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0-11-01) 操场上一块显得格外不协调的奶酪引起了一位小帅哥与小胖墩的注意,同时也带出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奶酪传说。
在学校里,它没被人碰过,也不知道是谁扔的,一直待在操场上被腐烂,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无意间碰了这块积聚了神秘魔力的奶酪,瞬间就变成了被定义为积邪恶力量于一身的怪物。
所有人都避而远之,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传播开来,一个接一个直到传给一个德国留学生才得以平息了这场荒谬可笑的奶酪风潮。
而影片《小屁孩日记》就以以上的奶酪定律为蓝本对鬼灵精怪自私自大的小屁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人小鬼大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鬼点子,自命清高的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越高一筹,争强好胜后的结果往往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爱出风头又高傲自大外加超级自恋的小屁孩格雷格,有一对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一个比巫师还要邪恶一百倍的老哥与一个利用年幼无知而博取父母怜爱的弟弟,只好把所有的心思倾注在学校里,抱着能一举成名的希望开始了中学之旅。
为了能变成万众瞩目的明星,格雷格耍出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招数,同时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结果不但没有成为万人迷反而还被打入了冷宫,如同原本自信满满会成为人民英雄的蝙蝠侠,在不断地逞英雄中变成了让人耻笑与孤立的小丑,美梦与现实逐渐背道而驰。
在家里一直扮演着背黑锅的角色,格雷格想要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完全可以理解,但当这种意愿是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或是依靠耍小聪明不劳而获的时候,往往只会事与愿违。
为了成为“班级宠儿”格雷格上摔跤课,不但被瘦弱看似不堪一击的眼镜怪异男福莱格里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侥幸利用铁板增重后还惨败于眼中钉的石榴裙下并登上了报纸的版面。
加入安全巡逻队后,为了躲避在万圣节惹毛的那群小子,格雷格胡编乱造让小朋友跳进大坑,被发现后还把罪名嫁祸给好朋友罗利,最后弄了个人名两空。
还把憨厚单纯的罗利当成人肉靶子。
嘲笑他的漫画,却在有意无意间助罗利登上了人气王的宝座,自己却变成了一只让人不屑一顾的小蚂蚁。
格雷格为了凸显才艺参演舞台剧却变成了一场闹剧,为了气罗利,格雷格只好虚伪的与福莱格里交朋友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
一路下来偷鸡不成反倒是蚀了数次把米。
操场上那块日积月累不断在腐烂的奶酪仿佛就是格雷格的真实写照,两者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在学校里,格雷格越是绞尽脑汁急功近利的想出名,就越被人疏离排挤,直到最后的孤独无依。
格雷格就像是一道需要运用奶酪定律才能解答的谜题,两者相辅相成。
就在格雷格的好友体系即将瓦解的时候,罗利在强迫之下吃下了那块奶酪,同学们知道后个个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与罗利同甘共苦分忧解难,他就是格雷格。
在罗利感到最无助与最伤心的时候,格雷格毫不犹豫说是自己吃了那块奶酪,成为众人所隔离的新一任对象,不过格雷格并没有因此垂头丧气,反而是更加开心。
虽然最终格雷格并没有成为什么光彩夺目受众人追捧的明星,但通过这片让人敬而远之的奶酪却重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而那块令人闻风丧胆的奶酪也一样,虽然一直被众人举止千里之外,不过最后还是有一个小帅哥与一个小胖墩接受了它,并重新定位了它存在的意义。
一切都皆大欢喜。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常想自个的入学时光跟这些孩子比起来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剥夺了俺能拥有美好儿时回忆的权利。
片中的孩子们依照着边学边玩即成才的原理茁壮而快乐自由的在挫折中成长,而俺只能被约束着无奈的呆在学校里从枯燥的文字与教导中生硬的获知人生的道理。
这两种天壤之别的认知模式与渠道现在也只能用“奶酪定律”与“微积分定律”来形容了。
导演并没有把这样一部儿童电影拍得很幼稚,而是让与片中小孩一样的同龄人可以感受到更多生活的乐趣与道理的同时,使大人们看过后也能感同身受。
小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鬼点子与贯穿人一生的真理相结合,汇成一盘合乎众人口味的美味大餐,既能感受到回归童真的那份快乐与单纯,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珍贵的人生启示,是这部电影最妙的地方。
从影片中孩子们可能会很单纯的体会到人不可以骄傲自大,要脚踏实地不要想着凡事能一步登天,而大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也许是不惜一切追名逐利后的惨痛代价。
