓到了,以为这一切都是大杀手才有的“范儿”,不仅没有拆穿魏成功,反而对他更崇拜了;米兰姐弟全程提心吊胆,既担心假杀手卡尔“穿帮”,也担心魏成功一不留神就被黑帮给灭了……错位与误会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笑点,几乎是“5分钟一小梗,10分钟一大梗”,影院里的笑声此起彼伏。
《杀手》的笑点不仅来自于它的喜剧结构,也来自于演员们杰出的喜剧表演。
马丽自不必多夸了,《杀手》的戏眼在魏翔身上。
片中,他饰演的魏成功是一个颇具喜感的人物,因为“不合时宜”。
他对表演的极致热爱,让他带有一点傻气的执拗,经常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比如他跑龙套扮演被枪毙的士兵,身边的演员都是一枪直接倒地,他偏要给角色设计前史,倒地前来个回眸一笑,导演都被他整无语了,他仍振振有词地掰扯着他那些听起来荒谬但他深信不疑的表演理念;第一次演“男一号”时,他饰演的顶级杀手本来沉默寡言、淡定从容,可魏成功想尽办法给自己加戏,鲜有顶级杀手如此“嘴碎”,二者之间的强烈反差制造出强烈的笑果……
魏成功对表演非常狂热像魏成功这样的喜剧角色,并不好演。
他的“傻气”让他比观众低,从而引起观众发笑,可与此同时,他的“傻气”不能够是讨人厌的,而应是让观众觉得亲切、甚至有那么一点可爱,观众才会对喜剧人物的境遇产生共情。
第一次挑大梁的魏翔,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名资深喜剧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表演精准、松弛且稳妥,不仅仅是以丰富的面部表情、独特的语气语调传递出一种“神经质”的喜感,更难的是,他真正向观众传递了魏成功对表演一本正经的相信与赤诚的热爱。
魏成功笑料不断比如当魏成功听到米兰对他的夸奖时,我们看到他的眼睛里出现了动人的光芒;比如电影致敬《雨中曲》的那个桥段,魏成功在雨中独舞,释放出他所热爱的梦想得以实现的狂喜,观众感同身受;而当米兰将他的表演贬得一无是处、当他得知一切只是演戏时,我们又清晰看到光芒在魏成功的眼睛里消失,晶莹的泪水犹如心的碎片……正是魏成功的这份热爱,以及魏翔成功表现出魏成功的这份热爱,让魏成功那些可笑的行径有了依归,不至于让人物的不合时宜显得烦人;也让《杀手》不仅仅是一部好笑的喜剧,而具备更丰富的意蕴和内涵——电影其实也在诉说着,一个配角该如何对待他的人生。
“配角”魏成功对于表演、对于人生的态度,是始终热爱、始终坚持、始终相信。
哪怕电影是“假”的,他仍要全力以赴完成他的终极大戏,因为表演是他的初心,有始也得有终;也因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善良正义是魏成功人生这场戏的表演理念,他无法对他人的困境袖手旁观。
而所谓的“配角”,又何尝只是存在于影视作品中?
可以说,我们的人生中处处有配角,我们也无时不刻在扮演着“配角”。
可能在职场上,我们并不是最受领导瞩目的“主角”,可能在他人的人生旅程中,我们也不是陪TA走到最后的“主角”……那又怎么样呢?
我们是配角时,就努力扮演好一个善良的配角。
如同魏成功替死去的好友扮演他父母的“儿子”,替米兰挺身而出,善良的他终究得到了善良的回应,配角也会有圆满的人生;更何况,每个配角都有属于TA自己的人生,TA永远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怎可成为一个懦弱虚伪、浑浑噩噩的主角?
跟《魔幻时刻》相比,笔者窃以为《杀手》在选角上更为成功。
不是说饰演日版“魏成功”的佐藤浩市演技不好,他可是日本影坛大神级的人物,而恰恰他本身太有名了,他在《魔幻时刻》里扮演了一个配角演员,给观众的情感冲击力就相对弱一些。
但在《杀手》中,饰演魏成功的魏翔演了20余年的配角,演员本人的经历与电影中角色的经历高度重合,演员与角色互为注脚,“配角人生”给观众的情感冲击也尤为强烈。
魏翔是谁?
