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喜欢上看传记式的电影 电影没出的时候只知道大表哥参与了演出 大概记错了报道 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大表哥吸毒的故事下载的时候才知道是在讲维基解密我不了解维基解密 电影的前半部分略显沉闷缺爷的脸的确不太适合这个发型1个小时后对我而言才是高潮 线人全家会不会因为这次文件的泄露而丧命还好他们没事阿桑奇大概是偏执的 所以才会不删改线人的名字关于 过去害死的人 和 未来会害死的人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任何一种电影本身而言 缺爷的演技还是挺棒的 奇人的头脑不是我这种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就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只不过马克的正面形象到是明确了很多阿桑奇要的是完全透明的政府丹尼尔等人要的 大概是在透明政府的同时 保住不该死的人的命阿桑奇的故事 维基解密的故事 也许不是2个小时的电影就可以说明白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论题 又怎能轻易的宣称 谁对谁错呢PS 不得不说的是 缺爷还是短发舒服点啊 阿桑奇本人真心比缺爷帅..大表哥的戏份也少的可怜 好莱坞没那么好混阿 慢慢来叭...
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连续看了三部纪录片。。。
好吧,严格来说,这是传记片,但质量方面,《危机解密》秒掉了另外两部,单单是极度华丽的片头就值得一看之前看到阿桑奇本人对康伯巴奇发过公开信称"你是个好演员,但我不认为这将是一部好电影,它会对支持我的人产生消极作用",指的就是影片的真实性,但我不是很想去探讨阿桑奇是不是那样的人,正如电影所说的,"每个人告诉你的都是一面之辞,真相需要你自己去发掘",所以我怎么知道网上的信息是真是假呢。
但只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的话,拍得确实不错维基解密初衷是好的,把坑爹政府藏起来的秘密公之于众。
要是他们真的没有编辑掉无辜的人的信息就发布出来,确实是很不妥当的行为。
不过结合棱镜计划的主角斯诺登来说,揭露这些机密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但过一段时间,人们就慢慢的忘却了这件事,而作为揭露者,他们的生活却回不去以前了,不得不说这种结果真是颇为哀伤的由于影片的真实性不可究,所以电影面向的人群是哪些呢?
卷福的粉丝,还有那些单纯看看电影的人吧,至于想通过电影来了解维基解密相关信息的话,大概就不是很适合了总体评分:3.7/5.0(电影制作精良,剧本收尾比较匆促)娱乐指数:3.5/5.0(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并不沉闷)票房表现:成本2800万,算是比较正常。
首周北美票房为167万,就算是卷福,也无法带起它的票房,维基解密在米国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海外票房也不给力,仅有530万,最终全球票房为855万,可算是亏到阿妈都不认得了。
不禁想象阿桑奇本人面带微笑“叫你别出演这电影”看到阿桑奇本人的照片后忽然觉得“哇,靠,真有几分相似喔”卷福为啥要在电影里用那样的嗓音说话,有点装低沉的感觉,或许阿桑奇是这样说话的?
不是很清楚就整部电影来说,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比较公正的,但实际上黑的成分更高,尤其到了后面,基本到了直接人身攻击的地步了。
但我不知道实际阿桑奇是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并不发表相关意见或许有人会想,维基解密和维基百科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实际上是没多大联系的。
根据维基百科上面的资料,维基解密创立当初是向维基百科有一点联系的维基百科基金申请的域名,但除此之外他们基本没有关系,至少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虽然我是BC的脑残粉,但是我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的。
据说票房和评价都不是很好,但是我们本尼的演技还是得到了肯定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桑奇在酒吧被俄国间谍吓到时的手抖,真的是神演技好么。
1 危机解密哪里不好呢?
其一,剧情上稍显平淡了,不够剑拔弩张,如果把阿桑奇被指控性侵的那些也拍出来就好了。
其二,男配丹尼尔喧宾夺主。
这部剧因为是根据丹尼尔·伯格的书改编的,所以整个都是丹尼尔的视角,给人的感觉是其实这部剧是在讲阿桑奇怎样怎样不考虑线人的生命,然后我伯格怎样醒悟,怎样救了这些人似的。
总之,变成了伯格的心路历程变化了。
其三,表现主义手法用的太做作了。
我指丹尼尔破坏“基地”的场景,还有阿桑奇看到文件永远无法上传后的那段——“基地”被火烧毁了。
导演显然是拿这个象征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真的太做作,还不如来点表情特写。
或者您能别用如此做作的象征吗?
