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明珠台看了这部戏,好像有魔力一样,一开始看的一分钟里,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我没有从头开始看,切入点正好看到小男孩拒绝外婆水煮鸡腿那个情节。
哭得一塌糊涂。
于是,眼泪和抽泣陪伴我走到了字幕出现的一刻。
很感动,好像很久没看过那么感动的电影了吧。
我跟大头说,我一定看不下去的,因为不忍心看,明知道自己会很丢脸地号啕大哭,可是,我还是希望看到孙子能够明白外婆的无怨付出,而深感惭愧,于是我强忍泪水,一直坚持到最后。
导演选角的功力真是令人折服,如果外婆的角色是一个健康而且又点像传统韩剧里那些唠叨而且带有刻薄嘴脸的老太太,估计就没有这样的催泪弹效果了。
她总是卷缩着身子,身形并不是嶙峋类的,也正因为她这个身形,更凸现她亲切的形象。
白到有点发银的头发散乱地飘在农村灰尘夹杂的空气里,有点迷蒙的眼神,是经历了很多,看破了很多,还是从未经历太多,未被污染的淳朴心情?
我偏向后者的思考角度,在那个没有太多物质诱惑的小乡下,婆婆从出生到老去,用了整整八十多年的时间,对着同一个环境,同一种人,她的世界里,可能没有太多纷扰,却更显珍贵。
我还未老,不能彻底了解老人家的心情,面对这么一个无礼的小孙子,她显然并没有考虑过太多,即使被唤作“白痴”,她也不觉得是什么侮辱,因为她的世界里,只有亲情,只有亲人。
这么样的婆婆,我实在是打从心底里喜欢,不是因为她外表可怜,也不是因为同情,更不是替她不值,只是喜欢,喜欢她的重情。
说太多外婆了,忽略了小孙子,他的表演也是很到位的,我从头到尾就不感觉他可恶,因为我们身边不就是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吗?
回想起来,我自己小时候,也是那样的横蛮着。
我甚至觉得很多都市的孩子,是不可能像小男孩一样,最后还懂得教外婆写信,还懂得给外婆盖被子,我甚至认为,那只是导演一厢情愿地把这个小霸王的世界美化了。
曾经有人痛恨那些一take过,没有删减的长镜头,影片的最后,一直把外婆从山脚下陡峭石头路一磕一磕驻着拐杖走回家的情景,用了一个电影学院学生惯用的长镜头表现出来,我也曾经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偷懒模式,可是,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到,很多影片的深刻含义,并不是用什么technique就可以分析清楚的,我们的感情,才是带动所有影片感情回旋的重要枢纽。
我只是记得,我希望那个镜头不要停止,就好像,我们对亲人付出的爱一样,不可以停止。
就是那么一幕,我知道了把爱带回家,深藏心坎的珍贵。
我又写了一篇不像影评的影评,被感情左右的人,是永远无法理性分析一切的。
我亲爱的外婆,我爱你!
终究还是没忍住,熬夜也要将这部片子看完不出所料,依旧看的泪眼模糊,我不知道是自己的泪点越来越低了,还是年纪大了,看到衰老的人总忍不住想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外婆外公,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都在一步步朝着衰老前行,而如无意外,注定的,会看着深爱的他们渐渐失却活力。
想着想着,又再一次忍不住眼泪。
爷爷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过世,奶奶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过世,我的童年随着父母在外地度过,放假期间,奶奶家并没多呆,更多时候是在外婆家,外婆家也在偏僻的山里,土瓦房,喝水得到山下水井挑,外婆总是满脸笑容,却一身病痛。
印象很深的放寒假的时候,我和表弟表妹们挤在外公外婆的房价睡觉,外婆家养的猪也常常在那时候生小猪,这在山村农家可是大事,外婆和外公常常就在那几个晚上通宵守在猪圈前,把被褥往稻草上一铺,就那么睡下。
冬夜寒冷,而他们就那么守着,年复一年。
