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影评,文笔粗鄙,见识浅薄,还望见谅~也许是我偏好犯罪和黑色电影的缘故,在我看过的许多香港电影里,黄暴的元素始终不缺,而吴镇宇,也是其中的熟面孔。
在他还没有因为“爸爸去哪儿”大量圈粉的时候,娱乐知识贫乏如我,也忍不住多关注他两眼——一是因为长得不错,二是因为他演的特别。
然而,当我真正关注他的事业经历之后,才发现,由他主演的影视剧寥寥可数,评分好的电影虽然也不少,但他绝大多数都是惹人讨厌的角色。
他也做过几回导演了,作品都说不上多出彩,但看下来倒也觉得细腻。
纵观吴镇宇前数十年的事业和生活,都有许多坎坷,但最终也收获了成功和幸福,而且依然乐观热情。
好吧,说白了,开场前,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就是对这个导演兼主演的期待。
电影当然是部喜剧,只是节奏不够紧凑,现场收音也直接暴露了各方演员口音上的特点,有些出戏。
黑帮片的情怀自然是占了主要篇幅,但不像很多所谓致敬的电影那样情节生硬又尴尬,也许是因为吴本身就是这类角色的神级人物,也许这部分因为经费问题不能做得更加震撼细腻,只是动作场面夸张了些——无妨,本身剧本就是个夸张的故事。
其次就是电影行业的业内状况,但其中的一些情节实在是只有行业内人士才能有所共鸣和理解,作为普通观众,笑点和感情都感觉有所距离。
然后说说我对这电影中一些情节的理解吧。
一开始交代人物的时候,就说吴镇宇的身份是个过气明星,而且处于转型阶段,但因为爱情文艺片的口碑,地位尴尬。
这就不得不提起当年的“冲上云霄”,吴曾在受采访时说过,之前有记者问他最擅长什么戏,他回答感情戏,引来一片嗤笑,结果他在冲上云霄中的表现成功地回应了他们。
这也许就是向那些自以为是、小看别人的想法的嘲讽。
然后是文松饰演的小导演为了电影效果几乎走火入魔想造成流血事件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是我多心,立马想到了当年那部“巴黎最后的探戈”臭名昭著的假戏真做。
不的不说,真正内心温柔正直的人,即使再濒临绝境,也不会利用伤害别人来成就自己,人性的善恶在这种环境下尤其突出。
最后是对费曼小朋友的演技感受,呃,很真实地表现了演的效果(笑哭),除了打游戏和老爸打闹那部分相当自然以外(应该是因为这些来源于真实生活,不必费力),果然这孩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演员啊~但最后呈现出的效果至少让他一众的阿姨粉们可以开心一下了。
吴说过不想让儿子进娱乐圈的。
当初爸爸去哪儿,费曼的人气之高是有目共睹,但和其他明星家庭接代言上节目的趁热打铁相比,他的父母还是保护了他作为一个普通孩子的安静童年。
也许会有人举出种种例子来说明他也去过哪哪增加曝光度,只是没成功而已。
但就费曼的父母原本就是娱乐圈摸爬滚打的情况而言,培养下一个谢霆锋也不是没有机会。
于是我就联想到之前杭州女童模的话题,小小年纪背负上工作和金钱名利,真正觉得那些比童年欢乐更重要的,到底还是怀有更深心思的大人吧。
PS.费曼的普通话说的真心不错哦,尤其是在一众港普的衬托下。
文松也着实惊艳了一把。
蓄上了胡子演一个固执不服输的文艺青年,虽然不算完美,但他的确也是个认真且敢于尝试的演员。
中间那段偷拍的桥段,应该是源自“楚门的世界”,不过也借的挺有特色,毕竟是得他作为导演hold住才有感觉。
对比乔杉,文松的转型更明显。
最后,我只想说,果然好看的电影场面都是得烧钱的,资金对全世界都是头等大事,所以,去电影院支持下喜欢的人吧!
