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码完代码,被室友强行拖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
看得我这个昼伏夜出木有妹纸的wsn程序猿浑身欲火沸腾只想去光滑楼顶咆哮几声,因为这部片子是赤裸裸地演绎了一朵粉木耳小萝莉被高帅富勾搭的历程,而每个镜头便让我这个矮丑挫的程序猿唏嘘不已。
想起小的时候总是遥望星空,那时觉得未来也就如同星空一般美丽,我也将能通过努力获得星空下一切想要的美好的东西。
然而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抓不住天上的星星,我们和星空唯一的交流便是踏着它加班完回家,我们也抓不住星空下的璀璨和绚烂,那些是高富帅的东西。
然而所有人都忘了星空的存在,高富帅们以为自己就是星空享受着被仰望,木耳们以为自己就是明星投奔一方的天角,而矮丑挫则默默地在地上。
然而大家都忘了星空。
大家都想追求,美好的天长地久。
可是却不见世间万物都会与星空化为虚无。
口口声声说天长地久,可是天地尚不能长久!
星空之下,并无新事,总是黑了木耳,软了香蕉。
我常常安慰自己说:“何必怀念小时候?
何必怀念梦想?
何必追求美好的天长地久?
活在裆下,日后再说吧少年”,但是我每每想到头顶的星空我就心中会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你上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
那灿若心事的满天星斗,又会让你想起谁?
是曾经的曾经,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初恋,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年少时候的情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弥漫着淡淡忧伤,同时又温情脉脉的初恋故事。
徐娇和林晖闵这对小儿女在镜头前隐忍地悲伤,静静地流泪,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展现了他们既忧伤又明媚的无邪青春。
是不是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是不是成人的世界如少了一块的拼图画一样,纵是再美,也总有残缺?
关于成长,关于人生,关于爱,在小美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问。
即便是提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
”得到对方肯定答复时,她心里其实也并没有最终的答案。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可惜年少时候,我们和小美一样,并不懂这些。
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少。
要知道,你不是小美,我不是小杰,不管从前有过怎样相濡与沫的真挚情谊,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一旦离别,很可能,就是永别。
曾经的一切,就如那一夜的星光,无论多么灿烂深邃,也终只能在记忆的夜空里寂寞闪烁。
所以,若曾爱,请深爱。
上大学的时候,为出版社画过三年插画,初时始终弄不明白他们要的风格,画了很多写实的唯美的,既费力又不讨好,他们的主编嘴跟棉裤腰似得还说不出来什么,憋了半天憋出了俩字——意境,我苦思冥想了几天还是没想明白啥叫意境,最后她不耐烦了甩给我几本几米的书说:这就叫意境。
从此三年我就开始反复模仿几米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但却对几米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昨天朋友说要看这个片的时候,我在豆瓣的介绍上看到了几米俩字,立刻打了一个寒颤,不过7.9分得影评让我产生了可能还说的过去的错觉,从影院出来我就决定了从此不再相信豆瓣上小清新片子的分数了,这部打着几米招牌的小清新儿童爱情片,甚至让我有点怀念几米了,便宜果然没好货,北京最低价的团购券让我第一次在剧场里见识了家庭影院的效果,所以画面我就不评论了,除了骂屏幕我就根本没注意过别的,就说情节吧,老实说这是部从情节到演技都没有任何惊喜的片子,爷爷一出场就好像再说,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刘若英庾澄庆一出场就像在说,我们要离婚我们要离婚,小美在窗口看见小杰吹笛子的时候,就像再说他是转校生他是转校生,小杰的妈妈一出场好像在说,我狠男人我狠男人,刘若英的苦逼脸一出现就像在说,我很痛苦我很痛苦,大象们一出场就是再说,我们是几米我们是几米,最狠的是小美最后已经说了从此她再也没有见过小杰,我正等着出字幕的时候,桂纶镁出现了,我的心开始慢慢的说,要洒狗血了要洒狗血了,这时法国小女孩出现了,我想我也许猜错了,紧接着小女孩的一句姐姐彻底打破了我仅存的幻想,果然男猪脚出现了,还好没有给他正脸,但从女煮饺猴急的眼神里就知道了,一定长得不寒碜,好了,饶了我吧小清新,你敢稍微细腻一点么,两个13岁正值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都洗白白脱光光了,咱能稍微反应一下生理上的本能么,别傻傻的跳舞了,哪有那个心思啊,好吧,我邪恶了,这样太不小清新了,爷爷爷爷,你除了做了个三条腿的大象就没有更多跟你孙女的美好回忆么,见面就是相拥而泣有意思么,好吧,住在一个走了两天一夜才找的到丛里小木屋里,周围一个邻居也没有的生活是挺几米的,但您老是怎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把孙女抚养成人的,靠打渔么?
