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来就被母亲放到其他人家的门口,幻想自己是女生的男孩,偷继母的口红和高跟鞋来用,这样的男生,世界仿佛在告诉他,“我不欢迎你”,但是她会说,“So what,there is breakfast for me in Pluto” 所有那些苦难,都被音乐和乐观消解了,在被炸时,还想着自己的袜子被弄破了;被当做嫌疑人时,却与警官讲述自己的幻想的故事,作为“猫猫特工”打击那些挑起战争的人;被关进监狱时,却喜欢上了监狱的稳固。
身边人不接受自己成为女生,那便换一个地方,去英国,去找母亲,去找自己的冥王星。
政治动乱,朋友在政治中成了牺牲品,小猫便扔掉男友所有的枪支。
她的前半生有很多男人,摇滚歌手,魔术师,变态杀手,“我曾经以为我遇到了真爱”。
可是他们最后都被丢掉,离开,那又如何,我们仍然在爱着,会有人等着我们倾诉,接受我们奇妙的一生,等着我们去爱。
“所有情歌,都只是歌而已,但是她相信,她相信醉人的夜,她相信有一片云飘过头上,泪洒她的花床,她甚至相信有早餐可吃,在冥王星上”“小猫,我很早下定决心,如果我坠入爱河,那个女孩会像你”“不,不要,其实…”“怎么了”“其实…我不是女生”“我很早就知道了,所以我才说,那个女孩像你” 最爱在警察局审问那一段,配上喜剧的音乐,将战争的暴力和无情解构。
小猫心中有些荒诞的浪漫,也侧面衬托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可恨。
后面警官抱着小猫,说抓错人了,小猫问道:“When you come back home, see I'm lying on the floor, will you send me to hospital? Will you bring me roses or candies?” 面对每个男人,她都爱这样问他们,像是抓着那些虚无缥缈的安全感与承诺,而男人都总会应付着她,但她还是很满足与开心,只要这样,就足够了。
虽然生活有些悲惨,但人生也应如电影一般,每个倒霉的事情后,都应加上一段喜剧的背景乐,知更鸟会知道,又有什么过不去呢?
"We'll visit the stars and journey to Marsfind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在赶地铁的拥挤人群的隙缝中,窥视到的那张仿佛熟悉的侧脸,哑然但是身体却在追逐那正在消失的身影,奔跑着寻找,直到地铁列车的门带着刺耳的警示声音关闭,只差那么一点儿,门里是那个隐去的记忆,门外的我目送着列车离站。
后来我知道,我站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之中,抑制不住阵阵的头痛,我知道,这个城市吞噬了我们。
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 swallowed her up.我在电影结束之后,一直难忘的,是那个时候Patrick的深深的叹气,就像我一直难忘上面那句话一样。
Neil Jordan不声不息的叫上Cillian Murphy、Liam Neesson和他的老搭档Stephen Rea,继《The Crying Game》之后,再次以异装癖男孩为主角,改编自英国布克奖提名作家Patrick McCabe的同名畅销小说,《Breakfast On Pluto》流畅华丽,更是集聚了70年代英伦的流行音乐,原生碟大有听头。