2 危机解密好在哪里?
本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包括给阿桑奇的回信里都说这部影片其实是为了引发思考和讨论。
我想这部影片确实做到了,揭示了老生常谈的道德哲学问题——真的是生命诚可贵,自由/权利价更高吗?
或者难道不是这样吗?
自由主义一直是美国主流的价值观,所以这部影片真的很美国style呢。
我们应该都看得出来阿桑奇是为了争取普通公民的知情权,认为政府不应该掩盖事情的真相,知道真相是我们的自由和权利。
是的,他是自由主义的斗士。
于是,他一个人孤身奋斗,直到遇见丹尼尔,然后just the two of us against the rest of the world(神夏乱入了)。
阿桑奇认为为了自由和权利流血和牺牲是必须的,所以就算那些线人死亡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他们只是有可能死亡。
但是那些阿富汗战争中死亡的平民呢?
他们已经死了,而且他们的生命就不值得尊重吗?
但是丹尼尔却不是这样认为,他觉得they are human beings。
你不能为了达到你的目的就让这些人面临死亡的危险!
也就是说丹尼尔的立场是,人命比自由更重要,知情权远远比不上一个人活下去的权利。
也就是说他和阿桑奇产生了冲突(其实政府也和阿桑奇存在冲突——他威胁国家安全)。
但是我又要说了,是否政府刻意的隐瞒真相会导致更多的流血和牺牲呢?
远远超过这些人怎么办?
很功利主义的想法了。
但是其实我是支持阿桑奇的,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线人不是你,也不是你的亲人。
Anyway,阿桑奇在剧的最后都已经说了,线人并没有因为危机解密不编辑资料而死亡。
还要提一点,我觉得导演其实是在反思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权利和自由。
他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有流血和死亡怎么办?
可是因为害怕流血和死亡就要抛弃自由和权利吗?
咳咳,可以说这是集体潜意识的投射呢,可能美国整个大众都在潜在地反思这个问题呢。。。
3 危机解密的真相阿桑奇在给本尼的信中提到此剧是基于2本很不靠谱的书而改编的,是在恶意中伤他和危机解密,是不真实的。
其实我想说这正好对应了阿桑奇在剧中说的一句话——别人告诉你的只是观点,你想知道真相?
你必须自己去寻找。
也就是说这部剧是丹尼尔眼中的阿桑奇,而阿桑奇却认为——不, 不,我根本不是这样的。
丹尼尔眼中的阿桑奇不是客观的,阿桑奇眼中的自己也不是客观的。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You have to find it yourself.ps:我看此剧前只看了阿桑奇的自传,而没有看丹尼尔·伯格的书。
要想知道真正的阿桑奇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书至少都得看吧。
哈哈,其实也在暗示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这下子岂不又高大上了?
所以说,我给这部片5星好评。
仅仅是因为它带给我的思考。
对于我们这种非电影学专业的人来说,有思考就够了,审美倒是其次。
阿桑奇,一个颠沛流离的少年黑客如何成长为“网络世界的罗宾汉”?
维基解密,一个核心成员只有5人的网站,怎样扼住了世界政治的咽喉,一次次搅乱世人的神经?
东鸟编著的《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83952/带你直击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开篇还是挺眩的。
从活字印刷到今日的互联网,信息交流极大的拉近了时空。
由于以wikileaks的老二视角看老大,感觉非常表面。
节奏也不算好。
为了平衡,各方人士都有。
最后就平了。
影片试图解释阿桑奇为什么那么做,还是童年阴影之类的cliche。
中产出身的daniel就不会去到尽处。
wikileaks这个website本身似乎也不算太有技术含量。
除了用假消息掩饰来源,基本就靠人告密。
这个有时候很难讲morally correct。
BC的表演还是不错的。
但是和男二不管是好还是坏的关系的戏剧张力都不算太足。
说到5th estate本身,现在自我发布的平台太多了。
老大哥也一直在看。
很多基于常识的判断不一定有用。
实力的平衡还是很重要的。
卫报记者和amazon合作,电商出资传统纸媒。
说到底还是兼听则明,自己判断吧。
之前只隐约听说过“维基解密网”这个名词,是什么样的网站,有什么功能全然地不清楚,对阿桑奇这个人更是茫然不知,看完此片,倒是让我对此人产生了点兴趣,从google搜了此人的简介来看,挺传奇的一人,看完介绍从脑子里跳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不过,本片的时间节点着重描写阿桑奇大量公开美国政治黑幕及最引起争议的2010年公开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而引起轩然大波时间。
根据google对阿桑奇的个人简介,再结合此片的剧情走向,客观的说,这个导演真是不厚道,不过也不能怪他,美国人,你懂得!