但归根结底最能引发众人共鸣的还是在人的任何一个阶段,名与利的重要性都远不及那份让人内心备感温暖的友情。
科学家说群居动物通常比独居动物聪明。
这样说来,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了。
在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无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群体”意识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意识成了一种负担,当在曲意逢迎、自私妥协中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当想改变时又发现错过了沿途美丽的风景,可能这就是一种悲哀。
“中学以后还有高中,高中以后你将面对真实的生活,很多你现在很看重的东西,将来将狗屁不是。
”
It is not only about child, about the day in junior high school but the time that we'll never go back again.It was not a story, but it’s true. It did happen when we were young. It just reminds me the day that I had.Everyone wants to be the No.1 by every means, but not all of them could be succeed. And when we get more mature, we’ll just find it really does not matter when we use ‘play’ or ‘hang out’. The point is we’ve got best friends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we treasure.Being happy every single da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thing in the world.We were young and hope to be children all the time.
很好的一步电影,自从我看了就成了我最喜欢的电影,而且还看了好多遍。
这部电影主人公的设定是青春期犯了中二病的初中生,人物性格刻画的很到位,内容也很丰富。
而且它讲的就是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成长电影。
我喜欢这部电影还有一点,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性格和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部电影了。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杰夫·金尼(Jeff Kinney)的同名畅销儿童系列读物改编。
第一天升入初中的格雷·郝夫利(扎克瑞·戈登 Zachary Gordon 饰)忐忑不安,拼命想要突出表现成为班级年鉴中的明星。
格雷的哥哥罗德里克(戴文·博斯蒂克 Devon Bostick 饰)给了他一堆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的忠告,他的好朋友罗利·杰佛森(罗伯特·卡普荣 Robert Capron 饰)却不以为然,继续沿用小学时那一套穿戴、用语、态度,让格雷十分头疼。
格雷拒绝了女孩安琪(科洛·莫瑞兹 Chloe Moretz 饰)加入校报的邀请,拉着罗利加入了校安全巡逻队。
在逃避万圣节得罪的三个小混混时格雷犯了错误,却又缺乏勇气承认,听任罗利替自己背了黑锅。
后续事件的发展越来越糟,格雷在学校的受欢迎度直线掉落,就连他与罗利的友谊都岌岌可危……©豆瓣
我买过《小屁孩子日记》的书,看过以后我甚至还画了《小贱贱日记本》,孩子的世界都是太残酷和奇怪了,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大人的世界。
小孩子会为一点点小事非常上心,在乎自己帅不帅,体重、身高、力量、长相,只要哪点弱一点就会很自卑。
小孩子们非常在乎自已在同龄人中的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完全不同于长辈们排的位置,为了这个位置他们甚至使出绝招和损招,因为孩子们的世界非常残酷,一但排到了最后,他会没有朋友,被人耻笑和排斥,生活在恐怖和孤独之中。
影片中就有这样一个小主角,他非常在乎自己在学校的影响力,可又事事不称心,这个心机多多的小个子,总是被人排斥,他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甚至连他唯一的笨得象猪一样的朋友都比他受人欢迎,一部好笑又心酸的电影,让你认识了孩子们的世界。
这可能我们的故事,我们可能也写过这样的日记不再是儿童,却又不算青年我们以为自己懂的很多,只是别人不懂自己的世界罢了我们以为自己着装得当甚至完美我们以为自己说话得体符合身份我们以为自己风趣幽默我们以为自己才华横溢我们以为自己会万众瞩目广受欢迎我们以为自己和那些黏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在一起是对他们的施舍和帮助太多太多的以为却不知道事情往往不是以为的这样就是这些以为让自己越推越远...只有当事情变糟,只有当朋友远去只有当一个人孤单的时候才有时间去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错了都能够被接受被纠正于是我们等待一个机会好在真正的朋友是善良的是"健忘"的那就这样吧,不为出位而假装,就让我们做最真实的自己吧小屁孩就该有小屁孩的样子而那些出名出风头的事情就等到长大了再去做去烦恼吧!!