我很意外的是看上去很正经的Cillian Murphy居然能够演绎Patrick这个角色,他带着金色假发,画着浓艳的妆,穿着短裙登着高跟鞋扭捏着向前,但是又烟行媚视的面对着生命中的爱情与困境的时候,满脸的笑意背后流露的哀伤,让人着实无法抵挡。
电影是喜剧的,纵使它穿越的是70年代北爱和英国的政治军事纷争,它讲的是与社会教条相左的异装癖男孩寻找母亲的故事,它面对的是缺失的家庭、生活的困境、战争的阴影和生命的逝去,可是它全然是笑着对待的。
电影是让你笑的,Patrick总是在笑的,也许笑是他唯一能够反抗这个世界的方式。
不得不让人再次联想《The Crying Game》,Cillian Murphy始终是不如Jaye Davidson妖艳妩媚的,Dil也是习惯笑的,但是我看到了那笑容背后的痛楚,深深的烙印着的性别倒错的痛楚,和一个平常人一样渴望温暖的痛楚,Dil习惯说can't help it,他在粉红的帷幕背后对Fergus说,Can't help what I am,他的无助背后是被上帝塞错性别的无奈。
《The Crying Game》要比《Breakfast On Pluto》伤感沉重很多,因为Dil是不得不笑,Patrick是自己选择要笑。
喜欢“冥王星上吃早餐”的这个说法,是那夜Patrick和一群嬉皮士坐在夜空下的痴言妄语,也喜欢“Phantom Lady”这个Patrick赋予被伦敦吞噬了的母亲的绰号,大概因为是小说改编的缘故,电影里的有些文字本身就很让人陶醉。
有个小花絮,那夜将Patrick诱拐上车试图杀死他的Mr.Silk Tie的扮演者是Roxy Music的主唱Bryan Ferry,一个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龙套。
凌晨看完《冥王星早餐》,非常喜欢,本月第一个打五星的电影出现了。
我上午刚看了基莲同期拍的《红眼航班》,但我无法将这两者联想到一起,也完全感受不到演员的存在。
他在这部里饰演的跨性别者虽然矫情但一点儿都不违和。
这一部传达的精神很摇滚,音乐也都特别棒。
在不断告别奔赴下一场未知中充斥着不被理解的孤独、隐晦而喑哑的悲哀,但却哀而不伤。
承认造就哀而不伤的本质是一个绚丽的童话究竟会更悲伤还是更幸福呢。
有一些革命政论、偏见迫害的血腥,而给我更多感受的却是恬静,到末尾有一种花蕊芯般清新与甜蜜缭绕开来。
冰冷荒芜的冥王星有早餐吃,吞没人的大都会伦敦有飘渺的希望可以追寻。
他给自己的名字是Kitten,小猫像童话一样美好,他蔑视一切般编写着跳跃离奇的故事,在被打得头破血流时的“招供”就是讲述了一个自己是用香奈儿香水轻松撂倒一片敌人的性感卧底的故事。
他用受人唾弃的生活方式诠释最纯净的灵魂,“她相信醉人的夜,她相信有一小片云飘在头上,泪洒在她的花床。
她甚至相信有早餐可以吃,在冥王星上”他美艳、纯粹,可怜又可爱,也实在像神明一样强大,身为一个跨性别者社会边缘人物在窘迫到被人陷害、冤枉、剥夺立足之地甚至生命时也只是淡淡地“动手吧,我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这样的过分乐观简直是不可思议。
说这份乐观与勇气来源于无知与愚昧更为现实,说来源于喜剧形式更为合理,但荒谬的形式本就折射出了现实的一隅。
在别人眼里他本就是神经质怪胎,他行为言辞怪异又什么都不懂。
但他都懂,尤其是在逆境里好好活着和毫不犹豫地追寻与珍惜爱。
本来准备枪杀他的人又说没必要为了个女装癖浪费子弹,小猫站在被挖得深深的坑里可怜颤抖着说“干嘛不屑杀女装癖,你不是谁都杀吗”他是这样一只淋了雨被人伤了也抖抖毛继续在雨中前行的满口梦呓的小猫。
莫莉要打胎时他说“如果生下来可能会像我一样,是个灾难” 莫莉改变打胎想法坚定的走出医院,她对小猫说“但是我爱你,你这个灾难”Sweetheart I love you too.