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些观众并不知道他,但说起他饰演的角色——哪怕戏份很少,观众都记忆犹新。
比如《西虹市首富》里,三口一头猪的教练,《我和我的家乡》中说着蹩脚俄罗斯语的魏村长,《你好,李焕英》里手捧茶缸阴阳怪气的场工……魏翔对表演的热爱、他杰出的喜剧表演才能,充分诠释了一种典范的配角人生: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只要用心来,处处是舞台。
魏翔等来了他的第一个主角而终于,从影23年的魏翔等来了他的“魔幻时刻”,他在《杀手》担纲男一号,并且一出手就是春节档。
电影正片后的杀青彩蛋,魏翔捧着鲜花,热泪充盈眼眶。
这是一个专业且敬业演员应有的待遇,这同样是给千千万万配角们的激励与祝福。
在人生的某个维度上,我们可能就是“配角”。
然而,无需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就像片尾曲《天才白痴梦》唱的,“天造之材皆有其用,振翅高飞无须在梦中”。
坚守初心梦想终会实现,善良的人终会有好运。
在《中国电影史》里有这么一句话,虞吉教授写到:“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
这段时期正是一年之中中国人最重视的日子,寻求适合家庭消费的娱乐,感受快乐和放松,是受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应该轻松、幽默、老少皆宜,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应与大众节日期间喜庆的生活习俗相关,多为带有娱乐性、消遣性的喜剧片或故事片。
”所以观众过年选择开心麻花的电影并没有什么不合理。
今天来聊一聊《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面的迷影致敬镜头,最近有很多华语电影里面有致敬经典电影的迷影文化,观影过程中很多影迷对于这样的桥段都会有很深刻的感受,仿佛是电影与影迷之间的电影密码。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其实从片名上已经显现出了这是一部迷影致敬向的电影,片名是1994年吕克贝松导演的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致敬,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魏成功的住处,如果留心观察,能看到墙上贴有各种电影海报,其中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阿尔·帕西诺等等 与意大利黑帮交战的镜头配乐致敬了赛尔乔·莱昂内指导的“镖客”系列意大利式西部片 ,电影也一闪而过经典电影《荒野大镖客》的海报。
同样是在跟意大利人交易的过程中魏成功身着白色西装,手抱猫咪的镜头致敬了经典黑帮电影《教父》,模仿了马龙白兰度在其中的形象。
影片中魏成功与米兰单独拍摄的那一场戏,魏成功扮演的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杀手,手上拎着小提琴的盒子,从气质到台词 都是在致敬《墨西哥往事》魏成功和米兰共舞时,两人之间的距离和氛围显得十分暧昧,这一幕则是在致敬《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和张柏芝的经典片段。
电影里魏成功送走父母后,在雨中尽情舞蹈,致敬了1952年吉恩凯利主演的好莱坞经典歌舞片《雨中曲》 。
魏成功在和老大玩牌的那一场戏致敬了《赌神》里面周润发的扮相,魏成功在跟意大利谈判的时候形象致敬了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低俗小说》里面文森特的造型。
魏老师在海边坐着的那个码头,致敬了《爱乐之城》,高司令望向海面的镜头。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片尾,当镜头缓缓拉高,观众发现所谓的海水只不过是电脑特效,所谓的小岛和城镇只是巨大摄影棚里的一角,电影里的那些人物都是在演戏,致敬了《楚门的世界》的设定。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虽然改编自日本电影《魔幻时刻》,不过加入了大量的迷影梗和彩蛋,魏翔的表演也是独树一帜, 能成为这个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魏翔的成功和电影的魏成功仿佛电影走进现实,在春节档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档期成为黑马,也是属于自己的《魔幻时刻》。
大明星米兰深夜被噩梦惊醒,听到房间对门魏成功练绕口令的声音,跑过去质问却被深夜美食的气味吸引。
一贯注重身材的自己抵御美食的诱惑,回到了房间,却在下一秒听到敲门声。
打开房门,一碗有着溏心蛋的阳春面摆在面前,它像深夜给饥肠辘辘的自己的慰藉,是她在连续几天的谎言欺瞒的高度紧张中,唯一获得的一次舒心与轻快,也让她下决心不能继续欺骗下去了。