片里的外孙开头和外婆对着干的事我和表弟表妹都没干过,但每个孩子都有熊孩子的历史,我们几个脾气倔强,有好几个夜里因为表兄弟妹间的小矛盾,总有那么一个忍不住拔腿就往山里或竹林里跑,让干了一天农活的外婆在后面追,记得有一次表弟在跑的时候掉进坑里,腿扭伤了,外婆把他背回来,嚼着草药给他敷好,料理完毕我们才看到外婆自己的腿也早血迹斑斑,而我们没顾得上看,她自己更不放在心上。
外婆总是这样,她一手拉扯长大五个孩子,她没念过书,晕车晕的厉害,所以也没出过远门,外婆的人缘很好,因为她很爱帮助人,这点和片子里的外婆很像,她是家里好不容易炖点补品她都惦记着下屋生病的另一个婆婆而分一半给她,她在山村里,日复一日劳作,等着假期我们这群熊孩子如期而至,开学了又如风离去。
每次离开外婆家的时候,外婆总往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塞钱,那是她一个夏天顶着烈日在山上捡蘑菇,一整年在山上砍柴,拖回竹子一把把扎扫帚换回来的,她从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却总惦记着后辈,很小的时候不懂,家里亦贫困,外婆给的压岁钱总是在收到的人最多的,等大些时候知道外婆的不易,不再接过她给的钱,结果每次她都拼命塞拼命塞,她的这个习惯至今未改,在我们这群熊孩子一个个长大成人后孝敬她但她一转身依旧会追在我们身后给压岁钱,只是外婆老了,已经追不上了。
我想这部电影会让很多人感动,小时候外婆家总是一个甜蜜的词,现在的外婆家却每每让人伤感,有的人外婆已经不在,而更多的外婆正渐渐老去,终在不久的将来要说永别,我不愿相信亲人只是一世的缘分,那怎么够,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中渐次得知那份爱的浓厚,而相伴的时间却总有限,每每想到这,总难免黯然。
记忆中的外婆形象曾经也帮外婆穿过线头曾经也这样的讨厌外婆只是现在懂得了珍惜只是现在的外婆还是那么的唠叨哈哈
在电脑特技和暴力横行的电影市场里,关于外婆的故事可以算是一种另类,并且有点像童话故事。
但是,在电影里童话是可以存在的。
《爱,回家》这部片子娓娓讲述平凡、朴素、单纯的生活,没有虚构的痕迹,同时也不陷入幼稚的煽情,它奉献的是爽朗的笑声和温馨的感动,这就是该片所追求的效果。
李贞香导演意在拍摄能充分体现生命意义的电影。
该片仅88分钟,故事简单,不太多的对白,却令人感动。
其实,观众亦预知男孩最后必然被外婆感化,但导演拍得毫不煽情,亦不大放催泪弹,反而拍出真实的细节感,如做家乡鸡、等巴士、剪头发、穿针线等朴素的情节,让新时代的都市人看到刻苦的纯朴、真情,实在令不少观众感动。
今天终于看了那部韩国电影《外婆的家》外婆什么都不懂不识字不会讲话只会点头孙子急了她也只会在胸口画圈圈表示对不起好怜悯她可是她的世界格外单纯我又极度羡慕她大家总是夸赞她的菜种的最好邻居家的小孩总是拿来水果给他尝她会将女儿拿给她的补品拿给生病的邻居她背伛偻着拄着拐杖艰难的走过崎岖的小路去镇上卖掉蔬菜换来孙子想吃的鸡让孙子坐车自己拐杖回家镇上的老太见到她时说我们要经常互相看看在死前还要见上一面......七岁的外孙淘气顽皮把外婆补了一个晚上的破鞋扔掉把外婆的银簪偷来去换游戏机的电池因为害怕半夜要外婆守在寒风中等他上厕所责怪外婆因为外婆大早去集市换来的鸡只做了普通的水煮鸡给他而不是自己爱吃的肯德基生气外婆给自己剪了个锅盖头无理地舀掉外婆夹给她的菜戏弄乡下的孩子并没有被责怪反而在关键时刻被那孩子救了童年总是有好多的回忆小孩的童趣全是本性的流露真实让你对他做的错事没法愤怒在即将离开外婆家的前一个晚上孙子一遍又一遍得教外婆写字“我想念你”“我生病了”外婆年老眼花怎么都写不出来孙子急得边哭边说你不能说话又不能打电话所以你要给我写信阿外婆你要是生病了就寄一张白纸来我知道是你会马上来看你的外婆哭孙子也哭那个晚上孙子认真地把所有的针都穿好睡觉了又打开灯为外婆准备了写好了地址和收件人的明信片第二天孙子要回汉城了路上没有和外婆说一句话上了车又下来递给外婆自己最钟爱的明信片背面用蜡笔画了各种生病和思念的小人每张上面都公正地写好“相宇收”......总是能在戏里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仿佛看到外婆在身边轻轻地扇着蒲扇替我赶着蚊虫站在屋檐下唤我回家吃饭从菜地里摘来新鲜的瓜果塞进我手里
坐完火车,又坐汽车,再走弯弯的山路,妈妈领着7岁的相宇去外婆家。
作为单身母亲的她为了方便找工作暂时把相宇留在那里。