电影开场还蛮有当年《古惑仔》的气势的,看得出有致敬的成分。
港片这几年确实不景气,好的作品越来越少,也是唏嘘。
从剧情来看,有创新的成分,情节切换略显生硬,有些地方转折很突然,比如黑社会大哥的突然洗白。
一个好电影,首先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最根本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连故事剧本都不过关的电影都可以上映,也造成了现在烂片成堆的现象。
从表演来看,宇哥果然无冕之王,虽然没有金像奖最佳男猪脚加持,但表演层次分明,演技炉火纯青。
一杆配角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看到大保健就想笑,承包大量笑点。
虽然很残忍,但真的想说,费曼没有童星潜质,表演痕迹过重,几乎就是强行尬戏,非常生硬。
总之,片子是有点烂,但是光看宇哥的表演,已经完全值回票价。
采访吴镇宇的时间很晚。
被不同记者轮番轰炸了八九个小时,他的疲惫感如同香港大街上越下越急的豪雨,瓢泼得避无可避。
饶是如此,他依旧愿意强撑着破漏的雨伞,还往你头上遮挡一二。
他一如地搞笑,笑里藏了一种毫不圆滑的世故。
他也一如地认真,真中收了一份绝无应付的诚恳。
他的豪情有一丝悲凉,他的清醒又有一种傲骨。
他真挚到毫无遮拦,让人心生一种夹带崇敬的保护欲,想要在早已衰朽的江湖上,为他肝胆一回。
他说,“不要计那么多成就”。
他又说,“我们可以自制一些很开心的人生”。
他在签名旁画了两个包子,资深粉的印证,每个包子都笑得灿烂。
“人家没黑你,你首先自黑。
”吴镇宇在《转型团伙》里演一个明星,过气也就算了,角色还非要叫吴镇宇。
“自嘲嘛。
人家没黑你,你首先自黑。
”自黑起来的吴镇宇,是不留余地的。
他评论自己的喜剧天赋,不过是“比没天分的有天分一些”。
有人说他“有烂片,无烂角”,他就说,“我每部电影都好烂的。
”事实上,单说喜剧表演,从他早期的《卡拉屋企》(1991)、《难兄难弟》(1997)就能让人笑到当下。
而从《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枪火》(1999)、《无间道2》(2003)一直到《逆流大叔》(2018),好电影他也不知拍了多少。
他的不留余地,其实无意中另辟天地。
在自嘲背后,能把人撑起来的,还是演员最基本却也最珍贵的修为。
“其实拍电影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观众,但不管烂不烂,自己都要享受、尊重表演”。
他举了个例子,要像《梅兰芳》(2008)里的十三燕(王学圻饰)那样,上了台,哪怕一个观众都没有,也要尽力唱得技惊四座。
这次陪他一同站在台上的,还有儿子费曼。
换作其他人,兴许这噱头要被拿来粉饰,再大做文章。
毕竟这几年里,费曼只在吴镇宇主演的《脱皮爸爸》(2016)里露过面,而在当年热度很高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2014)里,他们也是热度很高的一对。
结果一问2016年拍摄的《转型团伙》是不是趁热打铁,吴镇宇先笑一轮,“那时候啊?
本来也没有什么热了”。
不是“要拍一部他(费曼)喜欢的电影”,是要拍“观众喜欢的电影”。
管你会否幻想这是父亲送给儿子的一份礼物。
要问哪场对手戏让他享受或感动,吴镇宇会说,“没有哦”,因为“剧情需要多于我们的生活写照”,费曼同样是被要求做回电影里的角色。
管你是否把戏中的假父子幻想成戏外的真父子。
终归不是所谓的“专业童星”,吴镇宇直说费曼不具备那种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技能,而这个新手以为电影如同综艺,以为摄影机会追着他跑,以为任何表情都能让别人开心,玩性上身,“就让他更不适应这个电影拍摄方法”。
能这样说的,除了吴镇宇也没几个了。
其实童星在他看来,拍电影就是工作,也只能是工作,未必留得下多少美好回忆。
再说,他也很清楚在片场上,童星会被如何对待。
吴镇宇太懂父爱的斤两与用度了。
对费曼的爱与保护,从来不是把他小心翼翼地搁置在童话的堡垒里,彻底屏蔽现实的芒刺。
当年录制《爸爸去哪儿》,费曼很不熟练地穿鞋子,他就在一旁漫不经心地看,不着急帮忙,也不觉得有必要帮忙。
有人说费曼跟旁人互动不多,他也只是淡然指出不是“不会和人沟通”,只是“不愿和人沟通”。
“因为我也是这样,所以我理解。
”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吴镇宇的嬉皮笑脸实在是种很风霜的豁达。
吃过的亏与苦,藏在细细的纹路里,平静时不大明显,但一笑,就咧成了表情的景深。
拍电影有些桥段无法通过,有些补拍无法实现,词不达意也好,孤掌难鸣也罢,总信奉求人不如求己的吴镇宇把遗憾看得云淡风轻。
很多话,当真不用说得太明白。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倪永孝这句经典台词,吴镇宇嘴角带笑地念了两遍。
但凡能有多点主动权的,就亲力亲为,比如《京城81号》(2014)、《逆流大叔》和《转型团伙》。
至于其他电影,吴镇宇笑说,“难道有人找你拍片,你不拍吗?