好吧我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我太矫情了,但其实我见过无数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也孤独也痛苦也会离家出走,但我见过更多父母为了孩子维持着已经索然无味的婚姻,影片的结尾,起码刘若英找到了新的幸福,那我们应该做我们自己呢,还是应该为了13岁女儿脆弱的感情维持一个冷冰冰的家庭呢,寂寞都是自找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你觉得寂寞很酷,你就寂寞去,比如住进一个几米式的小木屋,或者自伤自怜自己是个死了爷爷丢了男友的单亲儿童,这是你的权力,但是选择了寂寞以后就开始享受寂寞让世界如此美丽,是不是有点意淫了。
火车上,小美乘着火车漫游在她的星空中时,小杰是睡着的。
草地上,小杰抬头望着头顶璀璨的星空时,生病的小美在他的背上睡着了。
他们谁也没有看到对方的星空。
那片只要抬头就能看见的天空,其实只属于一个人,只属于自己。
所以呢?
难道我没有走进你的心中,而你也没有走进我的心中吗?
不是的。
只是我的星空藏在我的心里,我无法将它拿出来给你看,无法告诉你爷爷的离开所带给我的打击,无法告诉你破碎的家庭对我的意义,无法告诉那片遗失的拼图带给我的失落。
你,也一样吧?
你告诉我你的故事,我也只能静静的听着,听着时光在你的话语中流逝,听着你的眼泪打在你的星空中。
即使再难过,再心痛,我也只能静静的听,因为我无法回去陪你度过那段难过的日子。
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客人,来过,陪你走过13岁那年的春末夏初,然后匆匆离开。
你,也一样吧?
谢谢你曾经在那段最难过的日子里陪我。
即使你走了,即使我很难过,即使我的星空依旧寂寞……但是谢谢你,给我带来了永生难忘的珍贵回忆。
谢谢你,我仍会走下去。
当拼图变得完整,它缺少的是一点遗憾。
本来也没想写个评论,都快20的人了,早就习惯独自一个人,平时在学校和写字楼之间来回跑,假期在各个城市来回跑,出国也是一个人,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
看了星空,和朋友一起撕纸巾。
早晨做梦,梦到初一。
有人说它太过小清新,承受不起,我倒愿意相信,所有的小清新都是真实的,只是没经历过的人没有办法理解。
几乎都快忘了,13岁那年,14岁那年,有多糟糕。
家里无止尽的争吵,漫无边际的压抑,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忘了妈妈摔门而出时,我在浴室里蜷缩的哭泣,忘了面对歇斯底里的父母外婆,我第一次对亲人感到恐惧,忘了每次家里坐满了充当和事老的亲戚,我心里的愤恨和冷漠。
忘了离开的妈妈到学校找我时心里的漠然。
忘了妈妈送我去爸爸那里,爸爸送我去妈妈那里时心里的陌生。
忘了生日那天,开心的看着电视,却听到爸爸哭着打电话回家;忘了他说什么;忘了是哪个王八蛋断子绝孙不得好死的医院误诊;忘了我最后一次见到爷爷,还以为他真的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好。
忘了从小到大,他带我骑车划船游泳爬山,在那个已经被大肆拆迁又重建的景区,白鹭林,广泛的水域,菱角在水下偷偷长大,大片的荷叶荷花遮盖着水面。
忘了他把门口的泥地铺成了水泥地给我练脚踏车,却担心我摔跤,给脚踏车后面装上了小轮子,于是我突然就不会骑车了。
忘了他鼓励我把拖鞋扔到水里,看看它会不会沉下去,结果另一只拖鞋再也没有了陪伴,被奶奶痛骂我们一顿。
忘了去爬山,看到橘黄色腿的蜘蛛,被树枝划破腿,于是我们俩又被奶奶痛骂一顿。
忘了划船摘了荷叶回来,我在他的默许中把荷叶喂给路边一只猪,看着猪变绿的舌头大笑。
忘了他把小餐桌摆在院子里,7月的傍晚,远处的山顶,风吹过杉树发出哗哗响声。