相宇的外婆不能说话,也不识字,而一直生活在可乐、电子游戏和溜冰鞋世界里的相宇,刚开始无法适应连游戏机、电池都没有得卖的农村生活,他开始表现自己的不满,为了买电池,相宇偷走外婆的银头簪拿去卖;相宇还不顾在一旁缝袜子的外婆,在地板上玩起了溜冰。
有一天,想吃炸鸡的相宇通过各种手势,终于成功向外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而外婆只理解到鸡肉,做出来的是“泡在水里的鸡”——— 炖鸡,相宇很生气,推翻了饭碗。
面对这一切外婆唯一的表示就是不停用手势表示对不起,因为连买电子游戏机电池的钱都给不起,因为不能满足相宇想吃炸鸡的要求而对不起。
韩国电影真的太擅长刻画这种感情了,明明是很平常的琐事,在片中却显得如此温情又感人,看完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我也是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总是任性地挥霍着他们的爱…看完这个电影真的是扎心了,好好孝顺他们吧,珍视他们的爱,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喜欢陈珊妮那首《来不及》,没有做过考证,觉得这是唱给某位长辈的歌:来不及送你一程来不及问你什么算永恒甚至来不及哭出声来不及陪你一阵来不及送你一程来不及为你尽点责任你的皮肤都穿松了来不及为你抹点粉我就是来不及说一声我就是来不及送你我就是来不及说一声我爱你不想再对这部电影做过多的评价了,真情永远动人,它让我记忆的影子在萤幕上呈现得越来越清晰。
我不知道把被唤起的思念说给谁听,只好把它写下来,给自己看吧。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外婆都没有一句话,但有很多感人的细节。
就像中国很多奶奶外婆妈妈一样,默默付出养育了一代人,默默看着我们长大,看着我们独立去闯世界,然后她们默默老去。
其实我们能为她们做的真的很少很少。
金艺芬的表演让人已经看不出任何表演成份,直让人怀疑那便是本色。
祖孙之间的亲情,在时间的打磨之下,一点点显露出浓郁的色彩。
影像是朴实无华的,传达的理念却是真挚的,自然会引起众多观者的情感共鸣。
送完妈妈,外婆在前面一步三回头地走,孙子在后面不情愿地跟;外婆淋雨买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孙子盖被子,下雨了,天凉了,而自己都被雨淋透了。
外婆总是问孙子想吃什么,做一切孙子喜欢的事……一直以来都是外婆问我们要什么,而我们从来没有说要给予什么。
去了集市,外婆过了很久才回来,之前我就猜到外婆是自己走回来的。
看着外婆拄着拐杖,在汽车扬起的尘土中出现时,心又揪了一下……外婆的手势代表着道歉,这是我从chee-lyong救了孙子之后,他跟人家道歉时也用了这个动作。
外婆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是孙子不高兴了,她不停的跟他道歉,外婆啊……人心应该淳朴善良,chee-lyong不计前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了孙子。
最爱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忽视的人。
他们不在意我们的回报,从来不计较我们对他们的伤害。
这部片子让我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它不仅让我感动,引发我的思考,并且我觉得它很独特。
从头至尾,情节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心里却是有很多颗雨点打在上面,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回家的路也许是陡峭的,也许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但是这一段路每天都被老人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什么时候,我们能自己去亲自走一走,量一量?