这碗阳春面,漂着几片葱花,再平凡朴素不过了。
它寡淡,却冒着热气,充满了人情味,是整个故事的转折所在。
整部电影里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黑帮的纷争,有片场的欺瞒,有兄弟的背信弃义,有职场的伤感失意。
但却在端出这碗面的时刻,瓦解了一切坚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抹柔情。
仔细去看,温柔是贯穿在整部电影里的。
小人物魏成功孤身在片场跑龙套,诠释的第一个男主角没有剧本,没有摄影机,所有观众和导演兄妹一样知道真相,看着他在电影银幕里使出浑身解数挖掘人物,雕琢表演。
魏成功对角色越上心越认真,观众就看得越开心越想笑。
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切是假的,但银幕里的他以为是真的。
任务失败以后,魏成功又跑回片场做龙套,做替身,被人殴打,被摄影机无视。
之前男主角的南柯一梦没有在他的履历里留下丝毫印记。
但好巧不巧的,摄影机恰好拍到了曾经在酒馆里扮演杀手的那一场戏,被慧眼的导演发掘。
当他们一起在幕布前看完样片,也是魏成功苦苦想看却没看到的样片,时间如同可以回溯,他一定又回到了那场男主角的梦里,梦里他是杀手卡尔,勇敢无畏,除恶扬善,跟老大歃血为盟,更重要的他是男一号,梦寐以求的主角。
比阳春面更动人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片尾花絮,在一串演员们开拍笑场的花絮之后,突然看到男主角魏翔捧着杀青的花束流眼泪,感谢剧组。
他说,“谢谢你们帮我完成人生中第一个男一号”,这一刻他不再是《李茂换太子》里可有可无的皇上,《你好,李焕英》里只有一句台词的职工,不再是之前演过的教练、经理、社长、村长等一系列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
他是魏翔,一个从业二十余年,岁数不小,长相一般,职业道路并不顺遂的演员。
他是魏成功,一个只能在死之前给自己加戏,在养父母身边扮演孝子,疯狂想看到样片而做梦的角色。
他也可能是每个观众,过着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遵循着既定且一成不变的轨迹,却内心总有不熄火苗的人。
如果电影可以造梦,《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戏里帮魏成功造了一个梦,在戏外魏翔造了一个梦,也帮每位起身走出影院的观众造了一个梦。
开心时可以在雨中起舞,粗暴时像荒野的镖客,我可以接受你说我演技太烂,却不能接受这一切都是假的。
没有镜头的表演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剧本的独白可以发自内心。
我继续跑着龙套,扮演着被殴打的替身,把男主角当成一场旧梦。
可是没有谁可以质疑梦的真实,它意外存在于胶片里,像一些曼妙的梦,支撑着人生。
好吧,我承认会选择过年期间去影院看这个片子是我的错。
先说下优点好了——万达影城的那个厅屏幕不错,画质音效挺好的,完毕。
私以为喜剧走两个方向,要么你让人纯粹的笑开心就好;要么就让人笑着哭,哭着笑这就需要讲故事的人有很强的共情。
如果说,开心麻花之前《夏洛特烦恼》之类还能占到一个前者,那这个影片就真的是…啥也不是。
影片沿袭之前的取名方式,但确实正片内容致敬了星爷的电影,致敬了雨中曲,致敬了很多影片,就是跟《这个杀手不太冷》半毛钱关系没有,甚至都让我开始怀念星爷《回魂夜》里cos的里昂。
在评论里看到一个豆友的说法很赞同,电影、喜剧、开心麻花他们的作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带一种傲慢,狭义的认为所有批评的声音都是偏见。
如果说中国电影刚开始是谦虚到过分甚至带有一些自卑,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和整个社会产业的发展,他们已经在跟观众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始桀骜的输出,甚至让个人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侮辱。
这个,不限于电影。
说回到影片。
首先是笑点,真的,我找不到让我真正会心一笑的点。
一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杀手会这么失手?
一遍遍重复就是搞笑…这个真的太好笑了。
已经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剧情,马丽一出来,观众就知道了肯定会找那个演员来冒充,后面不断的煽情就是为了后面马丽的不忍……真的,放过人类吧。
整个影片看到最后我想,导演自认为想要升华的点应该就是里面魏成功这个小人物对于演戏的执着和追求。
但是,这,演的是啥。
星爷演出的是一个戏疯子,突出的是对演戏的执着和追求;到这里变成了个真疯子,突出了脑筋不太好使和表演的浮夸造作。
都是跑龙套都是底层小人物的打拼,为什么今年的拍出来会让人看着这么生气?
何谈感动?