忘了他做出来的甜甜的鸡蛋饼,漂亮的咸鸭蛋,总是因为他爱放点糖而被我嫌弃的水芹菜。
忘了孤独里过早长大的自己,有点孤僻,估计是最不管事的班主任手下最不管事的班长,不被同龄人理解。
我只是在那些最脆弱的日子里,总是流连在那对双胞胎姐妹家,偷来一点温暖。
还有那个在14岁那年表白的男生,说他为我努力过,考到好的成绩才来表白,在生日牵我手,给我讲自己在他出生前就逝世的爷爷,送过我一只小小的熊,那是我多日前和好朋友看中的挂件。
有些人不是不想了,有些快乐不是不在了,有些伤口也不是不疼了。
长大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和女儿一起长大的父母,姐妹和也算变成男人了的男生。
你们是橱窗里总是少一块的拼图,是陪伴着我的折纸小猴子,是脱离地面的那班旧火车,是那只小船,是那年夏天最美丽也最寂寞的星空。
你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那一块遗失的拼图,是星星中间最亮的一块,我永远记得它的美丽,不管你在不在。
谢谢我们之间的美好已经在过去之中,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把它夺走。
疗伤系、治愈系、纯美系、清新系、恋萌系必看。
老了的庾澄庆和刘若英,大了的徐娇,从齐头帘到偏分的明星成长历程必看。
华谊大手笔投出来的雪花、蓝色的大象、恐龙、火车、小兔子折纸动物必看。
桂纶镁的现在,林晖闵的未来,台湾文艺气质青黄接代必看。
曾江爷爷演的好慈祥,好慈祥,好慈祥啊,必看。
名画拼图随片大卖,是一块块碎掉的幸福,还是温馨讲述拼图的由来都必看。
请温柔的对待13岁,唯一长大的好像只有我自己,13岁周边必看。
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要抓多紧,请抓紧必看。
在看電影之前,《星空》就是我最喜歡的幾米繪本,喜歡繪本中特別鮮豔又特別幽深的孤寂感,極具衝突,彷彿將心靈深處的秘密悄然翻起,讓現在的自己與內在小孩並肩而坐。
對我而言,《星空》就是內在的自己,那個明明應該長大,卻還是小孩的自己。
我習慣把書放在床頭,讓繪本中的女孩和男孩陪伴我在無數失眠的夜裡。
每當色彩斑斕的畫面浮現眼前,我那被現實反覆折騰的浮躁之心總會緩緩沉靜下來。
在我心中,沒有人能將難以言喻的“寂寞”表達得比幾米更透徹,那些瑰麗無比的畫面佐以簡潔卻意謂深長的文字,便能觸及我心中無人知曉的內心世界。
之前幾部改編自幾米繪本的電影,總是形似神不似,雖有繪本故事,卻無法以細緻畫面和動人細節呈現幾米繪本中既璀璨又寂靜之感,每次看完總是失望而返。
看完電影之後,我發自心底的微笑了。
寒冷的夜裡,彷彿有道暖流流過心頭,久久不散。
簡單的故事以一種屬於幾米式的安靜氛圍,層層推進,從前所未有的豐富視覺到敞開心房後的溫暖感知,我終於在那片燦爛星空中看到更深邃的美麗。
【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電影以一個十三歲小女孩的視角為主。
女孩與父母住在豪華的大房子裡,有一間專屬的房間,房裡琳瑯滿目擺滿了父母為她買的各式東西。
她看起來什麼都有,唯一沒有的是,快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父母總是吵架,一家三口原本應該美好的晚餐時光,不是一片靜默,就剩她自言自語。
她懷念以前父母一左一右陪她一起拼圖的日子,也懷念小時候與爺爺住在山裡的美好歲月,那時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什麼都沒有,但她很快樂,感覺自己彷彿擁有了全界。
現在的她,很寂寞,經常一個人,沒有人了解她,也沒有人真正在乎她。
她總是默默流淚,淚流完了,寂寞卻還是那麼深。
她看似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這不也是我們大部分時候內心的真實寫照嗎?