老人需要我们的关心注意,需要我们的理解支持。
祝全天下所有的外婆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很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也很久没有电影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打动人。
这个夏天很浮躁。
电脑上疯狂地看一些所谓披上高科技外衣的大片,没有搭子去电影院,就在家里看枪版。
早就下了这部电影,不敢看。
担心自己哭的像个小孩。
坐完火车,又坐汽车,再走不知道有多少拐弯的弯弯的山路,妈妈领着7岁的Sang-woo去外婆家。
作为单身母亲的她为了方便找工作暂时把sang-woo留在那里。
Sang-woo第一次看到的自己的外婆。
他真的不敢相信是自己外婆一个佝偻着身体,很肮脏,满头白发,不能说话,甚至也听不太清的老太婆。
而这样一个老太太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村,住一间小小的破破木房子,没有床。
只有一双鞋,总是那么几件衣服。
sang-woo一开始就从打心底里的排斥这个老太太。
脏,甚至愚蠢。
住在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外婆生活在一起。
Sang-woo心中是很不痛快,挑三拣四,这不顺眼那不顺心,甚至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外婆,也讨厌想玩他玩具的乡村邻居,捉弄一个被牛追的少年,他讨厌周围的一切,他自己一个人玩自己的。
sang-woo有一个游戏机,整天和它作伴,终于游戏机没电了。
他需要电池。
他想外婆要钱,可是外婆没有。
长期生活在山村的外婆只能靠种一些蔬菜,晒一些草干,去集市上换钱。
sang-woo恶骂外婆,甚至偷了外婆的发簪去换电池。
小山村的小卖部没有他需要的纽扣电池。
而且他还迷路了。
在回外婆家的山路上,遇到了来找寻他的外婆,他发现外婆没有发簪只好靠勺子来扎头发。
sang-woo想吃肯德基。
外婆不知道什么是肯德基,以为就是普通的鸡肉。
外婆拿了晒的草干,走老远的山路换鸡。
回来的路上,外婆淋了场大雨。
sang-woo发现做外的鸡肉不是炸鸡,又哭又闹。
sang-woo在乡村开始适应了,他开始和小伙伴一起玩。
一次一个人在土坡,,摔疼了,从口袋里摸出了外婆用彩纸包好游戏机,里面夹着钱。
外婆不知道这个黑色的会发出怪叫小盒子有什么用,只是知道外孙很喜欢。
孩子渐渐懂事,明白外婆对自己良苦用心。
最后,sang-woo要走了。
走的前一天晚上, sang-woo把还所有的针都穿上足够长的线。
他教外婆写“我想你”“我病了”。
他对外婆说:“如果你想我了,就寄一张空白信片过来,我会尽快赶过来看你的。
” 外婆77岁,不能直起腰。
行走需要拄拐杖,只有一双鞋。
在sang-woo因为外婆没钱给他买电池,而扔了她的鞋子作为报复后,就一直光脚走山路。
不懂事的sang-woo很讨厌外婆,外婆倒是事事逆来顺受,面对外孙的歧视与欺负,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他,虽然不能说话,表情也相当木然。
外婆不会说话,面对sang-woo的责骂总是用手在胸口打圈。
开始一直不解这个手势的含义。
后来,看到sang-woo用这个手势向被他捉弄过的少年道歉时,才明白。
我早已泣不成声。
影片结尾。
sang-woo要回去了。
在车站,外婆,妈妈,sang-woo等回去的公车。
外婆想向sang-woo表达些什么,sang-woo扭捏在一旁,不敢搭理外婆。
临走前,sang-woo给了外婆一张卡片,上面画的是他最喜欢的机器人。
车子就要驶动,外婆走到窗边吃力的直起身,然后敲车窗,向和sang-woo告别。
sang-woo不敢看自己的外婆。
也许是内疚,也许是自责,也许更多是不舍。
车子开走了。
外婆也回去了。
sang-woo跑到车厢后面,向外婆一直坐着一个手势。
手臂在胸口划圈。
“外婆,对不起。
” 外婆已经转身走了,看不见sang-woo的道歉了。
最后的画面定格的是,外婆的背影。
苍老的,佝偻的,孤独的,背影。
其实,善良的外婆心里一直都没有责怪过sang-woo。
外婆深知自己这个乡下老太婆被自己的外孙看不起,她处处都在为sang-woo着想。
和天底下每一个外婆一样,sang-woo的外婆疼爱自己的外孙。
去镇上赶集的时候,把卖南瓜的钱给sang-woo买鞋子,下饭馆吃面,自己则在一旁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回家前给孩子买巧克力饼,是用自己晒得草干和杂货店的老奶奶换的。
