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一直盼望的日子,从拍摄到上映关注度一直颇高。
走进影院观看【忠烈杨家将】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七郎与六郎赤裸上身双膝跪地受罚的画面拉开了电影的序幕,七郎直率却冲动,英勇却稚嫩,个性七子中最为鲜明。
由于擂台比武的失手,同六郎一起受罚,被父问及伤势时,"五哥的药很好用"一句话,显示出七郎稚气未脱。
父亲出征打仗,却遭敌人埋伏,生死攸关之时,一起营救家父。
七子迎日出征场景十分振奋人心。
(天真希望七子与父一同归家)然而见到父亲却是性命难保,救父心切,理性思考全然不顾。
七郎的内心戏很重。
在墙角左右为难,眉头紧锁。
看父亲伤势如此严重,需刮骨排毒,他的疼痛也是深入骨髓,这一切的都是自己的过错连累的父亲,他的自责让他失去了理智。
此时决心下,寻求救兵,向潘仁美求救。
不顾六郎阻拦,鲁莽的性格让他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但这条路也是他自己选择的,后果他自己也很清楚。
城门外同国不给开城门,七郎一指指向潘仁美:“你儿是我杀,我愿一命换一命。
”此行已报必死之心。
此时的他孝字当头,为父而死他心甘,为父而死他是孝子。
七郎虽然没有战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也死的光荣。
乱箭穿心时的场面至今还心有余悸。
七郎的死,鲁莽行事只是小因,孝子之心才是大因。
身死心不死,化为鬼魂仍惦念父亲。
最后的一声:爹。
叫的心之动容,让人为这个小小少年叹息。
七郎虽然戏份并不是很多,打斗的戏份也不多,演技当然不用说,期待更好的表演更多的电影但是这部剧并不完全是一部动作武打片,感情戏也是很大的一部分。
七郎的内心戏也是感情的一种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忠,有杨业对国家的忠。
孝,有七子对父亲的孝,【忠、孝、仁、义。
忠烈杨家将】影评神马的根本不知道神马东西,就是个人看了电影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感想。
对这部片子真的抱有很大的期望,虽然看过之后觉得小小的失望。
这个影评呢,就从杨七郎谈起。
影片的一开始,看见六郎和七郎受家法被打的画面,之前听付辛博自己说这是真打!!!!
之后我就震惊啦,看到那个鞭子打在他身上,疼在我心里啊!
之后就是看到七郎为什么挨打,首先是因为小七身上的那一股倔脾气,在就是说他为了六哥,和潘豹对打,之后潘一个不小心自己摔在啦擂台上,看到这里真的觉得小七真的很冤枉啊!
为什么啊,后来皇上下令说去让令公去当先锋,之后别围困,杨家七子去营救爸爸,小七因为看到爸爸被毒箭射伤,五郎为父刮骨疗伤,小七看到这一幕是在于心不忍,就去想潘仁美谈判,潘仁美误以为是辽兵,小七也是冲动,之后就拿子母枪射了出去,之后就被万箭穿心一剑穿喉啊,看到这一幕真的很心疼啊,之后还有一场还魂戏,那句爹,直接截中我泪点啊啊,有木有啊。
故事的结尾,娘只有一句话真的截中泪点啊,我们,回家!
有木有真的很感人,很悲壮的故事,但是我觉得前面应该加一点铺垫啊!
总体感觉真的不错!
热血不死!
忠烈满怀!
仔仔有进步,不过他这样内向的性格,注定进步会慢一些吧。
关注的其他一些男明星,稍外向一点的,成长似乎都快很多。
不论如何,仔仔一直在进步就好,有点和大众一起成长的意思。
林峰正经不起来。
李晨演得傻乎乎的。
于波其实不错,郑伊健很好。
吴尊不改面瘫本色,付辛博是个打酱油的,不过天真稚气倒还有几分可取。
喜欢李倩。
没有五星力推是因为感触虽然不浅,但也不深。
先说好的地方。
第一气势足,有些场面真让人心潮澎湃,声光影配合的不错,尤其是杨家将在大漠之上斜阳之下悍然而行的慢镜头,真是深击我心。
第二,七个帅哥很man而且各有特色。
周渝民有了大叔气质,实在是太赞了。
李晨小辫不错,身手也利落。
吴尊还是有点嫩,但比锦衣卫里进步太多了。
其余像郑伊健,于波,林峰,付辛博,也都没有一个让人失望,真男人。
这里有两个小槽点,一是吴尊的配音好难听,二是安以轩的演技真让人捉鸡。
第三点好处是,忠烈杨家将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又产生了期待,虽然电影主题成了拯救杨业让很多人大为吐槽,但我觉得这恰恰也是整部电影的价值凝结所在。
我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一定要在戏剧里安插一个“高格调”的主要矛盾,难道家庭成员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不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存在的坚强基石吗?