某天姐姐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呲牙裂嘴头发梳得像是奥特之母的小孩,坐在哥哥姐姐左右,对着镜头翻白眼。
恩,这个小孩就是我。
大概是十岁时候的我。
把照片翻拍下来,心想,小时候可真囧啊。
现在的我,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镜头前这样的,一定是嘴角上扬,睁大眼睛,拍完照还会检查一遍,太丑了就给我删掉。
呵呵,看来,我嘴上说着希望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我的内心,一定早就随着外表长大了。
看《小屁孩日记》,看他的小心思,看他的小聪明,小自以为是,还有他和他的好朋友,他心里的小目标。
小屁孩在进入初中以后看到一张张长残掉的同学们的脸,惊叹着这一个暑假都发生了什么,大家是吃了激素还是打了鸡血?
脸上青春痘爆满。
感觉一个个从小孩变成了小大人。
我在回忆我进入初中的时候,小学毕业,连毕业照都没有一张的我们,就被电脑分配到了各个初中。
家里有关系的有钱的,进了好些的民办,像普通的孩子们如我,就进了那个对口的中学。
我的第一任同桌,是一个当了好多年大队长的小孩,梧桐路小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次进入初中教室,按照身高排座位,我和他坐在了一起。
记得,我这位同桌迟到好久,那天下雨,他带了一把紫色的折叠伞,我当时只会用长柄伞,因为折叠伞折起来很麻烦,所以他一坐下来,就开始仔细,认真地折着他的那把伞。
我就一直看着他,心里在想,这个人,好像有点娘嘛……就跟小屁孩一样,那时的我,也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身边的人,坐在我后面的西瓜头女孩,用着西瓜太郎的铅笔盒,后来她成了我的好朋友和最后一任同桌。
坐在我斜后方的会弹钢琴的女孩,后来她成了和我一起补课一起写信的朋友。
而同桌的他,和我吵过架,斗过嘴,绯过闻,作过弊,现在,他在保险公司,我在写动画。
谁还记得那把紫色的雨伞?
谁还记得往墙上砸去的铅笔盒?
谁还记得一起看过的《快乐语文报》?
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未来的这四年,我们会怎么样度过。
可是就这样一天天的,日子也就过了。
当初有讨厌的人,冷战,吵架,甚至还有打架。
——我一直以为只有女生才会冷战,没想到男生们也会。
也有喜欢的人,初中时候不自知,觉得自己全然是一个传话筒以及丑小鸭。
事后发觉,考试时候身后有一张写上答案的小纸条被偷偷塞过来,当真美好,那感觉从今往后也再也不会有了。
很多事情只需要经历一次就够了,又或许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其实都只是仅此一次。
遇上讨厌的人,我们也不会恨她一辈子。
日后云淡风轻了,会想,当年的自己真傻,为这样的人气上好几天。
错过喜欢的人,我们也不会懊恼一辈子。
日后再碰面了,其实他也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
只是,我想说,记日记还真是一个好习惯。
不管是被爸妈逼着练字还是写作文,我还记得我曾经给我的日记本起一个名字,然后偷偷藏起来,生怕被大人偷看了。
我从小倒也没有像臭屁的小屁孩那样,幻想过成为一个名人,但是现在,回头去看看每个阶段的日记,心里那些被灰尘掩埋的往事,又忽而轻轻地飘散出来。
恩,片尾的时候,一直像是一个局外人一样的淡漠少女对另一个跑来叫她明年继续努力的“优秀女”——说:one day middle school will end and become high schooland after that,it just becomes life,and all those things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now won't be anymore.(总有一天初中会结束,我们要去上高中,然后高中也会结束,我们会踏上社会,然后你会发现,你现在在乎的那些都不重要了。
)七月份大学毕业,我们散伙饭的时候哭了。
某年高中毕业,我和好朋友说好不哭,还是抱头痛哭了一场。
再到初中毕业呢?