”当年拍戏,警匪片连着拍了几部,反派连着演了几回。
即便在同一个类型中反复出演,他也无所谓。
但妙就妙在,再重复的角色,每次演都有微妙的差异,再烂的剧本,也都有高光的飚戏时刻。
非要说不想拍的电影,只能是“不给钱的电影”,所以被问到拍电影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他的答案是“收钱的时候”,被问到希望观众从哪个角色开始认识吴镇宇,他就会讲,“没关系的,买票就好”。
很少演员能“市井”得如此诚挚与可爱。
但笑话表层下的清透与踏实,熟悉他的人,都能轻易解读。
以前他拍戏,《9413》(1998)的垃圾工厂、《自从他来了》(2000)的教育体制等等,都是反思的基点。
《转型团伙》里,电影行业长年累月的轻浮、势利、不公,资本与创作之间的对峙和妥协,全都能找到注脚。
在喜剧里放入现实的佐料,吴镇宇形容电影这“炒杂锦”才能有中心思想,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讲故事的动力。
不过,以前说得太直接,方法错了。
“电影应该是娱乐了观众,让他自己回去想。
”又或者,就纯粹是让大家放松一下,“你没理由让观众那么辛苦地去理解你要做什么,又不是写影评”。
但能不经意地,恰巧在心中点着一些火花,那也很好。
泡在娱乐圈这么些年来,有些故事,也就不只是故事。
投资方觉得电影市场萎缩了,有些好剧本被搁置,资金被撤走,某些电影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又或者,因为发行公司不发行,有些电影基本上没有面世的机会。
他很痛心,可也没有足够扭转局面的话语权与财力。
只好笑一句,“可能要等吴镇宇再红一些才行”。
“创新才是最好玩的一件事。
”《转型团伙》主角的“过气”,往大的说,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往小的说,则是一个电影片种式微了。
吴镇宇笑说,“我怎么还拍得了‘古惑仔’呢?
”把忠肝义胆印到无数人青春记忆里的《古惑仔》系列早就结束了。
可一听吴镇宇家珍般地数球场、麻将馆与桑拿浴室,数爆樽、晒马与旺角枪战,恍惚间,消失的光阴就重新在风里聚拢,耳边满是嚷嚷的人声,以及刀棍划过栏杆的轰鸣。
《黄金兄弟》(2018)是郑伊健、陈小春们对那段岁月的集中怀恋。
而他在更早的时间节点上,拖回任达华,让《转型团伙》里的吴镇宇,再演了一回《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那个飞扬跋扈的靓坤。
就当是一个珍而重之的道别,向时代,向片种,也向那些纹身一样常相随的角色。
对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来说,哪怕没有亲身参与种种电影事件,但见证过那样的光景,也都是梦中人了。
他们想让演员重现如今只能在电脑上看到的风华,有些凭栏不放手的意思,可千帆已过,自己也忽地看山不是山了。
可不想醒,也要有醒的一天。
很多人还没开始认识港片,就已经要去“缅怀”,崭新的电影国度里又找不到想要的北。
问吴镇宇,他很朗然地笑几声,“不怀念,有什么好怀念呢?
这个好像不是我的性格”。
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投资者觉得世道不济的那些年,吴镇宇会看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电影种类惊喜出现。
《无间道》(2002)被誉为救市之作,大获成功,才有了塑造出倪永孝这一经典形象的《无间道2》。
又比如《旺角揸Fit人》(1996)、《枪火》、《爆裂刑警》(1999)、《朱丽叶与梁山伯》(2000),哪一部不叫人耳目一新?