看完整部电影,让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养这么一屋子儿子真好。
另外,打戏干净利落,毫不拖沓,看得人很爽快。
毫无单打独斗的花哨功夫,只有战场上直来直往大刀长枪的开豁。
还是挺过瘾的。
槽点部分就不赘述了。
总之一开头看见这么温柔的佘赛花,还有那个戏说乾隆里不知道有没有的美人卷珠帘的对话姿势,我就实在是……但是对热血的热情让我可以把这些忽略不计了。
暂且想到这么多。
感觉对我来说虽然没有泪点,但还是值得一看。
无需多高尚,但为了自己珍惜的人,珍惜的感情,值得拼死一搏!
从头到尾一句话一直游荡在我脑子里,“男儿何不带吴钩”!
内有剧透。
我不是什么很博学的人,而且我非常不喜欢看忠烈之类的故事,所以对此段历史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电影的最后,当六郎面对杨母那句“我们回家吧”,轻轻的闭上了眼,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我的眼眶突然就湿了。
对于这段历史,我只知道六郎似乎是个渣男,杨家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他,但是具体怎么样,我根本就不知道。
或许就是这样,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其实我看到的这片子里的男人,没有一个算得上是英雄。
可能和本人本来就不信“大爱英雄”有关,我没有英雄崇拜,我喜欢从当时的背景和人物的方面来讨论一个人的选择。
他们有自己的底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则。
这不是平时爱情片子或者小资片子里面用来唬烂的话,这里的原则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你在世间一切事物中选择的东西,就是你所在乎的,被我称之为原则的东西。
杨业是个军人,除了在战争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他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保家卫国就是他的使命,在潘仁美逃跑的时候,他停留在金沙滩上。
因为作为一个军人,如果他随着潘仁美逃了,连骨和节都不要了,他还有什么能称道的呢?
所以骨气,是他留下来的原因。
后来他的儿子过来了,对他说“你老婆在家里等你”,他想到自己的妻子,看着自己的儿子,他想,他的确是不能就这样子死去。
所以他让五郎给他拨出了箭。
(这把箭我认为是一种暗示,因为拨下了它,杨业靠不拨箭保持最后一口气,拨下了它,他的身子会受虚,不能再勇猛战斗)杨业和儿子们拼死离开了金沙滩,杨业在迷糊中,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他受的伤,他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是个累赘。
累赘+弃城逃跑,这两重的压力同时压向了他。
既然他是一个军人,既然他是一个父亲,他该如何选择?
苏武是守节的代表,碑是生存的代表,苏武问他,你是要守节,还是要生存。
其实苏武根本不存在,是他自己在问自己,他在告诉自己,皇上对他不薄,从来没有哪个皇帝会理会残兵败将。
对于皇帝如何我不评价,因为我不了解这个皇帝,但是他成功地用这段话劝服了自己。
他自尽于苏武庙中,守住了自己的节,也成功获得了儿子们能活下去的机会。
其实我觉得儿子们很理解父亲,所以他们一开始选择埋了父亲,但是六郎说“娘在等爹回去”,儿子们才想起,他们来这儿,便是为了带父亲回去。
亲情——承诺——娘,生存——爹的成全,这两样东西在斗争。
娘想见到爹,哪怕是尸体也行。
片中有一些回忆和情节小动作,我把他看作必须,大郎给二郎看纸条,原本说要和大郎一同留下来的二郎离开,却终是半途折返;五郎问四郎要槟榔,两人在战斗中、落下悬崖之际想到过去两人间的回忆;七郎怨恨难平来到潘那里却终是不如我们所想的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而是对潘下了跪(他是一个特别冲动和硬的人,从开始他比武,到后来他一刀挥向潘,都能体现,却终是向他最瞧不起的人下了跪);四郎留下来一个人对付毒箭,最后被耶律原所杀(只有这个人物我觉得他的死是为了衬托耶律的);六郎明明心中恨得要死却是转头做了逃兵,都是围绕着亲情和承认来写的。