--When you love someone, don't think twice.在影片的最后,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人深思。
这是一个超现实的题材,关于一个有着易装癖的男孩的故事:Patrick 'Kitten' Braden 是一个可怜的男孩,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抛弃,然后被人收养。
他从小就表现得与其它男孩不一样,他喜欢穿姐姐的衣服,幻想自己是一个女孩跟伙伴踢足球。
他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在哪里。
只知道她叫Eily Bergin,一个把头发盘起来,有着性感女星Mitzi Gaynor一般美貌的女子,把patrick遗弃在神父家门口之后,只身一人去了伦敦,继而被这个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所湮没。
终于,总是把自己幻想成女子的patrick再也无法忍受人们的异样目光,来自同学,来自养母和姐姐,来自他身边的所有人,从他们身上,他找不到一丝的关爱和温情,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
于是,他决定出走,到伦敦去寻找他的母亲。
他管她叫Phantom Lady.From then on,patrick开始了他的旅程,和不一般的经历。
相继,他遇到了Bill Catchet-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叫John Joe的动物演员,一个魔术师,两个警官,然后patrick是一个叫Peep Show的夜总会,一个让他感觉得到Secure的地方。
面对每一个遇到的男人,他都会问相同的问题:When you come back home, see I'm lying on the floor, will you send me to hospital?Will you bring me roses or candies?即使他们都会用Yes来应付他,他也同样感到开心,幸福。
Patrick始终记得Bill说过的那一段话:We'll visit the stars and journey to Mars hav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一天,在Peep Show,patrick遇到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他给patrick讲了一个特别的故事。
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patrick,而那位客人,就是那位神父,patrick的亲生父亲。
他来,是要告诉patrick,他母亲的地址,还有就是,他非常的后悔从来没有勇气告诉patrick“How much he loves Patrick”。
根据father给的地址,patrick顺利地见到了她的母亲,那位喜欢把头发盘起来的美丽女子。
但patrick并没有告诉她真相。
我想,大概是patrick看到了他们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不愿意自己的出现来把这一切打破吧。
............导演Neil Jordan很是陌生,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而饰演patrick的男主角Cillian Murphy绝对是最近当红的好莱坞小生,曾出演过多部成功的影片,如
我与去年看了那部《Batman Returns》,Cillian Murphy在里面饰演一个妄图控制世界的魔头,他的演出十分到位,成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Breakfast On Pluto》相对于《Batman Returns》来说,在角色的诠释方面是一个360度的转变,而Cillian Murphy一直都是一种比较阴郁,但又不失男性阳光一面的形象,很难想象他竟可以把一个有着女性特性的角色表现得如此的完美。
我想,影片的主题最佳地体现在,father对patrick说的那番话上面。
爱一个人,却始终没能说出口,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那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So, whe you love someone, don't think twice, just tell he(her) at once.虽然主人公的经历极其的痛苦,悲惨,但整部影片的节奏是非常的轻快的,画面也是彩色的。
观看的时候,不会让人觉得心酸,而是在不自觉地跟着patrick的步伐一直勇敢地前进。
这种效果的体现除了导演功力的深厚之外,还在于那恰到好处,出色迷人的背景音乐。
即使不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去听电影的Soundtrack,也是一种享受。
我爱夸夸其谈,这是我唯一知道的。
——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的神奇之处不得一言蔽之。
那块温润如玉的翠绿大地上,洋溢着天籁的音乐、烈焰般的威士忌、狂躁易怒的血液、慵懒的情绪、啤酒绿色的眼睛,以及世界都为之倾倒的,像风一样清新的文学和比日光还古老的神话。
自然,也能催生像帕特里克这样变态又撩人的小混球,把整个世界耍得团团转。
帕特里克绝对是一道诡谲的风景。
这个古怪的小男人不能仅仅被简易地定义成“异装癖”,而是完完全全的,骨子里都被脂粉和香水给浸得酥软了的小女人。