只不过,“都是‘俱往矣’,还是要再生产一些东西出来才行”,吴镇宇强调,“创新才是最好玩的一件事。
”最近《卡拉屋企》被翻出来重播,吴镇宇回忆起这部充满狂欢精神的TVB长剧。
一会儿回到《水浒传》,一会儿又会面对镜头说话,“我想这些在当时都挺有趣的”。
再后来,他跟黄子华、张达明大玩栋笃笑(源自西方,类似相声的表演形式),推出了《须根Show》(1998)和《须根ShowⅡ》(2000)。
在光鲜被置顶的都市,以拉渣胡子大行反思与揶揄之能事,这也是他心心念念的一个创新。
2019年是他眼里“转型的一年”,“最好玩的一年”。
要拍到没人看才停的孙悟空不是谁都有机会去演,但更不是谁都要演,每部电影的票房都是猜不到的,传奇在随时随地创造。
这真是个让人振奋、愉悦的电影时代。
前段时间他想拍一部励志的运动电影,正巧碰上有了剧本却还没找到主演的香港新导演陈咏燊,坐下来聊对了嘴,不计片酬地加盟了纯港片《逆流大叔》,是给自己一些新碰撞与新活力,也是给接力的电影人铺路。
《转型团伙》也是他创新的方向,在这部电影里,吴镇宇尝试跟乔杉、文松、衣云鹤合作,“展开一些不一样的友谊”。
他们都是看港产片长大的,表演上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刻意融合。
电影也不是所谓的合拍片,有语言上的分别,却没有笑点上的差异。
吴镇宇形容,就抖包袱来逗乐。
谈到故事的走向,他眼里都是光。
“就是想表达得很有吴镇宇性格,疯癫到观众不会在意你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武器……哈哈,我就是想要这样,从头癫到尾。
”不知道这样的小格局电影,能否成为观众对口的良药,但至少,被工作体制牵引的演员,从中找到了主动的兴味。
以前他有过一个公交车的譬喻。
很多人有私家车,有更快的交通工具,但你没有人脉,就只能等候公交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入站,不知道是否风雨交加,更不知道能否挤上去,但有机会上车了,就能驶向终点站。
这么多年了,吴镇宇依然等候抵达目的地。
到时就可以证明,“一路以来吴镇宇说话和做人的态度都这么不妥协,是对的。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香港电影反派史上,吴镇宇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他饰演的人物大多邪恶中带着种癫狂,《枪火》中讲义气脾气坏的阿来,《无间道2》中沉默狠戾的倪永孝,《古惑仔》中霸道蛮横的靓坤。
吴镇宇身上有那种被网友调笑为:“瞪你一眼,就感觉要砍你“的邪魅气质。
本周末上映的《转型团伙》,就是由吴镇宇担当导演和主要演员,另一位男主演是人称保健男神的乔杉,这个cp组合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里,吴镇宇饰演的是名叫宇哥的过气黑帮演员,乔杉饰演的是转投电影的煤矿老板乔总,主角名字上都闻到一丝不好的气息,加上费曼加盟饰演吴镇宇的“假“儿子,让人瞬间魂穿《爸爸去哪儿》第N季。
《转型团伙》的剧情言简意赅,简单到根本可以把剧情忽略不计,一个叫吴镇宇的过气男演员厌倦了演黑帮,在“浪子回头“的刹那间,吴镇宇为了营救饰演他儿子的小演员费曼,而被重物击中,失忆后,误以为自己是坐牢刚回的黑帮老大坤哥,于是乎整个剧组就陪着这一个失忆的知名演员胡闹一场,而且这场胡闹还拍成了一部感人的电影。
全片一会儿是古惑仔的铜锣湾腥风血雨,一会儿又是一股东北大碴子的味二人转现场,剧情割裂程度可以用剧中导演的台词来概括:“我妈说,生活就像一锅东北乱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筷子会夹到什么。
“
而在这一部电影里,观众跟着演员的戏中戏,一会儿铜锣湾火拼,一会儿山西煤矿上放声高歌,一会儿父子情,一会儿车械斗,观众永远也掐不准下一筷子是没炖烂的白菜,还是毛没褪干净的猪肉片。