这一对对非常鲜活、触及在眼前的人,他们其实很平凡,也不过是为了父亲,为了承诺。
片尾结束的人,有人在说“这家人怎么这么愚忠”,其实我觉得与其说他家愚忠,不如叫“太在乎”,这种小言的词语,用在这里,也格外适合。
其实我觉得,连那个“太”字,都能去掉。
再来说耶律原,耶律原一开始的出现并不突出,只是觉得他有头脑,是个良将。
两边都是为各自的阵营战斗,无谓忠奸,一直以上帝角度看这部片子的我,对这个角色反而不是很满意,太单薄了。
直到……耶律一刀刺穿大郎的心脏,他举起大郎,他对大郎说“我不恨你,我爹死在战场上,我为他自豪,我只是不想让我娘那么伤心,弥留之际还依然以泪洗面。
”这个别人眼里的奸人、坏人,其实也只是重承诺,一下子,就成了我眼里的真汉子。
片子结束之际我在想,如果是七郎,只怕不需要他娘的泪,以他的脾性,必定也会自己为爹报仇,只是会不会杀光全家,这个倒是有待商榷。
耶律想杀杨家大小的原因,是因为仇恨,而这仇恨,是战争带来的。
争战所给予的痛苦和邪恶,并不会因为是我方杨业大将军杀了敌方便被洗净和漂白,相反,他遗留在了耶律大娘的泪中,加倍烙刻在耶律原的身上——耶律一家很伤心,耶律一家来报仇,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看完这片,想说的话其实很多很多,对于一直反战的我来说,这是一部好片。
因为他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但是其实导演心机很多。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戏是看男人,但是我倒是觉得那些接戏的男人才不是为了让人看。
就凭郑少秋接了这部戏,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打中了老戏骨的心。
看了几篇吐槽的影评,想说的话就越来越多,把他贴出来,给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这部戏的细节之处真是太多,非常值得多多回味。
杨七郎——从片中,杨七郎就是一个性格特别冲动的人,做事不计较后果。
从郡主擂台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也是描画杨七郎这个人的重点之时。
从打擂台这个情节上看,我们就知道杨七郎非常之有勇,无谋,这是前话。
故事开始进展,在金沙滩的时候,杨业的随将说“除非把刀架在潘仁美的脖子上,否则他不会出兵的”,镜头特写了杨七郎,杨七郎做了一个动作,当时我就想,以他的性子,该是要去架刀了。
果然他去了。
但是他并没有架刀,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斗不过,虽然很想架刀,但是他下跪了。
这是他开始为了父亲考虑后果,懂得服软,这样的情节在电视里面不少见,但是却让我格外印象深刻。
但是他太不会说话,还是改不了自己的硬气(让一个人改变也太难),竟然对着一个失去自己儿子的老翁说自己杀了他的儿子,这也导致了他后面的悲剧。
潘仁美的哭我从来没觉得突兀,他那算是幸福的眼泪吧,因为他为儿报仇了,复仇后的快感的眼泪。
鬼谷子——我觉得他给的纸条非常有趣。
他说“应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如果只是想帮助杨母,为何不直接给后一句,而是加上一句“应知天命难违”,开始我觉得这是他对杨母一种规劝,让她少做这种事,但是如果是这样他就不应该再加上后一句“七子去六子回”,但是他加了,再配合后来的情节,我把他那句话认作是一种叹息,还有推动历史的进程的主要线索。
“应知天命难违”,其实是在鬼谷子在对他自己说,他知道难以改变,所以他当了回推动命运的人。
他对杨母说“七子去六子还”这种歧义的话,其实是故意的,因为如果说“只有六郎回”,杨母会放弃自己的相公,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不要说这话太过迷信,因为此片中的鬼谷子便是这么一个知命之人。
杨六郎——杨六郎的个性有点优柔寡断,比较像文生,而非一个武将。
此事在擂台之时有所描画,父亲要他为了宋国放弃爱情,他说“好”,但是又不拦着七郎,那是他心里在挣扎。
其实我觉得他内心其实是赞同七郎的,前面和郡主的爱情画面,是在说他内心的挣扎。
他爱郡主,但是又不愿让宋国危难。
这样的一个人,在片中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只有到最后,他一开始被耶律原打得措手不及,很弱很弱,最后却杀了耶律原。
凭什么?