打小起就有根深蒂固的伪娘意识,知道偷穿姐姐的衣服和养母的高跟鞋,抹上口红,扭捏腰肢。
“跟我说,‘我不是女孩’!
”被吓坏的养母恨声命令道。
“我不是女孩!
”(笑)这一幕,倒有些形似《霸王别姬》里一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不同的是,前者是义无反顾全身心地向着“女娇娥”的路子奔跑,而后者却是在百般逼迫下委曲求全,最终闹得人戏不分。
片子前三分之二的片段都叫我笑趴了,尤其是“Kitten save the world”那一章,可能是仅花9块9买来的却命名为“香奈儿”的香水武器大作战。
斯里安·墨菲的肢体动作跟那双媚眼真是绝了,就连喷香水的动作都跟音乐节拍丝丝密合。
这段虚妄的想象片段结束之后,看到被他胡搅蛮缠,囧成一团的警官们,何其可乐也欤~小混蛋永远都是社会的敌人。
这个僵硬的世界奉行的是严肃、严肃、严肃,而帕特里克却难以抑制疯狂。
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愚蠢男人的世界,唯帕特里克一只伪娘亭亭玉立的世界。
或是愤怒或是臣服,男人们永远是被耍的对象,受诱于他蛊惑人心的蓝眼睛和别样的风情。
在伦敦和爱尔兰的舞台上,他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演员,挑逗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用戏谑来抗争命运的不公。
诚如巴赞所言,导演才是一部电影价值的源泉。
那么尼尔·乔丹无疑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认同集中影射在帕特里克身上。
游离于这个社会之外的孤独感,以及醉心于自己小世界的满足,身为一个导演,何尝不是如此感受。
这部电影有两个尤其重要的角色,着墨不多却分量十足。
他们就是帕特里克的父母。
“母亲”是这部电影里一个虚幻的存在。
Phantom Lady ,字面上本身就证明了她的不真实。
撇去帕特里克自恋妄想症下浮现在作文里的形象,对帕特里克来说,现实中的“母亲”是一片空白却又无处不在。
尼尔也在反复向观众强调这个女人的形象:金色的发髻,细巧的腰肢,电车上缓缓移动的身影,甚至安排那两只八卦的小鸟重复两次她酷似米基·盖纳的样貌,只为增强这个女人的真实性。
尽管遥不可及,她仍清晰地存在于帕特里克的假想之中,但对于我们观众而言,那张脸仍旧充满了谜题。
尼尔也在拼命藏匿,仅让我们通过米基·盖纳的海报,认识她的人的口述,电车上远去的背影,以及帕特里克的易装模仿来认知。
直至最终,那个背影从楼梯上走下,越过她肩膀的空间,我们看到又惊又喜的帕特里克晕厥的一幕。
帕特里克一直说,他的母亲被伦敦吞噬了。
但他自幼的理解是如人口述中那样,他的母亲消失在伦敦茫茫的人海之中,等着他来拯救。
而亲眼目睹母亲的生活后,这句话又多了另一层涵义:伦敦成了母亲的家,她嫁了人,有了孩子,再也不能跟他回去了。
母亲成了他人的母亲,她眼前的帕特里克也不是那个爱尔兰边境小镇上的弃婴帕特里克。
也许相同的名字可以看成那个女人对昨日的纪念和忏悔,也许还存有着爱,但是对帕特里克来说,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什么也不是。
“寻母”是这部电影的一条主线。
它的结束伴随着难以言状的伤感,使一向坚强犯贱耍宝的帕特里克也禁不住泪眼婆娑。
这段征程结束,一切都回到起点。
一切的努力仿佛只为证明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
值与不值,不是我们这些观众能够评论的了的。
相比“母亲”这条曲线,我更欣赏尼尔对“父亲”的处理。
“父亲”与“母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他在地理距离上触手可及,形貌真实可信,唯一令人心寒的是他的介于自己的身份而矢口否认。
因此,“父亲”对帕特里克来说既是一种渴望又是一种轻蔑。
从他游戏般地将父母苟合的行径堂而皇之搬上课堂作文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男人的形象在他心里不过是种下流可笑的存在。
但是,这个从小缺乏关爱,在养母跟姐姐淫威下扭着屁股成长起来的小混蛋,对生父无疑还隐含着一种亲近的期待。
他们关系的一步步改善,尼尔用了四组场景来缓和升华。
第一次会面,帕特里克诅咒他的母亲,第二次对身世的质疑使神父惊恐万状夺门而出。
这短暂的前两次都隔着“诉罪”的小窗子,他们的心理距离无疑如同上帝和凡人一般遥远。
第三次会面就相当精彩的了,也是我觉得影片最动人的几处之一。
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夜总会这样发酵羞耻和暧昧的场所,隔着一面玻璃墙,神父在后面的小隔间里絮叨着自己的故事以及长期潜伏在心底的对儿子的爱。
尼尔给了他的嘴巴和话筒好几个大特写。
他的脸隐没在黑暗之中,酒红色的灯光映照出他喋喋不休的唇,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往于此昭然。
这里的红色灯光不全为烘托出夜总会的氛围,还映衬着神父的罪与罚,是他此刻倾吐肺腑之言的情感影射。
而玻璃的另一边,明亮又炫目,坐在花团锦簇的秋千上的帕特里克一身骚情。
秋千一摆一荡,仿佛是他抛来抛去媚到眉梢的眼皮子。
随着神父的诉说,我们看到秋千渐渐止了,震惊之余的伤感从帕特里克硕大无朋的浅蓝色眼睛中蔓延开来。
真实的爱意展现在失爱的卖笑场所,这是何等的讽刺。
他长此追寻的两个梦想——母亲的身影和父亲的爱,就这样突如其来地出现。
尼尔在一明一暗两个房间中给我们制造了温意的冷酷,色彩强烈的反差对比更显出了如梦一样的虚妄和不现实感,使之惊恐的不仅仅只是影像中的角色。
最后一个场景在神父的家门口。
“该怎么称呼你?