小時候努力唸書,長大後好好工作,過著一種讓所有人放心的生活,但在一切漸入佳境的同時,心卻沒有因此更感富足,反而有個隱形黑洞不斷在心底擴大。
為什麼擁有更多了,卻比什麼都得之不易的從前更感匱乏?
網路手機的頻繁使用,使得人與人之間看似越來越緊密,然而事實上,什麼都能說的同時,卻好像什麼都沒說;什麼都看的同時,卻彷彿什麼都沒看見。
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擁抱自己的心,我想,這才是人之所以深感寂寞的真正緣由。
縱然我們都知道寂寞是人生常態,並不是與別人一起就能解決的生命難題,但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若有一雙願意陪你一同凝視的眼睛,即便此刻天空濃霧密佈,你也一定能看到心中的那顆最重要的星。
那顆星的名字就叫:愛。
【“我們一起”就能填滿心的缺角】電影中,男孩的出現,如同原本濃霧密佈的天空開始放晴,霧漸散去,一顆閃亮的星開始發光。
女孩發現男孩和她一樣不愛說話,總是躲在自己安靜的世界。
她不由自主地跟在男孩身後,學他在文具店裡偷文具,並因此露出滿足的笑容。
對女孩而言,“我們一起”做同一件事的默契,就是一種內心的陪伴。
她最想要的,不過是陪伴,但最難得到的也是陪伴。
她想和總是吵架的父母一起完成星空拼圖,她想去醫院陪伴生病的爺爺,但是父母總是讓她等一下,爺爺卻再也等不了她。
她的心,漸漸像眼睛一樣,開始不斷流淚,像最後缺了一塊的星空拼圖,也像最後爺爺給她的那隻缺了一腳的大象,再也無法完整。
所幸,女孩缺了一角的心與男孩缺了一角的心,竟不謀而合。
男孩在文具店提醒傷心欲絕的女孩別忘了付錢,女孩在狹窄巷弄勇敢與欺負男孩的同學打架。
他們一起佈置教室,一起面對世界的殘酷,一起前往世外桃源。
女孩經常掛在嘴邊的“我們一起”終於有人與她真正一起,無論好事壞事,都願陪她一起。
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句話,莫過於這句再平常不過的“我們一起。
”“我們一起”意味著快樂有人分享,難過有人分擔;“我們一起”再遠的地方,再黑的夜,也不怕迷路;“我們一起”就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只要你懂,心就不寂寞了。
我想起我聽過最動人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也不是我想你,更不是什麼與永遠或不變有關的誓言,而是“我們一起,不管你在哪裡,我都陪著你。
”我發現自己和電影中的女孩一樣,並不需要滿屋華服與太大的房子,我最想要的是足以容納兩人空間的小世界,以及一雙無論去哪裡都不放開我的手。
對我而言,“我們一起”的終極意義就是“不離不棄的陪伴”。
所謂不離不棄的陪伴,未必是朝夕相處,而是自始至終一直將所愛的人放在心中無可取代的位置,這個位置不會因時間而消逝,也不會因距離而變改。
它是無形的時光機,只要把心打開,就能看見內心深處唯一的那顆星依然為了溫暖自己而閃閃發亮。
【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心】我非常喜歡電影一如繪本的豐富色澤,女孩家瀰漫著濃郁的法式家庭氛圍,她的房間沒有一般少女的粉嫩氣息,用色大膽,頗具藝術感。
然而,如此鮮豔的美麗卻與她黯淡的心呈現極大反差,就像繪本裡的畫面極盡燦爛,映照出的卻是我們內心幽暗的孤寂。
我想,不快樂的女孩,根本看不見她住的地方有多美,她的心早已掩蓋了一切。
所以當她難過的時候,總是將箱子裡滿滿的寶貝一件件往外丟,她丟棄的不只是物件,還有她以為不再被愛的自己。
我們的心境,往往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
於是我想起也曾在極度情緒下丟棄心愛東西的自己,當時以為自己不想要了,但不想要的背後其實是被傷害與失望所籠罩的心。
不知如何自處?