经一篇吐槽文说明,我懂了。
那个时候导演没有别的说明,只是给了郑少秋一个特写。
他斜躺在石头上,眼睛对着杨六郎,像是在看两人比试。
于是像是任何小说和电视里面一样,在“心爱之人NO2”的鼓励下,杨六郎不想让父亲失望,他要留下命,因为他身上背着比耶律原还重的承诺,以及母亲对父亲的等候,所以他开挂了。
至于后面,没杀耶律原。
他的性格+之前从没上过战场,让他还不习惯于杀戮。
至于最后的情节,我对于耶律原为什么又起来这一点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或许是因为战士的骨气和杀意,总之他起来,然后让六郎报了仇。
这部期待了近两年的电影,比自己所期望的要好上好多倍,我是冲着付辛博去的,可看完之后给我震撼的不只只是付辛博,而是整部剧。
整个电影的节奏很紧凑,打斗场面很漂亮,细节处理也很完美,整个故事格局很流畅,不做作,不刻意,扣人心弦,若是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再稍微多一点点,前后反差会更大,就更完美了。
杨令公对国家的忠,对夫人佘赛花的情,听到老羊不死小羊难活,为让儿子活着回去死在李陵碑前,对七子的父爱如山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七郎的冲动才使得杨家遭此几乎灭门的灾难,我并不觉得小七有什么错,他是年龄最小,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可这正说明他有着绝对的正义才会看不惯潘豹的狡诈,对自己闯的祸或多或少的连带了家人,他的愧疚他的歉意,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绝望又决绝的去找潘仁美,明知是死路,也会了救父拼死一去,与其说七郎冲动,倒不如说他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险恶,他也为了这冲动付出了代价,只是这代价太过惨烈大郎的哥哥范儿真的超赞,为了让弟弟们先走,自己留下孤军奋战,二郎返回来帮助大哥,无奈寡不敌众死于马下,四郎五郎为了阻挡追兵,更是放火围困与他们决一死战,双双掉于崖下,生死未卜三郎沉默寡言,但是对兄弟的情义都是一样的,内心戏走的超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特别到位,尤其是射箭的每个动作,利索又帅气,虽死在了耶律原的枪下,却也亲手射死了杀父仇人,于他而言应该也会有些许欣慰吧真的是一部值得全家人去影院观看的影片,杨家将教你忠孝仁义,说如果说这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这是一部教育片,在浮华欲望的现代世界,让古人唤醒那个最真实的你
电影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小时,现在才写完影评不是因为无从下笔,而是因为有太多话要说。
我的姐们儿从影片一半就开始哭,一直到我们走出电影院,妆都哭花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说她的眼泪一直都在眼眶里打转。
而她们,并不是哪位男主角的铁杆粉丝。
我想,一部剧情片能让一个普通观众感同身受,全情投入至此,应该算是成功了吧!
而作为其中一位男主演的铁杆粉丝,我想,我的影评也不应该仅限于发花痴,而有责任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尽可能客观的记录下来。
这部电影真的很有诚意,台前幕后,每个人物的定位,每个细节的刻画都精准而合理,这在当下真的算是难得了。
影片中几位型男风格不同,帅的各有特色,大郎隐忍内敛;二郎热血率直;三郎目光如炬;四郎放荡不羁;五郎宅心仁厚;七郎桀骜不驯,六郎作为主线人物则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成长成熟。
看,虽然100多分钟的群戏、战争戏,每个演员只分到十几分钟戏十几句台词,但能这么个个鲜活分明,这难道不是用心塑造的结果吗?