”“父亲。
”虽然在英文中,“父亲”与“神父”是同一个单词。
但实质上这里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对帕特里克得到生父认同的暗示。
两个身影之间已了无身份和伦理的障碍,父子彼此凝视,仿佛方才相识。
四周空气显得沉默却不再冷酷。
“冥王星上的早餐”,这个诗意的片名取自1969年的一首同名歌曲。
歌词表达的“即使不离开你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想象依然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挣脱身体的束缚而遨游宇宙,到冥王星吃早餐。
”这正是帕特里克内心所追寻的自由,也是尼尔·乔丹的希望。
整部片子的首尾是相互呼应的两个环,中间一大段的倒叙,琐碎松散却不失神。
值得一提的是起到衔接作用的那两只奇妙的八卦小鸟儿,轻轻巧巧地穿梭在空中,仿佛是被无形的手控制的两枚金针,给整部电影的镜头穿针引线。
这是只属于尼尔·乔丹的一件奇装异服,但人人爱穿。
有一种解释说,我们之所以热爱电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平淡无奇,而电影中则有千奇百怪的人生。
我们被电影感动,为之哭,为之怒,为之苦,为之乐。
都是因为我们随着电影主角的带入,经历了场一两个小时的另类人生。
王小波曾在《东宫西宫》中写过一个异装癖同性恋的故事,也被张元改编成电影。
只是,那情节都被解读成一个又一个晦涩难琢磨的象征和讽刺,而情感则成了最不让人注意的薄弱环节。
于是,我们在《冥王星的早餐》中便能幸运地得到一场情感上的补偿。
让我们看一个异装癖男孩帕特里克•布莱登的欢喜与哀愁,一个缺爱男孩寻找妈妈的漫游记。
看他的坦诚和骄傲,善良和执着,天真和妖媚,阴柔和美丽,失落和满足。
他的爱情,友情和亲情。
一个带着金色的假发,画着浓艳的女妆,自信着自己的美丽的异装癖男孩。
在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里,他拒绝任何人去改变自己。
从开始到最后,我们有幸见证由苦到暖的另类人生。
他的爱情,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真心爱过。
他与乐队主唱比利的爱情源于偶遇和利用,当比利爱他时,亲昵的叫他“基登”。
当比利得知他把自己偷藏在家里的枪全都扔掉时,愤怒凶狠的吼叫他“妓女”。
而帕特里克着一件单衣瑟缩着身体独自坐在风中颤颤发抖,眼神平静而哀伤,嘴里喃喃自语。
“我知道,我知道你说你会带玫瑰花是开玩笑,也许带糖果也是,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很甜蜜。
”然后,看他开车绝尘而去。
一眨眼,仿佛他俩相拥缠绵跳舞的场景就在昨天而已。
他问比利如果回家看到他躺在那是否会送他去医院,那男人满口答应。
只是那束玫瑰花永不会来了。
然后,他遇到了爱怜他的魔术师,基登找到自己的希望。
为自己编造着关于母亲的故事,亲切的唤她为“飘渺女士”。
可是,当魔术师一次又一次利用他对母亲的渴望表演赚钱时,在这场爱情里面谁能说爱多一些还是利用多一些。
爱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帕特独自一人站在雨中喃喃发问。
他从小被父母所抛弃,不曾享受过别人真诚的爱,却疯狂地捧出自己的一片真心。
很多人认为,被爱才是很美好的事情。
但帕特的眼中,爱人是一种美好的事情,而被爱则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天堂了。
他的友情,从开始的四个人到最后的两个人和一个新生命。
尽管帕特里克•布莱登从小就有异装癖爱好,但是幸运的是他拥有三个从小到大的好友。
虽然一个傻乎乎,一个胆小鬼,一个男人婆。
可是,这不就是我们平凡人每个人都拥有的个性和特点,至少他们足够真实足够可爱。
当严酷的社会环境带走了他的傻小子和胆小鬼,只留一个异装癖和男人婆相依相扶地活在这让人悲伤而绝望的世上。
天真而浪漫无比称自己为“基登”的帕特里克仍然可以高调得戴着闪亮的黄色假发和大大的笑容继续走下去。
他的亲情,从寻找母亲却最后找到了父亲。
明明生活那么苦难,他却选择时时微笑。
母亲毫不留情地遗弃,而他却苦苦寻找。
为她编织着美好浪漫的借口,告诉自己她只是被伦敦所湮没,被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所吞噬。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一个人执着的力量有多大。
帕特里克甘愿在寻找的途中给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故事,充满着浓厚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