综合而言,还是傲慢所致。
说同样的故事,星爷的电影就是现实生活场景的呈现,而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它只是摄影棚里的一个笑话。
不可比,不可比…最后应该都会说下对电影的希望和愿景,但真的累了,也不想说了,就这样吧。
以上
看完《这个杀手》之后,昨天晚上我就把原电影《魔幻时刻》找来看了一遍。
这部原作在豆瓣高达8.3的高分,可算经典。
对比日本原作和开心麻花这次的翻拍,我发现了挺有意思的事情。
原作《魔幻时刻》更注重讲一个好故事,也由此在故事的编排上下功夫更多。
至于喜剧包袱虽然也是重点,但并没有那么刻意。
而且再加上日本文化的那种喜剧方式比较克制,明明在搞笑却不动声色,所以整体氛围还是在一本正经的讲故事为主。
而开心麻花做了很大的改编,整部电影轻故事而重人物,所有的重头戏全放在主角魏成功的个人经历以及搞笑表演上了。
至于故事,被极度的弱化,能删则删,能改则改。
原作虽然也是架空,但好歹是一个镇,还有警察有民生。
翻拍里却毫无故事背景,时间地点不详,人物装扮浮夸。
原作里关于出轨、爱情、会计的戏,也全都被删改,加入一个反派吉米哥。
故事背景和叙述,简略到不能再简,把宝全押在人物魅力上,这是大胆的冒险和尝试,也是开心麻花的无奈之举。
毕竟开心麻花最擅长的,就是人物的喜剧表演,以及舞台剧的风格。
无论你喜不喜欢,反正要别的也没有了。
这也是主角魏翔第一次饰演男主角,在这么一部极其看重人物魅力以及喜剧表演功底的作品里,魏翔把魏成功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无可指摘。
因此,如果单看人物,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
可惜,电影并不是舞台剧,喜剧也不是只要表演和段子就行,那是小品,是二人转,却不是通俗意义上所讲的电影。
因为故事背景和叙事被严重弱化,所以肯定有观众会抱怨,会无法入戏,会觉得假,胡闹——又没前因后果,又没时间地点,不中不西,不古代不现代,光给一个人物关系,找一个疯疯癫癫的演员来演杀手,假戏真做,你已经开始逗乐,我却还没入戏,那就只剩尴尬了。
以上,是我替那些觉得这部电影尴尬的观众,分析的原因。
我自己看这个电影,是笑得前仰后合的,而且我那场的观众,基本都是从头笑到尾。
但离场的时候,也有一句瞎胡闹传入我的耳朵里。
我看了一下,这个人没有笑。
人类就是这样,再好笑的东西,也并不能逗笑所有人。
打开豆瓣,观察《这个杀手》的评分,开分6.9,然后涨到7.0,然后又掉回6.9,截止目前,有6万观众评分,比较能接近真实的水平,这个分数上上下下的,足见观众对这部电影又爱又恨,争议挺大。
7分是一个尴尬的分数,低于6分,我们可以肯定它不及格,高于8分,不管单个人喜不喜欢,都得承认它有过人之处才可以拿到8分以上(评分人数够多的情况下)唯独7分,要么就是不够好,所以大部分人给了三星四星,略有争议。
要么就是争议极大,打五星和打一星两星的吵架。
《这个杀手》属于前者,有争议,但也只是略微有争议。
约10%的人给了一星两星,约10%的人给了5星。
剩下80%都给得三星四星。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开宗明义,尽量客观一点,告诉大家争议是存在的。
大部分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挺搞笑的,比如我就笑得挺开心。
但肯定也有观众不入戏,看不进去,比如那些对故事背景有要求的观众。
看电影是我的工作,看完之后马上又把日本原作《魔幻时刻》找来看一遍,仔细分析,为的就是让大家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来判定是否值得看。
毕竟现在一张电影票最少六七十,稍微好点就上百,能少花冤枉钱就少花点。
《这个杀手》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在一个架空的小镇子上,黑帮大哥绑架了一个女演员和她的弟弟导演,威胁女演员嫁给自己否则就得死。
(原作是情人出轨小弟)女演员情急之下,说认识传说中的杀手卡尔。
黑帮大哥被卡尔刺杀过,所以一听卡尔的名字,就让女演员尽快把卡尔找来。
正好剧组里有一个疯疯傻傻的龙套演员,姐弟两个就骗他说拍戏,演杀手,男主角。
于是假杀手对碰真黑帮,各种滑稽错位的戏码就这么上演了。
《这个杀手》的喜剧包袱,全都集中在假戏真做的错位感上。
假,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
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三层假。
第一,架空的故事背景,影视基地一般的地点,以及浮夸的人物装扮。
前面说了,这是开心麻花刻意为之,弱化叙事,加强自己拿手的舞台喜剧风格。
这种假,对某一部分观众来说,导致了无法入戏,感觉太浮夸太廉价。
但也有一部观众觉得,反而很契合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略有夸张的,戏疯子的胡闹的故事。
反正都是胡闹了,架空也好浮夸也好,整体调性很搭。
争议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有没有入戏。
第二层假,在于错位感带来的滑稽表演。
黑帮见杀手,本来极其严肃危险,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动枪杀人灭口。
但是魏成功这个演员,却真的以为自己在片场拍戏,大家都在演戏,而自己是主角。
因此自信而松弛,松弛同时又做作的演了一个浮夸的杀手。
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化解严肃性和危险性,像个小丑和傻子一般。
这种举动反而把黑帮的人整不会了,这啥玩意儿啊?