只能眼不見為淨,但如此也解決不了內心無止盡的失落。
只有心境得到改變,才能重新看到色彩洋溢的世界,即使真實的顏色並沒有那麼燦爛,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幻想中那無與倫比的美麗。
幻想,並不是空想,也不是自我安慰的心理反應,而是一種當下心境的折射,比真實所見更真實,是內心真正的樣貌。
就像電影中女孩與男孩一同坐上往森林穿梭的小火車,經過歲月的侵蝕,小火車的外觀顯得老舊斑駁,山裡的夜漆黑一片,唯一的光源是火車上的燈,女孩凝視窗外,睡著的男孩不自覺靠上女孩的肩,女孩露出溫暖微笑,原本平凡無奇的小火車頓時光芒四射,一飛上天,絢爛了整個天空。
如此絕美的畫面讓人彷如置身夢中,卻是逃離城市的女孩那一刻心中最真實也最美好的畫面。
這就好比與喜歡的人一起去喜歡的地方,一起做喜歡的事,即使身處喧囂煩雜之境,我也一樣能感受到發自心底的安然與靜好。
有愛,且感受到愛,我們就能在平凡之處看到女孩內心的繽紛世界。
若沒有愛,或者明明有愛卻無從感受,再美麗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黯淡一片。
在早已看不見星空的城市裡,我看著電影的星空,感受到指尖傳來的暖意,那一刻,我終於看到前所未有的燦爛星空,在心底,在與愛同在的分分秒秒裡,我不再感到寂寞,只想好好緊握手心的溫度,在時光消失之前,用更大的能量留住愛,留住屬於我的星空。
【以為會消失的愛,原來一直都在】女孩問男孩:“兩人之間的愛,會消失嗎?
”男孩黯然點頭。
然而,長大以後的女孩卻慢慢發現,其實“愛”比我們想像中更強韌。
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用心看見它的存在。
以前她總以為成天吵架的父母早已不愛她,連一向最疼她的爺爺也言而無信,未將大象的腳完成就離開她。
以為不再被愛的傷害,成為十三歲女孩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直到她在最脆弱的時候遇見那個陪伴她的男孩,讓她看見濃霧散去後的星空,也讓她懂得了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男孩就是她的星光與心光。
多年以後,小女孩長成大女孩,男孩的溫度仍未消失,她終於明白她始終擁有愛她的父母,即便他們已不再相愛;她也從不曾失去爺爺的愛,即使她再也看不見爺爺,但爺爺森林小屋中她的畫像不會消失。
在我眼中,《星空》中的小女孩與小男孩長大以後,就成了《戀之風景》的大女孩和大男孩,他們不只共享同一片星空,還在獨自所見的風景中看見對方。
因此,女孩把男孩放在心中那個無可取代的位置,就像男孩從未忘記過她一樣。
缺了一角的星空拼圖,也被男孩用“心”填滿了。
我在《星空》中隨女孩一同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淚水灌溉下,貧脊的心開出了更美更燦爛的花朵。
我不再放大自己失去的一切,而是細數一路走來的溫暖陪伴,並在心中那個無可替代的位置與我最愛的人深深擁抱。
之後,我再度看到女孩和男孩一起坐上發光的火車,往幸福的森林小屋前進。
我們是《星空》中悲傷的小孩,也是現實中孤寂的大人,悲傷與孤寂雖是人生必備的顏色,卻未必是最主要的色調,悲傷中依然存在的小幸福,孤寂中未曾消失的小美好,讓我們未能盡如人意的人生始終保有溫暖色澤。
《星空》的盡頭,讓我明白了:不會消失的愛,就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幸福。
無須刻意追求,因為它一直都在,只要用心,就能看見;只要願意相信,心的缺角,就能被愛填滿。
人们常常容易犯一个无心的错误:过分夸大自己的痛苦。
也许在成年人这里,这种无心之过更为常见。
然而我一直相信痛苦是没有比较级的。
成年人的失恋、失业,孩子的失去心爱的玩具,其实都是一样的。
因为失去的这些东西,对于失去它的主人来说,都是百分百。
那么孤独呢?