他不断的寻找母亲,在最后发现母亲已经拥有另外一个儿子,名字一样的帕特里克。
他没有自怜的悲伤,而是释然的原谅。
他对着另一个帕特里克温柔微笑,称自己为飘渺女士。
然后,与另一个飘渺女士擦肩而过。
就如北岛在《宣言》里所说,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在飘渺女士的时代里,政治混乱不堪,而帕特里克只想做他真实的飘渺女士。
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人,愉快的说一声“嗨,飘渺女士”。
而后,飘渺便只存于世间的风中。
故事从前史切入主角心理,讲述他探寻自己身世来源、寻找存在&安全感,重新理解爱的过程;影片完全以主角带动,情感反应写得细腻动人,只要理解了人物动机就理解了他一系列的举动。
同时,故事还旁敲侧击反映了当时的爱尔兰和英国充满偏见、暴力的社会氛围,与主角的纯粹形成反差,隐喻社会让爱和边缘人无处安身。
导演的视听策略轻快诙谐,但不少桥段又煽情感人、催人泪下;墨菲的表演简直完美,将一个善良美丽的妖孽演绎得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
基利安·墨菲可以说是异装癖专业户,男人扮演女人如此之像如此之美,不仅因为他有蓝色的眼眸和中性的脸庞,还因为他有惊艳的演技。
小时候涂红唇穿长裙,我也有如此经历;长大后化浓妆戴假发,我没有勇气坚持。
但是他做到了,就算遭受众多非议,却也从未改变自己,那种真实从容令人感动。
看了盗梦空间后再次被Cillian Murphy电到(首次是蝙蝠侠5),这部剧满足了我想看美人女装的YY ,很难想象另一个男人穿着女装,涂着口红,用半沙哑的嗓音说着娇柔造作的话和动作,那些花痴的行径,会多么的令人反感,但Cillian Murphy的小猫却让人觉得如此可爱,所以说美人是得天独厚的,可被原谅和谅解的存在啊天真的、无邪的、放浪的、龌龊的、猥琐的、痛苦的、勇敢的青春,浪漫的青春,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龌龊的事,但看完却是让人快乐的(其实结局并不完美,龌龊依旧存在,前路茫茫,举步维艰),但这就是主角的魅力,我们相信小猫可以开心的活下去墨菲真是少有的美人,也是勇于尝试的演员,看他众多的电影,杀手,精神医生、弱者、富豪继承人、视乎大多是带点神经质的角色,观此剧,他对艺术追求的不懈令人敬佩,可以不顾形象,而且全程吊这个嗓子说话,做些做作的动作,说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台词,却让人觉得如此可爱,当看到小猫被警察殴打时,我却是在狂笑,他浪迹街头时,心是如此的悲伤,最后看他推着婴儿车与母亲擦身而过时,心里是轻松的,原来真的天使,即使在炼狱中走过,还是那个纯洁的天使,这就是Cillian Murphy的魅力,但他的气质只能在小众电影里得到挥发此剧音乐对剧情的渲染功不可没,特别推荐片头的sugar baby love 和Cillian Murphy在片中献声的sand(听着他嘶哑的嗓音唱着如此花痴的歌词,小猫的形象就出现在脑海里,太可爱了,你能相信这是一个29岁的青年演的吗,Cillian Murphy打破了我对欧美人显老的既定印象)总之这是一部讲述青春的故事,通过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来典型表达了我们青涩的冲动
影片结束,对于主角的写照大概就是像紫色鸢尾一样,颜色艳丽,柔韧而又坚强。
要知道,在早期的英国,当你的身体里有着性别相反的灵魂,或是爱上了同性的灵魂,往往会被送去接受所谓的治疗,物理电击,服用神经药物,宗教净化或是赎罪,一直到嬉皮士颠覆文化的年代,LGBT才开始逐渐被接受。
直至今日戏称的大英腐国。
除此外,电影背景中还穿插了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抗争,时代疯狂。
影片中的小猫派蒂,在文化寂静保守的小镇,长成了自己的模样,温温柔柔的嗓音,楚楚可怜的模样,却是异样的顽皮,气父亲不言不语多年不肯相认于是在写作课上编排父母亲的相遇,被揪到校长处,直言让我上缝纫课不去上体育课就好好学习,在养母唠唠叨叨中说我忍无可忍了拎着箱子就离开了家从此再没回去过。
在外漂泊,栖身于公园长凳,被魔术师利用思母之情招揽观众,被当成变装变态杀手拘留警局严刑审问,人却是一直文文弱弱的,遇着一点点善良就会对人坦诚心扉,诉说自己的故事,我的母亲,像电影明星一样,却被大城市吞掉了,后来啊,我做了卧底,帅气的用香奈儿5号迷倒了一大波戴墨镜穿风衣的坏蛋。
人事变更几载,撇去衣服上斑斑血迹,还是一副上学时候在课堂的样子。
仔细想想,却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是遭受了很多很多,在校长办公室对着校长说叫我小猫,是从内个时候开始就学会用美色进行交换吗?