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自然觉得这非常可笑。
你们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萌宠短视频,哈士奇和老虎养在一起,哈士奇按着老虎作威作福;一只肥猫突然一个旋转跳跃,把黑熊吓得一窜爬到树上;熊猫宝宝突然一蹦跶,把大熊猫吓得一哆嗦。。。
老虎,黑熊,大熊猫本是猛兽,却被又萌又傻的猫猫狗狗欺负的一激灵,这画面感既消解了危险性,又很蠢萌。
演员杀手诈唬杀人不眨眼的黑帮,便是如此的错位喜剧。
第一个小高潮,是魏成功说自己会弹指神通,要用一个脑瓜崩把大哥给弹死。
大哥嘴上说不信,心里却嘀咕,对方可是传奇杀手,艺高人胆大,万一是真的呢?
一边在胡闹,另一边还真被唬住了,错位感荒谬感拉到极致,这也是我笑声最大的一个桥段。
附带说明,这个桥段是开心麻花自己加的,原作没有。
不过取而代之,原作里是结局的时候,杀手利用电影道具表演了一次用手当枪的本事,吓退了真正的传奇杀手。
后面交易的时候,拿出假枪的动作,也是开心麻花自己加的,原作也没有。
由此也再一次可见,开心麻花的重点,还是这种特殊情景下的喜剧表演,而不善于叙事。
第三层假,在于假戏真做。
当魏成功真的被利用,开枪杀了人,并被告知他被骗了之后,人物的心都碎了。
这个时候,反派吉米哥依旧在笑,他的笑点其实和观众刚才一样,是在笑魏成功像个傻子一样,真把自己在当拍电影了,但比观众多了一丝嘲讽的意味,这种赤裸裸的嘲笑,和心碎的魏成功对比起来,形成极大的张力。
此时魏成功的反应,从一开始的震惊失望和愤怒,转变成了满嘴堆笑,自我作践,曲意奉承陪笑。
居然有一点《喜剧之王》的意味。
这也为电影最终的结局假戏真做,做了铺垫。
这一段,虽然电影里的人物在笑,我那场的观众却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在心疼主角这个傻子,共情了。
主角被嘲笑,赔笑脸,就好像自己也在赔笑脸一样。
所以尽管吉米哥:我弹死你哦魏成功:我躲开了这表演依然滑稽,但大家都没有笑。
因为大家都看进去了。
(除了我右后方一个姐姐以外,这女的笑抽了,电影里只要有个笑点她就开始笑,这属于已经完全入戏了,已经笑傻了。
)总体来说,《这个杀手》是一次成功的翻拍,不仅做了成功的本土化改编,而且把侧重点放在了人物魅力上。
主角魏翔也成功的挑起大梁,把表面疯傻滑稽,实际上极其热爱演戏的这么一个角色,诠释得近乎完美。
大部分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是好笑的,但开心麻花的改编可以说是扬长避短,也可以说是一次赌博,一次冒险。
虽然加强了人物魅力和喜剧部分,但却放弃了故事背景和真实性,使得整体气质变得虚浮,没有说服力,只能当娱乐、甚至是小品来看。
这么做的后果,自然引起另一部分观众的不满意,不入戏。
也因此,电影的评分在6.9-7.0之间反复挣扎。
然而开心麻花一直都没有野心,他们的电影质量起起伏伏,又始终如一,就是把舞台喜剧表演搬上电影院,能让一部分观众笑起来,就算成功了。
西红柿,半个喜剧,铁拳,夏洛特,都是6.5-7.5的分数。
驴得水是8.3。
如此看来,喜剧电影的评分似乎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好不好笑。
尤其是春节档这个档期,过年了大家都想看点轻松愉快的,小品放在平时你说它不够电影高级,但在春节,这就是正菜。
真实,有时候是相对而言的,电影,也是要分时宜和对手的。
这部电影也确实是春节五部电影里,最轻松的一部。
如果是和家人一起看,众口难调的情况下,看这部最保险。
从票房来看,《水门桥》已经13亿,正奔着20亿去,远远领先。
我原本以为可以一战的文牧野《奇迹》只有3.5亿,不到一个零头。
《四海》虽然也过了三亿,但是因为口碑急剧下降,所以单日票房跌落到2000万,目前来看也就5亿的盘子,属于竞争失败,已被抛弃。
别忘了还有几部儿童片,票房最高的也两三亿了。
《四海》眼看着没戏唱了。
唯独《这个杀手》,逆风上涨,已经过了5亿票房,且票房占比超过20%,排片率也在上涨。