是不是也一样的?
一样没有年龄偏好?
也许吧。
三个人的晚餐,孩子静静等待父母的离婚决定。
明明是这个决定里最糟糕结果的承担者,却偏偏是最没有主动权的人。
只有用沉默来回答他们实质只是宣判意味的询问。
我想,尽管13岁的孩子在那个时候还不能精确地用“孤独”两个字来总结紧紧攫住自己心脏的东西,但是她一定能听到世界破碎了的声音。
从此自己的世界都不会再圆满了的感觉。
孩子究竟懂不懂得失去的意义呢?
在《追逐繁星的孩子》里,女主角也是在没有懂得承担失去的年龄,失去了男主角,因而踏上一趟寻找之路。
这趟寻找,究竟是向命运举起一面不服输的大旗?
还是仅仅借用寻找的过程,让自己懂得向命运多一些妥协,懂得失去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常态?
不知道导演的表达欲望。
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一场无果的探讨吧。
但孩子的心一定不会如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的那么单薄。
“十三岁的我们,其实非常脆弱。
十三岁的我们,其实相当坚强。
所以,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以前,请温柔地对待我们。
”如果把孩子理解为单薄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太过贫乏了。
孩子当然也会懂,这世界不是等自己慢慢长大的温柔果园,只是在冷雨或者飓风来临之前,还是让阳光多照一会儿吧。
这样余温也能温暖余生。
原来。
温柔,才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这么说来,大概没有多少成年人是合格的吧,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大概都是以简单粗暴为主流的吧。
以自己的偏见,一厢情愿地把孩子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场关于存在与虚无的讨论。
尽管有很多人吐槽徐娇的那句: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但我依然被这句戳中了某点。
尽管有时候弄不清楚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虚幻究竟是我们在人生这条路上的去往更深层次的修行,还是只是没有承担失去的勇气,所以在可以拥有的时候就保持高度警惕,甚至用排斥来取代拥有。
不知道。
但我有一种直觉,一个看得太透太虚无对人生没有任何贪恋的对象,不会成为我生命的同行者,无论朋友还是恋人。
因为ta有勇气面对人生里的一切失去,有勇气把所有的残破看成理所当然与无可厚非,那么如果有一天,我想紧紧抓住些什么的时候,这样的对象完全不能和我拥有进入俗世的欲望。
人总要有那么一些贪恋,才会显得真实与可爱。
而生命的终点究竟是什么,大概远没有那么重要。
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我们明年回大陆据说,这是台湾的一首民谣。
现在的中老年人,很多人小时候都念过。
《星空》进了阿里山,影片也在内地公映,但是,它的故事并没有回到大陆,而是去了预设中的巴黎。
但不得不说,这一年的华语片里头,《星空》的想象力和纯真记忆确实很少见的,尤其是少年少女上阿里山的段落,神奇迷人。
又跟民谣里唱的,一个接一个的台湾导演,他们“回到”了内地市场。
淘金也好、练习也罢,若要等到内地观众真正接受台湾导演的那一天(以票房成功或者热门话题为标志),那还尚需时日。
就像是莫名巧合,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用梵高《星空》当海报,主人公不停穿越,试图寻找理想的黄金时代。
结果,在《星空》这部电影里,导演一直在憋着什么东西,最后果不出其然,主人公还是要回到巴黎,重续那个有点俗套的前缘。
那《星空》是一副怎样的画,狂乱、神秘还是美妙?