养母大声抱怨着给零花钱会认真说谢谢,养母唠唠叨叨犯了心脏病时却表示我再也忍不了了拎着箱子离家出走了,是因为觉得自己离开会更好吗?
看到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祥和的生活就没有说出自己是谁,假装着自己是通信工作人员,看着一脸内疚的父亲会温柔地说没事我找到了你。
每每看到这些镜头,就觉得派蒂真是坚强啊,心碎了一地默默捡起来,生活碎了一地,也可以默默捡起来,Life goes on。
幸好这个角色是墨菲来演啊,明明有着轮廓分明的长相,却是可以有着温柔娇嗔的嗓音,像云一样飘着,冰蓝色的眼睛,在睫毛下闪躲着,认真的看着你的时候,像天真的小动物,大概如此,每每落入走投无路之地,总会有人不忍心,愿意把他捡回去。
片中曾经审讯过他的警察把他公主抱从监狱抱出来真是戳中我萌点了。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地球人,受死吧。
喜欢Liam Neeson,才看的这片子,忧郁、文雅的老男人确实很有魅力。
ost好听 终于熟悉了爱尔兰音
3.1 故事赞,演技烂,OST满分。"We'll visit the stars / and journey to Mars / Find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 "If you love someone, don't think twice". 逆向的公路片。找到起点,便是归期。
一句话,内容再好也给1分(很差), 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男人装女人,说话发出女人声音,,, 不适合我. 看了30分钟就关了! ---- 100
本来想打4星,但是想到Cillian Murphy美丽的碧色眼睛,还是禁不住打了5星。天性如此,水晶般闪亮,根本掩饰不住天然的光泽。和Angry Inch 摇滚芭比一起成为我的最佳影片之一。关于对真我和信仰的不倦坚持,关于爱与希望,很美的一部电影。
保留了小说章节式的特点。电影俩小时,但每一个段落平均下来超不过4分钟。全片太长,片段又太短,太琐碎,太跳跃。以及这部电影的风格对我来说有点过于疯癫和不着实际了。基莲的表演非常惊艳。P.S.这张剧照真美: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photo/2171660776/
不愧是我喜欢的cillian>_<
时而荒诞时而苦情,节奏有点不舒服。主角的问题真不是异装癖,是精分。以及经常会有TVB某记不住名字女演员和Emily Blunt乱入的错觉。
忧郁的Cillian Murphy确实很帅
酷儿与北爱事件结合,由此个人悲欢与社会的动荡一大一小都能细致表现出,还有带着带笑的眼泪,纯真的男主角以无谓和乐观征服了观众
我喜欢这种不强烈 绵绵的感觉
不是我的菜20101124
我特想弄死男主角,给他的小巧儿给弄下来!~
看不下去
kan bu dong
做自己就好
If I need a lover, I'll find a phantom lady like you.
卷毛基莲~~ (¯﹃¯)j居然是和蝙蝠侠崛起还有红眼是同一时期的。。好嫩,真美丽啊,然后就过上了百合的生活了么。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b7gtxlgc @
cillian murphy异装很奇特!非常棒
耐着性子看完了...只能说这片儿不是我杯茶..Murphy演技是没问题的...
浪子找妈妈的成长故事,在爱尔兰独立革命的背景下,加入了异装癖的独特声色元素。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自我认知是绝对错误的,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现在”是不会发生的,因此不必内疚过去或追问他人,当下发生的就是必定的也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