这是市场的信号,用最真实的市场反馈,来说明观众热度。
如今,经济下滑,疫情防控,票价上涨。
肉眼可见的,春节档电影院没有以前热闹了,大盘也下滑的厉害。
越是这种时候,观众越是精打细算。
往年韩寒《飞驰人生》还有18亿的票房,今年它8个亿还得打折。
没有竞争力的电影,不好看的电影,都会被淘汰。
这就是经济不好的时候,电影的质量反而会普遍升高。
且越是能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电影,越是容易拿到高票房,因为观众需要安慰性娱乐活动。
譬如《李焕英》《长津湖》都拿到50多亿票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反而破了记录。
这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经济学里一直都在流传的说法。
因此,虽然略有争议,但我对《这个杀手》总体还是推荐的态度,也提醒大家,去看的时候尽量轻松一点,尽快入戏胡闹起来,才会觉得好笑。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知乎、豆瓣、微博、b站、网易都有合作的影评人和领读人,也写过一些影评获得过网友的认可。
如果喜欢读书看电影,可以关注我
我一直都觉得喜剧需要一种天分,之前我觉得最有天分的是星爷,与其说是天分,不如说是天才。
后来星爷退居幕后,开心麻花的沈腾又出来了,沈腾是有天分的,他的天分在于表演的松弛,不过他不是星爷那种天才,但我喜欢他的喜剧表演。
但是开心麻花其他人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因为他们的表演都过于紧绷,有一种随时憋着大招要逗观众笑的紧绷感,但是这种紧绷感却破坏了喜剧节奏,每一个包袱抖出来之前,那种夸张大声生怕观众不明白这是一个包袱的用力感,无疑对包袱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点名批评黄才伦今天11点看了魏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实话实说,在含腾量为零的麻花喜剧里,全场观众都笑的超大声,自此除了沈腾外,开心麻花又多了魏翔这个秘密武器。
他的表演风格不同于沈腾,有一股神经质,以至于他扮演的杀手卡尔确实不太冷静,反而很神经。
虽然片名是谐音梗,但是无比契合影片杀手的形象。
剧情很搞笑,可以说每一场戏中戏都会让你笑到飙泪,魏成功给自己➕的那一点点小设计和全场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内心独白,每次都喜剧效果爆炸。
但是整个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却是魏成功被活埋后挖出来,点头哈腰笑着喊谢谢吉米哥,我杀青了。
那一瞬间我恍惚间想到了星爷,随后紧接着一段天才白日梦的bgm想起,一瞬间想到了星爷的喜剧之王,那时我还小,看喜剧之王只觉得单纯搞笑,如今在回想也满是心酸。
对于杀手而言,如今的我能感受到那种心酸,但是我依然感谢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认真搞笑,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喜剧如果不好笑那就太搞笑了。
本来没想写出这么多文字夸它,但是看到很多看都没看,直接说看片名就是烂片的,心里难免气闷,就像影片里的导演对魏成功一样,你根本不会演戏,一个死跑龙套的,很心酸,你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里要什么深度,要什么感人至深,不好意思可能会让你失望。
我安利的只有一点,它作为一部喜剧,很好笑,表演包袱都很自然,对于我来说足够了。
以后我会一直关注魏翔这个演员,因为他那句谢谢吉米哥,真的太触动我了
比预期要好一些,毕竟是改编作品,故事起承转合确实完整。笑点确实不少,但实在受不了舞台剧式的拍法。