戏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爱,六郎七郎为爹穿戴盔甲时的父子互动,二郎回救大郎的舍生忘死,尤其是四五郎携手御敌的种种默契、含笑跳崖的释然一笑,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恢弘精心的战争场面也是本片一大亮点,火烧敌军、投石攻城、大郎以一敌百死守一线天,四五郎烽火台与敌人同归于尽,三郎芦花荡手刃仇人……都看的我血脉贲张既揪心又感动,而二郎从血水中挑起杨家帅旗,我觉得是电影中最精心与惊心的一幕。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演员都很帅,过于帅就会分散观众对角色的关注,七个男演员的粉或颜控会觉得很喜欢,但肯定有观众听到题材看到演员表就会习惯性排斥,这真是很麻烦,只希望大家能放下成见,真正看完这部电影再做评判,而不是一竿子打死,以烂片、偶像剧一言以蔽之。
4号上映就屁颠屁颠地去看了。
是的,我就是导演的目标受众类型之一,宅腐痴平日生活相当空虚寂寞冷,因此急需这类电影给生活补充阳刚之气爱的赶脚电影一开始,6吴尊和7付辛博就光秃秃地跪在那里,这个让付辛博死的心都有了的镜头,顿时让妹子我值回票价。
要知道,吴尊,平时是不给脱的。
宣传采访时付辛博说,他拍这一幕之前还在一旁俯卧撑,仔仔经过,吐槽他“晚了吧?
”(吃饭时又叫他“对多吃点。
”当然仔仔自己说要是要他脱他直接就辞演= =)没一会,吴尊童鞋说话了,妹子差点掩耳尖叫奔出电影院,老大,这配音(国语)也太惨!
绝!
人!
寰!
了!
吧!!!
还不如不配呢,就让尊少爷那口文莱湾湾腔的国语让各位在电影院里爆笑算了!!
什么老羊,小羊,羊妈妈一个基佬的声音还特矫情地和安以轩谈恋爱毁掉全戏最小粉红的桥段(说实话看吴尊戴那古装头套妹子也实在爱不起来太紧了撒!!
发型是男人的第二生命啊!!!
)其他5兄弟出场时,不仔细真没看出当年那个流星花园里的花泽类会在里面,3仔仔无论造型还是神态都非常适合,气定神闲。
其次是5林峰,峯少爷毕竟演了那么古装戏,不会突兀。
1郑伊健,对他的脸太熟悉了,又长发飘飘想起当年的聂风,爱过(古惑仔真没怎么看过)。
剩下的两位都相当想要表现,表演略显浮夸,三地演员站在一起,气场完全不和谐,我就不说4李晨有多么违和了一堆帅哥的戏你凑什么热闹???
然后就开始简单粗暴地打仗干架了完全无战略可言(那个秋官环抱徐帆在怀的缠绵蜜语就让妹子忘了吧两位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吧有话不能好好说?!!!
一堆小帅哥晾在那里偏要我们看家长们。。。
是吧?
敢情导演你这是在照顾大龄观众啊TAT)败仗,爹地被困2狼山。
爹地白天打仗,妈咪半夜惊醒找坑爹的鬼门?
鬼斧?
鬼差?
先生(到底是哪个!!
妹子不记得了啊!!!
)算命,同时进行中间还带时差!
7个娃就此粗花救爹地然后一个个英勇地掩护自家基友兄弟悲壮地去死(打仗戏我最怕伤到马人死是假的伤到小动物是真的就很可怜了)周渝民!!!
你真是帅惨了!!!
仔仔真是本剧最大的亮点木有之一!!!
本着电影前70分钟“我就是不说话我就是不说话看是憋死你还是憋死你还憋死你”的精神,仔仔演技得以充分展现。
和朋友看的时候一直留意仔仔什么时候说话,等到后来都忘记这件事了,他突然说话了我都没反应过来欸?!!!
你竟然说话了!!!
不过后面台词一多(主要是台词设计的不太好)反而觉得没那么沉稳了,那句“我去杀了他”一点都不帅改成“我去解决他”会不会帅一点(¯﹃¯)。
在2狼山里对抗辽兵时,辽兵都被其弓箭手的魅力震慑害怕他的箭那段有笑点在麦田那段真是帅惨了好吗?!!!
全戏高潮木有之一!!!
中箭借箭➹的桥段虽然不新,但近距离射击的一幕还是帅惨了!!!!
快准狠,冷静,凌厉。
让吴尊演老6算不算是导演在吴尊身上(人气和武打?
)赌了一把?
私以为应该让林峰演老六,无论演技上,年纪上,还是角色把握上,林峰还是更胜一筹(原声配音真是太棒了!
国语很赞!
歌手的声音还是不一样!!!