1:一部只有两个演员的电影,差不多得了。
本片中能叫的上名的主要演员除了吴镇宇,就属乔杉了,吴镇宇还凭自己的人脉请来了任达华等香港老演员,乔杉这边也带来了一批东北口音浓重的本土演员,咖喱面加韭菜馅儿饺子,大概就是这部片子的味道。
片中有一幕,吴镇宇牵着费曼去散心,遇到一帮古惑仔欺负老婆婆,失忆成坤哥的吴镇宇立马还原了一场“古惑仔之靓坤欺负陈浩南”,其情节丝毫未动的照搬了当年陈浩南被B哥招安的片段。
还有接下来的一场坤哥去B仔麻将馆踢场子,可以说,《转型团伙》的三分之二是古惑仔,较为贴切,我们的影视作品借鉴,总是借着借着就是如出一辙了,甚至还不如那一褶,就好像近年被疯狂翻拍的韩国综艺。
所以说,以后不要因为片子烂,就骂编剧了,歹势,这口锅编剧背不起,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要么是导演、编导统筹,要不是投资方一家为大,编剧不过是一个你们想怎么改我就帮你们怎么改的写手。
而乔杉这边了,还是那个大保健男神,还是那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乔杉是中国喜剧演员中被忽略的一枚,他的表演都是极为日常化的,但也正因为这种接地气的表演,让乔杉饰演了为数众多的二胰子型角色,这些角色都可以统称为爱做大保健的乔杉。
2:送戏上门,约等于送钱上门。
在编剧和副导演扮成黑帮小弟去会坤哥的时候,导演被编剧和副导演这种送戏上门的集中生智感动。
感动地不只是导演,还有屏幕外的我们。
这样一场赤裸裸地送钱上门,只要你拍我给你打钱的感人戏码,试问谁不感动,除了感动更是钦佩,原本可以投资一千万,演员九百九十九万,制作一万,还生生地挤出几万用来拍追车特效,试问这种服务型电影,谁不感动!
这样一部送钱上门的“大制作“刚好解释了,每年为什么有大批的烂片上映,其中还不乏资深老演员担当主演或者制作人,谁会跟钱过去不,钱多事少随便改,反正尴尬的是观众,对撕的是影迷和水军。
特别是片尾的一场戏中戏“屠杀 “,感化歹徒的戏码,不由让人想起了《黄金大劫案》中,三瓜两枣智斗日本精锐军团的场面,丝丝入扣的情节,包袱抖不停的铺垫,都让红颜秀影至今不解,让人看的聚精会神的《黄金劫案》却在当年被批的一无是处。
当年都说宁浩导演退步了,堕落了,钱多就办不好事了,如果对比宁浩导演春节档的《疯狂外星人》和这一部《转型团伙》,《黄金劫案》的好是不言而喻的。
3:浪子,回头吧,你的纹身都掉了。
吴镇宇导演的这一部黑帮和喜剧,一会儿硬核、一会儿无厘头搞笑的影片,更像是吴镇宇对自己饰演反派职业生涯的戏说,他刚教育完儿子不要学黑社会打架掉转头就在小混混头上碎了一打汽水瓶,他在麻将馆踢馆途中的李小龙功夫致敬,都是一场极凶残的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反讽。
黑社会老大了不起咩?
黑社会老大不过是碎碎啤酒瓶,用贴纸纹纹身,说话瞎瞪眼而已,当年叱咤风云的B仔,靓坤纷纷都弃暗从明的当起了演员,无不是一场对香港黑帮电影没落现实的挽歌,过去的总得过去,当黑社会老大转型做鱼蛋小弟,也无需唏嘘,时代的脚步没有时间同情任何一个被弄潮儿拍在沙滩上的人。
毫无疑问,吴镇宇转型导演的这一部是失败的,含混不清的港普掺杂着东北话,都让人分分钟尴尬癌上身,七零八落的剧情更让人确定编剧大约是休假了。
而作为演员的吴镇宇,是成功的,没有谁像他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饰演反派,且半数反派角色都成为了银幕经典,以致于到后来,人们看到吴镇宇就知道有他演反派就妥了。
曾经在《火花》中,红颜秀影感叹林遣都遇到德永这个角色是幸运的,德永遇到林遣都这个演员亦是幸运,演员和角色只要在各自的旅程中有一次互相成全都已是幸中之幸。
这个定律也同理于任何创作型制作人,导演,编剧,演员,一生有一个能被人称赞的作品或角色都是幸运的,如此如来,吴镇宇已经拥有了很多次这种幸运,那拍几部烂片又何妨了?