因为是翻拍,原版又实在太出众,抱着不太高的预期进来,没想到看完倒觉得还不错。在我看来原作的好建立在两方面,一是对电影诚挚的爱,二是通过荒诞来解构这种身份错位制造的冲突。这一版节奏更紧凑,加强了喜剧感。同时在演员魏翔和“演员”卡尔之间形成一种身份的互文,放大了这种“未知生活”中的“已知”。没有剧本的演出,所有人陪你胡闹只有你蒙在鼓里,甚至不知道演下去结局会如何,这些都是“未知”。但是作为自己这出戏的主角,无论是否有观众都尽力演好每一个角色,甚至要以一个不算完美但也善始善终的ending pose谢幕,这些都是“已知”。在我看来,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靠着这一丢丢执念,在努力抓住这一点“未知”中的“已知”。细细一想,这其实是这部喜剧里伤感的地方,也是原作里没太拍出来的部分。
观众要为演员的自我感动买单吗?大型小品,不值得电影院专门去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挺好看的,特别搞笑
一张毫无大荧幕魅力的脸撑不起这样的角色。
路人扮演杀手这个情节总觉得有点熟悉,好像在其他电影了刷到过,桥段挺好玩的,回归了喜剧靠矛盾,不靠屎尿屁,全是良心啦!其他的部分全靠表演撑着,笑点有一些,但没说的那么密集,调色和造型真的好看,甩李茂那个戏十八条街,尤其是马丽,真的好看,多给一星是给小人物的泪光和高光时刻,一次是下雨天的打击,一次是真相杀青后的打击,活着太难了,直到最后片尾花絮,魏老师还在说,感谢他人生第一个男一号。也许在每个人自己的剧本里,我们都是自己的男主角,但生活真的太难了,微笑面对也希望需要勇气!特别适合春节档,没那么多苦逼兮兮,也不想看炮火轰隆,那么更应该多笑笑!
戏精男主是个影痴,不是个傻子,谢谢
编剧很卖力地抖露各种迷影梗,魏翔很卖命地秀“演技”,玛丽很卖弄风情地扮性感,全都透着一股心虚,唯恐别人说自己“不行”。可惜,不行就是不行,你就算把三谷幸喜绑架到片场来也还是不行。
沈腾爱惜自己羽毛是好事
什么xx
有笑点 没故事。二十块电影票我就忍了 六十块是想报警的程度
戏中戏,各种借桥、致敬,都让我起鸡皮疙瘩,low遍全身。笑点设计,也大多让人呵呵。开心麻花的喜剧,大多是没品的闹剧而已,扛不起当代喜剧电影的大旗。看来得去看一下三谷幸喜的原作压压惊才行。
伟大的喜剧其实都是悲剧,这部剧只能说是无聊剧
可以标记为魏翔的代表作。
他们笑的次数是三位数,我笑的次数是一位数。不是他们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随便吧,无所谓。
作为春节档的喜剧片,真的合格了。大过年的,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老百姓不用受教育,也不用升腾什么情怀,就是开开心心地大笑一场,这部影片做到了。所以我愿意给他五颗星。男主很卖力,马丽即便胖胖的也很美~
基于改编及片名等第一印象,这部电影是属于“真香”系列。魏翔和魏成功都迎来了自己第一个虽迟但到的男一号,值得那句“好饭不怕晚”。不是段子梗喜剧,观众要跟着节奏来收一个个包袱,这才是我喜欢的喜剧类型
太尴尬了。千万别看
春节档就应该是喜剧电影的主场,大过年的整那么多严肃的东西有什么用?作为一部含腾量为零的开心麻花电影,能卖到这个程度也得多亏各位同行谦让,非得塞一大把主旋律进春节档,也只好让仅剩的喜剧独苗脱颖而出。作为一部本土化改编电影,整体而言中规中矩。看得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看完之后又想了一遍才发现魏翔的表演十分成功,他对角色的理解与演绎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放在开心麻花所有电影中,都属于上层,若能有幸提名表演奖,都不会令人觉得讶异。反倒是从前总能精准抓住角色的马丽这次饰演的女明星多少有些不太适合已经日渐发福的她。
片尾都没看完就马不停蹄打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