前半部分还能勉强看看,后面未免就是一个美国式“丹尼尔”英雄角色的塑造和极尽所能的对阿桑奇的一黑到底了。
影片中把阿桑奇描述为性格偏激、独断、满嘴谎言的黑客。
但对于阿桑奇在互联网及推动信息公开上的诸多贡献说的寥寥数语。
更奇怪的是一位英国演员,在美国导演的执导下,演着一个澳大利亚人的传奇经历。
真是。。。。。。
再来说说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确实与阿桑奇有几分神似,但卷福童鞋在片中更为神经质一些,远没有我看到google上阿桑奇本人照片给人的那种儒雅和号召力。
看此片纯粹是顺道来打个酱油的,这三颗星是献给“卷福”、“大表哥”和“小天狼星”的。
话分两头讲。
片子是细细抠着看的,倒叙的震撼开头让我这种智商的观众前半个小时非常辛苦,但叙述清晰,剪辑明快,主旨徐徐铺开,尤其在解救利比亚特工那段,敌我太明确了,Assange 就是个 self-important asshole!
看完电影搜了两封信,Assange 得知Cumberbatch 要演他且约他见面,写信回绝,并力劝其,勿淌此浑水。
信长信据充分,言辞激烈且有节制,直指两项事实,其一,投资方梦工厂与美国政府之间有 ties to powerful interests,其二,剧本源自对 Wikileak 最不利、最不可信的两本书。
Cumberbatc 的回信很短,称其参演的电影不是为了盖棺定论,而是引发更多视角的讨论。
因Assange 告诫他别成为美国政府的“hired gun”,Cumberbatc 辩解自己根本不是为了钱,“I’ve worked far less hard for more financial reward!” 囧。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及看得见的较量之下看不见的洪流,连全球政治都给不出现成的答案,又怎能指望一个演员做出历史的判断。
但我们毕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层,英文原名比中文译名有深意。
第五阶层,insider与outsider的界限依然强悍,但 whistleblower 潜伏在信息革命的深处,正在博取大众的尊重甚至敬仰。
不禁揣测,是大佬们授意梦工厂,拍出这样一部 insidiously biased 的 nonfictiol film ,将 Assange 塑造成成自染白发制造异数形象、背负童年阴影不能忍受自己的秘密故而倾注于暴露别人的秘密,哪怕祸国哪怕祸世界。
Despite all this, 谎言终究是谎言。
说谎的人终究怕揭穿。
光脚的终究不怕穿鞋的。
正义终究是真实与良善。
表现 True Commitment 那一段,导演给了Assange 公允的描绘。
"True commitment requires sacrifice." 字幕组翻译成“真正的承诺需要牺牲。
” Commitment 这个词,不只在这里,其他地方也很难用准确的中文去替换。
缺乏语词块状提炼的时候,不妨摊开解读。
我的感觉是,Commitment 是对信念、信仰、理想、主义等不具象、非现实回报的东西的一种恪守,心怀敬畏,为实现它甚至成为它而不畏难、无惧偏见地努力。
于 Wikileak 而言,他们效忠的 Commitment 就是一场挣扎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革命。
而未来才刚刚开始。
米国拍出来的,而且当时牵扯的人还在世,又是改编自丹尼尔的书,肯定有偏颇,还有电影里面的记者怎么回事啊,我看过关于这个记者对阿桑奇的评价,虽然也认为阿桑奇这个人激进,不信任别人,但肯定了他是一个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人,里面也太米国政府脸谱化了吧。
其实觉得最讽刺的就是其中一个新闻报道,奥巴马说,开放透明的政府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窃取并散播资讯是犯罪的。
关键是你不透明啊,所以人家才会想窃取并散播让人民知道政府是怎样的。
我觉得他说出来都尴尬,更何况是听到和看到的人 等等,里面说阿桑奇的白头发是染出来的是个什么鬼?
意思是阿桑奇这个人就是一个充满虚假,谎言的人吗?