我忘了……因为觉得不会分隔太远,至少大家高中都是差不多一个区的。
小学呢?
谁还记得呢?
嘿。
这就是成长吧。
一切都会过去,好的坏的,你拼命想记得的,你使劲想忘记的。
不过,我还是很在乎,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一切,友情。
又或者是,错过没错过的,永远不会太迟的,爱。
为什么要追求一个有完美性格的主角。
讽刺的是,当我们用一些标准去要求主角的时候,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主角一样呐?
很多人说有七拼八凑嫌疑,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只觉得一个电影如果能给观众一些收获(也包括愉悦放松),不至于得分这么低吧。
况且此片不仅仅是一部搞笑的喜剧(个人也觉得的确笑点很多,比国产的那些所谓的无厘头要好多课) 本片最后Greg顶罪时说的,“the wrong friends, the wrong lunch table, the wrong butt, it's all meaningless. just like this cheese, i know it. you know it. so come on everyone else who's sick of it, step forward and join me!" pathetically, 最后在那个disgusting的强权女生的号召下,大家都离去了。
看看生活中,有多少不合理的wrong things,每个人都很清楚它们的存在,但又有多少人能像Greg一样step forward? 大家还不是选择随大流地一哄而散。
就学校的教授来说,一些像Greg一样想做出些改变,花心思在教学上的好教授、讲师,在圈子地位都是很低的,被打压着、孤立着、被鄙视着,一些学生评价很好的教授却没有经费、好的职称,相反的是恶心的、人品很差的教授是院长,等等(从高中、大学的几个老师的情况了解到的) 再看那个强权女,歌剧排练就是硬生生把有实力的Greg挤了下去,而且是一副很嚣张、很明目张胆的样子,小屁孩日记2中的抢座位也是。
现实中,同样的很多不公平竞争。
关于Greg道歉的事,为何一定要Greg主动当面道歉,有人对他一直没道歉念念不忘啊?
1.就最后顶罪来说,eat (而不是touch,而且是”诅咒过“的发霉的) 奶酪会让Greg比当面道歉更没面子的,他付出的代价更大,当时Greg也不会自信到所有人都会站在他这一边,而结果证明除了看破一切的记者和被顶罪的胖子,没有人站出来。
所以说Greg应该清楚他面临的代价,但为了胖子还是顶罪了,这应该是比主动道歉更有价值的道歉吧。
有人说这是阴差阳错的道歉,但如果Greg不想道歉,再多机会有何用。
2.这是小屁孩,想想自己上六年级的时候,自己能做到(不是知道,是做到)承担责任,谦虚 然后很多差评也是说主角自大,虚荣,中国那么多人在用iphone,一些人不是虚荣地想be cool,并且,电影很多是在展现Greg YY的想法,现实中可能很少每个人都那么爱出风头,但谁没有YY过自己那天是somebody的情景,或者学习也好、奖项也罢,不想自己获得别人的赞美,自己没有YY过,现在忍受一些morons的嘲笑、abuse,然后20年后自己如何鄙视他们吗?
(17min的working for me)自己没有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胜任过一些职位吗?