)。
虽然峯少爷狠狠伤了妹子的心但是从演技上来说嘛,吴尊还只停留在“有进步”的阶段,文戏峯少爷更出彩当然峯少演的5还是不错的,中规中矩的发挥。
打架也不太顾形象,豁出去,所以场面感还不错。
吴尊最后孤身一人背着父亲被BOSS追着“逃跑”的那一幕,全场喷笑,莫名笑点。
那句“我肩上的责任比你多”之类的台词,感觉放在他演过的任何一部偶像剧里都不违和。。。
= =之前对付辛博没什么印象,这次还是挺喜欢的,他死的时候妹子都要哭了。
因为有大批粉丝所以有大批反对者,但中肯说句,他还是演出7郎的冲动和善良,一点都不出戏,已经很棒了!
潘国丈万剑射死他时,心里确实一颤。
至于潘国丈杀死他后流泪,我觉得是老戏骨的精彩表演,因为一开始想杀不能杀,最终万箭射死这个杀子仇人,他终于给儿子报了仇,所以一把年纪的老头子落了泪。
角色因此而变得丰满。
其实忠孝家国片这样拍还是比较好接受的,毕竟从家的角度出发比从国的角度出发,距离感比较近。
作为一部商业片,我娱乐了一把,我很满足。
谢谢,我给五星。
—————————————华丽分割线,以下的我是腐的我———————————————还有,1郑伊健知道老7跑掉去找潘国丈时,生气地盖了吴尊一巴掌,莫名戳中妹子萌点啊好基情四射……(¯﹃¯)老4老5本来是官配,但是不喜欢李晨所以就木有感觉了当老3和老6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时,妹子觉得很治愈啊(至于谁攻谁受的问题= =我和基友妹子还一直争论不休老6是应该和老3一起呀谁也别动谁也别说话就这么呆着的时候最好看了……= =走我)
本想打3星的,但看到这么多人还没看就随便给1星,那我只好随意给个5星了。
看之前没多大期待,我就是冲着某人去看的,让人超出预期的是上座率居然很不错,几乎9乘吧。
说实话因为之前看过很多剧透的点评,导致对情节了解太多,所以全片下来没有感动到流泪那么夸张,不过音效起了很大作用,电影除开始那段交代事情原委有点慢,开战后节奏很紧凑,后面打戏撑满全场,配上音效还是有点震慑力的,出影院后心跳都还没平静过来,导演的确没有刻意煽情,直接用镜头语言表达情感,但感觉有点过于节制了,几乎是给观众零喘息时间,发生事情后还没回想过来马上就进入下一场厮杀,这种节奏的确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场上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没人会给你时间感伤追忆,但对我这种反应迟钝的人,在接二连三的死亡后一层压一层的感情没有很好的宣泄出口,到后面积压起来的情绪直接导致沉重多过于感动。
关于此片的评定,是的,不用说此片拥有多个烂片的明显符号:偶像演员扎堆、所谓古装大片(估计现在不少人一听到古装二字就直接归类烂片了)、杨门女将在前(虽然这两片子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种片子还没上映就被多少人认定了烂片一部,所以从不对他的口碑报多大希望,但不管怎样希望看过后再来论断,在我对烂片的认识里,它离烂片的行列至少还有那么一点距离:1、至少故事交代完整清楚,构架清晰通畅,无雷点、节奏紧凑无尿点2、耳熟能详的故事,却还是有几个情节出乎意料,让人感动的地方不期而遇,真的是打到心里,有感动3、人物性格刻画明显,让人印象深刻(我看过好几部杨家将的电视剧,但没有一部是把7个儿子都塑造出来的,大多是4567为主,但这个才100多分钟的电影却把7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交代得很清楚,并让人记住每一个人,这点不容易)4、偶像们全是在战场上灰头土脸的厮杀,没有故意耍帅摆酷,几乎群戏,里面只有杨家将没有偶像明星,看完后感觉就是看了一部电影,而不是花痴了一帮明星。
以上几点虽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优点,但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保留住的最基本的底线,我要求不高,所以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它不算是烂片,当然它有很多瑕疵,比如故事太过熟悉让人第一印象就是缺乏看点、影片宣扬的“忠孝仁义”把“孝”体现的过多而淡化了“忠”;音效很棒,但也是把双刃剑,感觉盖过了剧情的感染力;总之杨家将这种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创作空间实在有限,加上市场对古装片的排斥逆反心理,被人不看好也情有可原,但不被看好是一马事、影片本身好不好又是一马事,至少这部片子还算是认真制作,有热血有感动,我给3星以上!