而自己为了省钱,宁可从乡镇走回山村。
这个就是,外婆。
每一个老人都会有的品质。
勤俭,善良。
哭着看完整部电影的。
因为,我想到了外婆 我的外婆年纪也很大,也是一个人居住。
外婆搬过很多次家。
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居住在天一阁街道的家。
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那个时候,是在一楼,不大,采光也一般,但是很温暖。
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便在那。
外婆不会责骂我。
即使我很调皮。
我喜欢外婆做的菜。
我喜欢外婆腌制的咸下饭。
印象最深的一次。
我和隔壁的小孩一起去附近商店门口捉蚱蜢。
外婆以为我去了公园,她担心我去河边玩耍。
后来,外婆的邻居找到了我。
他们说,你的外婆到处找你,找了好久。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考完高考,外婆说,去上海那边读书吧。
你姐姐,舅舅都在那。
上海也近的,周末愿意的话还可以回家。
大学去上学。
离开的前一天,我在外婆家。
外婆悄悄塞给我五百块。
“外婆的钱也不多。
这些你留着路上花就作为路餐吧。
” 离开家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
可知真正想家的时候却感觉怅然若失,翻开包什么都不缺,只是那一份路餐的钱也就花光了。
除了回忆,我什么都没有了。
最珍贵的回忆。
我明白,其实我不是不愿意离家乡,我只是不舍家乡给我的一些羁绊:童年的羁绊,外婆的家的羁绊,外婆的羁绊。
谁都会骂我笨,谁都会笑我笨。
可外婆就是不会,从来没有过永不会。
我只是我不想那么长时间的离开外婆,我只是不想那么长时间的让外婆挂念。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北方天气冷的,不要着凉啊。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一个人在外面要注意身体,吃得好一些。
”我只是害怕外婆说:“好好读书啊。
要为自己争口气!
” 我只是不希望外婆这个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
对不起,外婆。
在石家庄的时候常常给外婆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的外婆“中气十足”的回答,心里才感到安慰。
电话里外婆会说,放心吧,外婆好着呢。
外婆还等着你赚来钱给外婆花呢 外婆喜欢一个人住。
可是那个老人不愿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我知道,是外婆知道年纪大了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子女。
我们知道,我们都知道。
一个人买菜,烧饭。
外婆一个人,乐观,开朗,健康,自导自演的生活。
只是我们不了解外婆的孤独罢了。
可是真的了解了那又怎么样,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也要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的。
如果我们过得不好,那么长辈又怎么会开心的。
Sang-woo并没有说过喜欢外婆的,可是他却不知自己的心早已和这个讨厌的老人系在了一起。
从城里回来,Sang-woo等来好几辆公车都没有等到外婆,外婆是走来的。
sang-woo担心的说:“怎么这么久?
”然后接过了外婆的包袱。
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最后一块巧克力派放进了外婆的包裹里;sang-woo发现外婆在给他包裹的的游戏机里塞了钱,他哭得好难过,为自己不懂事,以及外婆对他的关爱;摔伤后的sang-woo看到了来找他的外婆,他哭得好厉害,外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心疼的caqusang-woo的眼泪,只是心疼的抚摸sang-woo的伤口。
妈妈把Sang-woo接走了。
Sang-woo要回城里了。
Sang-woo通过后车窗看到外婆独自离去的背影。
Sang-woo哭得好伤心。
“外婆,对不起。
” “傻孩子,外婆怎么又会去怪自己的外孙呢?