还有一些说,胖子和Greg走不到一起,或者Greg 连best friends都坑(巡逻队)首先是关于best friends的定义。
就六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一)来说,best friends顶多也只是玩伴,不应该真正理解为best friends, 而是那种可以随时开玩笑的,在一起玩的玩友(美剧friends,里面坑好友的更损...)。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给Greg那么多的批评,本身角色已经要忍受很多,哥哥Rodrick的折磨(2中更加是惨不忍睹),baby Manny 的污蔑,在家中Greg地位很低,学校的受女强权的压迫排挤,朋友胖子不理他,就像影片中所说,nobody cares, i'm sick of it, somebody needs to pay. 这种里外不是人的情况下,想成名,寻找成就感,引人关注也就无可厚非了。
本身作为喜剧来看,至少我觉得已经不错了,用得着苛求一些教育意义吗,and he is only a kid。
写这么多,只是觉得这电影得到6.9分实在低了。
也可能每个人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吧。
另外,歌剧唱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的时候还是比较震撼(或者用喜欢,眼前一亮等词),可能是有唱得不好的衬托吧,网上查了下,有些人说是真唱,一些说是原作唱了后改为童声,但比如原作在唱 never 和forever的时候没有像电影中的拖音。
不管怎样是不是真唱,这段还是挺好听的,很想听全曲。
日志是日志。
日记是日记。
妈妈给买错了本本。。
前半部分很不错的。
手绘漫画,最小的那个始终喜死人的表情。。。
Robert Capron与妈妈一起的热舞让我很感动。
很多时候,大人们的某些做法确实能影响孩子们。
哥哥对他开学前的“善意”提醒,让他心理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同学虚伪的相处,被人欺负,当众被人嘲笑,格瑞格不想去学校,因为他不想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
与好朋友Robert 在一起始终觉得自己才是中心。
当Robert 成了万众瞩目的时候他觉得很失落。
总是在玩一个游戏,Robert 骑车,他扔。
每次都有那么多借口。
他的失误造成了Robert 英雄。。。
后半部分实在不想接受,大人的心眼全部强加给了这些孩子们。
很多时候,大人们的某些做法确实能影响孩子们。
真正的主角,是躺在地上的那片奶酪
我多么爱成长 我多么恨成长
这根本就是大人日记……
又是飞机上看的,这部电影最失败的地方乃是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始讨厌起男主角……骨折这个关键转折点我实在是没看懂,大概看原小说会清晰一点吧。某些配角设置的意义不明
作为一部儿童题材,剧情饱满,视听语言生动,轻松愉快又不失意义。这种题材的片子跟大片比不了,拍成这样,该给五星。
剧情没甚大意思,比不上相同题材的le petit Nicolas,不过 Chloe Moretz比海扁王里又漂亮了不少,造型还模仿了一下Avril,小女孩将来指日可待
青春期灰色童话。校报女原来就是超杀女哈~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杰夫·金尼(Jeff Kinney)的同名畅销儿童系列读物改编。不怎么有趣的儿童片,比前一阵子看过的法国儿童片《小淘气尼古拉》差多了。
果然都是些小屁孩儿的事儿...
too childish. not my type .i hate bully people
讨人厌的小孩
这小孩真是讨厌死人了...自私自大...还是那个胖胖的朋友比较可爱~
A little boy with good taste and nice voice.
其实内容还蛮沉重的 但是表现的好轻浮啊……CHOLE MORETZ下巴真好看 他哥也长得挺帅的 男主角本身就很讨人厌啊 就算最后扛下吃那个CHEESE的名号 但其实他就是没有吃啊……难得有那么讨人厌的主角……
从开头10分钟起我就知道这个电影要完蛋了……果然不出所料……
应该叫《熊孩子的暑假日记》。可爱小漫画,尽管没用到出彩。搞怪一家人像《阳光小美女》,色调、人物、露营都像极了《月升王国》,韦斯安德森拍会是另一种风格。想半天小男主角像谁,最后发现居然是夏洛特甘斯布,囧态表演蛮老道
曾经看的第一部给我的个人观感不及最近看的第二部。
The cartoon book will be more funny.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男主角的小男生很能逗乐,他的弟弟很可爱,哥哥很猥琐。看这部电影是受了“超杀女”的吸引,不过她在这里面露面不多,而且演的是一个感觉很边缘的奇怪女生,一点儿都没有发挥出她的萝莉本质。不过看到主角和他的胖胖好朋友经历那么多小屁孩的事,最后还是快乐地在一起,真好~
看轻所有人以为自己有多不凡会让自己活得很痛苦;一直在了解vikki说的只有大众的才是受欢迎的 这句话是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