这片子从开拍到上映关注了两年,一开始多少会有点粉丝心理,会纠结别人的评价,但看完后就坦然了,优也罢劣也罢,那是别人的感受,它在我心里已经有自己的分数,我关注的那个人进步很大这就很好,这类片子在现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很难取悦观众这是事实,在还没上映就被大片舆论导向烂片的情况下,除非此片是真的有什么惊人之处而后期反转,可惜它不是,它只是正常的讲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大部分观众已经对这类故事不买账了……只希望古装片早日赢回观众信任吧
推荐还是不推荐,真是踌躇。
喜欢悲剧和帅哥的应该获得乐趣——正应验了鲁迅先生那句话,世间最残忍的,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掉给你看。
帅哥们一个一个都挂掉了,包括风流的“乾隆爷”郑少秋老爹,只留下“七子去六子回”的第六子。
文字游戏害死人啊!
然而最悲情的,对我来说却是看到两鬓斑白的杨母在家中日夜无眠地苦等来七个她最爱的男人的死讯,包括她的夫君杨业。
死亡,如同把她分成八块,带走了七块,只留下那八分之一的自己,站起来挥起杨家的旗帜,代夫战斗。
这种精神气,只能说是神一般的高贵与顽强。
默默的支持,这已然是世上极难的事了。
她要做的,是从沉默到爆发。
这部关于八个男人的戏,主角却是这位打不倒的女人。
我想点名骂一下在短评里面写杨家“扑街”写的很欢乐的2B,带着你看完几集《十万冷笑话》之后学到的几句仅有的生硬的幽默滚回学校先跟老师学学“扑街”是什么意思先吧。
………………武戏是我们的强项,文戏自动忽略,就很诚意的狠狠打上一个半小时也不错啦
真的好切题,一上来不到十分钟就上战场了,不到五分钟令公被俘了,不到两分钟佘太君找完鬼谷子算完挂七子就上战场了,不到一分钟又一个个扑街了。真的是肛裂,啊不,忠烈杨家将啊,两星给那十几块腹肌。
这片的续集就是杨门女将吧?
这不是七个葫芦兄弟救老汉大战妖精的故事嘛。
从影院出来后觉得,此片不值得看枪版
把杨家将的故事是讲得比较流畅。不过整体是偶像片的感觉。没有历史片的厚重感。然后周渝民显然是最帅的……
看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很故意煽情. 这类型的古装戏应有的英雄气概没有看到..杨公和他的七子一个都没有,反而老夫人最有..........
算命的最狡猾了,坑爹坑娘坑大郎!!还有我没记错的话,仔仔是不是哑巴啊哑巴~就算是辣么帅的精灵王子没台词也会没存在感的啊啊!!!
五弟,快把爹治好。。。。
很惨烈……我就不剧透了 都很帅就是了……
感觉那张纸条才是罪魁祸首导致七子一个一个送死,槟榔出现两次有植入嫌疑啊。周渝民帅的加一星。
比想象的好很多。为啥要吴尊演六郎啊啊啊!!!我觉得他长的最丑!!!
就为了看仔仔,帅我一脸。
其实还是可以的,给个4星拉拉分。不得不说我秋官60多岁的人完全不显老,这种脸生出一堆帅儿子毫无违和感(虽然跟现实比比较违和。。)邵兵以前演红河谷的时候还算会演戏的,现在怎么这个b样了。。徐帆真演不了佘太君,没那个气质气场,一脸苦逼丧气冲这就得一门寡妇。。演同岁伊面的妈还真是合适,哼!
就只剩下拿帅哥卖肉卖颜卖腐当噱头了,有的也只是颜,估计影片本身的市场定位就是拍给九零后零零后追星族的,看着偶像们纷纷扑街被配乐感动,不是自己偶像的恐怕你连谁是谁都搞不清楚。整部电影也就这点追求了,突然觉得某人的电视电影成了极品,就连某人的抗日神剧都不那么难看了。☆
葫芦娃带父回家记...脑残编剧。又一次对国产古装片失望了..
在法航飞行时看这部剧。很帅很惨烈,老三在芦苇荡里射箭一场拍得太美了
没想到徐帆的儿子个个是帅哥而且一生就是六个。最后只有尊没翘。最帅的当然是爹啦。彻底颠覆历史了。
都是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