人总得吃饭啦。
END -往期文章回顾生活不止996,还有下班后的苟且!
豆瓣9.8,最美的风景一次看全,更值得我们去保护!
豆瓣9.1,人活着,为什么需要远方?
豆瓣9.8,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HBO打造,李小龙的“龙战士”,唐人街轶事!
开头尴尬的我脚趾扣地,必须吐槽,片头坤哥失忆那段就像在回忆,我还新鲜这能有啥回忆的余地,见了一次面没有愉快的回忆,结果合着坤哥失忆了,处理方式真的很离谱。
另外小孩演技太尴尬了,台词也太让人反感了,跟个木头旮瘩似的。
大佬比这真正的黑社会能干不过一个失忆了的坤哥?逻辑上存在问题。
最终演绎的实在太假,这些匪徒是小学生吗?
这都能被吓到?还不如国外的整蛊真实。
画虎不成反类犬,除了坤哥一无是处,二星。
《转型团伙》当坤哥变身二人转演员!
煤老板为了泡妞投资的电影,让过期男星与当红童星擦出父子的火花。
影片倒真的没让观影预期本来就很低的我失望,香港和内地的混搭喜剧风并没有碰撞出惊喜,而是一如既往地不伦不类。
所有演员的表演风格都太过差异化了,再加上本身就漏洞百出的剧情,看的我真是全程状况外,根本没有入戏的时候。
而作为喜剧类型片,所有的笑点基本都是演员自带属性造成的,故事构建之差,可见一斑。
如果一定非要找个亮点,那么只能说故事本身略微触及了所谓的“明星敬业”,但也完全没有充分的展开。
3分。
ps:也难为同时身为导演的吴镇宇这样大费周章的蹭古惑仔的热度,不过我想说既然是蹭热度,最起码得是热的吧,再次感叹一下港片的没落!
电影《转型团伙》讲述一段过气影帝与当红童星因一场拍摄意外而陷入黑帮纷争的奇妙故事。
吴镇宇饰演的过气明星宇哥和童星费曼搭档新电影,但拍摄过程中两人却矛盾不断,谁料期间宇哥受伤失忆,醒来后宇哥以为自己是老大坤哥,并坚定认为费曼是自己的儿子。
不靠谱的导演为了按时完成拍摄,将错就错要求全剧组陪宇哥“假戏真做”,上演“戏中戏”,没想到拍摄时剧组却意外卷入一桩真抢劫案中,“假剧组”遭遇“真劫案”,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即将上演。
最近把古惑仔系列重新回顾了一遍包括番外的谢霆锋版和十三妹、大飞哥、山鸡友情岁月。
也顺带看了号称原班人马的《黄金兄弟》和客串的《煎饼侠》唯一觉得遗憾是没有靓坤的独立番外,刚好想起还有这么一部,其实这一部里面的有些情节很古惑仔,尤其是在浴池打架的镜头和结尾大街上的巷战,感觉就像是喜剧版的古惑仔番外篇。
其实可以理解为吴镇宇拍了一部喜剧版的《古惑仔番外篇:靓坤》剧中的大B哥和任达华的话事人都是当年的人设,在这个年代翻牌和补拍古惑仔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了,所以这一部只能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一个失忆后的黑帮老大的故事,还是很热血。
其实把喜剧的元素去掉,把戏中戏的剧情改成正常故事套路:靓坤被大飞陷害坐牢八年后儿子成为了童星,靓坤想重出江湖,先去球场招小弟夺地盘,再去麻将馆找大B哥叙旧并赢他五百万拿下麻将馆,之后再重蹈覆辙打架混黑社会的时候儿子的一番话让他回心转意只想开个茶楼退隐江湖,但大B哥知道后暴躁如雷要赛马最后到帮会找蒋先生和几个老大和解,俩人和好如初,接着阿鬼的人来麻将馆找之前藏在关公神像里的钻石,但钻石早已被大飞顺走,阿鬼的人绑了靓坤的儿子要求三日后交出钻石,靓坤大怒,三日后绑了大飞新仇旧恨一起算,在大街上与阿鬼的人当面对质并杀了大飞,最后自刎说出一句后悔加入黑社会并且劝人行善的话《友情岁月》响起全片结束.