画《星空》的时候,梵高在精神病院治疗。
画上的村庄叫圣雷米,他一个人在那。
或许这么说来,《星空》所隐藏的孤独感便出来了。
从一家人拼图到一个人拼图,然后还拼不好——最亮的那块找不到了。
小美显然丢失了某种东西,陷入到成长的孤独中。
如果对应后来的梦,电影主题已经呼之欲出。
在少女的成长时代,她无可依靠,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在小美的梦里,相比小杰和父母,好像就只有爷爷的存在才是可以碰触的,只有他不会消失。
但事实则是,现实中消失离去的是爷爷。
两组碎掉的拼图,就好似《盗梦空间》的梦境坍塌,不得不说,导演的想法非常棒,情感也铺垫得很到位。
《星空》先是展现了虚伪造作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
三人餐桌,一家人中间都有无形的距离感,正式得有点冷漠,缺乏了传统东方家庭的亲密亲近。
刘若英继续以怨妇形象出现,她不停秀法语、喝红酒、吃西餐,表情放空。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印象被颠覆了,无比讨厌来着。
后来一想,大概是导演有意为之吧。
要表现这个家令人厌烦,令小美想逃离,那么刘若英饰演的妈妈就是必须出现的。
从听的歌、跳的舞到墙上张挂的画,这个家庭完全西化。
可往深处说,这种西化给人的感觉是肤浅表面,其怪异感让我想起了金知云的《蔷花红莲》,始终有点阴冷恐怖。
不知是否受到了原绘本的影响,林书宇有意无意去营造恐怖气氛,用以来表现少女的成长压抑。
且不说隔着玻璃拍小美的某些段落,再到入山后,两人选择左右两条路,之后迷路,很自然地想到了会不会来段鬼打墙之类。
好在,这种恐怖情绪又很快被冲淡,但又时不时被溜放出来。
当小美遇见小杰,两个同样压抑的孩子,他们必然需要一次突然的出行,逃出家、离开学校。
年轻时候,很多人都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或者欲望,小到去找远方的亲人,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的是去一个陌生地方,遇到了莫不相识的人。
类似的成长烦恼跟困惑,电影里还用了偷东西等段落去表现。
整体说来,《星空》的阿里山段落好于学校段落,学校段落又要好于家庭戏段落。
只是登陆成功后,林书宇还是缺少了一些自己的东西,那些台湾电影特有的东西。
更多时候,《星空》会跟几米绑在一起。
虽有孤单,却还是围绕情调和文艺腔说事。
或许,当林书宇把短片《海巡尖兵》拍成长片,挖掘出自己作品中更黑暗的一面。
我们才会发现,那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A、小时候的暑假都是在外公家度过的,外公有个花园,还有一棵外婆种的桂花树,晚饭后他们带着我搬椅子在花园乘凉,是那个时候最典型的记忆抬头看星星,低头吐西瓜子,在那时,我会看着飞机亮着灯慢慢飞过,在那时,我会听着外公讲着天上的故事,在那时,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不招蚊子咬然后,就是我的长大,和外公外婆的年华老去,然后天上的星星随着时光变迁而变得不再清晰,当外公外婆搬离老宅时,曾经的那些就成记忆,当桂花树被拔起时,童年的那块拼图也一并丢失“长大”是孩子和大人一起需要提防的怪物,它勾引着孩子向往,又让大人们无奈唏嘘,只留纯真的幻想执着的在记忆力孤军奋战,我们总自以为经历的世界越来越大,殊不知美好的留存被现实压榨的所剩无几,自己的方式越来越脆弱不堪所幸,星空永远在天上,你只需不时抬头,孤单时,仍要守护心中的思念,点点繁星虽非耀眼,却足够照亮前路B、第一次听到Starry Starry Night这句歌词,是在高中时,某个晚自习的夜晚,不知哪个班的一位小哥,抱着吉他在走廊上唱着,我问他是谁的歌,他说是Don McLean,他要在学校迎新晚会上弹唱这首歌,为了一位姑娘后来据说那妞没看上他原因是“你没有谢霆锋帅”,但我还是很感谢他让我记住了一首好歌,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校园乐队雨后春笋般的日子,对于民谣的感觉还在同桌的你和上铺的谁谁谁上面歌词里说:如今我才明白你想对我说的是什么 你为自己的清醒承受着多少痛苦 你多么努力想让它们得以解脱 但是人们却无法理会 那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倾听 或许他们现在会愿意聆听…… 那时候周杰伦还是卷发出道未久,只会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那时候章子怡还是雏儿成名未久,还只是我的父亲母亲和玉娇龙,那时候乔布斯还是半仙封神未久,这个时代还没有iPhone和iPad,那时候的我还没遇到我的前女友,却早已打包好所有的童年和少年时间在日复一日时间日复一日垂直下降, 那些支离破碎的白日支离破碎混声重唱, 