” 把外婆的陶瓷夜壶踢碎了,外婆就去遥远的茅房解决;把外婆的银簪子偷了,外婆就用勺子来扎头发;把外婆的鞋子扔了,外婆就光着脚走。
傻孩子,外婆真的爱你,不管多么淘气,不管多么的让外婆生气,可是外婆心里,你永远是最让外婆疼爱的孩子。
“外婆再见。。。。
” 车子还是越驶越远了。
外婆也回家了。
外婆的家并不远,就在那头,绕过崎岖的山路,还要再踏过一些不平整的石阶梯。
那间不大,却温暖美好的小屋子。
那就是外婆的家。
电影不差,想表达老人家这种沉默的爱。但是对这个熊孩子我只想给他两个巴瑟,即使是现在的孩子都很少有不懂事到这种程度的吧。不过从小没有感受到过爷爷奶奶的关爱,甚至还被嫌弃所以其实对这部电影没有感触。
到底是怎样的妈才能养出这样的熊孩子
外婆的家 前面看的很生气 出去的女儿只有遇到困难才想起在山里的母亲 母亲那么大年龄佝偻着背耳朵也听不到也不认识字 一个人生活在那么破旧的房子 怎么忍心 把孩子扔着就不管不顾了 就是后面回来也只是接走了孩子 多一分钟都不想留还只会说 孩子娇气恶作剧 可其实本质是好了 相处时间长了也在慢慢改变 感觉还好 尤其是画画给外婆教外婆写字 还学着外婆说对不起 把最喜欢的明信片留下 给外婆说 你要是生病了 就寄一张白纸来 我知道是你 会马上来看你的 就是那么小的孩子都知道对女孩有好感吗。。 老年人真难过 商店的婆婆也是 人好好 但是腿疼都走不动路 再见的时候好难过 不知道会不会再见 是不是最后一面
讲祖孙情的电影看多了都觉得差不多
韩国版《海蒂和爷爷》?可是海蒂多可爱啊~这还不算cheesy么,姥姥就是不光要穷还要土还要哑还要驼背。。。外孙就是无限度地任性又忽然变好。拍亲情的片儿连真诚都没有,我不感动也不需要feel guilty吧
看到气死,这就是城市里被惯大的孩子。
感動到哭...裏面的外婆啊小男孩啊雖然沒有很多的臺詞.甚至也很少有所謂的談話.但就是感動...看著外婆最後追逐著小男孩離開的眼神..哭了
原来韩国也拍这种乡土味这么重的文艺儿童片,简单,温暖,夹杂着淡淡的感动,可惜祖孙融合令人感动的戏做的不足,最大的动容反而是两位老人分别前,那句云淡风轻的“死前要再见一面”的约定。
这孩子演得真好!不满抱怨不耐烦的时候真的很想揍一顿。但是感觉前面太啰嗦了些,导致觉得后面有点仓促。过于黑暗的镜头看着有点不舒服……虽然村子里应该就是那样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所经历的很相像,所以,看着电影就觉得是往事在重放。有很多小孩不懂事的情节,看得实在是揪心,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愧疚之心,可能每个小孩子小时候都曾做过会令自己懊悔终生的事情吧...
真诚踏实的影像,情节设置比较老套。小孩非常令人讨厌,影片的设置就是奔着让你揪心去的,令人不适。感人是因为大家的经历,而非电影本身。
说起来,这大概是韩国版变形记吧?熊孩子再恢复普通的教养我也觉得他没什么可爱的××××××讨厌导演这样使用大家廉价的同理心。
大概是因为用了非专业演员,竟然拍出了伊朗电影般的质朴感,南朝电影里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不过很多伊朗电影要自然多了,这部的导演意图这么明显、目的性这么强,大部分人还能入戏我才惊讶呢,豆瓣评分虚高太多,IMDb的7.8分靠谱多了。
这有什么呀,莫名其妙得这么高分。一个未驯化的小杂碎,一个看似逐渐驯化的过程,实在是空洞乏味。
这么个烂片,豆瓣都有9.1分,太不可信啦
沉默而穷苦。然而这穷苦之中,仍有沉默而涓涓的爱。许多,甚至绝大多数中国人人生的幼年,都得到过这样一位年长女性不计回报的照顾与关爱,而我们最终也都无一例外必然的辜负了她们。看看这片子高到有些“畸形”的分数,就是一份份的愧疚堆积使然。
影片犹如《变形记》的韩国慢调版,城市的钢筋水泥孕育先进也孕育冷漠,乡下的泥土生长着落后也生长着温暖。让泥里的良善老人遇上达尔文主义幼崽,本可以碰撞出更真挚动人的故事效果。但除了杂货铺的婆婆对外婆说那句:以后再来啊,死之前再见一面……大部分时候我无法被影片的刻意打动。很多观众也夹杂了回忆溢出的自我感动,我们其实知晓,结尾外孙的人物蜕变,只是一种文本所刻意追求的戏剧圆满。
若有爱,谁敢说你不富有?若无爱,再富有也贫穷。
慕名已久的韩国小清新,此类题材想拍得不好看都很难呢,也一直是本人喜爱的类型片。
加长版造作公益广告。剧本和导演视角都有很大问题。前一小时分分钟都想捶死这熊孩子,这时只剩二十分钟结束……不是因为老奶奶我只打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