但是据我了解(看采访),阿桑奇有过染成棕色头发的时候,但发根那部分都是白的,意思就是新长出的是白发。
而且他那么忙的人居然花时间打理头发?(囧)我想知道后面Daneil和Marcus后面摧毁的告密者平台是真实发生的吗?
这纯粹是一部噱头十足的电影。
如果是对时事新闻不感兴趣的观众来看,完全会是一种折磨。
片中没有任何实质性揭露,东一段西一段,充斥着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
看不出来阿桑奇究竟是在从事何种工作,也感受不到他处在何种险境当中。
尽管维基解密公开斥责此片是“不负责任、观点相反和有害的。
”但我们依然看不出来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何种立场。
Brave souls. 无论根据哪个版本,我都理解到了世界还是需要brave souls的,无论在哪个年代,对抗暴君的只要方式还是需要激起人民的愤慨,让人们理解到无知的可怕性! 这一点又何其难呢,总觉得自己只要做好应该做的就好,但是你所知道的如果是别人让你知道的,那么也就等于你什么也不知道去。
具有这样勇气的人还是少数,所是值得尊敬的。
没有国界,也就没有战争。
颜残啊,某人颜正只有在外部一切条件全部完备的时候才可能实现。现在知道美术指导、化妆造型、服装、摄影镜头……这些东西重要的亲妈属性了吧。5.6
围绕阿桑奇的事情本身就够复杂的了,导演处理的真是一团乱麻,可以看到所有东西都在摇摇欲坠。
片尾还不错,之前很多情节不知所云。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卡司怎么会拍成这个样子的摔!用电影take sides是会被群众雪亮的眼睛发现的,嗯。阿桑奇酷爱leak制片商!
剧本真不怎么样。主角是Daniel,不是阿桑奇啊。为什么要卷福演阿桑奇,阿桑奇是小短脸,卷福明明是长长长长长脸……
电影在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气氛中开始又在很莫名其妙的进行。。BC的扮相。。居然还有酱油大表哥
电影仿佛在论证卷福这种反社会的自大狂现实中是不会有包容一切的花生的存在的,只不过这次的花生是丹尼尔小胖,道德标准上我还是觉得小胖更符合自己的逻辑。四星无非是看到瘦了的大表哥和新任Doctor站在一起的英式美感吧,话说红袍女梅丽珊卓都站在男主这一边了,被困大使馆看来更像种诅咒了。
不很传奇,要不是看卷福的马脸也撑不了那么长时间#不能代表geek意见#
和一个benedict脑残粉一起去看的。连她都觉得这个片好烂。
影片给人一种很杂乱的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理清楚.导演的分镜头做得很不好.不知道是不编剧的原因.明明是传记片的定位.拍出来却不像是人物传记.倒像是维基解密的发展史.丹尼尔对剧情的导向性过重.而不是作为一个视角来衬托阿桑奇的传奇色彩.影片除了表现维基解密的创举和勇气别无其他.人物符号化成为败笔
烦人的口音,无趣的人设,冗长的故事……
闷
又是一个从携手并肩到反目成仇的故事。不得不说阿桑奇是神经病
首先觉得配乐很差,和画面不匹配;其次内容很乱,特别对像我这种平时不了解政治的人,完全理不出头绪;最后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蜻蜓点水,没有力度,莫名冲突。2星半吧。
我来看卷福,被大表哥深深吸引。和老陈一起在伦敦看哒。
剧本采用他人所写传记的角度必有偏颇,但在阿桑奇强大的个人意志之下,剧本言外之意似乎隐藏着一颗缺失父爱的心,那是他可能永远无法知晓的秘密。银白长发,压低的声调,这一个BC在这样一部片里竟演出了一种性感,冷的,却挥之不去,比起虽瘦成锥子脸,却仍吐着一口古典英伦腔的大表哥,他演得好太多。
勇气可以传染,改变世界需要牺牲。电影结尾的独白基本反映了阿桑奇本人对此片的态度,是自大偏执还是恶意诋毁,真相也许永远只是一面之词
要不是为了Vikander我才不会看这种烂片呢,阿桑奇做解密绝不是为了传染勇气创造更好的社会。
拿着拍暮光4的水准拍这部电影,真的很烂。两条线索发展地很蹩脚。
缺爷并不出彩啊,反倒是丹尼尔很抢眼,这是要跟华生抢么?