黑夜准时降临,天上的繁星却难以再独霸四面八方, 一个,索然无味的年月那时我喜欢爬上家里阁楼在屋顶看星星,那时北斗七星就高高挂在我的正上方,那时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那时我害怕进入睡眠那阴森不期的冒险 原来那是没发育的梦想,我却被它完全洗劫一空C、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那是大学时才明白的道理,以前总有人说我早熟,后来才发现是熟的不是地方大二开始我很少上课,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老图书馆看电影,一个大耳机,一台电视机,很多录影带,我可以待上一天,直到星星出没的时候我就那样过了好几年,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走进来,没有谁走出去回头看看来时路,回忆、青春、昨天在偷偷陨落,梦想越来越脆弱,而我越来越老,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要先消失吧我想象是一棵种在迷宫里的植物,从不在乎迷宫的出口在哪里,城市的夜晚再难见晴朗,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大学后去的第一家公司叫李奥贝纳,这位祖师爷曾说,“伸手摘星可能听起来有些天真,但却是我一个热情信念;也许这个世界真该多一点这样的浪漫。
”公司名片背后印着一个伸手摘星的人,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原来在这个世界,星空还能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D、很久没去电影院,去看一部真正称之为感动的电影,“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独白轻浮,和一封左支右绌一封不知所云的情书 五月天在歌中唱到:命運偷走如果 只留下結果 時間偷走初衷 只留下了苦衷 你來過 然後你走後 只留下星空 回忆像不变的星空,引领你走进十字路口,一个人,还是一个人,习惯一个人,却会记得某年某刻头上的那片星空,勇敢的独自飞跃月光倾斜的城市上空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献给你我,和所有依旧怀有梦想的孩子们
好吧,我承认,我看哭了。
看得睡着了,看的很没有感觉的一部电影
全片缓慢无高潮,小清新不是这么玩的哥哥……徐娇好好磨磨你的演技,怎么忽然这么做作了。要不是特技做的不错,最后还有首能听的歌,这片子根本没法看
缺憾比幸福更刻骨铭心
我还是回去继续看我的绘本好了==
虽然似乎没有我想的那么好 虽然努力得想表达 可是貌似从中间看到了仙境之桥的影子 但是又差点什么 不过中间的拼图设计挺好的 情节也不错
我只是想知道臺灣的冲洗廠怎麽可以再一次把膠片冲得這麽差?難道包軒鳴是故意要把35mm拍的好像是s16么?
没必要用太过严苛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有关13岁的童话故事,就像13岁的小女孩也永远无法理解中年妇女的眼泪与悲哀。剧情单纯,画面舒服,音乐妥帖。徐娇明明也标致苗条。“在结束之前,能抓多紧,就抓多紧。”再成熟的人也应该保有赤子之处,愿一切还有幻想留有纯真的人,永远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纯美系爱情。女孩小美和男孩小杰稚嫩单纯的在一起,比时下流行的萝莉碰见大叔的戏码更让我对现实充满希望啊!
2014.3.14
文艺女青年伤不起,文艺女青年的女儿更伤不起……
这片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真他妈无聊 假的要死的脑残电影
不愧是几米的作品改编的。儿童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成长的过程带来的痛苦,家庭的破裂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小美的爸爸妈妈离婚时和小美说的话,小美褪掉包装之后的锋芒语句直指人心!童年的星空是那么的美丽……
好闷的儿童故事。
最后五分钟片尾曲,几米+五月天,瞬间击败了整整100分钟的电影。看着几米的原画,让我深深觉得,许多艺术手段之间其实是不能相互转换的。
动作缓慢不是小清新是迟钝吧?画面挺漂亮。受不了徐娇的台湾腔,我知道她很努力去学了,也知道东北口音就没这么小清新了。但是,真尼玛闹心!每次她叫耶耶我就受不了!什么腔不重要自然才重要吧?
在放手之前 能抓多緊就抓多緊
请教:刘若英跳的那段舞出自哪部老电影?
纯卖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