如果是上述我写的剧情这样的话更符合古惑仔系列风格和精神劝导大家不要加入黑社会以及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不过就是会和《九龙冰室》有点雷同了,但也接不上《古惑仔:人在江湖》的剧情了最后,片中多次出现《友情岁月》这个BGM情怀拉满,如果能让郑伊健陈小春他们像在煎饼侠里最后客串一下就完美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张亚(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131221本来是想去逛街买衣服的,看到旁边有个小吃街,就抑制不住美食的诱惑,点了一份黄面条,吃完以后又点了一杯鲜榨果汁,结果溜溜哒哒走到电影院,一个人去看个电影也不错呢,然后就看到了这个电影的宣传海报,去前台买了电影票,看完感觉不错,推荐大家可以去看,其实看电影不光是为了当时激情澎湃,而是看完这个电影以后,你个人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了解,你的人生或者是价值观有没有因为这部电影而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由香港和东北两地的演员合演的一部电影,感觉全程都非常尴尬和枯燥,尤其是戏中戏的那几段。
粤语和东北话两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却产生不了任何笑点。
说真的,吴镇宇的表演真的是影帝级别的,但是他的儿子似乎不太会演戏,动作语言的表现能力都与其他一起合作的专业演员明星们相比,差了很大一截,拖累了全片的观影效果。
因为电影里就是在拍戏,所以在香港大街上拍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躲着到处强力围观的街边群众,真有点服气,多给你个星吧😂尴尬都成本片热门tag了还行啊哈哈哈哈
好
只为吴镇宇去看的电影。吴镇宇的演技真的是出神入化,灵魂演员!阿坤就是阿坤!
不知道为什么 我就是喜欢这部电影🎦
前有小沈阳和台湾黑社会,今有文松和香港黑社会,东北人真是太worldwide了
老吴还是好好选剧本,演点高质量电影才是正道。
连视频解说都知道从哪开始剪辑会比较好看 吴镇宇自己却不知道 这片子换一个结构会有点意思的 比如《摄影机不要停》那样的
中规中矩的喜剧片 消费古惑仔的情怀 大B 任达华 吴镇宇等黑帮传统大腕悉数登场,乔杉文峰等喜剧大咖为本片增添很多喜剧包袱 勉强及格吧!
#转型团伙# 冲着吴镇宇费曼去的,现实生活中的亲父子在戏中演假父子。见面会是个欢乐的环节~有粉丝建议吴镇宇在重庆选个儿媳妇🌝吴妈还真就走过去跟她比了比身高说费曼跟妹子已经差不多高了……有幸参与提问并拿到了电影周边跟签名海报✌️至于电影…看我说了这么多却没提及电影😅你们应该懂的…
我觉得很多地方讽刺很好啊,只不过换一种表现方式可能观众接受度会高一些。
央六一天天放烂片,也没啥指望了……
挺好看的 很搞笑的
其实idea并不差,就是成色不好。小男孩的演技太差了。吴镇宇还不错。全片的笑点不够,我只在最后的冲锋枪那段笑了。其实可以拍的更好看。用古惑仔的梗比较克制,我觉得还挺好。至少用梗不烂俗。
添档看的,因为没有抱希望,就不会很失望……
没啥深度,纯爆米花 但也没有评分这么低,三星半吧
我就喜欢看这种弱智电影哈哈哈哈哈哈
还行
尴尬。
吴镇宇心里还是有些想表达的,要说港片情怀,恐怕他最深。几颗星送给再次擦肩金像奖的他……
我只能说费曼完全没有童星的气质,还是别走这条路了。虽然处处透出一股烂片的气质,但其实耐着性子的话也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